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1

一、对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文件是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又为日后医疗纠纷提供直接证据。因此,护理记录应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对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病情转归情况。

1、病历书写要求:

(1)客观、准确、及时、完整。

(2)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3)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2、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问题

(1)护理记录不完整:由于护理文书书写缺乏完整性,不能反映病情动态变化和治疗护理的连续性,从而存在纠纷隐患。(2)输液卡记录、滴数与医嘱不符。

(3)输液卡治疗、换药后无护士签名或签名潦草。(4)体温单有个别血压、体重及入院、出院标记。

(5)首次护理记录单眉栏填写不全、评估不全面、不准确与实际不符。未在入院后4小时内完成具体内容的书写。

(6)青霉素皮试无结果及盲目执行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而未开皮试或免试的医嘱。

(7)护理记录不按时,记录不规范。(8)护理级别与护理记录不符。

(9)长期、临时医嘱无执行护士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10)护理记录中诊断与医生不符。

(11)留置针无连续观察记录,穿刺部位无注射时间记录。(12)文书书写时少数护士字迹潦草、不好辨认。

(13)体温单对入院后大便次数的记录意义不明确,一般表现为普查T后入院的第二天普查T时不足24小时的未记录大便次数。(14)病危患者无护理计划或护理计划过于简单。(15)抢救记录不规范、不及时。

原因分析

1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而不重视护理文件的记录,出现错记、记录不全等现象。

2.部分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记录时不认真,代写、代签名,转抄医嘱后忘记签名,执行医嘱后或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不及时记录。.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护理过程,观察不认真、不仔细。记录不能客观反映患者的情况。

4.护理记录书写的基本功不扎实

一部分才从卫校毕业不久的年轻护士,对护理记录规范要求未能掌握。.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护士处于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各种记录又要占用护士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使护士身心疲惫感加重,而且重复记录越多,越容易出现失误。

6.科室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

未注意抓护理文件书写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整改对策

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强化护士法制观念,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护理文书书写培训

针对护士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对发生问题较多的科室、个人进行指导,让护士尽快地掌握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要求,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基本功。.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管理

指定院、科两级护理质控人员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进行检查,分层负责,层层把关,实行环节与终末质量监控的有机结合。.制定各项护理记录书写的细则

并同时制定书写质量评分标准,对书写格式、内容及要求进行量化,实行百分制,书写格式不达标扣2分,未使用医学术语扣1分,记录缺乏客观依据扣2分,输液巡视记录错误一次扣2分,涂改一处扣1分,未及时完成护理记录扣3分,无护士长检查记录扣2分等。并将检查结果纳入考核,≥90分为甲级,89~80分为乙级,79~70分为丙级。<70分为等外病历。乙级以下的护理文书按不同标准与经济挂钩。5.依据标准,不定期抽查

根据质量评价标准,分管护理文书书写的质控员对住院和出院病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将检查重点放在护士是否及时、准确观察病情,护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记录是否及时、客观、真实等质量内涵上。科室各种护理记录严格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护理记录带着问题归档的现象。

二、护理操作中的常见缺陷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病人满意度。

常见缺陷.执行医嘱失误 执行医嘱不认真,致药名、剂量错误,或执行口头医嘱失误。.配液环节失误 不了解配伍禁忌,致药液混浊,造成浪费。3.沟通不到位 缺乏沟通技巧,不能跟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矛盾升级。如因操作失误造成液体瓶内有瓶塞悬浮,在位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又不及时解释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最终酿成投诉及纠纷。

4.服务态度不佳 在穿刺失误时或液体渗漏后,不表示歉意,反而责怪患者血管不好、乱动,引发护患纠纷。

5.管理因素 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加药前未认真执行双人核对,导致错加药,造成药物浪费。护士因经验不足呼唤患者姓名时对雷同或相近谐音的名字未引起警觉导致换液体时换错药。

6.巡视不勤 致回血堵塞、渗漏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患儿局部皮肤受损,备皮不细心或动作粗暴造成皮肤损伤。拔针时未协助或知道按压

针眼导致穿刺部位出血过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恐慌与不满。7.感染控制不严 操作前后不洗手,用干棉签反复擦拭多余消毒液,深静脉置管局部换药不规范,导致静脉炎。

8.发生不良事件时处理失误 局部外渗未按药物性质给予冰敷、封闭等处理。

9.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 产后术后骶尾部皮肤护理部及时,造成组织受压导致局部皮肤受损。

10.产后新生儿性别告知错误 工作是注意力不集中,告知错误后不及时解释补救,造成纠纷。(要加强手术室、产房管理,避免告知错误,严禁手术部位错误及标本丢失)

11.虽然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不良后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如轻信病人自诉青霉素为继用,未做皮试即对熟人输注青霉素而发生过敏反应。

12.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印象为病人输液,导致输错液体。13.不按规范调节滴速。不了解药物性质,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和认真理解医嘱,慢滴甘露醇、快滴氨茶碱、硫酸镁,或不能根据病情变化调节滴速,如产后术后病人宫腔积血后血压下降不知道加快输液速度。

14.护士对病人治疗心中无底,家属喊液体完后不看输液卡立即拔针,结果病人续加液体未输完,既增加病人痛苦又导致病人不满意。15.消毒供应室对无菌物品管理不严,如无菌包打包不规范、过大过紧过松,无菌包内器械清洗不干净有血迹,无菌柜内有灰尘等

防范措施与对策.严格培训 参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定静脉输液治疗标准作业规范,从评估、执行、观察、沟通等环节规范要求,并严格培训,督促检查,使全院护士输液治疗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

2.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在经常执行操作的地方给予警示 如在治疗室张贴药物配伍禁忌、三查八对等内容。

3.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病人,面对人的健康与生命,特别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在治疗护理中,熟悉病人情况,掌握药物知识。护士的职责要求护士成为病人的监护者,熟悉所使用的药物,执行了错误医嘱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4.护理管理者在防范护理、治疗缺陷中起主导作用 护理管理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并负责组织培训,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病人,防止护患纠纷。以上缺陷大多数未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3例投诉和争议由医院协调解决。5.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对这一群体应给予更多关注 我院聘用护士多,规范培训期短,临床护理经验不足,敬业精神较差,个别护士犯两次以上同样的错误。要加强教育,采取送出进修培训、评选考核优秀等方式鼓励实现个人价值,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随着聘用护士的增多,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对保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非常重要。

 护理人员的基本工作作风

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要养成勤快而细致的工作作风 要有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

护理部7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2

1 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优势

1.1 中医护理的理论依据

1.1.1 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另外,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 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这与目前提倡的整体护理的思想不谋而合。

1.1.2 辨证施护

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这与护理程序的思想是统一的。

1.1.3 “治未病”理论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还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治未病”作为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其实质就是“人人享有健康”。

1.2 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

中医护理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针灸、拔罐、推拿、刮痧、中药熏洗等20余种传统的护理操作在社区慢性病、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居家康复护理中应用广泛。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通过对人体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明显,适用范围广泛。这些技术操作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使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针灸已被逐步纳入医疗体系中,成为现代治疗学的重要内容[2]。另外,推拿按摩、拔罐法,因其简便易行、贴近生活,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非常容易在社区中进行推广普及。

1.3 中医养生保健特色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静合一”是中医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根据“医食同源”的理论,开发食疗,达到祛病强身、调节机制等功能,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及亚健康人群采取气功、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提出重视养生、调节精气、防御邪气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3]。中医护理中的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在预防保健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一些群众喜爱的中医保健运动,也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社区护士传授给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掌握正规的保健方式,掌握中医保健的要点所在。这些对于社区群众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都是大有裨益的。

1.4 国家政策的支持

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中提出: 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说明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高新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大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护士缺乏,社区护医比例为0.5∶1,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社区2︰1或4︰1的护医比例相差甚远[4],造成目前我国社区护理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中医护理专业的人员更少,所学的中医护理往往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所以实施中西医结合的社区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应改革体制,加大社区的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的中医护理人员,实施中医护理的基本操作。

2.2 知识水平偏低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国内外护理界对中医护理的期望不断增高。中医护理教育层次的提高是当务之急。中医护理教育起步晚,尤其高等护理教育,教师来源主要是中医院校的医生和西医护理学院的老师,教授中医护理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教材虽几经修改,仍严重滞后于临床。因此,急需一批中医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经临床严格训练后,再进入教学水平高的院校或送到国外护理学院进修,作为中医教育、科研的主力[5]。

2.3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6]。需要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集思广益,将过去出版的各种关于中医护理的书籍、论文汇集,编写成适合护士临床应用,容易掌握且实用的、规范的、标准化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性文件。

2.4 过分追求国外的模式

在我国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直注重于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忽略了中西医并存、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特有的国情[7]。我们在开展社区护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医特色,充分利用中医优势,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8]。

总之,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中西医结合是发展社区护理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中医护理运用到社区中,如何才能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仍需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l-723.

[2]伊艳杰,李容,刘杰.社区健康保健中中医护理的应用与优势[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0):75-76.

[3]金燕丽.社区护理应突出中医护理特色[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4):封3.

[4]章冬瑛,陈雪萍,许亮文.杭州市社区护理服务现状调研与建设[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89(3):164-165.

[5]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马秋平.中医护理教材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69.

[7]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18.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医院医疗服务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促进和维护人们健康为己任,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整体护理理念。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正在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存在的问题

社区护理缺乏统一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我国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有关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开展不久,各项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大多数社区护理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使社区护理工作开展没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社区护理缺乏专业性强的人才:社区护理人才缺乏,护士编制严重不足,普遍学历较低,大多中专学历。而相反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层次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社区护士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要求更高,而在社区部分护士即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这就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可是在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至今还是一项空白,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培养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缺乏全面性:社区护理是我国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尚在萌芽阶段。目前,社区护士多由临床护士转过来,临床护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她们的社区护理工作更多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伸。因此,还需要积极转变护理理念。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广,覆盖面大,仅仅是治疗护理是远远不够,还要包涵到潜在的健康问题。

社区护理缺乏认可、理解和尊重:社区护理在我国是门新型学科,正处在总结完善当中,护理人员是由院内护理转向社区护理,公众对社区护理还是缺乏信任,但是确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致使护士长期超负荷的体力、脑力并用的劳动,却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总认为护理并不是独立完整的学科,而是机械的被动的无法自主的体力劳动,尽管她们勇敢地担负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大责任,但社会给予她们的信任、理解、支持微乎其微。

社区护理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实行定点医疗,使一部分居民无法在本居住的社区就医,而是要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政府给社区护理的经费不足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交通工具、护理仪器、检查设备以及药品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对 策

完善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及服务体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区护理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于医院建立一套自身的适合服务范围和诊疗标准及切实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使医院治疗与社区护理彼此衔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准入制度,质量标准以及规范的收费、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制度。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队伍力量:培养社区护理专业人才。一方面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社区护理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硕士、博士生教育,培养高学历、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专业人才,加强社区护理工作的实践和科研;另一方面,可大力开展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组织临床在职社区护工进修学习。此外,还要给予社区护理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稳定社区护理队伍。

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与内容:目前,社区护士多由临床护士转过来,社区护理还局限于临床护理理念,发挥不了社区护理在健康中的作用。要加大社区护理工作的范围,覆盖面要大,社区护士要完成各科角色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各种护理项目。建立社区家庭护理中心,社区护士将社区内需要家庭护理的患者健康状况收录在案,并定期上门对居民进行护理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开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服务,主要是针对希望留在家中,但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康复指导的老年人。还要定时向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办宣传栏,介绍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社区居民的預防保健意识及对护理工作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性质和功能,发挥舆论和宣传导向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社区护士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社区服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居民的信任。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及财政落实:明确政府职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加强改善社区护理环境,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首先,要健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建设投资,服务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其次,还要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社会化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杨文秀,刘爱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试用).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68-69.

2 肖健.美化生活,延缓衰老.健康指南:中老年,2011,12:1.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4

【摘要】医院护理队伍的稳定对医院正常的运转及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重视临床护理工作,尤其是儿科护理工作,针对基层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强化人员培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强化科室文化建设等措施稳定基层医院儿科护理队伍,使基层医院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与改善。【关键词】 基层医院

儿科护理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服务理念的转变,人们对医院的要求已不满足于医疗的结果,而更注重医疗的全过程,希望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儿科作为综合医院一个独立的专科,其专业性、实践性很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新的人口出生高峰的来临,对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儿科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兀现,亟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儿科护理队伍。[ 1]

一、当前基层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识原因。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过分看重医生的业务技术,不承认护士劳动成果。儿童生病本身就比成人难以应对,婴幼儿各个护理项目所需的人力成本是成人的 1.18~2.50 倍,患儿内心恐惧且不善于表达,护理难度可想而知,家属心情焦急。由于爱子心切、心态偏激导致对护理服务期望值偏高,要求药到病除、一针见血; 要求护士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护患间缺乏沟通,造成患儿及家属的不信任,不配合护理操作,对护理工作不满等。如果发生孩子哭闹不配合,家长常常迁怒于护士。2.儿科工作性质。儿科专业性强、技术难度相对大,患儿病种多、变化快、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加之小儿生理的特殊性,如小儿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不易固定,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年纪大的护士因体力不支、眼力不济难以适应儿科强负荷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又因工作经验少、家属不信任等造成心理压力。有的护士对专业知识掌握较少,技术上家属又不愿让年轻的护士在自己孩子身上操作从而缺乏锻炼的机会。因为工作对象的特殊、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劳动薪酬差距。儿科护理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但收入往往低于医院人均水平,从而造成心理失衡,不能有效调动儿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护士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情绪低落,不仅导致护士对医院满意度降低、而且还会导致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

二、加强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建设的对策

1、争取社会理解支持。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让社会更多地认同护士的工作,重视护士的劳动力价值。加强沟通协调医护患关系,积极与医生、患儿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根据儿科的实际情况、工作量、工作性质,以需要定编制,配备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合理排班,采取弹性排班的方法缓解人员紧张问题。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建立与完善护士技术培养和进修学习等长效机制,制订儿科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制度,每年选派 优秀儿科护士到儿童专科医院学习进修。科室内制订详细的业务学习制度,建立骨干与青年护士 “一对一” 或 “一对二” 的师徒传帮带制度,不定期举办操作技术竞赛,着力营造专研技术和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4、提高护理业务素质。加强儿科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富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有效激发护士业务学习及要求进步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力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采取潜心钻研、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养适合儿科工作特点的护理骨干,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也为护士个人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发展空间与前景。

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根据岗位性质和护士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在确保资深护士能够充分发挥技术特长的前提下,让年轻护士得到锻炼与培养,不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加强床边护理,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获得患儿对护理工作的积极配合,共同维护病区的整洁与安静。

6、加强儿科文化建设。宣传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正确认识,稳定护士的专业思想。全方位了解护士的教育背景、技术水平、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及心理状态等,关心与爱护年轻护士,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帮助解决护士遇到的实际困难,让护士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重视。定期组织科室业余活动或短途旅游,缓解工作与生活上的精神压力,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护士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2]

7、强化护理领导管理。儿科护士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应每天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以自己的乐观和自信去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尊重关心护士激发动力,定期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护士掌握突发情况应对技巧 ;要增强科室凝聚力和协作意识,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护理人员觉得这是个大家庭,遇到挫折大家能够一起携手面对,给普通护士以勇气和力量。

8、竞争上岗薪酬倾斜。基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可以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选用爱儿科、爱孩子、专业素质过硬的护士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给儿科护士适当的优惠,给与儿科护理人员一定的心理补偿,使其心甘情愿发挥最大的工作潜能。在儿科的成本核算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材料成本方面都给予特殊对待。可以根据工作量与贡献、考核结果、岗位性质(兼顾职称)等指标进行奖金分配,同时兼顾按劳取酬原则,分配结果公开透明,充分调动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

参考文献: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5

1.2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缺少合理的考核考评体系:目前,大多数社区护理主要由各个医院或者本地的卫生单位负责,尽管卫生系统发布了发展社区护理的相关文件,但并未明确制定规章制度及评价指标。卫生机构或者医院领导均把临床摆在第一位,而轻视了社区护理,导致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处于杂乱无章,均是自发形成的考核考评体系。

1.3考核过程中忽略了社区医院服务的社区居民的重要性: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还没有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调整到以患者为中心。指标与质量评定及指标的制定缺乏务实性,违背了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医院内护理调整到以社区家庭护理,因此目前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来看,在制定指标时未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仅强调“患者适应社区医院制度,而社区医院未适应患者需求”。在评价护理质量中忽略了社区居民对护理质量的.诉求及感受,脱离了实际与群众。

1.4社区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疲于应付:大多数社区医院护理质量评审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内容多为护士记录来评定护理质量,因此在考核时,很多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补写记录,甚至篡改记录,护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应对;同时,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社区医院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绩效奖励制度未有相应的财政支持,绩效难以准确执行,很难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很难重视护理质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2对策

2.1加大对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现任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因为欠缺护理管理知识,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与偏差。因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很有必要,管理素质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允许上岗,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2.2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考评体系: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随着城镇居民的医保的建立,相关部门应考虑怎样能够和社区医院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为居民服务,让每个居民都能得到快速、便捷、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因此,卫生部应促进有关部门增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考核考评体系。

2.3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将重视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纳入考核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单一的护理技术服务己经不适应现代社区医院的发展。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以人为根本,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中心,在重视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的同时,应给以居民足够的尊重和爱护,能够和居民深入交谈,关注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把管理决策、制度和患者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是否使社区居民满意,而不应该仅关注护理人员工作是否完成。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

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6

徐春娥张华丽(陕西省人民医院ICU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ICU护理临床带教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借鉴。我们经过4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针对带教中存在的诸如工作环境特殊、危重病人多、治疗复杂、实习时间短、师质力量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采取了做好入科教育、选好带教老师、改变带教理念、定好带教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 ICU实习护生护理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对策

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CU是一个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处理讲究时效的场所。它集中了现代化的生命监测仪器和设备,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的知识面广而深。对于实习护生,在教材中无专门的重症监护课程,给我们的护理带教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1]。通过四年的实践,我们对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护理带教质量有了较大提高。ICU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环境特殊、工作任务特别、实习时间短危重病人多

ICU(特别是综合ICU)仪器设备多,工作人员多,危重病人多且来自不同科室,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治疗项目繁多,随时需要抢救,加之无家人陪护。要求护理人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而护生实习时间仅为4-6周。因实习时间短,加上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部分护生到ICU实习时常无所适从,适应环境慢,易产生恐惧、焦虑、压抑感,难以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未进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而直接进入ICU实习的护生。

1.2 师质方面

1.2.1护理人员配备不够,自身能力不足。

ICU工作性质决定其需要的护理人员较多,而ICU护士缺编,使得一些低年资的护士不得不担任带教任务。许多护士临床经验尚浅加上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能力也参差不齐,很难满足护生的要求且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1.2.2思想上存在误区,缺乏带教热情。

部分护士思想上存在误区,对护生实习目的不明确,认为护生实习是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但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护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要领,对具体工作无法独立完成,这样不但对工作帮助不大,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部分护理人员不愿对护生多讲解,只是自己操作,对护生缺乏带教热情,使护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氛围,易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实习目的。

1.2.3带教人员不够,缺乏专职带教老师

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带教老师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带教课程培训,带教工作基本上是兼职完成的。科室也未设专职带教老师,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方式欠妥,带教只注重

作者:徐春娥,女,1965年出生,陕西长安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ICU带教组长

通讯地址:陕西省人民医院ICU,710068,电话:***

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使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4 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和使命感太强,对护生关心不够,要求过于严格,缺乏人情味,使护生畏惧,不敢提问或动手操作,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护生方面

1.3.1学校基础教育不足,缺乏系统化培养。

近年来,各种护校风起云涌,学生来源门槛偏低,大多为落考初中生;各校对学生培养缺乏系统化、统一化,教材中未设重症监护独立科目,进入临床前准备不够充分。

1.3.2基础差,职业素养欠佳。

目前大多数护生生活条件优越,耐挫力差,总体上缺乏主动勤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护理技能不过关,患者对护生缺乏信任,不愿其为自己操作,使护生失去了许多动手的机会。在操作中护生对测量体温、床单清洁、生活护理等基础性操作的兴趣低,喜欢做技术性操作如注射、输液、导尿、吸痰、插胃管等。因缺少临床实践,对护理操作技术掌握较慢,在出科考核中成绩较差。

1.3.3 职业方向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牢固

实习医院和就业没有挂钩关系,学生思想情绪不稳定,对医院及科室的要求依从性不强;面对ICU护士的高风险的生存现状,影响了护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

2对策

2.1 健全科室带教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反馈带教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设带教组长,护士长负责教学质控。

2.2做好入科教育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历、来源、是否转过科等,正确评估学生状况以便分配时有的放矢。针对时间短,环境特殊的情况,首先应由带教组长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筑布局、特点和分区管理要求以及工作制度、疾病类型,使护生尽快熟悉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对不同时期、不同学历、不同学校要分别制定带教计划。提出要求。然后由带教老师具体实施临床带教。

2.3 选好带教老师

打破以往论资排辈,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选拔带教老师时,除重视学历外,还应强调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按照临床教学要求选拔带教老师。选择工作敬业,业务能力强,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为带教老师【2】。大专、本科护生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带教。带教老师必须走出误区,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护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临床带教法,最好采取“一对一”跟人带教模式。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及时发现护生恐惧畏难情绪,以增强其实习信心。

作者:徐春娥,女,1965年出生,陕西长安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ICU带教组长

通讯地址:陕西省人民医院ICU,710068,电话:135720007

522.4定好教学计划,落实考核评价

带教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立带教目标,使护生通过实习能够了解ICU的建筑布局要求、工作流程,明确ICU的工作任务,熟练掌握ICU各项常规操作并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具体操作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出科前考核,征求带教意见。

2.5规范各项操作程序

通过详细讲解、演示、强化训练使护生掌握本科室常用各项操作。在进行讲解前,给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布置预习作业,在讲解过程中,将操作的要领、难点及易出错点讲解清楚;在演示时带教老师应把正确规范的操作传授给护生,让学生有感观认识,并通过联系实际等方法,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做操作演示,其余学生提出错误所在,并回答正确的操作方法。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个别问题则有针对性,直到达标为止。

2.6进行全程职业道德教育

针对护生职业素养差,我们利用小讲课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她们亲眼目睹患者受疾病折磨的痛苦,鼓励她们帮助患者,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从而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由于护生刚进入临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缺乏实践经验,带教老师要尽可能为护生创造有利条件,教育护生主动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

2.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应成为护生的良师益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给实习同学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及时听取护生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中对护生关心照顾,师生之间互尊互学,为同学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讨论

综合性ICU是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护治疗的特殊场所,ICU护士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技术知识含量要求高。合理、科学的带教模式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大量的ICU监护理论与技术[3]。通过对ICU护生实习带教的探索和实践,带教老师改变了自身观念,加强了自身学习。学生对ICU不再陌生、恐惧,对我们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护生实习结束后,自愿留聘在ICU工作。目前仍然存在教学师资缺乏,没有专职ICU带教老师,既要担负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又要承担临床教学,且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故带教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培训和巩固高质量的临床教学护理师资成为ICU带教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护生在ICU实习时间延长为2-3个月;学校增设ICU专门课程;带教工作就会做得扎实有效,确保重症监护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田建英,ICU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4期

作者:徐春娥,女,1965年出生,陕西长安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ICU带教组长

通讯地址:陕西省人民医院ICU,710068,电话:***

[2]叶蓉,刘清元,马绥霞,李国娟,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带教效果的工作体会,《西北护理》2008年01期

[3]邓 洁,苏春燕.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6538.作者:徐春娥,女,1965年出生,陕西长安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ICU带教组长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者观念较落后,未进行规范管理培训

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多属本科或专科学历,学历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进入岗位前未进行规范性培训,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模式化,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基础,在工作上易出现失误。其次由于日常工作生活繁忙,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不能及时利用或进修时间较短,导致护理管理者观念落后,知识水平或工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1]。

1.2 忽视人才培养

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年轻,进入岗位前大多未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导致基础知识不过关,操作技能不熟练,不能及时判断患者的情况。同时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护理工作人员繁重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回报,自我价值未能实现,甚至面临下岗的可能。而护理工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上需要医护人员保持耐心、认真的态度,做到各个科室互相协作,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

1.3 制度不健全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制度不能规范性运行,使部分制度出现形式化,出现护理工作质量不高等诸多负面情况。护理人员出现工作散漫、粗心大意、不按照正规制度进行护理,凭主观意识或经验工作等现象日渐增多。

1.4 护理质量检查形式化

护理工作考核过程形式化,出现护理人员编写护理记录、改写护理措施等一系列突击现象,导致护理工作中各个过程与临床实际情况相差甚远[2],从内容上发生改变。护理人员将常规质量检查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出现敷衍了事的行为。其次管理者也未能完全落实工作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且未给予及时指导,致使错误事件重复发生[3]。

1.5 护理工作人员年轻化,敬业精神不足

随着医院对护理人员编制压缩,越来越多合同制人员出现于护理队伍中,导致人才难以保留,临床护士呈现年轻化状态。合同制护士多文化水平较低、理论与实践技能较差,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甚至部分人员无执业资格,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工作水平不能有效提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部分临床护士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无法发扬护理人员应有的奉献精神,部分护理人员将日常情绪带至工作中,缺乏服务精神。

2 对策

2.1 加强管理者综合素质及管理技能培训

对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掌握新技术,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想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组织护士长外出进修,学习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借鉴优秀的管理理念并将之融会贯通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及时修正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而且有助于增强其综合素质。

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对将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加强其理论实践教育。对学历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人员进行业务加急训练,并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的业务讲座,或向院内有经验的管理层护理人员学习,加强继续学习观念,不断更新自身业务水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显著提高者进行奖励,鼓励护理人员在良好学习氛围中共同进步。

2.3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现有制度,对工作流程及要求进一步加强。作为管理者应充分发挥作为护理团队中坚力量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对患者住院、出院等情况加强管理,并对工作中出现错误及时进行指导纠正。通过有效监督制度的建立,例如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正确做法和态度制定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2.4 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

对护士进行病历规范书写教育,严格审查护理记录,达到准确而客观地书写记录。使护理人员认识到伪造护理记录的严重后果,并学习相关法律进行自我提醒,对写有不实护理记录的护士进行批评教育,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5 适应时代潮流,加强“对外开放”政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性的观念。护理人员仅凭老一辈遗留的经验,不能有效将主观创新意识发挥于临床。医院应增加对外学习的机会,提供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其他护理技术和思想,将自身存在不足之处摒弃,更新观念,做到在专业水平上的精益求精。

3 讨论

随着医疗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护理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不仅医院中需要护理人员,家庭私人护理也广泛存在。目前护理管理体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提高护理水平,必须进行一系列护理模式的改变,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加强护理工作中各项流程的检查等一系列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因护理不当产生的纠纷。针对现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纠正,不断强化护理队伍素质,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玉霞.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3(8):768-769.

[2]谈问娟,王伯霞.适用现代质量管理观念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齐鲁护理杂志,2005,21(2):173.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8

【关键词】 内科护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54-01

近年来,患者与医院产生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对这些纠纷的调查中显示,真正的医疗事故占比甚少。而更多的纠纷产生原因是医患的沟通问题,在治疗方式或护理措施上没有与患者或其家属做好必要的沟通,从而导致患者自身的期望值与实际效果不符,矛盾产生。内科在综合性医院里面是相当重要的科室,内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数量在医院中占比也非常之大,因而内科中医疗纠纷及投诉事件产生也相对较多,这些投诉及纠纷的始作俑者多数是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那么如果要最大限度的避免这些纠纷和投诉事件的产生,最重要就是找到护理沟通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根據调查显示,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本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二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在这两种沟通问题当中,存在交集。

1.1 护理工作者与患者本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护理工作者与患者的沟通问题主要反应在护理过程中,大多数问题是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服务态度不好,技术相对较差。从而给本来就疾病缠身的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及身体创伤。因此,不少患者会在住院接受治疗与护理期间向护理工作者的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投诉。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内科护理过程中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厌恶感,以至于有选择性的找自己心中认为态度好且技术相对较高的护理工作者,从而导致护理工作整体效率及资源配置受到影响。

1.2 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

内科护理沟通中的问题还反应在护理工作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上。家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既是患者的代言人,又是医院与患者之间、医院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所以,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犹为重要。而两者之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患者家属对护理中所用的措施或方式不理解,对相关的流程不熟悉,从而反应医院乱收费,药物昂贵,增加不必要的检查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患者的治疗进度,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医院对外的整体反应。所以,解决些问题迫在眉睫。

2 内科护理沟通中问题的原因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先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内科护理沟通中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即护理工作者本身;一个是制度与流程。

2.1 护理工作者自身原因导致护理沟通中问题的产生

护患沟通及护理工作者与患者家属沟通中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便是反应护理工作者态度不好、技术差。态度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有一部分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存在。另一方面原因则是两者所处的文化知识背景不同,护理工作者只是站在自身的专业角度去审视病人及其家属,而没有换位思考,真正将服务做到位。

2.2 医院自身的制度与流程不完善导致护理沟通中问题的产生

护理沟通中之所以产生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医院关于整个护理流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将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沟通中应该用到的步骤及方法落实到制度中。以至于在整个护理沟通中护理工作者之间存在方法与流程上的差异。护理工作者的考核及培训不到位,护理沟通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护理工作者的权威性不足、医院整体流程混乱、收费及操作不当等假想。

3 解决内科护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了解了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才是提高整体护理护理水平及缓解护患矛盾、解决护患纠纷的关键。根据我们所讲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护理沟通中的问题无疑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护理工作者自身,一是医院。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处理护理沟通中问题的对策之一,护理工作者要想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解决因自身原因而导致的护患矛盾。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护理工作者学会沟通

护理工作看似是技术活,但实际上护理工作是对沟通要求很高的。而沟通又是一门艺术,所以护理工作者首先要学会沟通,除了我们所说的语言沟通以外,非语言沟通和倾听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护理职责,将护理操作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做到让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了解这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流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和配合操作的进行。

3.2 护理工作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护理工作是一样关乎生命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所以不允许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丝毫的闪失。从这一角度讲,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护理工作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严于律己、恪尽职守,避免差错的发生,是减少护理沟通中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加强道德修养还体现在,护理工作者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中所应该持有的态度,明确自己为患者服务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耐心的解答患者的问题。

3.3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相对于医生来说,护理工作者之所以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主要是护理工作者在理论知识上的匮乏,当患者有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做出解答,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度降低。所以,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的了解自己所负责的患者病情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4 结束语

在医学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护患关系之所以变得愈加紧张,很大程度上是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找到了内科护理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导致问题的原因寻找到解决对策,在实际操作中将这些对策落实下去,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护患矛盾,减少投诉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淑贞.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J].中国实用医.2013(1)

[2]王静.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2008(18).

上一篇:路灯管理规章下一篇:经典管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