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推荐9篇)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篇1

课标对比 2001版: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2011版: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

2.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

2.通过视频播放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通过图片展示、表格对比、漫画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来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台湾》(幻灯片1)问:歌中所唱到的“郑氏”指的是谁?台湾在回到母亲怀抱后怎么又离开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幻灯片2)

课标展示:

2001版与2011版课标对比,明确本课重难点。(幻灯片3)

讲授新课:

一、战争起因

1.甲午中日战争何时爆发?名称由来?学生回答。(幻灯片4)

过渡: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日本为了侵略中国,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见课本16页小字。由此可见,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日本利用朝鲜民众起义的机会,挑起了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我们称它为“甲午中日战争”。

3.漫画展示(幻灯片5):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的理解。

二、战争经过

1.学生根据课文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主要战役?何时结束?(幻灯片6)

教师明确答案:1894.7.25 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主要战役:1894.9.17:黄海海战、1895.1-2威海卫战役 结束:1895.4.17签订《马关条约》

2.历史影院:视频播放《邓世昌壮烈殉国》(幻灯片7)

3.邓世昌和致远舰上的官兵合影图片展示,得知邓世昌和致远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的消息,光绪皇帝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幻灯片8)教师明确:不畏强敌 勇于抗争 不怕牺牲

4.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讲解战争经过。(幻灯片9)1894.7.25丰岛海面,日本偷袭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回)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1894.9.17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894.11辽东战役,聂士成率军抵抗,旅顺大屠杀:旅顺城内,日军四天三夜虐杀清军战俘和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幼两万余人。偌大旅顺城,只是因为遍布街巷的尸体需要掩埋,才有36个苦力活了下来。

1895.1——2威海卫战役,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李鸿章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过渡: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应日本人的要求,任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今下关),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正式开启了和谈。第三轮谈判后,李鸿章突然遭日本人枪击,造成左眼下受伤。此次意外事件使日本政府极为狼狈,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一方面由天皇、皇后亲遣医生和护士对李鸿章进行治疗并给予慰问,另一方面自动宣布承诺休战。李鸿章也没有像日本所担心的那样立即归国,而是继续谈判。这一**平息后,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此间,李鸿章每日给清政府往来的电报均被日方截获破译。伊藤由此完全掌握了清政府决意回避谈判破裂局面的底线,同时也意识到拖延谈判对日本不利,故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而清廷则一直对日本提出的要求束手无策,几番折冲后看见事情已无回旋余地,遂于4月14日电谕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第六轮)谈判,会谈从2时半延续到7时半,其间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

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5月8日,中日两国在今山东烟台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三、战争结果 1.《马关条约》:时间、地点、签约人、主要内容、影响(幻灯片10)

2.地点、签约人图片展示(幻灯片11)

3.表格对比:通过《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对比,引导学生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然后总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总的影响(幻灯片12——14)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

对比割地时要讲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台湾问题,台湾被割与回归。对比赔款时要提醒学生:这笔赔款给中日双方带来的影响。

对比通商口岸时,通过地图展示,提醒学生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

分析“允许设厂”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阻碍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便于列强的资本输出。

再引导学生总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总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

4.《时局图》,漫画展示:甲午战后,列强纷纷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幻灯片15——16)

5.视频播放:《马关条约》签订的屈辱一幕。(幻灯片17)

过渡:看到这屈辱的一幕,你想说点什么?甲午战争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四、战争反思

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启示?(幻灯片18)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过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把中国亿万大众一步步引向苦难的深渊,让中国人抬不起头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级阶层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抗争,其中,梁启超先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结束新课。(幻灯片19)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篇2

【课前准备】

幻灯片用钓鱼岛 的图片做 背景,播放电视 连续剧《北洋水师》主题歌,歌词如下: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来童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请带我漂向那天边;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破五千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船一去飘来的都是泪!

再不愿见那海,再不想看那只船,

却回头又向它走来,却又回过头,

向———它———走———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1-2分钟)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歌。相信大家最近都在关注持续发酵的钓鱼岛事件,电子黑板上显示的是几幅有关钓鱼岛的图片(图略),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争端事件的由来?

学生:钓鱼岛自 古以来就 是中国的 领土。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清政府败局已定,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随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 告》中规定中 国收回钓鱼岛的主权,因此在国 际法上,钓鱼岛已 回归中国,但日本拒不承认。显然,钓鱼岛争 端与甲午 中日战争有关。

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因反抗外来侵略而进行的民族战争曾遭到过多次失败,但没有哪一次像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那样,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历史探究课《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

二、落实基础(5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

2试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简要经过。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影响如何?

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简表

三、活动探究(30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田中义一)“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摘自陆奥宗光著《蹇蹇录》

材料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日本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摘自陆奥宗光著《蹇蹇录》

材料三日军进入朝鲜的军队日益增多,清政府驻朝官员要求增派援军入朝,李鸿章复电:“我再多调,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在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以后,李鸿章仍电告清军统帅:“日军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摘自郑彭年著《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覆没》

材料四1894年,慈禧正筹备庆贺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大事铺张。 她挪用海 军军费修 建的颐和 园工程,仍在继续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户部奏请暂停颐和园工程,慈禧坚决不允。一些主战派官员请求停办“点景”,节省开支,移作军费。慈禧大怒,恶狠狠地说:“今天使我不高兴的人,我也要使他一辈子不高兴。”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不顾。当时北京城出现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

请回答:

将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对比,你认为甲午战争能否避免?请说明理 由。(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请学生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同时进行点评,用时8分钟)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是“甲午战争不可避免”,理由如下:

1.战争是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产物,其侵华之心早已有之,其“大陆政策”是“台湾—朝鲜—东北”、“蒙古—中国—亚洲”。

2.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成为日本实行 侵 略 计 划 的有利条件。

3.清政府腐败的主要史实

1战前不作准备,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2慈禧忙于寿庆,希望和日本和平了结。

4.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导致战争发生。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根据史料记载,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海军实力在世界上排名第九,超过了日本乃至于美国,但是,甲午战争最后的结果却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同时点评,共8分钟)

1甲午战争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从甲午败局 中我们应 该得到什么教训和启示?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主 权 (割地、赔款、开放 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引起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一步,助长其侵略气焰;取得大量利益,加快发展本国资本主义;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朝鲜———逐渐沦为日本殖民地。

沙俄———面对日本的强 大,沙俄并不 甘心,为了与日本争夺在中国 东北的利 益,引发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但是在 战争失败 后,沙皇统治 根基开始 动摇。

二是教训和启示:

1虽然现在我们身处太平盛世,但是我们的周边地区并不平静。台湾问题、朝鲜问题等热点问题都关乎我们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2从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丧失了大 量主权,到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但有允与不允”这句话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要想真正摆脱其他国家的侵扰,就必须努力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这也正好 印证了邓 小平同志 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

过渡语: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对 于所有的 中国人而言,都是一剂极好的清凉药。学史使人明 智,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子,更应该铭记历史、痛定思痛、展望未来!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组材料并探讨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张亚洲杯照片。

图片注解:2004年8月7日,2004亚洲杯足球赛决赛在北京打响,中国队坐镇主场迎战日本队。

材料二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同我 们总是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特别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是 什么?如果日本 赢了,是赢在什 么地方?如果日本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有个高中生这样分析: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得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 要从那里 经过,我们的主 力舰就会 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张寿卿.历史题该怎么考?[J].读者,2004(20).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回答,同时教师点评,共6分钟)

1为什么亚洲杯中日两队决赛的时候,球场上的球迷会打出“俺是八 路”的标语,喊出“打败日 本、中国必胜”的口号呢?

2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并联系现实,谈一谈对中日问题的预测和看法。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友好相处成为主流(日本投资、友好访问等)。

2.矛盾摩擦依然 存在 (台湾问题、教 科书、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等)。

和平共处是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追求,两国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日本在中国的投资逐年增多,民间的友好访问也不断增多。因此,中日两国之间,友好相处应该成为主流。但不可否认的 是,由于一小部分日本右翼势力对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拒不承认,毫无悔意,使得日本和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摩擦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四、结束语(2分钟)

同学们,虽然黄海海面的隆隆炮声 已经远去,但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以古鉴今,环顾今日之全球,我们今天 依然身处 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之中,刀光剑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 供了机遇,同时也使 我国面临 诸多挑战。为此,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居安思危,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制定经济、国 防、外交等诸 多方面的 正确战略,以使中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的探究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五、教学反思

如何将历史探究课上出新意,使学生在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科能力的历史课中陶冶情操呢?笔者以为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探究环节

1.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动机来自对探究对 象的兴趣,从时政热点问题入手来选择探究对象,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钓鱼岛问题与甲午中日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向学生展示钓鱼岛地图,介绍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并回顾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欲望。所以,通过设置探究问题的情境,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问题探究创造条件。

2.呈现历史材料,创设探究条件

历史探究性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 问题,达到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而人们获取历史认识的前提是解读承载历史信息的原始材料,历史探究性教学就是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借助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的过程。所以,历史探究性教学离不开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本堂课上,笔者围绕探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各种史料,引导学生对多种史料进行解读、辨析和推论,以解决历史问题。

3.注重教师指导,训练探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对历史的认识,由于受阅历、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笔者在提出探究 问题后,通过对问题和原始材料的解读、说明,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探究的方向、角度,辨析材料的可信度,理解材料的含义。如图片材料中中国球迷的表现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笔者指导学生要首先认识到和平共处是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要求,对球迷的表现要辩证看待;在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要对其探究方法进行指导,如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角度有哪些,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谈谈历史事件对后人的启示等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以帮助学生纠正思维偏差,养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围绕目标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史 料为途径,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围绕目标开展,有利于学生聚焦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影响和启示的探究,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同时,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对学生加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也增强了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要达成探究目标,必须考虑学生的 认知水平,注意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探究精神。例如,本堂课上,笔者这样考虑:一是要做好知识铺垫。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但大多已经遗忘。笔者在提出探究问题之前,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本,并归纳知识要点,做成表格,这样,在探究问 题时就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二是问题设计 有梯度。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提出的问题难度应该适度,让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解答问题,问题的学术性不可太强。笔者先就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设问,适度降低问题的难度,然后对中国球迷的表现谈看法,对中日问题进行预测,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见解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探究效果。

3.探究过程注重动态生成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既要预设好过程,体现计划性,又要根据课堂探究过程的实际,对教学设计及时进行调整,重视并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本课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亚洲杯中中日两队决赛的时候,球场上的球迷会打出“俺是八路”的标语、喊出“打败日本,中国必胜”的口号呢?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自由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且现在否认历史真相,因而导致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怒。但也有学生在讨论时提出:中国人对日本政府的做法有情绪,但是体育与政治不可混为一谈,体育应成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的桥梁。后者能从另一角度提出有见地的看法,是问题预设时留下生成空间的结果,也是课堂开放创造的效果。

总之,历史课堂探究教学,在课程改 革不断深 入的今天大有可为,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摘要: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凌辱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抵抗外侮的牺牲奋斗史。120年前,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足以改变两国历史走向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岁月历经了两个甲子轮回,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时,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重新认识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早稻田大学发表言论时所说的: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教案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篇3

二、《马关条约》

1895 李鸿章——伊藤博文

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篇4

http://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3.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4.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2.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教学重点 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教学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2.《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示例1

(投影展示):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皇帝为哀悼哪位民族英雄撰写的? 生答:邓世昌 投影展示:邓世昌像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带领我们回忆这们民族英雄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故事? 生讲述邓世昌故事,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总结: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海战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导入示例2: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一段(时间)

教师提问:影视片段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生答:甲午战争或黄海大战

教师总结:是的,这部影片的名字叫《甲午风云》,它反映的是1894~1895年间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退让,中国方面节节失利。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马关条约》的内容又有哪些?这些,全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导入语例示3

(投影展示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选自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教师提问:“夏日”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板书]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大战:

师:请大家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生:回答: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

师补充讲述:同学们的回答正确。日本的对外侵略梦想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分为五步:

一、侵占中国的台湾;

二、征服朝鲜;

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四、征服全中国;

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实现其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日本为侵略中国作了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就象一条潜伏已久的恶狼,在等待着时机的到来。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投影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从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投影]1.时间、地点

[学生回答]时间:1894年7月 地点:朝鲜丰岛海面 [教师提问]从以上我们的学习可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投影]2.战争的性质

[学生回答]日本发动的是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掌握了战争的性质,下面咱们来了解战争的经过。[投影]3.战争的经过

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简要的讲给大家听? 学生讲述:略(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师总结:

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提问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邓世昌的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

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看课本P17第二自然段,总结回答)[投影]4.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的残败。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联系课本P17动脑筋题目: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板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板书]1.时间、地点、双方代表

[学生回答]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板书]2.《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提问]为了便于同学们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大家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要点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教师总结]两个条约相比,可以看出前三项要点相同,第四项不一样,那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投影显示] 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比,只有第四项,《南京条约》是协定关税,而《马关条约》是关于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免交内地税。这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一种新的经济侵略方式——资本输出,这比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利润高得多。什么是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请看投影。[投影显示]

[教师过渡]以上咱们通过比较法,学习了《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咱们来分析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板书]3.《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师讲述]在讲这个问时为了强化大家理解,我们仍采用比较法。大家可参照《南京条约》的影响来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学生回答]1.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2.赔款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3.开放口岸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4.开设工厂掠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得还可以,下面咱们具体分析教材。

(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的掠夺。它迫使台湾与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赔款:数额高达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即使人民被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这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开放口岸:新增口岸的开放,可知口岸从沿海开到内地,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得了同样的权利。

(4)开设工厂:工厂的设立,使日本通过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而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课堂总结]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课堂小练]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政府惧怕与敌“失和”,迟迟不敢宣战 B.清军水师惨遭败绩

C.清军爱国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D.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答案:A

2。《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答案:D

亿库教育网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课件 篇5

1教学目标

记忆:

1、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简要过程、结果

2、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理解: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异同,通过相同点说明《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的延续,是继《南京条约》后的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同点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大于《南京条约》。综合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危害

应用: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说明中国人民是具有顽强反抗精神的,近代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根本原因就是人民的顽强抵抗。

分析: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的前三课后,对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近代中国屡遭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认识不够明确。尤其是本课甲午中日战争,本来两国军事实力基本相当,甚至中国军队要略强于日本,战争的结局却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面对这样的史实,学生心中的疑惑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老师要抓住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课前任务单学习、课上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政治的腐朽、经济的落后和思想认识的固步自封是近代中国饱受侵略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海大战(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通过学习《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贪婪、野蛮残暴和清政府腐朽无能的卖国罪行)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历史问题我来答(约5分钟)(个人回答,为小组加分)

提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3、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如何?

4、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

二、历史故事我来讲(约10分钟)(2-4分钟思考后回答。分组回答,计分)

人物专访:邓世昌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15-20分钟)(组内先交流再回答,计分)

分析综合

1、从邓世昌及全舰官兵英勇抵抗的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

2、日军侵占辽东半岛后制造了疯狂的旅顺大屠杀,通过这件事,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及日本侵略者的本性?

3、本来势均力敌的战争,北洋舰队最后为什么会全军覆没,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4、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异同,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

5、课文P17动脑筋问题分析

四、历史老师有话说(教师活动)(约10分钟)

1、针对学生课前任务单完成情况及课上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和点评,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甲午中日战争 篇6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辟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小结]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主要内容(略)。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感想]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结合本课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想。

甲午中日战争 篇7

《形势与政策课》科目考查卷

专业:英语师范 班级:11-1 任课教师:陈清彪 姓名:刘爱群 学号: 12 成 绩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中华民族一步步地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甲午年,成了中国的命运转折之年,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年后的甲午年,被中国人称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今年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习主席两提“甲午”,其中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在今年2月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面中,习主席说:“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习近平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教会我们勿忘国耻,要挑起国家的振兴的重担,要为新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努力进行自我培养。要不畏挫折和困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在创新中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不必迷信传统、书本和权威,塑造一种富有怀疑精神、求实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创新,已经或即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方面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创新精神,落实到团学建设的全过程中,敢于迎接时代提出的挑战,敢于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问题。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日本挑起甲午侵华战争;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覆灭;《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挑起的侵华战争?进而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按一定目的汲取、鉴别、整理和归纳有用信息的思想方式。

 通过学生朗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挑起的侵华战争,从而激发学生御侮图强、痛恨日本侵略的强烈情感。

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台湾人民守土杀敌展开反割台斗争的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和优良传统,从而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感。

 甲午战争的成败结局影响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增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凸现了落后就易挨打、落后就要思变的历史真理。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回答: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是哪一国家?回忆边疆新危机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战争爆发的背景:引导学生回忆日本何时以何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带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日本自然环境等因素,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利用史料让学生分析日本统治集团采取的解决方式并简要介绍其“大陆政策”。

教师提供的史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垂手而得矣。”引导学生回忆此时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形势,阅读书中提到的各列强欲通过日本侵华获得的利益,使之理解为何西方列强采取纵容或默许态度。并分析列强“调停”的本质和“调停”失败的原因。强调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设下圈套,欲促成中日冲突。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让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 1 驻朝公使”的引文、“礼部右侍郎志锐的奏折”的引文、有关李鸿章对驻朝清军统帅的命令的补充材料、战争爆发后慈禧的态度、李鸿章的政策,由学生预测战局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清廷的腐败必将导致战争的失败。

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利用《甲午战争》flash动画讲解战争经过,并在讲解过程中介绍清政府对敌进攻策略的错误判断。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回答:李鸿章是如何将其避战求和的政策贯彻与战争的始终的,这一政策的执行,对战争有什么影响?让学生阅读文中关于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的补充材料,激起学生对侵略军的愤恨。《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播放有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方的咄咄逼人与中方的忍辱求和。让学生回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逐条分析条约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在分析条约的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俄国一直垂涎中国东北;1892年俄、法签订条约结为盟国;德国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一些岛屿,不乐见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强大。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干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其根本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利用书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形势图》讲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经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台湾军民抗日斗争的补充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分析、讨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态度、清政府对战争采取的政策、预测战局的发展、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提供与教学有关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板书设计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随国力的增强,日本侵略野心膨胀,即将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经过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对中国的危害

观《甲午中日战争》有感 篇9

一个昏庸的朝廷,一个败落的社会,一场伟大的战争,一种不屈的精神。——题记 镜头步入了一个一个败落的时代,当时,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统治下,变得国力大减,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打开中国的大门,继而进行残暴的侵略。炮火轰开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滚滚硝烟涌出了一张张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颜。

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时,林则徐没有犹豫,他愤然上书道光帝,并实施了震撼国人的壮举——虎门销烟。他给英国人一个迎头痛击,他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是一场没有战火的伟大胜利,是一场意志与决心相与斗争的历史伟绩!

当鸦片战争卷入中国时,太平军没有沉默,在与洋人的斗争中,他们没有低头,他们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斗志。他们征战沙场,击败洋军,痛杀清军,他们在历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当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既而称霸世界的梦想时,一个声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当时日益腐朽,致使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可清廷仍处于华贵的奢侈中,浑然不知要强国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国势力已经相当庞大时,中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武器。军饷已被各路地方官员收入其

囊中。当时日本已对中国虎视眈眈,在中日两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亲自到中国兵船上公开挑衅,并企图开炮。况且当时清朝并没有意识到日本想要吞并中国国土,认为区区一个东洋小国何以兴起起几层浪。由于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让清军不免有些飘飘然,自从1888年正式建立海军后,再也没有购进任何船舰,船龄渐渐老化,何况日本当时新添战舰,与之中国相比,遥遥领先。再者当时慈禧花重金修筑颐和园,抽掉各路军饷,哪里还顾得上战舰重臵,连预先订购炮弹也退掉了。

1894年,日海军率领日海军联合舰队开进黄海大东沟伺机埋伏。当中国护航舰驶入黄海大东沟时,日舰便开火袭击,于是北洋舰队便纵队排开。实施反击。炮火炸开在水面上,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霎时,海水沸腾。硝烟弥漫在海面,久久不散。由于当时中日悬殊太大。中方舰队严重受到日方的摧残,可中方仍然坚持还击。邓世昌所在的致远舰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可他仍是沉着冷静,他下令致远舰向日方舰队开去,可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沉,破碎沉没。当随从递给邓世昌救生圈时,他拒而不接,最后与他的爱犬共同葬身大海。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上一篇: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毕业论文下一篇: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