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精选11篇)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篇1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逐渐得以加强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零意识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文将根据在农村教育宣传上的特殊性,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方面对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阐述.

作 者:罗艳婷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部,贵州贵阳,550025 刊 名:改革与开放 英文刊名:REFORM & OPENNING 年,卷(期): “”(22) 分类号:X22 关键词:环境教育   农村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篇2

在沿着红枫湖两岸的村寨调查中笔者发现, 如今不少村民开始意识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正日益被污染。只是他们不清楚的是, 红枫湖水质的变化是与他们的日常习惯及周边大中型工厂的生产有关的。甚至不少农民自私的认为, 反正村里有泵到家家户户的井水, 红枫湖的污染与自身是无关的。但也有不少直接饮用红枫湖湖水的村民反映, 现在的红枫湖已经不是当年的红枫湖了, 湖面上飘着的“浮沉” (蓝藻) 是越来越多, 连夏季去湖里游个泳身上也会有不适反应。根据多份学校及村民的调查问卷和走访, 笔者将对贵州红枫湖周边的农村污染情况做简要归纳:

1. 水质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红枫湖, 于1960年建成, 是贵州最大的高原人工湖泊之一。从1960年到今天, 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 该湖已从过去单一的调蓄水功能扩展为具有发电、防洪、工农业用水、饮用水源、调节生态环境等多功能的人工湖泊。但如今的红枫湖水质却与过去40年的水质明显不同。由于受大量工业排放的化学污染物及农业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的影响, 红枫湖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现已严重超标, 直接导致后果就是红枫湖湖水富营养化情况的发生, 最直观的发现就是湖泊上蓝藻的暴长, 产生“水华”现象。

如今红枫湖提供着整个贵阳市近120万市民每日的饮用水。红枫湖的污染情况备受政府及市民的关注。在整个四天的调查访问中, 我们发现在红枫湖上游的羊昌河, 其水质情况是相当恶化的。这里汇入了大型工厂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化肥使用的渗透液以及上游城镇的生活污水及排便物。虽然在我们常识中知道河水是具有自净功能的, 但是这些污染物的流入却早已超出了河水所能承受的范围。于是十几年所沉积下来的底泥便如一个定时炸弹一般随时等待着爆发。

在沿途的不少村寨中, 我们发现, 有井水喝的村民是幸福的;有红枫湖湖水喝的村民是次幸福的;而井水也被污染, 河水也被污染了的村民是最不幸福的。在天峰化工厂附近居住着的村民就是处在这样的生活状况里。该厂十几年来所堆积的矿渣已达200多万吨, 光是堆砌的矿渣就如几座雪山一般屹立在那个不起眼的村落。该村目前的井水由于渗透了大量磷元素已经浑浊不清, 无法食用, 而唯一的水源便是从那条上游居住的市民都不愿意多停留一分钟的羊昌河里取水。如此的恶性循环现象, 让我们不得不提高对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情况的重视。

2. 恶劣的村寨卫生环境加剧水源环境的恶化

红枫湖沿湖村民长期以来垃圾都是随意堆放, 没有统一的收集及处理;即使部分村落有统一的垃圾池, 也因为没有人处理而常年堆放不管。村民们自己也意识到随意倾倒垃圾在河边上的危害, 但又迫于没有垃圾池的修建而不得已为之;另一些有垃圾池的村民则反映, 乡政府修建垃圾池的办事效率极其低下, 半年来来垃圾池都没有修建完善, 更不要提半年来已经堆积如山的垃圾会有人来处理。由于长期以来, 这类小问题没有人过问, 导致农村环境卫生情况是每况愈下, 对环境即时和潜在的危害很大。表现为: (1) 垃圾污染对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环境资源和植物生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危害性。 (2) 恶化环境, 危害环境质量。红枫湖沿湖村民长期以来将垃圾堆放于河岸边的情况, 每当雨季来临, 垃圾便漂流到河里, 对河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也加大了湖泊卫生治理难度。 (3) 村民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 公共卫生无人打扫, 使得居住在垃圾池旁的居民苦不堪言, 影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4) 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 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 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 造成重大损失。 (5) 是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 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二、农村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1. 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在沿途的调查访问中, 我们发现村民们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是极其匮乏的。不少村民认为河道是大家的, 随便倾倒垃圾也无所谓;还有部分村民图一时方便就随意倾倒垃圾。即时是那些有环保意识的村民也出于自保而不加以阻拦。同时, 村民对于如何保护环境可以说除了能简单的谈到节约用水之外就毫无头绪了。与正接受着教育的农村孩子来说, 大部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学生的强烈。调查表明:农民的环境意识是微弱的、模糊的、不系统的, 有些甚至是不科学的, 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影响的机理, 也不清楚环境污染对人自身的伤害程度。

2. 农民环境教育滞后

不断开展环境教育, 是促使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我国政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 使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大量环境教育活动仅局限在城市, 缺少农民的参与, 许多涉及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规划尚未真正落到实处, 环境教育的广度及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调查中就明显感觉到农民对于环境教育的渴望。不少农民对于自己的身边环境日益恶化也开始担忧, 只是苦于没有科学的知识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使得他们无力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三、对农村开展环境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1. 利用文化反哺, 有效开展农村环境教育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文化传承总是呈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承模式, 表现为年长一代将价值观、知识体系、谋生技能和生活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在近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 由于年青人对新事物具有较高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 受传统的束缚较少, 获取信息更为便利, 使得他们获得了“指点”父母的机会, 年长一代逐渐丧失了教化的绝对权力。美国人类学家米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论, 她认为“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1) 后喻文化的特殊性使得在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目前, 我省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质并不高。单独利用派发宣传单、放广播等形式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孩子由于接受能力较强, 且受传统束缚较少, 对孩子大力投入环境保护教学, 有利于后喻文化在农村的开展。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 一是使得家长心里不排斥, 二通过孩子的身体力行及教育能促使家长在思想上逐渐改变, 提高环保意识。

2. 创造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展开环境教育

在开展这类活动时, 应紧紧结合农村实际,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定时播放及演出各类关于环境保护的电影、录像、戏剧、相声等方式进行环境教育, 寓教于乐。这类活动的开展对村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 积极开展城乡交流活动

城乡之间的交流, 特别是科技交流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环保政府机构应多将环境教育投资在农村上, 组织开展各类教育评比活动不仅能提高村民的整体意识, 也能拉近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同时, 还可以充分利用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高校学生和民间环保组织展开以科教兴农、科技扶贫为题的环境教育。不仅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能有所增强, 也给在校学生及民间组织一次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同时, 要广泛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引导群众参与, 为保护环境做好事, 做实事, 投身于文明城镇、卫生城镇的创建中, 要不失时机地通过环境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如“三·二二””世界水日, “六·五”世界环境日, “四·二二”地球日, “九·一六”臭氧日等, 开展群众性的志愿者行动, 环保征文比赛及咨询活动。并让他们在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 以及大家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中, 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4. 新闻媒体的介入发挥极大的宣传功能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做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知识的专题宣传。通过报道一些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以实际案例教育群众, 普及环境法律知识, 提高法制观念, 利用新闻舆论的监督手段, 鼓励和表彰先进典型, 批评和曝光落后现象, 有效地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 激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总之, 要发挥各方优势,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送到千家万户, 使之家喻户晓, 老幼皆知, 通过农村人口环境意识的提高, 以求得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逐渐得以加强的同时, 农村环境保护零意识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要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 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开展环境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本文将根据在农村教育宣传上的特殊性, 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两方面对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环境教育,农村

参考文献

[1]杜晓华:《必须重视农村环境教育》[J].新农村, 2001, 06.

[2]三明市环保宣教站:《积极开展试点, 探索农村环境教育》[J].福建绿色潮, 2001.08.

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研究 篇3

一、从我园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个科室的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建立了一整套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1.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由王园长和专管此项工作的潘园长负责。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保卫室工作职责、安全责任追分等相关制度,每周由园长召开并主持安全工作会议,学期初签订了各部门、班级以及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安全责任书;明确了门卫、食堂等重要部门的工作任务、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措施;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2. 全面排查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我园在各个通道口设置安全出口,都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由于幼儿年龄小,上下楼梯不方便,我园在楼梯的大扶手旁边加了小扶手,还在窗户外加注防护栏,就连幼儿园的暖气也加上了厚厚的被子,安装了白铁防护栏,以免幼儿碰到它们,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

3. 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二、从课题实施以来,我园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小到每个班级的室内环境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1. 从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首先,我们精心美化了相应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孩子们进行形象的教育。如,幼儿园所有电器插座都设置在安全高度,以免幼儿能接触到,还告诉幼儿要远离电源。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摆设了“娃娃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图书,通过生动的图片画面让孩子们寻找写字的正确方法,明白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增加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每个班级开辟了家长联系园地。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我们开辟了安全教育知识一览,班级教师每周更换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家长朋友知道并了解安全教育常识;在每个班级的墙上布置了“交通安全小卫士”、“安全防火很重要”、“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图片,让孩子们在观看生动形象的画面中,随时随地学习安全小儿歌,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知道在危险来了的时候如何自我保护。

2. 从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首先,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小常识。例如,通过开展各种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准确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号码以及幼儿园的名字;能知道在危险要来了的时候,要拨打哪个电话号码,生病了要打120、失火了要打119。

其次,通过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安全自救能力,来逐步完善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安全都是最最重要的,我们无法预料到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所以我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习并学会一些应对紧急危险的方法。例如,正确的穿脱衣服、系鞋带,两个小朋友之间不要打闹,避免摔倒;杯子里的热水吹一吹再喝,以免被烫到;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都不能说话、打闹等。我们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让他自己做,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3. 我园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游戏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游戏是幼儿园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适合本班的安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安全知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开展区角游戏中出示了120急救车、电话等,让一名幼儿来扮演生病的妈妈,一名幼儿打电话,一名幼儿开120急救车,其他幼儿来当旁白,知道生病了要打120,还要知道怎样拨打电话,怎样把事情交代清楚,同时孩子们也学习并知道了失火要拨打119等,懂得生活中遇到紧急的事情,怎么样去处理。

三、我园通过开展安全课题,增强了孩子们自身的安全教育,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们都在精心地保护着他们,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呵护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精心呵护孩子的同时,就必须要告诉他们一些简单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幼儿园通过开展《对幼儿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把这种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有效环节中,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我园针对每个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小班以培养幼儿简单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主,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将异物塞入五官”、“不玩利器”等活动;中班以“安全标志”为中心,引导幼儿通过“认识安全标志图片”,了解安全标志图片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安全标志图片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大班从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入手,开展了“我不再害怕了”、“我能保护好自己”等活动,引导幼儿自觉避开危险物,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还开展了一次大班幼儿安全知识抢答赛(主要是抢答题)。其目的是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幼儿知识竞赛共分三部分:必答题、抢答题、判断对错。经过孩子们一番激烈的答题比赛,学前班幼儿获得了一等奖,大班幼儿获得了二等奖。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着每一个幼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着每一个家庭,不能有半点松懈和麻痹。因此,我园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办园理念,始终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全园上下一起行动起来,齐抓共管;其次对园所环境、设施设备、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园的安全。

通过这次“安全知识抢答赛”活动,使孩子们从小树立了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幼儿园根据每个班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施安全教育活动,使这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班级每周都有一节安全教育活动,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师通过播放ppt,让他们初步了解火灾、地震的危害,以及拨打火警电话等简单的消防常识。如,当你看见着火要赶紧跑开,并且要告诉大人。陌生人给好吃的,一定不能随便要,不跟陌生人走等。中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相对来说就比较强一点,教师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消防器材及初步了解简单的使用方法等,教师可以示范,让孩子看着教师们怎样进行灭火演练、怎样火场逃生等。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要私自玩火,在公共场所不要破坏消防设施,要学会保护自己。

四、开展好幼儿安全教育,还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

一直以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我园通过班级建立自己的QQ群、致家长的一封信、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来,知道我们是怎样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这样他们也能知道怎样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此逐步改变家长们的观念,让他们从包办代替转变为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工作。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篇4

(初稿)

各中学、长乐学校、正兴学校:

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破解我县初中英语教学难题,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和中学阶段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县制定了《平和县“农村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课题实施方案》。为了让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特制定课题研究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各校子课题的开展应紧紧围绕总课题“农村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展开,所以应从小课题入手。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简单、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同时要善于获取外地外校已经获得成功的好做法、好经验,创造性地借鉴、应用到课题研究和具体教学中。

4、活选择。县级课题领导小组面向全县开展学科教学问题征集活动,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筛选、提炼学科教学问题,拟定问题提纲,形

成系列化的教学研究课题,供学校和教师选择。各课题组可以根据学情自拟课题或从供参考的子课题中选择(供参考的子课题见附件)。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05——2010、09)

1、5月上旬县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2、5月中旬召开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定总课题实施方案。3、5月下旬召开全县“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课题工作会暨子课题征集会议。4、6月上旬县发布课题研究指导意见,公布子课题。5、6月上旬各校贯彻落实《平和县“农村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学校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子课题。学校确定试点班级(每个年级确定一个试点班)和责任教师。6、6月中旬各校上报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及课题研究申报汇总表;试点班级和责任教师。7、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各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学习讨论,收集课题研究的素材,做好读书笔记。8、9月子课题组填写“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各校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审查、收齐“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县召开英语学科教师动员大会,交流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10——2011、4)

1、实施阶段,全体教师都应紧紧围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年”,认真学习,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以全新的理念从事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工作。县总课题组定期对各子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2、10月各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各组开展师生问卷调查、案例收集、课题学习交流等课题研究。3、11月召开全体英语教师会议。举办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交流会议,学校收集阶段性报告或成果总结。4、12月各校组织安排校本教研(由学校统一安排,课题组成员开展校级公开课)并将安排表上报课题组邮箱phyyktz@126.com;各组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分析现状、制定策略等课题研究活动。5、2011年1、2月举办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会,学校收集阶段性报告或成果总结。深入开展及研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6、2011年3月各校开展阶段性总结汇报会,收集课题组阶段性报告或成果总结。上报片区公开课安排表。7、2011年4月各校组织开展片区教研,加强子课题校际协作,形成校际联动、互动的格局。

(三)总结阶段(2011、5——2011、8)1、5月召开“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会议。对各课题组与实验效果进行检测。收集课题组阶段性报告或成果总结。2、6月各课题组进行文献资料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开展结题汇报、成果展示、课题评估验收。3、7月汇编各子课题优秀论文。汇总各课题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汇总优秀课件、读书笔记。4、8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等。

四、推广应用

1.切实搞好成果鉴定。县课题领导小组对结题的课题进行评选,从中评出优秀成果及课题研究优秀教师。

2.对研究成果采用网上登录、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应用。3.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进行反馈。4.推荐优秀课题呈报省市研究机构立项。

5.优秀成果推荐到相关的业务报刊汇编或全县统一汇编成册。

平和县教育局

2010年6月1日

注:所有上报的材料均发送到课题组邮箱phyyktz@126.com;原始材料及成果等纸质材料由学校统一汇总管理。

附件:

供参考选择的子课题

1、七年级英语学习入门研究。

2、七年级的音标教学研究。

3、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说英语。

4、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

5、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

6、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

7、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8、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

9、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

10、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11、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12、提高学困生对英语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13、开展合作式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14、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活跃气氛。

15、英语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

16、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

17、怎样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18、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19、如何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研究。

20、如何避免无效讨论。

21、毕业班后进生分类指导的研究。

2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23、如何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欲望。

24、如何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25、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

26、学生厌学原因分析研究。

27、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个案研究。

28、单词教学有效方法研究。

29、如何落实复习策略。30、动词形式的教与学。

31、农村中学英语兴趣的培养。

32、九年级习惯用语的总复习。

33、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

35、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

36、如何在班级分层次教学。

37、如何重点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38、如何布置有效作业。

39、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口语能力。40、如何提高课前备课质量。

41、如何提高考试的检测质量,通过成绩树立学生信心。

42、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同类知识。

43、如何提高作业的监督力度。

44、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开口”读英语。

45、如何让教师“大胆放手”的教。

46、英语短文理解的有效教学。

47、如何记牢英语单词。

48、如何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篇5

沪规范收费联[2006]第1号

关于对教育收费中有关问题开展自查整改的通知

各高校、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市教委直属学校:

今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市纠风办、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审计局、市新闻出版局19个区县、20所高校、6所市委直属学校的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检查表明,市教育系统开展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执行教育收费规定的总体情况是好的,比去年又有新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要求整理下发,请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要求认真对照检查,组织做好整改。各被检查区县、学校,凡在联合检查中发现存在所列问题的,请于2007年1月1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市规范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凡未被列入本次联合检查的学校请各高校、区县组织有关学校(高校的附属中小学区县和高校做好组织工作),对照所列问题和整改要求进行自查整改,自查整改情况请于2007年1月20日前书面报市规范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

本次自查整改掌握的基本要求是:(1)是否违反规定以国家和以本市所发文件为准,文件下发之前的按过去文件执行,没有规定的不 作处理。文件下发后违反文件规定的,均应按文件规定予以纠正。(2)纠正中,凡能够清退的全部清退,无法清退的,由执法部门没收上缴 国库。其中为学生代办而产生的结余和折扣等无法清退的进学校的学 生帮困基金,全部用于学生。与学生结算的期限为,中小学以学期结 算,高校以学年结算。进入帮困基金的,最迟于07年4月底前全部 用于学生帮因。(3)自查整改中有不清楚地或难以把握的问题请与市 规范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联系,不要随意处理。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落实责任,认真做好有关问题的自查整改 工作,整改情况将作为2007年教育收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校 存在所列问题却不自查自纠的,除按规定清退,没收有关费用外,还 将予以通报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附:联合检查中发现的教育收费问题及整改要求

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

2006年12月28日

联合检查中发现的教育收费问题及整改要求

一、基础教育收费有关问题及整改要求

(一)违规收取住宿管理费等问题

除了经物价、财政部门核准的住宿费收费标准外,其他以任何名 义收取住宿管理费、清洁费等均属于违规收费行为,必须立即纠正并 清退所收全部费用,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二)学校举办晚间兴趣班收费问题

学校举办的晚间兴趣班不得收费,不得强制学生参加。违规收取 的费用必须纠正并全部清退,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三)学校将学生军训所收费用不入学校财务帐,直接支付军训 基地的问题

1、应按规定进入学校财务账户,规范会计核算。学校支付给军 训基地的费用,军训基地应提供明细账单;

2、军训经费有结余应在学期结束前清退给学生;不能清退的进 学生帮困基金,全部用于学生帮困。

(四)为学生代办所得回扣让利等核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1、各项为学生代办的回扣、让利等均应纳入代管账户;

2、对现已结存的上述资金能直接让利给学生的,应该清退直接让利给学生,不能清退直接让利给学生的,应进入学生帮困基金,全部用于学生;

3、已将上述费用用于教职工福利等违规行为的必须纠正,要以同等金额在学校有关经费中支出,按照清退要求直接让利给学生或进入学生帮困基金,全部用于学生。

(五)书簿费开支中超出规定范围用于购买搭售教辅材料的问题

1、书簿的征订必须在市教委、市新华书店联合下发的文件规定范围内,费用必须控制在市教委核定的范围内,并严格按照“多退少不补”的原则操作(结余退给学生,超支由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2、由学校统一订购教辅材料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统一收取教辅材料费必须纠正,费用应立即清退。

(六)收取各类证卡费、宿舍钥匙、出国等押金问题

1、已收取的证卡费(含就餐卡)除毕业证书工本费外,能清退 的立即清退,不能清退的进入学生帮困基金,用于学生;

2、所有押金必须立即清退,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七)变相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合作举办中小学生补课收费班的 问题

按规定,学校不得举办文化类收费补课班,不得代为、参与或 变相参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办班向本校学生的宣传、动员、收费等工 作;本校教师不得参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在本校办班,招收本校学生 为对象的文化类补课;学校不得将教室出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或其 他单位用于举办针对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类收费补课。违规的办班 收费行为,必须严肃查处,违规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清退,对违规办 班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八)代办结余不及时清退以及清退单据不够明细的问题 学期结束时,必须及时做好各项代办收费的结算清退工作,并且 做到每个学生人手一份用款清单,由学生家长签收后归档备查。

(九)代办校服、征订报刊杂志等书面征求意见未能体现自愿的 问题

代办校服、征订报刊杂志等必须充分体现学生自愿原则,必须以 书面形式征求意见,并在文字中表明“自愿”,不得以口头或不说明 的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代办、征订。

(十)将学校举办的活动费用分摊到学生课外活动费中的问题 列入教学计划的学生活动,应从学校有关公用经费等中列支,学 校经上报备案同意的学生课外活动等必须书面征求家长意见,严格执 行“自愿”原则。如有违规的,必须纠正,立即清退所有违规收费,不能清退的进学生帮困基金,全部用于学生。

二、高校收费有关问题及整改要求

(一)超标准收取学费问题

严禁超标准收取学费,已收取的必须坚决纠正,超收部分立即整 改,做好清退工作。

(二)免费为学生提供的用电、用水未按规定补贴到位的问题 学校必须按规定提供给住宿学生免费最低额度为每生每月3吨 水、5千瓦时度电,每学年按9个月计算补贴到位。超额部分的水电 费按照市物价局批准的居民用水、用电价格向学生收取,不得加收其 他费用。

(三)未经批准实行学分制收费,收取重修费的问题

未经批准实行学分制收费,却收取重修费的问题属于违规行为,应立即清退,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四)向学生收取宿舍钥匙等押金的问题

按照文件规定,不得收取押金。已收取的必须坚决纠正,立即清 退所收费用,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学校也按 上述规定执行。

(五)收取学生体检费、补考辅导费、学生手册、档案邮寄费等 问题

学校不得收取补考辅导费、体检费、学生手册费、档案邮寄费,已经收取的必须坚决纠正清退,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六)军训等为学生代办中让利、回扣等违规使用问题 军训等各种为学生代办中产生的让利、回扣必须用于学生,能清 退的按实结算后清退给学生,无法清退的作学生帮困基金,用于学生 帮困;不得用于教师福利、劳务或其他,已经用于教师福利、劳务等 的,必须以同等金额在学校有关经费中列支,立即清退给学生或进学 生帮困基金,全部用于学生。

(七)收取收音机、耳机等代办差价费等问题

属于违规收费行为,必须坚决纠正,立即清退所有违规收取的 费用,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八)代办费结余未按学年及时结算清退,用于教职工、学校管 理费等问题 1、2005年教育部10号文件规定,代办费应按学年结算,多退 少补;已经用于教师福利、劳务、学校管理费等违规行为,必须坚决 纠正。

2、已有代办结余按以下方式整改清理:(1)凡05年7月后至 06年8月积累的代办费结余必须清退给学生,不能清退的上缴国库;(2)05年6月以前积累的代办费结余能清退则清退,不能清退的统 一进学生帮困基金,用于学生帮困;(3)06年9月开始按学年及时 结清。

(九)代办教材中搭售非教学用书和代办教材加价给学生问题

1、代办教材不得随意搭售和强制或变相强制搭售非教学用书。

2、代办教材必须按实际进价核算,不得加价核算,已经加价收 取的能清退的立即清退,不能清退的上缴国库;

(十)收取各类证卡费、复印费、补办图书证超成本收费问题

1、学生首次办理各类证卡不得收费,已经收取的应立即清退,不能清退的上缴国库;

2、补办有关证卡按实际成本收取,不得超成本收取,已经超成 本收取的必须坚决纠正,予以清退,无法清退的上缴国库;

3、为方便学生,可将为学生服务的复印工作放在校图书馆等统 一管理,明码标价,由学生自愿复印。

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

2006年12月26日

农村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篇6

摘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而且必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现行的办学、管理模式,致使农村小学之间办学条件差别大,加之升学压力巨大,各种奖励措施也都偏向于主科,以致技能科教学研究工作没有被高度重视起来,绝大多技能科教研水平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状态。这一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学校如何有效的开展技能科教研活动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学校 技能科 教研活动 现状 对策

1农村学校技能科教研活动现状

1.1观念落后,对技能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国家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学校虽然对技能科教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仍然把升学,学生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各种奖励措施也都偏向于主科教学,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技能科教学的作用,技能科老师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对技能科教学失去动力,进而严重影响技能科教研活动的开展。1.2技能科专职教师少,课务重,对教研活动热情不高

农村学校技能科专职教师较少,多数是主科兼技能科,重心往往在主科。对于同一科目的教研活动难开展,能够对一科目教学问题有建设性的想法较少,而交流就更难了,多数是一个科目仅一个专职教师,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学问题很多人不敢大发其言,即使是有所建议作用也不大。

1.3学校教研活动多处于教而不研状态,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农村学校由于处于偏远地区,管理一般较松散,而受升学的影响对于主科较重视,教研活动也偏向于主科,多数学校没有开展技能科教研活动,主要表现为技能科教研组形同虚设,工作计划、总结与制度缺乏教研活动时间、次数无法保证,多数学校没有开展,即使有听课、评课活动也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这样对教师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意义有限。

2应对策略

近年来,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很多,但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的技能科教学工作效率相对不高,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学校应该寻求适合自己的教研模式,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改革,本着为学生高度负责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确实有效地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

2.1转变观念,革新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教研活动氛围

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的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是深化农村学校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主管部门,农村学校校长和各科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争做学校技能科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各教研组长要肩负技能科综合组教师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科研兴校”之路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作为技能科教学主力军的各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刻苦专研,争做专家型技能科教师。

2.2立足校本教研打磨,争取出精品

各技能科教师要求自己每两周上出一堂自己比较满意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让自己的每一课都完美无缺,这不现实。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认真准备一堂提升课,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学生起点和学校现有条件对教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改进教学,提升效率。教师可以把每一次课的反思通过博客的形式发至学校网站上,本着激励与提高的目的,相关负责人直接在网页上评分、回复。每月上一次校内公开课,要求技能科教师都参加,开课教师可以通过说课的形式,阐述该课的亮点,评课教师在表述优点的同事,也要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2.3每学期上出一堂精品课,全区展示。

在学校和学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领导下,每学期举行学区各技能科展课评课活动,结合大家的力量,针对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领、疏导和改正。收集其他老师的优点,通过今后课堂展示可以让更多的老师留下对课的整体印象,改进各自的教学。

2.4利用网络,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网络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网络可以实现跨区域、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它必将成为现代教师教研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可作如下操作:

2.4.1建立学科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各技能科教师可以登录区域性的学科教研网站,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村学校教研提供新的思路。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教研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信息容量很大、速度快的优势。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也能及时为大家所知,定期邀请各科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这样各教师的积极性也能充分调动起来,逐步形成“乐于教学,乐于教研,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2.4.2建立教研qq群;

以qq群贯穿起上个学科教师,采用qq群聊的方式,定期进行研讨,一般可以定为两星期一个主题。“磨课”毕竟是一种微观研究,它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际场景的,通常也只能解决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qq主题研讨是“磨课”的一个有效补充。一方面,qq群聊的成员固定、联系便捷,有利于培训人员及时引领与监督;另一方面,有骨干教师的加入,可把“磨课”研究纳入到宏观研究的主题框架下,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有利于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在此过程中的所有过程资料要注意保存,不必太规范,但要注意真实性、原始性,资料要存档。聊课的效果及时、面广、效益高,真是集众人智慧,行教学质量提高之捷径。

2.5城乡合作

新课标实施以来,城区学校因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实际操作的经验与手段。农村学校也是新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采取必要的城区合作,鼓励学校间结成对子,定期借助优秀学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对农村学校进行讲座、送教下乡等方式促成农村学校教师从理念到实际操作的尽早过渡;也可以让教师间以师徒结对的形式稳固彼此间的交流,这样,建立起“城区向农村辐射”的教研基地,形成捆绑式体育教研新格

局。相信肯吃苦耐劳的农村地区的教师一定能虚心请教、认真领会,然后付诸课堂教学实践的。

2.6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研发展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研活动激励机制,完善教研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对于教研组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各校教研活动顺开开展,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以教师自主、校长、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教师民主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课余训练、科研成果、师德师风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多层次的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与适当的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育教研环境,促进农村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3总结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篇7

在国家重视三农的背景下, 农村环境问题亟待改善。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推进农村建设,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5个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多年来, 我国对农村环境保护相对薄弱, 基础设施投入不完善。农村人口多, 居住地密集。随着人口增加, 生活垃圾日益增大, 目前大多数农村没有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系统, 农村居民没有好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 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粪便等无序堆放, 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直接影响村民的生存环境。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农村生活污染增加, 农村工矿污染凸显,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 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也极大地影响着总体环境质量。

自2008年全国农村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来, 我国不断对农村环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着力实施“以奖促治”政策, 解决了一些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2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途径

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差距较大,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就是在充分考虑农村环境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体创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指的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主, 对地域空间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 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先行、确保实效、多方投入、逐步推广”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 在重点解决“问题村”污染问题基础上, 通过“抓点、带线、促面”, 集中资金分批分片滚动推进, 确保和扩大“以奖促治”惠民政策效果, 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 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但是, 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规模与资金需求差距较大, 基层环保力量与农村环保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支持不能满足环境整治任务的要求。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农村环保工作的严峻现状, 正确把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实质, 通过连片整治工作, 带动一个地方整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真正起到探索道路、积累经验和示范推广的作用;要确保实现两个目标, 即出成效, 出经验;要切实抓好3个环节, 即选好示范区域、编好实施方案、做好督察考核;要积极建立4项机制, 即建立目标责任制、资金投入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同时, 要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 扩大考核范围;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全面落实保护规划;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 重点控制规模化养殖和秸秆焚烧污染;开展农村环保专项执法行动, 推进监管能力和监察制度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国计民生,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将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 与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相结合, 与污染减排工作相结合, 切实提高连片整治成效, 开创农村新面貌。生活垃圾、污水及畜禽粪便均未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导致的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环境质量也会迅速下降。

农村生活垃圾未经有效处理,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地表水体渗透土壤或水源, 再侵入人体, 损伤人体健康。生活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与一次性快餐盒、木筷等一起被扔掉, 剩餐混杂其他垃圾, 滋生蚊蝇、产生大量细菌。同时产生对人畜有毒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3 改善和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区村民生活质量的需求

农村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普遍缺乏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 个村垃圾任意堆放, 沿河村庄则向河床倾倒, 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滤液, 进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流入河流, 造成对地表水域的污染, 整治区脏乱差问题严重。随着整治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其中环境质量的提高也是保障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由此,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水源保护、区域城乡一体化结合在一起。为使“以奖促治”政策发挥更大成效, 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确定2010年~2012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62亿元支持第一批8个省 (区、市) 开展示范工作 (其中2010年为20亿元) 。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 要求要严格落实资金配套, 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农村环保资金, 有效整合涉农资金, 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效应, 建立多元化资金配套渠道。

普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建设, 培养社区居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 为顺利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贡献力量。

摘要:自2008年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我国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 解决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参考文献

对农村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农村学校;书法教育;教师认识;学生训练;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41-02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于2011年8月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总的部署和具体要求。

农村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农村过春节都要贴春联,而春联就得请字写得好的人写,年轻人结婚写喜联、老年人过生日写寿联,开大会得写会标、标语等等,这就是说,农村有弘扬书法的传统和习俗。不足的是农村现在能写好字的人不多,即便是学校教师书法水平也一般,虽说师范学校毕业生都经过严格的“三笔字”的专门训练,有一些书法基础,但书法理论不足,欣赏水平也不高。学校中还有不少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要求他们有高水平的书法技能是不可能的。对此,从学校来说,要认真领会并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精神,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制定书法教育计划,切实落实书法教育。

一、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全面部署书法教育并提出要求和制订措施

(一)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关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

教师要学习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明确第二学段“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计划,要求学生书法的进度太快不切实际,太慢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各学段的书法任务必须切实完成。

(二)抓教师书法水平的提升

老师字写得好,书法水平高,会影响到所教班级学生写字和书法水平。为此,学校一方面抓教师对书法知识、书法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全方位补课。学校可购买一些有关书法的书藉,组织教师学习,让他们了解我国悠久的书法历史、历代著名书法家,不同时期的各种书法流派,书法美学价值等等,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上书法课就会很充实,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对书法有新鲜感、迫切感,他们就会较自觉地去实践。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天天写字,天天练字,给学生做出样子,并尽可能多展示,让学生评价。教师重视,师生互动,相互影响,成效最佳。

(三)将书法、写字列入学业评价

学生的书法、字写得好不好,能不能引起重视,评价是重要的机制。学校应重视学生平时作业、考试答卷的书写是否规范、端正、整洁。书法训练可按优、良、差去评定。书法好的公开表扬,激发学生荣誉感。

(四)充分利用本校、本地书法教育资源

学校可开设名家书法展,让学生感受、欣赏书法美。农村有独特的书法资源,古老的村落、古宅、名胜风景区及现代时尚的公园都会有一些不同风格、不同书法家题写的门楹、宅联等,可用相机照下来,或拓印下来,并整理成册,这是学习书法独特的资源。

二、要提高学生对书法教育的认识,强化写字、书法训练,完成书法入门

(一) 美感训练

要使小学生对书法美有较敏锐的感觉,可采用以下方法训练。

1. 激活想象。通过形象的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段展现出书法的美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凝神静思想象,感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的景象而有所悟。如“长横”的教学,可通过顺口溜:“长横长,长横如栋梁,房屋架得牢,全都靠栋梁”,激发学生想象,然后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横如阵云”的气势。

2. 品评领悟。把书法家的字挂起来,引导学生从形态、力感等方面去品味,去琢磨。“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感受其中的美,领悟其中之道,从而提高欣赏水平。

3. 比较对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临摹作品与字帖或书法家的作品相对照,从字的笔画、结构、整体章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辨出孰优孰劣,孰美孰丑,找出自己的差距,体会书家作品的美妙。

(二)手感训练

古人云,执笔在指,运笔在腕。所以要加强书写手感训练。

1. 教指腕操。在练字前,让学生做指腕操,就是手腕做顺时针、逆时针地转动,做左右仰俯的动作,执笔反复划线(竖线、横线、斜线、弧线);五个指头分别做扶、押、钩、格、(揭)、抵的动作。通过做指腕操,锻炼小肌肉群,使小学生的手灵活有劲起来。

2. 加强运笔训练。在学生学写横、竖等基本笔画时,通过手把手教学,使学生进行“运笔要有提有按,有捻有转,不紧不松,要能使通身之力不受阻碍地运于笔端,施于纸上”的训练。还要注意让学生反复练“永”字八画,强化运笔训练。

(三)让学生学之有恒

1. 教法生动多样。教学中,可运用比喻、顺口溜等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现场直观示范,借助尺子、易塑型的铁丝等教具辅助教学,通过形体动作进行字的间架结构教学,组织观看书法展览、书法家作品等。

2. 采用多种激励手段。让学生表演书法、展示优秀作品、到户到村义务写春联等,使学生得到表现,受到肯定;组织参加各级书法比赛,使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适时给学生适当的奖励。

3. 创设良好氛围。师生共同布置宁静、有浓厚书法氛围的学习环境;教学中要满腔热情,循循善诱,多表扬,多鼓励,师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临摹,与学生分享书法的快乐,使学生学得自信,学得快乐。

4.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为他们分别选择适合的字帖:有的学颜,有的习柳,有的仿赵(孟兆页)……根据能力为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对学习能力强的及时提高难度;学习能力中常的鼓励他们去追求新的目标;学习能力弱的稳扎稳打。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 篇9

积极开展・认真落实・有效促进-谈课例研究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几点作用

课例研究是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反思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实践来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指向的教学研究.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通过对课例研究的特点和基本操作过程的分析,阐述和明确了课例研究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五点作用.

作 者:王谦  作者单位:义乌三中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课例研究   反思   探讨   总结   教学水平  作用  

张迪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篇10

一、引言。

农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1]。随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快速推进,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到 2013 年底,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 1.5 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 16%。

诚然,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建设。但是,农地承包经营权能否实现市场流转取决于能否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2],而前者的形成又是土地流转市场参与主体 ——承包方理性决策的结果,即承包方承包土地的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即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之和要小于他们通过土地承包获得的收益[3]。基于此,本文在 实地调研的基础上①,重点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承包方行为基础,藉以探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

二、土地流转后承包方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承包方缺乏农业经营能力,造成土地承包后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需遵循承包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原则,但现实中,多数地方出于各种原因而没有认真贯彻这一原则。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在推进农地流转中,过分地看重了承包人的经济实力,对其他方面没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最终,很多土地流转给了一些缺乏粮食种植经验、不熟悉农田基本管理从而农业经营能力较低的个人与组织,如本地的一些通过非农产业先行致富的个人或者主营业务并不是经营农业的各类公司。这一状况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都较大,当承包方缺乏农业生产能力时,使得承包方在转入土地后对土地在其使用用途上不断变更,导致原有的基础设施在没有充分利用后就被闲置,这既造成了前期投资的浪费,也使得曾经的良田被荒芜,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下降;二是,当缺乏农业生产能力的承包方没有对土地做到很好的经营,以承包方为发包方的土地二次流转就不可避免。虽然法律没有禁止这种再流转现象,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承包方将农户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农户的同意。但现实中,据农户的反映,对再流转的行为,很少征询了农户的意见,一般都是由承包方自行寻找新的承包方将土地再流转出去。这样,使得农户的承包权益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缺乏规模经营经验的承包方转入的土地面积偏大,导致土地经营不理想。

这主要是发生在经整理复垦后的土地流转中。近些年,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复垦资金投入,各地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每年在增加。在项目后期的权属 调整中,地方政府与村集体一般都乐于将整理后“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成片土地集中流转出去,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而忽视了与当地农业生 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土地最优经营规模问题。一些土地承包方也一味盲目地追求大面积承包,忽视了与其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承包地的最优规模,这都使得现实中,只要 有可能,承包方都承包了较大面积的土地。在具体的土地耕种中,承包人还是聘请当地的农民来耕种。在插田、打药、除草、收割等生产环节,承包人一般都是按每 天 40-60 元的薪酬付给农民日工资。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干好干坏一个样,农民就又回到了以前“出工不出力”的大集体时代下的劳动局面,使得耕地流转后,不但没 有产生规模效益,反而出现了产量与效益的下降。如调研中发现,安徽省桐城市“尖刀嘴”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是 2004 年第一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2007 年 4 月份完工后,安徽芜湖一家公司以每亩 258 元的年租金承包了项目区近8000 亩耕地的经营权,承包期 15 年。该公司由于缺乏大规模农业的种植经验,也缺乏大型农场的管理经验,几年后由于经营效益低下,承包方已多次将该土地再流转。

(三)农业的比较利益依然较低,使得人们承包土地的意愿下降。

应该讲,在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种粮综合补贴、农村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实施后,种田的收益有所提高。但由于近些年,农业种植成本较大幅度上扬,而 粮食价格又趋于平缓,导致种田利润难以较快增长,农业的比较利益依然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承包土地的积极性。调研中,农民以调查区普遍种植的水 稻为例,向笔者估算了种粮的成本与收益。从成本看,每亩水稻的成本大致包括:稻种约 60 元,尿素、磷肥及复合肥等肥料成本约 130元,农药与除草的成本变化较大,一般在 70 元左右,请人犁田的费用约 90 元,人工插田的费用约 105 元(三人一天插 2 亩田,每人每天的工资约 70 元),请收割机收割的费用约 90元,正常年份的灌溉费用(水费)约 30 元。综上,每亩水稻的种植成本约 575 元。从收益看,每亩田的产量早稻一般在 400 公斤左右,2010 当地的保护价是每 50 公斤水稻 93 元,这样,一亩田的水稻收益为 744 元。因此,扣除成本,种植一亩水稻的纯收益仅为 169 元左右,这还未扣除稻谷翻晒与运输的人工费用。

(四)农田基础设施的落后加大了承包方耕种土地的困难。

自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农村诸多水利设施便年久失修,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貌变迁,使原有的水利设施逐年丧失了其功能,而新的水利设施又未能及时修建,导致农田无水灌溉,沙化而无法耕种。调研中发现,流经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的大沙河,历史上 一直为该镇徐漕村等几个行政村的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但近几年,当地政府兴建了沙场,从大沙河里大量取黄沙,销售到外地。由于过度取沙,造成了河床低于农 田,导致与大沙河一河堤之隔的数千亩农田不但无法从河里引水灌溉,而且还出现了农田里的水倒灌到大沙河里的奇特景象。这样,后来的承包人看到这种情况,预 计承包土地后,耕种作物会不利,产生不了收益,自然也不再愿意承包土地,加大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难度。

三、解决土地承包经营中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流转主体、流转面积及流转用途上不搞“一刀切”。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农民综合素质状况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而不能搞“一刀 切”。在承包方的选择上应避免出现目前过分看重经济条件,而要将其经济条件与农业生产能力、农田管理经验等结合起来,向农业大户、示范田、种田能手流转。在流转面积上,要依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民素质,确定一个最优的土地流转规模,而不是在各地都片面追求土地集中连片大规模流转。在 土地流转的用途上,对于第一产业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应向农业园区和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应鼓励向农业大 户、示范田、种田能手流转;第二产业用地向工业园区流转,既扩大工业园区规模,又可提高士地产出率;第三产业用地流转在严格土地使用条件的基础上,走市场 化道路,采用招标、拍卖等形式,进入市场公开流转[4]。

(二)普及科学种田是降低承包方土地经营成本、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内在要求。

按照科学的方法育苗,使发芽率提高,合理的预防和控制作物在生长周期中的各种情况,让作物高产稳产,这种科学种田的方法是农地流转后提高承包方土地效 益、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在农村,真正懂得并运用科学种田的农民非常少,种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土地承包人之间较为普遍。在桐城市调研时,一位土地承包人告诉笔者,2008 年,由于对科学种田的不了解,在选择作物种子时缺少科学的指导,造成作物后期发芽率低,病虫害严重,进而影响到最终的作物收成和经济收入。另外,调研中发 现,目前农村化肥、农药商品大都是私人经营,商业化太强,承包人如果不懂得科学的种田技术,就很容易受农资经销商的牵引。比如农药这一块,如果农药配得 好,一亩单季晚稻的用药成本在 20 元左右,但如果受一些不法经销商的指导,进行了可有可无的盲目配药,则每亩要花费 130 元左右,在后期粮食收获的时候还存在大的隐患。田地里的作物本身就是量大价格不高,如果在前期种子、化肥、农药上的成本如此之大,后期的利润自然就小得 多,造成承包方土地经营的困难。

(三)探索建立农地流转的承包方补贴制度。

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都较大,造成了承包人承包农地的行为是一种高风险经济行为,加之市场经济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没有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他们很难获得社会的平均利益。因此,需要国家建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来激励承包商承包土地的行为。这里的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上的,如各地普遍实行的种粮大户的补贴,安徽 省安庆市 2011 年发放的粮食综合农

业补贴就包括给予 100 亩以上种粮大户每亩 10 元的补贴;可以是对于使用价值低、改良成本高的贫瘠土地或荒地,给予承包方适当的经营税费减免等;也可以是建立社会信誉机制,帮助承包商向金融机构贷款,解决融资问题,这样承包商就可以以社会收益来弥补经济收益的不足,激发其努力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四)承包人应鼓励和开发农民的首创精神,让部分优秀的农户参与承包地的经营管理。

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发挥其创造性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地流转后,仅仅依靠土地承包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让农民积极 参与进来,这就必须尊重农民的自主性,仍视农民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调研中发现,在农村,有些年长些的农民,他们对农业生产有丰富的种 植经验,他们对土地充满了感情,土地流转后,他们依然在关注着田里作物的生产情况,关心着土地收成;也有些青年农民,他们有思想,他们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过 程很了解,对土地承包后的现状与问题很有见解,因此,承包人要采用参与的方法,积极引导这些农民对承包地的耕种模式、管理方法及激励措施提出方案,从而更 好地发挥农民的自主意识及创新精神。

(五)实行承包土地经营中的小组承包责任制。

在雇佣农民劳动的承包土地耕作模式下,当农户的生产收益不再与土地收益直接挂钩时,会导致部分农民产生劳动中的“偷懒”行为,最终带来土地产量与收益 的减少。笔者认为,可尝试实行土地经营中的小组承包责任制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如下:可以采取十户农民自由组合种植土地的方式鼓励农民积极性。即,让农民自由组合,每十户农户作为一组,每组承包种植一定数量的土地(如 100 亩),最后根据每组种植的土地的产量及收益决定该组的年终分红。这样做,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益处:(1)由于采取十户农户作为一组,而每组的收益取决于 土地的收益。因此,既可以充分发挥组内监督的优势,也可以发挥组间竞争的优势,避免偷懒行为。(2)分组的同时并不损害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的最大的优 点是便于使用大型机械、便于统一管理。对于耕地、播种、灌溉、收割、撒农药等行为,仍然可以使用大型机械,不分组地进行统一操作。这样,既能发挥大型机械 的作用,也能够保证每一组得到的管理是一致的,最终各组收益的差异也只取决于每个组的努力程度。

(3)分组使得土地的最终受益的差异取决于每个组的努力程度,因此也能够发挥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户的积极性激励的效果。由于耕地、播种、灌 溉、收割、撒农药、撒肥料等行为可以由大型机械统一完成,而翻土、除草等行为不便于使用大型机械,同时,翻土、除草等行为的努力程度对土地的最终收益具有 很大的影响。因此,组内农户在进行日常管理土地(翻土、除草等)的时候是否偷懒,决定了土地最终的收益能否更高,也决定了各组年终分红的多少。

农民得到的好处与收到的影响,及土地承包后出现的问题。总之都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快速

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农村小学;幸福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幸福指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9月,课题组织普通农村小学——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五年级的6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口头交流,了解学生的幸福度和影响幸福的因素。

对此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困扰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对“幸福”认知的局限性,使他们忽略了许多生活细节中的幸福。

2.对事件的归因时,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外在原因。

3.学生缺少心理调节的办法。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学习欣赏生活,乐观对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学生终生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在普通农村小学进行的一次基于校本的研究,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提高小学生幸福感的实践。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幸福度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幸福:

真实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

幸福=积极情绪+投入+意义+人际关系+成就(马丁·塞利格曼)

2.幸福教育:

本课题所说的幸福教育是指: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和依托教材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习得乐观,提高“心理免疫”能力;通过以“幸福”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课和个别学生辅导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状况

幸福教育的实践始于塞林格曼博士于19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的幸福课。广受关注的是哈佛大学的泰勒博士的哈佛幸福课,实践始于2002年。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关于幸福方法的理论,为科学理解幸福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教学实践基础。泰勒博士认为,如果我们能摒弃完美主义者“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像最优主义者那样更善于接受和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将学会悦纳不完美和失败,同时迎接成功并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诠释了幸福的含义,指出了幸福生活的实现路径。他的名著《真实的幸福》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基础。费莉莎·胡帕特女士(Felicia A Huppert)是英国剑桥大学幸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是英国政府幸福教育项目负责人。她从个体和群体积极心理健康视角对幸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编的《幸福的科学》一书,对世界各国幸福教育研究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是幸福教育的宝贵文献,奠定了幸福教育的科学基础。

2.国内研究情况

叶澜教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阐释,这种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状态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幸福哲学,是对幸福生命论的诠释。刘次林博士的《幸福教育论》,是近年以来我国关于幸福教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对幸福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拉近了幸福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距离,促进了我国中小学幸福教育实践进程。以“奠基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孟万金教授主持的主持下从2007年到2011年先后在贵阳、成都、北京等城市开展实践。

3.幸福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

从2006年开始,在英国积极心理学家尼克·拜利斯(Nick Baylis)的指导下,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香港在1999年开设了“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在2005年开始推行“共创成长路”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2008年上海金陵中学、上海梅陇中学引进香港“共创成长路”课程体系。

国内在中小学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高峰,他们在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随着幸福教育越来越得到众多教育者的重视,幸福教育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相继开展。

这些研究以提高人们的幸福度为目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实践,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积极心理学幸福教育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理论、经验、方法相对来说还很少,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也可丰富幸福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三、研究目标

(一)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和依托教材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习得乐观,提高“心理免疫”能力;

(二)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展“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营造幸福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一)在高年级开展幸福教育的校本教材编写,开展基于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

1.编写幸福教育的校本教材

2.使用校本教材授课,并不断改进教材。

(二)开展“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1.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科教学案例实践,改善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验。

2.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团体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开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推动幸福教育氛围形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理论方法,指导研究实践,提升研究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行动研究法

通过编写教材、组织主题活动、案例研究等研究活动,推进幸福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3.问题分析法

针对学生幸福降低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寻找成因,寻求有效地解决办法。

4. 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提升成果研究价值。

六、研究范围

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七、研究过程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从2011年9月——2014年7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1.(2011年9月)学习《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

2.(2011年10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降低学生幸福感的原因。

3.(2011年11月)确定参与课题组教师,撰写开题论证。

4.(2011年12月——2012年1月)学习、研讨,确定幸福课教学内容,安排班级、课时。

(二)课题实施与调整阶段2012年3月——2014年6月

1.教材的编写与实践。

(1)教材的编写

①框架的建构

2012年9月,课题组依照志平主编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操作指南》的五个主题: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构建出校本教材框架。2013年11月,教材编写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在积极关系、积极应对和积极成长三方面有重合部分,有时比较难以区分,因此在编写时做出了将积极应对和积极成长合并为一个版块,在积极关系方面突出感恩教育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贴近学生实际的六个板块,幸福认识、正确认识自己、投入的学习、考试应对、做乐观的人、幸福修炼。至2013年5月,校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形成。

②内容的完善

随着教材结构的逐渐形成,教材内容得到了不停地充实。内容由少变多,语言更加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呈现方式更加多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风格、韧性、感恩、心流、优势与天赋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不仅帮助大家明确了概念,增深了了解,也增强了教材专业性。

③版面的美化

教材最初设计是使用WORD进行排版,但是经过对比发现PS更能使教材画面丰富,吸引小学生,2014年5月,教材开始以Photoshop形式进行编辑排版。在美化过程中通过板块图标设计,图片筛选,色彩选择,风格统一等工作形成了美观,有情趣,有专业知识,实用的教材。

(2)教学实践

依托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教材出具模样之后。2013年下半年在中心校五六年级开展了使用校本教材的心理辅导课,这些实践使我们发现了教材当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修改教材比之前更加便于学生使用。

2.幸福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1)2013年2月——2013年7月,开展了以“幸福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结合课题学校德育工作安排了以 “幸福教育”为主题活动。包括的班队会评比、“品味书香 享受幸福”舞台剧比赛、“家校协同 共享幸福”亲子家长会、“学习雷锋,幸福大家”主题升旗仪式等活动。

(2)学生团体辅导活动

在对课题研究任务有了进一步明确,对积极心理学知识有了一定基础后,课题组引入了学生团体辅导。201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在读研究生和本校心理老师组织了多次活动,学生团体辅导进一步推进了和深化了“幸福教育”的开展。

(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案例实践。

2013年12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课题组组织学校各教研组开展了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实践。并组织了“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教育案例”的交流,对于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教师积极心理学理论培训。

初期培训以了解积极心理学为主,课题组安排教师学习《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邀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主编陈虹为教师进行 “积极心理学”的通识培训,习了对教学更有指导作用的《给教师的101个积极心理学建议》。课题负责人做了主题是“做更幸福的自己”的专题讲座。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老师们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升,特别是情绪管理、心理韧性等知识对老师自我调控和指导学生心理调节有很大帮助。

为提升教师开展案例研究的效果,学校组织教师学习马丁·塞利格曼的著作《教出乐观的孩子》;并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到的理论、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案例。这种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进一步的提升了老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案例研究的效果。

(三)课题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1.梳理研究素材,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过程性资料和物化成果。

3.进行结题鉴定。

八、研究结果

(一)编写完成了《幸福成长》系列教材中的五年级教材《向着幸福出发》和六年级教材《做幸福的自己》。

《幸福成长》系列教材是北京市昌平区七里渠中心小学编写创作的校本教材,目前为两册,一册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教材名称为《向着幸福出发》,一册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材名称为《做幸福的自己》。两册教材分别安排了贴近学生实际的“幸福认识”、“正确认识自己”、“投入地学习”、“情绪管理”、“考试应对”、“做乐观的人”、“幸福修炼”七个板块,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乐观,提高幸福指数。

1.编写本教材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切适应孩子的发展、一切促进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本着对学生当下的幸福和未来的幸福负责的态度,教材从本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力求富有实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2.编写本教材的原则

(1)关注学生的幸福体验,突出内涵特色。

与其它心理方向的教材不同,《向着幸福出发》和《做幸福的自己》不只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而是着眼于学生 “幸福地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幸福;在学习活动中习得乐观、保持幸福;在困境中或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提升生活品质。

(2)突出实用性,体现主体参与特色。

每课教材包括,导语、生活连连看、寻找幸福密码、智慧锦囊、大胆一试、成长足迹等几个内容。在参与几个环节的操作、讨论、思考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幸福学习”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组织基于教材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1. 认识幸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方法论指出: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幸福现实论指出:幸福生活就在当下,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完美不是幸福,最优化选择才是幸福。

在实践中课题组设计了“认识幸福”的活动,编写了“幸福就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幸福账本”、“ 改变让自己更幸福”、“ 关注当下,感受最真实的幸福”等几部分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尝试。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方法、策略,促进学生习得乐观。

一个人的乐观程度越高,他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越高。塞利格曼写了一本书《学习乐观》,讲的是教人如何走出无助感的方法,并提出务实的乐观这个概念。塞利格曼主张,人们不应被一时挫折而打败,应该以乐观的心情去建立自己的信心,使自己勇敢起来,这样才能反败为胜。

课题组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开展了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发现调节自我的方法,学习心理知识,在探索中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三)总结出了实施幸福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

1.组织以“幸福”为主题活动,推动幸福教育的开展。

学校组织了“身边的幸福”主题班队会展示活动;进行“幸福的班主任”系列培训;我和老师的幸福故事主题讲话;“品味书香 享受幸福”舞台剧比赛;“家校协同 共享幸福”亲子家长会等,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要怀有感恩之心,要懂得给予,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个幸福的学生。

2.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在读研究生策划组织完成的心理素质拓展项目,让五年级的小学生从欢乐的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心理老师组织的“独一无二的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关注自我,思考:我是怎样的人?结合这一学期的“优势取舍”等课程,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和深化了“幸福教育”。

3.通过“幸福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更新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组织有针对性、有要求的培训,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撑;开展案例交流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引导教师在工作中追求“卓越”,提升职业幸福感。

课题组在对教师的培训中重点阐述了“心流”体验对于人们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引导教师回忆工作中忘情的时候:每一次成功教育的体验,每一次教学设计的完美实施,每一个宝贵经验的总结……然后对比是对职业倦怠中的恐惧、厌恶所带来的不良体验,促进教师认识到工作中应当为自己做一些积极地目标,推进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体会更多的心流体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通过培训以及后期的访谈,我们发现有了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教师在心理调节,克服不良情绪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职业幸福感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体验。

(四)实施效果

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社副主编陈虹认为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向幸福出发》、《做幸福的自己》, 从幸福的视角编写教材,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新意,有实际价值。

(五)物化成果

(1)农村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上下册合订本教材五年级的《向着幸福出发》和六年级的《做幸福的自己》。

九、反思与展望

通过课题研究对于幸福的理解不断加深,也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工作为了什么?是孩子未来的幸福吗?那么孩子当下的幸福应该被忽略吗?在最真实的当下,教育者组织那些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幸福,感受到“真实的幸福”,习得让自己“持续幸福”的方法。通过思考我们认识到,将德育、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今后我们会在这一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丁·赛林格曼(Martin E.P. Seligman).真实的幸福[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10.7

[2]马丁·赛林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教出乐观的孩子[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10.9

[3]阳志平 等.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4]王滟明、邹简.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2

[5]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

上一篇:教师试用合同书下一篇:质点参考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