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5-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共10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1

第十六章 分式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即 ;当n为正整数时,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 ;(b≠0)

7.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2

总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教材采用“按学习领域分节, 分栏目编写”的方式, 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 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 便于整理知识, 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多, 因而再划分成若干节。分节复习, 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 合理分配时间, 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前三个领域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再通过适量的练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必要的技能,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第四个领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下面就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主体, 梳理知识, 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复习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以达到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因此, 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 把已学的零散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基础知识加以分类梳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得到新的感受, 引发新的思考, 使之灵活运用。

如“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术语较多且易混, 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条件辨析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并列出结构表, 显示其联系和区别。

对“三个基本性质”, 应通过比较, 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范围与功能;“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应分清异同, 灵活运用。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复习时, 引导学生抓住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 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 通过回忆、分析、比较, 构建如下网络图。

又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再让学生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明白: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又是通过怎样转化实现的。着重强调转化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 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 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 通过纵向系统梳理, 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如下图) 。

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复习,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可通过练习的方式复习, 进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在验算、解方程中复习加、减与乘、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二、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 提升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心之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而练习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总复习中要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力避教师大量收集习题, 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 或是“炒冷饭”, 学生机械重复练习, 使其不堪重负,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的做法。因此, 教师应当在系统复习基本知识之后, 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 做到数量少、容量大, 覆盖面广, 启迪性强,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拓展总复习的功能。

(一)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在总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及其产生原因, 切实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辨析, 利用对比题组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突出规律, 排除干扰, 防止混淆, 达到熟练灵活、融会贯通的要求。题组训练内容要少而精, 分层次、有梯度, 着眼于由题及“类”, 就题论理, 触类旁通。例如:

1.四则运算的训练重点是: (1)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如, 8.26+1.74、40-0.76、0.85×16、0.18×0.11、36÷4.5、6.25÷2.5, 虽然计算难度不高, 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 (2) 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简便计算。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而计算能力并非单纯看是否会计算,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否熟练。为此, 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出现的类型精心设计如下题组, 重点训练简便计算能力。复习时让学生口述题目特点、简算思路与依据。以下题组可供选用:

2.解决问题的练习应以思维训练为主, 通过引申、扩展、改编、合理演化,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多向联想探索解题途径, 并通过自我内化完善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拓宽思路, 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师可先出示基本例题:“向阳小学买来105本图书, 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五年级的4倍。六年级和五年级各分得了多少本图书?”

当学生在整数范围内用算术方法 (或列方程) 解答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在不改变第二个条件的本意的情况下, 还可以怎样表述两个年级分得的图书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如:

(1)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六年级的 (或25%) ;

(2)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80%) ;

(3)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20%) ;

(4)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六年级少 (或75%) ;34 (

(5)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五年级多图书总本数的 (或60%) ;

(6)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1∶4;

(7)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4∶1;

(8)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4∶5;

(9)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1∶5;

……

从而得出:第 (1) (2) (3) (4) (5) 根据分数 (或百分数) 的意义可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第 (6) (7)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 (8) (9) 用比例知识 (正比例方法) 解答。当然, 也可以改变所求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解法的特点及其联系, 沟通相关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内在联系, 提升灵活解题的层次。

通过以点带面, 层层递进, 巧妙地把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新的收获, 突现新的飞跃。

(二) 精心选编富有生活性与情

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的训练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复习中,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选编训练内容时, 要体现生活性与情境性, 探索性与应用性, 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让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例如:

1.北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块正方形空地, 面积是6400平方米。 (1)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 并铺上草坪, 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 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如图1所示) , 你认为怎样设计更美观?请你再设计3种方案 (在图2、图3、图4上用阴影部分表示花圃的位置) 。

(此题把面积计算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有利于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2.小明家装修新房, 油漆面积为80平方米, 用去油漆100升, 油漆费用6000元, 共用35个工时。结算工钱时, 有三种方案: (1) 按工时计算, 每个工时60元; (2) 按油漆费用的30%计算工钱; (3) 按油漆面积计算, 每平方米25元。请你帮小明家选用一种合适的结算方案。

3.王奶奶家打算把家里堆放的稻谷卖掉, 按市场价格:稻谷每千克1.50元, 大米每千克2.20元, 稻谷的出米率是70%, 稻谷加工成米后, 糠皮可抵加工费。请你帮王奶奶合计一下, 是卖稻谷合算, 还是卖米合算?

4.李老师去买体育用品, 他带的钱正好够买8个篮球或12个足球。他先买了6个篮球, 剩下的钱全部买足球。剩下的钱够买多少个足球?

5.爸爸和4岁的小红生病了, 妈妈要给他们买三天的药。妈妈要买几板才够?

(第2、3、4、5题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的开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6.某游泳馆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的长是60米, 宽是长的, 深2米。 (1) 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 (每立方米水重1吨) (3) 在池的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小强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强和小华邮票枚数的比是3∶4, 如果小华给小强9枚邮票, 那么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相等, 你知道他们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吗?

8.东风路第一小学图书室里故事书、文艺书和连环画三种书中, 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文艺书本数与三种书总本数的比是2∶7, 其中连环画有65本。这三种图书共有多少本?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转化为“是全部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周日, 李华全家3人去吃火锅, 打算花200元钱左右。爸爸点的火锅底料是“乌骨鸡火锅底”, 需要45元。现在需要选择火锅菜类, 价格如下:

(1) 2元 (一份) :麻辣调料;

(2) 2元 (一份) :冬瓜、土豆、毛豆腐、青菜、大白菜、油豆腐、豆芽、花菜、菠菜;

(3) 4元 (一份) :粉条、香菜、鸡蛋面、水饺、各种菇类、山药、竹笋;

(4) 8元 (一份) :猪肝、猪肉片、鱼丸、鸡片、带鱼、虾饺、鱼饺;

(5) 12元 (一份) :羊肉、墨鱼片。

如果既要注意营养合理, 又要荤素搭配, 你会怎样选择?

(第9题有愉悦的生活情趣, 解题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3

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有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的一点与它对应。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沪科版

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a-b>0

a=b<===>a-b=0

aa-b<0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4

7.1、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7、3、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g=9.8N/kgg的意义:质量是1 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8.1、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观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是否运动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8.2、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

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3、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摩擦的分类:

(一)、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静摩擦力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二)、动摩擦: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滑动摩擦力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2)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注1、2两种常用)(3)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4)减小压力;

9.1、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物体所受到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 压强。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F4、压强公式:p= S5、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6、增大压强方法:(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3)同时把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9.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 =ρgh,(ρ:液体密度,单位:kg/m;g=9.8N/kg;h是深度,3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9.3、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

3、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力p=F/s)

4、测定大气压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pa。

6、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5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10.1、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4、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液体的密度,(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0.2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0.3、浮力利用

1、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2)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ρ物>ρ液 下沉;(2)ρ物<ρ液 上浮;(3)ρ物=ρ液悬浮。(不会漂浮)

2、轮船:用密度大于水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排水量: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轮船自身质量+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11.1功

1、功(W):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如果是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则公式变形为:W=Gh

单位:焦耳(J)1J=1N·m把两个鸡蛋举高1米大约做1J的功。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1.2、功率

1、功率(P):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t)内所做的功(W)。

2、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常用Kw1kW=1000W3、推导公式:P= W/t=FS/ t= Fv即: P= 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11.3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

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高度

质量相同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相同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4、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势能。

12.1、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4、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12.2、滑轮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F=(G+G动)/2.s=2h3、滑轮组: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F=(G+G动)/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G动为动滑轮的重)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绳子的绕法: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4、轮轴: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通常把大轮称为轮,把小轮称为轴。

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12.3、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做的功。W有=Gh2、额外功: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4、计算公式:η总=FSW总= W有+ W额 =W有/W总

注: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单位,用百分数表示,都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公式变形:η=W有/W总 = Gh/ FS=G/Fn即:η

η=W有/W总 = W有/W总 + W有=G/G+G动即:η=G/Fn 动 = G/G+G

注: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来说,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有关,物体越重

机械效率越大。

对于不同的滑轮组来说,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有关,动滑轮

越重机械效率越小。

6、斜面的机械效率: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2、政协会召开的历史条件

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

⑵国统区爱国主义运动空前高涨

⑶中共积极筹备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3、中共为什么召开新政协会议?

为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4、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

5、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决议)(贡献):

⑴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⑵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⑶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⑷采用公元纪年

⑸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⑹五星红旗为国旗

⑺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⑻会议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为副主席。

6、参加者: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7、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8、意义: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9、《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人全国人民制定宪法前还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⑴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

⑵地点:中南海

⑶内容:①国家领导人宣布

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④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⑤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西藏和平解放

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歼敌。

2、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经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3、时间:1951年5月

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至此,除台湾和少数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人版: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6

习作内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 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 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 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 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作文写好以后, 读给爸爸、妈妈听, 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同时强调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本教学设计重在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在具体指导中, 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我, 相互激励、互相启发, 写出自己创编的故事, 同时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和幻想, 练习写想象中的事物。

2.尝试编写故事, 不受束缚, 自由表达。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 养成自改、互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篇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这些想象神奇的故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读了让人难以忘记。在课余时间, 你们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请给同学们做简单介绍。

2.小组交流。

3.推举代表介绍。

4.同学们, 从刚才交流的情况看, 你们读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真不少。如果给你一个编写故事的机会, 你愿意吗?这堂习作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台, 谁编写得最好, 他就是咱们班编写故事的小作家, 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 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为话题, 激发兴趣, 互相启发, 为想象作文丰富素材, 拓宽思路。)

二、复习课文, 学习表达

1.同学们, 假如你想成为编写故事的小作家, 那么你就得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应包括哪几个要素。请大家不要着急, 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学过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先重温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 (指名复述)

3.再说说故事的基本要素。 (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 总结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首先要交代这个故事的起因, 然后详细写出这个故事的经过, 在写故事的经过时, 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这样可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还要写出故事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学过的神话故事, 意在使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和构成故事的要素加深印象, 以便学生发挥想象, 有内容可写;明确故事要素, 学习谋篇布局。)

三、明确要求, 动笔习作

1.我们已经知道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和要求。 (指名读, 交流对这次习作要求的理解。)

(1) 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 编一个故事。

(2) 在故事里, 你可以变成任何人, 任何物。

(3) 写好后, 读给家长听, 认真改一改。

(4) 根据自己编写的内容, 自己拟题。

2.针对上面的 (1) 和 (2)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3.班上交流。

4.小结激趣。看来编一个故事并不难, 只要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就会创作出一个神奇、美丽的故事。同学们早已等不及了, 那你们就根据习作要求自由地去想象, 大胆去创作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内容、习作要求和充分地“说” (内容和打算) ,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并通过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从内容入手, 解决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的问题。)

四、交流修改, 取长补短

1.学生完成初稿后, 同桌互相阅读。

2.学生评议:你认为你的同桌创编的故事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教师相机抽样点评。如, 故事是否完整———起因、经过、结果, 想象是否神奇, 描写是否生动。)

3.同桌互改;教师指导修改。

出示同桌互改要求:

第一步, 同桌交换习作本, 互相评改。

第二步, 用“○”画出错别字, 并改正, 用“◇◇◇”勾出好词、好句和好段。

第三步, 做出你对这篇故事的简单评价 (用“☆”表示) 。

一颗“☆”:能把故事写清楚, 敢于想象。

二颗“☆”:故事较完整, 敢于大胆想象。

三颗“☆”:故事完整 (有起因、经过、结果) , 而且想象丰富, 描写生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互相评议、修改习作, 让学生懂得如何评价、修改习作, 促使学生乐评、会评, 在评改中取长补短, 提高习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 召开创编故事会

举办创编故事会, 在班上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同时评出创编故事的小作家。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下册 篇7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 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1大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

1、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以盛产大豆、 高梁、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后,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总产量占全国的2/5. 东北地区的糖类作物是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甜菜生产总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平原。

3、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 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长足发展

4、大庆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资料总结 篇8

(1)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9

1.be scared of sb./sth.恐惧某人/某物

2.go up 上升,与rise 同义,与go down 或set 相反 3.make a noise 发出声响,吵闹

4.arrive in 到达,表示到达某一城市、国家等大地方时,用介词in;表示到达某一村庄、车站等小地方时,用介词at ;到达的地方用副词表示时,可不用介词。

5.not„until„直到„„才„„ 6.see„doing„停止做某事

7.go cycling 相当于 go to ride a bike ,意思是去骑车。8.nit sb.on the head 表示“打某人的头”,表示的“打某人的脸”要用hit sb.in the face。9.turn around 转身 10.fall off 摔下来

11.give sb.a push 推某人一下

12.help sb.do sth.= 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13.get off 从„„下来,通常指下火车、巴士、轮船、飞机等。14.think about 思考、想起、想到(某人或某事)15.all day 一整天

16.one by one 一个接一个地,类似有year by year 一年又一年;day by day 一天又一天。

17.hold on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电话)不挂断”;一个是“抓紧”。18.come down 下来

八年级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grow into 长成„„

2.pass sb.sh.= pass sth.to sb.递给某人某物

3.billions of 数十亿的,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 billion等词前面有具体数字时,其本身用单数形式,直接修饰名词;表示一个笼统的概念时,这些词用复数形式,而且常与介词of连用修饰名词。4.look after = take care of 照顾,照料。5.be full of 满,充满=be filled with 6.be made of/from由„„制成,be made of 表示在制成的过程中,原材料没有发生质的变化;be made from 表示在制成的过程中,原材料发生质的变化。be made by 被(某人)制造;be made in 在(某地)制造 7.carry away 把„„搬(移)走

8.on the tree 在树上,指的是树上本身的东西,即长在树上;in the tree 也表示在树上,但它所指的是外来的东西,不是树本身的东西。9.make „into 把„„制成„„

10.half of „„中的一半,当它所指代的是不可数名词时,代表单数,如果half of 后边所接的是可数名词的复数,那么它所代表的也是复数概念。11.look like 看起来像

12.use „ to do sth.用„„来做„„,其中to do sth.表示目的和用途。13.put „ outside /on /into„把„„放在„„的外边/上面/里面 14.turn into 变成;turn„into„ 把„„变成„„

八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1.play with与„„一起玩;拿„„来玩 2.slow down 慢下来

3.come from = be from 来自

4.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 different kinds of 不同种类的; a kind of 一种

5.protect sb./sth.against/ from sth.保护、保卫某人/某事物不受„„的侵害。

6.go extinct 灭绝

7.stop sb.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在主动语态中from可以省略,在被动语态中from不可以省略)

8.make friends with 与„„交朋友 9.take photos of „给某人照相 10.wake up 醒来

11.have a good day 玩的愉快

12.play a joke on „开某人的玩笑,戏弄某人;have a joke with sb.与某人一起以某事取笑;make a joke about/of sb./sth.拿某人(某事)开玩笑 13.stand still 一动不动地站着

14.get out of 除外走动;get out of sth./doing sth.逃避(责任或义务),不做份内的事,(使某人)放弃、停止或戒除(习惯等)

15.be famous / well-known for 以„„著名,以„„闻名; be famous as 著名的„„

16.get married 结婚

二、词语辨析

1.through ,across穿过

through 指“从里面(中心)穿过”,其含义与in有关,尤指森林、人群等。across 指“从表面通过”,其含义与on有关 2.nearly , almost 几乎,差不多

almost 表达的程度比nearly更接近一些。

nearly不能用于修饰否定词,但可被not修饰。3.above , over 在„„上方

above 是介词,表“在„„上方”,“比„„还高”,与below相反。

over 也有“在„„上方”的意思,但是它着重指正上方,或盖在上面的意思,而above 并不强调在正

八年级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1.look into 研究,调查

2.do an experiment 做一个试验

3.fill/cover with用„„把„„装满/盖住;fill in 填上 4.upside down 向下翻转过来 5.right side up 正面朝上 6.turn over 使„„翻转

7.in front of 在„„前面(在范围外);in the front of 在„„前面(在范围内)

8.on top of 在顶端 9.take sth.off sth.使某物离开或脱离(一表面或边缘);take off(指飞机等)起飞,匆忙离去;take sth.off(从身上)除掉、脱下(衣物等)10.be ready for 准备 11.take away 取走

12.be surprised 使惊奇 13.a spoonful of 一匙 14.dissolve in 溶化,溶解 15.half full of „一半 16.use up 用光,用完

17.enough to do sth.足够„„做某事

二、辨析

1.find , look for , hunt 找

find 强调找的结果,意为“找到” look for 强调动作过程,“寻找”

hunt, hunt for sb.sth.意思寻找,寻找某人某物,与look for 同义。

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1.go to...on foot=walk to...:步行去...2.Of course.=Sure.=Certainly:当然!3.take a ship:坐轮船

4.a new type of :一种新型的...5.high-speed trains:高速列车 6.in large numbers:大量的

7.had better+动词原形:最好...否定:had better not+动原 8.in a hurry:匆忙

9.make presentation:发言;演讲 10.glue sth onto...:把某物粘到...上

11.at the front of:在...前面(强调平面空间)in the front of强调立体空间。12.get+形容词=be+形容词:变得...13.in the future:在将来

14.send sb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place:把某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15.learn about:学习关于...think about:思考;考虑 16.present sth to:向...展示某物

八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1.connect to:连接到...2.hear from sb:收到某人的来信 3.in small groups:在小群体中 4.in a short time:在短时间内

5.thousands of:数以千计的 hundreds of:数以百计的 6.answer the phone:接电话

7.right now=at once:立刻;马上;现在 8.take a message for sb:给某人留口信 9.wait a moment:等一下

10.chat on the Internet:网上聊天 11.millions of:成千上万的

12.get/buy sth for sb:为某人买某物 13.fail to do sth:做某事失败

14.feel like doing sth=want to do sth:想要做某事

八年级英语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1.be abroad:在国外 go abroad:出国 2.pen pal:笔友

3.travel around the world:环游世界 4.four main oceans:四大洋 5.give a report:作报告 6.at the end=finally:最后 7.keep doing sth:一直做某事 8.look up:查找

八年级英语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1.pick up:捡起 2.clean up:清理

3.finish doing sth:做完某事 4.throw away:扔掉;乱丢

5.reusable bags:可重复使用的袋子 6.give prizes:颁奖

7.leaking toilet:卫生间渗漏 8.make into:制作成 9.worry about:担心

10.try not to do:试着不要做

11.make the most pollution:造成最大的污染 12.make less pollution:减少污染 13.the next day:第二天 14.take a walk:散步 15.sort into:分类成

16.make out of:用...制造

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提纲6-10单元 10 1.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为什么不给她买条围巾呢? get sb.sth.for … 为了… 给某人买某物 = get sth.to sb.for…

注意:当sth.是代词时,不可使用第二种用法。2.That’s not interesting enough.那不够有趣。

enough有两种词性:当它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时,作为副词,应放在所修饰 的词之后,如上句;当它用来修饰名词时,应放在名词之后,如: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end with her.3.What’s the best gift(that)Joe has ever received? Joe曾经受到的最好的礼物 是什么? 4.What a lucky guy!幸运的家伙!5.I think a dog is a good pet for a 6-year-old child.我认为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条狗会是一个好礼物。

6.Dogs are too difficult to take care of.狗很难照料。

7.The trendiest kind of pet these days is the pot-bellied pig.近来最流行的宠物是大腹便便的猪。X kb1.com 8.Life with a pig isn’t always perfect.和一只猪在一起生活并不总是完美的。9.Now she’s too big to sleep in the house.现在她太大了不能睡在屋子里。too… to …:太…以致于不能… = so… that 主语 can’t ….e.g.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He isn’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He is very young and he can’t go to school.注意:too…to…是一个简单句,而so…that…是一个复合句。并且当复合句中的主句主语和从句主语不同时,在句型中要用for sb.来表述。如: The digital camera is so expensive that we can’t buy it.= The digital camera is too expensive for us to buy.= The digital camera isn’t cheap enough for us to buy.= The digital camera is very expensive and we can’t buy it.10.My shoes were really cheap.They only cost $5.我的鞋子真的很便宜。只要花5美圆。

cost:花费(金钱)主语为物;pay:花费(金钱)主语为人;take::花费(时间、金钱)主语为物;spend :花费(时间、金钱)主语为人。

空气和水一样的重要 20.他得話使我想起了过去.21.我有一本和你一样的故事书。

1.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 Why not get her a scarf? 为什么不给她买条围巾呢? How/What about doing sth.? 做…怎么样呢? How/What about +(a/an)+ n.? …怎么样呢? 2.Would you mind(not)doing sth.? 你介不介意做(不做)…? = Would/Could you please(not)do sth.? 请你做(不做)…好吗? 注意:

7、8两个单元学习的几种礼貌的提出建议的方式要重点、综合复习。注意他们的搭配。Unit 9 重要短语

1.hear of 听说

hear from 收到…的消息/来信 2.take a ride 兜风 3.end up 结束

4.argue with sb.与某人争吵 5.roller coaster 过山车

6.a flight attendant 一个机组乘务员 7.in fact 事实上

8.all over the world 全世界 9.think about 考虑 think of 想起;认为

10.rather than 宁可;而不是

11.neither…nor… 既不…也不… 12.three quarters of 四分之三 13.for example 举个例子 14.such as 例如

15.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 16.be asleep 睡着(状态)fall asleep 睡着(动作)重点句子新 课标 第 一网

1.Have you 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你曾经去过水上公园吗? No, I haven’t.不,我没有。

Me neither.= Neither/Nor have I.我也没有。

这是一个否定的省略句。它的结构是“ Neither/Nor + 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而用在肯定的省略句中时要使用so,它的结构是“So+ 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如:

--I paid 20 yuan for this book.--So did I.2.The roller coaster is themed with Disney characters.过山车是以迪斯尼的人物为主题的。

3.The boats take different routes, but they a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虽然船的路线不同,但它们都停泊在同一个地方。4.It’s just so much fun in Disneyland.迪斯尼乐园里有如此之多的乐趣。

5.It was because I could speak English that I got the job.只是因为我能说英语,我得到了这份工作。

6.More than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are Chinese.超过四分之三的人是中国人。

7.This is because the island is so close to the equator.So you can choose to go whenever you like.就因为这个岛是如此接近赤道。所以只要你愿意你任何时候都可以去。语法

1.现在完成时

(1)用法:动作到现在已经完成或刚刚完成;过去发生或已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结果和影响;过去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2)基本结构:have/has + V.过去分词(3)时间状语: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 once, twice, so far, ever since, for a long time, for + 一段时间, since + 过去的时间点/过去时的从句,等。(4)注意事项: A.现在完成时是现在的时态,重点表达目前的结果和状态;B.表示动作从过去开始持续到现在用for + 时间段, since +点时间连用。对for与since短语提问用how long。

C.现在完成时从不与when引起的疑问句联用。D.have been to:去过… have gone to:去了… have been in:呆在…

E.短暂性动词变为延续性动词: buy---have had borrow---have kept join---have been in / have been a member of become---have been a member make friends---have been friends die---have been dead get to know---have known come/go to do---have done catch a cold---have had a cold begin/start to do---have done begin / start---have been on enter / come / arrive / get to / reach---have been in/at go / leave for / set off / set out---have been away from 2.since,for在现在完成(进行)时中的用法差异(1)since 后接过去的时间点或一般过去时的从句。He has been an English teacher since three years ago.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we came to study in this university.(2)for后接时间段

He has lived here for three years.3.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和结果,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所以它不能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yesterday, last night, three weeks ago, in 1990等。

而一般过去时只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和现在不发生关系,它可以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

He has lived here since 1992.1992年以来他一直住在这里。(他现在还住在这里)He lived here in 1992.1992年他住在这里。(并不涉及他现在是否住在这里)Unit 10 重点短语 1.forget to do sth.忘记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某事 2.look through 浏览

3.cross a busy street = go/walk across a busy street 穿过一条繁忙的街道 4.think of 想起、认为 5.come along 出现,发生

6.get along/on … with sb.与某人相处的… 7.be friendly to sb.对某人友好

8.have a birthday party 举办一个生日聚会 9.on Saturday night 在周六的晚上 10.at least 至少

11.at the school dining room 在学校的餐厅里 知识点

1.I hope so.我希望如此。so为代词,用来表示赞同前面所提及的内容。除了hope以外,还有think,believe,suppose,be afraid等,可与so连用。如:

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this afternoon? 你认为下午会下雨吗? I think/believe/suppose/hope/am afraid so.我想/相信/猜/希望/恐怕会。

注意:用来表示不赞同前面所提及的内容,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不可混用。如: I don’t think so.我不这么想。

I hope/suppose/am afraid not.我希望/猜/恐怕不会这样。2.How much did that shirt cost? 那件衬衫多少钱? 3.I feel like part of the group now.现在我感觉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10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

2、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二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区域全貌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区域全貌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⑵香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

3、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 ⑴优越的地理位置 ⑵灵活的经济政策 ⑶祖国的大力支持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美丽富饶的宝岛

⑴位置: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位于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之间。⑵范围: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小岛组成。

⑶居民:2300万,汉族占97﹪,多是明清以来广东和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⑷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地缘、血缘、历史和文化渊源。(P34中的活动2)⑸自然环境:

①地形:岛内西部是平原,约占1/3;中东部是山地,约占2/3。

②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③资源:

④台湾之最:玉山是台湾最高的山,浊水溪是台湾最长的河,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泊。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出口导向型经济

⑴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即出口导向型经济。

⑵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

①优越条件,海岛多港口。②丰富廉价高素质劳动力。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资。⑶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

原因:①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②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④海运便利 ⑷主要城市:台北是省会,是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台南是台湾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硅谷”。

3、俩岸交往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⑴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边陲,亚欧大陆的中心。⑵居民: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⑶自然环境: ①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②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气温相差大,有“晨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③河流和植被: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⑷新疆之最:

①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160多万平方千米)。②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8个邻国),自北向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④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⑸新疆人类活动的分布规律: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北疆一条线(沿天山),南疆半个环(沿塔里木盆地)。⑹绿洲的开发与保护:绿洲边缘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所以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防止过度开采水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活动。高山荒漠和绿洲

2、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⑴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⑵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⑶绿洲农业

①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瓜果 ②特点:产量丰富、质量优良

3、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⑴油气资源的分布:两大盆地中,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3。

⑵目前国家的能源战略: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⑶西气东输:四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①起止点: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目标地是长江三角洲的上海。②所经省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

③所经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④穿越大河:黄河(郑州)、淮河(淮南)、长江(南京)。

⑤产生效益:西部地区:a、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带动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b、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c、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地区:a、缓解能源缺短问题b、改善环境 第三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

⑴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⑵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道众多。⑶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区位因素(地利)——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产品大量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②人文因素(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

③政策因素(天时)—— 国家制定了特殊的经济政策。

2、外向型的经济

⑴贸易:产品通过港澳贸易管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⑵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后厂”。⑶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地区经济特色和条件的差异:

3、城镇的发展

⑴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⑵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①非农业人口的增长; ②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西双版纳

1、丰富的旅游资源

⑴位置:云南省最南端,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缅甸、老挝接壤。⑵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是回归沙漠上的一片“绿洲”。⑶河流:澜沧江自北而南流过。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①形成多达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②植物密集丰富,“热带植物王国”; ③动物上千种,称为“热带动物王国”。⑸居民: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

①建筑:竹楼②美食:菠萝饭、竹筒饭③舞蹈:孔雀舞④节日:泼水节 ⑹旅游资源:

①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②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可以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③少数民族聚居,特别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更增添了无穷魅力。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⑵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①带动多个部门的发展;②增加了就业机会;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第四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⑸证据:①“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戈壁——沙漠——黄土)”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④“有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 ⑴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⑵影响

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⑶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区地表坡度较大,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脆弱的生态环境

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⑴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º~35 ºN,地处亚热带地区。②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③相对位置: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⑵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⑶自然条件

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③水文:河湖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④资源:耕地、水能、矿产。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⑴纽带作用——承东启西

①以长江为轴线将沿海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②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优势:

沿海地带——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③作用: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信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⑵辐射作用——沟通南北

①基础——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平在国内位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②动力——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③方向——由本地带向南向北辐射。

④意义——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⑶世界著名的沿河产业带:长江沿江地带、莱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3、沿江地带的城市(1)四大城市群

⑵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①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的最大港口 ②工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金融:重要的金融中心 ④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⑤商业:最大的商业中心

⑥经济: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

4、沿江地带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

②四大工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

5、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

⑵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分布于华中、西南、华东。

第五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第一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大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在世界中求发展

3、中国之最

1.中国省级单位邻国最多(8个)——新疆 2.中国最大的省级单位(160多万)——新疆 3.中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单位——内蒙古 4.中国最大的岛——台湾岛 5.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 6.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台湾玉山 7.中国最长的河——长江

8.中国含沙量最多的河——黄河

9.中国黄土地貌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 10.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11.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2.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13.中国煤炭含量最多的省——山西省 14.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级单位——山东省 15.中国最冷的省级单位——黑龙江 16.中国最大的海——南海

17.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8.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9.中国最大的市——重庆市

20.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21.中国最年轻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22.中国长绒棉最多的省级单位——新疆 23.中华民族最多的省级单位——云南省 24.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上一篇:2022年团总支宣传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学生实习报告(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