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堂操作规程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食堂操作规程(精选7篇)

公司食堂操作规程 篇1

一、餐料采购、验收、入库、领用。

1、食堂采购依据饮食服务部质量指标的要求在收集征求就餐人员的意见基础上制定每天的教工和学生用餐早餐品种安排及中餐、晚餐菜单,报食堂主管审定后执行。

2、各食堂班组长根据审定后的每日早餐品种和中餐、晚餐菜单,提前一天向食堂核算员提报“餐料用料单”,食堂核算员据此填报“餐料采购计划”,经食堂主管审批后,按照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向物资采购配送中心申报后由采购统一采购。

3、各食堂核算员对当日的餐料进行严格验核、过秤和点数,重点检查餐料数量、质量、价格是否相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以次充好或短斤吨两的餐料予以拒收。对合格的餐料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单”,作为验收合格的记录。

4、食堂核算员对验收入库的食品原料(含物质)按规定要求做好台账记录。入库物资须做好“四防”:防霉烂、防鼠虫、防盗和防火。

5、库存物品必须分类清楚、标识明确、数量准确,仓库经常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6、库存食品的放置,应与其他物品分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7、库存食品、原材料等,要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领用,防止过期变质。

8、食品物资领用时,由领用人在“出库单”上签字,核算员核实无误后方可发放。

9、每隔5天对库房物品进行一次盘存,同时对库存物料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最后一天对库房进行一次全面盘存,详细填写仓库盘存表,当事人签字。

二、工作过程操作要求

1、当班员工按规定着装、佩戴员工牌,按照食堂员工上下班时间表的规定提前10分钟到岗。

2、各岗位员工到岗后,按照各自岗位的分工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各食堂班组长进行物料的准备,按照既定当日早餐品种安排和中餐、晚餐菜单,领用当日所需餐料。

3、各岗位员工按照《餐厅清洁卫生标准》的要求在半小时内做好各自管理范围内的清洁卫生。

4、教工和学生等就餐完毕后将回收餐具放入洗涤池,加入洗涤剂浸泡10分钟,然后进行清洗,去除餐具上附带的油渍、杂物。反复用清水冲洗,直至将餐具全部清洗干净。将清洗干净的餐具整理好,整齐地码入消毒柜,打开蒸汽阀门,用高温蒸汽消毒15至20分钟。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进行空气和台面消毒。在使用前20分钟取出备用。

5、荤食加工要求

(1)鲜活的禽类,如鸡鸭,先进行屠宰、去毛,然后进行解剖,取出内脏、胸肉、腿肉、翅爪等部位,清洗干净。鸡架加工成块,胸肉加工成丝、丁,内脏洗净分类加工。

(2)冷冻食品解冻。首先将荤食原料放入水池,解冻后将其洗干净。(3)肉类原料进行去皮剔骨,分档取肉,做到肉不带骨,骨不带肉。按照要求加工成片、丝、块、丁,做到加工均匀,细致无连刀,质量符合烹饪要求。解剖中应认真切除猪肉上的各种淋巴结和其它对人体有害物质,若发现腐烂变质的猪肉应拒绝加工,并及时向领导报告,防止食物中毒发生。

(4)鱼虾去鳞、去腮、去内脏,然后洗净,需切块的切块。

(5)加强物资管理,加工成形的肉丝、肉片、馅心、排骨、五花肉块、鱼等均分类存放,做好卫生防范措施,加工好的荤食应整齐排列在货架上,严禁放置在地上,防止肉食污染。

(6)各种盛器每天必须用热水和碱水洗净晾干,摆放整齐,每天多余的荤食必须进入冰箱,解剖工作结束要做好现场卫生。

6、原料加工要求

(1)将蔬菜/瓜果等鲜活原材料进行择洗(浸泡30分钟,以除去农药残留物)、择除、去皮、去子、去茎叶,加工成一定形状,取得净料(注意净料率问题)。

(2)需要涨发的干货原料,按规定的时间、温度、溶液进行涨发。

(3)冷冻食品解冻。首先将原料放入水池,放水浸泡,解冻后将其洗干净。(4)精心选料,不同风味的菜品要配以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部位的原料。

(5)进行切配处理。利用切、片、拍、剁等不同刀法,将原材料制作成规范并符合要求的丝、片、块、段等不同花色形状。对需存入冰柜中的原料,按要求存放,详见《冰柜食品保存操作细则》。

(6)将切配了的原料分别装入料盆,送红案操作间备用。

(7)清理工作场地,清洗刀具和案板、砧板,将剩余的原材料放入冰柜。砧板刮洗后立放风干,刀具磨好后抹干水分防止生锈。

7、米饭加工要求

(1)清洗蒸饭车及所用工具,检查上餐剩余米饭并妥善处置,掌握当餐粮食需求量,合理领取大米。

(2)清扫包装袋外杂物,开袋检查米质,将米倒入蒸饭车内清洗,适当浸泡。(3)检查蒸气阀门及接头,并与饭车扣牢不松脱。缓缓放气,注意观察和控制气量。

(4)注意加热后米饭的变化,加水适时均匀,翻动及时,使之受热均匀、成熟一致、不粘连。

(5)加工好的米饭应做到干稀适度、无异物、无异味、无夹生。

(6)蒸制完毕关闭气阀,抹洗净车体及工具,打扫场地,用后的工具放归工具柜。

8、烹调操作规范

(1)首先清洗灶台工具及周围环境,然后清理调料;并有序地排列于灶台固定位置,使之取用便捷。其他工具整齐摆在灶台上。

(2)按照当餐菜谱,根据原料性质,合理安排炒菜顺序,冬季应有保温措施。(3)烹制菜肴要按照菜肴的风味物色,原料的不同性质,季节的变化,准确合理地进行调味。做到调味准确,酸甜适口,咸辣有度。

(4)根据原料的性质,火候大小及锅中变化,及时翻炒和出锅,掌握好菜肴的成熟度。

(5)盛装菜肴的器皿须经清洗消毒,食物盛装一般不超过容器的90%,菜汁不污及盆边。(6)工作完毕,及时清洗工具、器皿、灶台及周围环境,炊具归还到固定位置。菜筐洗净,并分类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

(7)了解进餐者对菜肴口味的要求,掌握菜肴销售情况,及时补充不脱档。

9、面点岗位操作规范

(1)上岗后清洗案板、场地及工具,扫净面袋外杂物,拆袋时勿损坏袋口。(2)制作发酵面团时,应检查面粉质量,掌握好水量;根据气温注意调节面团温度,使用酵面要视酵面质量和气温,掌握合理用量;根据面团发酵情况准确用碱,并在制作成型前检查碱况当否,并及时予以调整;余留酵面不宜过量,每日接用新鲜酵面。

(3)制肉馅应先入调料,再分两次加水并快速向一个方向搅拌,使馅心表面粘性足。

(4)成品应量足、色正、爽口,大小一致,不粘连,不破皮,形态完整。(5)蒸制时先将气管中残水放尽,扣好接头、缓缓放气,并检查用气安全。用毕关好气阀,松开接头,出尽残水。

(6)工作完毕,刮去机械,案板、面盆及各种工具上的面垢,并清洗干净。蒸笼在固定位置离地码放整齐,酵面用洁布盖好,保洁防尘。

10、餐厅布置

(1)开饭前布置、检查餐厅,将消毒竹筷整齐的放入紫外线筷子消毒车备用,并根据情况及时开启或关闭餐厅通风及照明设施,创造良好进餐环境。

(2)进餐者进餐时间,服务员及时清理餐桌残物,清理时应由外向内清理,不得影响进餐者正常进餐。

(3)及时回收餐具,消除食物残渣后将餐具排列整齐,及时送到餐具洗涤间进行洗涤。

(4)进餐完毕后,服务员应将桌面全部清洁干净,然后清扫地面杂物,最后将地面全部用拖把清洗干净,将各类物品清理完毕后按原位摆放。

11、饭菜发放操作规程

(1)上岗前应洗手并整理仪表,做好卫生,排列好菜肴。

((3)合理掌握开饭时间并准时供应。供应时间内始终保证有热饭热菜。

12、正确使用设备,确保安全生产。(1)不戴手套操作绞肉机、和面机;严禁在绞肉机、和面机运转时,用铁棍和手拨弄食品。

(2)取用蒸饭柜内仪器时,预先关闭阀门,人站在侧面,缓缓打开柜门,排除柜内余汽后,方可取用。

(3)使用柴油灶、石油液化气灶具后,立即关闭阀门。每天对灶具、管道、阀门、电源进行安全双检,做好原始记录。

(4)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发现问题或隐患,应由值班立即报水电维修部门,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5)不准违章使用各类设备。违章使用设备或因此造成设、人身、物资损失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12、抽油烟机盒,每天清洗一次;导油槽、板每周清洗一次。清洗时,因系登高作业,须两人配合操作,同时做好防滑措施。

13、费用核算

(1)食堂消耗做到日清月结。

(2)食堂核算员对员工食堂仓库进行物资进行监督、核实。(3)每日对物耗进行核算

红箐村完小食堂关键环节操作规程 篇2

学样食堂采购验收制度

1.原料采购必须要在台帐记录,采购价格和饭菜价格要公开,食堂财务收支日清月结。

2.采购原料必须索证索票。对没有条件提供证或票的,必须采录卖方的指纹。

3.不得采购变质、酸败、霉变、不洁、有毒、有害等可能对人体有害的食品。

食品储存制度

1.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地、隔墙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2.食品贮存区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3.保存的食品必须贴有标志,成品、半成品和生熟食品分开摆放. 4.隔夜的食品不允许存放. 粗加工入切配操作制度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不可直接触碰食品,必须洗手消毒。2.穿戴工作服要整洁、干净,必须把头发置于帽内。3.加工食品时不可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烹饪制度

1.负责烹调加工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其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2.工作人员应多学习烹调技术,提高业务能力。

3.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食物的特性,采取合理烹调方式,尽量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价值。

4.烹调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增进用餐者食欲。5.不得加工凉面、野生菌、皮蛋、四季豆。

6.烘、烧、炒要掌握火候,且数量不要过多,要翻铲均匀。备餐及供餐制度

1.准备饭菜时,要先计算人数。有多少人用餐,确保饭菜按时按量供应。确保每生每天3元的费用全都用在营养餐上。不能吃好,也要尽量健康吃饱。2.尽量让学生吃上有荤有素有汤的食物。

3.工作人员制作食物时,应注意时间安排,不可太早食物冷却,也不可太晚超过供餐时间。

4.准备好食物,应按质按量分类排放好。食品再加热制度

1.若食品还未食用却已冷却需再加工时,要充分注意火候,不能用旺火,火也不可太小。工作人员需随时注意查看是否已可食用,不可太烫也不可太冷。餐饮器具清洗及消毒保洁制度

1.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使用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2.消毒后的餐具必须分类摆放于保洁柜内。

3.根据分步清毒法,开水消毒,温水消毒,清洗消毒等物理和化学消毒法相结合消毒。食品留样制度

1.陪餐教师必须根据《红箐学校陪餐制度》作好陪餐工作。每餐食物中留样不得少于100克,并按品种放于清洁密闭专用容器内。注明日期、餐次放于冷藏冰柜中。2.3.食品样品的处理必须留够48小时,由专门负责的人处理。学样按安全负责管理食堂卫生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食堂人员管理制度

1.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必须穿工作服。

3.工作前、处理原材料后、便后勤清手。4.食堂从业人员不得在厨房内吸烟、脱帽。

5.厨房每天学生用完餐后打扫干净,确保地面无积水、无垃圾。

6.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7.食堂人员不得把任何属于食堂的食品﹑器具带出食堂,更不可把食堂的食器私自带回家中。如有违反视为偷盗。

消费者投诉管理制度

公司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篇3

1.叉车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经市级劳动技术考核部门考试合格后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凭证上岗操作。车辆须经市级技术审验部门审验发放牌照。

2.叉车在行驶和叉物件过程中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货物运输、起重等相关规定。开车前严禁饮酒。

3.出车前检查刹车、灯光、喇叭、方向盘等部位是否良好。轮胎气压是否足够,各部位螺丝是否紧固。严禁叉车带病行驶、工作。

4.在公司院内行驶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进出车间、库房时速不得超过3公里,行驶中密切注意车辆、行人动态。

5.叉车不得在车间通道行驶,应从院内绕行,确须在生产车间通道上行驶应到保卫课办理手续并应有人监护。

6.叉车确须在生产车间通道上行驶或进入仓库时必须安装防火帽。

7.严禁超负荷操作。叉运大、长物件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叉物时必须与指挥人员密切联系,听从指挥。

8.叉物过程中,任何人不准站在叉车和物件上或作配重。不准站在叉车叉子的底下或旁边,更不准另作安装平台使用。行驶中不准载人。

9.物件叉起后,如发现不牢固应落地进行整理。

10.叉物行走时,叉子不准落的过低或过高。

渣土公司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篇4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工作规范,严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2、对道路运输驾驶人员要求做到“八不”。即:“不超载超限、不超速行车、不强行超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情绪车、不开急躁车、不开冒险车、不酒后开车”。保证经理充沛,谨慎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和交通运输法规。

3、做好危险路段记录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施工地段和道路行车安全,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4、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不违章作业,不违反操作规程,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

5、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及时报警、抢救伤员和货物财产,协助事故调查。

公司各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篇5

(一)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为了加强车辆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杜绝和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二○一二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和按照“经济要上去,事故要下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实行以人为本、坚持生命至上、构建和谐交通”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司实际情况,为了明确责任人安全工作职责,强化安全管理,确保二○一二运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特制定如下规程:

一、安全生产工作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责任人要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为指导思想,必须以“安全就是效益”为企业的生产宗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意识,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事事重安全,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全局,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部门负责人(责任人)要亲自抓本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与职工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严格约束所属营运车辆的违章行为,加强对承包经营者及驾乘人员的宣传教育,规范其经营行为,将违章行为降低到最低程度,做到安全工作有目标,管理有制度,责任目标到人,各部门职责如下:

1.总经理负责主持公司的日常工作,对各项安全生产提出实施方案,督促各部门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具体工作,参与公司各项重大事务的研究与决策,审议下属单位呈报的各类文案及报表;

2.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起领导、检查、监督的作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全面了解所管辖车辆驾乘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作好驾乘人员的安全学习,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确保行车安全,认真向下属各科室、各营运车辆承包经营者、驾乘人员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业务人员负责做好车辆的各种规费缴纳、报停、复驶,车辆的变更、迁出、二保、检测,各种牌证的申办、变更、缺补等工作,及时督促车辆办理保险,对安全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

4.保险人员负责做好所辖车辆的保险承保、续保、事故索赔等工作,车辆保险期满前一星期应通知车主续保,到期车辆未接到通知而延误保险,造成车辆事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公司食堂操作规程 篇6

规范员工行为,实现化学品的使用操作标准化,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学分析、水质化验等相关操作。3 操作流程

化学品的使用操作流程按照《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和《化验室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4 风险辨识

4.1使用硝酸汞、水银等有毒化学品时可能发生中毒等其他伤害; 4.2使用无水乙醇等易燃易爆化学品时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其他伤害; 4.3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品时可能发生灼伤、烫伤等其他伤害。5 防护用品配备使用

5.1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5.2接触热、烫、腐蚀性环境或物质应戴好防护手套。6 安全要点及严禁事项 6.1防止中毒

6.1.1 所有化学试剂、药品要有标签。剧毒药品必须严格保管、按规定领用,有专人负责保管。毒性药品撒落时,应立即全部收拾起来,并把撒落过毒物的桌子或地板洗净。

6.1.2 严禁化学试剂入口,使用移液管时应用橡皮球操作。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或反应时放出的气味时,应将容器离开面部适当的距离,以手轻轻扇动,稍闻气味即可。6.1.3 所有可能产生毒气体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分析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罩。

6.1.4 严禁食具和仪器互相代用。凡使用有毒药品工作后要仔细洗手和漱口。6.1.5 有毒的废液要尽量作无毒处理后,排入地下深处或倒入下水道,器皿要立即洗干净,并立即洗手。

6.1.6 水银撒落在地上时,应尽量清除干净,然后在残迹处撒上硫黄粉,以消除汞滴。6.1.7 取有毒试样时应站在上风处,利用球胆取气分析时,要保证球胆不漏气,用完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页/第1次修订

后要放到室外排空。

6.1.8 发生中毒事故后,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它有毒气体、蒸气,应立即把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呕吐排除胃中的毒物,同时立即将中毒事故情况通知医务所,救护得越早越快,危险性也越小。6.2 防止燃烧和爆炸

6.2.1 挥发性有机药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或冰箱铁柜中;氧化性化学药品和还原性化学药品应分开存放;易燃药品不可放在煤气灯、电炉或其它火源的附近。室温过高时,启用易挥发物应首先冷却,并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脸部。

6.2.2 试验过程中,对于易挥发及易燃性有机熔剂,如必须用加热方式排除时,应在水浴锅或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

6.2.3 在蒸馏可燃性物质时,首先应将水充入冷凝器中,并确信流水已固定时,再旋开开关加热(不能直接用明火加热)。接收器最好置于沙土浴中。在蒸馏过程中人员不能离开,要时刻注视仪器和冷凝器的工作情况,即使在短时间内也不能置之不顾。如需向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熄火,冷却后再进行。

6.2.4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不得靠近火源,应立即清洗干净。落有氧化剂溶液滴的衣服,稍微加热即可着火,应注意及时清除。

6.2.5 高温物体,如灼热的坩埚、瓷盘或燃烧管等,要放在不会引发火灾的安全地方。6.2.6 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同研磨。不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钠。在工作中不要使用成份不明的物质,防止反应时产生危险的产物。

6.2.7 爆炸类药品应放在低温处保管,移到或启用时不得激烈振动。易发生爆炸的操作,无关人员不得在室内,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必要时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挡板。

6.2.8 装有挥发性物质或受热分解会放出气体的药品(如五氯化磷)的瓶子最好不用石蜡封瓶塞,如瓶口因用蜡封住而打不开时,不能把瓶子放在火上烘烤。

6.2.9 分析中,有时需要对加热处理的溶液在隔绝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冷却,冷却时不能把容器塞紧,以防冷却时爆炸,可以在塞子上装有碱石灰管。6.2.10 应配备灭火器,分析室及有空调的房间禁止吸烟。6.3 防止化学药品的腐蚀、灼伤、烫伤

6.3.1 取用腐蚀类、刺激性药品时,最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睛。以防药品洒出或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2页/第1次修订

沾到身上,用移液管吸液时必须用橡皮球操作。

6.3.2 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将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免骤然发热使酸溅出,伤害皮肤、眼睛或衣服。

6.3.3 用浓硫酸做加热浴的操作(如测定熔点),眼睛要离开一定距离,火焰不得超过石棉网的石棉芯,搅拌时要小心均匀。

6.3.4 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需先用烧杯夹子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防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

6.3.5 使用酒精灯或喷灯时如有酒精洒出,应先将洒出的酒精擦干净,然后再点燃,不能把灯拿到别的火源上去引火。

6.3.6 开启氨水、无水乙二胺、盐酸、硝酸、硫酸等药瓶封口时,应先盖上湿布,用水浸湿后,再开动瓶塞,以防溅出。

6.3.7 在压碎或研磨苛性碱和其它危险物质时,要注意防范小碎片溅散,以免烧伤眼睛、皮肤等。

6.3.8 在使用强碱熔样时,应防止坩埚沾水,以免发生爆炸。7 应急处置措施

7.1火烫伤使皮肤发红时,可用酒精棉花涂擦或浸在冷水中,至不觉疼痛为止。起泡时应用红汞或高锰酸钾溶液(4%)涂抹,不要弄破水泡。

7.2 眼睛或皮肤为酸灼伤时,应立即用干净纱布把皮肤上的酸抹去后用水洗净,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被碱烧伤时,用水冲洗后再用2%的醋酸或硼酸溶液冲洗。7.3 氢氟酸对皮肤、指甲的伤害力很强,若沾在手上则应立即用水或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甘油和氧化镁混合药剂(2:1)涂抹包扎好。7.4 被溴烧伤处用氨水酒精混合液(1:10)涂抹。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3页/第1次修订

分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目的

规范化验室分析组员工行为,实现分析检验操作标准化,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分析岗位安全操作。3 操作流程

分析岗位主要负责进厂原材料、生料、熟料及水泥的化学分析、荧光分析,原煤的工业分析等,具体的操作流程按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等国家标准和《化验室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4 风险辨识

4.1强酸、强碱及有毒化学品使用不当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等其他伤害; 4.2使用用电设备时可能发生触电等其他伤害; 4.3使用高温炉等加热设备时可能发生灼烫等其他伤害;

4.4使用烧杯、瓷坩埚等玻璃仪器和陶瓷仪器时可能造成割伤等其他伤害; 4.5使用煤气时可能发生中毒、火灾、爆炸等其他伤害。5 防护用品配备使用

5.1 分析岗位配备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白大褂、橡胶手套、高温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5.2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动保护用品。5.3使用强酸、强碱时必须戴橡胶手套,从加热设备内取放物品时必须戴高温手套。6 安全要点及严禁事项 6.1作业前准备

6.1.1参加班前班后会,做好交接班及班前检查工作。6.1.2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6.2药品配制

6.2.1搬运腐蚀性液体时必须使用车板距地面很低的工具车,严禁人工搬运。取瓶装的腐蚀性液体容器时,必须一只手拿紧瓶子上端,一只手托住瓶子底部,防止脱手打碎容器。

6.2.2使用浓硝酸、浓盐酸、氢氟酸、氨水溶液时必须戴橡胶手套,以免烧伤;开启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4页/第1次修订

易挥发的试剂,如浓盐酸、氢氟酸、氨水溶液,必须盖上湿布再打开;稀释浓硫酸溶液时应在搅拌下将硫酸倒入水中;配制硝酸、硫酸、盐酸、氨水溶液时必须在通风触内进行;如不慎将腐蚀性试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药品或就医。6.2.3取出的易燃性化学试剂离热源尽量远一点;配制时易燃化学试剂不要溅到电炉等加热设备上。

6.2.4产生有毒气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触内进行;严禁水杯、餐杯、食品带入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严禁吃东西;严禁使用实验室的器皿、仪器做饮食工具;严禁化学药品入口,严禁带出实验室。

6.2.5工作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要用洗手液洗手。6.3化学分析

6.3.1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电线是否完好;电炉、电热板与周围物品距离必须大于30厘米以上;取加热的烧杯时,只能使用烧杯夹。

6.3.2腐蚀性液体试剂的放置高度不准超过80厘米;使用浓硝酸、浓盐酸、氢氟酸、氨水溶液时必须戴橡胶手套,以免烧伤;如不慎将腐蚀性试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药品或就医;易燃化学试剂不准溅到电炉、电热板等加热设备上;产生有毒气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火焰光度计前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损害,使用后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严,防止漏气。

6.3.3使用玻璃器皿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破碎割伤,并注意烫伤。

6.3.4进行钾钠测量时不要靠近燃烧室与烟囱罩,防止烫伤;测量完成后,应先切断电源再清理卫生。

6.3.5测量全硫如遇停电或电磁泵出故障应立即关闭燃烧管和电解池之间的活塞,以防电解液倒入燃烧管产生爆炸。

6.3.6测定烧失量时戴好手套,轻拿轻放,防止坩埚破碎。灼烧样品时戴上手套,用专用坩埚钳夹取坩埚,从高温炉取出来的坩埚要防在石棉垫上。

6.3.7测量水泥组分使用化学试剂时戴上防护眼镜,戴上橡皮手套,对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防止化学试剂飞溅,挥发性的化学试剂,腐蚀性的化学试剂对人体造成伤害。6.4荧光分析

6.4.1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荧光分析室。荧光仪发生故障时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6.4.2更换气瓶前应将气瓶主阀关闭,将气瓶出口始终指向安全方向并戴防护眼镜。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5页/第1次修订

6.4.3气瓶应使用专用小车搬运,搬运过程中应将气瓶系牢,以防止气瓶剧烈碰撞和突然倒下。

6.4.4清洗瓶口和减压阀时,将气瓶出口始终指向安全方向并戴防护眼镜。6.4.5搅拌和取样前应戴好防尘眼镜和防尘口罩,必须穿长袖工作服。6.5 防止玻璃器皿割伤

6.5.1 使用玻璃仪器前应认真检查不要使用有裂纹的仪器。

6.5.2 装配或拆卸仪器时,要防备玻璃管和其它部分的损坏,以避免受到严重的伤害。6.5.3 切割玻璃管(棒)及塞子钻空时,要用布包住或戴上手套,以防玻璃管破碎后割伤手部。

6.5.4 用酒精灯或喷灯加热烧杯时,下部应垫石棉网,以免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也不能使其过热。

6.5.5 细口瓶容量瓶受热易炸裂,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也不可装入过热的溶液。7 应急处置措施

7.1使用强酸不慎沾到身上时,应立即用干净纱布把皮肤上的酸抹去后用水冲净,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假如眼睛内进入强酸溶液时,立即用洗眼器冲洗,冲洗时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也不要揉搓眼睛;在大量细水流冲洗后,用30g/L碳酸氢钠溶液淋洗,然后送医院就诊。假如鼻咽喉部进入强酸溶液,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或漱口,以减轻伤害,再送医院就诊。

7.2使用强碱不慎沾到身上时,用水冲洗后再用2%的醋酸或硼酸溶液冲洗。假如眼睛内进入强碱溶液时,立即用洗眼器冲洗,冲洗时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也不要揉搓眼睛。在大量细水流冲洗后,用200g/L的硼酸溶液淋洗,然后送医院就诊。假如鼻咽喉部进入强碱溶液,应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或漱口,以减轻伤害,再送医院就诊。7.3触电:按《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4灼烫:按《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6页/第1次修订

物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目的

规范化验室物检组员工行为,实现物理检验操作标准化,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物检岗位安全操作。3 操作流程

物检岗位主要负责熟料、水泥的全套物理性能检验,具体的操作流程按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和《化验室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4 风险辨识

4.1使用用电设备时可能发生触电等其他伤害;

4.2使用试验小磨等转动设备时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其他伤害; 4.3使用沸煮箱等加热设备时可能发生灼烫等其他伤害; 4.4使用水银等有毒药品时可能发生中毒等其他伤害。5 防护用品配备使用

5.1 物检岗位配备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3M口罩、帆布手套、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

5.2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动保护用品。5.3混样时必须戴口罩,打小磨或成型试验时必须戴耳塞。6 安全要点及严禁事项 6.1作业前准备

6.1.1参加班前班后会,做好班前检查工作。

6.1.2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6.2试验小磨与混样

6.2.1工作前检查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完好,关好工作间门窗。6.2.2开动磨机前应拧紧磨门,防止钢球抛出砸伤人。

6.2.3确认磨门已拧紧,盖好隔音罩,然后才可启动机,磨机运转时不要打开磨机隔音罩,小磨停机时,必须同时关闭按钮开关和空气隔离开关,才可进行其他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室。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7页/第1次修订

6.2.4打扫小磨清理卫生时,必须同时关闭按钮开关和空气隔离开关,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打扫。

6.2.5混样时应戴好口罩,防止粉尘污染;在使用混样机前应检查设备是否良好。6.2.6混样机工作时应离机器30cm以上,人应站在机器侧面,手不准伸入混样机内。6.3试体成型

6.3.1使用温度计时避免温度计破碎,防止水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6.3.2称样时人与样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吸入粉尘。6.3.3进行搅拌时严禁将手及工具深入锅内。6.3.4成型振实时加隔音防护罩。

6.3.5试模养护和脱模时防止养护箱风扇割伤手,试模滑落砸伤人及砸坏物品。6.3.6搬运试模时防止试模滑落砸伤人及砸坏物品。

6.3.7进行设备卫生清理时候必须切断电源,必须同时关闭按钮开关和空气隔离开关,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打扫。

6.3.8设备维护必须同时关闭按钮开关和空气开关,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维护。电气必须由电气专业人员进行维护。6.4试体破型及废料处理

6.4.1放试块时,手指不要伸入夹具内,抗折机工作时不准将手伸入到杠杆下。6.4.2放试块时,手指不要伸入夹具内,进行破型实验时操作员不要正对压力试验机。6.4.3必须同时关闭按钮开关和空气隔离开关,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维护。电气设备由电气专业人员进行维护。6.4.4收集废料时必须戴好口罩。

6.4.5废料运输过程遇机动车时应主动避让,保持三轮车车况良好。6.4.6进入水泥磨房倒掉废料时应戴好耳塞及口罩。6.5净浆流动度及凝结时间测定

6.5.1称样时人与样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吸入粉尘。

6.5.2搅拌加水在侧面加水,进行搅拌时严禁将手及工具深入锅内。6.5.3测定时防止玻璃板割伤手、试磨滑落,砸伤脚及砸坏物品。6.5.4使用温度计时避免温度计破碎,防止水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6.5.5进行设备清理时候必须切断电源,必须同时关闭按钮开关和空气隔离开关,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打扫。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8页/第1次修订 应急处置措施

7.1使用水银不慎撒落在地上时,应尽量清除干净,然后在残迹处撒上硫黄粉,以消除汞滴。

7.2机械伤害:按《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3物体打击:按《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4触电:按《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5灼烫:按《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9页/第1次修订

质量控制组安全操作规程 目的

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实现在生产质量控制、检验过程当中操作标准化,以确保人身安全,无事故发生。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质量控制组在生产运行当中的质量检验、取样、制样及组内检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3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腐蚀、中毒、高温灼伤、粉尘污染、噪音污染 4 内容及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进入工作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4.1.2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2具体工作安全要求及内容:

4.2.1取样前对取样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4.2.2下楼梯时要一手扶住楼梯,防止滑跌。

4.2.3夜间工作时要穿反光工作服,在取样过程中靠右慢行,注意躲避车辆。4.2.4取熟料样品时要注意避免熟料烫伤,注意脚下散落熟料防止摔滑。4.2.5测量比表面积时检查设备是否漏电完好,避免触电。

4.2.6使用玻璃“U”管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压坏玻璃管造成对人体割伤。4.2.7拧取样桶时应扶好扶手,取样前应戴好防尘眼镜和防尘口罩,必须穿长袖工作服。

4.2.8取散装水泥时,系好安全带,由两人协作取样,取样前戴好防尘眼镜和防尘口罩。

4.2.9取窑头及窑尾水质进行水化检查时应做好个人高温防护、防止烫伤。4.2.1水化装置所加药品在高浓度下均具有毒性和腐蚀性,进行药品的补充及稀释时必须穿好防酸碱鞋、穿戴好防酸碱防护服,做好安全措施才能进行加药。长期停运时,应将药箱或管道中的积存药液排出,并清洗干净。4.3工作设备安全要求及内容:

4.3.1粉磨样品制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0页/第1次修订

4.3.2使用烘箱时注意检查防护装置完好,避免烫伤、电伤。

4.3.3测定三氧化硫及游离钙时注意化学试剂溅入眼睛、烫伤。进行滴定操作时将滴定管固定好。

4.3.4搅拌溶液时用力要适中。加热纯净水时严禁用湿手插电源插头,手指不要伸到插孔内并戴好线手套。

4.3.5使用玻璃器皿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压坏玻璃管造成对人体割伤。4.3.6使用振动磨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使用后及时关闭电源。4.4组内酸、碱使用注意事项:

4.4.1所用试剂必须有标签注明名称、浓度,严禁使用没有标签的试剂。

4.4.2各种溶剂和药品不得敞口存放,凡能产生有刺激、腐蚀性、有毒和恶臭气体的操作必须带防护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4.4.3配制硫酸时,必须将硫酸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绝不能将水注入硫酸中。

4.4.4绝对不允许任意混合试剂,以免发生事故。

4.4.5 启用有毒物品及有挥发性、刺激性类的试剂时,严禁将瓶口对准自己或别人,加热煮沸时如有沸腾现象,应在溶液中加入玻珠、瓷片等避免之。

4.4.6 各种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火源使用。进行易燃试验操作时,必须用水浴、沙浴或电热套加热,不能使用明火加热。

4.4.7 使用强碱、强酸及氧化剂要谨慎,严防烧伤;凡装过强腐蚀性、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容器,使用后操作者应及时清洗干净。

4.4.8蒸馏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容器容量的2/3。

4.4.9 操作结束后必须洗手,试验中的一切药品不得带出室外,用剩的药品如数归还。4.4.10 工作完毕后,及时清洗器皿放好仪器药品。

4.4.11 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统一收集,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经适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有毒物品按规定处理。

4.4.12 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4.4.13 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4.4.14 检测完毕后,必须清点仪器,摆放整齐,作好清洁工作后才能离开。4.5设备检修与维护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1页/第1次修订

4.5.1 设备检查(检修)时必须办理停电签字手续。

4.5.2应保证分析仪器设备的时效性,仪器、设备应规范使用并进行日常维护。4.5.3按周期对分析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化验分析,如检定不合格,应立即进行维修,维修后再进行检定,检定仍不合格者,按规范程序进行报废。4.5.4水化检验室内设备开车前:(1)应确认待启动设备上没有人或障碍物、确认安全防护及消防设施完好、到位。(2)应检查转动设备各部位紧固是否牢,泵长期停运后再次运转时,需排放泵入口侧的空气。(3)必须检查装置上各阀门的开闭状态、药箱中的液位及泵体润滑油位,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联系开机。

4.5.6水化检验室内设备开车后:(1)应严格按照化验结果进行药液的稀释、补充作业。(2)当液位在搅拌机叶片上方 300mm以下时,禁止搅拌机运行,以免发生振动或传动轴偏摆造成传动轴永久变形。(3)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加药量来调整加药泵的柱塞行程,避免加药量的错误导致设备的损伤。

4.5.7设备起动后需检查确认泵的旋转方向正常,运行中应对药箱中的液位,进出口压力进行监视,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对泵体进行拆卸、调整。应注意检查药液是否冻结或低温下药液中是否有结晶体析出,若有上述现象,应采取措施。5事故应急措施:

5.1发现事故发生,现场人员立即对周围环境进行判断,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排除,如需停机则立即紧急停机。立即通知当班负责人,由当班负责人逐级向上级报告。5.2现场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帮助伤者脱离危险区域,判断伤者的受伤程度与成因,对于身体受轻伤或神智模糊着可采取对伤口止血包扎、呼唤叫醒等简单医疗处置;对于受伤严重的进行紧急止血处理并拨打120急救送往医院。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进行就地抢救,直到医务人员接替抢救,送往医院。

5.3现场负责人执行相应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5.4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5.4.1 药品中毒的处理

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后,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他毒性气体、蒸气时,应立即把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有效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2页/第1次修订 的办法是借呕吐排除胃中的毒物,同时立即将中毒事故的情况通知医务部门,救护的越快越好。

5.4.2烧伤、灼伤的处理

若不慎烧伤、灼伤时,因按下列方法临时处理:

a、火烫伤时皮肤发红时,可用酒精棉花涂擦或浸在冷水里,至不觉疼痛为止。起泡时应用红汞或高锰酸钾溶液(4%)涂抹,不要弄破水泡。

b、皮肤被酸灼伤时,应立即用干净纱布把皮肤上的酸抹去后用水冲净,再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被碱烧伤时,用水冲洗后再用2%的醋酸或硼酸溶液冲洗。c、酸对皮肤、指甲的伤害力很强,若沾在手上则应立即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甘油和氧化镁混合药剂(2:1)涂抹后包扎好。d、被溴烧伤处用氨水酒精混合液(1:10)涂抹。

e、不同的化学物质溅到皮肤上后呈现的颜色和情况也不一样,一般规律是:硝酸呈褐黄色;硫酸呈棕褐色或黑色;强碱呈白色;氢氟酸开始不明显,也无不适之感,当稍有疼痛时,说明已到严重程度,不但能腐蚀皮肤、组织和器官,还可以腐蚀至骨骼。酸性物质烧伤具有自限性,腐蚀作用只在当时,经冲洗等处理后,一般不再加重;而碱性化学物质则不同,初期可能不严重,但会逐渐发展,损害渐渐向周围和组织深部蔓延。

5.4.3 触电的处理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要立即用不导电的物体把触电者从电线上挪开,同时采取措施切断电源,把触电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通知医务部门。5.4.4 防火

a.如加热试样和实验过程中起火时,应立即先用湿抹布或石棉布熄灭明火,并拔去电源插头,关闭煤气阀、总开关。易燃液体和固体(有机物)着火时不能用水去浇,除小范围可用湿抹布覆盖外,要立即用灭火砂、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扑灭,精密仪器则应用四氯化碳灭火。

b.电线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总开关,切断电源后,再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熄灭着火的电线,并及时通知值班电工。不能用水扑灭燃烧的电线。6 记录

6.1《车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台帐》 6.2《班前班后会议及隐患检查记录》 6.3《班组周安全活动记录》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3页/第1次修订

6.4《车间班组现场安全隐患整改提案单》 6.5《班组设备及使用工具登记表》 6.6《班组设备工具维修记录表》 6.7《事故及未遂事故记录》 6.8《车间现场检查整改通知单》

6.9《安全隐患及不符合项检查整改台帐》 6.10《安全检修任务单》

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4页/第1次修订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 目的

为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准确,特制定本规程。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3 操作流程

控制岗位主要负责进厂原燃材料的取样、制样及水分检测,生料、熟料和水泥的取样、留样及单项指标的检验,余热电站制水及水质检测,具体的操作流程按《化验室作业指导书》和《化学水处理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4 风险辨识

4.1使用、维护用电设备时可能发生触电等其他伤害;

4.2使用、维护转动设备时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其他伤害; 4.3使用、维护加热设备时可能发生灼烫等其他伤害。5 防护用品配备使用

5.1按规定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5.2使用试验小磨等高噪声设备时必须戴耳塞。6 安全要点及严禁事项

6.1化验室主任负责组织维护、联系外部检定,各班组长负责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校验的日常工作。

6.2铂、银、镍器皿使用后应存放在保险柜中妥善保存。使用中发生丢失除室内追查责任、赔偿外,由司法部门追究责任。6.2.1铂器皿

6.2.1.1 铂器皿加热时应当在电炉内(若在硅碳棒电炉内,应有必要的通气装置,防止铂的碳化)或煤气灯的氧化焰上灼烧。禁止使用还原性火焰或发烟、发黄光的火焰,亦不准接触蓝色火焰。

6.2.1.2 不得在铂器皿内熔融或加热碱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磷、含碳和大量硫化物的物质,以及含重金属的样品(如铅、锡、锑、砷、汞、铜等)。

6.2.1.3 高温下不准使用大量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作熔剂,灼烧时器皿应放在素烧陶瓷管架或石棉板上,要用带有铂尖的钳子轻轻夹取。

6.2.1.4 铂器皿中不允许处理卤素或分解出卤素的物质,如王水、溴水及盐酸和氧化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5页/第1次修订

剂的混合物。

6.2.1.5 成份不明的物质不要用铂器皿加热或融熔。6.2.1.6 铂器皿的清洗方法:

a 一般清洗时可用稀盐酸(1+5)溶液加热。

b 如器皿上粘有赃物时,可用焦硫酸钾或碳酸钠融熔除去。c 如有轻微腐蚀,可用圆粒细海砂轻轻抹擦腐蚀部分。

6.2.1.7 在使用铂器皿时,要防止其变形,因此不应使灼热的铂器皿骤然投入冷水中冷却。在脱熔块时,不得用硬物在皿内刮取。由高温中取出的铂坩埚要放在干净的石棉垫板上。

6.2.1.8 已变形的铂坩埚或可用形状相吻合的木模进行校正(但已变脆的碳化铂部分要均匀用力校正)。6.2.2 银器皿

6.2.2.1 银的熔点较低,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750℃为宜。6.2.2.2 刚从高温中取出的银坩埚不许立即用水冷却,以防裂纹。

6.2.2.3 应用氧化钠熔剂时,只宜烧结,不宜融熔,所以要严格控制温度。6.2.2.4 含硫化物高的物质不要在银坩埚中融熔。

6.2.2.5 清洗银器皿时,可用微沸的稀盐酸(1+5),但不宜将器皿放在酸内长时间加热。6.2.3 镍坩埚

6.2.3.1 镍坩埚只宜使用碱性熔剂,如氢氧化钠、过氧化钠进行融熔,不得应用焦硫酸钾、硫酸氢钾等酸性熔剂。使用温度不得高于700℃,否则带入溶液中的镍盐将大量增加。

6.3 高温炉及其温度控制器

6.3.1 化验室用的高温炉必须配有温度自动控制器,所用热电偶应与控制器表头规定的热电势相符合(可外接电阻调整)。

6.3.2 使用前须接好地线并检查断偶保护是否灵敏。高温炉应安装在牢固的台面上,控制器则尽量远离热源。

6.3.3 热电偶要插入炉膛的中部,并防止偶端与炉壁接触。开启电源前,应首先将控制器的控制指针调到所需温度,开启电源后应注意控制器指针是否反向。

6.3.4 高温炉升至规定温度后,控制器应自动控制并保温,否则应切断电源进行检查,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6页/第1次修订

不得继续使用。

6.3.5 送入或取出灼烧物时,最好切断电源,防止触电。炉膛底部应垫一耐火板(不要将灼烧物品直接放到炉膛底部,防止烧结在一起)。

6.3.6 禁止融熔和灼烧沉淀在同一炉内进行,不得在炉内灰化滤纸。容易飞溅的熔剂,更不能直接放在炉中融熔,要避免热电偶端被飞溅的融熔物玷污。6.3.7 控制器要定期进行检定。6.4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6.4.1 每月应检查一次叶片与锅壁、锅底的间隙。每年请技术监督部门来检查一次。当间隙超过3mm±1mm,又无法调整时,应更换新锅或叶片。6.4.2 首次使用时,一定要检查机器的电器接线是否正确。

6.4.3 保持工作场地的清洁,带有电器控制箱的,后盖要盖好,防止灰尘进入。6.4.4 在操作中起落搅拌叶一定要轻起轻放。6.4.5做完试验后必须将锅内和搅拌叶擦拭干净。6.4.6 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要及时更换。6.5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

6.5.1 每月应检查振实台的紧固螺丝,每年请技术监督部门来厂检查一次,松紧要适宜,台面要水平。与混凝土基座相连的地脚螺丝要固紧,以免开动后振实台来回移动位置。

6.5.2 做完试验后必须将设备擦拭干净。6.5.3 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要及时更换。6.6压力试验机

6.6.1 压力试验机每年至少请技术监督部门鉴定一次,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每半年与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或对比单位)进行一次破型对比。

6.6.2 压力机用油每年更换一次, 所用的油质应符合压力机说明书上的要求。6.6.3 经常检查储油箱的油量是否正常,油箱管接头有无松动,防止漏油、溢油等情况。

6.6.4 经常注意被动指针的弹性垫圈松紧是否恰当, 加荷过程指针运转是否平稳,如有抖动应检查原因,尤其注意测力摆杆仰程不准超过最大限度,指针旋转亦不准超过一周。

6.6.5 抗压夹具的球座应保持润滑、灵敏,夹具压板长62.5±0.1mm,宽度不小于化验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B版/第18-17页/第1次修订

40mm,加压板面必须磨平。

6.6.6 使用完毕要彻底擦拭机器各部位,保持干净,套上罩子。6.7 抗折试验机

6.7.1 每年请技术监督部门来厂检查一次。

6.7.2 抗折试验机要保持水平安放,使用前要检查试验机的灵敏度。6.7.3 每季度应检查抗折夹具的尺寸和要求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6.7.4 更换夹具时,应先作对比试验。6.7.5 刀口上不准抹油,磨损后应及时更换。6.8 标准筛

6.8.1 更换新筛或筛子使用一定时间后,都要进行修正。一般修正差值在±0.2%范围内可继续使用;在±0.2~±0.5%范围内可采用修正系数的方法调整;差值超过±0.5%时应清洗,清洗后再校验修正;修正系数超出±0.80~±1.20%范围时,应更换新筛。

6.8.2 筛子应经常保持干净。常用的筛子可浸泡于净水中保存,一般在使用20~30次后须用0.3~±0.5mol/l的醋酸或食醋清洗。清洗时用毛刷轻轻由筛底向里按经纬线依次清洗,不得用毛刷由筛内向外刷洗,更不能无规则的任意乱刷,以免损坏筛网。应急处置措施

7.1机械伤害:按《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2物体打击:按《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3触电:按《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7.4灼烫:按《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执行。

公司食堂操作规程 篇7

职工代表大会操作规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xx公司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试行办法》,推动公司系统依法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指导公司系统各单位和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开展民主管理,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质量,保障公司系统职工民主管理权力的有效落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程。

一、建立制度

各单位应当将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列入工作安排,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职工代表大会实行届期制,每届任期3年,可以考虑与同级工会届期相同,到期应及时进行换届。

各单位工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

二、会前准备

1、确定议题。根据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围绕本单位改革发展任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管理制度和职工切身利益等问题确定职工代表大会议题。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由各单位工会听取职工意见后,与单位党政负责人协商确定;由党政负责人提出议题的,也应当与工会协商确定。工会应当围绕职工代表大会议题进行宣传发动,指导帮助职工代表 1

提高提案质量。

2、成立机构。由工会主要负责人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工作、资格审查、提案审查委员会(小组)等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小组。

专门委员会(小组),受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为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服务。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前,对拟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与本委员会(小组)专业对口的有关事项、议题、提案或方案进行预审,并在职工代表大会有关会议上阐述审议意见;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属于本委员会(小组)职责范围内需要临时决定的事项进行审定,并将审定事项报告下一次职代会,由大会予以确认;对公司有关单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协助并监督、处理、落实经职工代表大会确认的提案,并将有关情况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3、征集提案。向职工发放提案征集表,收集审理提案,提案由职工代表征求和集中职工意见后,以书面形式提出,提案可以由一名职工代表作为提案人,两名以上职工代表作为附议人提出,也可以由多名职工代表联名提出,提案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小组征集到提案后,应当及时整理、分类和立案,并送单位负责人审批,确定整改落实部门和办结、答复时间。

提案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小组应当及时对上次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进行总结。提案已被采纳并在实

施中产生积极效果的,可以建议单位给予奖励。

4、准备材料。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需审议建议及审议通过的有关报告等材料和上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提案和劳动合同履行、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5、确认代表。代表资格审查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小组应当对职工代表的条件、产生方法、组成结构等进行审查。

6、通知开会。提出职工代表大会的日程安排和会议议程。在确定召开职代会的日期后,以书面形式通知职工代表,告知职工代表大会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制度、办法和方案,应当至少

提前7天发至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团(组)进行充分讨论。

大会筹备工作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收集汇总讨论意见,交由制度、办法和方案的制定人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者表决。

7、其它准备。各单位工会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前15天向上一级工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报告会议筹备情况,取得上一级工会的批准和指导。

职工代表大会如安排民主评议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议程,有关部门应当通知被评议对象准备述职报告,同时准备《评议表》。

三、会议期间

1、预备会议。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应当召开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筹备领导小组负责人召集,全体职工代表大

会代表参加。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听取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筹备情况的报告。

(2)通过大会议程、选举办法等。

(3)听取关于职工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的报告。

(4)选举大会主席团。主席团成员由全体出席会议的职工代表选举产生,负责主持会议和大会期间的组织领导工作。主席团成员中各单位(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数量不得超过二分之一。

2、正式会议。清点出席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人数,并向大会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的职工代表人数达到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方可以召开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会议一般议程如下:

(1)、职工代表到会签到;主席团主席核实出席大会的职工代表人数,如到会代表人数超过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即可宣布开会。

(2)、听取和审议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报告;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方案的说明;上次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提案和集体合同履行、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问题做出决议。审议通过或决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改革发展任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管理制度、单位年金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同时必须获

得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赞成。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重要事项必须形成书面文件。

(4)、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向有关部门提出任免及奖惩建议。

(5)、选举、罢免、更换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和参加集体协商的职工代表。

四、会后工作

1、传达落实会议精神。职工代表应当及时向本单位(部门)职工传达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和决定事项;本次大会的主要精神及报告本人履职情况。

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专门小组应当及时制订工作计划,落实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任务。

工会负责将所有职工代表大会材料统一收集整理和归档,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档案,同时,负责完成职工代表大会情况报告,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15天内报上一级工会,2、检查督促落实情况。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代表检查有关部门、督促落实情况。工会应及时组织职工代表检查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提案和集体合同履行、处理、落实情况,及时将意见反馈责任部门,并督促整改。检查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五、附则

1、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英语语音基本知识下一篇:致敬逆行者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