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推荐13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篇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现、评价的能力,并采用开放的写作教学方法,放飞学生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创新的天空。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新发现”

小学生识字量少,不善于观察,不善于表达,看到写作文就头疼。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利用一节活动课跟孩子们谈话,询问他们最近有什么新发现。为了表现自己,孩子们各抒已见,就在他们说得兴奋时,我刹住了他们的话头,对他们提出了每天都写写看到的或听到的人和事的要求,并教给他们日记的格式,发给每人一个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写下“每天都有新发现”,孩子们都觉得这种做法很新奇,因此,第二天都交来了日记。

为了使学生不感觉到写“新发现”是一种负担而厌倦,我把“只奖励,不强求”作为引导原则。经常抽查部分学生的日记,写上简短的鼓励话语和老师的感受,勾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写作上的指导,对坚持写和写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宣读其中的优秀习作。这样下来,许多学生都乐于接受,有的学生写了好几本。

经过记录“新发现”,他们表现出对写作的极大热情,一些孩子有表达的需要,但又受词汇的限制,于是学会了与家长合作。如今,很多学生日记的篇幅越来越长,而且有条理,已不是记流水帐的水平了,更多是对所观察事物的描写、对个人感受的叙述、对在 1

看书或做事中得到的收获的记叙,还有的把内心构想的童话记录下来„„。总之,通过“新发现”这种形式来写日记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是一种习作熏陶,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今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美术引入写作课堂

有一次,我在教学生“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指导课时。我按照常规带领大家仔细观察后,便开始指导写作,并反复强调写景作文应注意的事项。可是,不少学生愁眉苦脸,陷入困境,磨蹭了老半天,写出来的作文,不是顺序乱,就是无特点或写错写漏某些特点。因此,我不得不重新寻找教学方法,思来想去,我就把美术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刚才观察的景物。几位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用彩色笔在纸上画,然后议一议,哪个画出了特点,哪个画错了形状、颜色、或漏画了某个部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评议着简笔画。在“议一议”时,让学生看着图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并恰当地运用上修辞手法。结果引入美术的作文指导课立竿见影,学生的作文大多写得轻松,写出了特点。

如写“参观记”或某些游戏,用上简笔画,可变复杂为简单,有序、直观、形象,学生写起来容易、轻松。美术的形象让学生的印象深刻。美术作文,学生们自己创设的情境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图画把学生带入情境,并刺激儿童的感观,促使思维语言的积极活动,唤醒儿童的表达欲,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椰壳效应”

以往写人的作文,学生总是抓不住要写的人的特点,写出来的作文,平铺直叙,不吸引人。这次上写人的作文时,我带来的一面放大镜,并告诉同学们这不是一般的放大镜,是一面特殊的镜子,它专门照人的优点。同学们顿时精神抖擞,都希望别人拿这面镜子照照自己,也迫切希望拿这面镜子去照照自己想照的人,情绪非常高涨。我就乘势请同学们拿“镜”照同学,然后,请学生们先在座位上说一说,再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顺序,并写出习作草稿。很多同学写出的作文,看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感人。这次作文为何会有这样不同的效果呢?究其原因,是这次作文运用了“椰壳效应”,对习作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并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优点,评说优点,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再有,课堂上还利用了“赏识效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认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小学生普遍有渴望被同伴和老师肯定、表扬的强烈欲望。这次作文课,我以一面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为出发点,很好地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趋向,学生们抢着表现自我。同时,我利用这面放大镜很好地暗示了学生评价别人的态度,应学会正面欣赏别人,不要挑剔别人。这也是一次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结合。俗话说,侦察才入微。这次作文课,我还利用了“参与效应”,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习作的全过程,从引出素材到呈现素材,从理解素材到表达素材,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血有肉,感情也就真挚可信。

四、展开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作文,它切合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小学生写作的约束,为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学生习作时,老师解放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思维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进行合理的想象。当然,想象也不是凭空编造和无中生有,应该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书籍,多

向别人请教,才能开阔视野,也只有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才能增加体验。因此,在习作指导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别出心裁,以充分发展个性。如有些学困生有些想象不是很合理,老师不要一口否定,以免打消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只要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只要放飞他们自由的翅膀,就一定会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就一定会翱翔于创新的天空。

五、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创新发挥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篇2

一、立足文本, 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他科目, 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 可以说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可挖掘的资源太多太多了。但语文课终究还是语文课,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教学《鸟的天堂》为例, 首先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 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学生画出自认为美的句子, 并注上旁批。全班交流时, 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可计数”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画一画, 让学生读一读, 师生一齐分享点点滴滴的感受, 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

二、关注需要, 善于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 切忌灌输, 重在引发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直观演示, 或旁征博引, 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 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 找来很多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 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

三、适时点拨, 情感共振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我在讲课文《雪趣》时设计了几个问题, 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孩子们, 当我们送走秋阿姨后, 冬爷爷就会来临了。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在雪中做什么游戏呢?能讲述一下你们快乐的往事吗?”这样, 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 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 此时学生对雪的喜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得到升华, 思想受到教育, “文”与“道”并行, 相得益彰。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篇3

关键词:观察;积累;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写作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能力,它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说它艰巨,是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手工制作等活动,教学生去观察,去“爱”:观山,观水,观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观植物,观动物,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三、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贾国均;建议这样上小学作文课[J];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11期

王汉伟;;我是这样上作文课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精读课 篇4

“精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精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础的作用。

精读课如何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一般不对教学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过程。但是,考虑到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时把握不好,因此,还是提出了一些精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的程序供参考。

一、精读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诱导;在教学程序上,体现简化实效。

二、低年级一篇课文精读教学的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要能读会背,对内容的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

“初读”: 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精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

“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通顺、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比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地读”:就是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重音、速度和停顿。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要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入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个人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重点处理。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后提供的范字描红,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如果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

三、中高年级一篇课文精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自读自悟”环节的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须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画画批批,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帮助个别学生的良好时机。

“汇报交流”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突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实现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交流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矫正。第三,指导品读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善于在讨论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学生是否能充分地“自读自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读背说写”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工作有: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听写、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写字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精读课文必须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精读课文面面俱到。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篇5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从自身的角度阐述在日常工作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经验和看法,探求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开拓聋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19-01

俗话说“教无定法,各有各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下,现在的教学已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在这种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到知识,教师要达到这么一个目的,那就得好好地准备好一堂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课前做足准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

2、发现问题,掌握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

二、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1、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2、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3、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5、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三、先要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性活动,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选择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百以内加减法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四、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聋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机,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层层深入

课堂上,教师要满腔热情、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后进生的面前,赤诚热心地为后进生服务,使后进生提高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的乐趣,产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树立起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观察,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数学学习的个性特征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六、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篇6

一、复习导入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原本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再学习,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较难再引起学生注意,如果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那么学生学习时觉得特别轻松、愉快。

首先要注重复习方案的设计。复习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找出书中涉及到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要复习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我在复习圆的周长时,首先创设教师上街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看老师都买了什么(用课件展示),学生特别感兴趣,积极观察并思考老师所买物品的共性。又如复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借创设商店开业一起去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购物中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其次,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通过复习,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例如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编题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活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整理与复习效果。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复习课时,在学生发现所买物品的共性是都是圆形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对圆形的认识有哪些,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总结效果较好。同时在帮助老师解决怎样让老师买的菜墩更结实时,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想出了捆一圈铁丝的办法,应该准备多长的铁丝,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圆的周长来解决,更有学生想到一圈不结实,应该捆两圈,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的效率

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其次,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再次,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分层次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通过题型或问题情景变化,促进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技能。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多种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还可以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围绕一些故事情景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7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 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它区别于其他的表演艺术, 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 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 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 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与其责怪学生, 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 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 使学生乐学。这样,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 产生“磁化”效应, 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 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变换教学方法, 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1. 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 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 示范, 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方法单调, 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 我在教《前滚翻》时, 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 两脚迅速蹬, 团身如球滚, 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 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 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常变常新, 步步深入, 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 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针对这一情况, 我根据教材内容, 编一些韵律操, 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 热衷于小型竞赛,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 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 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 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 只见甲猛一转身, 拔腿就追, 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吁吁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 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 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 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 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 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 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 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 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 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 给予肯定和表扬, 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生第一堂作文课 篇8

一、让作文在学生心中简单化

很多同学认为“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害怕写作文”。第一次上作文课的孩子,大多数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来作文班的路上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紧张,有的高兴,还有的孩子说自己没有心情。那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孩子们从心交流。为什么紧张?为什么高兴??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彻底消除他们的紧张感,让同学们没心情来有心情走!

同学们年纪小,生活经历单纯,可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少,再加上是第一次真正地拿起笔来写东西,不免有些紧张、害怕。同学们在第一堂课上一定会问老师,什么是作文?老师要尽量把作文的概念简单化。“耳闻、目睹、心想,用笔来说出你想说的话,这就是作文。”当孩子从生活中取材,并让他为之感动时,他们才能说好,将来也才能写好,所以第一堂课,我们别让作文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学生们从现在开始,从“大胆、简单的说”开始!

二、作文的两把金钥匙

知道了什么是作文,然后就应该写作文了!作文不是单纯的说,尽管老师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可是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写作文,是用笔写你想说的话,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的语言。这对初次走进作文王国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件难事,所以在第一堂课上,我送给了学生两把开启作文之门的金钥匙:一把是抓特点,另一把是慢慢写。

1.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通过比较,比出与众不同、不一样的地方。

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找特点。比如我们在写大象的时候,没有同学说“大象有四条腿,一对耳朵……”同学都要抓住大象的特点“柱子一样的腿、蒲扇似的耳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特点以后,也就走进了作文王国的第一步。

2.慢慢写,不是让学生写得很慢,而是让学生多多地想,具体地写

比如,我们写大象的耳朵,我们怎样把大象的耳朵描写全、描写细,让没见过大象的人,看了你写的话之后,就知道它长什么样呢?这就需要慢慢写,有的同学说“大象有一对大大的耳朵”,还有同学说“大象有一对大大的像一个蒲扇似的耳朵”,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慢慢写的要领,在慢慢写的同时又抓住了特点。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最初学习写作的时候,没有灰心丧气的,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学习的。我们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一篇作文不行,下一篇……,虽然孩子会有缺点,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从优点之处激发写作的兴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要在第一堂作文课上把孩子写作的火种燃起来。

第一堂课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对作文的态度,怎样上好第一堂作文课是每个作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里仅把我的一点体会说出,希望能找到知音,共同继续探讨小学作文的教学问题。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篇9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是这样的,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绝对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和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考试为目标。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学到课本外的做人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下面作具体的探讨,希望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风是一位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一年四季风的特征,理解了这些风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四、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走下讲台,充当学生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老师。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普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直观的声像、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合作、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启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从从容容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华的教学状态。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作文点评课 篇10

桃江玉潭实验学校 初中部 曹芬

好的作文就像一幅意蕴深厚的艺术画,有留白的隐蕴,也要有出彩的惹眼,妙笔生花的水平离不开长期的阅读和积累。一个用心生活的人,喜欢记录的人一定是一个会写作的人。他懂得去观察,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文,只要他爱写。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少有学生有浓厚的写作兴趣。然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用学生自己的话,就是:“不知道要写什么”。因此,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都放在了指导学生写的方面。而轻视了作文的讲评。我认为初中作文要重视点评课,因为只有学生知道自己作文中的成功与不足各是什么,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评价,领略到成功的愉悦感,同时,对作文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落实和弥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不仅要上好作文指导课,更重要的是要上好讲评课。因为担任了玉潭写作兴趣班唯一的任课教师已经有一年,积累了些许经验,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作文讲评方面的点滴做法:

一、尊重学生的作品,不吝惜鼓励

学生在作文里的一字一句都代表了他那个年纪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老师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应该摆正自己的姿态,不要以成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去评价一个几岁的少年。只要稍稍翻阅近年来的中考资料,我们就可以知道“课改”后的试卷上,有关短文的阅读,经常会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评价或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的要求,很明显,只要学生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都可按正确的答案给分。我想,作文的评价,也应该如此。例如:31班刘世强同学在写《家乡的小河》这篇作文时,他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了家乡小河不同的景色,其中在写夏天的景色的时候,他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总喜欢叫上三五个伙伴去河里游泳,而且最有趣的是,当其他小伙伴在河里憋气比赛的时候,因为比赛的伙伴中有一个男孩曾经借了他一块钱没有还,于是他偷偷的撒了一泡尿。至今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真是太聪明啦!于是我给了他这样一句评语:童年的你天真调皮,游泳的时候撒尿也算是童年的趣事,但那时是真正的聪明吗?如果他后来还了你的钱,你会心有愧疚吗?后来,他回复我说:“我觉得如果没有他在我就不会干那样的可笑的事,那时的聪明也不是真正的聪明,兴许那一块钱他真的忘记了,不是故意不还给我的呢。乐于助人应该不求回报吧!”我又给他画了一个开心的笑脸。因为我觉得他的回答比他写作文时,思想已经丰富多了。

因此,我认为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老师应“尊重学生意愿,不吝惜鼓励”,学生的习作内容,不管是写光明的、积极的,还是阴暗面、消极面的,只要文字流畅、语句通顺、说理清楚、具有真情实感,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决不能通过我们的作文评价,让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弱,创新的意识衰退,甚至人性扭曲,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世界里自有他的酸甜苦辣,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写下来,敢说敢写,放开手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一个“真”字,这样的文章就应该称作好作文。

二、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首先,教师应对全班同学的作文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发现优点,找出共性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讲评课上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并以此为例进行整篇分析,肯定成功的一面,指出不足之处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如在讲评《军训让我成长》时,将事先选好的文章输入电脑,让学生看着大屏去朗读去体会该篇代表作。随后向学生提问,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写的?最后对优点加以肯定,予以鼓励。对于存在的不足,让学生提出疑问,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此外,我们班有个别同学是没有参加军训的,个人认为是可以不要去写你没干过的事情,写也写不出真情实感来。所以对于这类同学,我会让他们看作文书,看看好作品是怎么写的,让他们去分析文章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去学习你能运用到下次写作当中的方法。

其次,努力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文章中的精彩片断进行讲评。让学生知道,一篇较好的文章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一篇较差的文章也会出现较精彩的片断。比如说40班朱京鑫同学在写有趣的一件事时,他的题目为《电脑争夺战》。文章语言十分幽默,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十分生动。虽然他的开头和结尾三言两语,平平淡淡,不吸引人,但是因为有了鲜活的人物描写,整个事件变得有趣了起来。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努力发现并及时搜集一些优美的句子、新颖的开头、自然的过渡句、较好的结尾等,并不失时机地将这些闪光点在讲评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尽情地去欣赏,去品味,去体会其妙处,并强调指出写文章铸炼语言的重要性,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只要用得恰当,也会给文章添彩。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机会”,同时,通过精彩片断的讲评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感,并激起写作的兴趣。

再次,作文讲评要抓住作文中出现的错误的字、词、句等细微之处进行讲评。在初中阶段,学生作文言语不顺,用词不准确,写错字白字,错误地使用标点符号等现象时有发生,要克服这些缺点,也要在作文讲评中更正。我常做的是:把易错的字集合起来,在课上请两个基础不一样的学生上黑板进行听写,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引起重视,也培养了他们认真细致的习惯。

三、采用多种方式,认真评改学生作文。

“认真”评改学生作文,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

1、教师批改是示范。

教师批改,一定要牢记“认真”二字,踏踏实实地做到“眉批、总批”相结合。对学生作文中好的词、句子都要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评语,而不是只在最后进行总的评价。对于错字、病句更要圈画出来。让学生改正,不细心的老师就会培养出粗心的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对于内容不具体,思路不清晰,详略不得当等问题都要一一指出。评讲时,也要让学生认真地去读一读,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这样的修改是不是好。读完了,想好了,再同桌、前后交换阅读,这样的讲评有很大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培养孩子自改和互改起了示范作用。一定不要吝惜对学生的夸奖!

2、学生批改是进步。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新课改下,要摆正位臵,改变传统的老师一手完成的现象。学生批改,它包括自改和互改两类。“自改”和“互改”均为学生批改。这种形式,实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而积极地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习别人是如何触及生活、触及自然的,是如何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的,是怎样以真情实感写出新颖的文章来的——这实质是一种互相合作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批改,不但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些同学之间平日里生活有隔阂的,通过看作文的方式,还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正所谓是“一举两得”。当然,学生自改,并不是老师不管,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做。老师应该给学生出示自改的要求,给批改人也要打个分数。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刚开始学习自改时,要求不宜提得过多。慢慢地等学生有自改经验后,适当增加自改的要求。

3、写好总评,多读佳作

总批的评语,应围绕“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写上适当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语,要知道过多的否定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以满腔的热情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评语予以热情洋溢的肯定和褒扬,或放大亮点,或相机赞美,或殷切期待,“以心换心”,给学生有很深刻的印象,促其再一次反观作文,从而对他以后的作文起指导作用。把写得好的佳作读出来,先不说学生的名字,让大家去猜是谁,这个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学生的佳作发表到网上,或者去投稿。我经常把学生的稿件投向玉潭的校报《璞玉》,每个月放假学生收到校报,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发表了,被带回家给父母欣赏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 篇11

关键词:活动;游戏;小学;英语课

一、伴随歌声进入课堂

歌曲既可以是英语歌曲,也可以是中文歌曲,可生唱师舞,也可师生共唱共舞,更可生唱师很夸张地指挥,并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正所谓“赞扬声,鼓励声,声声不断,掌声响起来,美丽的歌儿唱起来,让我们师生舞动起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生就像被磁石吸引一般进入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

小学英语课主要以文具、水果、动物、时间、颜色、家庭、人体结构等为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许多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当学到文具、颜色、水果这些内容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实物,以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渴望学。上课教师拿着实物教读,再拿实物认读,并逐渐加快速度,如次反复,学生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教师发出的指令迅速做出反应。教师有意扰乱学生,万一谁说错,大家都会哄堂大笑,当然教师也要“笑”对他们的小错误。当上到“动物”这章内容时,教师说英语,学生模拟动物叫声或动物动作,教师用甜美的声音评价:“噢,下面坐着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咱们班简直是动物的乐园。”这样的课堂会妙趣横生,学生的脸上会写满高兴、喜悦、得意。当学到“人体结构”时,教师边用滑稽的动作指出自己身体的部分边说英语,师生互动起来,很有意思,这样的课就是学生想开小差都难。还有一些英语课,教师可以配一些优美的动作、歌曲、简笔画、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还可以运用贴“王八”、传递火炬、开火车等游戏,师生边演边说,边学边用,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总之,将游戏和活动融入课堂,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小学生好胜心理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愿望,他们爱唱、爱玩、爱游戏,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背单词、句子比赛,书写比赛,角色扮演比赛等,高效率,快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胜组有机会进行才艺大展示,教师要鼓励学生像电视上的小孩一样展示自己的才艺。笔者做过几次实验,发现往往优胜组是一些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会带动全班学生不但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其他技能,以备上课之用。刚开始仅限于唱歌,后来跳舞、歌伴舞、走模特、相声、小品等节目层出不穷,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唱几句秦腔、京剧,个个“磨刀霍霍”、跃跃欲试。他们很渴望上英语课,更渴望是优胜组,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无形中促使了学生向多方面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然,教师也别吝啬自己的微笑,一个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热情高涨,信心倍增,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学生和教师都会激情四射、掌声不断、笑声不断,既像竞争一样激烈,又像玩耍一样快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小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

其次,教师高大的形象、渊博的知识、健康的精神风貌都会使学生产生尊敬感、崇拜感和羡慕感。一个好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让学生成为自己忠实的粉丝,而且是一个指挥家、导演家,更是学生贴心的朋友。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篇12

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等特点。他们喜爱新鲜事物, 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复习是对旧知的巩固, 因而更应精心备课, 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以下是我对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所思考的一些方法。

一、提趣式

采用多种新颖的方式, 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增加复习情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例如, 巧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视、听、说融于一体, 可以扩大教学的外部环境, 扩大复习的容量。屏幕中呈现的动感画面和轻快的音乐还能唤醒学生复习热情, 增加复习情趣。再如, 为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拼读技巧和基本的语音音素, 为学生奠定独立拼读单词的基础, 提高单词拼读能力。在复习26个字母时, 首先告诉学生26个字母中有七个家庭, 同时屏幕上分别出现Aa家庭[ei]、Ee家庭[i:]、Ii家庭[ai]、Oo家庭[ou]、Uu家庭[ju:]、Ff家庭[e]、Rr家庭[a:]。然后让学生归纳每个家庭都住着哪些成员, 接着教师每点击一个家庭, 屏幕上便跳出该家庭所有的成员, 并一一跟同学问好作自我介绍。这种生动有趣的画面, 把枯燥的字母、音标的学习生活化、趣味化, 学生复习起来更有情趣, 复习效率更高。

二、实践式

教师不断开展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小学生天性喜欢动手, 对于自己参与动手的东西, 尤其感兴趣, 他们总喜欢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因此, 在五年级第二册学完颜色后, 我就给学生上了一节“美术课”。在课上我先要求学生把他们所带的颜料的各种颜色用英语说一说, 并且同桌互相操练:What colour is it?It’s…然后再由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Guess?What colour is it?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方式继续复习颜色类的单词。等所有的单词都复习完了之后, 让学生取出调色盘, 并且出示卡片:red+yellow=?通过学生自己进行调色得出答案orange。接着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色来得出答案:

当然除了老师规定要调的颜色之外, 我还让学生自己模仿老师进行调色, 然后出题提问大家。

这样一节课下来, 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些颜色类的单词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不仅复习了已学的单词, 而且在学生自己调色的过程中还掌握了一些其他颜色的单词, 大大扩充了他们的词汇量。

三、比赛式

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表现欲的教学。小学生一般好胜心强, 喜欢表现自己, 还特别容易激动。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搞小组纪律竞赛, 学生必然为集体荣誉而增强自控能力, 上课能专心听讲, 用心思考, 也会自觉地监督提醒其他同学遵守纪律。穿插一些单词合作拼写竞赛, 由于拼一个单词需全体参与, 势必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讲才行, 否则竞赛时, 出错的一个学生就会受到同组学生的排斥和不满, 所以竞争机制的导入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A:从每一组找一个学生到黑板前, 教师说出一个字母, 让学生写出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 写出的单词越多越好, 组里的其他同学可接替他写出更多的单词。写出单词最多的组获胜。

活动B:把所学的单词分类, 让学生找出所学过的能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动词。例如:

cry (哭) , run (跑) , jump (跳) , dance (跳舞) , sing (唱歌) 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 学生做出这个动。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会很清楚地记住这个单词, 并且印象会非常深。

活动C:给一个单词, 让学生画出相关的简笔画, 让全班的学生猜这个单词是什么, 如河流, 山川, 拖鞋, 袜子, 苹果, 小鸟, 等等。这个活动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 但是课堂气氛会很好。

四、歌唱式

利用英语歌曲复习旧知的教学。这样避免了机械性操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让他们快乐地复习旧知。音乐是通向思维的高速公路, 同时欣赏音乐又可使人的性情得到陶冶, 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让疲劳的神经得到休息。在课堂上让孩子复习所学歌曲,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整孩子们疲劳的脑神经。下课前, 教师回放学过的歌曲, 这样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 又巩固了歌曲中所包含的话题、英语知识点, 还保持了他们自发学习英语的动力,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据我观察, 孩子们有时兴奋起来还会自己改歌词, 同桌对唱;有的还会自编歌词、边歌边舞呢!就是在这些英文歌声中, 孩子们的英语思维将得到不断的锻炼、发展, 并向深处延伸。歌谣儿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内容丰富有趣、生动活泼, 从中我们能让孩子们了解到许多外国习俗、文化知识、社会历史、异国风光, 还可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为习得语言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可拓宽孩子们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五、引导发现式

以学生发现为主, 以教师引导为次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会发现, 小学生对于单词是会读了, 但还没有辨音的意识, 因而辨别能力还不强。对于单词中的元音、辅音字母该发什么音, 不同单词中相同字母或相同字母组合的发音是否一样, 还没有确切的认识。引导发现式这种方法, 尤其适用于辅音的辨音, 如book、bike、bird、bed, 学生一读就会发现字母“b”在这些单词中的发音为/b/。成功之后的感觉尤为激动, 记忆的效果也尤为深刻。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篇13

小学体育课

内容提要: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本文主要从民办学校的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以及场地器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体育课质量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因素如何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封闭式;教学管理;体育课;影响;兴趣

目前,国内的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多是采取封闭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都是为了方便家长和校方管理而产生,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接受新事物的机会。特别有些学校还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的活动就更大的受到了制约,这样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其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抹杀。对其身心的健康发育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兴趣不浓,以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体育课也大受影响

1.影响民办学校小学生体育课质量的因素

1.1.学生的管理因素

民办学校大多实行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宗旨是“安全第一”,学生在学校不出安全事故,那对家长就有所交代。这类学校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时时压制着学生的自由时间。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有些民办学校还给小学生开设了晚自习课,白天的课程也有八节之多。对与学生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学习负担。学校在体育课的内容上也有所要求,对于很多有危险性的体育项目是不予以开展。学校实行安全责任制,这样致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畏首畏尾。

1.2.教学方法因素

民办学校的教师以刚毕业的新教师为主,教师年轻,缺乏经验,教学手段简单,不灵活。同时,这类学校招收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平时娇生惯养,被公立学校所遗弃的问题学生,所以在课堂纪律,课堂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保课堂秩序,对学生训斥过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愿和教师配合。

1.3.教学内容因素

学生家长看重主科成绩,学校当然也“照方抓药”。因此,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出安全事故,体育教师们普遍实施画圈式“放羊”。在学期末,体育课基本上被主科老师占用。课堂没有组织,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没有体现,任凭学生自由活动。如此一来,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在技能学习中也得不到指导。这就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据有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同比呈下降趋势。原因是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度不高。

1.4.评价方法因素

所有学生一个标准,造成先天素质好的学生永远好,那些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锻炼,也追不上他们,分数总是低,长此以往,就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1.5.场地器材因素

小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颖,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小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民办学校基于投资考虑,对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投入比较少。比如篮球架太高,孩子们够不着,球的分量太重,孩子们拿着累,这大大影响了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对体育课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小身材的孩子们使用成人化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而有些带危险性的设施更如同空设。比如单杠,双杠等。出于安全考虑,甚至不让学生靠近。有的学校干脆就不设置这类设施。

2.如何在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下如何上好小学生体育课

2.1.还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民办的这种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要取消是很难办到,如何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让孩子们恢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才更为实际。民办学校应该解放这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学生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出安全问题而把体育课压制。为了学生的体制健康发展,必须把体育课规范起来。其实在体育锻炼中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和安全的防护措施,安全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练习中偶尔的磕磕碰碰是很正常。这种情况,学校也应该向家长说明,并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学校在设置合理的学习量的前提下,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陶冶学生的身心,让孩子能在校园里认真学习,快乐生活。

2.2.建立健全的教师团队

民办学校的教师团队建设难以建立,主要原因是因为待遇低或者工作量大等原因致使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师团队难以稳定。招聘的大多以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主。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体育课也当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民办学校想要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建立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师团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2.3.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对美的欣赏、追求、向往等。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乐于学习,不断进步,它可以起到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促进的作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锻炼,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各种“美”的乐趣。这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美的教育,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或生动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在教学设计时,要适当从美学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语言讲解是否清晰、简练等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要做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并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美的课堂环境学习中,充分感受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综合显示的健康美,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美、形体美、表演美、心灵美等,进而自觉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塑造美的体形,感悟美的心灵,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及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热爱生活、勇于开拓创新的人。

2.5.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上体育课,从而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5.1.创造条件,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自己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努力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5.2.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游戏是中小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就能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发展。比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情绪的愉快。又如:让身体素质较差、但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任裁判,通过他们秉公执法,同学们也不会轻视他们,让学生养成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习惯,使这些学生不会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而有自卑感的心理,在这些活动中,使每名同学的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培养。

2.6.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所以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制定了既看最终成绩又注重进步幅度的综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的建立有

效克服了旧评价制度只看最终结果的弊端,有效提高了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先天素质较差,经过一学期的体育课锻炼进步很大,但他的成绩离优秀还有距离,用新的评价制度来评价这类学生,他们的成绩就会很高,这样就会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2.6.改进场地器材

小学生的体育器材、设施的规格标准必须要有教育性、科学性、安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民办学校和在职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缩小”体育场地器材。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3.结束语

民办学校在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下要上好小学生体育课,就必须改变观念,建立健全的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校体育课目的性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体育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活跃的一门课程。

学校体育要使学生形成健身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上一篇:《aoe》教案下一篇:服务队例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