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推荐10篇)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篇1

1、知识目标: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安居乐业、柑桔、”等词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的精神。

3、能力目标;正确、刘黎、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学具准备:查找资料

教学时数:二课时

导入课题:

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有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晏子,他的言行被编著《晏子春秋》一书流传于世,(出示画面),其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晏子使楚》出示课题。

2、生读题解题。

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字词检查:

(1)认读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3)“敝国”的“敝”第3笔是。“规矩”的“规”部首是。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晏子使楚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概括全文大意。

出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肩负重任,只身面对楚国君丞,本已处下风,别说再受侮辱了。但是就在晏子遭受一次次的侮辱时,事情却并不像楚王预料中的那样。

深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三次交锋的内容,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找一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边读边圈划,思考。

3、交流体会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a.“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b.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楚国是狗国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再听听接待的人是怎么把这些话传给楚王听的。你来试试--句式转换

教师:

这是晏子面对楚王对自己的侮辱所作的第一个回击。

(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如果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如果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练习:

巧填词语举成()挥()如()摩()接()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4)“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

教师小结:

面对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真是精彩之极的对话。

(5)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教师小结:从这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话语中我们能感觉到晏子的质问声,同时晏子幽默的话语让楚王有苦难言,尴尬万分,甘拜下风。

三次交锋,一心设计侮辱晏子的楚王只落得个:

b.“哪位同学愿给大家读一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总结课文

没有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也没有敌我双方刀光剑影的拼搏,凭着过人的才智与满腔的爱国情怀,晏子的言行令楚王不得不尊重他。

再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比较:从这以后,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2、说话练习:

因为,所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你认为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拓展

想象一下,晏子完成了使楚的任务后,楚王是怎样送他出城门的?

补充:

作业:

根据出示的话,借助资料,编写其中一位人物的故事。

巧舌如簧的嘴

《晏子使楚》里的晏子,尽管年少,却用他的嘴征服了楚王。蔺相如用他的嘴要回了和氏璧保住了赵国数十座被秦王觊觎的城池。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合,用的还是嘴。国共谈判中,王若飞口若悬河,巧言善辩,无情地揭露了蒋xx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为国人称道。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侃侃而谈,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也因此赢得了国嘴的称号。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三次交锋晏子

侮辱尊重

(仗势显威风)(过人智慧、善辨口才)

规矩、安居乐业、吩咐、柑橘、枳、敝国、临淄、淮南、囚犯

春秋末期,齐王派晏子 楚国,楚王先后,晏子一一反驳,最终。

“看了看”,说明晏子很细心,而且十分机智,马上予以回击:1、2两句话直接揭穿楚王的阴谋,而且针锋相对;3、4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语气很强烈,但又显得很有礼貌。充分显示了晏子的外交才能和应变能力。

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只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早已胸有成竹。晏子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双重否定,加强语气。

--从反面衬托出晏子的过人才智和爱国情怀。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篇2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1、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学定教:

本课教学能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带着学生还想继续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读书,品读文字。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2、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篇3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其貌不扬,却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用自己的智慧为齐国立下了大功。这个人是谁呢?大家想认识他吗?(生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见识见识他厉害吧!

板书:

11、晏子使楚

理解‚使‛。

师:大家通过预习,了解到了一些什么信息呢?

生:晏子真的太聪明了,反应非常敏捷!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呢?

生: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都能体现他的聪明才智。

师:现在就请大家在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给大家读一读,并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来说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的言外之意是既然你开了一个像狗洞一样小的城门,那么我就将计就计,推理出楚国就是狗国。

生:我们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推理:‚访问正常国家走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本想给晏子来个下马威,却被晏子巧妙的化解了,他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作为使节的晏子在一开始就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尊严,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生: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说过这样的话: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从晏子的这一回答,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从‚敝国‛可以看出晏子的态度非常谦虚,不卑不亢,拐着弯在说楚国是下等的国家。

生:晏子是‚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回答楚王的。他是故意这么做,先让楚王得意,同时是给楚王足够的面子。

生:在这个故事中晏子面对楚王提出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个问题,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生:晏子的夸张手法用得多妙啊!非常直观的说明了齐国不但有人,而且有很多的人。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还可以找出经常用到的成语: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生:晏子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非常严肃的,使人不得不相信齐国确实有许多人,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

晏子用自己的睿智,沉着地面对楚王的刁难,不卑不亢,又一次占了上风。学生可以从这个故事懂得:要从容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并用自己的智慧却解决。

生:我想谈第三个故事:楚王故意叫武士押着齐国的囚犯从晏子面前走过,想让晏子丢脸。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的意思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变成盗贼,而不是齐国没有出息。他的这个比较,用来反驳楚王恰到好处。

师:你说得很好。晏子面对楚王一次次的侮辱,仍然能做到面不改色,真是叫人佩服啊!同学们想一想,他从始到终不改的是什么?

生:不改的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热爱的情怀。

生:不改的是他如终牢记着一个使节的责任。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一定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

生:不改的是他面对困难时那份从容和沉着。

……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棒,相信大家都能从晏子身上学到你所需要的东西。面对如此有才气,有骨气的晏子,我们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高傲的楚王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小个子的晏子用自己的大智慧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学习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实录,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得较好的是: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通过自己的领悟自由发表看法,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小课文中所蕴含的大道理。

在此基础上,在课文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分析

《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讲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反驳,从而有力地回击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的侮辱,晏子的反驳,构成了整篇文章的三个事件。晏子的三次反驳,合乎逻辑,论证有力,同时也鲜明地展示了晏子的形象。每一次事件都以楚王失败告终。其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只好‛。抓住了这三个‚只好‛,也就能理清了文章脉络,体会出严密的论证及整个事情的内在联系。

一、抓‚只好‛理脉络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带有‚只好‛的三句话。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第2节);2、‚楚王只好陪着笑‛(第3节);

3、‚楚王只好赔不是‛(第4节)。抓住了这三句话,实质上就是抓住了晏子三次斗智斗勇的结果。接着再让学生溯果追因。楚王原来是怎么做的第一次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都失败了。这三次交锋又是按照晏子出使楚国这一事件:先到楚国、见楚王、酒席上三个阶段来叙述的。这样,也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二、抓‚只好‛析推理

楚国国势强盛,楚王如此霸道,为什么会‚只好‛认输呢这三个‚只好‛正说明了晏子的反驳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使楚王不得不认输。抓住‚只好‛,细细探究晏子的言论,便能体会晏子有力的论证。

第一件事中,晏子用了‚假言推理‛,有力地回击了楚王。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从晏子的话可得出两个假言推理:①如果楚国是人国,那么楚国应打开城门;②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我从狗洞进去。这样一来,使楚王陷入两难的被动局面,结果,他‚只好‛打开城门。

第二件事中,晏子运用了‚三段论‛。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个典型的三段论。第一句话是个大前提,由第二句‚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个小前提推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推理无懈可击,因此‚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件事中,晏子用了类比推理。‚橘生淮南又大又甜;橘生淮北又小又苦,这是水土不同的原因‛。类而比之,‚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做起盗贼,这也是两国水土(风气)不同的原因‛。晏子的推理有理有据,‚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抓‚只好‛究因果

课文中三个小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抓住‚只好‛还能体会出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和事情的起因、结果。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这是楚王计谋的第一次失败。楚王企图侮辱晏子的人格,给晏子一个‚下马威‛。楚王虽给晏子开了城门,但楚王打心里并不认输,他把侮辱晏子的念头放在以后。

‚楚王只好陪着笑‛,这是楚王理屈辞穷的表现,他再次失败了,这也是楚王与晏子面对面较量的一个回合。这一次他侮辱的不仅是晏子,而且是齐国整个国家。‚陪着笑‛既突出了楚王当时尴尬的神情,也将整个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

‚楚王只好赔不是‛,这是楚王与晏子的再一次斗智的结果。这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在较量中,楚王彻底败下阵来。‚赔不是‛,既说明楚王向晏子道歉,又表明楚王承认了失败。

通过三个‚只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侮辱在不断升级,由‚晏子的人格‛到‚齐国的人才‛,最后到‚齐国的国格‛,随着侮辱分量加重,楚王也一次比一次输得惨。最后他不得不和盘托出‚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鄂教版七上晏子使楚同步测试 篇4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1)晏子将使楚

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4)王曰:“何坐?”

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1)楚王闻之

之:(2)何以也

以:(3)缚者曷为者也

曷:(4)齐人固善盗乎

固:(5)人楚则盗

则: 3.翻译以下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二部分:

(一)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6.晏子,时期,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7.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二)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9.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2)今臣使楚

使:(3)晏子对曰

对:(4)比肩接踵而在比:

10.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1)晏子使楚(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3)使子为使(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 出使: 让、派: 使者: 11.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12.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晏子使楚》答案

1.(1)出使(2)对……说(3)善于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 2.(1)代这件事(2)用(3)同“何”(4)本来(5)就 3.(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2)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4、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5.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6.春秋、齐 7.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8.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9.(1)请(2)出使(3)回答(4)并、挨 10.(1)(2)(出使)/(3)(5)(6)(让、派)/(4)(使者)11.(1)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12.略

晏子使楚·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2.坐()3.徒()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 1.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

二、A

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

五、略

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何以:用什么办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离开座位。2.D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灾祸的先兆。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晏子使楚·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2.坐()3.徒()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 1.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南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

二、A

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

五、略

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何以:用什么办法。何坐:犯了什么罪。避席:离开座位。2.D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灾祸的先兆。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晏子使楚·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酣()

诣()

枳()

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7分)(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2)吏二缚一人诣王()(3)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圣人非所与熙也()(6)寡人反取病焉()(7)缚者曷为者也()

3.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并解释。(8分)

4.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寡人反取病焉。

5.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和现在用法不同的词,并简要分析。(5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7.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

8.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来。(4分)

9.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10分)

综合题

1.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

2.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 基础题

1.hān yì zhǐ yé 2.(1)近旁的人(2)到(3)果实(4)莫非(5)开玩笑(6)辱(7)同“何”,什么 3.习:熟练;温习。何以:用什么办法;凭什么。徒:只;空。之: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助词,的。4.(1)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2)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3)我反而自讨没趣了。5.“左右”文中指“近旁的人”,现在指方向;“病”,文中指“辱”,现在是指疾病。6.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尊严的故事。7.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8.诬齐人为盗。9.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综合题

1.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但语言不够简练的,等第是良;两位人物分析不够正确,概括一般,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两位人物分析不正确,概括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的,等第是下。

2.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这是其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这是其三。写出三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写出其中一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

晏子使楚·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字注音。(4分)酣()

诣()

枳()

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7分)(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2)吏二缚一人诣王()(3)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圣人非所与熙也()(6)寡人反取病焉()(7)缚者曷为者也()

3.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并解释。(8分)

4.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寡人反取病焉。

5.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和现在用法不同的词,并简要分析。(5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7.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

8.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来。(4分)

9.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10分)

综合题 1.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

2.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 基础题

1.hān yì zhǐ yé 2.(1)近旁的人(2)到(3)果实(4)莫非(5)开玩笑(6)辱(7)同“何”,什么 3.习:熟练;温习。何以:用什么办法;凭什么。徒:只;空。之: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助词,的。4.(1)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2)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3)我反而自讨没趣了。5.“左右”文中指“近旁的人”,现在指方向;“病”,文中指“辱”,现在是指疾病。6.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尊严的故事。7.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8.诬齐人为盗。9.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综合题

1.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无能君主。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但语言不够简练的,等第是良;两位人物分析不够正确,概括一般,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两位人物分析不正确,概括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的,等第是下。

2.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这是其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这是其三。写出三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写出其中一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

《晏子使楚》同步训练 《晏子使楚》同步训练

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 的著作。(2分)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

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

⑴齐之习辞者(习辞:)⑵今方来,吾欲辱之(辱:)

⑶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⑷齐人固善盗乎(固:)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3分)

5.译句:(6分)

⑴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⑵齐人固善盗乎?

⑶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6.解释下列的多义词:(6分)

⑴使:得一人之使()

晏子将使楚()

使民善盗耶()

⑵以:何以也()以故东徙()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

⑶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于淮北则为枳()

7.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2分)

8.为了使上下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境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2分)

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9.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 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序应是()(2分)

①提高思想

②有效的③我党

④改正错误

A.⑵⑶⑴⑷

B、⑶⑴⑷⑵

C.⑶⑵⑷⑴

D.⑶⑷⑴⑵

(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把“枳”比为。(4分)

11.“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2分)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12.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2分)

13.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2分)

15.“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7.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分)

18.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2分)

19.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

20.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③使诸侯闻之()

2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主鸟而亡之()②请数之以其罪()③以鸟之故杀人()

④景公好弋()⑤寡人闻命()⑥为吾君主鸟()

22.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

①诏吏杀之()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23.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24、片断写作练习:(30分)

将《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记叙文片断,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避免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晏子使楚》答案

1.《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晏子言行

2.略

3.⑴善于辞令,很会说话⑵羞辱⑶到……去⑷本来⑸同“嬉”,戏弄

4.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5.⑴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⑵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⑶莫非楚地的水土让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6.⑴劳动力;出使;让⑵用;因为;认为⑶是;成为

7.成理成文即可

8.D

9.C

10.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11.C

12.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13.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14.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5.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16.成理成文即可

17.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

18.“勿杀!寡人闻命矣。”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19.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20.①叫、派②使得③让

21.①死或逃走②谴责③因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

22.①B②D③A

23.善于言 辞,很会说话。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篇5

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夸张的方法。“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在这里进行,可谓是水到渠成。

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

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结果

1、导:上节课大家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交流: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可在这之前,楚王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引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楚王是因为什么而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二、先品楚王,感受侮辱

1、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板书:楚王 侮辱 晏子)

2、课件出示:

a、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板书:钻狗洞

b、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板书:没人才

c、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没出息

说这两句话时,楚王都笑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笑啊?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

三、再品晏子,欣赏反驳

过渡: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一)学习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出示: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指名读,大家听听晏子的话到底什么意思?交流。完成练习(出示):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板书:是狗国

师:(齐读)你们再读读晏子的话,我们听听是不是这个意思。

2、师:晏子的意思你们竟让我钻狗洞,你们楚国简直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晏子说话有礼有节,合身份)

3、师: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板书:只好开城门

师:楚王这回是别无选择,这城门打得也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自己国家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4、晏子还没进国门,就给楚王来了一个迎头痛击,在接下来两次斗智过程中,晏子又是怎样反击楚王的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小组自主交流,体会晏子说话的妙处。

学生讨论

(二)学习晏子的第二次反击

1、面对楚王说齐国没人才,晏子是如何反击的?出示: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zī)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什么?(齐国人很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明明是夸张的,晏子却是——(严肃地说),这就不得不让楚王相信齐国人多。

在古文中这段话的意思是用三个成语表达的,那就是什么?(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2、师:晏子又是怎样解释齐国派自己出使齐国原因的呢?晏子要说什么?出示: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最下等国

师:晏子是拿贬低自己来贬低楚国,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大家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笑?指导感情朗读。师: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所以楚王只好——板书:只好陪着笑

(三)学习晏子的第三次反击

1、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楚王在宴席上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出示: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机板书:强盗国

2、师: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板书:只好赔不是

什么是赔不是?我们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

3、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好一个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面对晏子,楚王是——(生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师:所以说,晏子使楚最终的结果是——生齐读:“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重点讲解“不敢不”,感悟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四、小结感悟,迁移运用

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 迁移运用,出示:

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作业布置:

找同学合作,将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再演一演。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 篇6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晏子使楚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完成板书:楚

王三次侮辱的话: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 、侮辱、三次的侮辱让我们感受到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傲慢无礼、仗势欺人)故事的结果呢?只好大开城门、只好赔笑、只好赔不是。

是呀,楚王对晏子的侮辱可真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板书:反击。让我们再来读课文3-5自然段,关注晏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晏子说的哪些话很精彩?精彩在哪?

我们先来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楚王侮辱晏子长得矮,并让他钻狗洞,他是怎样反驳的呢?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

(1)学生汇报:出示PPT1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2)在这番话里,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句?为什么?

A、“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除非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晏子才会钻狗洞,否则要为他打开城门,这样一说就会使楚王陷入无力还击的境地。)(毫不留情地指出自己不会钻狗洞、只能进城门)(暗地里把楚国比作狗国,楚国的城门比作狗洞。)(把楚王对晏子、齐国的侮辱,转嫁给楚王、楚国攻,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借力打力。)板书:访狗国

过渡:晏子长得矮,楚王本想羞辱一番,从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没想到晏子这么一反击,却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困窘的境地,这就等同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那么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说的呢?(不卑不亢、不慌不忙、理直气壮、)

(3)谁来当一回晏子?读一读?(指名朗读1-2个)

(4)晏子说这句话的神态是?(看了看)说明什么?(“看了看”说明想都没有想就说了,说明反应敏捷、随机应变。机智过人)板书:机智过人

(5)多会说话的晏子呀,你会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口才了得呢?(能言善辩)板书:能言善辩

(6)是呀,难怪楚王听了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一次回击的?找句子——品精彩——感情读——悟品质。(板书)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第二、三次回击。请两位同学来把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读一读?我们其他同学来读旁白部分。

三、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第4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这次晏子反击时,他的神态是有变化的,找出来读一读。

A、晏子严肃地回答:“”(指名读句)。

B、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指名)

C、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指名)

2、晏子神态的变化是随着楚王的话来变化的。晏子严肃是因为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 这句话是侮辱齐国的话,作为一个使者,岂能让自己的国家受到侮辱?所以他神态变 得严肃起来说。指名读晏子的话,出示PPT2:晏子严肃地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学生交流精彩之处:

3、这段话精彩在哪?运用夸张、排比等修辞说明人很多。

4、是呀,晏子极其夸张,说齐国的人很多。这段话在《晏子使楚》的原文中用了三个成语。请看屏幕:

5、出示PPT3:齐之临淄„„,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6、第一个成语是张袂成阴,这里的袂是什么意思?(袖子)。它有一个近义词叫做举袖成云。文中哪个句子解释了这个成语的的意思?

7、挥汗成雨对应的句子是?比肩接踵对应的句子是?

8、这里的踵是什么意思?请把这三个成语写在这段话的旁边,做好积累。

9、谁来读一读?把晏子说话时夸张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1-2个)

10、师引读:既然那么多人,那为什么派你来呀?学生读晏子的话(又怕大王生气)

11、讲不讲真话呢?真让晏子为难啊,为什么为难呢?

(1) 楚王说为什么打发你来呢?(长得矮、不是人才、下等人)

(2) 真的为难吗?(不是)装给楚王看的,先贬低自己来达到什么目的?(贬低楚国)

(3) 谁能把晏子为难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1-2个)再齐读

12、晏子装为难还为了引出下文。出示课件4

13、出示课件4: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面对楚王的不屑和轻视,晏子仍然表现得很有礼貌,不失仪态,从“拱了拱手”体会到的。

(2)精彩在于借贬低自己,实则在贬低楚国,说楚国是一个下等国。(板书:下等国)

(3)我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没有用)(下等人)(不是人才)

(4)晏子真会说话呀!他顺着楚王话里的意思来个将计就计、以牙还牙,让楚王毫无还击之力,只好(指板书)陪着笑。

(5)谁再来读一读晏子的话?(1个)

(6)学到这,难怪说晏子是一个(有勇有谋、机智过人、能言善辩)的人。(指板书)

过渡:晏子跟楚王2次斗智,楚王都败下阵来,楚王说齐国人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怎样反击呢?默读第5自然段,继续学习第5自然段。画、品有关句子。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反思 篇7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区分“乘机”和“趁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爱国热情。

3.关注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好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4.渗透古文,了解“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3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指名读;强调“子”的读音,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读准“晏子”;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请你简单介绍(齐国、大夫),再来读一读“晏子”。

2.“晏子使楚”指得是?(晏子出使楚国)齐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理清脉络

1.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打开课本读一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2.交流

1)检查词语

春秋 临淄 敝国 大夫 大臣

乘机 侮辱 规矩 淮南 枳 柑橘

读准字音;质疑问难,强调“乘机、趁机”的区别;齐读

2) 起因(1、2)

经过(3、4、5)

结果(6)

三、概括起因、结果

1、媒体出示,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浓缩成一个词表达(侮辱)

2、指名读“结果”,也浓缩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3、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的经过部分。

四、研读晏子的话语

1.自由读3、4、5自然段,楚王三次分别怎样侮辱晏子的?随机指导朗读楚王的话

2.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身为齐国大夫的晏子又是如何应对,如何反驳的呢?找出晏子说的话,媒体出示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自由读一读,请你用一个字来评价一下晏子的这些语言?妙、棒……

4.这些话到底妙在哪里呢?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一翻。

1)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l指名读,说说妙在何处?

l我们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 ,那么 。

l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

l感情朗读这句话。谁来当当晏子再读读这句话?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l第一句话告诉楚王齐国人多,比较一下省略中间部分后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晏子一次次举例夸张的手法,更加说明齐国人多,让楚王信服。有感情读。

l第二句话为自己最后的反击准备了一条退路

l第三句话通过先贬低自己贬低楚国

l出示提示语体会

l感情朗读整段话

l只好陪着笑,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四、总结拓展

1.通过上两次的较量,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进一步体会晏子说话之中的妙。

2.古今联系

《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成的,本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才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现在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句来考考大家,出示: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师读,

2)你会读吗?理解,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3)找一找文中相对应的语句。三个成语相对应的意思说一说。“比肩继踵”也说“摩肩接踵”,讲解3个成语的出处,来自文言文。

晏子使楚教案(八年级必修) 篇8

1、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读懂课文内容。

2、结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晏子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第一课时: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②熟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③温习小学里所教的白话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自由合作,准备上课分角色表演。

2、这篇古文疑难词句不多,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通过他们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来疏通文义。教师做好组织即可。

3、加强朗读,通过反复读、分角色朗读,积累词句,理解内容,培养学生文言语感能力。

4、本文故事性强,可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楚王等人,感受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5、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6、课时安排:两课时

7、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让人转败为胜,由被动走向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请大家仔细品味晏子过人的智慧、犀利的语言。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晏子,并讲述有关他的故事。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这对学生并不难,因为学生小学里曾学过白话文《晏子使楚》,其中有三则有关晏子使楚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

三、理解大意,培养自读文言文能力。

1、学生独立学习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教师巡视,作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质疑、释疑,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突破、积累重点词句。

四、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鼓励创造性复述)。

2、学生自由复述。

3、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五、课后学习

1、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

2、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教师设疑导学投影下列思考、讨论题①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设计该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②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设计该题的目的是:体会晏子思维的敏捷,回答的巧妙,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③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吗?说说理由。(设计该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2、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三、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1、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2、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

四、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篇9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练读这段文字。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

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齐读。板书:不得不)

“不得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不能不、必须、只能、只好……

(4、楚王仅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吗?结合“使”、背景资料“结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还有齐国人民、齐国国家,因为晏子的背后是一个有力的团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_晏子

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篇10

1、知能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并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方法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的含义,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楚”的意思,请同学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2.介绍晏子。(多媒体出示晏子的资料)。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同晏子一起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交流。

(1)学生读生字词,重点指导“规矩”的读音。

(2)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那几件事?

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潜心体会,研读宴子

(一).默读课文,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巧妙回击楚王的?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的话妙在哪里?(多媒体出示)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

3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访问 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 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5.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3.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4、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5、用什么语气读楚王和晏紫的话?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3.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③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四、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

2、也可以看一看《晏子春秋》。

六、板书设计

10 晏子使楚

进城门--狗国

见楚王--下等国 尊重

赴酒宴--风气不好

上一篇:做最美阳光少年下一篇:小班化教育实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