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思想力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长的思想力(精选8篇)

校长的思想力 篇1

李长志

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思想”是经过思考和探索而产生的思维结果,是人类行为的基石,每个人都有思想。然而,在“思想”后面加上一个“力”,其内涵就不同了。从物理学角度讲,“力”是指改变物质状态的运动,“思想力”就是思想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作用力。因此,思想力不是执行力、学习力、生产力等诸种力的一种,而是所有力的源泉,是人类行为的碑石,是一个人经过成功和失败的洗礼之后,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体。就像佛家讲的,一个人要升华,必须经过几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历练,就是千锤百炼,要受磨练、受熏陶,什么样的酸甜苦辣都要经受过;第二个过程叫顿悟,就是在历练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能看清是非了;第三个过程叫蛹化蝶,也就是说像凤凰涅磐一样。思想是有功能的,思想力就是经过这样三个阶段之后,形成一种有功能的思想。

思想力是一把双刃剑。大家都知道,梦想当艺术家且没有考上艺术大学的希特勒充分发挥了错误思想力的作用,用非常具有蛊惑力的演说,创建了第三帝国,组建了纳粹党,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写了欧洲的历史。一生没有拿过枪的毛泽东同志依靠正确的思想力,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建立新中国。在文革期间,又能让十亿中国人在同一时间做同样一件事。

是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一直是人们不断争论的话题。其实,一个糟糕的战略,被强有力地执行了,并不比一个好的战略被缓慢地执行好到哪里去。我想,最重要的是思想力。因为,执行力来源于思想力,而思想力无疑也作用于执行力,指导着执行力,决定着执行力的大小和方向。

显然,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拥有了正确的思想力,就会永远保持一颗纯正之心,收敛浮躁贪婪之欲;能高瞻远瞩,洞察大势,借冕播誉,塑造自我,顺天应民,大本大源;能理解“山因风雨而滋润,梅因霜雪而焕然,荷因出污泥而洁清,人因不足而进取”的道理。

校长应拥有思想力。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个群体的思想者。校长思想的每一丝紊乱,都会使学校遭受挫折。当校长有了正确的思想力,就会在决策中抓住“民主”这一核心,集思广益,从细微处入手,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有了思想力,又有了执行力,校长的管理必定如虎添翼,独领风骚,也就能办成一所有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品牌学校。

教师应拥有思想力。理性的教育需要成熟的教师,而成熟的教师首先应该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辨力强。教师有了正确的思想力,就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折腾,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原则,就能常修执教之德,筑牢自己的精神家园,常盘不洁心灵,管住自己的不良欲望,常记教师的本质,尽好自己肩负的责任,展现出松树的“骨气”,竹子的“硬气”,腊梅的“傲气”,荷花的“正气”,鹤的“志气”及杜鹃的“豪气”。有了思想力的教师就能对教育战略与定位进行反思和再思考,把对教育发展的情感和观点融入到生命中去,从而把教育行为当作艺术作品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有个性、有特长、有品质的特优教师。

校长的思想力 篇2

一、校长教育经营力的概念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教育经营是指通过产业经营的方式盘活整个社会的教育存量,扩大教育增量,促进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和科学利用。从微观角度上来说,教育经营是指某一教育单位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效益最大化[2]。校长教育经营力就是指校长为了达到学校的既定教育目标,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部分运用到学校领导与管理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借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运行机制,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获得教育上优质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较快增长的一种能力。当然,校长经营学校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学校本质属性。中小学校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其公益性、知识性、服务性与产业的属性特质决定了中小学校的经营以育人为主要旨归,校长经营学校并不是把中小学校简单推向市场,也不是完全商业化的开放办学,校长经营学校时必须保持学校与社会、市场适当的距离,必须高度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成本核算和讲求经济效益,保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适度的张力,追求两者的动态平衡。

二、校长教育经营力的结构

中小学的资源主要分为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与之相适应,校长教育经营力可以细分为校长的品牌经营力、校长的营销力、校长的资本(产)经营力及校长的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力。

1.校长的品牌经营力

什么是品牌?历来见仁见智。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将其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服务,使之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而某些人就将品牌定义成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精神上以及物质上的体验,品牌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3]。学校品牌是经过精心培育和市场选择形成的,中小学校品牌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和无形资产,能维护学校形象、降低招生成本、吸纳优质生源、吸引优秀教师、增强融资信用、拓展生存空间、抵御各种偶发风险。校长品牌经营力是指校长将中小学校品牌视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组合、带动与运用学校各种资源和资本,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的能力。校长品牌经营力包括校长品牌定位能力、品牌设计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

校长品牌定位能力是校长在SWOT分析和教育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学校的比较优势,对学校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校长对学校科学的品牌定位是学校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它为中小学校进占和拓展教育市场,集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要素正确导航。如果校长不能对自己的学校品牌进行科学定位,就很难树立自身独特的被社会与家长所认可的品牌个性和学校形象,进而难以积聚各种要素资源,延缓了优质学校建设的进程。

校长品牌设计能力是校长在对学校品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的视觉沟通,便于学校正确把握品牌方向,并能够使教育服务消费者准确快捷地对学校品牌形象进行深刻有效的记忆的能力。校长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制订中小学品牌战略发展规划;运用UIS设计,创建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塑造中小学校文化形象,增强中小学校品牌的文化品味。同时提高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增强中小学生与家长作为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强教育服务生产者———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增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更高一级学校的满意度,确保中小学品牌的卓越文化品质。

校长品牌营销能力就是校长把中小学的教育产品形象通过一些特定手段与媒介深刻地映入教育消费者心中的能力。校长要有效运用口碑传播、网络营销和新闻媒体营销等多种营销策略,提升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积累学校的品牌资本,扩充学校的社会资本,充分彰显学校的品牌价值。

2.校长的营销力

营销一词最早来自经济学,主要是针对营利性公司的市场竞争的理念和策略[4]。“营销”是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确定并满足顾客和社会需求的管理过程。“营销”不同于“营利”,营销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5]。“营销”不是“做广告”,它是包含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一系列因素的整体战略[6]。校长的营销力是指校长从市场的需求出发,计划出能满足教育服务消费者需求的教育产品,并通过一定的营销策略宣传自己学校且进一步与教育服务消费者达成交易,以实现自身想要达到的目标而采取某种策略的能力。一个优质的中小学校如果没有一个有营销头脑的校长就很难将自己推销出去,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已很难从同等水平、层次学校的外在表现去辨别它们的优劣,从而做出理想选择。与此同时,现今是一个处处充斥着“营销”词汇的时代,营销也早已不再只是商业的独有代表。但是多数校长并没有一个有效推广学校的方式,以至于教育服务消费者心中并没有对该学校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也因此在众多中小学校的激烈竞争下黯然失色,教育服务消费者没有产生对这些中小学校的兴趣也就不会有选择的倾向。营销可以分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外部营销简单地说就是向教育服务消费者推销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而内部营销是指与教育服务生产者教师之间不断分享信息,并且认可他们所做贡献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构建了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只有持续不断的内部营销才能创建出一流的企业[6]。校长能成功地进行营销是中小学校效益来源的枢纽之一。校长营销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品具有无形性

校长营销是将生产和消费结合在一起的,且产品是无形的,因此与一般的商品不一样。其产品受到各个因素影响会变得不稳定,而校长要做到的首先就是将教师的教学质量放在教育服务消费者面前,变得透明化,得到他们的认同,否则产品有可能因难以保留而影响校长进行学校营销的效率。

(2)教育具有公开性

学生在中小学校接受教育,不只是单个机构或者个人的行为,这是国家规定的,不可更改的,学生的成长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中小学也如同其他阶段的学校一样倍受大众的瞩目,校长要做到将中小学校的一切教育让大众知晓。

(3)群众多样性

一所学校面对的不只是学生和教师,应大致包括四类:学校教师(教育服务生产者)、学生(教育服务消费者)、家长与社区(教育服务消费者)、当地教育局。如同学生在中小学校所受教育具有公开性一样,这四类人员对中小学校提供的教育都具有评判的权利,影响着中小学校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校长就要具备能够向各方介绍自己学校的能力。

(4)教育目标多重性

中小学这种教育机构与一般的营利机构是不一样的,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多样的,最主要的是培育人。一所学校不仅要提供满足学生与家长等教育服务消费者对教学及师资的需求,还要与国家教育机关所推出的政策相配合,为满足其提出的目标而努力,校长在此就要提供多重目标来适应教育服务消费者的需要。

3.校长的资本(产)经营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与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学校特别是民办中小学校的地位越来越窘迫,办学经费捉襟见肘、难以为继,校产陈旧破损,办学物质匮乏,这就要求校长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合理配置学校物力财力资源,提高资本、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还要从社会和个人获得更多的资本、资产。资本经营,就是指买卖资产与经济组织的行为。资本经营是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范畴,生产经营是指生产与买卖产品的经营行为,而资本经营则是以资产及经济组织的交易为中心的[7]。从微观角度阐述校长的资本(产)经营力,就是指校长在遵守教育规律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前提下,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为基本原则,对学校财力和物力进行筹谋、运营与管理,以实现学校财力和物力不断保值与增值,实现学校效益最大化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办学优势的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不能单纯凭借自身的财力和物力优势来进行规模的扩张,而应该凭借自身的财力物力优势,以经济利益和产权关系为杠杆,吸纳、整合社会资产、资本或者其他薄弱中小学校的资产、资本,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方式既可以是承包租赁、参股控股,也可以是兼并和托管。校长资本(产)经营力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中小学校的生存问题

中小学校特别是民办中小学校的开办既是为了取得社会效益也是为了获取应得的经济效益,让自身有所壮大发展。一些薄弱中小学校,就是指办学效益差,甚至难以继续下去的学校,这些学校的主要特征就是靠校长的努力改革或者调整已经难以摆脱现有的问题,而他们面临的是两种结果:一是办不下去,学校倒闭,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另一种就是校长通过对现有资产重组来解决问题,也就是现在企业之间会常出现的方式———收购,这样不仅能解决中小学校的生存问题,并且能够解决中小学校倒闭之后教职工失业的重大问题。

(2)解决中小学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中小学校各有优势,但是都比较分散,无法形成中小学教育的完整优势,因而中小学教育在教育上虽属于基础地位,并且受到大众关注,但是其真正的地位却没有像高等教育一般受到普遍关注,从而导致有限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效益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大力度推进中小学校的资本(产)经营,通过不同学校之间的资产重组来解决以往不能将优势结合的问题。

(3)解决中小学校组织形式问题

我国现在大多中小学校是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的组织形式,而这种形式会让我们的学校难有发展活力。校长需在教育市场中取得三样办好校所必备的东西:规范合理的中小学校教育服务价格;中小学校本身有一个健全的经营方式;在校长科学有效地进行资本(产)经营下能够解决现有的组织形式问题。

(4)解决中小学校结构调整问题

如今的中小学校结构不合理不等同于过去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存在结构老化需更新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要对中小学校进行全面的调整,使其向高层次发展过渡。调整的方法有多种,而解决中小学结构问题主要靠资本(产)经营。本文所指的中小学校结构不合理不只是中小学校管理上的不合理,还包括投资等方面的不合理。校长有效合理的资本(产)经营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校结构问题的方法。

4.校长的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力

校长的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力是指校长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对学校教师团体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及充分的配置与开发的能力。学校人力资本经营什么,关键在于弄清楚人力资本产权归属问题,从而理解学校人力资本为什么可以经营和怎样经营[8]。校长的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力应包括校长对教师的招聘、教师的培训、定期的工作分析、薪酬福利管理及基本的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所体现的能力。

(1)校长在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中的特征

①在配置与开发形式上侧重整体效应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需要集体出力的事情上毫无疑问地贴切,与此同时也不能够忽略个人的影响贡献,校长也不例外。中小学校追求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和谐的发展,就像“木桶效应”中水桶想要装满水要求每块木板都是一样大小并且没有损坏的,如果有一块不齐或者有破损的话,木桶就不能装满水,因而校长也要做到关注学校发展的整体性。

②在配置和开发内容上关注文化底蕴

一般中小学校的创建管理者都会侧重于他们所要展现的一个特色,有的中小学校是以艺术为特色,有的就是语言。他们这样的办学理念成为该学校稳步发展的基础,因此,校长在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上都比较关注文化底蕴的建设,用他们特有的办学理念来吸收人才以成就学校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能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接受度。

③在配置和开发方式上呈现人性化

中小学校不似大型企业,整个学校里工作人员不会有很多,所以中小学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更方便直接沟通,人际交往和情感状态更易得到维系。就个人而言,在学校里面情感因素要大于理性因素对人的影响,因为这是一个小型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不管是生生、师生还是师师之间都要用感情去联系。因而,校长在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方式上要注重以人为中心,以人性化的方式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民主地接受教师合理建议,能在决策时更多地以人为本,更多地考虑到教师,以达到集体人员一起努力建设学校。

(2)校长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力的主要内容

①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校长通过对学校工作任务的分解,根据不同的职务工作内容所需设置不同的岗位,并规定每个岗位应承担的职责、工作条件等。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人与工作之间的最佳匹配[9]。校长的工作分析首先应是对中小学校发展前景的整体规划,进而对每一个工作岗位进行分配,如有需要,在一般岗位下增添具有该校特色的职位,并对其职位进行具体和明确的规定,避免出现权责交叉导致互不管理的情况。

②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内容涉及范围广,而校长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保证人力资本管理的活动与中小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能一致,保证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协调进行,其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中小学校总体发展方向的要求,促进中小学校人力资本的开展,提高中小学校人力资本的利用率。

③校长的招聘与选拔

招聘与选拔是指校长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而采取迅速、有效的方式为中小学校找到所需要的、合适的求职者,并将其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们发挥能力。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对中小学校发展和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④校长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校长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式,对学校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定期的评判,从各个方面来了解教师完成工作的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要奖罚分明,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为人事决策和人事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⑤教师激励

教师激励是指校长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所采取的有激励作用的手段。激励能够分为两方面,一是物质性的激励,二是精神性的激励,这两方面都不能够忽略。选用激励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效、合理的激励是需要建立在对人的工作动力与满足感的分析之上,因此,校长对教师是否深入了解成为能否成功激励的关键性一步,教师激励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的整体目标实现统一,增强中小学校团体的凝聚力及团体内部的协调统一。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不仅是管理者,也是经营者,校长的教育经营力属于校长核心领导力。校长教育经营力是指校长为了达到学校既定教育目标,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部分运用到学校领导与管理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借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运行机制,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获得教育上优质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较快增长的一种能力。校长教育经营力由校长的品牌经营力、校长的营销力、校长的资本(产)经营力、校长的人力资本配置与开发力组成。

关键词:校长教育经营力,概念,结构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经营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1999(3).

[2]孙伟,王涛,叶玮光.对教育经营的理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3]雷勇.公办幼儿园品牌战略内涵剖析及模式研究[J].才智,2012(23).

[5]邓恢祯.构建学校营销理念,提升学校竞争力[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

[6]周玲.试论学校营销的理念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5(16).

[7]方心.PXSF幼儿园服务营销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8]张万鹏,王千红.论高等学校的资本经营[J].江苏高教,2004(5).

[9]栗玉香.试论学校人力资本经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胜任力模型:校长研究的新方法 篇3

一、何谓胜任力模型

1.胜任力

胜任力有时也称胜任特征。1973 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发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后,胜任力理论及胜任力模型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被广泛关注与应用。麦克莱兰认为:胜任力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的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斯宾塞(Spencer,L) 等人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绩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

核心胜任力必须具备三个重要特征:

(1)与工作情境相联系,具有动态性。

(2)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可以预测工作者未来的工作绩效。

(3)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

2.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主要有六个层次:

(1)知识,是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2)技能,是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3)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形象。

(4)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5)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6)动机,是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

人们通常用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来描述这些特征:知识和技能处于水面之上,看得见并容易改变;动机和特质藏于水面之下,不易触及、最难改变;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介于二者之间。

二、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方法与程序

国外已构建了丰富的管理人员模型、企业家模型、销售人员模型等。国内也建构了一些企业管理者胜任模型和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如北京师范大学徐建平进行了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一些研究者也在试图应用胜任力理论建立校长胜任力模型,如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已初步建立了北京市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详见本刊本期第4 页《北京市中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文)。

1. 常用的胜任力建模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EI)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行为事件访谈法在胜任力要素的揭示上非常有效。这种方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技术,让被访谈者找出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问题如:这个情境是怎么引起的,牵涉哪些人,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您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等等。这种方法的基本目标是区分出那些对成就卓越者来说独特的特征。

通过编码后的数据处理可以识别出三类特征:

(1)只有绩效卓越者具有的特征,称之为胜任力卓越模型。

(2)绩效卓越者和绩效一般者都具有的特征,称之为胜任力基准模型。

(3)只有绩效一般者具有而绩效卓越者不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不是胜任力特征。

2.一般的建模程序

(1)确定绩效标准。包括专业水平、工作业绩、知名度、社会声誉等。

(2)选取确定效标样本。确定普通绩效者、优秀绩效者。

(3)通过多种方法获取效标样本胜任力的数据信息。

(4)分析数据信息。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或分析调查问卷。

(5)建立胜任模型。确定胜任力项目、等级,描述等级。

(6)验证胜任模型。

三、胜任力模型在校长管理中的作用

1. 校长的聘任与选拔

传统的人才选拔方式比较重视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很难针对具有核心意义的人的动机和个人特质来选拔人才。应用胜任力理论及胜任力模型能帮助管理部门找到具有特定动机和特质的人来担任校长。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人员挑选不当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可以减少管理部门的培训支出。在候选人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胜任力模型在预测高绩效方面的优越性就更明显。

2. 校长绩效考核

已往在评估校长绩效时,评估人员很难收集到有关校长工作绩效的全面而有效的数据;或者只强调绩效目标的达成,而不管校长是如何取得绩效的。胜任力模型的建构前提往往是经过反复验证和检验,找到区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的指标。因此,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绩效考核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校长的综合工作表现。通过使用这种绩效考核方式, 我们可以有效地区分出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

3. 校长培训与课程开发

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下,很多培训机构并不清楚校长真正需要什么培训,校长自己有时也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要想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一方面,需要清楚校长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清楚校长在素质和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需要哪些培训。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校长培训与课程开发,可以使人们把培训重点放在对效率有最大影响的胜任力特征上,以最有效地利用培训时间和资金,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4. 识别高潜力者,建立“继任人才库”

我们知道,识别绩效优良的校长比较容易,只要有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就可以了。但仅以绩效优良为依据提拔人才,往往把一些人提拔到他未必胜任的岗位上来。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选拔,则更多关注人员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意愿等“高潜力”的胜任力特征。因此,可以在对人员的胜任力特征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继任人才库”,将具有“高潜力”胜任力特征的人员置于“继任人才库”中,对其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培养。

四、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展望

校长胜任力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刚刚起步,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比,其研究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关于今后的研究,有以下设想。

1.理论研究:重点

理论研究既是校长胜任力研究的重点,也是校长胜任力研究的难点。主要包括:

(1)校长胜任力的概念界定,校长胜任力的分类、内容、特征。

(2)校长胜任力词典编制的理论与方法,校长胜任力词典编制的创新。

(3)校长胜任力模型的建模方法与流程。

(4)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校长胜任力模型的差异表现。

(5)校长胜任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6)成功校长的胜任特征的

发展轨迹分析。

我们需要借鉴国外胜任力研究的成果,尤其是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中对于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分别建立我国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的胜任力基准模型和卓越模型。

2.方法创新:难点

建立胜任力模型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技术。但我们的研究表明,BEI 更适合中层管理者,要研究高绩效的校长或教育家,还需要探索其他的补充方法,如360 度评价、团体焦点访谈、调查问卷、文献综述、个案分析、观察追踪法等。

3.应用研究:热点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以后,开发测量各项胜任力的量表和工具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量表设计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校长选拔的效果。此外,还可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校长培训、评价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秉公.二十一世纪的理想校长模式与素质结构[N]. 光明日报,2001-12-13.

[2] 王继承. 谁能胜任[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 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吴恒山.学校高绩效领导与管理——学校领导者成功之道[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

[5] 徐建平. 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 张东娇,等. 英、美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对中国校长管理制度的启示[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8).

[7] 周在人.新世纪中学校长素质研究[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8]Mcclelland,DavidC.,Dailey,Charles.Evaluating new methods of measuring thequalities needed insuperior foreign serviceinformation officers[M].Boston:McBer andCompany,1973.

校长的思想力 篇4

每年的读书会,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精神大餐,在两天多的时间里,从教育部领导到基层校长和教育专家们高屋建瓴,剖析当前及今后的教育发展,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释疑解惑。

特别是我区的两位校长的发言让我收获很多,感慨很多,让我感觉到了和专家型校长的距离。我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

一、校长要定准位,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校长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二、校长要以人为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有人这样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作教育的最终

目标,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展开,教师才能成为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职业也才能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它明确道出了“先有名师,才有名校”的道理。教师在学生中起着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师只要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过广阔的宇宙。潜移默化,互相影响,不但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进取的校园。要想使教师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用人文关怀来激发教师的理想。诗人柯灵曾说:“理想使现实透明,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实。” 现实生活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是有差距的:

1、当作谋生手段。

2、作为一种职业。

3、视为事业。“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理想的实现不需要无奈、叹息、麻木,而应是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心有多大,天有多宽,舞台有多大。我们的教师呀!让我们用理想来烹饪吧,这样我们的职业才会有诗意,我们的人生才会有希望。其次,我们要鼓励教师多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书永远是成长的阶梯,我以为新的价值观的形成需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曾向教师推荐100本必读书,概括起来我认为有几点很有价值:1,读前沿性理论。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学会生存》、《第五项修炼》等大量国内外人文,科学的论著。2,精读一些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中外教育史》…3,读名师大师的教育文章:如李吉林、斯霞、魏书生等人的文章。4,读好书,读各类不同的书。正如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作为校长要为教师创设一种读书的氛围、读

书条件。其三,要引导教师勤于反思,行成于思毁与随,没有反思,人生是盲目的,教育亦然。鼓励教师平时多做教育教学随笔,积累教育教学案例,如上网交流,如做读书笔记等等,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三、校长要不断进取,树立四种意识。

1、终身学习的意识

社会的发展寄托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看校长。校长要善于学习,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生机和活力。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先导,不学习是落后的象征。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刻苦学习的典范,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创新。

2、服务第一的意识

一名好的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学校,正确处理好班子间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互相支持不拆台,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做到层层分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从各方面关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谊。

3、教育质量为本的意识

校长工作的核心是务必狠抓教育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师生的荣誉。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低,是否有竞争力,关键看这所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4、敢于创新改革的意识

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以科研为先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教师必须不断认真学习、领会。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可以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做为农村校长必须心系农村,立足实际,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强校”,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学思结合 做有思想的校长 篇5

非常有幸参加了由市局举办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赴宜昌两天的学习之旅,为我们校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校长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两天的行程,参观了宜昌四中、三中、十中、十四中四所知名学校、聆听讲座、走近教育信息化的高效课堂,有视觉上的冲击,有心灵上的震撼,更有深层次的收获和启迪。在这几所名校里,我能真实的感受到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孩子们在校园中尽情表现和释放,张扬个性,快乐成长。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增强了信心、明确了使命,现结合参观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一、校长带头读书是一种责任

通过考察后我认为读书是一种责任。对校长来说,读书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现代社会,我们办的学校是现代教育,我们培养的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所以不仅要自己读书,还要影响学校的老师读书,老师要影响他的学生读书。因此,说校长的读书,它是一种神圣的责任。这个学办得好不好,能不能按照国家的意志去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人说,校长要做到六个更重要,做人比做学问重要,做事比做官重要,公心比热心更重要,学习比学历更重要,身教比言教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六个更重要,其中就有一个学习比学历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应该成为读书的楷模,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的校长、专家型的校长、研究型的校长。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他是1981年从小庄师范毕业的,他就是一个中专的文凭,他在进城与回乡之间,毕业的时候他选择了回乡。但是20多年来,他回到乡村后,他就系统地研读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几乎所有著作,生出这样一个责任,要办一所行知小学,来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后来,他经过千辛万苦,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读陶行知的著作,接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精神,当年他的行知小学,一幢破房子,两个老师,几十个学生,现在他的行知小学,占地800多亩,校园花园果园连成一片,书香花香果香,溶为一体,人家说,杨瑞清创造了乡村教育的童话。他利用他的乡村办了好多好多果园花园,把城市的孩子吸引到他这里来实习,来体验农村生活,带动了学校的发展。他自己由一个只有中师学历的乡村教师,成长为当代知名教育家。所以,读书是一种责任。

二、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在考察学习期间,了解到了宜昌四所学校校长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情结。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培养有良好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他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所以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端正教育思想,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实践证明,全面育人的学校,它的教学质量也不会低,学校本身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的”,教师的所有聪明才智都应该用在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六个字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应成为今天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具有爱心比具有知识更重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这种尊重教育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我想他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人本”规律的核心,并且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在我们考察的过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些校长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他们学识渊博,成果丰硕,不但是教育的实践者,还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更是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者。他们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是他们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当听到这些名校的校长们侃侃而谈办学经验和成绩时,每一个同行都会从心底里折服,惊叹于他们精湛的教育理论、惊讶于他们眼界的开阔、惊奇于他们对各种教育现象的关注和剖析,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宜昌四中校长知识渊博、理念先进、管理锐意,她的主题报告,以及该校的办学成果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从她身上,你能体会到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一种正直朴实的人格魅力。成功的校长就能在高境界追求下,不断超越自己,办出精品学校。

三、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校园文化品味

办成一所名校必须有超前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考察中无论是聆听几位校长的报告还是深入参观他们的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和个性化的办学思路。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人本发展理念,有明确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目标,影响广泛。特色也代表着学校的文化,所以说特色文化是知名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进入每一所校园都会眼前一亮,每所学校都在致力于校园文化的构建,无论从外观到布局、从室内到室外、还是从景点到师生无处不体现一种和谐昂扬向上的精神。无论是站在操场上还是进入教室里,浓浓的育人气氛会把你包围。墙报、橱窗、走廊,教育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色彩雅致。在这里很少看到强化教育管理的、空洞的标语、口号和警示牌。校园立体绿化点缀,洁净、漂亮,一尘不染,找不到死角;在这里,每个角落看不到凌乱的杂物,涂抹的痕迹,折断的树枝;听不见课间、课堂嘈杂的声音;看不到校园内有追逐、喧哗的学生。

校长的思想力 篇6

一、要改变用人观念,组建一支具有凝聚力的班子队伍

要加强班子的团队建设,首先要把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成为一个目标一致、团结合作、平实亲和、领导有力的优秀团队,率先垂范,处处示范,引领教师团队建设;为此,我们确立了班子“讲原则,讲方法,讲道理、讲感情、” 的管理理念,和“公道正派,诚恳待人,以身作则,务实干事”的工作作风(点评:我本人也把这四句话作为自己的“约法四章”,曾在全体教师会上郑重提出,并请教师监督,有句话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待人以诚,处事以公,校长和班子成员的行动就是最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行政命令)。

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营造学习气氛,为老师着想,号召教师终身学习。号召老师们学习,校长要带头学习,不仅要搞好平时的两会的学习之外。其次鼓励教师自学,可以订阅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杂志进行学习,有的老师可能说:网上的学习资料多得很,订阅什么书,这时可以把自己订阅的资料给大家看一看,让老师们认为订的书真有用,然后就教学中的困惑或杂志上遇到的问题进行闲聊式的探讨,并得出一定的结论。由此你和老师们一起成长。积极提供教师们走出去开阔眼界,提供学习的机会,有时由于资金的紧张,有的培训费用比较高,校长说不去了,实际上,有时教师的一次培训也就是我们一顿饭的钱。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关键要有一位好的当家人。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给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长,要尽快转变认识改变被动的思维模式,进行角色的转变,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改变学校管理观念:

校长的思想力 篇7

一、校长能力的相关政策和传统理论研究

原国家教委在1991年6月颁发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它是根据我国上世纪90年代教育事业发展对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提出的要求,兼顾当时校长队伍现状而制定的。文件中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分为基本政治素养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三个部分。其中岗位能力要求涉及六个方面的能力: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能力;开展思想工作和品德教育的能力;指导学校教学和业务工作的能力;协调学校内外关系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这份文件成为了选拔、任用、考核和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基本依据,一直延用至今。它对于全国校长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很多学者在经验总结、理论归纳概括或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等传统手段基础上进行校长素质分析。李大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21世纪的中小学校长应该树立“自律自重、和衷共济、求实务实、学者、公仆”等五种形象。赵天明归纳总结出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有较强的领导方法和艺术、要善于总结经验等四项素质。瞿卫星对成功校长成功因素概括提炼,发现名校长成功的内在因素是能力因素、人格因素、理念因素。

纵观上述政策和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校长能力大多强调校长的政治素养,侧重校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重视校长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语言表述上比较宏观、抽象、笼统,缺乏行为示例,在实践层面上不容易操作。特别是很多地区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在使用《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对校长进行评价考核时,为了便于统计测量,需要对规定的能力进行合理的理解和分解,并转化为基层可理解、可操作的能力内容。在理解和操作过程中常常对专业能力分类及分解产生不同的看法,造成分类不明确、相互包含,或者是分解项目过大、过于细碎等问题,使得中小学校长评价、选拔和培养等一系列工作缺乏统一且科学的依据。

二、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校长能力研究

胜任力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开始主要是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领域内研究和应用。自2000年以后,我国一些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通过胜任力理论进行教师、校长和大学辅导员等特定人群的胜任力特征研究。

1. 胜任力的研究起源及基本概念。

1973年,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首次提出胜任力概念。他指出,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这些测验是不公平的,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他强调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他把这种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潜在的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目前,对于胜任力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若干种说法。综合分析,胜任力的含义包含四个方面:胜任力强调工作情境中任职者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价值等特征;胜任力与任职者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胜任力与任职者能力水平和行为表现相联系;胜任力能够区分任职者的卓越表现和一般表现。由此可见,胜任力的概念较之以往的能力或素质概念,更强调了任职者的自我概念和特质等心理特征因素,强调了所任职务的工作背景和绩效,而且能够直接区分出优秀和一般工作者。

2. 关于校长胜任力研究的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将胜任力特征研究引入教育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中学校长协会就建立了校长胜任力特征指标体系,并用它来指导校长选拔和职业发展工作。之后,胜任力特征研究传到了英国。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校长胜任力特征就成为美、英等国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美国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特征是,分析各种复杂问题、判断、组织、决断、领导、承受压力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时了解他人各种需要和所关切的问题、广泛的兴趣、注意自我修养、具有较成熟的教育思想,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点。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成立了国家教育评价中心(NEAC)。该中心提出了一个包括8个方面26个胜任力特征的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特征模型。(见下表)澳大利亚校长中心认为校长作为领导者,其领导能力包括教育领导力、监督、绩效评估、个人意识、沟通、压力管理、个人管理、培养他人、影响力、冲突管理、团队建设、清晰的系统思维、战略思考和规划、建立组织文化、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全球视角、领导视角、环境和行业观点、公共关系等。

胜任力模型取之于实际、用之于实际、标准易于操作、组织保障措施到位,英、美等国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成功地被纳入校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同时,胜任力模型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始于选拔,作为遴选、培训、评估、继任、薪酬等制度设计的依据,它使这一过程成为连续的完整的科学过程。胜任力模型将理论价值成功转化为了应用价值。

国内以往的校长能力研究侧重于收集观念性的资料或者进行理念探讨,较多地关注不同主体对校长的“应然素质”的理念探讨,而对其“实然素质”体现较少,或者说从实际行为角度来探讨校长能力的研究较少。胜任力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时代,给国内校长能力研究开拓出一个崭新的空间。

国内学者刘维良等使用关键行为访谈法,从胜任力角度对中学校长胜任力进行研究,为中学校长的选拔、聘任、绩效评估,中学校长胜任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以及校长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云南师范大学的李丽娜在2006年进行了中学校长胜任力特征的实证研究。她采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云南省某些地区约30位校长(分为优秀组和普通组)进行了行为事件访谈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揭示出中学校长的胜任力特征模型。该模型包括成就导向、影响力、关系建立、团队领导、自信心、培养他人、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组织承诺等9项特征。由于该研究力图区分优秀校长与一般校长,以优秀校长的胜任力特征为研究目标,因此,建立了胜任力卓越模型。戴瑜在2008年研究了浙江省宁波市中小学校长的胜任力,依据访谈数据T检验结果,分析出校长优秀胜任力特征包括自信心、建立关系、影响力、自我控制、资源管理、分析思考、发展他人、战略思考等8项;校长基准胜任力特征包括尊重理解他人、互动沟通、灵活性、团队精神、创新变革、自我评估、专业知识与技能、前沿追踪、诚实正直、持续学习、执行力、成就导向、责任心、务实、主动性等15项。按照聚类分析结果,将上述23项特征分类表示为个人特质、人际关系、管理特征、专业知能、敬业度等5个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建构了基于胜任力的校长专业发展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发展了宁波市江北区基于胜任力的校长专业发展行动计划。

从目前国内的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研究情况看,出现了三种趋势:一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更科学的研究视角,以实证为依据,分析研究符合中国校长,以至于符合我国不同区域校长需求的专业能力结构和能力标准;二是推进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将校长专业能力的研究与校长专业发展相结合,将校长能力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校长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三是系统研究了校长的专业能力发展,将校长的能力发展与校长生涯发展、情境学习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了。

校长的思想力 篇8

一般来说,校长的喜好是学校教师比较关注的,在学校里也易于形成一定的“场”。这自然衍生于校长行政职位的影响力。作为校长外在的表现,这种喜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具有鲜活的亲和力。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校长的喜好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依照新课改理念,校长良好的喜好应是一种极具个性的管理资源,这为如今学校实施“人本化”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化为了一种无形的充满温情的管理力,其发挥的积极效应,往往是制度化管理不可替代的。

校长的博客——沟通从“心”开始

一个学校的教师往往有百名左右,校长要做到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跟每一个教师交流这是不现实的。教师了解校长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开会(政治或业务学习),所获的信息大多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和安排等工作层面的,长此以往,易于形成校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导致感情的淡漠,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我校新来的校长却一下子打破了这种僵局。原因是他喜欢写博客,并推荐给学校教师。博客使校长成了教师的网友。他的博客内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其中大多博文反映了他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和体验,展现了一个自然人的内心世界。教师们读了倍感亲切,还有许多人写了留言。校长的博客增进了学校全体教师对校长的了解,从此工作中觉得校长不再陌生,消除了神秘感。

校长的乒乓——小球培育健身大环境

据许多资料表明: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身体状况令人堪忧,原因除了来自于工作和心理的压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喜欢静,不喜欢运动。运动起到健身、减压的双重效果。

而一个学校的健身氛围的形成往往取决于校长的喜好。我校的校长下班之后总喜欢打一会儿乒乓,起先只有两三人,后来由于“校长效应”吸引了许多老师参与和围观,渐渐的大多教师养成了每天打球一小时的习惯。最后,羽毛球、篮球运动也红火地开展了起来。运动的快乐确立了教师健康的理念,也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如今,每位教师见了面总要问一问:你今天锻炼了吗?为进一步推动全体教师的健身活动,本学期在学生举行春季运动会时,同步举行教师运动会。为了激发教师人人参与,满足不同需要,运动会还增设了趣味投篮比赛等。从而实现了运动项目由单一到多样,参加教师由少数到全体的健身热潮,提高了教师的健康指数,也让学校这个团体更和谐了。

校长的书法——浓厚校园习字氛围

校长的喜好一般表现为生活工作中的兴趣和爱好,有时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较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我校的校长爱好书法,有较深的底蕴,他的书法也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因校长对写字情有独钟,而导致了学生写字的好坏和写字的态度是否端正,便成了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从而写字教学引起了全体教师的足够重视。此外,我校校长还亲自主持了市级关于“小学生写字教学有效性指导研究”的课题。在他的引领下,全校师生通过深入研究、实践,对写字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写字质量从根本上取得了较大的提升,既练了字,也练了人,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习字氛围。

校长的驻足——演绎一首回家的主题

校长的喜好还体现出自身特有的管理理念和人文关怀。例:每次放晚学时,学校的大门口总会站着校长的身影,目送着师生离校。这大概也算是校长的一种喜好,因为他乐此不疲。在与师生的声声“再见”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类似一首歌唱得那样;“请把我的微笑带回你的家……”

以上是笔者结合本校校长的喜好所谈的一些体会。当然,校长的喜好各有不同,也许校长喜好的某一方面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如唱歌、跳舞等。但在活动中校长的参与往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的是更多教师参与的热情。

校长喜好是显性的,但体现的是其隐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校长的喜好反映的是校长行政职业能力倾向和人文素养。校长的喜好犹如一扇扇窗子,喜好越多,打开的就越多。就越充满亲和力,就更利于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师生的距离,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喜爱。

上一篇:精选励志文章短文下一篇:初一年级作文以校园欺凌为话题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