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宝宝成长记(精选11篇)
一回到家我就问妈妈要了一块大蒜,我轻轻地剥开几层白色的纱衣,只见若干白白胖胖的蒜瓣宝宝紧紧地围坐在一起,好像在开家庭会议呢!我数了数,一共有十二瓣,我选了两个最饱满的,脱下它们的内衣,摸一摸,真光滑呀!
妈妈拿来一只玻璃碗,放入蒜瓣,注入些清水,叫我放在了朝南的窗台上,告诉我过几天大蒜宝宝就会发芽的。
三天过去了,我每天放学后都去看大蒜宝宝,但它们迟迟没有动静。妈妈看我焦急的样子,笑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过程,我们给它们提供了生长所需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们一定会生根发芽的,再耐心等两天。”
第四天,当我观察时,惊喜地发现:它们都长出了一些白色的根须,仿佛是老爷爷白花花的胡子。为了让它们长得更快些,妈妈加了些淘米水。
第五天,惊喜接踵而来,两个大蒜宝宝都发芽啦!尖尖的蒜头咧开了嘴,露出那一抹诱人的嫩绿,我高兴地手舞足蹈。接下来几天,大蒜苗势如破竹,冲天而起。我每天观察测量,1厘米、3厘米、7厘米、13厘米……,到5月1日,两个大蒜苗都超过了20厘米。看着那在风中摇曳的翠绿蒜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天早晨,我一睁开眼睛,就迫不及待地爬下床去观察绿豆,发现“绿豆宝宝”涨大了一点儿,变成了“绿豆先生”,于是,我把绿豆倒到漏勺里漏干水后,又放进换了水的杯子里。
第三天早上,我又去观察泡水的绿豆。“绿豆先生”们可能是觉得太热了吧,他们已经脱掉了“绿外套”,换成了“白衬衫”,可有的“绿豆先生”可能是在装酷,只是把“绿外套”的扣子解开而已,并没有把“绿外套”脱下来。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坚持给他们换水,愿他们快点儿长成豆芽。
第四天午饭前,我去看望“绿豆先生”。“绿豆先生”们今天全都换上了白白的衬衫。可是有的“绿豆先生”却用起了白色的小拐杖,可能是腰和腿脚不好吧。咦?今天泡绿豆的水怎么全绿了?我又一如既往地帮“绿豆先生”们换了一次水,因为我怕一不小心水变质了,会让“绿豆先生”们喝着臭水而晕倒。
第五天,“绿豆先生”全都用上了白色小拐杖,有些绿豆芽的头部出现了淡淡的紫色,就像戴上了一顶淡紫色的帽子。真奇怪,他们还那么小,怎么就长出这么长的白芽啊!不管那么多了,换水时,我还在想泡的绿豆芽能吃吗?
第六天,“绿豆先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已经长出根来了,上面有一根根小毛毛。细细长长的绿豆芽有的好像一只只伸长脖子的白天鹅,还有的像一根根洁白的象牙,好看极了。
第七天的晚饭前,我急忙去看望“绿豆先生”们,发现“绿豆先生”们都摘下帽子,头上一分为二,中间长出了小小的、细细长长的嫩叶,这样就更像白天鹅了,只是尾巴是绿的。我把杯子轻轻摇动,水里的“绿豆先生”们也轻轻地晃动着,好像在感谢我把他们照顾得这么好。
一周下来,“绿豆宝宝”全都成长为成熟的“绿豆先生”了,我的辛勤劳动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啊!
今天,老师让我们回家开始观察某种动植物,然后坚持记录每天的观察所得。回家后,我问妈妈:我应该观察什么呢?妈妈说:我们家没小动物,花花草草也少,要不我们种大蒜吧!这个比较简单一点,而且可以让你见证它的整个成长过程。我决定听取妈妈的建议。开始种大蒜咯!
我找来了一些干的大蒜子,它们一个个的穿着层层白色外衣,里面的`蒜瓣就像兄弟姐妹们一样紧紧围着在中心的蒜柱子而坐,仿佛它们正抱在一起快活地聊天。用手捏捏,它们一个个都很结实饱满,最外面的白色外衣有点干干的,轻轻一搓就会掉皮,剥掉几层干皮,里面的衣服嫩嫩的,也穿得紧紧的。凑近它闻一闻,淡淡的蒜香味,很新鲜。
我拿着花盆和铲子,兴致勃勃地跑到楼下小花园那挖了一些泥土,再用铲子松了松土,把大蒜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泥土里,再轻轻地盖上一层土,只留大蒜的一点点小芽露在外面,最后,我再给它浇了一点水,大蒜就这样种好了!我开始期待着,大蒜能快快长大,也很好奇大蒜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天,我按时给大蒜浇水,它却按兵不动,丝毫没有要伸出小脑袋瓜的意思。
第二天,还是没有变化,我着急地问妈妈:大蒜会不会死了啊?妈妈说:观察需要耐心,你只要坚持每天照顾好它,它会有变化的。
过了几天,我感受到了惊喜!哇!大蒜终于长出了两片嫩绿嫩绿的小叶芽,尖尖的、短短的!我的大蒜终于发芽啦!后来的每一天,大蒜都会长高一点点,我在旁边好像都能听到它们刷刷刷向上生长的声音,从一开始的一点点的嫩绿色,到后来的一片片翠绿的蒜苗,长势可真旺盛啊!最长的小蒜苗都长到15厘米了。这些蒜苗,就像是一支支冲天的利剑,蒜气逼人,绿光四射!
今天,我去看望绿豆“宝宝”,发现它们长大了。瞧,一个个胖得把衣服都给撑破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有的干脆把衣服全脱了。呀,绿豆“宝宝”的衣服里还藏着一条小尾巴呢!仔细一看,原来是绿豆“宝宝”发芽了。
过了几天,我又和绿豆“宝宝”见面了。哇,它们已经完全变了样,竟然长出了绿色的“头发”,不知是谁帮它们梳了两个“马尾辫”,真可爱!你看那长长的茎,多像它们的新裙子啊!茎下长着细细的根,就像镶在裙子上的花边。
我捧着一个小盒子进入家门里,我的心跳得好快,因为我要养一种可爱的动物——蚕宝宝了,蚕宝宝有柔软的身体,又细又小,像一根根短短的黑线,如果不它们躺着不动,我甚至都很难发现它们。妈妈告诉我,它们还小,所以我总是用最嫰的桑叶芯来喂它们。
11月17日 晴 星期二
蚕宝宝已经褪过一次皮了,它们的身形变大了一些,颜色也渐渐变淡,食量也渐渐变大了。它们的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向我要吃的。我连忙恭恭敬敬地递上搽拭干净的叶片,它们纷纷爬到叶子上一阵狼吞虎咽,侧耳倾听,仿佛可以听到“沙沙”的咀嚼声,像春雨落在草地上。不一会,蚕宝宝们吃饱了,有的开始呼呼大睡,有的进入的饭后散步的模式中,我注意到,它们的脚是“分组”的,前面的脚有三对,中间的脚有四对,后面的脚有三对。我轻轻拿起一只放在自己的手背上,让它在我手上爬行,顿时,我感到了一阵冰凉和柔软。
12月17日 晴 星期四
蚕的寿命是很短的,它们已经开始吐丝结茧了。首先它们会给自己找一个角落,然后把头抬起来,吐出一条丝固定在前方,接着继续吐着丝拉向自己左边固定好,然后再到自己的右边固定,这样就形成一个封闭的圈了。蚕可有耐心了,它会按照这样的顺序不停地工作下去。大约2个小时后,你就可以在它的身体周围看到象透明的薄雾似的茧了;随着蚕不停歇的努力工作,这层茧雾会越变越浓,蚕的身影也逐渐模糊了,这个过程要一个白天的时间。
“我出来了!”一道微弱的声音从一颗“白芝麻”里传出来。哦,搞错了,是从“白芝麻”上的一个“小黑点”里传出来的。这“小黑点”就是我,一条刚出生的蚕宝宝。
我在刚钻出来的卵周围爬来爬去,突然,我被一个头上长满毛的东西(毛笔)刷了起来,放到一片嫩绿色的椭圆形的东西上。这不是我们蚕的食物桑叶吗?我定睛一看,桑叶的边缘上已经有几位我的兄弟姐妹在用餐了。我已经饿极了,赶忙爬过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我先把头靠在桑叶的边缘上,然后用嘴啃住桑叶,像波浪一样,由上到下一点一点的啃食着。我将这种吃法叫做“波浪吃法”。 蚕食鲸吞这个成语就是人类看到我们这种吃法,的出来的灵感。
过了几天,我已经长大了不少。这几天,我总感觉身上的那层“衣服”太小了,紧巴巴的,箍的我很不舒服。我要换一套“衣服”了,用人类的话来说就是“脱皮” 这层“皮”其实是我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身体。但是硬化的.外骨骼不能长大,所以我们的身体想要长大,必须要脱掉之前窄小的外骨骼。
我开始不吃也不动,过了一会儿,我接近头部的地方逐渐膨胀起来,又慢慢的裂开了一道缝。这时,我从裂缝那里又钻出了一个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的头钻出来的那层东西是我以前的“帽子”。当我的胸出现裂缝后,我赶快把身子向后仰,想尽快从“旧衣服”里脱出来。当我的身子从旧衣服里脱出来三分之二的时候,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这时,剩下的“衣服”好像被念了紧箍咒一样,紧紧地卡在我身上。我不停的翻滚,却怎么也脱不掉。为了恢复体力,我休息了一段时间。休息完后,我紧紧地抓住桑叶梗,一下子将剩下的“衣服”脱了下来。我终于完成了脱皮!
脱完皮后,我又开始吃桑叶了。我在一天一天的长大,由最初小小的,浑身漆黑的样子变成长约五厘米,白白胖胖,水灵灵的样子。
在脱了4次皮后,我又不吃也不动起来。这一次,我爬到了盒脚。我昂着头,挺着胸,不停地往外吐丝。你一定猜到我正在干什么了吧?没错,我正在结茧呢。我先在盒脚大量的吐丝,形成网状,学名茧网。我用松软凌乱的茧网覆盖了整个盒脚,这茧网不算真正的茧,只是用来支撑一下而已。然后,我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将茧网搞定后,我将头绕来绕去,像“S”一样吐丝,一会儿,就出现了半透明的,茧的轮廓,这才算是真正的结茧,学名茧衣。我有条不紊的吐丝,不久,一个茧就结好了,是雪白雪白的。我将在里面脱变,成为蚕蛾。
这就是我成为蚕蛾前的过程,有趣吧?后面的事,等我从茧里出来再给你说,请耐心等待哦。
一大早,我兴高采烈地拉着妈妈去菜场买大蒜头。我挑了几个又白又大又饱的大蒜头,真想马上把它们种进土里。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蒜瓣一个一个地剥下来。我拿起小铲子把花盆里的土松一松,又用小铲子在花盆里挖了一个坑。我拎起一个蒜瓣的头,把它直挺挺地插进小坑里,再用土把它的大部分身体埋起来,只露出一点点头来,好让我早点看到它冒出绿芽。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把另外几个蒜瓣也种进土里。最后,我接了一杯水给蒜瓣们浇上。
种蒜之前,我先帮大蒜脱掉白衬衫,又剥掉里面一层薄薄的“保护膜”,放到盘子里后,我给它浇足了水,放到窗台上,期待着它快快发芽。
第二天一醒来,我就跑窗台上去看大蒜。呀!每瓣蒜头上都抽出了嫩嫩的绿芽,我忙叫来妈妈看我的大蒜,妈妈说:“大蒜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就会长得更快。”听了妈妈的话,立马给大蒜浇了水,又把它挪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第二天蒜苗果然又与昨天有些不同,不仅长高了一点儿,而且嫩芽分成了两片嫩叶,紧紧地靠拢在一起。我还惊奇的发现大蒜的底部长出了白色的须根,水就是通过这些根传送给蒜苗的。到了第五天,每个蒜苗长度不一,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它们吸收了不同的.养分吧。最长的蒜苗已经有10厘米长了,两片长长的嫩叶微微张开,就像英文字母“Y”,在两片绿叶中又钻出了一片嫩叶,过不了几天,它们也会变成绿叶。
等蒜苗长得更长时,我们就可以炒菜吃了,吃着自己种的蒜苗,肯定非常香!
过了一个星期蒜瓣的顶部裂开了,是它那浅绿色的芽儿钻出来了,我摸了一下软乎乎的。我又看了看,蒜瓣的根部已经长出了一些很短的须根。过了一会儿,我问妈妈,蒜苗不用土,只浇水,这样真的可以长出蒜苗吗?妈妈说:“蒜苗的身体里存的有养料,只要温度适宜,水分、空气、阳光充足,没有土,他们照样能生长出来蒜苗。”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然后我给他们换了一次水。
又过了三天我发现蒜瓣的头上全部都裂开了一道缝,我以为它们都出了什么毛病呢,我急急忙忙的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它们没有病,那是分片,小片叶子要从大片叶子的中钻出来。”原来是分片呀,真是虚惊一场啊。
蒜苗长得非常快,我仿佛每天都可以听到他们蹭蹭往上长的声音,今天我再看的时候,只见那如同白玉的茎,翠绿色的叶子,簇拥在一起,好像一大片齐刷刷的小竹林呀!最高的有九厘米四毫米,最低的也有三厘米多呢,它那长长的须根都牢牢的抓住了棉絮,纵横交错,紧紧地织在一起,弄得我都分不清哪一根是哪一根了,绕得我眼花缭乱,就算是我用手使劲拉呀,也扯不开它们。
这一天一下课,我就飞奔回了家,开始从事“挑蒜”活动。我把大蒜掰成一瓣又一瓣,从中挑选出几个又胖又大的,然后把它们身上厚厚的皮大衣脱掉,团团围在一个盘子里,盘子里倒上浅浅的水,这时的大蒜一半淹没在水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周身发着淡黄色的光,真像一个花环。
第三天,大蒜长出了一点根,头部也由白变黄了,活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我想可能是它们害羞了吧!
第五天,大蒜已经蜕变成功,真正成了一颗小小的蒜苗,大蒜的根须也越来越多。听老师说,根须越多,吸收的营养就越多,蒜苗就长得越好。我一看果真是的,我的“种蒜工程”已经初见成效了。
第十一天,叶子已经长出来很长了,一根根叶子犹如一把把利剑,紧紧贴在一起,非常地团结呢。
第十七天的时候,蒜苗终于长成了。蒜苗又绿又长,像一棵棵“参天大树”,直冲云霄!这时如果你捏一捏大蒜,你就会发现,原本硬硬的大蒜,现在软软的,变成空空的了。这就如同母爱,母亲用尽她的心血培养了我们,我们如何能报答她呢?
我是一滴在大地母亲怀抱里的水宝宝。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朋友,有种子,还有其它水宝宝同胞们。我们见证了种子的生长,也被它吸收。随着种子的不断生长,它长成了一株向日葵。它向往阳光,每天都追着太阳跑。某天,我正在叶片上晒太阳呢,却没想到被太阳蒸发到了天上。那里是云的乐园。在那里,我跟云朵们玩得开心极了!可白云姐姐说:“总有一天,你会回到地面的”。
果然,没过几天,天上下起了雨。我变成小雨点,落到了湖泊里。这里有更多我的小伙伴呢!“大家小心,有庞然大物来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头巨大无比的牛在喝水呢!我很好奇牛的肚子里是怎么样的,就乘着它喝水,钻进了它的肚子里。虽然里面黑黑的,但我一点也不害怕。又过了几天,我又回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了!你们说,神奇不神奇?!
【大蒜宝宝成长记】推荐阅读:
大蒜宝宝成长记作文03-03
蚕宝宝成长记小学作文09-14
大蒜07-03
大蒜作文12-22
《种大蒜》小班教案10-20
大蒜水培观察日记12-25
观察日记200字大蒜06-05
观察大蒜生长的日记06-24
植物观察日记作文:大蒜11-10
大蒜生长观察日记600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