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推荐7篇)

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 篇1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前,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编辑了高一生物下册期末考试背诵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1)存在形式:离子(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 念 种 类 分 布 主 要 功 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4.糖的鉴定:(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 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氨基酸结构通式: :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 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种类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4种)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4种)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 篇2

关键词:生物教育,生物进化论,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质量测定和检查的一种方式,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可以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 也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情况、分析和评估教学质量, 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生物进化论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界的系统发展及其规律性, 丰富专业知识。笔者以课程考试为契机尝试自由讲课的考试方式, 旨在通过对考试 (考查) 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提高生物进化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基本情况

1.1 考试对象

2004级生物科学本科及2005级生物教育专科2个专业的2个班, 共计62名学生。

1.2 实施方案

考试形式为自由讲课。题目以课堂教材《进化生物学》为基础, 结合自己的兴趣可自由选材, 自己备课, 在课堂上讲课10分钟。考试分为两部分:①备课。包括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准备及知识的扩充, 这个部分主要考查基本功。②现场讲课。这部分主要考查综合表现和讲课技巧。

1.3 评分标准

考试总分为100分。其中讲课时间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10分) ;普通话标准, 语言流畅 (10分) ;讲授内容熟悉, 能够脱稿讲课, 重点、难点突出 (30分) ;板书或者幻灯片的制作效果好 (20分) ;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互动好 (10分) ;教案写作标准及内容安排得当 (20分) 。

2 结果分析

2.1 考试成绩的基本分析

根据考试成绩的基本情况分析表明, 多数同学基本达到良好水平, 最高分为96分, 最低分为53分, 平均成绩82.5分, 及格率95.2%, 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述及时间掌控能力。

2.2 考试情况的细节统计

时间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关系课程重点、难点的讲述安排, 所以现场讲课时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根据考试题目要求, 每个学生的现场讲课时间是10分钟, 但是参加考试的62位学生中, 只有6位学生刚好控制在10 min, 多数学生用时在9~11 min之间, 少数人超过12 min, 仅有几人少于5 min。

对于讲课内容的熟悉程度, 设计完全脱稿、不完全脱稿、不脱稿3个层次。完全脱稿就是不用看稿子或者对所讲内容能够熟练讲述;不完全脱稿则是基本上讲述清楚, 偶尔看看稿子或者课本;不脱稿就是念幻灯片或者课本、稿子。考试结果分析表明, 25.8%的学生准备充分, 能够完全脱稿, 讲课轻松自如, 课堂互动良好。而不完全脱稿的有51.6%, 只有19.4%的学生是照着讲稿念。虽然讲课内容是自由选择的, 但是内容重复的人数不是很多, 重复率为19.4%。

2.3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

在每位学生现场讲课结束后发给学生调查表, 学生填写后立即收回。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学生欢迎采用自由讲课的方式进行考试, 认为这样的考试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的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生物教育类专业学科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病

传统的考试模式多数为闭卷考试, 尽管传统模式具有比较客观、公正及操作规范等长处,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考试模式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记忆、轻创新, 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 难以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考试弊病的具体表现:①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 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难以体现。因此导致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死记硬背,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 实践技能掌握的不扎实。②传统考试的常用模式是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 不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教与学双方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忽视了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制约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③传统的考试常是一考定成绩, 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 期末找任课教师划重点, 考前开夜车围绕所谓重点进行突击复习, 最终成绩是很好, 但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此外, 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中, 学生普遍认为死记硬背就能完成考试, 甚至可以获得高分, 因而无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有些学生甚至考场作弊致使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3.2 自由讲课对教育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 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重庆文理学院生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 能够在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从事生物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及具有初步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 就需要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锻炼, 自由讲课考试模式符合生物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培养要求。

(2) 促进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能。

高等院校生物教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生物教师为主, 同时辐射其他相关领域。生物教育类本科生毕业所教对象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初高中学生正在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 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 讲课内容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扎实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 而自由讲课的考试模式锻炼了学生课件的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课堂情境设计能力等, 可以满足从事生物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及具有初步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此外, 在自由讲课过程中很多学生能根据课堂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有效提高了设计教学问题情境的技能。

(3) 培养教育情愫。

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技能、教育知识及教育情愫。知识与情愫是技能的内在支持, 技能是知识与情素的外化, 它们相辅相成。练习和掌握技能需要运用某些知识和理性思维, 知识的学习能提高人的理性判断和反思批判的能力。自由讲课为学生提供了建构个体知识的条件和空间, 有利于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策略性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情愫、专业能力应该而且可以协同培养, 现有的教育类课程教学应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着重培养素质结构完善的专业教师。

3.3 实施自由讲课考试模式的关键技术

首先, 考试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自由讲课的考试模式失去理论和应用意义, 也有悖于考试模式改革者的初衷。其次, 建立客观、科学并具有可衡量性的评价标准, 尽可能消除人的主观性对评分结果的影响及教师间的评分差异。由于学生是根据各自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来选择讲课内容的,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育技能来设计课程, 必然出现讲课形式的多样化, 因此评价标准是否客观、科学并具有可衡量性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考试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方式选择的合理则能对教学改革进行正确地评价, 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探索生物教育类课程考试模式采用了自由讲课的形式进行考核, 实践证明自由讲课式有利于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 有利于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培养教育情素,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自由讲课的考试模式是一种可行的、良好的、考核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姜安丽, 石琴, 李淑贞, 等.护理学基础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528-531.

[2]宋博, 苏伟, 李艳春, 等.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护理, 2006, 12 (6) :585-586.

[3]王灿楠.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1 (3) :206-207.

[4]周丹.高师教师技能的培养[J].教育评论, 2006 (6) :39-42.

生物:期末复习策略 篇3

根据考纲要求,同学们要重点复习三个层面的知识。第一层面,新陈代谢、遗传(含减数分裂)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重中之重、比例很大、难度体现);第二层面,稳态与免疫、细胞(每年必考、比例居中、难度不大):第三层面,生殖与发育(不含减数分裂)。复习策略是:合理分配时间,详略得当,重点出击。

首先,本阶段的章节复习和实验复习要同步进行,主要是为了强化实验与知识的联系。考纲规定的教材实验是复习中最重要的,它不仅是高考的直接目标,也是实验设计的基础。我们不仅要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更要灵活地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和技术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

其次,吃透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等,这些实验蕴含了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学生应通过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再次,教材内容实验化。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实验化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如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萌发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此内容实验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的分析解答,既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多种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常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对图表信息进行分析作答,从而考查同学们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

这类试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练习用生物学术语描述教材上和试题中的图表、图解和数据等,努力培养自己用多种表达形式阐释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能力,熟悉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同时对不同图表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试题 篇4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血浆中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C.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D.组织液中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4.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

5.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碳链为基本骨架②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③促进肝糖原分解④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6.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D.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7.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8.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

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的()

A.甲状腺激素B.生理盐水

C.性激素D.葡萄糖

9.人体的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10.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11.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12.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13.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脱落酸B.乙烯C.细胞-素D.IAA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16.如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透过),

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18.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19.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的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素可促进细胞-?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2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1.右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

B.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

C.在放置土样时让土样充满漏斗

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

22.你认为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

2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D.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

24.生活在一个池塘的两个种群(a、b)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与b有捕食关系,二者数量的变化相互制约

B.a与b有竞争关系,b的适应性更强

C.种群数量≤1/2K时,a为J型增长、b为S型增长

D.若a为鱼类,则在1/2K时种群增长速率

25.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26.下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27.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适宜环境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D.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29.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30.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②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

③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④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31.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32.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

33.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属于次级消费者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34.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正确的是()

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图中仅有5条食物链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蛇的能量的1000倍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36.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37.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38.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9.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严格控制污染D.就地保护

40.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B.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C.为保护草原、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41.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4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43.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C.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44.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45.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仍被促进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46.下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射下,琼脂块甲和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能说明()

A.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

47.用酵母菌酿酒,其发酵阶段的主要工艺为:加料→接种(主要是酵母菌)→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下图表示从接种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48.在腾讯QQ农场、玫瑰小镇等游戏中,玩家往往要进行浇水、施肥、锄草、灭虫等虚拟农业活动。下列有关这些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B.作物、杂草和害虫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C.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D.锄草可减轻种间竞争,利于作物生长

49.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②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④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0.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每空1分,共7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5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__________。

(2)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3分)。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2分)。

54.I.(每空2分,共10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每空1分,共5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生物成分E表示。生物成分F表示,

表示初级消费者。

参考答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

CADBBBCDBD

DDDACBCADD

AACDADCBBD

CDCCBBDDAD

CCABDBBBCB

51.(每空1分,共7分)

(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

(2)神经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5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②蒸馏水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有影响;

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2分,合理即可)

(3)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2分,合理即可)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2分,合理即可)

5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有顺序,3分)1:1:1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一点1分)

54.

I.(每空2分,共10分)

(1)性别比例

(2)捕食

(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合理即可)

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篇5

2014-3-05 一.试卷分析

1.题量:选择题共36分,1-6题,每题6分;29—32题为简答题,共39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是以理科综合的形式进行考考查。

2.试题难易程度: 考查的难度附合高考考纲的要求。基础题占多数, 少数为能力题。

3.考查目的:试卷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能够从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中反映出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4.考查的内容;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②生物体中的化合物;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⑤植物体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⑦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⑧生物的遗传规律; ⑨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⑩基因工程;

二.成绩分析

1.我所教的三个班级中有两班属于属于平行班,有一个班是特长班,此班的学生中有学美术的,有学音乐的,有学体育的,还有学书法的,组成情况有点复杂,并且基础较差,所以在成绩跟所有班级都有一定差距的。但从各班成绩来看,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2.全年级最高分为72分,最低分为6分,反映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卷面得分情况,反映出考分在60分以上的学生,无论基础题还是能力题都掌握的较好,得分较高。考分在35—60之间的学生,能力题得分较少,考分在30分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能力题无从下手,甚至不做。

4、学生的答题情况:6个选择题的得分率比非选择题的得分率要低,且选择题第4、5、6三题的正确率最低,第2题的正确率是最高的。非选择题中第30题考查生物的遗传规律,此题得分率最低。非选择题中第32题的得分率是非选择题中最高的,说明学生对必修三的内容较易理解和运用。从本卷学生答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以及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不够,另外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所有针对此情况我下一步的复习方向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多做练习题,并且选择性的对一部分题进行精讲。三.暴露的问题

1.学生由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中等程度的题没有耐心,不细心,高等程度的题不会分析,无从下手,知识不成系统。

2.有的学生长期积累的问题过多,失去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不懂的问题,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最终导致厌学,考试成绩过。

3.学生对一些讲过的练过的知识仍出错,说明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对所学的知识不及时复习与巩固。

4.学生盲目做题,审题不清,不严谨,导致判断失误不得分。

四.需采取的措施

1.针对各班个别考分过低的学生,加强管理、多关注,多帮助,使他们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高三生物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题 篇6

1.下列关于生命体中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螺旋藻(一种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B.DNA分子的解螺旋,使螺旋化的染色体变成丝状的染色质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D.高温使某食物蛋白的螺旋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酶水解而易消化

2 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 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 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 人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3.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B.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小麦叶肉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4.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等)的凋亡来实现。原理如图所示,其中FasL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中表达,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中表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Fas和FasL的成分都是糖蛋白,它们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Fas基因和FasL基因存在于各种体细胞,不同细胞表达的差异体

现了细胞分化的原理

C. 被fI I V感染的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会增强,使T细胞成为效

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D. 可通过增强体内效应T细胞FasL基因的表达或抑制癌细胞Fas基

因的表达治疗肿瘤

5.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革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橱以便坊雨、防高温等的管理。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 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 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 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6.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

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

C.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

D.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8.(12分)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9.(10分)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__________。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__________。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__________。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__________,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__________,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__________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10. (12分)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右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研究者用含 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

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

(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

(3)图中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一”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_____。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____编号组实验。

②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_____(“不”或“非常”)显著。

11(14分)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昧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若第五组实验的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_______.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纯合甜昧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下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则甜味是显性。

②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__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_______,则非甜味是显性。

(4)若(3)中非甜昧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______。

生物答案

DADDACC

8.(12分)

(1)(生物)群落(1分) 分解者(1分)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分)

(2)①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灭菌(2分)

②高于(或“大于”)(1分) 杨半分解叶(2分)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2分)

(3)蚯蚓(1分)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2分)

9.(10分)(1)感受器 树突 线粒体

(2)(细胞)分化 选择性表达

(3)受体 相互组合

(4)狗的嗅上皮面积大于人类;嗅觉细胞(或:蛋白A、受体)数量和种类多,识别不同气味的受体组合方式多

10. (12分)(1)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高 20 (3)B、D

(4)根系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使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减少(2分)

(5)①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6、5

②基粒(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③不

35.(14分)(1)6 1/6 (2)①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2分) ②母本tt基因突变成Tt,产生T 配子;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tt未移向两极,产生tt配子(或母本tt发生基因突变成Tt,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父本正常产生t配子)(2分)

③0(2分)

感受国外的期末考试 篇7

澳大利亚,期末考试形式多样

澳大利亚部分高中引进了大学的考试形式,除传统的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外,还增加了解决问题考试、小论文考试和实践性考试等。中国留学生们不仅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且必须把工夫用在平时。

解决问题考试,由老师事先给出一张问题清单。学生可以在家里准备,或在辅导课上准备,考试时。同学们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写在答卷上,但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小论文考试没有大学论文要求那么苛刻。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阐释观点的能力以及卷面书写的优劣。实践性考试,考查同学们能否根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它是对实际能力的检测;实践性考试通常要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来完成。

荷兰,课后论文乐趣多

荷兰教育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有时。老师会根据课本内容及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后进行兴趣拓展和深入钻研,并让同学们在全班讲解或者提交书面报告:这也成为期未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论文要求很严格。需要同学们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搜集信息、分析数据。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答案并非要求统一,但必须分析清楚。能自圆其说。同时,老师也很强调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和自身的实践能力。通常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课题(Project),而这些课题往往都需要多个学生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享受思考与创作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这对将来步入社会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英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每个学期末,老师给同学们写学期评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不过,我国的大部分高中都是“唯分数论”,期末考试好与不好,几乎直接决定了同学们一学期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老师的评语只起到锦上舔花或“添油加醋”的作用。英国则不同,不少高中采取对同学们学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形式。它不仅涉及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也包括对学生个性、社交能力等进行评分。这样做是让同学们明白。学校和老师在關心你,时刻关注你的成长。并鼓励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为你的每一个进步而高兴。“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它的意义远远大于简单的考试分数。”一位留学生笑嘻嘻地说道。日韩,在应试中放学生一条生路

亚洲国家的高中考试压力大是世界闻名的。韩国学生在考试前有很多忌讳。有人还烧香拜佛。可在期末试题中,日本和韩国却很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对战争的考查,很少让同学们程式化地分析出几点原因。然后得出一个空洞的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分析今后再次遇到战争该怎么避免或处理。

事实上,虽然很多国家的高中并不很在意成绩和考试,但是对于能力和理解力的提高却非常在意。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大力推行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很早就在高中阶段采用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进入高中后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大学所要攻读的专业,来自主选择课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更加灵活,考试不仅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更承载着促进个人发展的责任。

上一篇:青春与责任的演讲稿下一篇:医嘱核对制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