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际沟通的理解范文(通用9篇)
近几年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交流的要求日益高涨,展会业随之兴起并有了一定的发展。展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时刻处于市场大潮的风口浪尖之上,特别是其特有的公益色彩及复杂的社会关系,极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便可能酿出事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感,招致非议甚至被人投诉,直至诉诸法律。因此,工作中如何成功的实施公关战略,协调好与社会各界的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尽可能赢得各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与展览效益,就成为展会组织者最为关注的事情。
在发达国家,公共关系已成为智慧、谋略的代名词,无论是企业,还是其它组织,甚至是政府,都把自主公关或向公关公司寻求智力援助当成一项日常工作。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关系呢?
著名的公关学家斯各特•卡特里普是这样定义的:“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其职能反映了一个组织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来适应这个越来越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它是贯穿于企业生存与发展全过程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工作,其使命也恰恰体现在它有利于协调和维护这个为我们提供了物质和社会需要的社会系统上。
企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如果把社会经济比作一张“网”的话,每个企业便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而不能正确协调好与各个方面的关系,这个“节”势必松散无力,直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展览会是典型的虚拟组织,其策划、组织与实施,均有赖于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帮助,如果组织者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展会效果可想而知。
具体来看,一个成功的展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公关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
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
我国对会展业的管理,迄今仍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展会审批制,即一个展会从立项到实施,必须接受从国家有关批准单位到工商、税务、卫生防疫、海关、公安、消防、交通,以及环保、市容监察等诸多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核与约束。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已有淡出操作层的迹象,但笔者认为国家对会展业的宏观调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仅不可能消失,而且也未必会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被民间协会接手。就目前情况言很难想象有什么样的组织会强大到足以取代众多的政府管理机构,而成就展会这种工程浩大、部门奇多、流程复杂、公益色彩极为浓厚的大型活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与上述有关部门的关系,仍将是展会组织者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依笔者多年的实践与众多成功者的经验来看,在这个环节有效实施公共关系的唯一选择便是:照章办事、依法经营、预做准备、有备无患。
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一项展览,因其特有的公益色彩,无论成败,都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而且效果越差,媒体的关注可能越多。因此,与其被动的面对这件事,不如主动积极的做好这项工作。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展会当然也是如此。与媒体交往,其目的如果不能确保做到报喜不报忧的话,至少可做到相关报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使公众尽可能准确、全面的去了解发生的一切。因此,直面媒体、直面事实、以平常心面对各种新闻单位,并将与新闻单位的交流视为自己的一项日常工作,主动积极的与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才是做好这项工作应有的态度。
与其他服务提供者的关系
展览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通力合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理想效果。一个展会通常会涉及场馆、旅游、住宿、餐饮、运输、仓储、租赁、报关、通讯、邮电、广告、会务服务、礼品鲜花、礼仪、演艺、印刷、保安等多种服务及众多合作伙伴。大会承办者无疑就是这个虚拟组织的核心,更是该项系统工程的指挥中心。当一项展事发布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合作者,头脑不够冷静者,便误以为自己是其他单位的上级,工作中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给成功的合作留下了隐患。因此,合作各方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大家只是平等的业务关系,并没有上下级之分,每个合作者都是整个展览活动的一部分,各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作为这个虚拟组织的核心——展会的承办者对此更应有高度的认识,并要有意识的去构造一个精诚合作的价值链,通过与链条各方的通力合作,将兄弟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嫁接到展会中来。惟有如此,才可能做大做强,逐渐积累并拥有独特的、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创出名牌展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展会的开幕,仅仅是一个展览成功的开始。如果得不到社会公众的关注,门庭冷落,展览规模再大,也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败,而且规模越大,失败的风险越大。然而很多展会组织者迄今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常常是展览一开,万事大吉,只顾忙着核算经济收益,而置参展商于不顾,对展会的社会效应更是不闻不问,招致非议不可避免。做好展会宣传,引起社会公众关注是承办方的基本职责之一。而社会公众既包括与展会内容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来访者、买家,也包括潜在的关注、影响展会达到其预定目标的其它各类社会力量。以人为本,突出方便性、功能性,确保参观安全、有序,场面井然,环境适宜,服务到位,设施齐全,交易顺利,以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方便到访的国内外公众、满足不同需求是处理好该类关系的关键。
组织者与内部员工的关系
其实这是个展览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展览活动是一项高智能、高风险、高难度、高强度、高时效,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既要有自制力还要有协调力,更须有超人的意志力,工作中不得有丝毫马虎或差错。特别是展会实施中,要求每个人都须做到临危不惧、判断准确、随机应变,保持高度独立、自制、警觉,并具备超人的脑力与体力,惟有此,才可能确保一项展览在短短两天到一周的时间内运转正常,皆大欢喜。因此,组织者如何做好内部员工的管理,便直接关系到整个展会的成功与否。特别是由于展览业忙闲不均,承办单位不会有很多员工,工作中每个人都需以一当十,因此,展览队伍必须由经得起摔打、耐得住考验、特别能战斗的“钢铁战士”构成。管理中除要做到分工明确、责权对等、奖罚分明等一般要求外,还要善于使用一些新型管理手段,如目标管理、首问负责制等。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实施有效的激励才是管理的重心,不仅要有物质激励,更要有精神激励,力图使每个员工均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处理展会突发事件
处理展会突发事件,即所谓危机管理。在展会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因其特有的复杂性、多面性、时效性、多变性等特性,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组织难以想象的矛盾,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利于承办方或展览活动的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出色的公关工作来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挽救。
展览会作为一种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全能营销手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也是同样的错综复杂。承办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底蕴、全面的公关能力,要想成功的运作一项展览几乎没有可能。安全问题在一些参与性强的展会中常常成为一个隐性炸弹,处理不好便成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展会不具规模导致效果皆无也是引起事端的导火索;服务不周,承办者厚此薄彼、或经营理念不到位,也会引起不满;至于其他突发事件:如场馆被紧急征用、改造,交通管制,突遇其他同类超大型活动,甚至伙食不好、不准时,旅游活动安排不当,布展时间仓促、展位分配或分布不合理,开、闭馆时间协调不周„„,都是对主办方的考验。那么,应当如何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意外事件”呢?首先,必须清楚:展览业作为一项高风险、高难度、高强度、高时效,同时也是高回报的事业,关系复杂、“危机四伏”、存在着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与问题,原本就是它的特性,试图一帆风顺,或用常规眼光去看待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从业者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能将处理各种“非常规”工作作为自己的常规工作及重点工作,随时做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并尽可能地做好应对预案,进行事先控制,遇到问题时,才不会张慌失措。其次,注意积累处理上述几方面关系的经验与应对能力,是面对突发事件应付裕如的根本保证。此外,身为组织者,必要的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及相应的个人修养、综合素质,冒险精神、团队意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并只有做到:预作准备,面对现实,胆大心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立于不败。
我们注重在课前的诊断与课中的教师演示, 通过学生对某一特定场景的演示, 如:如何接待患者, 如何减轻患者的焦虑, 在演示过程中,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知识点方面的表现, 在点评过程中, 注重从知识点方面入手, 指出学生表演上非常到位的方面, 再点出学生需要整改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方便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注重范围和强度。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探索的一个兴趣, 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强度。在教师演示之后, 我们不能觉得课程内容已经深入学生的脑海, 毕竟学生们的知识掌握能力不一, 对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的再演示, 纠正学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知识点。采取这种“回顾———纠错———再演示”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印象。学生们在自身和同学的表演过程、结果的比较中找到自身想要的答案, 在讨论中明白课程的内容。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最主要的特征是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的习得性和应用性, 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训练, 达到学生的习得性与应用性统一。因此在实训中, 我们会让同学们进行分组的练习, 一般是4-6人一组, 扮演各种角色, 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观察同学们在角色表演中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对个别表现较差的同学还可以给予单独的一对一式的指导,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采用了“角色交换演绎仿真案例”, 让同学们在其中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 以角色互换的方式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在具体的沟通案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辞与行为。在这样一个演绎的过程中, 肯定会有好有坏,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来讨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影响沟通的因素, 将来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性。通过让学生接触该项训练, 使他们了解到对病人心理、生理、文化、道德、述求等方面的正确评估对解决患者就医问题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了他们的相关方面才能使他们更为轻松地接收治疗, 积极配合。
礼仪与沟通知识技能的评估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有效评价, 我们采取的评估形式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定性方面包括社交礼仪与人际沟通几个方面;护患沟通、护士仪表等是定量的方面。结合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方法, 借助实际操作 (自荐信的撰写、简历的制作等等, 把护理职业礼仪 (护士仪容、仪态) 和护际、护患沟通能力融合, 检验学生对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掌握与运用的实际综合能力。评估能使学生更清晰的看出自身知识的短板在什么地方, 使之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我觉得在我小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加入真正的实战经验收集环节, 即接触社会和临床。因为我们知道进行礼仪修养与沟通技巧的培训不能纸上谈兵, 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这才是进行课程训练的根本方法。为此, 我们在教学计划应增加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多元化, 多方式的, 比如打敬老院关爱老人, 与老人进行沟通到医院见习, 参与正规的导医工作等常规护理工作等。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潜能,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注重自身的调节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1:96-100.
[2]宁华, 皮至明, 高虹宇.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经验[J].家庭护士, 2007.
[3]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2.
[4]阎松, 陈素华.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社区医学杂志, 2004, 2 (1) .
摘要:目的: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结论: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值得推荐。
关键词: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干预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护患沟通不畅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主要为带教老师按照护生的实习大纲要求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方法为:(1)熟悉期:带教老师带领护生与患者相互认识,指导护生收集患者的资料以增进对患者的了解,并引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及医护人员情况,使患者缓解或消除对医院的负面情绪。护生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确认期: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患者常存在的心理特点,并告知护生对患者进行确定性帮助的方法及途径。护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状况,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有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及时疏导,并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3)开拓期:通过上述两阶段后,患者情绪有所好转并逐渐稳定,患者认识到护生的帮助对其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主动向护生交流其遇到的问题,而护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对其进行帮助,以此促进护患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解决期:在此阶段,带教老师引导护生转换为教师及顾问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告知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疗被动性的问题,护生与患者一起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被动问题,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后期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的愈后。采用自制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表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观察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2。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部门已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主要负责各科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工作[1]。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护患纠纷事件的诱因为护患沟通缺乏。护理实习生去临床科室实习是其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经环节,而护理实习生往往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或能力,这导致实习生引起的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所以探讨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是Peplau针对护士与护理对象之间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提出了人际关系模式,该模式认为,护理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治疗意义的人际交往[2]。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3]。在熟悉期,患者通常刚进入科室,对医院及科室的环境不了解,所以常会产生不良心理或情绪,对此,护生主动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了解、以患者主动交流、介绍科室情况等,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或情绪,使得患者与护生初步熟悉。确认期中,护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确认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鼓励、引导,使患者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开拓期中,患者会逐步认识到护生的帮助有助于其病情缓解及情绪稳定,这会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并主动告知护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护生可进行针对性处理,这无疑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了护患和谐。解决期中,患者常会存在一些治疗及护理被动性问题,护生此时转换为教师或顾问角色,对其进行教育、帮扶、引导,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主动性及依从性,促进良好愈后。
为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牛青,刘丽丹,王秋玲,等.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7):62-63.(换一个参考文献,不要2010年,换成14年左右的)
[2]高东霞,张利岩,宋慧娜.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521-523.
沟通:在我的理解里是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有时候表达某件事情上,要正确的表达信息,以便获得对方的注意力和理解,如果口头上的表达没有得到清晰的,他便不能被听者正确的理解和加工,有效的沟通也无从谈起。
而且与人沟通时,要注意倾听,倾听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最好别做其他的事情,并给予对方已肯定的方式回馈,特别是当对方有怨气和不满需要发泄时的倾听,需要静静的倾听不要有任何的不满和不耐烦;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给他人提意见、指出错误时,要注意场合,用词要平和,以免伤及他人自尊心;与他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
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个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比较一般,这也会造成对沟通的一个障碍,为了解决和提高我的能力,我要加强沟通,多和同事交流,努力和每位同事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环境。
--客人需要什么?
如何让客人满意?是一个值得我们餐饮人思索的问题,客人满意了才会再来,企业才会有效益,才能继续往前走。简单点说就是客人需要什么,我们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去满足客人。在谈到这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去了解一下,餐饮业的起源、发展,及客人的需要。了解一下目前紧迫的行业状况。
我们的祖先历经茹毛饮血的时代。直至发现了火,便有了熟食,到了夏商周时期,在王朝的国家机构中就有了负责管理厨房的“疱正”,就是现在所说的厨师长,饮食如同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近两百年来是最为突出的,餐饮-这个第三产业,在以国家繁荣昌盛的大好背景之下,也得以迅猛发展,如今各种食肆遍布街头巷尾,中西餐厅玲珑满目。
早在80年代初,受“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影响,饭店少,人们刚从60年代的大饥荒中“解放”出来,因为客人没有那么多的选择空间,即店方生产什么,客人就吃什么,客人呈被动一面。在电影《端盘子的姑娘》中足以反映出来,那时的餐饮经营局面,用现代营销学的术语来说是“以产定销”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餐饮业的门槛比较低,大量投资者前扑后涌进入餐饮业,餐饮业市场的竞争骤然激烈,街上餐饮店的招牌换个没完,有人站起来了,也有人倒下去,不时传来,哪里又有新店开张了。这个时期客人的选择余地就大了,餐饮的经营方式也就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即店方要去洞察、了解目标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环境、食物、服务,店方就提供什么,去迎合客从的需要。现代资讯发达,没有哪家店会抱着两个招牌菜当作“尚方宝剑”的,今天你出一个新菜,明天我带人去试一下,后天我也就可以做一个跟你差不多的菜式出来了。那么综合地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出品质量,用餐环境,企业信誉是立足于“枪林弹雨”般激烈竞争中的必然趋势了。
这样在有限的客源里,就行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客人是否满意,决定着客人下次是否会重复光临,直接影响到店方的效益,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曾说过:“人的一切活动源泉来自需要”那么客人究竟需要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满意呢?
品尝风味的需要:现在不少的餐饮店里设有卡拉OK也有舞蹈表演等,但这些永远只是辅助设施,最主要客人是以吃的名义而来的,常规来说我们和朋友一起去吃饭,也会说到今天去哪里吃,吃湘菜还是吃粤菜,在吃的过程中也一定会谈到,菜式的口味问题等,为什么我们各中餐门店除保持传统招牌菜外其它菜式风味都不拘一格,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营养的需要:正常的营养摄入可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躯干组织的生长,才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一天的工作,在欧洲发达国家,按照人口比例来计,平均4人就有一个营养保健师。在中国平均200人才有1个,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与生活水平的差异,目前在上海的高档食肆已有营养配餐师的出现,人们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发地关注身体的健康,这是将来这个行业的发展必然趋势,按照中医理论,药补不如食补,比如说现在的安利营养品那都是从食物中提取出来的,如果饮食得当,一定是可以吃出健康的。
受欢迎的需要:宾至如归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于酒店、餐饮服务业的宣传中,即是客人您到我这里来了,就是到您自己家里了,怎样营造家的温暖家的温馨,想必是我们餐饮人,应该思索的。保安泊车、迎宾领位、服务员引座都是值得注意的,如果你去别人家里做客,你一定需要主人家的灿烂的笑脸和热情的态度。
安全的需要:食客与店方的对簿公堂已是屡见不鲜了,如果说你要是因为店方的直升电梯故障而困在其中,或是因为店方座椅不牢固而导致你摔伤,或是因为餐厅或鱼池地面有水渍而滑倒,或是服务员不小心汤汁烫伤你;或是你在用餐期间财物被盗,想必你在和家人朋友或是商务宴请中的欢乐场面也会让你黯然失色,让你神伤。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财物是人的本能。
卫生的需要:“病从口入”当然这也不是完全性的,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去外面吃饭一定会第一时间叫上一杯滚烫的白开水先烫一下餐具,会拿起酒杯对着杯光照一下,检验一下是否干净,如果你去饭店吃饭,服务员工作服皱皱巴巴污迹斑斑,伸出一只黑乎乎的手给你换骨碟;环境卫生又很差,待会上来一个菜里面又有异物;你也许很难有勇气再吃完“下半场”。这样的经历对你而言一定是一场噩梦。
受尊重的需要:“顾客至上”一词体现的是,客人在店家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外国人说的“顾客是上帝”。记得刚做营业代表时期曾接待一位穿着方口土布鞋的、服饰极为朴素的客人,这种客人根平常那些衣着考究的客人相比真是不屑一顾,他点了干鲍、燕窝,让我为之一怔,后来又看到了他放在餐桌上的宝马车钥匙,也就不感到奇怪了,不以客人的穿着给客人下定义,不以貌取人,不以某些客人的身体缺陷而岐视客人,不以客人消费多少待客,按照企业“以客为尊”的宗旨一视同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客人,切不可出言不逊而伤害到客人。
物有所值的需要:就说日常生活中,鞋子有几十元乃至上几千元的,当然价格的差异,品质或品牌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可支付能力,量力而“购”,如果你花上千元购回了一双实际品质价格只值几十元的鞋子,你的第一反映肯定是受骗了,你会很气愤,你会考虑维权。花钱不是问题,花大价钱是对高品质的需求,前些年一些“急性子”商人用纸皮做皮鞋,而一度导致此行业停滞不前及诸多不好影响的教训是深刻的切肤之痛。
关于朋友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懂的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或者说是想不明白、不能理解。然后,上了大学,开始有点感触了。
对于选修课,说实话,以前真的只是抱着一种拿学分的心态。然后上学期选课的时候看到了这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很感兴趣。对于我们这些八零九零的大学生来说,真的缺少了太多太多的与人沟通的机会和方法,或者说,我们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达,上网,电脑,飞快流利的敲打着键盘,表达我们以为的“沟通与了解”。而在现实中,我们忽略了多少身边的朋友。渐渐地,我们开始害怕现实中的交流,面对故友,我们不懂得怎么叙旧,只是形式化的寒暄着。面对陌生的新朋友,我们不懂怎么样去相互了解,只是生硬地询问着彼此。然后我们发现,老朋友疏远了,新朋友还没有深交,于是就验证了那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与以前的朋友联系。后来时间久了,有太多的借口纵使我们忘记了联系。也许一个人一生能碰到的知心朋友没有很多个,真正愿意分享一切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数。时间总是很无情地摧残一切,你斩钉截铁地宣誓它的永恒,却还是会在时间的空隙中不经意地流走。
也许他/她被你遗忘在某个角落了,记得曾经你们很要好的,记得曾经你们手拉手一起上学,记得曾经你因为他/她不给你抄作业而很生气,记得曾经你们很单纯地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或者好兄弟,记得曾经你们一起骑着单车享受着放学回家的路总有说不完的话,记得曾经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总是他/她第一个给你安慰,记得曾经你看到他/她不快乐也会跟着泪流满面,记得曾经你们一起躲在角落默数着分别的距离,记得曾经你们说好不要分开要念同一所高中还有大学,记得曾经你们信誓旦旦说好即使分开也要经常联系,说好不会忘记,说好别离不哭泣,说好要快乐做自己,说好的,我们还记得吗?也许我们的记忆太过隐蔽了,上面长满了爬山虎。
很想念他/她们,就发条短信吧。他/她们会很快乐地记得你还有你们。也许你太忙了也许你早失去了他/她的联系,也许他/她的轮廓也已经很模糊了,也许你有点失落有点懊悔有点心/新的触动了。朋友总是美美的,却在不经意地渐行渐远,彼此凝望…守候。
关于能力
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新泽西的一家分工厂,过去曾因管理混乱,而差点倒闭。后来总公司派去了一位很能干的人物,在他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偌大的厂房里,一道道流水线如同一道道屏障隔断了工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机器的轰鸣声,试车线上滚动轴发出的噪音更使人们关于工作的信息交流越发难以实现。由于工厂濒临倒闭,过去的领导一个劲地要生产任务,而将大家一同聚餐、厂外共同娱乐时间压缩到了最低线。所有这些,使得员工们彼此谈心、交往的机会微乎其微,工厂的凄凉景象很快使他们工作的热情大减,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使员工本来很坏的心情雪上加霜。组织内出现了混乱,人们口角不断,不必要的争议也开始增多,有的人还干脆就破罐破摔,工厂的情势每况愈下这才到总部去搬来救兵。这位新任的管理者在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的根本之后,果断地决定以后员工的午餐费由厂里负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留下来聚餐,共渡难关。在员工看来,工厂可能到了最后关头,需要大干一番了,所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实这位经理的真实意图就在于给员工们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机会,以建立信任空间,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有所改观。在每天中午大家就餐时,经理还亲自在食堂的一角架起了烤肉架,免费为每位员工烤肉。一番辛苦没有白费,在那段日子,员工们餐桌上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组织未来的走向的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拿出来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
这位经理冒着成本增加的危险拯救了企业不良的人际关系,使所有的成员又都回到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去了。尽管机器的噪音还是不止,但已经挡不住人们内心深处的交流了。两个月后,企业业绩回转,5个月后,企业奇迹般的开始赢利了。这个企业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中午的午餐大家欢聚一堂,由经理亲自派送烤肉。
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因为人永远不孤立,我们和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这种人际关系。由此看来,要想成功,就首先应该知道并灵活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传递过程。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有一种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人力技能环境的需求。根据权威组织学家的统计分析,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工作上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或工作动机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处理和人力技能上的失败。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素质、人格和品德。谁都明白处世之
难,谁都渴望处世圆满,我们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而苦恼和惆怅。圆满的人生不仅限于个人的独立,还须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称赞是人的共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好人力技能都是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资本。《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靖崎曾说过:“我富有的父亲说:如果你想做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人际关系是你最重要的技巧。他还说:如果你想在生意中成功,你应该不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技巧。”因此,人际关系其实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与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面对这个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更应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成功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指的不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吗?
关于儒家
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是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简言之,就是:仁者,爱仁也;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人也;仁者,欲达人,先达己也。这种“仁”的观念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守信用、要以和为贵。以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这种儒家观念无疑是正确的,它像一剂清凉药,撕去人与人之间的伪善与隔膜,将彼此心灵畅通。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信誉开始贬值,人人自危。倡导儒家文化,给当今社会一种召唤,一种真诚的感动!也许,儒家文化的老古董,根本解决不了什么欺骗,但是若能招回一份人心的真诚,人间便少了一份伪善。我们呼喊诚信,屏弃伪善,那么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相处的更加和谐、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服务。传统的儒家文化给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这句话中涉及到了从家庭到社会的一个人际关系。“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至爱自然的道德价值来源。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兄弟就是所有人的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泛爱众”,而是因为人是天地所生,“四海之内皆兄弟”。
一、人际吸引的概述
人际吸引是指在沟通活动中, “互动双方”即主客体之间的吸引力。人际吸引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人际吸引包含着许多因素, 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交往模式。根据人们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程度, 人们把人际吸引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合群、喜欢和爱情。
第一个层次是合群, 是指人都有能够融洽相处愿望。人是群体动物, 人们大多不愿离群索居, 这是本性。第二个层次是喜欢, 它显示了情感的进一步发展状态, 说明沟通对象愿意跟某人在一起, 共处时感到轻松愉快。第三个层次是爱情, 这是强烈的人际吸引, 它表明人类的情感已沟通至最亲密及最高层次。这也是两性之间特殊的在灵魂上得以沟通的强烈感情。“喜欢”只涉及自己的需求, 但爱情则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 是理性和深情的结合, 因此, 离开了情感和理性, 人类就会降为动物, 正因为人类是有情感和理性的, 所以才会走向崇高。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空间的接近性、相似和互补、能力、个性品质和仪表等因素。
1.空间的接近性
空间的接近性又称邻近因素,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此因素的形象概括, 它表明了空间距离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 越便于沟通, 越容易形成稳定的关系。
2.相似与互补
在人类的沟通中, 人与人之间的相似处很多, 如年龄、经历、兴趣、态度、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经济状态等等, 一旦彼此相似就形成了沟通的基础。比如政治见解一致、宗教信仰相同, 对社会中的重大事件有相同的看法等等, 这不仅对于初步的人际吸引有作用, 而且对于深层次的沟通也有影响。人们不但喜欢与那些在人格上跟自己相似的人交谈, 而且还喜欢满足自己需要、补充自己个性的人交往。
3.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美, 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和行为模式。比如直率或拘谨、坦诚或虚伪、勇敢或懦弱、智勇双全或轻举妄动等等。一般来说, 人们在沟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 对人际交往的建立与发展,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仪表
仪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体型、长相、动作、风度、服饰等。俗话说“人不可貌相”, 然而作为一个管理者, 仪表很重要, 它给人的是第一印象, 常给人以类型化的倾向。一个管理者得体的仪表, 常常首先就沟通了对方, 给人好感, 如果仪表糟糕, 常常就会构成沟通中的障碍。
三、把握人际吸引, 有效提高人际关系的建议
1.用心理的邻近优势取代空间的接近性
人类最初的关系是从邻近关系开始的, 沟通常常也是从距离较近的人展开。由于距离较近, 接触机会多, 彼此熟悉, 就容易沟通, 彼此也容易产生感情, 这就是“日久生情”的道理。熟悉是沟通的基础, 陌生是沟通的障碍。如果同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办公室如主任与秘书、医生与护士, 彼此熟悉, 言谈机会多, 这是建立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俗话说“冷石头也能捂热乎”就是说:即使双方性格差距大, 情感冷热距离悬殊, 也会由于亲密的距离而冰消雪化。空间的接近性会促使人们产生继续友好相处的期望, 同一间办公室或隔壁邻居之间, 彼此都会考虑到今后会长期相处, 都以较好的态度善待对方。这样相互之间都能较多觉察到对方的友好表达, 就有较大的吸引力, 从而易于沟通。然而, 邻近因素对于沟通也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逝, 人们沟通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空间距离的优势会逐渐被心理的邻近优势所取代。只有灵魂深处的“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 只有“爱”的沟通才是战无不胜的。距离只是初次沟通的基础, 不能说明永远。否则就不会有“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了。也是为什么近在眼前却有“距离”, 远在天边而时时思念的原因。
2.处理好相似与互补的关系
所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就是说人们总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沟通。态度相似的人最终会成为亲密的朋友。实质上, 人们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沟通是一种间接的自我肯定和欣赏。每个人对自己都有满意和喜欢的欲望, 喜欢与自己相同的人, 实际上是间接喜欢自己, 肯定自己。在共同的活动中, 相似的人, 共同的兴趣爱好多, 沟通的深度和广度都利于展开, 较少发生意见传递的困难, 误会较少, 从而吸引力增强。不仅相似性能增进人际吸引, 互补性也能增进人际吸引。人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它是增强人际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 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尽管两个人的性格、态度大相径庭, 但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 也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力。在恋爱、婚姻和家庭上, 互补性颇为多见。一个支配型的人愿找一个服从型的人为伴侣, 因为两个极端武断的人在一起易争吵。一个爱唠叨的女性愿意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丈夫, 否则两个絮絮叨叨的人在一起也会不得安宁。人们崇尚男人的阳刚美, 女人的阴柔美, 这也许就是上天的造化。
互补性吸引的原因是人们交往的目的是要寻求某种需要的满足, 如能从对方那里获得需要的满足, 便会对对方产生亲近的情感, 而与之结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反之, 则与之疏远。独断专横的人和优柔寡断的人会成为好朋友, 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互相满足对方的要求。相似性与互补性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有的时候人们追求相似基础上的互补, 有的时候人们追求互补中的相似。二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 沟通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这种矛盾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矛盾。
3.加强个性品质的修养
个性品质是人际吸引和沟通中的真正基础和内在根据。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而不良的个性品质则很难与人有良好的情感沟通, 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研究表明, 有利于沟通的品质有:真诚友善, 幽默智慧, 大公无私, 体贴热情, 善解人意。我国学者黄希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结论是有九项是普遍受到欢迎的个性品质, 它们是:尊重关心他人、富于同情心;热心班集体、工作可靠负责;持重耐心、忠厚老实;热情开朗、待人真诚;独立思考、成绩优秀;喜欢交往、乐于助人;谦虚幽默、爱好广泛;温文尔雅、仪表端庄;有审美眼光。 有以上品质的人, 沟通良好, 大家喜欢, 无论是在学生中还是老师中都会获得好的口碑。
4.扬长避短, 提高自身出众的能力
钦佩有能力、有杰出才华的人, 是人们自然的心理倾向, 其原因主要在于人类的求知欲望和对名人的崇拜意识。有才能的人往往知识渊博、见多识广, 观察分析事物是比较准确, 决策果断, 有较强的预见性, 容易取得成功。这些能力驱使人们格外愿意与他们交往, 甚至达到崇拜的地步。人们对具有出众才能的个人给以大大的增分加色, 是满足了人们对优秀特质的人才可望而不可及的仰慕心理, 满足了与这种人接近可得到一种被他人看得起和增长见识与才干的期望, 这也是最高层次沟通的境界——不沟自通的境界。
5.优化外在形象
沟通活动中, 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仪表堂堂的人, 是因为外表美是一种直接的美, 正是这种直接美, 常常给人们带来感官的愉悦, 以至于激活人与人之间想要交往沟通的愿望和热情。一个具有内在素质的沟通者, 如果外表也美, 那沟通的效果肯定会很好。当然, 如果光有仪表, 没有实质性的内在素质, 那沟通也同样会存在困难和障碍的。
摘要:良好的沟通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良好的沟通离不开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人们建立友情、爱情等重要人际关系的基础。本文在概述人际吸引的定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自觉地注意并运用这些因素以提高人们的人际吸引力的途径。
关键词:沟通,人际吸引,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佐斌, 高倩.人际吸引研究的特质论与情境论[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6 (3) :121-125.
[2]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M].上海三联书店, 2005.
【关键词】护理 人际沟通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离不开沟通与交流。当今护理行业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人际沟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中,教学方式不能单单从理论入手,应当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因此,在人际沟通的教学方面,应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如何才能顺利完成这项教学任务是当前我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现将本人对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几点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视程度
在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对其不加重视,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熟练掌握了人际沟通能力,而且,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生活,缺少对人际沟通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运用生活实例揭示人际沟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指出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应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当今社会护患纠纷频频发生,可从这一方向入手,从避免护患纠纷,协调病患与医务人员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人际沟通的作用,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创造条件[2]。
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针对考试,而是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师要鼓励不擅长交流的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内向腼腆的学生多与活泼开朗的学生交流学习,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理论知识为辅,注重人际沟通的实践性
为了促进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深入了解,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讲解简单易懂的知识时,可先通过对理论的讲述,加深学生的印象后进行实践,以便实践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如果理论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再对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教学知识有切身感受,加大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講授《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时,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模拟演示,从交流活动中感受影响沟通的因素,再对学生的感受做出理论总结。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从全面的知识讲授者变为参与者融入实践活动中。运用这种实践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人际沟通
(一)情景模拟练习
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素材,模拟情境,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锻炼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与病患沟通的有效方法,更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组织医院实习
在学生未踏入社会前,先带领学生到医院亲身感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护士和病患的交流,努力学习护士身上和蔼友善、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在实习过程中,尝试主动与病患交流,多聊轻松愉快的话题,促进沟通气氛的和谐自然。
(三)提倡学生自主分析与辩论
提出一些生活实例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如在讲授《沟通技巧》时,找出几个护患纠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3]。对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加以评价,提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和看法做出恰当总结,纠正其中的错误。这一自主分析讨论方法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沟通的技巧,使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游刃有余,更能培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四、注重教学细节,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虽然全新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老师从旁耐心指导。在人际沟通课程的讲授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细节的讲解和指导。例如在《非语言沟通》章节的授课过程中,从课程细节入手,在学生掌握护士基本工作礼仪和日常礼仪的基础上,注意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自然语言的沟通交流,通过对病患非语言行为的细心观察,理解他想表达的真实感受。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进行点评和纠正,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全新的教学模式下人际沟通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4]。在护理工作中,无论是护患关系、护际关系,还是医护关系的发展,都离不开人际沟通,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连接人与人情感的桥梁,对维护社会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际沟通课程的开设必不可少,它对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芸,李焕.小讲课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67-768.
[2]余晓波.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945-1947.
[3]刘淼.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5(18):166-167.
人际沟通的四大黄金原则
有社会学家指出,在许多家庭里,夫妻争吵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谁也不服谁,不懂得欣赏对方,看不得对方好,恐怕也是同事、朋友交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没有了偶像,不懂得欣赏别人,较少合作,较多算计,结果大家谁也不开心。博弈论中著名的“囚徒的困境”推论告诉我们,在多数情况下,双方合作比双方背叛好,做的好的关键不在于征服对方,而在于引导合作,一句话,合作优于背叛,被认为战无不胜的“黄金四原则”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告诉别人你是谁
在人与人之间,模糊有利于审美,而清晰则有利于合作。客观地说,人与人交往都是有一些或表或里的缘由的,而这些缘由的目标都是合作,商务往来是一种合作,摆脱寂寞也是一种合作,即便是复仇也要在你的合作下才能如愿以偿。
而合作的基础是资源。你如果没有对方需要的资源(资源、权势、美貌、才华、个性、善良等等),就不要指望对方会积极,持久地对待你,其实我们也是这样,你在乎的东西才会吸引你。
为了很好地与人合作,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我们就必须和清楚地表现自己的资源和做人的原则,所谓“丑话说在前头”,就是使大家都知道你的原则,你不能接受什么,你不可失去什么,你的原则表述的越清楚,别人也就越知道该怎样对你,就像领袖必须让所有人敬畏一样,表现出个性中强悍的一面不是坏事,事实证明,这更有助于导致长期的合作,同时也更公平,就像在运动员比赛前一定要让他知道比赛规则一样,这种意义上说火比水更安全,因为人们知道火的厉害故而比较谨慎,而水却很难让人觉得敬畏,这使人们更容易在水中犯错误。
学会感激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够聪明的话,就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
“领袖的责任之一便是谢谢。”那些当选的领导人,总是要拿出一些时间去答谢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他们的人或组织的,非如此,他便不可能得到继续的乃至更多的支持,过河拆桥的人是走不远的。
无数的事实证明,及时回报他人的善意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这不仅会赢得必要而有力的支持,而且还可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嫉妒逼人不仅难以使自己“见贤思齐”,虚心向善,而且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外在形象,更主要的是,这会使自己失去盟友和潜在的机遇,甚至还会树立强敌——因为一般来说,被别人嫉妒的人应该不会是弱者,以“一报还一报”的心理,他也不会对你太客气。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一个过路人到加油站问路,并打探前边镇子的人怎样,加油站职员反他从前的住的镇子怎样,过路人回答“糟透了”。职员于是说:“我们这个镇子的人也一样。”随后,第二个人驾车来到这里,并问了相同的问题,当驾车员回答说他们原来镇子人很友好后,职员说:“我们这个镇子的人完全一样。”
人际关系就是善意的关系。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
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对我不友好,我也 不可能友好的对待你——这就是心理学互惠关系定律。
如果你拥有对别人有用的信息而不与别人交流,那么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既别人拥有的对你有用的信息也没有告诉你。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你自己。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去绊倒他们。一个与人为善,一心做事的人也许会流一些血,但胜利最终回属于他的。
惯子如杀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惯子如杀子”。这句话用于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传统的中国伦理教育我们,要做君子,要宽容,不要与小人一般见识。但问题是你做君子,他未必做君子,你宽容,他未必宽容,你不和他一般见识,他未必不找你的晦气。做人不能太一厢情愿了,一厢情愿是一种主观的做法,一种谦虚中的傲慢。
一味迁就挑衅者和违规者的结果往往是小人得志,君子遭殃。就像在一个房间里,你气喘吁吁,却有人坐在你旁边好不体贴的冒烟,如果你不告诉他你的感受,你就得走开;而如果你走不开,你就得忍受下去,而冒烟的人也决不会感激你的“宽容”。你在帮助他养成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习惯和性格。你害了自己也害了他,因为一个人是迟早要为性格的缺陷付出代价的。
有容乃大是结果,不是前提。对敌人容忍,就是对自己的扼杀和残忍,慈悲对某些人可能有帮助,但对某些人可能有坏处。慈悲必须因人而异,决不能对每个人都用同样慈悲的态度对待他。一百人有一百种样子,因此必须用一百种不同程度的慈悲对待他们。
我们提倡合作,但我们也不惧怕冲突,而且常常是,我们在冲突中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变革的时代,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要学会在冲突中成熟和成长。人无论矛盾轻飘飘。
一切着眼于未来
就像女孩子需要真诚(真诚就意味着花时间,有耐心)地去追求一样,人迹关系是需要一些耐力的。在这个意义上,宽容就是耐心,就是给第二次机会。即便有过一次背叛和冒犯,但只要不是死怨,就要以一切着眼于未来的心态,给对方改正的机会(但只给一次机会),从而有助于重新合作。
事实上,这种机会往往也是给自己的,就像自己会荒唐,会短视,会无意冒犯别人一样,别人也是可以原谅的,但同样的错误只能犯一次,确认可以无意一次,却不可能无意二次,如果不是对方弱智,至少说明他不在乎你说过的话,而不在乎你说过的话,其实就是不在乎你。
“精神之路与人类命运都要经过所有的人。所有的人没有吸收的东西极少有机会幸存。”宽容有一种浅移默化的力量,它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吸收彼此的营养,从而一同强大。
“弱者才会残忍,唯强者懂得温柔。”用体谅改变别人,和不相投的人相处是一种思维艺术。只有强者才会宽容,宽容的基础是强大,是自信,是不易受伤。
要学会对事不对人,在你给别人第二次机会之前,一定要告诫自己“是事错了,而不是人错了。”这样你就可以给他一个完整的机会。
永远不要和人正面冲突,永远!伤人的话永远不要说出口,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下棋讲余味,做人也是,不要忘了,你留给别人的余地也是留给自己的。
使未来显得比现在重要,也是利于促进合作的,古语说:无希望处无努力,无梦想处无民生。那些成功的领袖人物大多善于用灿烂的前景吸引追随者,他们向追随者灌输一种信念,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看法,人格以及对未来的理念。同样的,为了使人们乐于你合作,你也需要用合作的前景鼓舞彼此,一起游向最明亮的所在。
【对人际沟通的理解范文】推荐阅读:
护理中的人际沟通06-18
人际关系人际沟通教案11-15
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10-07
人际沟通方式12-18
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09-24
人际沟通心理案例10-12
人际沟通试卷及答案06-02
人际沟通课程心得报告09-19
如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10-01
人际交流与沟通学习心得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