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事业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消费和娱乐中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周刊等传统媒体形式,在此基础上,人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印刷式的平面设计,而是借助电子信息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展开了视觉传达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渗入到教学领域当中,媒体的运用形式越来越丰富,本课题探讨的是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媒体。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视觉传达教学;应用

引言:媒体是指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媒介,也可以说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种技术手段,传统媒体形式和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新的媒体形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休闲方式甚至是教学方式。国家近年来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普及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媒体形式也相继被应用到各科的教学方式中,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作为高校新兴和热门专业,目前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阻碍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借鉴其它学科成功应用媒体的实践经验,开展关于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媒体的课题研究,创新应用形式。

一.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的重大意义

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其在视觉传达教学的运用是必要的,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有利于扩大媒体在现代教学方式的地位,有利于教育和技术两者之间实现互相推动,实现两者的双赢;教师借助媒体达到进行视觉传达教学直观形象的效果。媒体在运用形式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熟练程度都为视觉传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手段保障。教师利用媒体提升视觉传达的教学效果,利用媒体上的图片,色彩,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也给学生们带去生动的,形象的视觉享受;学生在接收教师视觉传达的信息时,能够在大脑最佳的状态上吸收知识,在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刺激下,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在视觉传达教学改革中,媒体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手段,媒体的特有性质给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形式,推动了

视觉传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优势策略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当中的运用,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多元化教学形式的需求,更提升了教师的综合技能素质。笔者就提高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优势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1.革新技术手段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科学为背景,以技术为手段,艺术为表现形式的设计综合体,也是一门面向社会需要,设计理念紧跟社会潮流,需要时刻推陈出新的学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媒体视觉设计的传播途径,改变了以往印刷式的平面设计,而逐步以电子信息平台向大众传递图像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立体化效果,强烈刺激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现代的视觉传达教学也需要改变以往早期的视觉传达载体,不能仅仅靠纸,笔这两种工具进行教学,而应当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纳入到教学中。完备的计算机电子网络可以作为视觉传达教学的主要媒体,这样可以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四维空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清晰的展示设计成果,学生还可以对课堂上展示的内容进行拷贝、复制,便于自己在课下进行学习、研究,这样可以给老师减轻教学负担,避免“忘一张纸,误一节课”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和技术,进行自己的视觉传达作品的设计,实现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梦想。

2.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互联网作为媒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许多高校已经加强了对此技术的应用。但是许多学校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任课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没有经过测试考核,以及组织相关的培训,这就造成目前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这既是部分学校在视觉传达教学务必解决的任务,又是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能够成功运用的关键环节。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大大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的技术手段,极大的冲击了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团队的综合竞争力,进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视觉传达教学课堂。教师也要根据媒体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素质,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教学的需要。

3.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互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的应用,凭借其自身可以集图像,声音,色彩于一身,带给学生们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多感官体验效果。教师在运用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难点的分类和汇总,推动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标准化教学,为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成功经验。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课堂带来了极强的视频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同时教师要注意即使课堂运用媒体进行教学,也不能忘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媒体永远是教学的工具,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教学课程的兴趣,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4.完善课堂实践环节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运用,是对完善课堂实践环节,巩固教学任务的有益补充。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计算机电子信息平台为学生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互联网技术标准的要求非常高,媒体的使用可以满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此要求,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学生自身的设计理念,学生脑海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成果难以在媒体鲜活的呈现,所以,这时候教师需要借用互联网技术,确保学生的设计思路能够生动形象的在设计载体或者媒体上予以表达,通过对媒体的使用,完善课堂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实际应用做好准备和铺垫。

结语: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改革必然的结果,其能够适应教学课标要求,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综合应用技能的提升。但是,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长路程需要我们探索。教师在运用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对视觉传达教学中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时宜的使用,更要避免过滥使用,加快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运用的正规化步伐。

参考文献: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 篇2

一、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的重大意义

媒体作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其在视觉传达教学的运用是必要的, 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 有利于扩大媒体在现代教学方式的地位, 有利于教育和技术两者之间实现互相推动, 实现两者的双赢;教师借助媒体达到进行视觉传达教学直观形象的效果。媒体在运用形式选择的多样性, 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熟练程度都为视觉传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手段保障。教师利用媒体提升视觉传达的教学效果, 利用媒体上的图片, 色彩, 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 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也给学生们带去生动的, 形象的视觉享受;学生在接收教师视觉传达的信息时, 能够在大脑最佳的状态上吸收知识, 在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刺激下, 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在视觉传达教学改革中, 媒体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手段, 媒体的特有性质给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形式, 推动了视觉传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优势策略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当中的运用, 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多元化教学形式的需求, 更提升了教师的综合技能素质。笔者就提高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应用优势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以供参考。

1. 革新技术手段

视觉传达设计是以科学为背景, 以技术为手段, 艺术为表现形式的设计综合体, 也是一门面向社会需要, 设计理念紧跟社会潮流, 需要时刻推陈出新的学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媒体视觉设计的传播途径, 改变了以往印刷式的平面设计, 而逐步以电子信息平台向大众传递图像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立体化效果, 强烈刺激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现代的视觉传达教学也需要改变以往早期的视觉传达载体, 不能仅仅靠纸, 笔这两种工具进行教学, 而应当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纳入到教学中。完备的计算机电子网络可以作为视觉传达教学的主要媒体, 这样可以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四维空间,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清晰的展示设计成果, 学生还可以对课堂上展示的内容进行拷贝、复制, 便于自己在课下进行学习、研究, 这样可以给老师减轻教学负担, 避免“忘一张纸, 误一节课”的现象,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和技术, 进行自己的视觉传达作品的设计, 实现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梦想。

2. 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互联网作为媒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许多高校已经加强了对此技术的应用。但是许多学校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任课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没有经过测试考核, 以及组织相关的培训, 这就造成目前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这既是部分学校在视觉传达教学务必解决的任务, 又是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能够成功运用的关键环节。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运用, 已经大大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的技术手段, 极大的冲击了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 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 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团队的综合竞争力, 进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视觉传达教学课堂。教师也要根据媒体的应用, 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素质,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3. 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师生互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的应用, 凭借其自身可以集图像, 声音, 色彩于一身, 带给学生们全方位的, 数字化的, 多感官体验效果。教师在运用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对重点、难点的分类和汇总, 推动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标准化教学, 为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成功经验。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给课堂带来了极强的视频动画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同时教师要注意即使课堂运用媒体进行教学, 也不能忘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媒体永远是教学的工具, 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老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教学课程的兴趣, 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4. 完善课堂实践环节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运用, 是对完善课堂实践环节, 巩固教学任务的有益补充。在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计算机电子信息平台为学生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互联网技术标准的要求非常高, 媒体的使用可以满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此要求,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学生自身的设计理念, 学生脑海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成果难以在媒体鲜活的呈现, 所以, 这时候教师需要借用互联网技术, 确保学生的设计思路能够生动形象的在设计载体或者媒体上予以表达, 通过对媒体的使用, 完善课堂实践环节, 增加学生实践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实际应用做好准备和铺垫。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改革必然的结果, 其能够适应教学课标要求, 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综合应用技能的提升。但是,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 还有很长路程需要我们探索。教师在运用媒体技术的同时, 要注意克服对视觉传达教学中的不利影响, 避免不合时宜的使用, 更要避免过滥使用, 加快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运用的正规化步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事业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消费和娱乐中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与此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 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周刊等传统媒体形式, 在此基础上, 人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印刷式的平面设计, 而是借助电子信息平台, 以互联网为载体展开了视觉传达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渗入到教学领域当中, 媒体的运用形式越来越丰富, 本课题探讨的是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应用媒体。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视觉传达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蔚淑英.视觉传达提升媒体的传播力与公信力的方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1.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舞台设计;视觉化应用

新媒体技术诞生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新媒体具有互动性、虚拟性以及低廉性等优势,在现代艺术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舞台美术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好地促进了舞台美术艺术性的表达和发挥。但是,很多作品都存在表意不清等问题,给人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这大大削弱了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艺术效果,降低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客观认识数字媒体艺术技术以及艺术特征,才能够更好地为舞台设计的视觉化效果服务。

1 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特征分析

1.1 数字新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将图像、声音以及文字等数字信息进行了整合和分类,通过一系列分析,赋予了数字信息显现、更改的特性。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游戏、数字影视以及网络交互等各类APP,并在一些主题公园、会展设计以及艺术品古玩等设计中应用。同时还在媒介、影视以及游戏、广告动画等领域应用,总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新媒体技术包括借助数字压缩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这两技术主要在传统网络中应用。而数字图形技术则是在展览、娱乐、教育等领域应用,它是将特殊的信息通过图像图形的处理,结合合理的显示的虚拟现实技术。

1.2 数字新媒体技术特征

数字媒体是通过数字的压缩信息技术与信息的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媒体传输网络的一种流媒体形式,它是数字媒体图形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娱乐产业的多媒体形式,并且在互动性上、电脑对于图形的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需要的展览、广播、娱乐和教育等领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需求。

2 数字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化应用

不同于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主要是通过荧幕以及X光股影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全新的艺术表演形式丰富舞台美术的造型,方便进行语言与肢体上表现形式的开展。新媒体技术多半应用视频显示的手段进行传播,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用于做宣传的地方。例如:电视墙技术、LED技术以及数字化显示屏等,这些显示方式都使得传统的舞台剧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视频显示技术也日益成熟,大大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发展进程。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总结。

2.1 LED面板

随着不同的地点都需要进行宣传,进而促使了更多的LED面板的使用。不论是大型商场的正门上,还是小型企业的主要门面上,都需要用大型的LED面板进行产品的宣传,通过直观的数字图像展示,方便了人们对于该企业进行了解,知道其中所要宣传的东西是什么。还有,就是超大型的LED面板在春晚上的使用,这种全国形式的使用使得舞台不在单一枯燥,丰富了舞台表演形式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不论是哪种LED面板,都给人以超级震撼的视觉体验,利用互联网进行操控,通过不断变化的网络执行命令使得LED面板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大大地增加了舞台艺术的美感,让舞台表演更加的视觉化,也丰富了各类故事的剧情,方便人们了解和认知。

2.2 影视投影设备

由于这种设备需要一定的空间,其表现形式更加的实用所以多被用在大型晚会的开闭幕式上。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统一指挥,让观众可以更加真实地融入新媒体技术所表现的美妙艺术形式当中。

2.3 媒体服务器

不同于传统的舞台指挥,新媒体技术只需要一个总的客户端就可以实现对于全局的调控,这都依赖于媒体服务器。这种服务器可以从终端进行数据的过滤以及执行,通过对视频显示画面进行多种处理,产生分割、叠加等特效整合手段,不断地对画面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让所播放出来的视频更加真实,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可观性。

2.4 其他新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都十分迅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附加上激光技术、虚拟显示技术以及柔性LED技术等进行综合技术应用,更加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夸大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呈现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未来,新媒体艺术必将取代众多舞台艺术的不足,发展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3 数字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在视觉化方面应用的好处分析

3.1 多媒体技术的场景变化

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能够改变传统舞台美术中比较死板、模式化的设计,以往的天幕(舞台天幕:安装在舞台顶部栅栏天顶上的屏幕,能够营造出更加梦幻、多变的舞台效果)变化是悬挂式的,电机舞台也无旋转,而应用了数字媒体艺术之后,舞台实现了旋转、高低升降以及凹凸的变化,整个舞台更具立体感。

3.2 虚拟逼真影像创造无限想象空间

在数字媒体没有出现之前,对于一些舞台上的场景的设立都是通过一些物质实际人工搭建的,虽然这种实际的物质搭建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相对真实的视觉体验,但是在场景的转换时需要更多的人力,而且也很浪费时间,在场景转换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会导致场景的转换出现问题,会对整场的演出造成影响。数字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3.3 具有传统舞美无法比拟的灵活性

数字媒体具有一个传统舞美不能够媲美的灵活性,它会使得整个舞臺的得场景之间的转换更加衔接,让舞台上具有多种多样的色彩,它通过自己的数字技术使得舞台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它的效果是通过下面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具体如下:

(1)自由操控。因为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使用机器对整个舞台的效果进行掌控,所以现在对场景的操控会很自由,可以自由的通过媒体技术来对整个场景进行调控,无论是灯光还是屏幕,都是可以通过终端来进行控制。

(2)载体灵活多样。传统的舞台影像只在2维空间中进行,数字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些,使得舞台影像可以在4维空间中进行。这为舞台影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4 结语

在经历了长久发展之后,我国的舞台艺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发展都为舞台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不同的媒体,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与试听效果也不尽相同,新媒体技术在引起传统舞台美术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对舞台美术的审美观念。因此,新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是对现代生活的“虚拟”和“再现”,也提供给舞台一个“不可能的”空间极大的迎合了舞台视觉审美的需求,促进了舞台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玛瑟琳·布洛克,李勇.斯维特拉娜·博埃姆与外现代新媒介理论的生成[J].文艺研究,2013(06).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4

黄骅市第二中学

张淑凤

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不仅使原本“面无表情”的计算机有了一副“生动活泼”的面孔,更带来了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一次质的飞跃。多媒体有无限想象的创作空间,它结合了文字、资料、图案、动画、视讯、声音、特效,再经由电脑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突破,网络技术的成熟,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面对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启发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探尝试。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研究对象甚为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都可作综合、分期、分类的研究。多样性、大容量显而易见,然而一堂课的时间又相当有限,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多媒体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使一堂课可以既丰富又精彩,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是普通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与精彩的源头还是在于教师详尽且具创造力的备课。众所周知,传统备课方式着眼于三方面: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生。同样,多媒体教学的备课也是三者缺一不可,但赋予了它们更为广泛的意义。本文就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所带来的备课方式的变化及应关注的事项阐述几点管窥之见。

广种“博”收 量体裁衣

备教材首先在于准确把握知识点,并有序而自然地将其串联起来,简而言之,即熟读教材内容后编制知识点准确、逻辑性强的提纲,它是备课活动的基础,资料的收集都以其为核心。资料收集工作随着多媒体功能的日益强大则显得更为繁重和关键。其一资料的种类增多,包括参考书、论文、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及下载相关网页等;其二资料来源更为丰富,自从因特网诞生以来,人们享有更多的共享资源,它就使你拥有了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宝藏。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音像制品由数码技术合成,适宜在计算机中处理的越来越多,例如VCD、DVD等,它们将更便捷地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服务。其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基础正源于以上这些资料,才能变得更为动人。

有了众多的资料,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教师的精心裁剪是一道重要工序。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挑战。如录像资料的选择就大有可咀嚼之处。现在历史题材资料片不多,且有一个共性,即内容松、散、杂,若不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便很难有“天衣无缝”、“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就我多次尝试而言,录像资料的选择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容围绕课堂重要知识点。

(二)录像播放目的明确,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三)录像播放时间适中,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下,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就资料收集程序而言,网上下载是首选。教师可通过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查询相关网站,然后进入网站下载资料。如我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节时,就根据一本社科类网站索引的书目,查询到两个相关网站,检索到凡尔赛条约的原文,并获得几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政治漫画,稍加编辑后即可运用至课件中。由此可见,网页在课件中的运用既省时,又省力,且资料具有权威性。

精心甄选

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并非单纯影像资料的演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从而准确掌握知识点。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历史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诸如历史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自学、自测、自评法、结构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大历史教学法、多学科知识渗透法、思维训练法等等,可谓百舸争流。然而,若不细加甄别,妥善使用,则无法体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目的相同的前提下,教学手段更趋多样,教学方法更显丰富。多样化缘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大容量、转换快、网络互动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教材和学生为中心,依据两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我设计的一堂多媒体公开课--高一历史的《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先后尝试了三种教学方法。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分成两大知识体系,即联合国和美苏冷战。其次,区别教学重点和次重点。鉴于联合国这一目内容较为容易和直观,我采取了自学、自测和自评法,并且利用多媒体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主要知识点方面的资料供其阅读,又通过测试篇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检测题设置为两种题型,一、客观题。

二、开放题。开放题的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美苏冷战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我则选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关键知识点如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均配以录像加深印象和设置问题启发思考。最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学生的才能。教《新中国成立》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于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兴趣浓郁。抓住这一特点,我采取了角色互换的方法,课前结合学生在制作网页上的一技之长,布置一项回家作业,即设计朝鲜战争专题网页。教师在收到作业后,筛选出几份质量高、有思想性的作业,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并解释设计意图,然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如此运作,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综合技能,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犹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相得益彰。

大胆创意

精诚合作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项宗旨:积极大胆地去创造。创造原则有三:

一、其他媒体的不可替代性;

二、详略得当;

三、以学生为本。动画制作是整个媒体课件中体现创造精神的重要部分。历史多媒体课件动画制作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地图(包括战争行军路线图、航行图和区域地图等)。可以通过设置活动路径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如《南北战争》中为讲清战争发展进程,用活动路线来展示各次重大战役地点。

二、逻辑性板书。它可以利用文字的先后出现顺序表现相互关系,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始末。

三、借助图像资料实现历史事件的重现。如《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借助动画技术实现了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英空中走廊的再现,《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节中重现了独立战争后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

四、统计数字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的活动直方图、饼形图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变化图与占有殖民地面积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动画内容应选择教材中较重要,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更深入、迅捷达到教学目的。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从不断改进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课件和课堂教学质量,显然要有的放矢。如当前在理科课件中创造出精致画面的3DMAX技术对历史课件的适用范围就很小,反之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运用为历史课件的制作开辟出新的领域,利用FRONTPAGE来制作网页并应用于课堂,充分反映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堂同时适应了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制作网页过程中将内容分成不同层次,如必读和选读等,学生们根据页面目录导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在媒体课件的编制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学科教师必须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象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笔者尝试编制的《美国内战》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都是与电教老师协作的成果,这是架构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多媒体历史教学备课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教材为核心,以电脑技术为依托,广泛收集资料,适当选择材料,辅之多种教法,发挥创新和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摘要:动态显示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GIF、FLASH等动画)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特点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室 动态显示

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继而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GIF、FLASH等动画)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特点

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使之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在屏幕上;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点,它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带、录像带、光盘、CD-ROM 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集中控制,操作简便、直观,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调用各种教学资源。由于这类多媒体示教室的规模可达200-300人甚至更多,投资相对较少,但收益面广,又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因此使用普遍。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一)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

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士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可见信息主要是来自视觉加听觉。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自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 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既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能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既听到又看到,且又有足够的讨论。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知识获取后的保持。

(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 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二)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很理想的学习环境。在动手实践时很多演示过程进行得很快,也有很多对象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地观察,不能直观地让学生领会接受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可通过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将实物的各个角度完整地展示,可通过录像文件播放形式全面反复地展示全过程,更可以通过模拟技术通过多媒体去除现实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将最理想的状态以不同的速度直观地反复地演示,从而创造一个理想的认知环境。

(三)多媒体计算机能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劳动技术课程中的辅助应用,极大了丰富了学习的认知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认知课程对象的时间,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获取和保持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系统部分地替代人工讲解工作,还可缓解课堂上教师的劳动量。

四、恰当、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强调教学效益 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探索中前进,逐步展开,于是在一些老师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偏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课,就一定得用多媒体。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多媒体也不例外。一堂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是由教学内容决定。我们有些课的内容,如第一章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一节概念化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选用课堂教学软件。当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软件是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 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是微软的OFFICE系列组件之一。由于它的编辑多媒体的功能相对强大,立刻被应用于课件制作。PPT的特点是无需编程,简单易学,一个没有基础的教师经过几个小时的培训,就能做出一个不错的课件。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把他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当中,用这高科技的产物来辅助我们的教育,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网络化必将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合理结合,让多媒体课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促使教学形式更加鲜活,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可以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好的关注度,强有力地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与自觉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显然很难将问题讲清楚、讲透彻,然而,通过引入多媒体,则可以将文字、图片和动态的电子等全部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将静止的转化为动态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构建的过程,引入多媒体,通过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声像同步的情境,便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更加有效地增强认知体验。

例如,在做“制氧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记住如果先移走酒精灯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中各种错误做法带来的“恶果”,大大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可以有效破解知识难点

面对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化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繁难为简易,有效帮助学生破解知识难点。

例如,对“化合价”这种有一定抽象度和推理性的问题,通过引入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变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具体、生动地理解,有效地破解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媒体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视觉信息,传达

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教学、学习软件, 帮助教师或学生执行教学、学习功能的活动, 以达到图、文、声、 像并茂,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计算机在这种教学形式中, 主要被用来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控制学习进程等。就整个教学、学习过程来看, 多媒体课件只是在某些教学环节上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 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只是一种辅助系统。

视觉传达设计所要进行的研究和设计是以视觉化的信息内容为主要目标的, 一方面要通过设计准确表现信息内容, 另一方面要考虑传达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 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 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 简而言之, 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 告知的设计”。

1 文字在多媒体课件中的运用

1.1 字体的运用与设计

不同的字体传达不同的情感, 适合传达不同的内容和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文字形象的外形特征和笔画特征有关。 从字的外形特征分析, 黑体、老宋体字形方正, 四边的张力相等, 故给人稳定、端庄的感觉。而仿宋多是长形, 基本形给人向上、向下扩张的感觉, 形体秀丽。从笔画特征分析, 文字独特的风格主要在于笔画的弧度与线端的形式。笔画粗、字的黑度大有浑厚感; 笔画细, 明快、柔和, 有女性性格; 笔画直有坚定感; 笔画曲感觉活泼。不同的笔画线端形象, 边角的微妙变化能影响文字的性格。

恰当的字体选择与组合不但能使文本活泼、美观,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字体还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草书使人感到奔放、随意, 篆书使人感到典雅、悠闲, 隶书使人感到轻柔、舒畅, 楷书使人感到规矩、稳重, 行书使人感到随和、宁静; 黑体字比较端庄、凝重。多媒体课件中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字体来表达和传递感情色彩这对多媒体课件设计者来说无疑 能帮助学习者更深刻的理解内容。

1.2 文字的编排与设计

文字编排时为了信息传达准确、快速, 还应注意到: 横排时最好使用扁字, 竖排时最好使用长字, 这样编排才有韵律性和流动感, 才能确定阅读方向。文字处理成半阴半阳, 影响视线的流动, 阅读吃力, 须慎用。文字分类要段落清楚, 设计中如有不同的文字类型, 要按文字的信息主次排列有序。文字排列过长, 不易识别和记忆, 特别是标题字不宜太长, 文字长时可根据内容断句, 分段排列。

布局巧妙、编排合理的文字能使人感到愉快、清爽, 并留下美好而牢固的印象。如果一幅多媒体课件页面中的文字排列不当, 拥挤杂乱, 缺乏视线流动的顺序引导, 不但会影响字体本身的美感, 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更难以产生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为了构成生动的页面视觉效果, 可以从文字的风格、大小、排列方向、明暗色调等方面进行 综合考虑, 既要形成活泼生动的对比效果, 又要达到整体上的组合统一。

2 图形在多媒体课件中的运用

2.1 文字的图形化表现

抽象难懂的文字表述容易导致视听错误, 复杂难以理解和记忆。借助与文字相向关联的图形表达可以帮助理解, 化难为易。尤其是科学性的概念, 复杂的文字表述难懂难记忆, 这个时候图形表现优势凸显。但是在进行图形选择与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图形的准确性, 所选择或制作的图形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对应的教学内容, 不能为了加入一个图形而加入, 那样不但不会促进学生接收制式, 还会干扰和妨碍学习者的理解、分散了注意力, 使教学信息的传达效果差。

2.2 运用图形促进信息的有效加工

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作用, 通过图形创造的丰富内涵、深远意境, 直观表达, 能够激发学习者相应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者能够更好理解、消化信息内容, 并能产生美感。

2.3 运用图形陶冶学习者审美情趣

图形的设计和使用除了表达信息、促进信息的理解外,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大, 通过优美的图形, 为学习者呈现优秀的设计作品, 是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也应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3 色彩在多媒体课件中的运用

3.1 正确选择色彩基调

一个课件应该有一个主色调, 并且拥有一个整体的布局风格, 这对于保持学习者稳定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版面色彩基调应选择与课件内容、结构、 风格、样式相吻合的色彩。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传达讲究主体信息的传达。 所有设计中的色彩关系都可以通过简化处理, 来思索其色彩的配比。只要抓住主次关系, 就可以确定主体色、辅助色和画面主色调, 主体的必须突出, 次要的必须衬托主体, 用主色调来控制整个画面的倾向。其中, 主体色是画面中最突出部分的色彩, 是最强调的色彩, 主色调则是画面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倾向。主体色往往需要从主色调中区分出来, 因而不一定与主色调一致。在一个课件或界面中应尽量把色彩控制在3到4种颜色, 避免使用过多色彩。使用过多的色彩, 不利于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 学习情绪的保持。

3.2 正确合理地搭配颜色

多媒体课件的色彩设计中, 为了使信息传达清晰, 色彩的可视度相当重要。色彩的可视度即色彩的知觉度, 是指色彩感觉的强弱程度。它是色彩色相、明度、 纯度对比的总反应, 属人的生理反应。图形或文字与其周围的色彩能否清晰看出, 图与底的色彩对比有的能看得清, 有的看不清, 即有的可视度高, 有的可视度低。色彩能增强识别与记忆, 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色彩和记忆之间存在着关系, 当学习者的视觉接触到他所喜欢的色彩时, 他往往对这一色彩相关联的信息印象尤为深刻。在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的传达设计中, 掌握特定学习者的色彩爱好倾向,“投其所好”进行合理配色, 对于引导学习者的探究欲望,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版面布局在多媒体课件中的运用

4.1 利用平面构成原理,设计版面

版面布局设计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好点、线、面。不管版面 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复杂, 但最终可以简化到点、线、面上来。多 媒体课件页面中所有要素都可以归纳为点、线、面: 一个文字、一个页码数、一个按钮、 可以理解为一个点: 一行文字、一行空白, 均可以理解为一条线; 数行文字与一片空白, 则可以理解为面。

4.2 版面布局第一要素,突出主体

每一幅画面及每一个版面中都有具有自己的重心, 视觉重心可以引导视线沿着一定的方向作运动, 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对比, 可以更加突出主体形象。对于多媒体课件来说, 每幅课件页面都应该有其传达的主体内容, 在进行版面布局的时候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尽量的使其突出。

4.3 利用视知觉原理,设计版面布局形式

结合平面构成的相关原理, 联系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版面布局形式:(1) “F”结构布局: 所谓“F”结构, 就是指页面顶部为章节标题, 下方左面为本节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导航和摘要, 右面显示左边每个条目对应的详细内容的布局形式。因为整体效果类似英文字母“F”, 所以“F”结构的布局。这种布局形式比较常见, 它符合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视觉习惯, 但缺点是缺乏变化和流动, 过多页面采用会显得死板; (2) “口”型布局: 这是一个象形的说法 , 就是页面上、下、 左、右都安排有相关的学习内容。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版面, 信息量大。缺点是页面拥挤, 不够灵活。也有将四边空 出 , 只用中间 的窗口型 设计 ;“三”型布 局 : (3)“三”型布局页面上横向或纵向的一条或两条色块将页面整体分割成3或4部分, 色块中放入不同的学习内容。

视觉语言在室内陈设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视觉语言;室内陈设教学;设计原则

室内陈设教学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陈设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掌握一定的室内陈设品的选择和规划设计能力,进而创造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环境。室内陈设设计需要了解视觉语言的理论和实际运用,来实现对室内空间的整合与构造,从而制定符合室内生活应用要求的艺术方案。视觉语言中的色彩元素、形态元素、材质元素、空间等,都影响着室内陈设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1 视觉语言基础下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色彩搭配

视觉传达中的视觉语言表达,就是通过将视觉基本元素进行一定程式的组合,进而达到一定的艺术美感效果。通常我们所说的视觉语言中的基本视觉元素,就包括物体的空间性状、质感、具体形态、色彩等能够被感官捕捉、具体感知的内容。而在室内陈设设计中,通过对陈设的空间设计,运用物体的各项视觉基本元素的表现,则是当前室内陈设设计中对视觉语言应用的具体方式。

在对视觉语言各视觉基本元素的应用中,色彩搭配的具体实践最为常见。并且色彩搭配也往往是影响室内陈设设计所产生艺术美感的一大关键。[1]以下简单列举了在室内陈设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室内陈设设计色彩搭配方法。

1.1 色调配色法

这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常见的配色方式,根据色彩的基本色调来实现色彩的和谐。目前较多的色彩运用一般遵循的色调规则划分为冷暖色调、深浅色调、灰色调等,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并且为大众所接受的色调规则。

1.2 对比配色法

通过色彩的明度、灰度、彩色程度形成一定的对比,采取这些色彩搭配能够实现室内陈设设计的一定空间张度和比例美,也能突出室内陈设设计中一些空间韵律感。

1.3 风格配色法

运用一定的室内装饰设计规律使室内陈设中的主要元素的色彩和造型形成一定的风格秩序,这就是风格配色方法。通过契合人文特征和一些文化元素形成与某种文化风格相联系的色彩系列,从而达成室内陈设设计的艺术美感表达。

1.4 形态配色法

形态配色法不仅要结合色彩心理学的具体运用,还结合了色彩表现的韵律和节奏,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美学形态,通过色彩构成来实现一类特定的变化,从而实现疏密变化、空间虚实、室内空间感的张驰等。其往往是通过整体的设计配合一定连续、起伏、交错或渐变的色彩布局,产生色彩视觉语言的艺术美感的表达。

1.5 其他一些较为新颖的配色方式

除上述几种较为常见的传统配色方式外,还有当前正在被国内外室内陈设设计运用得较为新颖的配色方式。例如,受传统日式风格影响的设计师尝试通过群体素色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并且搭配运用现代技术显色的动态液晶体,包括建筑照明系统和展示系统来实现色彩的动态变化,这一类的配色方式将在将来对室内陈设设计特别是展会设计产生不小影响。另外,欧美一些设计师也尝试探索还原原生态的健康室内设计,并且在配色上大胆运用纯自然色系,并且通过全息技术实现同外部环境的季节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同步,达到最适宜生理健康和心理舒适感的配色,这也将是未来健康家居室内陈设设计的一大趋势。

2 视觉语言基础下室内陈设教学中的风格搭配

实际上,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并不脱离其他的艺术和文化而存在,而是紧紧与工艺美学、历史人文元素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的室内陈设搭配上,运用视觉语言中视觉元素的特殊表现,通过展现工艺、材质、审美观点、历史人文元素等产生一定的风格。[2]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较为盛行的室内陈设风格有西方古典风格、新中式风格、简约风格、田园风格、民族风格等。而这些风格的产生都是通过对视觉元素的搭配、重组和解构,产生一定的艺术人文影响的创作,融入了一定创新,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传承,所产生的具有统一的文化轴心的整体风格。下面就简单列举几种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来阐述其对视觉语言的具体运用。

2.1 新日式风格

新日式风格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期间,由于当时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一些新的设计思想和元素也被当时的室内陈设设计所运用。也正是一定的技术革新,产生了很多具有现代功用的设施设备,加入了室内陈设的行列。怎样将其融入室内陈设的整体设计中,成为强调功能和简约相协调的新日式风格的核心思路。在色彩上坚持素色,布局上传承简约风格,但突出人文设计、功能化设计,这是新日式风格的主要特点。

2.2 新中式风格

当前的新中式风格室内陈设设计,往往是在现代生活模式中寻求传统和古典的文化溯源,产生一种逆向的思维回归。并且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上非常强调传统的美学认识。通过青砖白瓦和木质等材质与色彩的重组和搭配,结合当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既遵从传统美学认识又结合当前的设计美学创新,是新中式风格对视觉语言的运用特点。

2.3 美国田园风格

这是在当前国际室内陈设设计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类风格,其主要的视觉语言风格并不非常固定,但主要是体现轻生活、自然和谐以及健康的心理需求产生一定的色彩混搭。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结合了当前追求轻奢主义、小资情调等艺术情感,试图表现排斥快节奏生活的氛围,是当前很多设计师较为追捧的一种设计风格。[3]

3 在视觉语言影响下室内陈设教学的基本设计原则

视觉语言对室内陈设设计的具体影响并不能一言蔽之,其影响是深入而且全面多样的。采取一定的视觉传达中的视觉语言进行室内陈设设计的具体表达,是决定最终室内陈设设计产生具体艺术美感的塑形前提。在实际的室内陈设教学中,应在基础教学上强调课程体系的整合和完善,相关课程着重视觉语言创新性的培养。在创造中使学生所学所用,为室内陈设设计开拓新思维,紧紧围绕着视觉语言产生整体统一、全面均衡、局部对比、空间上主从和谐,并且实现一定的空间结构和韵律表现的室内空间。室内陈设的色彩、空间、搭配风格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在视觉语言影响下室内陈设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并且还伴随着社会认知以及人们对视觉语言的深入理解而产生更加多样的丰富变化,从而带动室内陈设设计不断发展进步和变化。

综上所述,室内陈设教学必须遵从视觉语言的设计原则进行一定的艺术表达,才能产生符合视觉传达中视觉语言的设计美感。对视觉语言的熟练了解和掌握并且成功运用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有助于实现室内陈设设计的空间美感,从而使人产生更舒适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郝铮.浅析色彩与陈设品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147.

[2] 丁铮.室内装饰中陈设的审美意向与价值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55-57.

[3] 杨翼.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陈设艺术的风格特色[J].人民论坛,2015(33):216-217.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囿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因素,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这样一个大的命题,难免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迂阔。然而即便是管窥蠡测,只要能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技术信息,恐怕也还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自己今年又接受了“语文跨越式基础教育研究的命题”更加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身有感触,学生接受的快,学习的也快。知识面的接受领悟也大大超越了同龄孩子,这就是跨越的效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啊。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集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 人格魅力的引路人于一身。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左右之中,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其学习主体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然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而多媒体可以达到这一点,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中渠道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特定的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某种情绪或情趣。比如商业街的热闹、繁华、缤纷的色彩等,可以引发人们购物的欲望;博物馆肃穆凝重的气氛,可以使参观者更加聚精会神投入到参观中;……等等。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二、创设语言内涵丰富的意境

教师比学生一定是早一些体会到,深一些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意境的;教师一定是先于学生被语言文字中的意境感动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带着种种体验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他们获得体验、获得感动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春雨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雨境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春雨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切身的感悟春之韵美!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通过观赏《小蝌蚪找妈妈》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感悟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和他们的身体发育过程,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反思与构想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巩固练习就能“寓练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使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遵义县三岔镇中学

何从波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正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广泛地应用起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已在不少课堂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学校在本学期安装了班班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对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我有如下的感触:

1、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这恰恰也是数学的死穴。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运用多媒体讲“线段、射线、直线”时,先飞入了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闪闪发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线段停下时打出字幕:线段。几秒钟后,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没有端点的这一端在慢慢延伸,这时字幕变成“射线”。又过了几秒钟,射线的端点消失,线的两端同时在延伸,这时字幕变成“直线”。最后,三种线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以此简单明了的画面,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直观的动画,通俗易懂,一下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靠单一的“听”要强得多。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比起在传统课堂上运用单一的讲授式要有效得多。“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多媒体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互动性加强了,交流就多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2、多媒体的介入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使我们花很多时间在板书或抽象概念的叙述上,特别是画比较复杂的图形,花的时间就更多。抽象概念的解释更是要“废话”许久。例如我在讲“点与线的位置关系”时,就运用了多媒体,在动画中先出现了一条直线,然后飞入一点落线上,这一点落到线上后闪着光,提醒了学生这个点所在的位置,然后打出字幕:点在直线上。不久,闪光点消失,又飞入了许多点,这些点都落在除直线上的其它地方,字幕也变成了:点在直线外。这样,很快地让学生明白:“点在直线上”是指在这一条线上,而不是指这条直线的上方;与“点在直线上”相对的是“点在直线外”而不是“点在直线下”。这一知识点如果在传统课堂上讲解,虽然画图不复杂,但在语言叙述上花的时间会较多。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3、多媒体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恰恰是很多学生致命的弱点。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成现实生活的场景,这比起三番五次地用语言向学生解释要有效得多。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首先出示了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点的器物的图片(如起重机的起重臂,电线塔,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管的支架,卫星天线支架等等),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三角形结构),再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通过比较,再联系三角形的特点,很自然地就把“三角形”和“稳定性”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了。然后我让学生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在“玩乐”中就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当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在运用过程中一味依赖多媒体,将会得不偿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把握好 “度”:

节省时间,效率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之一。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度,因为大量使用事先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这就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这就会适得其反。不但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使学生怀疑多媒体的可用性。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在讲证明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下把整个证明过程显示出来,而应该将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打出,这样既体现了证明题步骤的严密性,又使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一下拿出全部过程,会把学生搞得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找准“切入点”: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而应用的,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目标,只是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时的直观材料、教学方法对教学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因此,我们要找准切入的点,该用则用,适用即用,而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因为课件的准备会花去很多时间,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不如不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知识点,我认为上手工制作课比用多媒体来演示要好。我在上这一节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随后又让他们沿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这时我才开始讲“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收到的效果很不错。(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差,如果照本宣科,效果肯定不佳,但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积极性却非常高。)反过来,如果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三两下就演示完了,学生的印象肯定没有自己搞制作深刻,效果当然也就不好。所以,要不要运用多媒体,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课堂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追求于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也不能因噎废食,怕麻烦,怕没有效果而不用。只要我们找准了切入点,适用则用,该用就用,就能让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就能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七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上一篇:尔雅通识课音乐鉴赏下一篇: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