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精选9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出猎的壮观场景,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式。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曾接触到几篇与苏轼相关的文章,请作回忆(《水调歌头》《浣溪沙》《核舟记》《记承天寺夜游》。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

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学生思考)

婉约派:语言 畅达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内容 多以雄奇阔大意境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语言 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内容 以情感为题材。

(四)、文本解析 初读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 3.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 , 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

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5.个别试读——听录音——配乐齐读 二读品析 感受豪放:

1.请再读本文从内容上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

——狂 2.狂在何处,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种狂?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3、典故:(补充背景,出示地图,帮助理解词人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小结: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上片的叙事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全词巧用典故,借出猎的表达报国之心。三读吟诵 再现豪放 :

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对照板书,尝试背诵)

(五)、拓展研读

1.这首词不仅我们读来感受到万丈豪情,就连苏轼自己也较为得意,他自己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其实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再欣赏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风格的词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如果说《密州出猎》豪放在其场面的壮阔,报国心的浓烈,那这首词有表现在何处?

——雄奇壮丽的景色、如画的江山、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一切都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词人在豪放词篇中表现出其昂扬的风姿,豪迈的气概,是一名响当当的汉子。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苏轼同样擅长婉约风格。就在创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被陈师道夸赞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起欣赏,并结合对苏轼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概括苏轼的形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一句话概括苏轼形象(我心目中的苏轼)例如: 他是一位有着铮铮铁骨而又绵绵情意的词人; 他是一位内柔外刚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儿女私情与家国在计兼顾的矛盾体;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篇2

该词下面 的第8处注解是:“〔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黄犬。苍,苍鹰。”而插图中的苍鹰却站在人物的右肩上。

肩指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臂指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由此看来,肩和臂虽同属人体的部位, 但还是泾渭分明的。教科书是最严肃的书籍!一篇文章,配以精美的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 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为正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打下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但是,如果图文不符,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闹出笑话来。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猜猜他是谁?苏轼

课前演讲:苏东坡奇闻异事(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感知

预习检测:解释词语 聊 酒酣 开张 会

齐读,判定词的风格 豪放

这首《江城子》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

四、合作探究

词中那个字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的理解。(先独立思考一分钟,再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回答)

(1) 左牵黄,右擎苍 其狂一;出城看而“倾城”,其狂二 ;猎必射虎,其狂三;自比孙郎,其狂四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写太守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像狂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也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

“卷” 字 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3)为报倾城随太守 表明观看太守狩猎的百姓很多。

(4)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作者要亲手射杀猛虎。自比孙权,可见其豪放,更见其“狂”。

(5)鬓微霜,又何妨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又有何妨! 也可看出作者的豪放之情。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第一首豪放词,是苏轼自成一家,突破了艳科的一首词,是饱含爱国情怀的一首词,是体现苏轼乐观豪迈,个性风采的词。

全词以“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浓烈。

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

学生领读,最后一句和诵

词中只字未提报国,词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

微型讲座: 微型讲座——用典,传情达意的生花妙笔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使表达委婉含蓄,生动典雅。

1“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现了作者虽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苏轼被贬官及背景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但是每一次被贬他都表现得很是从容于乐观。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惠州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黄州他又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更欣赏也更原意接受苏轼的潇洒飘逸,超霸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篇4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柳永的《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李之仪的《卜算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你能概括这些词在语言风格和表现主题上的共性吗?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2、当一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至于缺乏新意时,它要么选择改变,要么只能接受消亡。当词的发展面对这一十字路口时,是哪一位文学家指明了词发展的道路呢?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3、苏轼“新”在哪里?“向上一路”是怎样的一路?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通过学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豪放词的朗读方法

1、从标题来看,这首词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与之前柳永、晏殊等人的词有怎样的不同?标题中的“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2、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在朗读的时候与之前所学的词在朗读方法上应有哪些不同?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三、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江城子密州出猎扩写作文 篇5

这大概是我从杭州被贬到密州以来最冷的一天吧!回想杭州的荣华富贵,远不是如此的荒凉。

昨天夜里一场大雨彻底的洗刷了天空,让天空恢复了昔日的.荣光,看着这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湛蓝天空,年过半百的我也不禁想要发作年少的狂气,我带着全体官兵跟一起去打猎。

左手接过伸着长舌的猎犬,一只猎鹰落在我肩头,戴好锦缎织就的帽,穿好暖和的貂皮裘,一声令下,马儿向前飞驰,马蹄声响彻云天。我要像当年的孙仲谋一样,亲自射杀一头猛虎,以酬谢乡亲,展现我老当益壮、风采不减当年的气势。猎物排着队送上门来,我屏气凝神,轻舒猿臂,风挟着箭,直击猎场!

回到府上,坐在桌前,一碗接着一碗的美酒下肚,渐渐微醺。一股伤感直涌上心头,望着窗外,我独自一人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虽然我两鬓的白发悄然而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假以时日,皇上若能不再听从小人的诡计,而是派来一位像冯唐那样的官员,重新起用我来治理国事,我必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以身报国,带领将士去前线杀敌,把弓拉得如同满月,朝着西夏的侵略军射去,击穿他们,瓦解他们,粉碎他们,一举平定中原。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和赏析 篇6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首词开头是说,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戴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岗。

出猎,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所以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的意思。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看,今日词人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上片后三句是说,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更是显出东坡“狂”劲而来了。如此声情口吻,可见他何等豪兴!射虎是何等的壮举,孙郎,指三国时代的孙权,曹操就曾称赞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孙郎。写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意气奋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

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

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篇7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 课前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了使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为课堂所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初读正音、听读名义、赏读析词、悟读词眼几个环节,试图以“狂”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感悟作者出猎时的狂态和想要为国效力的狂心。通过学生描述一幅幅画面来感受形象与情感。接下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得:首先在对文本的语言分析这一环节,疏通文字以后,我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上片对出猎的壮阔场面进行了大量描写,也是最直观体现作者“狂”态的。我让学生想象词的上片中壮阔的出猎场面,用“我看见了„„,“我听见了„„”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想象力,让空洞的文字变得生动,更好地为下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准备。其次在读法的指导上,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我对字的重音,句子的节奏,整首词作朗读时所应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适当的指导,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朗读明显有进步,能读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失:这一节课中,也有遗憾。比如在听读明义的环节上,没有留有时间为学生答疑,使得下面环节的描述画面有些困难,这些都是因为前一环节的处理不到位,还没有弄懂词义。对学生所答问题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没有因势利导,这也提醒了我,面对不同的学情,老师向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自己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还应当注意教学的评价语言。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对于课堂流程中对于是否要出示苏轼另一首词,以江城子为词调的婉约词,是否要出示,让学生感知的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这一环节显得有些突兀,与全文基调不符合,这也是一个大遗憾。由此,我也知道,课堂教学中的取舍很重要。这一次公开教学已经结束,但是相信它会是我教师之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多上好课,让遗憾变少,精彩变多。

《江城子·密州出猎》改写作文 篇8

密州又迎来了平静的一天。突然,远处红尘滚滚,是发生战争了吗?不是,是太守苏轼带着一群人马在打猎!男女老少的老百姓们跟着看热闹。苏轼头戴华贵的帽子,穿着束身貂皮大衣,英姿勃发,好不威风。只见他催促坐骑向前奔去,在一阵尘土中,苏轼迅速搭箭、拉弓、瞄准,随着一声嗖”,一只鹿应声倒下,老百姓发出排山倒海的喝彩声。苏轼一次又一次地搭箭拉弓,猎物们一只又一只中箭,黄狗和猎鹰往返着带回猎物。突然,苏轼发现不远处草丛中有一只老虎,他屏住呼吸,再次搭箭瞄准,只听嗖”、嘣”、嗷~呜~”,刚刚跃起的老虎颓然倒下。哈哈,回城,我请大家喝酒!”苏轼掉转马头,带着大队人马疾驰而去。

酒过三巡,苏轼摇摇晃晃站起来说:诸位,我也有许多心事,今天要一吐为快。我本立志去边疆杀敌报国,只因我与当朝宰相政见不同,得不到任用啊。我真希望皇上能派人召回我,就像汉文帝派冯唐去赦免魏尚一样,让我得到朝廷的信任和任用。我的年纪虽然有点大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的雄心壮志和年轻人一样高啊。如果我能上战场,我将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对抗敌人,献出生命也不在惜!”恍惚间,苏轼仿佛看到刚才那些猎物都变成了西夏和辽的军队,而他带着将军、勇士们一次次用尽全力把强弓拉成满月,将仇恨化做一支支利箭射向敌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篇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球,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密州出猎 渴望报效国家

10.试说明词中的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孙郎射虎:以孙郎自比,显示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冯唐持节: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

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6、密州出猎的季节是_____季。(2分)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作者______的心情。(2分)

参考答案:

6. (2分)冬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推荐阅读:

上一篇:浅谈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下一篇: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