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师承制度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药师承制度(共11篇)

中医药师承制度 篇1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方法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原则遴选有丰富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以下简称继承人通过跟师临床或操作、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三的培养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第三条 师承教育的教学期限一般为连续三年原则上不得中断。

第四条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天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的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

第五条 师承教育继承人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2、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100份中药、民族药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反映指导老师加工、炮制、制剂工艺、鉴别经验等方面的特色技艺材料。

3、结业时继承人需提交结业论文以备考核。其内容既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第六条 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应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时间在6个月内的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第七条 因指导老师原因不能继续带教情况的处理

1、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2年半并学有成效者经卫生局和人社局同意报市卫生局批准后可自行整理、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续完成继承学习任务。

2、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1年者经市卫生局同意可转跟其他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学习并重新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学习时间须延长半年。

3、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不满1年者应终止学习。

第八条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考核、结业考核及出师验收。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主要考核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继承人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按照相关内容和要求做好平时考核。考核结果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填写并存档。

2、阶段考核由带教单位负责每半年一次。考核时必须以原始材料为依据逐项检查和考核。阶段考核结果由带教单位填写并存档同时报卫生局备案。

3、考核由卫生局和中医师承教育专家委员会负责。考核时必须以原始材料为依据逐项检查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

4、结业考核由带教单位申请市卫生局组织进行。继承人学习期满后卫生局按照审批权限,根据省卫生厅下达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结业考核规定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程序,分别对相应级别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进行结业考核。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结业考核结果由市卫生局统一报省卫生厅。结业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出师。

5、出师验收由卫生局组织进行。出师验收主要采取临床应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现场咨询、论文答辩等方式、定量定性、综合考评。

新塘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师承制度 篇2

关键词:中医教育,师承模式,途径

千百年来, 中医药学薪尽火传、名医辈出, 中医教育功不可没。在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师徒授受的师承教育形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模式[1]之一。近年来, 为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中医的学术思想, 培养新一代的名医, 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了“跟名师”的师承教育活动。如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在2005年评出了全国“十大名医”, 并且组织广东省中医院的年轻中医分别拜师学艺, 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我院的李振华老中医也位列其中。师承教育形式目前不仅逐渐成为中医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 而且还成为培养新一代名医的途径之一。

1 现代院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提到中医药教育, 院校教育已成为中医药教育的主体, 已基本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设置渐趋合理, 专科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规范全面, 现已形成课程体系, 利于规范化组织教学[2], 并且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七年制、双学士、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 满足了各种层次医疗、教学、科研单位的需求。中医药院校教育的成就显而易见, 但也存在不足。突出的一点是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听说教、啃书本、背概念, 通过机械地记忆去消化前人于临证实践中总结归纳的经验, 而中医学理论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恰恰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所难以逾越的障碍。此外,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2个阶段, 加之后期的临床教学分散在各个实习基地进行, 师资力量不够, 临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相对较差, 而这些不足恰恰可通过师承教育形式来弥补。

2 师承教育的优势

2.1 临床能力培养成为师承教育的核心

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临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将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合二为一, 学生在每天随师侍诊的过程中将中医典籍中的经文含义、方药用途以及教师辨证论治的点滴经验习得, 同实际相印证, 逐步完成对中医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将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特别是领悟其中某些不可言传的意蕴。

2.2 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得以传承

学生主要学习教师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诊疗风格等, 因此, 中医的师承教育使医学各个学派的学术思想有传人, 绵延发展, 既构成了人才链和人才群体, 又发展了中医学术理论。

2.3 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言传身教, 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刻苦钻研。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氛围, 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它使学生成长周期缩短, 成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2.4 医德教育更贴近实际

名医在带徒的过程中, 不仅传授医术, 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医德的培养, 而且将医德教育贯穿在临证侍诊的全过程中。由一代代中医传人口传心授, 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耳濡目染, 这种身临其境的医德教育比院校课堂上的医德教育效果更好。

3 师承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名医的途径

3.1“拜名师”可提高学生的信心

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曾说:“中医教育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信心的危机。中医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能够解决学生的信心问题。[3]”邓老的师承弟子邹旭曾撰文写道:“可以这么说, 我在大学学习五年, 在医院临床工作了十五年, 我都没有入门。只是在跟师两年之后, 我的中医才刚刚入门。”为什么只有跟着老中医临床看病才能培养起信心呢?诚如邓老的另一位师承弟子吴焕林所说:“跟师之后, 慢慢发现, 要想真正掌握中医, 必须要有潜移默化的体会。如果不跟着老师在临床看病, 这种潜移默化的体会是不会有的。对中医教育而言, 师傅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 而这恰恰是现在的中医教育体制里面最缺的一块。”因为现代医学教育强调规范, 可是中医却很难规范, 比如摸脉, 就很难有规范, 就很难从理论过渡到临床实践中来。因为这种过渡必须要有亲身体会, 必须要有名师带一带才行。

3.2“拜名师”可学到中医的精髓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 许多青年医生在拜师之前都处在事业有成、年富力强的阶段, 又有实际经验, 又有理论根基, 都觉得自己的水平还不错。可是拜师之后, 和这些老中医一比, 他们才发现自己差得太远了。那么青年医生和老中医是同一专业的, 为什么老中医能达到这么深的造诣而青年医生却达不到呢?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水平差得这么远呢?这主要与现今的中医教育有关。广东省中医院的师承弟子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他们认为中医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给学生的不是中医的精髓。那些师带徒的学生, 师傅就是让他们背汤头歌诀、《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中医经典。而现在中医院校里的学生已经很少有人能背诵这些经典了。像目前编的《内科学》教材中的中医知识很难说就是纯正的中医知识。《内科学》教材上的内容太脱离中医学的传统了, 它完全把中医技术化了。其实, 中医的精髓就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中医经典里面。此外现在晋升职称、文凭考试都要求掌握西医的知识, 尽管职称升上去了, 文凭也拿到了, 可中医知识却没有掌握多少, 而师承教育却能弥补这些不足。

4 要有机地把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结合起来

师承教育也存在其不足之处, 一是师承教育往往易受门户学派的影响, 重一师之技、一家之言而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难免有保守性和狭隘性, 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二是师承教育属个体传授的教育形式, 难以大规模地培养医药人才。三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术思想、医德教诲等方面完全受教师的限制, 从而导致培养对象质量上的参差不齐。因此其还难以替代大规模的院校教育, 但作为院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师承教育对继承中医精髓、传承中医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使中医教育成为我国医药教育中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重要部分, 因此要有机地把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结合起来, 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光明.对中医教育而言, 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J].中医药学刊, 2004, 8 (8) :29~32.

[2]温茂兴.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J].江苏中医药, 2005, 26 (10) :60~62.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病机篇 篇3

《黄帝内经》提出病机理论,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基础理论。疾病过程极其复杂,牵涉局部和全身的各个层次,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各种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都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这是第一层次的病机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是基本病机,下面根据老师讲到的内容,总结一下自己体会到的内容。

病机错综复杂,疾病种类繁多,所谓“擒贼先擒王”,要想打败疾病,必须追溯其源头,找出导致疾病的病因病机,这样就必须牢记“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和中医四诊及八纲辨证,审证求因,探寻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的表现以及预后的观察,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真正能做到这样的,更需要基础理论的铺垫以及临床实践的观察。

讲解病机的同时,老师利用临床中,常见到的病症,如外感,青年人患此证时,大多发热,及时不治疗,几天之后,也会自愈,而老年人却不然,患了外感,有的不一定会发热,也会入里,形成肺内感染,重者甚至可以致命,这就是正气盛与衰的区别,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邪正双方的斗争,其力量对比在不断地发生消长盛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疾病的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知,正邪双方就好像两国军队打仗,正战胜了邪,疾病就会好转和痊愈,邪战胜了正,疾病就会加重,甚至恶化,但如果正邪相互僵持,力量均等,这样疾病就会忽好忽坏,迁延不愈。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秦名医医和在为晋侯诊病时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无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由于阴阳双方存在着对立制约的关系,因此当阴或阳一方虚衰时,必然无力制约另一方而导致对方的相对偏盛,从而形成“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的病理变化。老师结合临床实践,举例说明阴阳偏衰的病机,并用柱状图讲解了阴虚、阳虚、真寒假热等证候的不同表现及治疗方案。

老师举例管光炜医案,患寒热1月有余,症见面赤壮热,口渴饮冷,便血色黑,狂躁无羞,欲裸体伏于水中,诊其脉左脉见伏,右脉虽浮大但按之无力,老师结合医案阐述,患者虽热势猖獗,但辩证可知阴寒盛于内,虚阳格于外。故辩证为真寒假热症,故给予四逆汤加减,疗效显著。

阴阳失调的病机虽然是复杂的,但其中最基本的病机是阴阳的偏盛和偏衰。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审病求因,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师承被重视,执业选择需慎重 篇4

中医药经历两千年的发展,至今仍旧魏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师承教育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因而,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今天,师承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再度成为了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这也为很多中医爱好者提供了获取中医执业资格的途径。

众所周知,如今的中医事业早已今非昔比,《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更是推动了中医事业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事中医事业也不足为奇。可想要从事中医事业,必须具备执业资格也是国家所做的硬性规定,这便是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要说的重点。

对于中医零基础人员来说,想要获取中医执业资格势必要接受中医理论学习,但对很多人来说接受高等医科院系教育显然不太可能,由此师承教育便成了大家的唯一选择。当然,这也是被国家认可和承认的一种选择。

对于中医师承的学习,其实没有过多需要强调的地方,成就有多高全在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所以,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还是与大家说说,通过师承教育学习中医之后,如何去考取中医执业资格,想必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因师承教育有别于院校教育,所以中医师承人员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与院校教育的学生也是有所区别的。中医师承人员跟师三年顺利出师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实习一年,才能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核,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便可从事中医活动。可想要独立从事中医活动,还需要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才可以。

另外,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知道,很多人都听说了未来通过中医师承的方式考取执业资格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并且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意见草案也坐实了这一点。但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还是想提醒各位,草案中提到的医师资格与中医执业医师资格是有所区别的,大家需要慎重选择。

中医药师承制度 篇5

据王炼介绍, 作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已成为中医药师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1995年和2003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人事部、卫生部等有关部委先后开展了第一、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批共聘任指导老师1603人次, 培养了2285名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特长的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才。

在总结前三批继承工作经验基础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了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与前三批师承工作相比, 第四批师承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师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衔接, 专门设立了临床医学 (中医师承) 专业学位, 这是中医师承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是我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在中医药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三年的项目周期,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圆满结束, 师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衔接顺利进行。532名指导老师完成了带教任务, 1026名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 合格出师率达97%, 产生了62名优秀指导老师和105名优秀继承人, 644名继承人申请了临床医学 (中医师承) 专业学位。

中医药师承制度 篇6

散落在民间的王春亮中医推拿导师师承文化 医家小道治大病民间推拿好偏方,一推一揉百病消,王春亮推拿人追随; 点穴调病和摸骨,刮痧拔罐疼痛消; 腹诊腹疗和放血,胃肠疾病去无踪,尾椎直肠健康法,伸手去挑羊毛疔; 脱臼正骨和复位,整脊松骨有一套,康复推拿有套路,全身下来倍轻松; 风寒湿毒出体外,火疗艾灸病邪烧,疑难杂症有办法,难不倒民间推拿按摩中医人,医家小道治大病王春亮民间按摩显奇功; 经络疏通好手艺,学生一代更比一代强; 一生只做一件事,大国工匠王老师,中医外治有新芽,推拿高手在民间,广开师门不保留,传播海外惠四方,人间正气正能量,年轻有为好榜样; 民间偏方治大病推拿按摩疼痛消,中医传承香火旺,王春亮推拿学堂人气旺,草根中医是真医,有缘千里来相会,学生赚钱养家口,病人疾病都痊愈,服务百姓立民间,华夏儿女一家亲。

王春亮先生资深民间穴位按摩名家,中医推拿导师,常年奋斗在临床推拿第一线,经络推拿,手法祛顽疾,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知识,擅长运用不同的按摩手法,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把体内的风寒湿通过手法逼出体外,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炎止痛、恢复健康,未病先防,从而把疾病治好,让人不得病.王春亮推拿健康法,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有无基础都可学会,学会自己开无本小店,双手正骨治病,经络保健年利20多万,详情网上搜索王春亮推拿按摩,有大网站和很多专业介绍,欢迎天下中医按摩爱好和前来学习取经,深造技艺,理疗调病,摸骨诊病,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用我们神奇的双手,为更多的人们解除病痛,医家小道治大病王春亮按摩效果好,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振兴中医。

学员心声,山东王春亮推拿导师王老师人很好,推拿技术高,年轻有为,上课严谨,每年去看他都发现他的学生越来越多,我比较笨,学艺不精,但现在开推拿店收入高,比较稳定也很不错了,衷心感恩青州王春亮推拿学堂王老师之教诲,为师祈祷,健康幸福。

师承心得体会 篇7

(六)《中医诊断学》已经开始了,老师说,中医诊断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法、诊病、辩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通过老师的讲解,似乎明白了它更注重患者的本身,也就是更注重整体观念,无论是环境,还是人本身而言,治疗的过程,都是需要辩证论治,而这一点,西医是完全达不到的。

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局部的表现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通过微小的改变看反常的所在,从而认识事物本质,这便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讲课之中,老师举例西晋皇甫谧《甲乙经序》里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老师举仲景与王仲宣的例子,虽然掺杂神奇色彩,但也更体现出诊断的原理——司外揣内,从外知内,通过望诊,面色、舌苔,望神,通过侦察其外部的征象,便可测知内在的变化情况,如《丹溪心法》总结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当下,许多宫廷剧中,体现太医医术精湛,经查会有“悬丝诊脉”的情节设置,夸大的同时,更无法衡定其中的真伪和是否属实,不过这一点设置,我觉得更能体现《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中的诊断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见微知著”,机体的某些局部的、微小的变化,中医对脉、面、舌等的侦察,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黄帝内经 素问》篇中,有“平人气象论”篇,详细的介绍了正常人的脉象,也就是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加以辨别,发现太过、不及以及异常的情况,这就是诊断的另一个基本原理——以常衡变,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才能知常达变。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用以诊断病变,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老师说,这也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XX医院师承教育工作规范 篇8

第一条 依据医院人才梯队发展要求,契合本人学术专长,结合省、市级师承教育管理规定,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师承教育工作,主要指采取跟师带教为主的方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以临床实践为主,学习传承著名省、市名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基层高层次中医临床(含临床科研)人才的教学工作,属于中医继续教育的范畴。

二是指以临床实践为主,学习传承西医专业理论,技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展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培养基层高层次西医临床(含临床科研)人才的教学工作,属于西医临床教育的范畴。

第三条 大邑县中医医院科教科为中西医师承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师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具体负责全院中西医师承教育的教学、管理及组织协调等工作。

第四条 医院学术委员会负责院内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培训对象的评选、组织和考核。

第五条 特别聘请省、市级名中医,省、市级西医临床专家、院内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为院内指导老师,由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核确定,进行临床教学。

指导老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中西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临床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的在职或返聘人员(时间截止今年12月31日);

2、日门诊量在40人次以上;

3、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独到的临床实践经验或技术专长,在当地有较高盛誉,医德高尚,得到同行公认,深受群众欢迎。

4、身体健康,能坚持临床工作并完成带教任务,一般不担任院级行政职务。

5、省、市级名中医,省、市级西医临床专家优先考虑。第六条 培训对象选拔程序:按照每名指导老师选配1-2名培养对象的要求,采取本人申请、指导老师推荐或同意,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公示、批准。

培训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大专以上学历,年龄40岁以下,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

2、爱岗敬业,有志于继承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或有志于开拓创新,致力于西医临床专业技能的提升;

3、遵守职业道德,无违规违纪行为,受到病员广泛认可;

4、身体健康,具备跟师学习的条件,并与指导老师专业对口,指导老师同意带教。

第七条 师承教育的教学周期为连续2年,原则上不得中断。第八条 指导老师与学员应当签订师承教学协议,共同制订师承教学计划。

第九条 继承人通过师承教育应完成下列教学任务:

一、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师承人员:

(一)重点学习中医四大经典。

(二)跟师临床学习,较为系统地总结继承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每周不少于1个工作日(含院内、院外跟师),每年40个工作日,两年累计80个工作日,完成不少于80个跟师学习笔记、12篇1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整理、12份撰写指导老师临床病案总结。考核总结阶段,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的师承教学总结。其内容既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或公开发表1篇论文。

(三)指导老师应严格保证带教时间和质量,及时对培养对象的跟师笔记、学习心得、医案总结进行针对性的批阅。

二、西医跟师人员:

(一)重点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

(二)跟师临床学习,较为系统地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每周不少于1个工作日(含院内、院外跟师),每年40个工作日,两年累计80个工作日,完成不少于80个跟师学习笔记、24篇800字以上的查房、手术、特殊病案处臵临床教学经验总结,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项。考核总结阶段,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反应指导老师临床经验的教学总结,公开发表1篇论文。

(三)指导老师应严格保证带教时间和质量,及时对培养对象的跟师笔记、学习心得、手术总结等进行针对性的批阅。

第十条 师承考核:

师承考核的内容分临床实践和专业理论的考核。师承教育考核的形式分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平时跟师劳动纪律,跟师笔记和月记。学员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反馈平时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师承继承人资格。继承人学习期满,医院学术委员会统一进行结业考核,严格按照规定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程序进行。结业考核验收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对通过验收者,发予结业证书。

第十一条 培训经费:

指导老师在师承教育期间的带教津贴为XX元/月。继承人在师承教育期间的生活与学习补贴为XX元/月。结业考核验收合格者奖励XX元,指导老师奖励XX元。

师承申报工作安排:

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篇9

一、总 则

1、为了加强本单位中医药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2、本规定所称***医院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3、本规定适用于***医院中医药专项。

4、***医院中医药专项,由本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

5、单位负责人对该投资资金的安全负责,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占用、截用,不得用于非该项目的专项。

二、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1、投资资金的管理岗位,由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在编职工担任,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资金的收付、结算、审核、记账等工作,不得由一人兼管,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相关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

2、对该项目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主管项目领导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认真审核上报项目资金申报表,严格执行相关手续。通过资金申报取得投入资金后,需拨付资金的要完善相关

财务手续,由财务部门把关,不符合手续及违法规定的一律不给予审核。审核合格的付款凭证需单位负责人再次审核,同意后方能付款。审批人应当根据该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三、财务管理及财务处理规定。对拨付到位资金作财政专项收入入账,收到银行存款进行单独银行科目反映。发生支出的作为专项支出,资本类支出对应科目为该项目具体的资产核算明细,资本类支出结算后转至固定资产。根据规定程序允许预付款的设该项目预付款明细。每半月,由财务管理人员对该项目银行存款余额进行核对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医院

承担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度 篇10

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是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基层中医药人才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适宜技术推广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环境,努力培养一支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二、工作要求

(一)制定承担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1、大力开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技能培训、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2、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如基地仪器、设备建设、基地师资培训等。

3、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积极参加专科、本科的在职培养。

4、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够资历医生积极参与市级、县级人才研修班和学术交流培训。

5、充分利用我院名老中医资源,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骨干为对象,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量。

6、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现任科室主任进行中医学科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中医专业技术和中医基础理论,向全县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7、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主治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中医专业技术,向全院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8、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转岗培训,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服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9、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各类中药技术人员培养与培训。

(二)部署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确保陪训工作取得实效。

1、制定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一支知名的中医药专家队伍。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后实践教育,充分利用我院名老中医资源,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骨干为对象,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量。每年为各乡镇卫生院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2—3名。依托县区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中医龙头作用,加大基层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名医”工程,扩大名医培养覆盖面,力争到2013年培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结合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每年开展1—2次中医药强化知识培训,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推广适宜技术,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农村和基层医疗市场得到充分发

3、每月组织和开展中医学术讲座活动1次,外聘中医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或由本院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人员主讲,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使他们能够胜任中医工作。

4、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卫生对口支援活动,每年选派医疗中医骨干到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并进行技术培训。一是严格执行城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规定。二是制定城市卫生人员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定期到农村、社区巡回医疗制度。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高层次中医卫生人才到基层从事卫生人才短期培训和技术带教工作,鼓励城镇在职和离退休的卫中医技术人员到基层挂职、兼职,开展学术交流,为基层带教专业人才。四是鼓励乡镇、村中医人员到我院进修。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提高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成立了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教科,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工作。

2、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等专业临床实践科室,专门带教场所,临床带教制度健全,具备临床带教能力。二是提高带教老师及对口支援派驻人员待遇,提高其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能力。

3、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中医分级护理制度 篇11

要求: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采取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级别可分为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各级护理均应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使患者得到全身心的护理。

特级护理

护理指征:

1、严重的脏腑功能衰竭及需要抢救的患者。

2、各种复杂的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需监测救治的患者

3、各种复合伤及大面积烧伤者。

护理要求:

1、专人护理,有条件者将患者安置到抢救室或监护室。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做好交接班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3、准备抢救仪器、器械和抢救药物。

4、及时执行医嘱,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了解患者心理,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6、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一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危重须严格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各种大手术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3、生活可以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护理要求:

1、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填写护理记录。

2、做好基础护理,临证(症)施护。

3、做好情志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4、认真做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二级护理

护理指征:

1、病情趋于稳定,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

2、病情较稳定仍需要限制活动的患者。

3、慢性病、年老体弱需搀扶下地活动者,需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定时观察病情变化,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做好临证(症)施护及护理记录。

2、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

3、根据不同疾病,做好饮食调理及情志护理。

4、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三级护理

护理指征:

1、各种病情稳定、恢复期的患者。

2、一般慢性病、手术前准备、术后恢复期、正常产妇等。

3、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临证(症)施护。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指导患者的饮食及休息。

2、向患者介绍有关规章制度,注意遵守作息时间,配合治疗和护理。

3、指导患者锻炼,做好情志护理。

上一篇:学管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当代中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