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共15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1

——平罗二幼

曹新芳

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效果相当的自然、和谐。而市幼儿园的王老师、姜老师展示的奥尔夫教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丰。它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与我们一般的音乐教学活动的不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注重交流与放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幼儿关注音乐,在不断的娱乐中学习新技巧和内容,活动宽松、自然、丰富、有意义。活动时间虽然长,但整个活动可以由执教老师依据儿童的实际自由调控,并不用一样画葫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另外,通过看教材上小中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课例,让我感触很深,在我们的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比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而且教师组织教学轻松自然。每个活动设计中都有节奏练习、创编、演奏,而将这些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达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目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2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是幼师专业的必修课, 也是幼师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操作课, 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 是儿童音乐学与学前儿童教育学相互交叉的产物, 其实践性、实用性极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或技能技巧的教育, 而应该是音乐的教育、审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因此, 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必须以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为线索, 突出音乐本身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将音乐的知识与技术服务于音乐感受和表现的需要就尤为重要。针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比较薄弱, 在教育观念上, 常常看重音乐教材, 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 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 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 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 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因此, 做为中职学校的幼教老师在指导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急待提高。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很值得借鉴的国外音乐教学方法, 与传统音乐教学法在理念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及日益繁荣的国际文化交流, 世界上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入我国, 这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音乐教学改革是有益的, 它开拓了我们的改革思路, 促进了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得以充分运用, 以即兴活动形式, 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 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以及想象编创性的发展。因此, 为真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有效性, 突出“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创新型原则, 在音乐教法的研究过程中, 我大胆的尝试并有效的运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作为前沿、指导理论, 将理论与实践、创新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努力开拓创新, 力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使“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从而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有效教学。那么, 具体对于幼师学生来前应绷紧风箱, 在手指触键的同时拉动风箱, 在音发出以后手臂迅速放松并保持控制, 使声音逐渐由强到弱, 最后手臂用力把风箱止住, 手指此时不能立刻离开键盘, 稍作停留, 给听众留下一点的幻想空间, 营造一种明明乐曲已经结束, 但依然觉得还有声音的效果。

手风琴虽然在我国还是一件年轻的乐器, 但是经过一代代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 如今普及的范围已经很广。各大专院校音乐专业, 都将手风琴纳入了必修器乐课或选修器乐课之中。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大家也在不断的探究如何将手风琴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一再的强调手风琴风箱运用和控制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掌握好了风箱的运用和说, 她们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今后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有哪些帮助呢?

一、兴趣的激发

对儿童的的音乐教育不是从上音乐课时开始的, 游戏的时候就是它的出发点, 人们不应当走向音乐, 而音乐应当自己进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各种声势律动及器乐教学, 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消化知识, 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 主动去找寻学习的方向。

二、综合学科的学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综合的教学艺术, 在它的教学空间里包含了语言文字、音乐美术、表演设计等多方面的教学门类。一堂唱歌课不是简单的老师教一句, 孩子唱一句,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准备活动, 使孩子们们有效的学会歌曲, 并从美术、音乐、语言等多方面课程中学会更多的知识, 它体现了现代艺术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 节奏教学是最为基础的部分, 也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元素,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离不开节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节奏每时每刻都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 所以节奏为其教学法的灵魂, 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 非常亲切, 易懂易学。

四、能力的培养

首先奥尔夫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的即兴创造力;其次,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易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有易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五、主人翁意识的体验

奥尔夫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增强主人翁意识, 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坚决舍弃一切落后的教学方法, 改变不适于迅速提高音乐教育水平的传统做法, 对自己所教的音乐内容要予以独立思考, 勇于开拓创新, 创造性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走上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 这是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因此, 做为幼师的学生来说, 要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 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人才, 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 为我所用, 大胆创新,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课教师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对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将学生的音乐技巧和音乐天赋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到教学,对发展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本质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强调的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让音乐教学“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课堂一对多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身的感性音乐充分发挥出来,以快乐的形式利用语言、乐器、歌唱、舞蹈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法。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是作为知识传授主体进行授课,奥尔夫教学法老师只是课堂的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这种教学方法将音乐从枯燥的课程回归到音乐本源的情感特性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贯穿到教学课程当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引导和挖掘,还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快速、稳固。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 节奏和语言。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语言对于音乐节奏和意境的掌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汉语作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昂扬顿挫本身就是朗读的基础,汉语发音有着自然的优美和节奏性。将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涵引入到汉语朗誦中,通过朗诵的过程提取节奏基石,不仅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打击乐器所奏的优美旋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汉语朗诵过程中必然会带有韵律,这种韵律结合着打击乐器的音乐具体表现就是旋律的形成。节奏和旋律作为音乐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任务。

2. 音乐与形体动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动作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练习、动作组合和动作游戏。使用音乐将动作进行联系,能起到增加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作用。将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用具体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属性的理解,还能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抽象性较强的音乐这与现实性强的形体动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3. 乐器与音乐。利用简单容易学习的乐器促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些乐器一般都不需要专门的乐器演奏训练就能够掌握。将这类乐器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能够和乐器进行更亲密的接触,不仅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乐器对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乐器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声部、不同音高乐器的协同演奏,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新课标的联系。音乐新课标的中心内容所体现出的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教学优势的基本体现之一。我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理念进行了一定的吸收和借鉴,与传统的音乐课程标准有着很大差别。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刚好契合了我国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义务音乐教育领域的运用,对我国音乐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新时期的九年义务音乐教育应该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与文化”几大要素为基础,充分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演奏能力、歌唱能力、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这些培养任务都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成果的基本体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新课标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不仅对达成教学任务有帮助,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从而使新时代的义务音乐教学达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奥尔夫音乐心得体会 篇4

很高兴我能踏上这次奥尔夫音乐培训的行程。杨恒文教授以幽默的形式来带动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大家对奥尔夫音乐有一次深刻的体验、全面的认识和技能的提升。

这次学习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治疗的核心理念:每个人都有能力参与音乐。不论有能力还是无能力的儿童都能参与奥尔夫合奏,教师必须充当引导的角色,把孩子安排在一个他可以胜任的演奏位置。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多思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课程,如何把奥尔夫音乐用在课堂上。

奥尔夫是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他音乐的起步。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将艺术的美妙带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美丽世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5

北栅小学 杨榕

2011年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去中山参加了第二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培训,这次的培训是邀请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教系主任沙拉.布努克教授为我们授课。通过三天的学习和训练,使我从不懂、不了解,逐步地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它的基本思想观念,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法。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而感觉能力是人认识世界、发展智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通过音乐教育可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直觉等方面的培养。而是有创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

当我第一次接触奥尔夫音乐,被它的神奇魔力所吸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所有人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有人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奥尔夫音乐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这次培训的内容:以人教音版和花城版1至12册音乐教材课例内容为主,分小学低、中、高年级,以互动的方式展现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音乐家财中的使用效果等。

开始老师简单的介绍了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的原理,然后就带着我们先做了一个有节奏地朗诵活动,边用手掌击出节奏边问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一句打招呼的歌词,然后把这句歌词用不同国家的语言来演唱,再把时间差开,这样制造成了和声的效果,那一刻我发现优美动听的声音制造起来也不是那么的困难,感觉整个教室的上空都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音符,让人回味无穷。在授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沙拉老师是通过歌词的回声教学进入节奏型的学习,然后在游戏中寻找新伙伴创造出新的节奏型,开始2人一组换成4人一组,站成直线按顺序拍出自己名字的节奏,还可以用身体打击新的节奏型和用无音高乐器演奏节奏型。依照这个例子,每个人分别用相同的节奏边拍手边说自己的名字,老师们 的积极性被很快地调动起来,每个都要好好想想该怎么说,怎样才能有所创新。借着大家高涨的情绪,我们又学习了“声势”,即跺脚、拍腿、拍手及捻指。紧接着我们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一曲下来每个老师都兴奋不已。

人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即兴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如在教授《两只老虎》、《粉刷匠》表演歌曲,即兴创作律动,都是通过即兴活动主要注重儿童在“做”好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即兴教育正是真正体验创造性的教学。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先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地做些什么,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在音乐方面就是以即兴的创造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

在三天的培训中,沙拉老师都会创设很多学习情景,使我们所有的老师融入到了一块。通过她精炼的讲解,和蔼诙谐的语言,让我们很快的掌握了她所讲的内容。音乐的创作符合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歌词口语化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旋律接近自然的口语发音,易于学唱,幽默诙谐,琅琅上口。沙拉老师就要我们自己组好队,用一首童谣:Biddy biddy bop...来创编节奏动作。整个过程每个人都参与在其中,每个人都有多方位的体验和收获,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课堂里到处迸发着无限的创意火花!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篇6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5、自生命开端的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很多爸爸妈妈都了解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的重要性,可是怎么样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却是一个让人迷惑的事情,于是,把孩子交给专业的早教机构,(比如带孩子上音乐亲子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在的音乐早教领域有很多针对孩子的音乐教材,很多老师在介绍的时候,总是会说这么一句话:“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而在做具体讲解的时候则是众说纷纭,云山雾罩。作为家长,很多人大概只知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音乐教学法,而对其他,可能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实际上,因为我们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我们才更应该弄清楚这种教学法的理念,以及它为什么比较适合孩子,孩子能从中得到什么益处等等。

奥尔夫教学法特点

1、节奏„.奥尔夫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如:

小 老 鼠∣ 上 灯 台 ∣偷 油 吃∣ 下 不 来∣ 喵 喵 喵∣ ∣ 猫 来 了∣叽 里 咕 噜 叽 里 咕 噜∣ 滚 下 来‖

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 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 节奏的敏感.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2、奥尔夫教学第二个重要特点就是打击乐器。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3、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演奏也是他的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和声思维单纯,而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均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作自由即兴性演奏。这对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都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求孩子“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奥尔夫教学法正在以其独特、新颖,富于创造性的特点一步一步走进中国。让中国的儿童在早期的音乐教育中有了更好的教材和方法,也让我们这些从事音乐教育的人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五大优势

一、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

二、有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1、动作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的最多的就是身势动作,他的教学法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幼儿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孩子天生的表现形式。

2、游戏

如游戏“布谷鸟”,准备:地上到处撒落着乒乓球。音乐:布谷鸟。老师不需要任何的语言,示范玩一次游戏,孩子们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听到布谷鸟叫的时候就从地上捡一个乒乓球。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爱孩子们的喜爱。

3、其他

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老师像变魔术一样变换着各种形式,带我们在音乐的圣殿中遨游,让人叹为观止。时而是跟随打击乐器有节奏地念歌词或儿歌,时而是自己即兴创编简单的音乐,跟随音乐做动作表演,有乐器、可唱歌,可舞蹈,也可情境表演。

三、注重合作,注重各尽其能。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

四、把一些古老的童谣、民歌作为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素材。如童谣《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根藤》,儿歌《小白兔》,《排排坐,分果果》,歌曲《小燕子》,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等等,它们来源于生活,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由代代人口耳相传,成为老少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

五、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动作

即兴性奥尔夫音乐的一大原则。即兴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2、声音

如:先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慢慢让幼儿模仿想像中的声音,如:“云飘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从模仿简单的声音开始,到模仿比较复杂的声音,再到创造性地模仿声音。这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

在实践中探索奥尔夫音乐教学 篇7

孩子喜欢,那是一切活动继续下去的基础,当然也给了老师很多的挑战和激励。如何组织好每一次的奥尔夫音乐活动,在井然有序的活动规则下,充分地体现奥尔夫音乐的原理,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及其他各种能力,这是我们当下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善于运用观察,建立活动常规

奥尔夫音乐活动讲究孩子的参与,要求课堂氛围是宽松的、开放的,这对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但也不要完全放纵。这就需要逐步地在活动中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观察同伴是怎么做的,如我们在认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老师不是仅仅讲解,而是让幼儿观察老师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不同走路的样子,从走路的不同快慢节奏中比较出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再把观察到的表达出来,其实就内化了,当轮到孩子跟节奏走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就不会出现脚步紊乱的现象,而是整齐划一的脚步节奏,由此真正理解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时值。成功建立音乐常规,不但可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会促进幼儿善于观察、遵守规则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细化教学步骤,努力实现目标

很多奥尔夫教学案例的过程相对简单,一带而过,某些难点环节没有细化,孩子不能真正地掌握,只能是体验了一回,不能达到所设的目标。再者孩子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需对活动做一些修改,让活动的设计更适合自己班的孩子。在确定了活动的重难点后,对教学的步骤进行分层和细化,增加或删减一些环节和步骤,让孩子更易掌握,愿意接受。如格子游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中班的格子游戏中,第一教时不适合用八个格子,最好从四个格子开始练习。第二、第三次活动操作时再过渡到八个格子,这样比较有递进性,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则。并且中班孩子最初的操作需老师的同步示范,增加一个孩子和老师同步摆棋子的步骤,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摆放棋子。而多次练习后,老师又需变换方式,无需同步摆棋子,因为某些幼儿只是模仿摆棋子,不去听节奏摆棋子。到所有棋子摆好后,展示一下正确的摆放方式,让幼儿对照、纠错,再拍出节奏即可,中班的孩子加上唱出摆放的格子节奏这一环节更为合适。这样一步步深入,细致地分解教学步骤,注重过程,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如果注重的是教育结果,就违背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初衷。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这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怎样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奥尔夫教学方案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去充分地挖掘幼儿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整个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中心。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其教育意义。

三、合理使用操作材料,成为展示载体

如何合理巧妙地运用奥尔夫教学中的一些操作材料,为奥尔夫教学增色添彩,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我们把操作材料上的一些内容装饰到了我们的主题墙饰上,如二线谱《小企鹅》搬到了墙饰上,孩子们特感兴趣,一有空闲就会三五成群地指着墙饰上的小企鹅唱着“SOL SOL ME,SOL SOL ME……”还有各种音符宝宝,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都是奥尔夫墙饰的“常客”。奥尔夫墙饰俨然已经成为孩子学习音乐“好朋友”,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和墙饰上的内容进行“对话”。

奥尔夫的乐曲光盘发放给幼儿后大都躲进了抽屉里,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想到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小汽车,每天上学、放学都是汽车接送,把光盘放在汽车上,利用孩子在车上的时间把光盘播放一下,这不是方便而又简单的事情吗?这个提议,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拥护,纷纷把光盘从抽屉里拿了出来放到车上,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在课堂外欣赏到他们熟悉又喜欢的音乐,在汽车上快乐地哼唱、讲述,更让家长们了解了奥尔夫音乐。这些操作材料已经成了我们向家长展示教学的一个载体。

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去寻找就是让孩子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就是让孩子主动地去尝试;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肯定每个幼儿的能力,学会放手、学会观察、学会引导。

摘要:奥尔夫音乐是“原本性”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必须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怎样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奥尔夫教学过程,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充分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整个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中心。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其教育意义。

奥尔夫音乐 篇8

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初级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在当时的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歌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奥尔夫音乐为什么有别于传统音乐呢?

1.首先,它是多种元素的综合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它的综合性呢?1.它可以是教学资源和手段的综合: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语言三者融为一体,让孩子用词语来模仿、创造节奏,用肢体和舞蹈来表现音乐,抒发情感。2.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是相通的,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音乐,通过戏剧表演来创作和延伸。3.音乐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唱一首歌,演奏一段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带来的丰富内容。在掌握节奏、节拍、音效、曲式、指挥等音乐各个方面知识的同时,音乐中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等。

2.其次,奥尔夫音乐强调即兴性

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说:“一切都是幻想。”

音乐是无形的,因其无形而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直接、原始的反应。

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去欣赏感受音乐,而不是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乐器的选择也可以更广泛,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敲敲打打的乐器。

3.再次,奥尔夫音乐可以让孩子随性表演

奥尔夫的音乐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当音乐响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表达喜悦,小屁股扭起来、嘴里哼唱起来,有的还会几人拉起圆圈自由旋转。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它能够表达孩子最自然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奥尔夫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孩子和每一位参与者,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尝试,在律动、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中一起感受、体会音乐带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以尝试:

1.有趣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组成的基本元

素,是音乐的灵魂。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节奏活起来,以便孩子用心去感受、掌握节奏。

在节奏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身体各部位去尝试拍节拍或节奏,让孩子的身体变得会演奏。刚开始父母给音乐配上自编的、有趣的词语,以词语为引导进行节奏练习,然后渐渐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乐曲的节奏。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同一种节奏。

例如在《加沃特舞曲》当中,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国王的王冠来进行节奏训练,大的王冠代表四分音符,小的一组两个则代表八分音符,孩子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音的时值长短;在音乐《大西瓜》中,鼓励孩子探索用肢体的各部位模仿嘴巴吃西瓜,打出节奏,并用不同的西瓜代表不同的声部,各声部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2.即兴式的肢体造型表演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秉承着这种理念,鼓励孩子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展现每个人的独特个性。

在音乐活动《爆米花》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通过在机器中的不断碰撞,最终变成各式各样的爆米花;在《加沃特舞曲》当中,请宝宝想象,如国王的动作是帅气的,精灵的动作是可爱的,王后的动作是美丽的,启发宝宝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听音乐《冰冻游戏》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听到特殊音效的时候定住造型。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神奇的氛围,儿童需要想象,根据冰冻人出现的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造型,有时变成石头、有时变成大树、有时变成小鸟或其他小动物。

3.随心的感应曲式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在音乐活动《库企企》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在我们身边,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 今天,我们要找一位叫做“库企企”的仙女,她可以给我们带来智慧。可是,找到她,需要翻过四座大山,登上四个台阶……(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8拍和音乐的上行,也体会到了乐曲的四个乐句);教师又引出仙女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地图”,把音乐的图谱完整的展现出来,将音乐图像化、形象化,给孩子一个完整直观的体验。

《加沃特舞曲》中,我们可以以角色感应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用国王、王后和精灵的不同角色划分曲式,便于他们清楚地区分乐曲的结构;在《小老鼠打喷嚏》这首乐曲中,以小老鼠打喷嚏来表现A段有规律的划音,以小老鼠晒太阳取暖表现B段舒缓的音乐,儿童很容易就理解了曲式。

4.乐器的创新性探索

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为了增添他们探索乐器的兴趣,父母可以同宝宝一起进行自制乐器的尝试。 自制乐器大都取材于生活,创设和使用时更广阔随意,能很好的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在提倡环保的这个时代,自制打击乐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为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

在生活乐器区,有许多从生活中搜集出来的、能够发声的乐器,例如:厨房里经常用到的锅、碗、瓢、盆、铲子、锅盖等可以变成敲奏乐器;洗衣服用的洗衣板作为刮奏乐器;洗衣桶作为低音打击乐;奶粉盒装上豆子变成海鼓;饮料玻璃瓶子一个个悬挂起来,成简单的音阶……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组生活中的打击乐队,孩子参与搜集、演奏、配乐,充分体会到了音乐无处不在。

在变废为宝区,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纸盒上绷上皮筋做成的弹拨乐器;果冻盒子堆叠装入豆子做成的散响乐器;贝壳中粘上石头变成了响板;粗筋可以模仿大提琴作为低音;奶粉桶作为打击乐器,薯片桶可以做成腰鼓;废旧光盘制成的镲;当然也有孩子简单的将易拉罐装上豆子敲击等等。因为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孩子们对乐器音效的探索兴趣就会高涨很多,他们可以随意地敲敲打打,展示自己的乐器,音乐的创作自发自然。

音乐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因其无形我们可以充分的让孩子感知、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音乐是美的,它的感染力会带动孩子全身心投入、舞之蹈之。别犹豫了,和您的孩子一起开始音乐的畅想吧!

奥尔夫音乐教学计划 篇9

每周开展一次奥尔夫音乐教学,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4月份:

认识乐器——铃鼓、舞板,探索其音色。

五线谱认知——初步认识并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音乐欣赏——感受三拍子的音乐 5月份:

音感训练——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 乐器认知——乐器演奏《小星星》 五线谱认知——感受身体音阶

音乐欣赏——欣赏音乐《妖王的宫殿》,想象故事情节 6月份:

音感训练——感受2/4拍子的音乐 乐器认知——认识乐器三角铁,探索其音色 五线谱认知——模唱mi、sol、la的旋律 音乐欣赏——感受柔和、优美的音乐形象 9月份:

音感训练——听辨声音的长、短

乐器认知——用乐器音色模仿大自然的声音

五线谱认知——认识并感知四分休止符的时值,以及它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音乐欣赏——感受ABA曲式的音乐 10月份:

通过乐器游戏体验集体演奏的乐趣 音乐剧《小兔乖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10

1、感受乐曲轻松开心、诙谐幽默的心情,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阅历的根底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活动预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心情,并大胆用动作开心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幼儿完好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心情。

2、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关心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理解乐曲构造。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力量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完好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教师简洁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长:

1、可在欣赏音乐的根底上,学惯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影响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47-1

一、鼓励小学生进行创造

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造,通常会出人意料。对于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应当鼓励小学生对所学的音乐展开创作,这种创作不仅可以是演奏方式上的还可以是歌曲的内容等等。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展开价值方面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创作出健康向上的歌曲。例如,小学生音乐老师在教授《春光好》这首歌曲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内容展开想象与创造,并且让小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大部分小学生都会使用形象的口头语言展开表述,有的擅长画画的小学生甚至会想到用画图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春光,还有的小学生会创作一些关于春光的故事。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满足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还能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二、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奥尔夫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将舞蹈、音乐以及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课堂的条件以及学生的主观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走动、跳舞等,让小学生进行乐器的独奏或者进行合唱等等。比如,老师在《小雨沙沙沙》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小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并且让小学生用乐器进行演奏,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1]。在小学生熟悉了这首歌曲后,可以让其跟着旋律来跳舞,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奥尔夫教学法中强调了老师引导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融入本土文化。我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可以借鉴,并且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方言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料。例如,音乐老师在组织音乐说唱会过程中,可以向小学生们展示我国一些经典的诗词,向其讲述这些诗词在古时候都是用来唱的。这样会大大地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随后,老师可以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的歌曲版以及朗诵版给小学生欣赏,让小学生领悟其中的差异。老师还可以向小学生介绍四川著名歌谣《螃蟹歌》,并且用普通话进行翻译,让小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小学生学习到了音乐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2]。

三、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奥尔夫音乐教学提倡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让音乐教学成为了一种“玩中学”的方式。音乐小游戏可以充分地唤起小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强大的好奇心,容易对音乐作品产生有关的联想,从而产生体验的动力,并且小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音乐实践的机会,最终实现音乐的创造[3]。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音乐、舞蹈以及语言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运用奥尔夫乐器,例如,串铃、铃鼓等等,引导小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运动。随着音乐而做出相应的动作都是自然的反应,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有助于开拓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也是在考验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老师应当不断引导小学生,激发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其自主探究以及自学能力,并且同时要求老师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教学手段,才能使得小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和欣赏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重视的就是以人为本,最讲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还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例如,老师在教学《彼得与狼》的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上到讲台扮演彼得与狼这两个角色,在游戏中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其先进的观念和新型的教学方式,让音乐教育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善于重视游戏活动,注重小学生的参与度,将音乐元素充分融入到游戏中,可以准确地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使得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王雅纯.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5(02).

[2]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2014(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12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高校教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为了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满足学生对教学的新需求, 探索新的培养方式, 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创造性的改革高效音乐的教学方法, 推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在高校运用势在必行。

一、奥尔夫教学方法

(一) 奥尔夫教学方法的由来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是享誉全球的教学方法, 由著名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造, 在世界音乐教学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理念:音乐教育的“原本性”、音乐教育事业的人本主义。

1. 原本性

原本性, 顾名思义, 就是音乐的本真。音乐的本源不仅仅只是音乐的表达, 音乐的本真包含其他的许多事项。在我们队音乐进行表达的时候, 需要音乐与其他因素有机的结合, 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音乐与语言文字的结合等等。音乐的本真是生活, 是人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而提炼出来的语言情感, 是情感的再现。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 才能有效的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2. 人本主义

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倡以人为主的发展理念, 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音乐教育, 跟重要的是人的参与, 这与我么你现在倡导的人文教育很相似, 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 奥尔夫教育方法的内涵

奥尔夫教育主要教授的是语言、动作。以及音乐相通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教育方法包括核心教育方法和基本教育方法。基本教育方法是对学生的动作反应、音乐素养、听力应变的训练;核心教育方法包括众多内容, 具有综合性, 强调以人为本, 突出从本土的文化中去发展音乐。

1. 奥尔夫教育方法的基本内容

(1) 动作反应

动作反应主要是训练人的反应速度, 例如通过拍这个小动作, 做到人体的发声, 继而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反应速率;或者通过打, 这也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反应速率, 并且可以训练一个人的节奏感。

(2) 语言训练

将语言融入到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中, 是奥尔夫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创新, 其目的是对韵律的培训, 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展开学习。

(3) 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子音乐上的感性认识, 主要的练习方式是在学生学习声势, 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4) 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 制作相对简单, 故有操作简单的特点, 在训练中增加学生的创造水平。

2. 奥尔夫教育的核心内容

(1) 综合性

奥尔夫教育方法与其他的音乐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奥尔夫教学的综合性。其他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单纯的音乐教学, 奥尔夫教学方法除了音乐教学外还要融入动作、语言等内容, 深入人的内心, 挖掘人内心的思想, 使其丰富多彩。

(2) 以人为本, 亲身参与

奥尔夫教学的方法主要是用声势的教学方法, 注重参与性, 不是简单的把音乐知识、原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 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净化, 塑造学生的人格。

(3) 创造性和即时表演

创造性和即时表演是指让学生在对音乐理解的基础上, 在音乐的节奏感中获得灵感, 然后再用自己的肢体表达出来。这种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提升对音乐的认识。

(4) 本土文化的培养

奥尔夫教学注重对当地的文化的结合。与当地文化的结合最好的例子就是观察当地文化, 取长补短, 结合音乐本身的特点, 开发出适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教育。

二、奥尔夫教学在我国高校中的运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的运用, 对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在我国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高校的音乐公开课和高校的钢琴集体课。

(一) 在高效音乐公开课上的应用

1. 使得高校的学生更快的掌握音乐知识

在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中, 按照奥尔夫教学模式对非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学习节奏问题, 老师也可以进行综合教育, 带领学生学习动作、声音、乐器的三者结合鉴赏, 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怀。

2. 激发高校学生的表演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教育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通过特有的教学方式, 短时间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演力和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老师的声势引导, 学生可以做出即时的表演, 进行音乐创造,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 奥尔夫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1. 我国的高校适用此教育方法, 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促使学生创作新的音乐。

2. 在高校的钢琴教育体系中, 听力训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使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练好钢琴。

三、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于我国音乐教学实际结合, 它能做到教学的互动, 使得学生不知不觉中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 拉近师生的距离, 让音乐学习变得愉快、轻松, 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音乐认知感, 有利于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深刻变革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

四、结语

奥尔夫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结合了舞蹈、音乐等多方因素的教育方法, 适合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 让学生更便捷的掌握复杂的音乐知识, 培养学生创作思维, 同时锻炼了表演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我国高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邹爱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郁文武, 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实际应用 篇1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卡尔·奥尔夫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24年奥尔夫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二、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于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并且把在音乐中产生的信心,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合奏中培养群体意识。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于一体,以达成健全的人格。

三、基本点

1.以本国文化为出发点,强调从儿童生活天地中取材。2.强调游戏中学习。

3.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一个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征

1、从语言入手:

1)气息练习:长短、轻重例:《伊比呀呀》 2)发声练习

3)口技:模仿与听辨

4)儿歌歌谣:儿歌、谜语、成语、谚语

5)童趣故事:经典的中外名著,简单的创编故事,故事接龙

2、节奏是基础:

1)恒速练习:节拍器 2)基础节奏

3)声势练习:捻指、拍手、拍腿、跺脚

4)加入乐器:自然乐器—身体、自然界的声响  生活乐器—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 打击乐器—木质、金属、鼓类、 专用乐器—音条、音块、竖笛

5)节奏花样:节奏搭配、节奏问答、节奏接龙、卡农练习6)节奏谱:图形节奏谱、音符节奏谱、九宫格、十六宫格

3、运用肢体的: 1)律动 2)肢体探究 3)肢体自发性 4)身体道具 5)肢体创造的

4、乐理知识的融入: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节奏、速度)音量、音色。卡农——“卡农”即模仿。歌唱中的卡农是轮唱,是学习多声部歌唱很好的一种形式。

5、音乐欣赏:

1)画动物的声音线 2)看图说儿歌 3)通过动作来欣赏 4)通过图画来欣赏 5)通过图谱来欣赏 6)通过戏剧来欣赏

6、音乐游戏: 1)听力游戏

2)感受力练习—音色、力度、节奏与身体的结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3)控制力游戏 4)想象力游戏 5)表现力游戏

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则

1.综合性——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

奥尔夫认为,音乐、动作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奥尔夫说:“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音乐、舞蹈(身体动作)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

2.即兴性——突出幻想与创造。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

3、参与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自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4.从儿童出发(适于孩子)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5、本土化——从母语出发,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6、整体性——为全体学生的。1)音乐是人的本能; 2)是人人需要的;

3)音乐应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帮助;

4)音乐教育应为不同水准和性格的儿童提供共同活动的机会。

实际教学运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新理念 篇14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挖掘和培养人多种生存必要要素,如自信心、创造力等。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普及和社会性,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园里的音乐来讲,首要任务是为更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高深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建构式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建构式探究课程。我园建构式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一、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让幼儿用身体做乐器,这是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简单又有趣味的方式,例如:歌曲《一只哈巴狗》,在幼儿熟练用节奏型念歌词的基础上,再加以“声势”用捻指、拍手、跺脚等方式加强节奏的训练。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感,并且幼儿在一种完全、自由、创造、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进行活动,对歌曲的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更易令幼儿感受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二、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主观性发展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的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来看,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结果可能是幼稚、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幼儿的探索精神。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小朋友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小朋友红着脸说:“对不起老师,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瑶瑶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盈盈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扬扬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乐乐说沙棰是鸡腿,程扬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例如在《走小路》活动中,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节奏。形式主要是用嘴、手、脚,发出的不同声音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表现音乐,有的幼儿用手指弹脸发出声响,有的打响指等;也有的用弹舌来表现,虽然有些幼儿表现音乐方式不明显,但是极富想象力、创造力,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不仅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四、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对幼儿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会听到很多世界名曲,如《狮王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欢乐颂》等;以往我们对音乐理论的知识,不会讲给幼儿,毕竟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的接触;例如:卡农。卡农的意思书面解释为:同一旋律以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各个声部先后出现,后面声部按一定的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进行,用这种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轮唱曲即卡农曲的一种。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这种乐曲的特点,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每一组拉成一圆圈,选择幼儿熟悉的歌曲例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一个圆圈先开始顺时针转动并歌唱,第二句开头和第二个圆圈的幼儿一起唱,第二个圆圈的幼儿唱的同时也开始转动,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圆圈进行,当歌曲唱完时,幼儿会发现第一个开始转动的圆先停下来了,然后再是第二个圆、第三、第四、第五个圆停下来,通过反复不同花样地进行,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卡农曲的形式,欣赏卡农曲的音乐,引导幼儿理解卡农的音乐感觉;在各项活动中不断挖掘幼儿创造力、音乐的感受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_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15

奥尔夫教学体系又称“元素性音乐教育”, 是西德当代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开创的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六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1962年, 奥尔夫亲自日本, 他的音乐教育体系进入了东方世界,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学习和运用他的音乐教学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进行下列方面的比较:

一、形成的历史条件与思想基础比较

1. 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有下列诸方面的因素:

(1) 德、奥等欧洲音乐理论和教材的影响。如留德的肖友梅、留法的马思聪等归国后创办音乐学校, 呼全盘适用欧洲教学模式。

(2) 日、美等国歌曲及音乐教育的传入。如留日的沈心工、李叔同及留美的黄自归国任音乐教师, 基本采用留学时的教材及教学模式;还有学堂乐歌运动的歌曲大部分是依外国的曲调填词而唱。

(3) 对于苏联教育体系的全盘吸取。五十年代我国与苏联关系火热, 教育体系全盘照抄老大哥的, 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4) 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历来音乐教师的创造性教育。

2. 奥尔夫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及思想基础有以下几方面:

(1) 奥尔夫本人赞赏欧洲古典音乐, 认为它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僻蹊径。

(2) 20世纪初, 欧洲兴起了“回归自然”的“青年运动”, 青年们拿起吉它, 唱起民歌, 走向大自然。这一运动中出现的赤足舞蹈“表现舞”, 对奥尔夫的音乐风格和教育思想的形成有较直接的影响。

(3) 特定的历史条件。1924年, 奥尔夫在他和友人军情合办的“军情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中, 开始致力于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他为电台连续举办了五年的“儿童音乐”节目, 轰动世界。

二、教学体系基本原则的比较

“传统”教学法有下列几点:教学内容以唱歌为主。教学方式以传授为知识, 训练技能为中心。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奥尔夫教学体系有以下几点: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 发掘人的创造精神。音乐 (声乐、器乐) 、语言 (包括朗诵) 、舞蹈 (包括动作、表演等) 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元素性的音乐, 人人都能参与其间, 最适合儿童音乐教育, 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三、具体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教学法如下:

1. 唱歌教学内容有:

吸训练。连音与断音的训练。轻声 (半声) 练唱。利于训练对气息的控制。教师的范唱与用琴均应恰到好处, 不必过多与过少。

2. 音准训练内容有:

较形象的拟声来训练, 跳准音程。如用比较法、“过渡法”、“搭桥法”等。

3. 听辨与记谱训练:

听辨训练、听音记谱、先奏出标准音, 或中c, 难度安排应由简到繁, 并灵活运用。

4. 视唱识谱。

唱名教学顺序合理, 般采用1—5, 1—3—5, 1—2—3—5—6, 等顺序。“一音开花”识谱 (练耳) 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的教唱。如模仿生活、自然或先唱后连线、变换小节视唱法、变换节奏视唱法。

5. 乐理教学。

音乐记号歌诀, 五线谱高音谱号, 符干、符尾方向的比喻。

6. 器乐教学。

低年级一般学打击乐, 中高年级学有音高的乐器。

7. 欣赏教学:

先声乐后器乐, 先单声后多声部, 先中国后外国, 先小型后大型, 先形象后哲理性。结合介绍作者、创作过程、时代背景;结合视唱 (全曲、主题或片断) ;结合有关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故事;结合其不同的演唱演奏形式、不同的录音或不同的改编作品;结合同类题材、风格、形式, 或同一时期、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结合相应的画画。这几方面可视条件允许的可能去运用。欣赏过程中的五结合:听、讲、辨、做、唱相结合。反复听、分段听、完整听、边听边介绍分析等方法。重在听和“味”。

奥尔夫教学体系一些具体教学如下:

1.声乐教学内容

奥尔夫认为人的声带是一种天然的乐器, 歌唱是人的自然本能, 人声是最美的。器乐的演奏也能如人声的优美动听者为佳。声乐仍占有一半的比重。游戏式的练声有独唱、领唱, 以重唱、合唱为主。重视“卡农”式的合唱。

2.听觉练习。由噪音开始转入乐音。以相对音高开始, 转入绝对音高、以集体活动的游戏来训练学生对音色的敏锐感。

3.声态模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都可编成游戏, 转化为“乐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后记谱下来, 用各种方法制出风雨雷电四个声部进行表演, 并对音色很是考究。

4.人体打击乐器的运用与要点。用人体各个部件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很精致的音响, 然后组合。

5.器乐。奥尔夫在广泛研究了西方及非洲、亚洲打击乐器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加以改良和配置, 形成了一整套的“奥尔夫乐器”, 加上“人体打击乐器”和旋律乐器, 组成“奥尔夫乐队”。重视运用五声音阶, 各音均可同时构成和声 (包括大二度) , 这是“奥尔夫风格”的特点之一。

6.识谱教学。

奥尔夫教学体系从不用乐谱开始, 但到一定阶段还是要进行识谱教学的, 这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唯一的理性部分。奥尔夫把他的音乐称之为“元素性的音乐”, 并自喻为“野生物”、“元素性”的含义是“属于基本元素的, 原始素材的, 原始起始点的, 适合于开端的”和“接近土壤的、自然的、肌体的、能为每个人所学会和体验的, 适合于儿童的”。质朴、自然, 是他的艺术美学的核心。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 元素性具体表现为:节奏为基础、从朗诵入手、强调体感、即兴奏乐, 发挥幻想性。

四、两种教学法的重要相同处

经过上述比较, 可得出“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体系有如下相同方面:

1. 教学对象都是中、小、幼孩子们。

2. 教学内容均以由易到难, 由简至繁为步骤。

艺术类《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艾青 (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工程制图》是一门以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为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以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形态设计能力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传统工程制图教学理念与方法, 不能完全适应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应用为主的学科要求。特别以非工科类院校, 艺术生为主的教学大环境下, 更应对原有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 适应新的学科要求。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专业特点,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和研究符合艺术类教学特点, 满足学科要求, 新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旨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艺术类教学;工业设计;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超过了两百多所, 开设设计类学科的院校更是多达六、七百所。但在学科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特别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 现有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设计类学科特别是工业设计学科, 因其特殊的学科背景文、理兼收, 学生层次差异较大, 教学上存在诸多不适应学生自身特点的问题, 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必须确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以满足学科专业的要求, 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特点。

《工程制图》作为设计类专业, 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 是一门以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为基础;完善设计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基础课, 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 该课程已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 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直接

3. 音乐教学的同时兼综合以舞蹈、动作、语言等艺术。

4. 声乐都占有很大比重。

五、“传统”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体系又有如下方面重大差异

1. 体系的完整与否。

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从理论原则、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传统”教学法从理论、教材到教学法基本都是从国外取来应急般的采用, 教学实践效果平平, 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2. 灵活性方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没有教学大纲, 没有分年级的要求, 他的教材不要求一首接一首地进行, 而按音乐语言发展的顺序, 他的即兴性更使每年的教材不同, 即时采用同一教材的两个年级的课, 也不会出现重复, 永远是新鲜的, 在德国各地、各校, 在运用这一体系的世界各国, 都不一样;“传统”教学法有的教学大纲, 且分年级, 按部就班从低册到高册。教材相同的则教学内容完全相同, 极不重视即兴奏乐, 较死板。

3. 艺术性方面。

奥尔夫教学体系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表演、乐器制作, 哪怕是最简单的, 也必须有艺术价值。奥尔夫教材中很简单的四小节儿童歌曲, 在艺术上都很经得起推敲, 质量要求很高, 音准、音色毫不含糊, 在和声、乐曲结构、配器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艺术准则;“传统”教学法由于我国师资、基础设施欠缺倒置在许多地区亦然是以非音乐专业教师以“唱歌”课为原始母体进行教学, 教材虽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可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 尤其在音色、和声、配器方面更为不足。

4. 创造性方面。

套用工科类《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然而, 设计类学生主要艺术类学生为主, 无论是数学知识及逻辑思维都相对薄弱, 极不适应传统的工科制图教学模式, 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脱节的严重问题。综合分析不难发现, 传统的工科类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应以艺术类学生为主的设计类学科的要求;因此, 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 探寻符合学科发展要求, 适应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专业及设计艺术类学生特点

工业设计专业是结合技术与艺术, 以研究人—机—环境等关系为基础的跨专业综合性应用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以我院为例, 学生主要是由艺术类招考录取的, 基础数学知识, 逻辑推理能力, 都相对薄弱;但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较好。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科与学生特点, 适应教学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工程制图》是一门对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要求较强的基础科学。在教学环节中, 要求学生利用空间想象及推理将立体形态转化为平面视图, 同时亦可将平面视图联想出立体形态, 两种能力缺一不可。目前, 设计类专业一般将该课程开设在低年级,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交差, 又无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工程制图》是相对枯燥的课程, 为此在教学伊始, 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性质, 重点强调工程图样在设计、制造、加工环节及设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伊始帮助

奥尔夫教学体系没有师道尊严, 杜绝强制性, 发挥自由个性, 发展创造能力, 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学生金星自由创造;“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师道尊严”、“传道授业”, “教师主导”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自由创造力。

5. 教育目的。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 发掘人的创造精神。奥尔夫说“这决非完全是音乐教育的事, 而是有关人的培养的事……”,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多许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 使他们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 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享受音乐的乐趣;音乐教育还应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平衡感、结构感、空间感、独立个性、合作协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等多方面的独特功能。“传统”教学法则以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为中心, 对之外的事关心甚少。

总而言之, 卡儿·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在世界上获得巨大成功, 与它本身的优秀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教学法虽源于上一世纪的国外教学法, 较落后, 但对于普及我国国民的音乐教育、提高人民音乐素质, 对于我国专业、业余音乐队伍的基础建设, 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

摘要:卡儿·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体系能在世界上获得巨大成功, 与它本身的优秀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教学法虽源于上一世纪的国外教学法, 较落后, 但对于普及我国国民的音乐教育、提高人民音乐素质, 对于我国专业、业余音乐队伍的基础建设, 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奥尔夫教学体系,元素性音乐教育比较

参考文献

[1].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著《西方音乐》,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2].恩里科·福比尼著《西方音乐美学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上一篇:学校年度书面述职报告下一篇:原来就这么简单教育心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