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推荐11篇)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篇1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每亩单产400公斤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以及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一、基本条件

1、土壤条件。选择土层较厚,质地为壤质、轻壤质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O.08%以上,碱解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

2、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NY/T391—2000)要求。灌溉水选用地下水源。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一)播种前准备

1、选用良种:选用经审定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早茬地选用皖麦38号;中茬地选用豫麦69号、烟农19;中晚茬地选用豫麦47号、豫麦70号;晚茬地选用郑麦9023。

2、配方施肥。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立方、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18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1公斤。有机肥不足时亩补施饼肥50公斤。

3、精耕细作。采用机耕,耕深23-25厘米,打破犁底层,耙透整平,达到寸水灌满田。同时提倡深松机深松,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土壤墒情不足时先造墒,再整地,后播种。

4、防治地下害虫。在耕地时捡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采用药剂防治,犁地用辛硫磷拌饼撒施,每亩用量100-250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在播种时,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小麦拌种剂拌种。

(二)播种

1、精少量机播。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播,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灵活掌握,一般早茬品种每亩播种量5-6公斤,中茬品种每亩7-8公斤,晚茬品种每亩9-10公斤。播种深度4-5厘米,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早茬地选用偏冬性品种,一般在十月五日前播种,中茬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十月五——十五日播种,晚茬地选用弱春性和春性品种,在十月十五——二十五日播种。尤其是抗寒性较差的春性品种播期要推迟到十月二十日以后,以免冻害。

(三)田间管理。

1、冬前。查苗补缺:出苗以后及时查苗补种,对断垄的立即用同一品种带水补种或浸种催芽补种。地头、地边补种整齐,疙瘩苗进行疏苗清理。中耕划锄: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根系生长。适时灌溉:在出苗以后至越冬期如遇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培育越冬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2、春季(返青-开花)。及早中耕划锄: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年后及早划锄,清除杂草,松土、提温、保墒,促根下扎,利于大蘖生长,形成健苗。杂草严重时进行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在小麦开始拔节前喷施壮丰胺,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治后期倒伏。追施拔节肥:在小

麦第一节间开始定长至第二节间伸长时(约在三月上旬),进行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12公斤(纯氮5.5公斤,占总施氮肥量的40%),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在孕穗、抽穗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有机液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挑旗期至开花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3、后期(开花-成熟)。小麦开花以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一般不灌溉,龙其是要避免麦黄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的防治。开花期如遇连阴雨要于雨前立即喷施多菌灵防治赤霉病,雨后再喷一遍效果更好,同时注意吸浆虫、穗蚜、锈病及其它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结合后期穗蚜、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抓好叶面喷肥,提高籽粒千粒重。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

以下所列小麦病虫害不是每年都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和防治用药时间,以区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为依据。

1、病害防治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包括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应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药剂防治时可用20%的粉锈宁乳油每亩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兼治小麦白粉病。

(2)小麦纹枯病

在三月上旬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每亩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

(3)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我区不常发生,在小麦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阴雨,该病就会严重发生,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每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克,兑7.5公斤水稀释后,拌小麦种50公斤进行预防。

(2)麦蚜

在小麦生长期,百株蚜量达800头-1000头,天敌数量与麦蚜比超过1:200时,用药剂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五)收获

注意在蜡熟末适时收获,并提倡麦秸还田。

收获时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接触。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篇2

1 建园

1.1 园地选择

树莓根系分布浅, 耐盐碱, 不耐旱、涝, 宜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排水、持水能力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块建园。

1.2 果园规划

根据园区规模、地形、坡向和坡度进行作业区的划分。平原地区建园小区的形状呈长方形, 长边应与栽植行向垂直;丘陵山地建园宜选择山坡中下部, 东坡或东南坡向, 小区长边应与等高线一致, 以利于排灌和机械作业。采用带状栽植, 行距2 m, 株距1 m, 每丛主株 (初生茎) 数量控制在2~3株, 333/667 m2株。栽植行向以南北行为好。

1.3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抗寒、抗病、高产、优质鲜食和鲜食加工两用品种, 黑树莓主要有萨尼、凯欧、三冠王等, 红树莓有海尔特兹、诺娃、托拉米等[2]。

2 栽植技术

2.1 苗木选择与栽植时期

选择苗高50 cm以上, 茎粗0.5 cm以上, 根数6条以上, 根长10 cm以上, 饱满芽6~8个的优质种条。春栽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秋栽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2 繁殖方式

根孽繁殖:树莓每年6月中旬发生大量根孽苗, 这时要加强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和营养充足, 疏除过密根孽、选留发育良好的根孽苗, 间距10~15 cm, 当苗高超过10 cm时, 选择阴雨天移栽一次。秋季根孽苗落叶后, 用锹、铲仔细挖出, 保证根系完整, 将枝条剪留30 cm进行假植越冬。

扦插繁殖:于7月上旬选用半木质化, 直径大于0.3 cm, 长12~15 cm插条进行绿枝扦插。

2.3 栽植方式

采用带状栽植, 行距2 m, 株距1 m, 每丛主株 (初生茎) 数量控制在2~3株, 333/667 m2株。栽植行向为南北行。先按行距挖出宽、深各50 cm栽植沟, 沟内先填入表土和农家肥, 生土最后填入, 灌足水, 沟土下沉后填平, 再于沟的中间位置按株距开穴栽植, 穴的规格以30 cm×30 cm×50 cm为准。定植萌芽后地上部枝条剪留15~20 cm定干。

2.4 搭架与绑缚

在栽植行少偏一侧每间隔6~8 m, 埋一根1.5m高的立柱, 距地面60 cm拉一道铁丝;距地面90cm安装宽5 cm, 厚3~3.5 cm, 长90 cm方木条作横杆, 横杆与支柱构成“T”字形, 在横杆两端拉两道铁丝作架线。3月份冬剪后, 把结果枝均匀绑缚在铁丝上, 结果枝绑缚距离15~20 cm。

3 土肥水管理

3.1 深翻改土

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扩穴深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 在定植穴 (沟) 外挖宽80 cm, 深40~60 cm的环状沟或平行沟。表土放在底层, 底土放在上层, 然后充分灌水, 使根土密接。进入盛果期后对全园进行深翻25~40 cm。

3.2 中耕除草

在生长季降雨或灌水后, 及时中耕除草, 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3~5cm, 以利调温保墒, 若遇连阴雨气候, 土壤湿度大, 要深锄放墒。建园第三年起在行间和空闲地播种适合当地条件的矮杆绿肥或永久性种草覆盖, 实施秋播春压。

3.3 施肥

3.3.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入。施肥量:每667 m2施干鸡粪300 kg, 磷肥 (过磷酸钙) 50~75 kg。施肥方法:在植株一侧挖30 cm左右深的施肥沟, 将肥料撒施在沟内, 隔年交替进行。

3.3.2 追肥

第1次在春季萌芽前结合返青水, 施尿素10kg/667 m2;第2次在花前1周追施硫酸钾肥10kg/667 m2;第3次在5月初座果后 (果实膨大期) , 追施尿素10 kg/667 m2。在距树干20 cm以外, 开环形沟施入根系分布区, 施后浇水并及时松土保墒。

3.4 水分管理

封冻水:12月中旬上冻前灌封冻水, 增强树莓抗寒越冬能力;返青水:3月中旬萌芽前结合施肥浇返青水;花前水:花前结合施肥浇一次水。果实膨大水:在果实膨大期结合施肥进行。

4 整形修剪

以树相整齐、平衡树势、打开光路为原则, 达到合理负载。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结合。

4.1 冬季修剪

2月下旬至3月中旬解冻后, 每丛选留2~3个初生茎, 株高控制在60~80 cm, 每初生茎上选留长势壮的结果枝5~8个, 结果枝间距控制在10 cm左右, 轮状排列。结果枝剪留长度为30~40 cm, 下部长, 上部短, 第1主枝距地面10~15 cm, 枝条长40 cm, 最上部主枝长30 cm, 由下到上梯度减少, 剪去伤、折、干、病枝条。

4.2 夏季修剪

5 月~6月中旬初生茎长至80 cm时, 摘去先端10 cm新梢 (摘心) , 摘除3次枝;7月中旬采果后, 将结果主茎平茬;10月上旬剪去新生结果枝先端40%, 促使结果枝木质化及花芽分化。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 推行生物防治。

5.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严格检疫制度, 加强栽培管理, 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残枝、果。

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 采取糖醋液、性诱剂、杀虫灯等方法捕杀害虫。

生物防治: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蛾等昆虫天敌。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实施。

5.3 主要病害及防治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果。受害后, 叶片失绿、变黄、变褐、落叶、落果。5月下旬至6月以及8月中旬, 高温高湿条件下为该病盛发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1︰1 000波尔多液于5月下旬发病前和8月上旬分别喷药, 每隔15天1次, 连续2~3次。

茎腐病:红树莓发病率较高。由结果枝向初生茎发展, 病斑由点状扩散成片状, 最后扩展到整个枝条, 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生长期内, 喷施甲基托布津500倍液2~3次预防, 还可使用福美双、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秋季清扫园地, 将病枝剪下集中烧毁, 消除病原。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直根和侧生根系, 瘤的形状不定, 大小不一, 肿瘤膨大破坏正常的维管束系统, 干扰水分和养分的正常流动。育苗选择健康无肿瘤的根系, 建园选择无肿瘤的苗木, 杜绝苗木带病传播扩展。种植前用绿僵菌2 kg+50 kg土/667 m2或2 kg菌粉+100 kg有机肥料/667 m2进行菌土混施, 亦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1.3 kg/667 m2及阿维菌素杀灭地下害虫和线虫。

根腐病:受害后, 从侧根向主根发展, 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可用普通杀菌剂防治。

5.4 主要虫害及防治

主要害虫有金龟子、蛴螬、线虫、蚜虫和红腊介壳虫等。应彻底清除果园内残留的病、枯枝, 于采果前喷2.5%甲虫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杀灭金龟子。种植前地下施辛硫磷颗粒剂、阿维菌素或用绿僵菌进行菌土混施, 杀灭地下害虫蛴螬和线虫。蚜虫于5~6月间为害嫩芽, 可用乐果40%乳油2 000倍液防治。红腊介壳虫于5~6月孵化为害嫩芽幼茎, 可用25%亚胺硫磷乳油400倍液防治。

6 果实采收

树莓成熟期不一致, 储期短, 应进行分批采收。加工品种于6月上旬果实八成熟时开始采收, 并及时加工;鲜食品种于6月上旬果实九成熟时采收。成熟期每隔1~2 d采收1次, 采摘期1个月。

7 防寒和解除防寒

8 保鲜和包装

采用低温、冲气、防腐、速冻等方式进行鲜果保鲜。要严格按照NY/T 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进行包装。

参考文献

[1]建伟.树莓的栽培与管理[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2008, (9) :19—20.

绿色春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篇3

一、生产技术条件

1.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土壤条件

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

二、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丰产、抗病、净菜率高的早熟品种,如:真美2088等。要求种子纯度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发芽势在90%以上,且无病、无菌和其他杂质。

三、田间生产管理

1.施肥管理

以马粪30%,猪粪20%,园田土50%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1000kg营养土中再掺过磷酸钙5kg,硫酸钾2.5kg。将营养土装入6*6营养钵内,播2~3粒种子后覆土、喷水,支拱覆膜。子叶期间苗,拔除弱苗,5~6叶时定植。

2.整地施基肥起垄

整地前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6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翻匀耙平。春季栽培多用畦作,做成宽80cm,高10cm的畦后覆膜

3.合理密植

具体密度因品种而异,膜上双垄交叉定植,株行距30*60cm,坐水定植,缓苗后查验,如发现有缺苗及时补栽。一般每亩2800~3100株。

4.生长期管理

科学灌水施肥,生长前期是在早春,气温低,地温也低,苗又小吸收量也小,应减少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后及时排涝。

(1)莲座期管理:生长中后期(莲座期)气温升高,生长速度较快,生长量逐渐加大,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量也增多。定苗后追施一次“发棵肥”,每亩施尿素10kg,施肥后随即浇水。

(2)结球期管理:此期生长量最大,需要大量的肥水。“蹲苗”结束后开始浇水,水量不宜过大,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的一周不要再浇水,防止裂球。包心前5~6d追“结球肥”,每亩施用尿素10kg。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春白菜的目的。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②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不选地势低洼的盐碱地。

③翻耕晒土,平整土地,高垄栽培利于灌水排水,但在缺水、干旱和重碱地块,不宜采用高垄。

④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既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又富含钙、硅等元素,养分全面,肥效稳定持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保持在3%以上,种植的春白菜不但产量高、质量好,也不会发生“干烧心”。在中性、偏酸性土壤中施用草木灰,草木灰含有大量钾素及丰富的氧化钙,可以起到补钾增钙的作用;盐碱地切忌施用草木灰。切忌在春白菜生育期单一过量施用氮肥,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⑤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春白菜生育期水分供应要均匀,尤其是莲座期应注意土壤湿度的变化。雨水多的年份要适当中耕,并延长蹲苗天数;干旱年份则应缩短蹲苗期并及时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不能使地里有积水。灌水要勤灌、均衡灌,改大水漫灌为浅灌;改通灌、串灌为长垄短灌。每次灌水前仔细检查一下,发现软腐病株要连根挖出深埋。拔后的株穴撒石灰后覆土踏实,然后再灌水。

⑥减少伤口产生和促进伤口愈合。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这些伤口是软腐病和黑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所以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发生。

⑦根外补钙是有效又直接的防治春白菜“干烧心”的办法,通常从白菜莲座期开始,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溶液喷雾。

(2)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蚜虫。

(3)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软腐病),要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穴撒石灰消毒。然后及时用药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每亩20g对水60kg喷雾。

(4)主要虫害: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萝卜蝇(地蛆)等。

白菜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喷施农药的原则是低浓度、喷匀。可以用选用1%苦参碱水剂,每亩80mL,对水60kg喷雾。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在田间放置糖醋液盆(按糖:醋:水=1:1:2.5的比例配制)诱捕成虫。

四、适时收获

有机食品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篇4

前言

本规程由XX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XX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XX XX XX XX。

有机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冬小麦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收获、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XX有限公司有机冬小麦的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产地环境条件

3.1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2 缓冲带

有机小麦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为自然

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同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小麦的搭配、与豆科作物间作等。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种子每年更新一次。

4.2种子精选

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利用1、2级种子,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4.3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

4.4种子处理

4.4.1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矿物源性杀虫剂和微生物源杀虫剂。

5选茬 整地

5.1选茬

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有机玉米等前茬作物,不能重茬。

5.2整地

提倡用减耕、免耕,秸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在实施每三年一次,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时,必须与

秸杆还田结合起来。

5.2.1翻地质量

伏秋翻地耕深为18cm~22cm,耕深一致,误差不大于±1cm。翻垡整齐严密,不重耕,不漏耕。

5.2.2耙茬深度

耙玉米茬要采用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深为12cm~15cm,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

5.2.3耙地质量

耙地深度要根据翻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确定,轻耙8cm~10cm,重耙为10cm~14cm。耙深误差±1cm,不漏耙、不拖耙。

5.2.4镇压质量

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

5.2.5整地作业后

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无大土块,耙层无大坷垃,每平方米大于3cm直径土块不超过3个。

6施肥

6.1有机肥

生产用肥料,应以本有机生产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适当购进外部肥源。如使用经1个月~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堆肥,人粪尿和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如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30t,结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条件的可秋施肥。

6.2商品化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

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认可和颁发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根据小麦生长和需肥情况补充。

6.3种肥分箱播下,切勿种肥混拌。

7播种

7.1播期

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一般以10月中下旬为宜。

7.2播法

行距20cm。

7.3播深

播种镇压后3cm覆土即可。

7.4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势和茬口而定。一般优质麦公顷保苗500万株~600万株。

7.5播量

按每公顷保苗株数、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保苗率(90%—95%)计算播量。

7.6播种质量

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镇压。

8田间管理

8.1压青苗

小麦三叶期压青苗。用“V”型镇压器或石滚子压1次~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8.2松土除草

8.2.1松土

宽行距播种地块,在分蘖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气,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8.2.2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机械除草方法。

8.3生育期灌水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

8.4病虫害防治

从整体生态系统考虑,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的多样化,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针对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物理和人工防治为主。

9收获

9.1收获时期

蜡熟中末期进行收割。

9.2收获要求

收割后,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谷。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9.3贮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做到单品种收割、拉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谷、贮藏和交售。建立生产档案

10.1 建立有机食品冬小麦生产档案。

绿色食品辣椒种植规程 篇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辣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记录。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绿色辣椒的塑料大棚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应于本标准。

GBl6715.3—2010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T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393—201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1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655—2012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绿色食品

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3.2 塑料大棚

利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并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一般矢高在3.2 m以上,跨度在7.5m左右,能够提早或延长蔬菜供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不对环境或周边其他生物产生污染,并保证基地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产地选择执行NY/T 391-2013的规定。生产技术管理 5.1 栽培茬口 5.1.1 塑料大棚栽培 5.1.1.1 春提早栽培

2月下旬播种育苗,定植,5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采收。选择耐低温弱光的早、中熟品种。5.1.1.2 秋延后栽培

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7月上旬到8月上旬定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开始采收。选择抗毒病的早、中熟品种。

5.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春季早熟栽培应选择耐低温、弱光、对病虫害多抗的品种;如迅驰等,秋季延后栽培应选择高抗病毒病、耐热的品种。

5.3 定植前准备 5.3.1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提前20天及早扣棚,并深开定植沟提高地温。基肥以撒施为主,深翻25cm~30cm。2每667m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6000kg,三元复合肥25kg。

5.4 定植 5.4.1 定植时期

根据茬口安排确定最佳定植时间。塑料拱棚春提早茬10cm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设施夜间最低气温8℃以上时即可定植。

5.4.2 定植方法及密度

起垄栽培,使用滴灌设备进行节水灌溉。先按株距45-50cm挖好定植穴,将健壮的苗子放入定植穴,深度以苗子土坨上面与垄面相平为宜,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确定定植密度,每亩定植1800株~2200株。

5.5 定植后棚室内管理 5.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高温缓苗,密闭大棚 3~5d,提高棚内的温度,加速缓苗,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5℃;坐果之前,白天棚温上升至28℃以上时要及时通风,下午棚温降至28℃时闭棚。结果期以30℃作为通风及闭棚的临界温度,夜间最低温度应控制在16℃以上。塑料拱棚早春茬、日光温室越冬茬、早春茬可安装热风炉,采用空气加温线等,在深冬季节进行加热提温,预防低温危害及冻害。

5.5.2 光照

采用透光性好的耐候多功能膜,冬春季节要始终保持膜面清洁,白天及时揭开外保温覆盖物,特别是阴雨雪天气,在棚内温度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见光时间。塑料拱棚秋延后茬,定植后预防强光高温灼伤,适当遮荫。日光温室越冬茬、冬春茬在深冬季节,可在温室后墙或地面张挂、铺设反光幕,安装生物效应灯、农用荧光灯补充光照,尽量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5.5.3 空气湿度

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缓苗期70%~80%,开花坐果期50%~60%,结果期50%~60%。在生产上应根据辣椒不同生育阶段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通过地膜覆盖、滴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把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

5.5.4 二氧化碳

冬春季节应适当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使棚室内的CO2浓度达到1000mg/kg~1500mg/kg。5.5.5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滴灌。定植时浇透底水,定植后7d左右浇缓苗水1次。当80%门椒开始膨大时选晴天上午浇水1次;以后根据天气及土壤湿度情况,每隔10~15d浇水1次。

5.5.6 植株调整

第1分枝下的侧芽及早抹除,中后期摘除下部老叶、病叶、黄叶,同时剪除下部的徒长枝。当植株高度达到50cm以上时及时吊蔓。也可进行剪枝再生,降低结果部位,及时浇水追肥,促发新枝结果,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

5.6.病虫害防治 5.6.8.1 防治原则

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蚜虫、蝼蛄;结果期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斑潜蝇。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5.6.8.2 农业防治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CO2气肥,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多层覆盖,调节不同生育时期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危害;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深耕土壤,“翻土晒白”,灭菌灭虫;及时清洁田园;严防积水;采用嫁接育苗防治土传病害和低温冷害,增强植株活力和抗性;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富营养化;采用地面覆盖、节水灌溉等措施降湿,利用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6.8.3 物理防治

设施放风口用20~40目的防虫网封闭,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5.6.8.4 生物防治

天敌: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生物药剂:采用病毒、线虫等防治害虫及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

5.6.9 主要病虫害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NY/T393-2013的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苗期猝倒病、立枯病以苗床撒药土为主,15%恶霉灵水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灌根防治。疫病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白粉病可选用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或1%苦参素乳油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5.6.10 不允许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生产上不允许使用杀虫脒、氰化物、磷化锌、六六

六、滴滴涕、氯丹、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杀螟磷、磷胺、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克百威、久效磷、有机汞制剂、砷制剂和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

5.6.10 及时采收

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特别是门椒要提前采收。生长期施过化学合成农药的辣椒,采收前1~2d 应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及时分级包装上市。产品质量标准 按NY/T655—2012执行。

5.6.11 清洁田园

果实全部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篇6

第一条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第二条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第四条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吊机操作者作业时要避开重物,禁止乱摔、乱碰斜吊重物等野蛮操作。

第五条 不准超高、超重装运钢材原料,不准超高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第六条 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并可在向直接上级报告无效后越级向上反映。

第七条 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认真贯彻“十字操作法”,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篇7

昆明气候温和, 病虫害发生率也较高, 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 质量安全控制、监管难度较大。《规程》提出, 在绿色安全蔬菜栽培过程中, 应选用优质、高产、商品性好、有市场前景、抗逆性强、抗耐病虫害的蔬菜良种, 避免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的目的。明确要建立田间档案, 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

《规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全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 加快蔬菜标准化生产步伐, 增强昆产蔬菜市场竞争力, 有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市还将根据辖区蔬菜生产情况, 制定分品种的技术操作规程。

水东芥菜生产技术规程 篇8

关键词:水东芥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637

水东芥菜是以产地赋名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新品种,是茂名市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名牌蔬菜。近年在各大中城市推广净菜上市以后,市场上对水东芥菜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缺乏统一的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称。因此,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对提高水东芥菜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对发展水东芥菜这一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新品种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东芥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 juncea(L.)coss.var.folosa Bailey],染色体数2n=4x=36。复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圆形,褐色。植株直立,茎短缩,根系浅,须根多,为大叶芥菜中的结球芥菜,具有小卷心、叶柄多叶小、清甜、脆爽无渣、爽口、纤维少等特点。深受华南地区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在广东电白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栽培条件下,从播种到收获时间较短,产量高,每年可种5造,经济效益好。

1.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18407.1的规定。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

2.栽培技术

2.1栽培季节

种植季节宜在秋、冬季进行。

2.2种子质量

应符合DB 440100/T19的要求。

2.3整地作畦、施基肥

起畦前深翻,晒白。畦面略呈龟背形,畦宽包沟160cm,畦高20-25cm,畦沟宽40cm。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每667m2农家肥100015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300kg。

2.4播种

每667m2用种子量约0.3kg。在高温多雨季节,露地种植适当增加种子量,冬季播种时遇到低温,种子浸种催芽后才播种,或播种后覆盖薄膜。播种前苗地先洒少量水,播种后淋水,淋水后马上使用选择性芽前除草剂,350倍液50%丁草胺,每667m2喷水量45kg,喷完后覆盖遮阳网保湿。

2.5田间管理

2.5.1间苗

1-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除去高脚苗、弱苗,在3-4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并定苗,株行距为17cm×20cm。晴天每次疏苗后即用清水淋湿地面。

2.5.2水分管理

生长期土壤保持湿润。干旱天气应在早、晚各淋1次水。

2.5.3追肥

使用的肥料应符合GB18406.1的规定。追肥一般3-5次,齐苗后3-4d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m20.3kg三元素复合肥兑50kg清水淋施,用水量约1250kg,每次施肥后再洒少量清水,以免产生肥害。以后相隔5-7d追肥1次,每667m2用三元素复合肥7-10kg。收获前10d停止追肥。

2.6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水东芥菜的目的。不能使用国家禁止农药及其复配剂。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4285和GB/T23416.6的规定。

2.6.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2.6.2物理防治

可采用黄板或诱虫灯诱杀害虫。

2.6.3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选择对天敌安全的药剂:有条件的可释放寄生蜂等。

2.6.4药剂防治

水东芥菜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甜菜夜蛾、菜蚜。药剂防治见表1、2。

3.采收

在播后7片叶时,植株已开始包心,叶片向心微弯半抱合,叶柄向内弯曲,这时菜质量好,产量高,是最佳采收期。

生产技术规程 篇9

有机茶生产、加工操作规程

适用单位:广西凌云县绿色食品茶叶专业合作社

主要内容:

一、防虫: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

二、除草:及时耕作除草,茶树周围的杂草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

三、施肥: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至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实施日期:2013年1月1日起

广西凌云县绿色食品茶叶专业合作社

安全生产作业规程 篇10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操作规程的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操作受控,促进安全生产,有效控制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依据国家、行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认真执行公司下发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危险、危害性,根据关键岗位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约束操作者的行为,监督员工、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第三条 经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一.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监督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二.听取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作出工作指示。

三.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例会,学习上级下达的安全文件,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四.按规定报告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落实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

五.认真听取员工关于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第四条 安全经理操作规程

一.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失职和违章行为;

二.认真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三.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四.制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开展考核工作;

五.对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主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整改、奖惩及责任追究工作并督促落实。

六.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七.听取车辆安全管理和GPS监控管理工作汇报,及时做出工作指示。

第五条 安全员操作规程

一.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指示、指令,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熟悉掌握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情况,对车辆运行的各个环节、生产过程,全面、认真、仔细的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三.做好行车前叮咛叮嘱,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中,对每一项检查都要把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记录在案,并督促落实安全问题的解决和隐患 的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四.按计划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对安排的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在指定时间内向主管领导汇报。

六.按规定的汇报时间和次数,如实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和隐患。

第六条 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一.驾驶员必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集中思想不麻痹,谨慎驾驶不急躁,中速行驶不冒险,礼让三先不抢道”。

二.要管好用好车,驾驶员随时带上“三证”,不准将车辆交给无证人驾驶,做好车辆保养以及安全运输。

三.认真执行“三查”制度(出车前检查,行驶中检查,回公司后检查)。

四.防止“四漏”(油、水、汽、电),并检查是否充足。

五.坚持以下情况不出车:(1)安全设施不齐全有效;(2)备修工具不带好;(3)制动器作用不良;(4)喇叭不响;(5)轮胎气压不符合标准;(6)转向系统有故障;(7)灯光不亮;(8)雨刷不灵;(9)司机身体状况不好;(10)饮酒或醉酒后 六.行车途中要坚持的原则

(1)车门未关好不得起步行驶,(2)严禁闲谈、接打手机、戴耳机听音乐、饮食和吸烟

(3)严禁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

(4)严禁逆向行驶;

(5)严禁双手脱离方向盘或长时间单手脱离方向盘驾车

七.车辆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臵警告标志,夜间还应同时开启示宽灯和后位灯。

八.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臵,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公司安全部或者公司有关负责人。第七条 汽车驾驶员技术操作规程 一.出车前;

汽车行驶前需进行每日例行保养,内容如下: 1.清洁车辆内部和底盘各部,并检查零件有无丢失。

2.检查灯光、仪表、喇叭、工作制动,轮胎气压、转向机和灭火器等各部是否正常有效。

3.检查发动机油底壳的油位,油位应在油尺两刻度中间。4.检查燃油量,应保持油箱有足够的燃油,有利于泵喷嘴的冷却。5.检查冷却水位,应低干膨胀箱盖30-50mm。

6.检查空气滤清器、指示器,显红色就必须清洗或更换滤芯。

二.汽车的起步:

1.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空挡位臵。

2.转动点火开关钥匙,起动发动机。每次使用起动时间不得超过 10

秒钟;每次使用起动机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如3次不能起动,应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起动。严禁连续不断起动,避免过度损耗电瓶的电能。

3.严禁车顶车起动,拖车发动时,要用刚性连接杆。

4.起动后要缓慢的温热发动机,待水温上升到70°C,机油压力、制动压力正常,电流表指针在充电位臵,指示灯均正常时方可使用。5.松开驻车制动手柄,使制动器松开。

三.行车中:

1.行驶中要经常注意发动机水温保持在75°C-90°C间,机油压力和制动压力达到各车型规定压力。

2.根据道路条件及时换档,不要抢档行驶或用低速档行驶过久。3.换档时必须用“两脚离合器”的操纵方法,严禁越档换档。

4.若遇障碍时,必须先松油门再刹车,尽量采用点刹车,绝不允许同时使用制动器和油门。

5.由于本车使用液压动力转向装臵,严禁发动机熄火滑行。

6.当下较长坡道时,可利用发动机制动,根据坡度情况合理选用档位,并同时加用脚制动以控制车速,避免发动机超速运转,严禁用空档下坡。

7.遇到坡上停车时使用驻车制动。

8.两车在行驶中,上下坡应保持50m以上距离。9.转急弯:减速、鸣号、靠右行,绝不允许占中线行驶。

四.汽车的停放:

l.松开油门,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空挡位臵,缓慢地踩下制动踏板直至停车。

2.汽车停稳后,推上驻动器手柄。

3.驻车时,若驻车时间较短(5-8分钟内)可以不关闭发动机,若驻车时间较长,则关闭发动机。

4.停车熄火前,应使发动机怠速运转3-5分钟。

5.拉起熄火开关。关闭起动开关,拔出钥匙并切断电源开关电路。六.冬季使用注意事项:

l.发动机底盘总成换成冬季用燃油、润滑油、润滑脂。

2.冬季启动时需将打开预热系统,温度预热到50°C。怠速运转不得低于5分钟,严禁起动后加冷却水。

3.逐渐温热发动机,直到水温达到75°C。才能起步行驶。第八条 应急驾驶操作程序:

1、紧急避险应掌握以下限度原则:

(1)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益。

(2)紧急避险要合理,避险行为适当并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2、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将车停靠在宽阔的地段或紧急停车道,停车后按规定距离设臵警示标志牌。

3、及时报案。故障或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应该亲自或请其他人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22、120、119、保险公司等报案。报案时要讲清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号、伤亡程度和损失情况等,以便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保护现场。现场的周围通常是指车辆采取制动时至停车的地域,以及受伤害的对方所行进、终止的位臵。简单保护现场的方法包括:在事故区域周围摆设小石头;用绳索拦围等。保护现场时,应根据事故性质和交通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要交通要道上发生小事故,就不应当为了保护现场而封闭交通,那样会造成来往车辆的停驶损失,会远远超过事故本身的损失。

5、保留证人和证据。发生严重或重大事故后,驾驶员应及时注意事故现场的见证人和证据(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定或同步进行)。见证人是指目击事故发生的人。证据是指事故现场的物件,一般包括障碍物、车辆等。驾驶员应请目击事故的人作证人,如果证人有事不能停留时,可将其姓名、住址、联系方式或联系电话记下。驾驶员要注意不得让事故现场的物件被移动和失落。

第九条 GPS监控人员操作规程

一.监控人员进行监控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对GPS平台数据进行更新,随时保持最新数据。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遗留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进行记录,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二.监控车辆平台不在线、运行情况异常、收班情况异常时,GPS 监控员要及时追查原因,查明原因后逐级向上级汇报,按规定及时报修并监督维修过程。同时做好记录。

三.监控车辆行驶中如发生异常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反途中休息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时,GPS 监控员要通过监控平台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防止二次违章同时做好监控记录,并上报安全部和分管领导进行严肃处理。

四.凡因气候条件恶劣或车辆抛锚或发生道路事故或交通堵塞等造成道路通行不畅车辆滞留,夜间凌晨0点至次日5点期间仍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作为重点监控,GPS 监控人员要采取预见性措施,通过 GPS 监控平台发信息或打电话,及时告诫驾乘驶人员安顿好旅客选择最近的服务区停车休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并向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汇报。

五.车辆行驶中如出现GPS断线超过20分钟、不能上传数据的,监控员要及时电话联系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如无法就地恢复的,每隔20分钟联系一次掌握当前情况,告诫驾乘驶人员不得超速运行,收车后及时检测维修,修复后车辆方可运行。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篇11

关键词:干旱区;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63.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69-04

收稿日期:2014-03-2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BAD16B06);国家星火计划重大课题(编号:2013GA8910022);农业部农垦农技推广专项(编号:2013355)。

作者简介:郭绍杰(1962—),男,安徽宿州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生理研究。Tel:(0993)6683807;E-mail:guoshj000@163.com。随着国家葡萄产业重心的西移与农业生产结构的产业调整,尤其是设施葡萄栽培面积的迅速增加,研发适合干旱区生产需要的绿色设施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成果,已成为目前的首要任务。笔者所在项目组在承担国家星火计划过程中,选择在土壤深厚、疏松、排灌良好的地力中等或偏下的地块上建设设施葡萄基地,以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砾壤土为最佳选择。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1],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2-3],集成创新并推广应用绿色设施葡萄综合栽培配套技术,形成绿色设施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1施肥管理

1.1施肥的原则

遵循NY/T 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依据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使用的商品肥料应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使用或免于登记的肥料,禁止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1.2肥料使用基本要求

肥料使用基本要求为:保护和促进葡萄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不产生与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有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其中,A级绿色食品禁用硝态氮肥,氮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无机氮与有机氮比例不超过1 ∶1。

1.3施肥标准、时期和方法

1.3.1施肥标准依据不同果园地力、树势和产量的差异性,参考生产100 kg/年浆果需纯氮(N)0.25~0.75 kg、磷(P2O5)0.25~0.75 kg、钾(K2O)0.35~1.1 kg的标准进行平衡施肥。允许施用的肥料种类[4]: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炭肥、饼肥、腐植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化肥包括氮肥、磷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叶面肥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植酸类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复合肥。

1.3.2施肥时期和方法葡萄每年需要多次施肥,施肥分追肥与基肥2种,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

1.3.2.1萌芽期根据品种长势不同进行追肥,长势中庸类葡萄品种可追施适量氮肥。采用穴追施磷酸二铵和油渣(腐熟,下同),其比例为1 ∶1,施肥量根据土壤情况而定,一般为150~225 kg/hm2。

1.3.2.2新梢生长期由于氮素过多会抑制根系生长,使树冠枝梢徒长而影响花芽形成,生理落果严重,果实成熟迟、着色差、品质下降、果皮增厚。氮过多,使树体内碳、氮失去平衡,形成大量的赤霉素以抑制体内内源乙烯的生成,从而抑制花芽形成,应当限量使用氮肥,可采用叶面肥进行及时补充,在新梢长至4~6张叶时使用氨基酸类氮肥,根据叶面肥料剂型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在生长期内喷施2~3次,促进芽眼饱满,枝条成熟。

1.3.2.3花期花前2周选用氨基酸硼叶面肥和氨基酸锌进行补充,以促进花穗正常发育,有助于花期整齐一致,根据叶面肥料剂型使用说明书稀释,在花期内各喷施2次。

1.3.2.4幼果膨大期追施适当的氮、磷、钙肥,采用磷酸二铵、普钙和油渣按1 ∶1比例穴施,施肥量根据土壤情况而定,一般应为150~225 kg/hm2。使用氨基酸钾、氨基酸钙、氨基酸硼叶面肥交替喷施,每种不超过3次。

1.3.2.5着色期根据土壤情况追施钾肥,采用硫酸钾与腐熟的油渣(按照1 ∶1比例)进行穴施,施肥量控制在 150 kg/hm2。叶面肥采用氨基酸钾和氨基酸钙交替喷施,根据叶面肥料质量并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在着色期内各喷施3次。

1.3.2.6更新修剪期断根施肥,在修剪结束后追施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腐熟羊粪75 m3/hm2),并与磷肥、钾肥、硼肥(磷酸二铵150 kg/hm2,高纯硼7.5 kg/hm2)混合施用,采用40~60 cm 深的沟施方法。

1.3.2.7修剪后萌芽期根据品种长势不同,中庸类品种可追施适量氮肥。穴施追肥磷酸二铵和油渣(按1 ∶1比例),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一般施肥量为150~225 kg/hm2。

1.3.2.8新梢生长期限量使用氮肥,限制使用含氯复合肥,氮素过多会抑制根系生长,使树冠枝梢徒长。采用叶面肥进行及时补充,在新梢长至4~6张叶时使用氨基酸类氮肥,根据叶面肥料质量并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在作物生长期内喷施2次或3次,促进枝条成熟,芽眼饱满。

1.3.2.9新梢成熟老化期在枝条基部开始变褐老化阶段,追施钾肥与有机肥,其混合比例为1 ∶1,穴施。叶面肥交替喷施氨基酸钾、氨基酸钙、氨基酸硼,每种不超过3次。

2水分管理

2.1萌芽期

萌芽前后正是葡萄开始生长和花序原基继续分化的时期,及时灌水可促进发芽整齐和新梢健壮生长,此期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nlc202309030936

2.2新梢生长期

此期为葡萄的需水临界期。过少新梢生长缓慢,过多新梢易徒长,详细观察新梢生长状态,新梢正常弯曲生长为正常,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2.3开花期

花前如果干旱需浇1次小水,可促进葡萄开花整齐,促进坐果,但在花期不宜浇水,此次浇水一般应在花前1周进行。

2.4幼果膨大期

此期为葡萄的需水临界期。如水分不足,叶片和幼果争夺水分,常使幼果脱落,严重时导致根毛死亡,地上部生长明显减弱,产量显著下降。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2.5果实迅速膨大期

此期既是果实迅速膨大期,又是花芽大量分化期,及时灌水对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有重要意义。土壤湿度宜保持在70%~80%。

2.6浆果转色至成熟期

在葡萄浆果成熟前应严格控制灌水,应于采前15~20 d停止灌水,土壤湿度宜保持在55%~65%。更新修剪期,即越冬水施用期,此期是葡萄安全越冬的关键期,必须保证灌水充足,土壤湿度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85%。

3温湿度管理

3.1温度管理

3.1.1休眠解除期休眠解除期的溫度调控与休眠解除日期密切相关,如温度调控适宜,则休眠解除日期提前;如温度调控欠妥当,则休眠解除日期延后,应尽量使温度控制在0~9 ℃之间。从扣棚降温开始到休眠解除所需时间因品种不同而相差很大,一般为35~60 d。

3.1.2催芽期催芽期升温速度与葡萄花序发育和开花坐果等密切相关,其中升温过快会导致气温和地温不能协调一致,严重影响葡萄花序发育及开花坐果。温度调控标准:缓慢升温,使气温和地温协调一致,第1周白天15~20 ℃,夜间5~10 ℃;第2周白天15~20 ℃,夜间7~10 ℃;第3周至萌芽白天 20~25 ℃,夜间10~15 ℃。从升温至萌芽一般控制在25~30 d。

3.1.3新梢生长期日平均温度与葡萄开花时间、花器发育、花粉萌发、授粉受精、坐果等密切相关。温度调控标准:白天20~25 ℃;夜间10~15 ℃,不低于10 ℃[2]。从萌芽到开花一般需40~60 d。

3.1.4花期低于14 ℃时影响开花,引起授粉受精不良,子房大量脱落;35 ℃以上的持续高温会产生严重日烧。此期温度管理的重点是避免夜间低温,此外还要注意避免白天高温的发生。温度调控标准:白天22~26 ℃;夜间15~20 ℃,不低于14 ℃[2,5]。花期一般维持7~15 d。

3.1.5浆果发育期温度不宜低于20 ℃,积温因素对浆果发育速率影响最为显著,如果热量累积缓慢,浆果糖分累积及成熟过程变慢,果实采收期推迟。温度调控标准:白天25~28 ℃;夜间20~22 ℃,不宜低于20 ℃ 。

3.1.6着色成熟期适宜温度为28~32 ℃,低于14 ℃时果实不能正常成熟;昼夜温差对养分积累有很大的影响,温差大时,浆果含糖量高,品质好,温差大于10 ℃以上时,浆果含糖量显著提高。温度调控标准:白天28~32 ℃;夜间14~16 ℃,不低于14 ℃;昼夜温差10 ℃以上 。

3.1.7夏季更新后萌芽期调控标准气温过高,致使萌芽缓慢,以白天气温在20~28 ℃、夜间在15~25 ℃为宜,更新修剪至萌芽期一般控制在12~16 d。

3.1.8新梢生长期调控标准白天20~28 ℃;夜间15~20 ℃,不低于14 ℃。此阶段温度不宜过高,不能超过28 ℃,过高易灼伤叶片和徒长,节间控制在8~10 cm为宜。

3.1.9新梢老化成熟期调控标准白天20~32 ℃,夜间15~20 ℃。此阶段温度温度不宜过高,不能超过35 ℃。

3.1.10冬季更新修剪期至来年升温催芽期调控标准白天2~9 ℃,夜间2~5 ℃,此阶段最高温度不超过12 ℃,最低温度不低于-2 ℃。外界温度高于标准时,可以白天降下保温被,晚上进行通风降温;外界温度过低时,白天可适当升卷保温被,利用自然光照增加温室内温度。

3.1.11温度的调控方法(1)保温技术。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保温覆盖材料,按保温被间重叠15~20 cm正确安装保温材料;在保温被上加护1层防雪膜防止雨雪渗入保温材料,白天升卷至最高点,降帘降至最低点并保证密封严密,也可在棚膜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加装1道防风膜,防止外界温度影响棚膜附近植株;挖防寒沟防止温室内土壤热量传导到温室外;采用人工火墙加温或采用秸秆发酵放热等措施,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2)降温技术。通风降温时注意先放顶风,再放底风;喷水降温必须结合通风降温,防止空气湿度过大;遮阴降温,这种降温方法只能在催芽期使用。

3.2湿度管理

3.2.1催芽期若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不仅会延迟葡萄萌芽,还会导致花器发育不良,小型花和畸形花增多;若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度适宜,则葡萄萌芽整齐一致,小型花和畸形花减少,花粉生活力提高。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70%~80%。

3.2.2新梢生长期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不足,会严重影响葡萄新梢正常生长,同时影响花序发育;而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度过高,葡萄新梢生长过旺,并且容易诱发多种病害。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70%~80%。

3.2.3花期土壤和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开花坐果。土壤湿度过高,新梢生长过旺,往往会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养分竞争,不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导致坐果率下降,同时树体郁闭容易导致病害蔓延;土壤湿度过低,新梢生长缓慢或停长,光合速率下降,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空气湿度过高,树体蒸腾作用受阻,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导致花药开裂慢、花粉散不出去、花粉破裂和病害蔓延;空气湿度过低,柱头易干燥,有效授粉寿命缩短,进而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左右[6],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65%~70%。

nlc202309030936

3.2.4浆果发育期浆果的生长发育与水分关系也十分密切。在浆果快速生长期,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促进果实细胞分裂和膨大,有利于提高产量。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土壤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3.2.5着色成熟期过量的水分供应往往会导致浆果的晚熟、糖分积累缓慢、含酸量高、着色不良,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因此,在浆果成熟期适当控制水分的供应,可促进浆果的成熟和品质的提高,但控水过度也可使糖度下降并影响果粒增大,而且控水越重,浆果越小,最终导致减产。调控标准: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60%,土壤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2.6夏季更新修剪后萌芽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9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要求在70%~80%。

3.2.7新梢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3.2.8新梢老化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5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以65%~70%为宜。

3.2.9冬剪更新修剪期至来年升温催芽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土壤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1)降低空气湿度方法。通风换气是传统的降湿措施,尤其是室外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通风换气可以有效排除室内的水汽,使室内空气湿度显著降低。(2)覆盖地膜。土壤表面覆盖地膜可显著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湿度。(3)增加空气湿度方法。主要通过喷水增湿,此方法适用于萌芽期。

4新梢管理

4.1抹芽定梢

萌芽后及时抹除并生芽,去弱留强,优先留取带有花穗的芽孢,每株葡萄留7个结果新梢。当新梢长至30 cm时,及时对新梢加以引缚以培养健壮新梢,并及时摘除卷须。

4.2摘心

对生长势强的结果梢,在花前7~10 d对花序上部进行扭梢,同时留5~6张大叶摘心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4.3加强副梢管理

结合品种特性和整形要求,加强副梢管理,一般对顶端1~2 个副梢以下的其余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促使新梢生长健壮和花芽分化。

4.4摘叶与疏梢

摘叶与疏梢可明显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浆果著色,但摘叶不宜过早,以采收前10 d为宜,但如果采取了利用副梢叶技术,则老叶摘除时间可提前到果实开始成熟时。

疏梢:一般新梢留量宜为45 000~75 000个/hm2,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新梢留量,又能保证通风透光;疏梢一般在新梢展叶4~6张时进行。

5花果管理

5.1疏穗

一般在展叶4~6张时进行疏穗,原则是如穗质量超过500 g,1个新梢中庸新梢对应1穗,1个强旺新梢对应2穗或2个新梢对应3穗,弱新梢不留花穗,每个新梢留15~20张叶;如穗质量低于500 g,则1个中庸新梢对应2穗或2个新梢对应3穗,1个强旺新梢对应2~3穗。一般情况下中庸新梢留第1花穗,强旺新梢留第1和第2花穗或只留第2花穗。

5.2整穗

为了获得穗形整齐美观、果粒大小均一的果穗,疏穗结束后须及时进行整穗处理。一般于花前7 d左右进行整穗,应及时去除歧穗、穗肩和穗尖,留果穗中部10~13 cm部分即可。过密小穗要部分疏除;轻掐穗尖或不掐穗尖,由穗尖向基部选留12~14个小花穗。

5.3疏粒

疏粒标准:果粒可以自由转动,单穗质量为400~600 g(红地球除外)。疏掉果穗中的畸形果、小果、病虫果以及比较密挤的果粒,一般在花后2~4周进行1~2次。第1次在果粒绿豆粒大小时进行,第2次在花生粒大小时进行。疏粒应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确定相应的标准。自然平均粒质量在 6 g 以下的品种留60~80粒/穗为宜,自然平均粒质量在6~7 g的品种留50~70粒/穗,自然平均粒质量在8~10 g的品种留40~60粒/穗,自然平均粒质量大于11 g的品种留35~40粒/穗;红地球保留80~100粒/穗。在修果穗、疏粒的时候由于某些品种,如红地球伤及其果穗穗轴及分枝梗都会影响果粒的生长,因此在疏除花序分枝时不要太靠近花序主轴,疏果粒时不要太靠近花序果穗分枝轴,注意保留一小段“桩”。

5.4套袋

套袋能显著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疏粒完成后即可套袋,纸袋的选择根据品种而定,一般深色品种选用白色纸袋,绿色、黄色品种选用黄色纸袋,对于容易日烧(灼)的品种最好采取打伞栽培,以减轻日烧(灼)。

6整形修剪

6.1夏季更新修剪

对于果实收获期在6月初之前的葡萄品种如夏黑无核等采取完全重短截与重回缩相结合的方法。于浆果采收后,根据不同树形要求将预留作更新梢的原结果新梢或发育新梢留1~2个饱满芽进行重短截,逼迫其基部冬芽萌发新梢,培养为翌年的结果母枝;当完全重短截的枝条和芽已经成熟变褐时,须对所留的饱满芽用10~20倍石灰氮上清液涂抹,以促进其萌发;其余新梢或结果母枝疏除。

6.2修剪后萌芽管理

萌芽后及时抹除并生芽,采用去弱留强,当新梢长至 30 cm 时及时对新梢加以引缚,以培养健壮新梢,并及时摘除须。当选留健壮新梢长至80 cm时摘心,摘心后顶端副梢继续延长生长,其余副梢留1叶绝后摘心,促主蔓充分发育。当顶端保留的延长梢长至40~60 cm时进行第2次摘心,副梢处理同上。依次类推,进行第3、第4次摘心。在新梢生长期,对新梢基部进行扭梢可显著抑制新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

6.3冬季修剪

回缩修剪:根据枝条成熟度,剪口粗达0.8 cm直径,留芽2~3个作为来年结果母枝。

7病虫害防治

7.1病虫害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7]。农药品种选择、施用方式及其限量应符合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nlc202309030936

7.2防治基本要求

在AA 级绿色食品生产中规定必须使用生物源(微生物、动物、植物)农药及部分矿物源(硫制剂、铜制剂)农药;禁止在上述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明确禁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及具“三致”作用的农药和限用的化学农药[8],并规定每种化学农药在1种作物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以确保环境与食品不受污染。其他低中毒农药的使用方法(施药量、施药方法、休药期)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葡萄品种和脱毒苗木,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植物检疫制度执行。根据品种特性,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和架式。合理种植密度,合理留蔓、留穗,控制产量;加强夏季蔓管理,提高果园通风透光度。加强中耕除草,科学肥水管理,促使树体健壮,增强树体自身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实行全园果穗套袋技术。安装诱蛾灯诱杀害虫,保持果园清洁,随时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粒等带病虫枝体和杂草,并销毁或深埋。

(3)生物防治。在葡萄园中放养天敌,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果园中害虫。

(4)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每年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最后1次用药距离果实采收的时间)要求使用。化学农药使用情况做到严格、准确记录。

7.3设施葡萄主要真菌病害及虫害防治措施

(1)根癌病。食用白醋稀释至pH值为7为止,用碎布蘸取,绑缚在患病部位。待病变组织脱落,收集后焚烧处理。

(2)穗轴褐枯病。在花序分离期和花后1周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施2次为宜。

(3)灰霉病。在花序分离期和花后1周使用40%嘧霉胺悬乳剂1 000倍液各喷施1次,安全间隔期10 d。

(4)霜霉病。用25 波美度波尔多液200~400倍预防,全生育期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10 d;80%~260%乙蒜素叶面喷施3次,安全间隔期10 d,使用方法是全园树体喷布。

(5)白粉病。2%抗霉素120水剂200倍液在其生长期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5 d;2%石硫合剂制剂200倍液在生长期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5 d,使用方法是全园树体喷布。

(6)二星叶蝉。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于生长期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 d;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于生长期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28 d,使用方法是全园树体喷布。

(7)毛毡病。1%甲维盐乳油2.0~3.3 mg/L喷雾,生长期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 d,使用方法是全园树体喷布。

8采后处理

8.1采收前的要求

果实在采前30 d应停止施氮肥。在采前10 d停止灌水;采前遇雨水,则应延迟采收。葡萄采收前15~20 d停止打药。

8.2采收时期的确定

含糖量依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不低于18%,酸度在05%以下,果实颜色达到品种特有的色泽,果肉由坚硬变为硬脆,且富有弹性,具本品种特有的风味。

8.3采收

(1)树上修剪,一剪入箱。(2)分级包装。须在果园交通便利、遮阴、通风处搭建工作棚和检验分级工作台,以保持工作台的环境整洁,采收实行流水线作业。(3)剪穗、运输、修穗分级、装箱,要分配好劳力,严格按照果品分级技术标准进行分级装箱,不能出现以次充好和缺斤少两的现象。

8.4快速预冷与贮藏

葡萄运至冷库后要打开袋口,在-1~2 ℃条件下进行预冷,使葡萄的温度尽快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 ℃时,将保鲜剂放入袋内,然后扎紧袋口,在(-0.5±0.5) ℃条件下长期贮藏。

参考文献:

[1]刘旭宇. 绿色食品绿茵牌鲜葡萄生产技术规程[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91-692.

[2]郭绍杰,陈庆良,单鸿臣,等. 新疆设施葡萄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98-98.

[3]芮东明,张锐方,汪智明,等. 葡萄水平棚架式栽培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167-168.

[4]郭绍杰,李胜皆,张勇,等. 鲜食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J]. 落叶果树,2006,38(2):34-37.

[5]冯万富.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J]. 乡村科技,2012(9):22.

[6]孙锋,肯吉古丽,苏来曼,等. 吐鲁番设施棚架葡萄栽培技术规程[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5):39-41.

[7]李红阳,陈志谊,周步海,等. 设施葡萄病虫害防治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129-130.

[8]王金中,陶明建,王士运. 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操作规程[J]. 果农之友,2006(11):19.唐泉,曹荣祥,童晓利,等. 温光处理对红颊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73-174.

上一篇:现代薪酬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下一篇:追逐童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