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基地协议书(精选11篇)
甲方:宁官实验学校 乙方:于洪武警支队
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重视学校、社区教育相结合,形成校内外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为此,大青实验学校与滨河社区商定共同建立共建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滨河社区:
1、乙方同意成为甲方的社会实践基地,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比如义务打扫卫生、提供学校宣传场地等)。
2、派一名责任心强,有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的革命老同志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3、每学年参加学校大型活动为学校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4、收集或整理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料到学校进行宣传教育。
二、学校职责:
1、开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时,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有组织地参加。
2、学校与社区配合,共同做好环保工作。
3、不定期组织学生义务打扫卫生、维护社区内的社会治安。
甲方: 乙方:
负责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年 5 月 2012共建德育基地协议书
甲方:大青实验学校 乙方:浑北生态园
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搞好我校德育基地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建立“浑北生态园”为大青实验学校德育基地,并立如下协议:
一、德育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为学校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和教育素材,欢迎并支持学校少年儿童来基地开展活动。
二、学校利用节假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以及班队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接受教育。
三、双方应互通信息,共同探讨基地教育活动的安排、内容、方法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收获。
四、学校聘请德育教育基地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为“德育辅导员”,德育辅导员负责学生在基地的活动安排,并有到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
五、学校对参加德育基地活动的学生加强道德文明教育,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规定,对基地工作人员有礼貌,要爱护基地的公共财物,爱护基地的环境以及卫生。
六、本协议无特殊情况可逐年延续,如修订或重订须经双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七、本协议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双方通过每一学年的活动后,进行互访、互评,促使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互动,为教育好下一代而一起努力。
甲方: 乙方: 负责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2012年 4月12日
共建德育基地协议书
甲方:大青实验学校 乙方:北方重工
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搞好我校德育基地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建立“北方重工”为大青实验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并立如下协议:
一、德育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为学校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和教育素材,欢迎并支持学校少年儿童来基地开展活动。
二、学校利用节假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以及班队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接受教育。
三、双方应互通信息,共同探讨基地教育活动的安排、内容、方法等等,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收获。
四、学校聘请德育教育基地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为“德育辅导员”,德育辅导员负责学生在基地的活动安排,并有到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
五、学校对参加德育基地活动的学生加强道德文明教育,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规定,对基地工作人员有礼貌,要爱护基地的公共财物,爱护基地的环境以及卫生。
六、学校对北方重工文体活动提供相关活动场馆。
七、本协议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双方通过每一学年的活动后,进行互访、互评,促使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互动,为教育好下一代而一起努力。
甲方: 乙方:
负责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2012年 5月
共建德育基地协议书
甲方:大青实验学校 乙方:铁西开发区消防大队
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搞好我校德育基地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建立“铁西开发区消防大队”为大青实验学校德育基地,并立如下协议:
一、德育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为学校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安全教育场所和教育素材,欢迎并支持学校少年儿童来基地开展活动。
二、学校利用节假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以及班队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接受教育。
三、开发区消防大队定期到学校指导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每学年为学校做一次专题讲座。
四、双方应互通信息,共同探讨基地教育活动的安排、内容、方法等等,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收获。
五、学校聘请德育教育基地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为“德育辅导员”,德育辅导员负责学生在基地的活动安排,并有到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
六、学校对参加德育基地活动的学生加强道德文明教育,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规定,对基地工作人员有礼貌,要爱护基地的公共财物,爱护基地的环境以及卫生。
七、本协议无特殊情况可逐年延续,如修订或重订须经双方同意后方可执行。
八、本协议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双方通过每一学年的活动后,进行互访、互评,促使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互动,为教育好下一代而一起努力。
甲方: 乙方:
负责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2012年5月
共建德育基地协议书
甲方:大青实验学校 乙方:化工研究院
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搞好我校德育基地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经双方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建立“化工研究院”为大青实验学校德育基地,并立如下协议:
一、德育教育基地所在的单位为学校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和教育素材,欢迎并支持学校少年儿童来基地开展活动。
二、学校利用节假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以及班队活动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接受教育。
三、双方应互通信息,共同探讨基地教育活动的安排、内容、方法等等,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收获。
四、学校聘请德育教育基地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为“德育辅导员”,德育辅导员负责学生在基地的活动安排,并有到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义务。
五、学校对参加德育基地活动的学生加强道德文明教育,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规定,对基地工作人员有礼貌,要爱护基地的公共财物,爱护基地的环境以及卫生。
六、本协议无特殊情况可逐年延续,如修订或重订须经双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七、本协议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双方通过每一学年的活动后,进行互访、互评,促使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互动,为教育好下一代而一起努力。
甲方: 负责人签名:
乙方: 负责人签名: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实践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重要组成。教育基地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 坚持“以综合实践教育和军事化管理训练为载体, 对青少年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寓德育于各类活动之中, 使德育基地的德育工作独具特色。
一遵循德育规律
德育的过程就是培育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也就是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 促使学生具有规范的道德行为和具有把良好的道德行为坚持下来的坚强意志。
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教育基地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作为德育的首要目标, 以专题讲座、观看教育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为基本形式, 同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 晓之以理, 使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符合社会规范和法律准则的什么是要受谴责或惩处的。对学生讲清道理, 晓以利害, 使他们心服口服, 从而促使青少年道德认识上逐步趋于成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稳定、高尚、长期持久的情操, 教育基地通过榜样激励法、名人鞭策法、教师的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以及对学生的爱心和真诚, 以此来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仰慕好的思想品德厌弃不良行为习惯的情感。
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为了把道德情感转化为实际行为, 教育基地通过采取落实“四会”、“五能”、“六不准”的养成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五个一”活动, 组织演讲、日记、歌咏、朗诵、征文等“十个一”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把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情感转化为行为力量, 使学生愿意行、乐于行。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磨难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参加艰苦的军事训练及劳动体验、组织野外生存训练、吃“忆苦思甜”饭以及走模拟长征路等活动, 在模拟逆境或特设情景下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从而使他们在实际学习及生活中, 能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 用理智战胜欲望, 用坚持战胜动摇, 能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 按照既定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二寓德育于各类活动中
德育基地不断探索德育规律, 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作为德育工作规程, 寓德育于各类活动中, 突出了德育基地教育的实践性。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育爱党爱国、志存高远之人
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朗诵诗词美文、经典雅言, 使学生与爱国诗人、著名作家进行思想交融、情感渗透, 用经典之作洗涤心灵、陶冶情操。通过演唱军营歌曲, 让学生唱出了心声、唱出了激情, 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感。通过国旗下演讲, 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发奋学习, 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社会的远大目标。通过校园之声广播, 向学生讲述了祖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奋斗历程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 演职人员诵诗词、讲故事、演小品、演唱爱国歌曲、表演弘扬民族精神的舞蹈,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国之志。
2 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育奉献社会、关心集体之人
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军事比武、内务评比、活动竞赛、参加集体主义教育专题活动,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特别是集体主义专题教育, 以演讲、小品、相声、合唱为形式的专题活动, 主题突出, 形式灵活, 在轻松、欢快、愉悦的氛围中, 青少年明白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受到了深刻的集体主义教育。
3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育志存高远、信念坚定之人
有理想就有正确的奋斗目标。训练期间以“扬起理想的风帆、奔向未来彼岸”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以演讲、朗诵、歌唱、小品、短剧为主要形式, 启发学生谈个人理想、奋斗目标和人生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专题活动, 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总结过去, 思考未来。
4 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育作风干练、纪律严明之人
德育基地要组织学生学习解放军《内务》、《队列》和《纪律》三大条令, 规范军容军装, 养成良好的仪表习惯;规范号令行止, 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规范个人内务, 养成做事认真、学习踏实的习惯;规范卫生制度, 养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习惯;规范文明言行, 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训练期间, 德育基地以“站好一夜岗、值好一天勤、学会擒敌拳、争当少年兵”的军营体验活动, “叠好自己被、洗净身上衣、节约一粒米、会就野外餐”的生活实践活动, 从小处着眼, 从细节入手, 以部队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去感染、塑造青少年。
5 开展艰苦磨难活动, 育自信自强、勇往直前之人
德育基地要组织学生参加艰苦的沙漠野营拉练活动。学生在徒步行军、跨沟跃河、攀爬沙丘、勇夺红旗、战术训练、防空演练、野外就餐等活动中得到的体验和感受一生难忘的。疲劳、伤痛将会使他们变得不再娇气, 意志将更加坚强;严寒、酷暑将会使他们学会接受, 敢于面对一切;野外生存, 将会使他们学会自立、自强, 能独立生存;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 将会使他们同学情谊更加深厚, 集体更加团结。
6 开展仁爱教育活动, 育知恩感恩、明理良善之人
为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以感恩的心对待事物和生活, 德育基地要组织学员参加感恩教育“五个一”活动。即:唱会一首感恩的歌, 如《父亲》或《儿行千里》;算一笔感恩的帐, 特别是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付出和投入的经济帐;写一封致爸爸妈妈的感恩信;参加一次感恩教育演讲会;坚持做一件感恩的事, 如打电话向父母道声安或周末坚持帮助父母做家务。感恩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知恩感恩, 奉献社会”的高级情感, 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思想观念, 并做到“日三省吾身”, 随时检讨自己的行为, 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学识广博、道德高尚、富有责任感的人。
7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育诚实守信、实践诺言之人
“诚”与“信”是儒家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诚信是立身之本, 立政之基。在培训期间, 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开展“讲诚信、懂礼仪”专题教育, 通过演讲、征文、专题讲座、看教育片等形式, 教育青少年从小树立是非观念和诚信意识, 把诚信作为立身、治学、做人之本, 树立诚信至上的道德意识。特别是教育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诺言、实践诺言, 履行对他人的承诺,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8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育遵纪守法、遵守规范之人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为提高学生法纪意识, 普及法律知识, 预防青少年犯罪, 德育基地要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要编演《寻衅滋事案》等模拟少年法庭剧本法制短剧, 通过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表演, 达到普及法律知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目的。
9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育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之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训练期间, 德育基地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学生思想解惑、心理解码。针对性的专业心理疏导, 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和良好心理品质。
1 0 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 育珍爱生命、自立自强之人
为提高学生的防暴自救能力, 掌握擒敌、自护技能, 要组织学生强化训练擒敌拳基本功及分动动作;为提高学生在突发性战争灾难面前的自救能力, 要学习“三防”知识, 并进行防空动作演练和轻武器射击体验;为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学生要接受安全工作专题教育。同时, 在训练期间, 德育基地采取观看教育片, 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 认真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邪教教育;常年坚持开展防震、抗震自救演练和紧急疏散演练。
1 1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育礼节规范、举止文明之人
德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讲座和观看专题教育片, 使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基地通过礼貌礼节要求、训练和检查,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 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理诚信的合格公民。
1 2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之人
训练期间, 德育基地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和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过电网”、“梅花桩”等拓展项目使学生激情倍增;“踢毽子”、“炸碉堡”等体育游戏使学生快乐无限;器乐演奏、模拟驾驶、武术、科技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外生活, 达到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目的。
一、创建学校德育实践基地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理论基础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明确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加深未成年人学生社会角色的认同。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3. 系统论。德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区德育是它的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包括了许多要素,三个子系统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客观上讲是互动的,即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这种客观上的互动的特点是缺乏目的性、系统性和主动性。按照系统理论,通过组织管理把三种教育力量集合起来,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发挥巨大的整体教育功能。
(二)现实依据
社区在学生德育上具有极大优势和潜能。社区在优化育人环境上具有极大优势,可以办到学校许多想办而难以办到的事。这从学校发展的历程可充分说明,家长和社区统辖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巨大的教育潜能,他们不仅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学校大力支持,而且可以为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及时反馈信息,提供智力支持,成为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
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主动参与,然后加以积极引导。这样,学生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深刻认识知识的价值。通过参与学校德育实践基地的活动,学生们能了解到社会对自己需要什么,从而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地估计自己、认识到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推动良好学风形成。
二、创建学校德育实践基地的实施路径
(一)依托烈士陵园,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兴建的纪念性公园,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学校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合作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旨在更好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学校组织师生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在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前,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向革命烈士默哀。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全校少先队员一起重温入队誓词,并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献给革命先烈。最后,全校师生分批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仔细观看一幅幅记录革命先驱英勇事迹的图片,追忆广州起义的光辉而悲壮的历史。各少先队中队参观完后,在陵园广场开展 “10分钟队活动”,诵读经典美文,分享活动收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铭记责任,立志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先队员。
(二)依托驻军部队,开辟国防和法制教育基地
学校与附近驻军部队早就与学校建立密切联系,每年都会携手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每学年由部队选派战士为我校学生进行队操训练,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学校还聘请部队战士担任我校国旗班的辅导员,对三至六年级各班的升旗手进行规范升旗训练。学校利用假期到部队开展双边慰问活动,组织观看技术练兵,参观营房,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三)依托护老中心,开辟敬老助残活动基地
为秉承敬老爱老光荣传统,号召学生们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分批前往大东街耆福护老中心探望那里的35位孤寡老人,为老人们献上爱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传递浓浓关爱之情:有的帮老人整理衣物,有的帮助打扫卫生,有的陪老人聊天、下棋,有的为老人捶背……同学们还精心准备了文艺节目,精彩的表演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活动现场充满温情,令人感动。这类活动能让同学们切实进行了“尊老、敬老”优秀传统的熏陶,有益于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学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每一位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并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爱、融入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依托区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辟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越秀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位于广东省四会市贞山风景区,绿化覆盖率高达80.92%,是一个青少年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学习实践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与这个教育基地合作,每个学年,都会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到这里开展特色环保科普教育。如结合3月12日植树节时间节点,组织一年级学生开展植树亲子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每年暑假,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到这里开展夏令营活动。在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展了军事训练、栽培种植、野外技能、劳动技术和野炊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甲方:北集坡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乙方:北集坡街道办事处敬老院
为进一步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认真贯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积极开辟学校德育基地并发挥基地良好的教育功能,共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签订如下共建协议:
一、德育基地应为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对学生的参观访问、实践体验等活动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二、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实践服务活动,为提升基地文明素养、扩大基地的社会影响搭建平台。
三、双方应互通信息,共同探讨基地教育活动的安排、内容、方法等,让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收获和启迪。
四、学校聘请德育基地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为“校外德育辅导员”,负责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到学校参与德育活动。
五、学校对参加德育基地活动的学生加强道德文明教育,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规定,对基地工作人员有礼貌,要爱护基地的公共财物,爱护基地的环境以及卫生。
六、本协议无特殊情况可逐年延续,如修订或重订须经双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七、甲乙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德育基地代表签字:
校方代表签字:
基地所在单位盖章:
学 校 盖 章:
总结
2014年4月20至6月10日,学生工作处项目组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国防综合基地、潍坊市荣复军人医院、潍坊市救助站、潍坊市奇正商务职业培训学校等单位建立了2个国防教育基地、2个素质拓展基地、8个德育基地、8个社会实践基地,并签订相关协议。
德育基地的建立能够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防教育基地的建立能够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当地的建设和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服务与指导,建立了进行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就业指导、体育锻炼,志愿服务,技术合作等项目对接;素质拓展基地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提高师生职业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合作及创新意识,提升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学习交往与合作技巧,锤炼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时间、地点、活动内容
1、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部分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
2、每两个月·学生到居委会参加社区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
3、每学年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参观有关展览,对学生进行有关教育。
4、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1-2部。
三、组织安排
1、德育工作领导学习小组组织安排,德育处落实并具体组织。
2、各基地负责人应在活动前与基地领导取得联系,与各基地领导协商后,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或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实践体验教育。
3、各基地定期活动的情况应预先制定好活动的方案,并及时作好记载,有不尽人意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4、德育基地活动要有专人负责,活动班级班主任随队做好安全工作。基地活动前应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要求他们保持少先队员的良好形象,注意文明礼貌,不怕苦不怕累,体现我校良好的学风、校风。
5、德育基地活动时要有秩序要服从基地工作人中安排,不得拥挤,不得大声喧哗。
6、爱护德育基地的各种物品,不得触模有主要价值的物品和易损坏物品。
(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既要重视课堂教育, 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
(二)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 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 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三) 系统论。德育是一个大的系统, 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区德育是它的三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中包括许多要素, 三个子系统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客观上讲是互动的, 即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这种客观上的互动的特点是缺乏目的性、系统性和主动性。按照系统理论, 通过组织管理把三种教育力量集合起来, 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变被动为主动,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发挥巨大的整体教育功能。
(四) 现代德育原理。现代德育主张打破学校的封闭状态, 实行开放式的德育, 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为此, 需要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区有目的、有计划地三结合的互动育人网络, 保持学校与家庭、社区高度沟通状态, 将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 改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环境, 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整体育人合力。
二、学校德育实践基地与品德课程整合的价值分析
(一) 拓宽实践渠道
德育实践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可亲历亲为的实践场所, 为小学品德课程搭建了课内外互动的平台。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 学校依托本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家乡的优秀人物、社区的公共设施等, 积极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 逐渐形成了“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与小学品德课程本土资源开发融为一体的校本课程结构体系。品德课堂对学生实施德育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则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主体化转化, 促进学生品行的发展, 初步形成“课堂—学校—社会”互动与互补的辐射态势。德育实践渠道的拓宽, 学生就有了更多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品德课也能相应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的环节, 促进品德课程实效性的整体提升。
(二) 营造德育育人氛围
氛围是指在特定时空内某一文化单元的各种要素构成的一种文化效应场, 人置身于这一效应场时, 就会与之发生感应关系, 从而不自觉地获得某种知识, 感悟某种文化的精神、情调和气质。学校德育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 它是真实而具有情境性的, 是意义相对完整的故事和得体的教学手段。基地老师讲述的每一个生活中的故事都是唯一的、真实的、无法复制的, 都是亲身经历的事件, 都是来自实践的真实经验, 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基地老师深情的叙述中,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 这比任何教育理论的说教更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学生在校内外优秀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
(三)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显性的品德课程, 在传递社会意识形态方面, 痕迹明显, 意识形态总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逆反情绪。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 “在校内或校外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和非特定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主要获得道德情感方面的经验”。因此, 学校德育实践基地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隐性品德课程, 对人的教育具有隐蔽性, 易为人接受。学校德育实践基地的活动生动有趣, 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 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参与活动中, 不断将道德知识内化,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激发自己的主体性, 从而自觉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这种自主性德育活动的开展, 大大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距离, 自主意识显著增强, 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他们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自主发展能力, 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与提高, 生动活泼的个性逐步形成。
三、学校德育实践基地与品德课程整合的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不能只限于校园, 而应走出校门, 融入社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 创建社区、医院、警队、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多种类型和有一定格局的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品德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主题, 把品德教学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等方式, 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锻炼, 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 借助社区德育实践基地,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1.文明礼仪进小区。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完《我们的社区生活》这一单元后, 教师就会布置实践活动的作业。有的班开展“文明宣传员”的活动, 在街道志愿者的带领下, 来到社区活动中心, 动手制作文明礼仪小报, 创编儿歌、提示语等, 借助宣传展板进行展示宣传, 向参加活动的居民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有的班开展“文明小卫士”带动家长开展“小手牵大手, 文明小区齐动手”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 清除贴在墙壁、电线杆、楼道口等建筑物的各类“皮癣”, 清扫小区道路上的生活垃圾等, 真正为自己生活的小区换“新颜”。有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 分小组开展“小区不文明行为小调查”活动, 针对各小区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以一名小学生的名义写倡议书, 并将调查表及拍摄的不文明现象的照片附在后面, 交给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张贴在宣传栏中, 倡议小区居民爱护公共设施, 不乱停车辆, 不乱摆小摊, 不高楼抛物等。在品德实践活动中, 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还为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2.尊老敬老献爱心。《爷爷奶奶好》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 意在用身边的真人真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引导他们认识到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反思、体验和感悟, 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由尊重爷爷、奶奶延伸到尊重社会上的所有老人。结合中国传统节日, 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分批前往大东街耆福护老中心探望那里的35 位孤寡老人, 为老人们献上爱心。别看三年级的孩子年纪小, 但他们会有许多小点子让孤寡老人乐开怀。有的老人喜欢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 孩子们就会找这些老人聊天, 让老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回忆甜美的往事。有的老人喜欢教孩子们做手工, 孩子们就认真地学, 老人在教的过程中总会觉得自己能干, 获得心理的满足。有的孩子还自编有趣的节目表演给老人们看, 让老人笑声不断。这类活动能让学生切实得到“尊老、敬老”优秀传统的熏陶, 有益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知道关爱老人是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二) 借助医院德育实践基地, 感受榜样的魅力, 提高道德情操
省人民医院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学校与省医一直以来都是共建单位, 每个班都有省医的子弟。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六年级的学生进入广东省人民医院, 了解省医的发展历史, 参观省医自动化传输设备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感受科技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时, 还请省医的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人物给学生讲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 进一步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用道德模范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全体学生, 争先创优,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把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 利用警队德育实践基地, 强化学生安全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
东川路小学是首批广东省交通安全示范校, 学校周边有女子交警中队和消防中队, 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警队, 听取交通、消防教育报告,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学生安全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
例如:走进消防队, 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
光学不用, 学生很难把课堂上学到的防火防灾的知识全部记住, 且教师的讲解没有专业人员的讲解到位。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消防队, 一是请消防官兵结合学校消防实际, 深入浅出地讲解火灾的危害性, 校园防火安全管理注意事项, 如何预防火灾发生、应对火灾、自救以及疏散逃生等消防知识, 讲解各类消防器材装备的作用及性能, 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二是实际体验, 在消防官兵的指导下, 让学生穿上消防战斗服、避火服、防化服, 轮番上阵体验一回“消防员”, 操作灭火器扑救油盆火灾和水枪出水演习。三是定期组织学生向本校的师生宣传演讲, 扩大影响面。
(四) 借助烈士陵园德育实践基地, 学习先烈事迹, 培养爱国情感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兴建的纪念性公园。1997 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是全国红色之旅百个经典旅游景区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合作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旨在更好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清明节, 我校都组织师生前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 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 缅怀先烈的伟绩, 寓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于活动中。同时, 学校还利用品德课时间分批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参观广东咨议局旧址,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 观看历史照片和历史遗物, 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 崇敬革命先辈, 振奋民族意识,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纸上谈兵的传统品德课堂教学虽然可以传授相关的道德知识, 但学生能否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只能靠自觉。借助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将品德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有效落实品德教学目标。
摘要:品德课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机会,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德育实践基地是在中小学校德育目标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德育主体, 整合社会德育资源,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场所。它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的时空, 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育德作用, 营造德育大课程环境。
关键词:德育实践基地,品德课程,理论依据,价值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淑兰, 厉以贤.学校与社区互动[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2]叶忠海.学校和社区的沟通:上海城市社区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03) .
于2008年4月4日我校组织了全体师生去县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烈士们的辛酸历史,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现在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通过者次活动,我们知道了烈士陵园绿树成荫、松柏葱郁,这里安息着先烈们不屈的忠魂,活动使当代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心中永远记住烈士们。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也也有一些漏洞,出现了以下这几个问题:
一:在活动开始以后,因没有事先和同学说好,导致同学们独自区墓地参拜了烈士,应该事先和同学说好,在活动结束时,一起去墓地参拜烈士,是同学们看起来有些散漫。
二:在举行仪式时,由于同学有说话的现象、使得队伍的秩序有点乱,这责任在于我们没有能和同学们沟通好,在管理方面没有认真在管理,责任在于我们没有严格要去同学。
在以后办活动时,我们会更加注意这些问题,使以后的活动可以更好的完成、举办。
篇目一:德育基地心得体会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们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篇目二:德育基地心得体会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远都只是书面用语,永远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现。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吆喝。若不是这次的“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或许我仍然这般任性。
“五个一”中有一点是为父母做一顿饭。当然,它的含义不仅仅只有这一顿饭。应付任务的做法自是只做这一顿饭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学校的用心是在于让我们从这一顿饭中体会到父母天天为我们作出可口饭菜的辛苦。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愿,第二次觉得麻烦,第三次更是觉得厌烦透顶。而父母,却天天,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的十六个年头里,不停地做着这一件事。诚然,他们自己也要吃饭,可是,当你有目的地为了另一个而去做时,会格外的用心。即使饭菜不比餐馆、饭店的可口,可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爱意是独一无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比如说,我永远吃不惯我表姐家的饭菜,太过清淡,只因为我表姐不爱吃重口味的。
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这一项目中,我所做的,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几顿饭。这一点点的小事,却仍不让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饭,无从下手,除了炒蛋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还要时刻担心我是否又被滚烫的油滴溅到、在我操作失误时来挽救整锅菜。第一次做饭的结果并不乐观,但是看着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还是很有满足感的。我的父母并不会像许多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老套情节“父母一个劲夸做得好吃而实际上却难吃的紧”这样夸我,而是很不给面子的指出“难吃”,并吩咐我改天再做。然后,饭后大大小小的碗也扔给我洗。第一次固然委屈,可有一次深夜看到归来的父亲在水池边洗着我和母亲都不愿去洗的碗的背影时,心里有点刺痛。他胖了,也老了,这些家务不久将不再适合他这样的年纪去做了。我不能以学习为借口来逃避家务,这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
向父母感恩,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项德育功课,明显当时我搪塞过去了。现在才开始深思父母的辛苦和我应该如何去报答。当我作业做完不去复习功课而是打开电脑游戏时的负罪感,正是我开始懂事的标识吧。高二了,如果不再好好学习便是对父母多年为我付出的爱的亵渎。
去德育基地的心得体会 篇
1早晨早早的就从被我爬起来,因为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秋游到德育基地.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目的地——德育基地.我们下了车后,接待我们的教官领着我们去了休息处,休息完毕后,即刻带我们去进行第一个项目——爬山.我们沿着凹凸不平的山路,来到了山脚下.我自己行不行的啊,对于我们这种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来说,这真可谓“万丈云梯”呀,我心里默默地想到.但无可奈何,我只能硬着头皮向上爬了.还没爬到半山腰,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望望上面,有几位同学差几步就到了.哼,其他同学能爬上去,我干吗不行,我艰辛的往上爬.终于登上“万丈云梯”了,我的心情不比登上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心情差.尽管如此但我还是累的气喘吁吁,两眼发昏,四肢无力.“哇,好美啊!”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大叫了起来.的确,这里山清水秀,四周都被山包围着,空气也非常的新鲜.让人感觉非常的舒服,可以让人忘记所有的烦恼.恩,我爬得那么辛苦,一看到这么美风景,刚刚的累就觉得是应该的.接着我们进行了许多活动:跨越深沟、脚踏千秋、独木桥、铁索桥等.最后教官还带我们去骑马,可惜只选4位同学去,哎,我没被选到.看,陈敏和郑泽炯爬上去了,另两位教官牵着马,带他们围着圈走了两圈,虽然这次没轮到我,但看着同学那股高兴,自己也不免高兴起来.这次秋游,让我们放松了心情,我锻炼了我们的自主生活能力!
去德育基地的心得体会 篇2
11月16日。17日学校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到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同学们怀着愉悦的心情乘坐大客车去往素质教育基地,一路上,留下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到达了素质教育基地,首先进行了升旗仪式,我们几个国旗颂的同学还在那里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这次实践活动,我班所学习的专业是“电子百拼”,首先,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科学知识,还说明了电子“百”拼的‘百’字为什么不是摆积木的“摆",那是因为电子百拼有多种多样的摆发。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对电子百拼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科技世界。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套电子积木,同桌合作完成各种电路图,让我们在拼一拼,玩一玩中,体会到科技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一个个小灯泡在我门的动手操作下闪闪发光,收音机也在我们的拼拼摆摆中发出美妙的声音……最后,我们还进行了激烈的比赛,我班戚贺明同学由于技术高超,被评为专业能手,还获得了荣誉证书。
同在蓝天下 我们共成长
新乡市红旗区平原小学 2012年3月
同在蓝天下 我们共成长
--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新乡市红旗区平原小学
天涯海角的学生,南腔北调的方言,五花八门的教材,进度迥异的学业,还有渴求沟通和抚慰的心灵,构成了新乡市红旗区平原小学一道特有的风景线。2007年,红旗区平原小学被列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之一,学校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走出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真正地把德育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全面的发展。
(一)调查研究,分析打工子女道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了抓好进城务工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首先发放调查问卷,就家长文化水平、工作特点、家庭教育、子女学习习惯、思想道德表现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进城务工子女的思想现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了解,调查显示,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1、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制约家庭教育。经调查,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认识到自己位于弱势地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知识少,没有一技之长。所以他们将遗憾衍生为希望,把改变前途和命运的许多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子女寄予的期望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接受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文盲约27%、小学水平56%、初中及以上水平仅占17%。)缺乏对家庭教育的科学认识,再加上他们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工作时间不稳定,大都难以承担起对孩子文化辅导和思想教育引导任务。因此,养而不教,重养轻教或棍棒教育在外来民工家庭中比较普遍。
2、流动性大造成学生知识断层。
外来务工人员来到新乡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收入低薄的临时性工作。他们往往在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现不能融入其中,便会带着子女转换到另一个地区,甚至还会有一两年后又重回新乡务工,要求“二次就读”的现象。这样流动性很大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极易造成学习上的断层和知识不对接的现象,更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调查表明大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对学习都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的不超过30%。自己没有主动预习习惯的占50%,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不到40%,会主动提出疑问的只有14%。
3、外界环境诱发学生心理问题。
研究资料表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偏执、嫉妒、愤世嫉俗等不良心理。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要承受部分家长简单粗暴教育带来的压迫感;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带来的无形心理压力;学习断层、成绩落后产生的“破罐子破摔”放弃心理??如此之多的心理问题往往会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家长所忽视,而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4、是非不明产生不良道德问题。
外来民工子女家庭由于经济收入较少,大都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并且较多住在租来的简易房或搭建的简易棚中。这些地方人员混杂,极少数人道德水准低下,视野狭隘,思想愚昧,谈吐粗野,生活方式不良,直接诱使孩子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直接导致极少部分孩子产生撒谎、打架骂人、偷窃等不良的道德问题。
(二)组织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体系,提高打工子女的道德水平。
1、细化打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制度,构建和谐的常规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系统。
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个公民,为此,我校秉承优良传统,传承育才的优秀文化,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培育特有的打工子女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创建教育品牌。我们把思想道德工作摆到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把德育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教师责任制考核的具体目标中,我们建立了学校、教德两处、少先队、班级管理网络,并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要求,各负其责。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班主任及少先队干部参与的德
育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德育工作“一把手”工作。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德育主任、教导主任靠上抓,大队辅导员具体分管、班主任老师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少先队干部参与管理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局面。
同时,我们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依照《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先后制订了《平原小学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平原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制度》、《平原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平原小学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平原小学三好学生评选条件》、《平原小学文明班级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工作中,红领巾监督岗坚持每天检查监督学生入校、离校红领巾佩带、班级及个人卫生、学生纪律等小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情况,生容生貌每周一总结,对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学校领导、教师轮流值日,每天二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其结果在学期结束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并作为量化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目的是激励班主任育人的积极性。学校每学期都设立班主任工作奖励基金,对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班主任进行奖励。以上做法,使打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作用,确保工作取得了实效。
(2)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
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抓三到位”,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量。一 抓配备,保证数量到位。我们按照“一强一高”的标准,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作风正派,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德育课专任教师。二抓培训,保证质量到位。通过请进来讲、送出去学、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会代训等方式,狠抓了德育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工作。三抓管理,保证制度到位。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中队、中队辅导员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的依据。为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开展了“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师风”征文评比、“我的教育故事演讲赛”、“道德育小故事”
等专题大讨论。通过讨论和教育,全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一年来,我校共有1人被评为市师德标兵,2人被评为市文明教师,2人被评为市模范班主任,3人被评为区模范班主任,2人荣获区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2、优化教育环境,促进打工子女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我们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1)注重环境文化建设。门厅北侧墙壁橱窗宣传版面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东墙上的《校训》抒发了“爱校如爱家,爱生如爱子,关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锐意改革”的崇高情怀。走廊墙壁上的“道德墙”,将《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中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语句制成宣传版面,指导孩子们的行为。少先队出版发行《蒲公英》校报,展示孩子们的才华。教室里悬贴国旗、警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平原小学习惯培养要点》;班级设两角(图书角、卫生角),办两报(黑板报、手抄报)??这些做法使每一位外来务工子女都能感受到校园文本化的氛围,无声地熏陶着孩子们的精神,增强了教育效果。(2)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2010年,学校建立了五十多平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平原小学阳光心语乐园,颁布实施了《平原小学心理辅导室章程》,开展了个案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等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3、注重学科渗透,探索和谐的课堂德育教学模式。
(1)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增强教育针对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明行为的培养有着奠基的作用。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小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表现,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道德情感,指导学生行为出发,在教学方法、课型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篇二:德育基地工作总结 2011-202学第一学期
德育基地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从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突出活动和渗透,研究方法,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全面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下面汇报一下本学期的工作: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少先队与各部门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全员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作中做教师的表率; 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们采用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外出参观学习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11月24日,邀请了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林老师讲师团”的俞霞琴老师来我校作讲座,讲座的题目是《班主任工作艺术》。大家觉得俞老师的讲座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受益匪浅。中青年班主任老师都写了心得体会。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文明班级的评比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
二、抓好常规工作,注重德育实效。
1、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规教育。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常规管理,尤其是文明礼貌教育,全校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文明监督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守纪、两操等各项常规的评比,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德育内涵。
1、“我爱通安”主题作文比赛。围绕改革开放以来,通安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百姓生活、城乡面貌等方面的变化发展,开展“我爱通安”主题征文活动。
作文内容以“我爱家乡,感受巨变”为主题,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叙述自己或身边的人、事和社会新变化,抒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感想和体验,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和家乡变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感恩教育。五月份,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孩子们用最真挚的心、最热烈的情谱写了对爱的礼赞,让我们学会感恩。孩子们写出了内心的感受,感恩的愿望。“让我们俯首感谢祖国、父母、老师、社会、大自然,感谢每一位关心、善待过我们的人,每一种帮助、益于过我们的事物!”
3、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入队工作。通过前期的入队知识讲座,小辅导员进课堂,雏鹰争章等准备工作,3月20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入队仪式40多名一年级的第一批入队的新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入队仪式还邀请了新入队队员的家长参加,家长们纷纷按下快门,用相机记录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光荣的一刻。
4、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学校艺术教育品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校于5月1日—5月12日举办了2011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以贯彻落实苏州市“三项规定”、“三会”精神,不断推
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主要分艺术竞赛和艺术活动两个方面。本届文化艺术节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活动形式为载体,营造我校活力四射的校园文化。
5、爱心小义工活动。通安镇爱心义工服务站是由通安镇政协工委组织设立的,我校是首批爱心服务站之一,将为爱心义工提供公益岗位并进行相应管理。我校的爱心义工是由学校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组成,通过他们的一些义工活动,劳有所得,按小时获得义工津贴,改变了传统爱心助学的模式,使学生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别人的资助,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倡导“社会爱我,我爱社会”的理念,发挥“社会为我,我为社会”的功效。
我校爱心小义工队成立以来,以“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义工精神为指导,围绕政协和团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活动:
一、我是校园环保小卫士;
二、我为老人献爱心;
三、我为劳动招聘会做宣传;
四、我是借书管理员。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关爱他人、敬老爱老、为他人服务是一种美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
在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校将进一步发展小义工队伍,加强小义工队伍的管理,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让“今天我为社会奉献一点爱心,明天社会为我撑起一片天。”的理念走进更多孩子的心田。
6、让同学们走向美丽的大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我校于5月14日组织学生到花果山旅游景区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7、为了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火灾防范自救能力,在突发情况下,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在发生火灾时,能有序、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我校于4月9日上午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通过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做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掌握逃生的方法,提高师生在自然状态中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化珍爱生命意识。
8、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3月31日我校组织了三—九年级学生参加的运动会,孩子们比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也活跃了身心。
9、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在全校推行“德育导师制”。已开展的工作有:(1)制定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计划。(2)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3)建立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为小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实施本班级的“德育工作导师小组制”工作。(4)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德育导师队伍。(5)开展调查与选聘,确定结对组建档案。(6)举行了“德育导师制”启动仪式。
10、法制教育。6月8日,我校进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讲座。我们邀请到了江苏虎丘律师事务所龚理律师,他为我们全校师生做了一次精彩、生动的法律知识讲座。龚律师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为我们详细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它对社会严重的危害性。同时,龚律师还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未成人犯罪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一方面危害社会,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生活,预防的首要问题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法制讲座,孩子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大家都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律意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德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塑造心灵的艺术。我们深深地感到,必须遵循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去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德育的实效性才会增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篇三:德育基地资料
赵家寨小学德育基地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劳动、守纪律、讲文明”的好品质,拓宽视野,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若干校外德育基地。具体方案如下:
1、针对性。学校周边利用的校外德育基地资源较多,但我们要分析我校学生的特点,要针对校内教育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德育基地,已达到校外教育互补的实效。
2、有效性。学校的教育时间有限,校外教育要讲究效益,不能只是搞形式,要讲实效。
3、完整性。筹建的校外德育基地要有比较完善的可供学条件,要做到人员、地点、资料、计划四落实,落实的基地可随时让学生接受教育。
4、趣味性。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型的最佳动力之一。一般学生到校外活动,换一下环境,都有其好奇性,筹建的校外基地要适合青少年的特征,不要太死板、太枯燥,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教育过程,把他们外出得好奇性,转化为受教育的积极性,已达到最佳教育成果。
5、安全性。校外教育基地必须在户外,安全系数不可能向校内那么高,要选择交通比较方便,危险性小的场所作为教育基地。
二、基地的选择: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及原则。我们选择下列单位和场所作为我校的德育基地。
1、广宗县敬老院: 敬老爱老基地
2、赵家寨经济作物园:动植物保护基地
3、冯家寨乡镇派出所:法律援助基地
三、基地建设:
1、每个基地落实专人负责,聘请校外辅导员专门进行德育教育:
2、这些校外辅导员负责建立基地资料,创建教育窗口,制定教育计划、接纳学生辅导教育。
四、具体安排:
1、每年三月、九月到 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打扫卫生、整理被褥、洗衣服、表演文艺节目等。
2、每年春季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观光,锻炼学生意志,与绿色交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每年春季、秋季开学,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同学们讲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同学们懂法、守法。知道“安全重于泰山”。
赵家寨小学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建设总结
一年来我们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的各项活动,把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目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好校外德育教育资源
校外德育基地为我们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它们涉及面广阔,从人生观、爱心、法制、劳动等各方面让我们的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如何利用好这块宝贵的资源,我们除了积极和基地联系外,还主动把一些相关的内容提供给基地的校外辅导员,通过作报告,亲自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把校内德育和基地教育相结合
凡是我们学校教育所涉及到的知识,我们均能及时和基地联系,及时让我们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基地的实验中,让学生真正从课本走到社会实践中。不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去敬老院参加劳动,同学们都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受到基地人员的好评。
三、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开展基地活动 基地上的各位辅导员除了定期给学生作讲座外,我们还经常邀请他们来到学校和我们一同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经常来学校为孩子们作讲座,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和学校共
商对策。学校的班主任也经常深入基地,为教育好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校外德育基地硕果累累
我们的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很深,自觉做好人好事,关心他人蔚然成风,身边榜样层出不穷。
【德育基地协议书】推荐阅读:
德育基地教育活动总结德育工作范文05-31
小学德育基地活动记录10-18
关于德育基地心得体会09-22
养殖基地合作协议书05-23
宅基地租用协议书06-19
借用宅基地协议书11-20
蔬菜种植基地合作协议09-13
(标准)宅基地转让协议书06-23
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基地协议书06-17
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a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