村精神文明工作总结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精神文明工作总结

村精神文明工作总结 篇1

近年来,社区被中共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平安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地区级文明社区、地区级社区建设先进集体、地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社区党支部的领导,离不开社区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现在把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今年以来,社区党支部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加强领导,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正副组长,工、青、妇、广播、文化、计生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每年根据人员变动调整和充实精神文明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把手从精神文明建设大目标的确定到一些具体工作方案,都直接领导亲自部署,明确一把手是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三个文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一起奖罚,层层签定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根据县文明委制定的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规划,阶段性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并责任到人。定期召开领到小组成员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组织人员虚心向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学习,参观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努力,上下形成了对文明乡镇创建活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_斗争,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规范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党员电化教育等制度,全体干部职工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召开座谈会、理论测试、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深入。

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1、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事关全国的大局。我们在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本地区的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标本兼治,更加扎实有效地作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反_斗争在教育、揭批暴力恐怖罪行活动宣传教育读本》、《牢固树立“五观”强化“四个认同”读本》及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来自于民族_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要与干部签定“维稳”责任书,给干部落实维稳片区,少数民族干部联系清真寺,对重点人员进行监控管理,加强对宗教场所和宗教事务的管理。

2、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五·五”普法、“7、5”事件宣传教育。组织各族干部、职工和广大农居民认真学习了有关“7、5”事件_关资料及电视电话会议、有关县级单位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群众爱国主义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狠抓了政法、民兵组织、治安联防、十户长联防队伍建设,每年结合镇武装部拨付的一定资金用于民兵训练和民兵设卡封边稳内工作;加强对“两劳”人员的登记、帮教、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网络,作到了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坚持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辖区内治安形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工作领导干部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宗教活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热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今年以来,全镇没有因民族纠纷发生一起政治事件,镇机关无刑事案件、重大政治事件、重大责任事故、严重违纪案件。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认真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我们始终以抓五月促全年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二十七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畅谈辉煌成就》、《辉煌新疆》科学发展观等学习读本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今年以来张贴标语达270多条、挂横幅9幅,出板报宣传栏18个牌面,组织参加民族团结知识竞赛,_代表、政协委员组织各社区的党员、群众召开了以“在新时期人人讲团结”为题目的见面会,召集镇机关、各社区、村、站所、干部、三老人员、宗教人士、致富能手、劳动模范召开了座谈会。“感恩伟大祖国、构建和谐”为内容的文艺节目表演活动。组织各社区、村文艺爱好者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了胡曼、托合提。艾丽尼亚孜等先进人物,组织镇机关、社区150名干部填写了“感动新疆的十个杰出人物”推荐卡。结合“五个一百”宣讲活动组织我镇党员、三老人员、致富能手、科技干部、宗教人士开展了宣讲活动。组织我镇各社区、村广大妇女开展了以“巾帼建功、创建和谐家庭”为题的宣传活动。在社区组织各社区、村青年团员、妇女开展了以“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为内容的手工艺品、书画展活动。开展了“扶贫帮困日”活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为贫困户赠送小鸡帮助他们办实事好事。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继续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巩固先教成果。

社区继续立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全奖惩制度,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履行职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自治区文明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5月5日举办了集体婚礼,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加大了对“黄、赌、毒”等不良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了诚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结合学雷锋活动,组织青年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上街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做好事。

3、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争创人民满意站所

社区党风廉政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了党规党纪和“两个条例”的学习,定期召开廉洁自律生活报告会。加强对干部家庭的党风廉政教育,广泛开展“把廉政关,做贤内助”活动,明确要求干部家庭作好“三严”、“四过问”。(“三严”即严管自己人、严管子女、严管家门,“四过问”即过问思想动态,把好法纪观,过问经济来源及生活支出,把好生活支出观;过问待人接物,把好收礼观;过问社交范围,把好形象关)。通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争创人民满意站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三个细胞”工程。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社区根据政党委文件要求制定了文明职工、文明科室和文明家庭的评选标准,加强对创建文明社区、村的单位做好指导和检查,并实行动态管理。评选出“十”文明户、文明家庭共75户。通过开展细胞工程,使干部职工保持了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营造了一个学有榜样,比有方向,赶有标准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5、广泛开展了建国60周年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为大力发展我镇体育事业,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组织各社区、村业余演出队准备71个节目共演出37场次,参加演员105人,观众达8015人次,开展了广场百日文化活动和31场次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队员161人,观众达6000人次,文体活动经费达7400元,加强了对各社区、村文化室的管理使用和业务指导。各社区、村图书室藏书3000册和九种各类杂志,借书达120人,阅读者达254人。

6、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上级扶贫帮困任务,切实使我镇农村居民早日脱贫,党员干部帮扶一户特困户,一般干部一户的原则,共计15户贫困户结对,并认真开展帮扶活动。

五、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举办科教兴农和科技之冬培训班,加大了对农居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全镇各社区、村从普及文化教育入手,利用文体活动中心,大力扫除农居民青壮年文盲,引导农居民学知识、学文化、学科学。大力开展“科技之冬”培训班,充分发挥了各类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的作用,推广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做好了扫盲巩固工作,进一步巩固了“两基”工作成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学适龄升学率达到99、8%,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使农民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不断提高。

六、加强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运动月活动,改变了环境脏、乱、差现象。

大力开展种花、种草、种树、绿化环境活动,1至6月份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4次,共清运垃圾10吨,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的农居民1500人次,开展了爱国卫生活动9次,大大净化、美化了社区环境。

七、进一步做好了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及残疾人工作。

加强了对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有关政策规定的宣传极低保对象调查核实工作,做到了农居民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对纳入低保的人员名单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按照上级的要求对我镇农村人口中人均收入在7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农户进行了调查核实,登记工作。全社区已登记319户、899人并上报县民政局。

为贫困户发放救助物资和生活面粉25吨,清油1、2吨。为复员军人发放补助金等。

为城市居民低保对象319户、899人发放20_年1月至5月低保金3114690元。

9月份开展了为残疾人送温暖活动,进行了免费体检,帮助做家务活。组织盲人到党校开展了盲人引路,加强了残疾人工作,科技之冬活动中对25名残疾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冬季125残疾人发放了粮食,开展了送温暖活动。

村精神文明工作总结 篇2

牛宅村地处灵台县龙门乡塬区中心地带, 位于龙门乡街道东侧, 是全乡人口相对较多的村, 全村辖6个合作社、174户, 660人, 其中劳动力351人。耕地总面积206.2km2, 人均0.312km2。其中塬地86.47km2, 山地119.73km2;栽植果园45.07km2, 人均0.068km2。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648元, 比上年增长403元, 增幅17.6%。

近年来, 牛宅村“两委”班子按照龙门乡党委经济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的目标要求, 以“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美化亮化乡村环境作为发展之路、富裕之本, 全力推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1.1 村容村貌的整治

从治理村庄“五乱” (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 着手, 着力推进人畜分居, 整治改造村庄环境。在村庄规划中, 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根据农民意愿, 坚持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 强力推进小康屋建设工程, 目前已有21户入住小康屋。切实做到了“三化”:一是道路硬化, 从根本上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二是村庄绿化, 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三是街道庭院的净化, 做到了“人有厕、猪有圈、牛有栏”,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牛宅村脏、乱、差的问题, 整治了村容村貌, 提高了村庄的档次和品位。如今的牛宅村, 村民更是养成了“人人讲清洁, 户户比卫生”的好习惯。

1.2 农民素质的提高

一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弘扬社会文明正气,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坚持“定规范、抓示范、促养成”, 制定村民公约、编印公民道德通俗读本, 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 组织农民参加夜校学习, 促进农村道德新风尚的形成。三是开展“道德进村、文明育人”活动。组织村民积极参加龙门乡党委组织的道德讲堂, 不断增强村民自身素质, 为全方位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夯实了阵地建设。四是注重农民技术培训,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对农民进行科技辅导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并形成制度, 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期以上, 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果园管理、养殖技术培训、玉米双垄沟播技术等, 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基本上达到主要劳动力每人有一门致富手艺, 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另外, 在引导农民发展苹果产业和肉羊产业的同时, 引导农民转变发展与就业观念, 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劳务输出, 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每年输出劳动力140人。

1.3 文明村的创建

一是抓好生态村文明创建。充分发挥自然风光优美的优势, 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新风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 开展“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三是结合当地实际, 加强引导, 促使农民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村庄”和“文明村庄”等活动, 大力开展“孝爱星、守法星、致富星、诚信星、新风星”和谐五星评比活动, 先后有13户被评为“和谐五星”户, 二星户39户, 一星户45户, 授星户达到总农户的55.75%, 已经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良好格局。四是开展了“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 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让文明观念扎根全村。五是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村级文化娱乐室、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标准化农家书屋的建成, 为丰富农村广大青少年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 建立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1.4 实现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牛宅村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 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四权, 即“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逐步健全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 因村制宜地制定了“村规民约”。对事关全村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议”, 由全体村民“公决”, 实现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权利, 提高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 长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 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

1.5 大力改善民生

牛宅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严格落实低保、五保制度及计生两户、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老人幸福院已初步具备了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强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配套完成了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 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确保了全村生产和生活秩序稳定。

1.6 培育富民产业

牛宅村坚持培育壮大地方主导产业原则, 增强造血功能, 积极争取项目, 促进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苹果产业、牛羊养殖、劳务输出已成为牛宅村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实施了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 购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5盏, 为每户苹果定植户投放1把剪枝剪、1台喷雾器, 对676亩幼龄果园全面落实了规范化管理措施。二是通过“双联”平台, 组织实施了肉羊产业扶持项目。立足当地实际, 尊重群众意愿, 发展肉羊养殖示范户20户, 投放小尾寒羊200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带动全村肉羊产业的发展, 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三是实施了中央现代农业资金肉牛项目, 已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1个。四是指导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 推广扩大双垄沟播玉米、地膜土豆的种植面积。

1.7 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了管护机制。在对村内环境整治和卫生管理上, 引入责任管理制度, 实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包片、包户的方法划分责任区, 农户包自家房前屋后的管理制度。二是健全了监督机制。每月对各小组管护情况进行考核排位并进行张榜公示, 表扬先进, 鞭策落后。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把精神文明建设写入村规民约当中, 并在村中明显位置张贴公布, 使村民有章可循, 有规可守, 从而形成群管群护的长效管理格局, 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创建成果。

2 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 重视不足

当前农村事务多、矛盾多, 村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矛盾纠纷、发展生产上, 还要忙于自家的农业生产, 部分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经济效益, 是软任务, 无关大局, 存在着应付抓、被动抓的现象。

2.2 文化体育设施短缺, 农民文化生活单调

目前牛宅村除了农家书屋和象棋活动室外, 文体活动设施严重缺乏, 与广大农民对文化体育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虽然村旁有两所学校, 体育设施齐全, 但是由于学校安全等方面的原因, 不对外开放。

2.3 陈规陋习在一程度存在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 一些农民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封建迷信思想仍有一定市场, 占卜算命、烧香拜佛、求神看病、赌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2.4 农村婚嫁彩礼过高令人担忧

据调查, 近几年, 农村婚嫁女方索要彩礼的数额越来越高, 女方索要的彩礼从8万元至10万元不等, 如果算上婚宴、服装等费用, 男方结婚需承担的费用在10万元以上。特别是贫困家庭还在呈上升趋势, 这种现象与和谐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格格不入, 令人担忧。如果不及时引导, 必将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2.5 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

近几年来, 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提高, 但农村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 农村的生活垃圾管理不到位, 缺乏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 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环境、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形象。

2.6 志愿服务机制不健全

牛宅村虽然在农忙季节也有互助组, 但是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还没有将结对帮扶工作完全纳入文明村创建工作。

3 对策和建议

3.1 注重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建设,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要抓紧实施牛宅村乡村村庄规划, 统一规划乡村布局, 结合国家、省上危旧房改造项目, 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 积极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小康屋建设, 做到村容村貌整洁;积极争取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和沼气建设项目, 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3.2 突出乡风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新乡村, 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 让农民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 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 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乡风文明的培育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牛宅村要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村规民约, 使农民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得到提高, 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积极倡导鼓励移风易俗, 婚事新办, 婚事俭办, 树立文明、健康、良好的婚俗新风。坚持引导广大农民树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 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提高素质, 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 大力开展“三个教育”, 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 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 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 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 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 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 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 阻止乱建坟墓、庙宇, 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 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 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 争创文明乡村。

3.4 完善文化体育设施,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一是要进一步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加快电脑、电视的入户工程, 提高电脑、电视的普及率。二是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下功夫建设好包括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 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民渗透, 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三是突出特色, 开展文化活动, 要经常性开展群众歌咏比赛、体育活动、广场电影活动等, 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取得寓教于乐的作用。四是打造农村文化新产业, 占领农村文化制高点, 让农民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增强文化自信。发掘培养牛宅村文化特长户的工作力度, 培育出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 组建扶持牛宅村业余文化队伍, 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逐步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 弘扬农村特色文化。

3.5 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志愿服务活动, 将结对帮扶工作列入文明村创建工作,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乡风文明。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 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的奉献精神, 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排忧解难;要把特困户、贫困户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健康成长作为帮扶重点, 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服务活动。

摘要:为了解甘肃省灵台县龙门乡牛宅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通过农牧厅相关人员的调研, 发现近年来该村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农村面貌有很大改观, 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全国文明村”繁荣村 篇3

就是这个美丽的村庄,在上世纪90年代以政企合一的独特模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199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5年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近年来更是在“种文化”上屡结硕果……

从负债十万到产值三亿

波平如镜的水面,水中清晰可见鹅卵石,倒影着一幢幢精致华美的别墅。白色的围栏,绿色的草坪,一条以花色石子饰边的小道蜿蜒其间,这样的景色是度假村还是高档住宅区呢?告诉你,都不是,这里就是坐落在黄岩院桥跃龙山下的繁荣村。村民们勤劳致富,生活富足,文化活跃,用村名“繁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在30年前,这里可是当时院桥有名的穷山村。村集体经济负债约10万元。

如何改变穷面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繁荣村找到了一条突破之路:发展工业。在当时老干部的推荐下,一位点子多、能力强,名叫郑普德的退伍军人,挑起了发展村办经济的重任。

1979年6月,经过策划和筹备,繁荣村第一家集体企业“繁荣工艺厂”挂牌成立,郑普德任厂长。厂招聘民间艺人罗云芝和颜新贤负责培训。这家以加工工艺品彩蛋为主要业务的集体企业就轰轰烈烈地办起来了。当年,他们就挖到了第一桶金:完成产值5.3万元,利润0.85万元,并实现了从代加工到挂靠上海口岸顺利出口的转变。

起步的顺利,大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第二年企业扩编到80余人,村两委决定,扩编工人的名额给村里比较困难的村民。该村从当年的利润中拨款2万元用于农业生产、防治病虫害,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到了第四年,企业已经发展到300余人,至1988年工厂编制达800余人,90年代后村里收入更是大幅度上升。就这样,繁荣村以群众整体致富较快、政企合一的模式被载入1987年版的《黄岩县志》,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年的繁荣工艺品厂在1994年更名为“繁荣实业公司”,之后又经历了变革,如今各分公司已全部独立,大部分顺利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和独资企业。产品也从当年的画彩蛋发展到后来的俄罗斯套娃、工艺布挂、木制工艺礼品,远销美国、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个“龙头老大”的带领下,该村民营企业也蓬勃发展,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户达100多家。去年年底,繁荣村所有企业的年产值已超过3个亿。郑普德身上也光环耀眼:浙江省优秀党员,省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和党代表。

到上世纪末,该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繁荣村”。

繁荣村里二三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繁荣村有不少30岁以上的大龄青年,解决这些人的婚姻大事成了村里干部牵挂的事。

村主任郑普德思考再三,做出了一个决定:为全村30岁以上的未婚男青年专门组成了两个车间,工资多30%不说,承诺凡是找到对象的,对象可以被厂里优先录用,成为人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然后,他发动全厂职工帮这些大龄青年找对象。结婚的资金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凡是结婚成家的,厂里可借给2万元,这笔钱以后在工资中逐步扣还。

有了这样的优惠条件,大龄青年们陆续找到了合适的对象。不仅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也让繁荣村消除了贫困死角。

村民任岩国清晰地记得10年前的那个初夏,他十几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尿毒症,在台州医院住院,但孩子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在不断加重。一天晚上,医生无奈地对他说,孩子没救了,还是带回家吧。闻听此言,任岩国犹如听到晴天霹雳,强忍着泪水连夜赶回繁荣村。

到村里已是半夜了,任岩国敲开郑普德的家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郑普德慌忙扶起任岩国,一边安慰,一边通知厂里的出纳提取现金8000元。

第二天一早,郑普德派厂里的车将孩子送到浙一医院。大医院良好的医疗设施和医生精湛的医术,很快就使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此后不久,孩子恢复了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浙东农村,爱看越剧的村民很多,为此,繁荣村请来了乐清越剧团。很快,周边村庄的村民纷纷赶来,观众多达上万人。演出那天,村里停放的自行车足足有3000多辆,从水路赶来的小汽船有十几条,三卡、机动车有100多辆,都来享受“文化大餐”。真是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有一位外村的残疾人,手扶着小凳子一瘸一拐地赶来看戏,但是因为人矮小,根本看不到台上的精彩演出。村里的治安人员赶紧和村干部取得联系。村干部在演出间隙向观众做了说明,本来不允许观众在台上观看,因为这个残疾人的特殊情况,特地为他开了绿灯。不仅让他上台看戏,还做面条给他充饥。散场之后,村里又特别派车把他安全地送回了家,使他逢人便夸繁荣村的人好。

这件事,在群众中反响很大,外村观众在繁荣村的墙上贴上了这样的标语:“繁荣人民好!”

打造村民的精神家园

今年3月16日晚,这里又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繁荣村首届农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大剧场里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聚到一起,在舞狮节目《舞动繁荣更繁荣》和方言节目黄岩白搭《繁荣大变化》中感受着繁荣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天的歌舞晚会最轰动的是村里一群妇女们表演的拉丁舞。舞蹈老师何敏敏是土生土长的繁荣村人。自幼爱好舞蹈的她自学了13年舞蹈后,在村里的文化俱乐部当舞蹈老师,半年多时间,跳拉丁舞就成了全村妇女最喜爱的活动,人数也从原来的三四人增加到上百人。通过这次农民文化节,何敏敏带领的舞蹈队终于吸引了两位男村民加入。何敏敏说:“如果有更多的男村民加入,我们就可编排更精彩的排舞了。我们的目标是,要让繁荣村成为舞蹈之乡。”

繁荣村农民文化节活动开展了近一个月,这期间还有戏曲表演、跳绳比赛、钓鱼比赛、篮球比赛、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等12项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农民追求健康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现任党支部书记郑兴池侃侃而谈:“每年‘五一’‘七一’‘十一’和元旦,我们村组织文艺演出,全村村民都踊跃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培养出良好的文明风尚,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农民学习会馆”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已举办中医养生、番茄种植、舞蹈培训等十几场讲座,场场爆满。邻村的村民也跑来听课,而会馆只能坐下50人,根本容纳不下。于是,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投资80万元,新建一幢能同时容纳近200人上课的教学大楼。

74岁的戴荷女老太太就是一个“狂热”的排舞爱好者。“以前天天打麻将,现在只要不下雨,我天天都跳排舞,跳两个小时回家洗澡睡觉,两个月下来,连血压都稳定了。”戴荷女说,自从办了学习会馆,村民们的生活可丰富了,跳舞、敲鼓、打球、唱戏、下棋……花样可多了,既充实又健身,乐在其中。

XXX村党支部精神文明工作总结 篇4

XXX村党支部共党员42人,2011新发展预备党员3人。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关怀下,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省、市、县、镇组织部门及党委的表彰和奖励。荣犾“五好党支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党组织”、“ 先进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五个好村党组织”、“ 文明村” 等光荣称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部班子团结,工作方法强硬,措施得力。

村支部共有支委5人,3个党小组。支部一班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村內的所有大小工作和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都能齐心协力顺利的落实。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都能够急时宣传和认真学习贯彻。胸怀大志,当一任领导,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建设新农村。近几年来,在上级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支部带领全村人民,建设改造了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渠道4处12公里(u形渠),建人饮工程3处,4个村民小组的农电改造8公里。硬化村通道路2公里,院落道路4公里,拓宽改造组道路16公里,建桥2座(慈安桥、神溪河桥),拱涵32处192米,挡护4段180立方。投资80多万元新建村委会活动场阵地1处,村级卫生室1所,成立了农村互助资金协会,XXX村银杏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村级图书阅览室等活场所和机构。实施了移民搬迁,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改变了 12 户111人的生活居

住环境。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实行了危房改造,靓化美化交通要道集中连遍的所有农户的房屋,绿化道路4公里,美化环境400平方米,硬化广场160平方米,建花坛42个,垃圾池4个,购置垃圾桶4个,公示广告宣传栏4个,宣传牌48面,粉刷固定标语6处,实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88户,设置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器具1台,扩音设备1台,村活动阵地各办室办公设施齐备,文体器具齐全,办公条件优良,干部工作安心,百姓安居乐业,个个都能争先创优。

三、调整产业结构,很抓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科学发展。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搞活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科学发展方针指引下,结合我村实际,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 活动中,制定了很多的适应我村发展经济的措施,大力发展林果种植改良银杏300亩,发展生猪养殖大户10户,建设标准化生猪生态养殖场一处,引进发展南江黄羊品种80只,效益良好,结至目前放繁殖近360余只,家禽约万只以上。2011年种植烤烟200亩,2012年巩固200亩,计划新增100亩。劳务输出580余人次,招商引资两项。从而带动了我村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在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比上年增长了35%,体现出了科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四、常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生工作走上正规,上了新台阶。

人囗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国策,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党支部非常重视和关心,在每次计生工作开展的活动中,书记负总责,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一般干部齐抓共管,使计生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计生各项工作均能够达标,名列前矛。

五、维稳安全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反邪教工作得力,人民安居乐业。

维稳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保一方平安是党支部的第一要务和责任,只有稳定和谐才能发展经济,有利于生产,村支部坚持原则不忪懈,急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打击邪教势力,根除邪教组织。使我村在近几年来,没有了邪教活动的存在,无一例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各项工作能够得了顺利发展,党的惠政策和惠民工程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我村呈现出了一遍祥和安定的新气象,受到了上级有关部表彰,被命名为“平安村”“ 安全村”“ 模范调委会” 等光荣称号,全村人民安居乐业,奋发图强。

六、经常性开展精神文明活动,表彰奖励农村各条战线上先进模范。

村支部每逢佳节都要认真的组织精神明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宏扬正气,树新风,评典范,宣传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在全村开展比,帮、学活动。还开展丰富有趣文艺宣传活动、体育比赛活动。使我村自编自乐的文艺节目在镇举办庆祝‘七一’ 党的90周年大型文艺节目演出大会上,荣幸的出席了演出。还代表白龙塘镇出席了县举办文艺节目会演大会。受到了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好评。通过精神文明活动的有力开展,在今年汛期,阳安铁路白龙塘车站下段路里山体滑坡,我村共产党员,肖长才发现险情立即报

告铁路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拦阻了一列正在行驶的列车,避免了一次重大的翻车事故。他这种精神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奖励和宏扬,在我村广为传扬和学习,是我村全体党员榜样,是全村百姓的概模,是精神文明活动在我村开展的结果,是村党支部的荣耀和功绩。

七、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在今后的精神文明活动中,努力工作,更进一步。

XXX村党支部近几年在精神文明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有很大的差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相差甚远。今后还需加倍努力,认真工作,自始自终的保持党支部在农村的战斗保垒作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继续前进,为把XXX村设成为和谐稳定,文明向上,美丽富饶的精神文明的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开头样本 篇5

划开头样本

1、加强村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领会实质,指导实践。坚持学习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记录、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实效。班子成员全年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记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政治理论测试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

2、政治观念强,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村“两委”班子及班子成员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及村上的的重大决策,在处理突出事件和复杂问题时,善于识别,方法得当,全年没有因处理不妥而引发重特大事件发生。

3、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班子团结协调,分工明确,政令畅通。努力提高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坚持党性原则,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三代”常效机制,狠抓“两委”班子整改承诺的落实,有效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和深化“民情工程”活动,切实推进“四民主、两公开”工作,深化“党务公开”和“民主日”活动。

4、牢固树立抓党建、促经济、保稳定、求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实施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共青团、妇女、民兵等配套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五个好”为标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村创建文明村工作总结 篇6

xxxx年以来,xxxx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村变面貌为目标,抓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

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一年一个大变样”的新农村

近年来,xxxx村提出了“素质强村、科技兴村、民主管村、制度建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赤家垅、xxxx为重点,从“三改三清”入手,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水利兴修、电视网络、公路建设等活动。一是改水、改厕、改猪栏、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两年来共修建环村组公路8公里,修复水渠3000米,兴建江西农村第一口无塔自来水井,规划改建厕所300多间。实行了人畜分离、用水饮水分离,户户有水冲式厕所。二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网络,积极开展电视、网络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素质能力。两年来安装有线电视280户,购置电脑30余台,让村民通过与联网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交易。三是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在全村大力开展破除宗教迷信,抵制斗殴等活动,大力倡导临里和睦,互帮互让,婚丧简办等新风尚。目前,全村实现了“五通”工程(即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宽带信息网络),6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别墅楼”,100%的村组周边的环境实现了美化绿化,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赤家垅自然村被评为“江西省文明村”。

二、广聚民意、深入调整,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村精神文明工作总结 篇7

一、基本概况

大茫村地处上海市远郊朱泾镇西南,与吕巷、枫泾二镇接壤,和浙江平湖隔河相望。村域面积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1亩,下辖34个村民小组,拥有1117户、3806人。10多年前,大茫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远离中心城镇,交通不便,姑娘都想远嫁城市和近郊农村,村里很多大龄男难以成家。上世纪90年代后,乡村企业出现外来务工人员,最初是服装厂外来女工和当地男青年成婚,接着是工友、小姐妹、亲戚的牵线搭桥,逐渐形成外来媳妇群体。

截止到2012年9月底,大茫村共有外来媳妇157人,占总户数14%。他们分别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安徽、江苏居多,分别占24%、20%;其后是广西和贵州,分别占12%和11%;浙江、河南各占6%;其他占21%。

年龄、学历结构与就业情况为:70后占43%,80后占45%,其他占12%,年龄在28到38岁之间的占了80%多;学历分别为小学3人,初中65人,中专76人,高中7人,大专6人,所占比例分别是2%、41%、48%、5%、4%。目前就业情况,服装行业126人,营业员27人,赴日打工2人,村部工作人员1人,自主创业1人,所占比例分别是80%、17%、1%、1%、1%。

二、地位作用

外来媳妇群体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组建新家,稳定社会。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难以成家的大龄剩男,往往家境差、收入少,自小很少受到家庭温暖和良好教育,如果婚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中有的人不免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外来媳妇带来了家庭,带来了稳定,使许多家庭得以重生、延续,客观上稳定了一方社会。许多人找了外来媳妇生儿育女,个人和家庭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如建设13组一位村民,3岁母亲病故,由父亲一人带大,父子二人务农,收入少没钱盖新房,在当地找不到对象,只得到浙江做上门女婿。后离婚回到村里,父子二人生活在低矮破旧的平房,经常吵架,一不高兴就混在社会上整日整夜不归。前几年经人介绍找了外来媳妇,婚后夫妇二人外出打工,勤俭持家,很快盖了新房。如今儿子进了幼儿园,一家三代住在宽敞的新房,过上圆满的生活。再如建设13组年龄在35岁左右的媳妇全是外来人口,共有13人。这些人在外打工抓收入比贡献,在家孝顺公婆带小孩,农活家务样样干,是该组不可或缺的稳定队伍。

第二,融入社会,投入创建。2011年,大茫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创建中同样包含了外来媳妇的辛劳和智慧。外来媳妇嫁到当地“落地生根”,迅速融入当地社会,积极投入村党组织号召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在创建中提高自己,在创建中贡献一份力量。在开展“八佳示范户”创评活动中,外来媳妇不甘落后,学先进、赶先进,与村里签定《美德在农家责任书》,经过户长会评议、全村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复评、村党支部审核、镇文明委审批,不少外来媳妇家庭评上了新风示范户、科普示范户、卫生示范户、道德示范户、普法示范户、好婆媳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如建设10组的一位外来媳妇,2004年从老家江苏来到朱泾打工,与大茫村小伙小倪相识,被小倪的朴实正派打动,而小倪父母均有不同程度残疾,老来得子,家庭经济不佳,在当地难觅对象,最终两人共结连理。婚后,小王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孝顺长辈,平日里“爸妈”常挂在口,家务事抢着做,天冷叮嘱添衣,把老夫妻俩捧在手心上,公婆对自己的外来媳妇赞不绝口,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女儿对待,一家人互敬互爱互谅,和睦相处,被评上了“好婆媳示范户”。

第三,勤劳致富,参与发展。外来媳妇群体是一个吃苦耐劳、勤奋肯干、敢闯敢做的群体,157名外来媳妇就业率达到100%,分布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行业,服装业居多,充分的就业改变了外来媳妇的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不少外来媳妇经过多年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家庭贫穷的命运,走上富裕的道路,有的甚至当上了老板。一名外来媳妇经过在服装厂多年的打拼,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萌生了自己创业、经营服装的想法。村委会了解情况之后,主动帮助她落实厂房,并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她购置了30多台工业缝纫机,像模像样地开起了服装加工厂,效益可观。最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她把企业搬到江苏老家,服装厂发展成有300多员工的企业,在当地反响很大。据统计,约有15%的外来媳妇家庭在城镇购买了商品房。不少在朱泾工业园、松江工业区上班的外来媳妇,还考了驾照买了车,成了村里人羡慕的自驾一族。

三、村级管理

大批外来媳妇的到来虽是好事,但同时也给村级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很大。回顾几年来的管理工作,可以归纳为“严管理、重教育、多关怀”九个字。

第一是严管理。从严管理是逼出来的,外来媳妇进村的头几年,计划生育工作碰到好多问题。有的外来媳妇在老家有婚姻、有孩子,到了这里又稀里糊涂嫁人生小孩,有的不登记领证,非法同居生小孩,还有的是二婚不符合生育条件也怀孕等。针对外来媳妇家庭在计划生育上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村“两委”多次开会,从创新社会管理、稳定一方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并拿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一是对她们实行了“专项化”管理,对全村外来媳妇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进一个建一个,把她们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婚姻状况信息一一记录在案,并把这些信息告知一线妇女干部,便于针对性地做工作;二是干部包片负责制,村两委五名干部,每人包片负责,干部要与片中的外来媳妇结对,不仅在生产、生活上给予帮助和关心,还定期上门走访,向她们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她们的政策、法制观念;三是建立了“生产组妇女干部网络”,积极调动每一个组的妇女干部工作积极性,适当提高她们的工作报酬,组织参观学习,指导工作方法,通过培训知识、季度例会、月互通和旬走访等,发挥生产组妇女干部的作用,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生育动态。

第二是重教育。在外来媳妇管理上,大茫村党组织坚持教育引导和教育培训双管齐下。首先,对于违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要加强教育、说服引导。村干部定期上门慰问、察访,宣传法规和党的政策,提高外来媳妇家庭的政策、法律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反复做说服教育工作,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如当得知增产10组的一位外来媳妇未婚先孕,村妇女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并耐心宣传相关政策,使其终止妊娠,随后及时探望慰问,受到群众好评。其次,加强对外来媳妇的学习培训,外来媳妇嫁入的家庭,一般说都是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这种“弱弱联手”令她们组建的家庭尽管辛勤工作、省吃俭用,但仍苦于没有致富信息和技术而难以脱贫致富。鉴于这种情况,村委会通过专题培训、远程教育等途径,有的放矢地向她们介绍外来媳妇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此外,村委人员还不定期地开展家政培训等实用性培训,使外来媳妇掌握一定的理财、营养、卫生、保健知识,促使她们更快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是多关怀。对于外来媳妇不歧视、不排斥,把她们与原住村民一视同仁,这是村干部的一致想法和做法。一是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对外来媳妇来说,没有户口就没有安全感,解决了户口就消除了后顾之忧,村干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方协调,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入户问题,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尽最大可能地去解决。如建设16组一位村民当年与云南女未婚生育一子,一直报不上户口,孩子在看病、念书等方面有许多障碍,小孩的户口成为家人的心病,希望村里帮助解决。村干部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终于在小孩高考前把户口落实下来。二是送温暖,对于外来媳妇群体中的困难家庭,村干部经常上门慰问,在重大节日总是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对于遭遇突发困难的,村干部总在第一时间送去温暖。外来媳妇小王因产后大出血,急需一笔医药费,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迅速上门慰问并资助了5000元。三是提供就业岗位,对于就业困难的外来媳妇,村里积极帮助联系企业和相关部门,尽可能介绍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她们安下心来。四是政治上关心,对于那些有文化、政治上要求上进的外来媳妇,村党组织安排有关人员关心引导。如建设7组的小杨,是一位来自湖北省的外来媳妇,她中专毕业,但头脑灵活,为人踏实肯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已确定为发展对象列表考察。五是组织联谊活动,在重大和传统节日村里搞活动总是有意识地组织部分外来媳妇参加,让她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社会,在活动中沟通交流,在活动中理解当地文化,在活动中融入社会。2011年端午节,村里组织了部分外来媳妇与金龙居民区部分居民、学生,区委党校部分教师共同欢度端午,大家在一起包粽子、清理母亲河,过得很高兴。

四、存在问题

外来媳妇群体是外来人口的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中人口流动迁移的必然现象,毫无疑问,这部分人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当然,外来媳妇群体的出现,除了给当地政府的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外,这个群体本身生存状况也有一些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第一是缺少土地保障。与当地村民相比,外来媳妇既没责任田又没口粮田和自留地,一旦离开企业,就是失业失地的新村民。

第二是缺少医疗保障。外来媳妇户口落地就是非农性质,按政策她们不能参加合作医疗,一旦生病得舍近求远,家门口合作医疗不能看病,必须去城镇医院,非常不方便,而且花费高。

第三是合法权益维护艰难。外来媳妇绝大部分工作在私人企业,超时间上班是常有的事,一些政策性补贴厂老板不愿支付,许多外来媳妇反映,每月30元独生子女费拿不到。

第四是子女教育不放心。外来媳妇大部分在服装行业,企业为了赶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她们往往是双双打工,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小孩,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比较担忧。

第五是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外来媳妇来自贫困地区,接受教育不多,政策、法制观念淡薄,就业谋生技能欠缺,维权意识和能力都不强等。

五、几点启示

从大茫村对外来媳妇群体管理及该群体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中我们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解决外来人口管理的前提。大茫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研究,从根本上看到外来媳妇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看到外来媳妇带来的新气象,看到外来媳妇身上许多可贵品质。村党组织把对外来媳妇的管理作为村主要社会管理工作,当作稳定工作、创建工作来抓,要求村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外来媳妇,在思想上不歧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地帮助她们解决各种生产、生活上的问题。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是解决外来人口管理的关键。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外来人口基础信息档案,建立健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外来媳妇群体带来的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大茫村党组织突破常规管理方式,创新社会管理,采取“专项化”管理、干部包片结对、组织生产组妇女干部网络等管理形式,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人文关怀与教育批评相结合是解决外来人口管理的重要方法。外来媳妇群体是特殊人群,在当下社会阶层中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大家去关注、关爱,重点是人文关怀,给她们解决后顾之忧,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给她们创造机会,鼓励她们建功立业。当然,在对她们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引导,对违反政策、触犯法律的要严肃批评,敦促改正。只有批评教育和人文关怀结合使用,才能使她们真正融入当地社会。

第四,加大教育培训是解决外来人口生存发展的必要途径。大茫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组织外来人口培训学习,是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就业技能、迅速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把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告诉她们,提高她们政策认识、法律意识。通过培训,把一些实用技能、家政服务等岗位知识传授给她们,提高她们的生存能力。组织她们参加卫生健康、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车间电解工实习心得下一篇:演讲手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