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共14篇)

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 篇1

单位: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

姓名:李翀昊

时间:2011年8月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双方在同一个时空进行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和交流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希望的,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这样的课堂需要我们多留心,更要我们多用心,需要我们用人格引领人格,用心灵改造心灵,用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关键词:人文性 幽默感 趣味性 生活化 人情味

语文课堂要充满生命活力,绽放生命的光彩。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性”。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性”,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努力挖掘作为人文应用学科的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源,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体现主要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际,学会生存。比如课文作者、相关人物、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等,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自主搜集和课外学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一点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注意。

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对话,共同达到“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境界,这样的课堂是才是高效的课堂。细想一下,我们的课堂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人文性了吗?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日后的考试,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放在了课文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上了,关注学生学习人文性,渐渐地成为一句空谈。改变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先感性的体味,再假以理性的思考。感性体味,是指学生朗读课文文本,通过直观的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做好一个助推器的作用。理性的思考,是指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思考中再提出问题,反复锤炼,能够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这样,锻炼了学生,也解放了学生。

二、语文课堂要有幽默感

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

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适得其反了。

三、语文课堂要有趣味性

兴趣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灵活绝非随心所欲,灵活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把语文教出趣味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修辞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我们要进行自我修炼。修炼的高级境界是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平时就得有意识的锤炼自己的语言。当然现在的高效课堂不提倡老师多讲。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修炼。不说则已,一说就能通过只言片语抓住学生的魂。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幽默诙谐等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语文。当然,教出趣味,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还有多样,比如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采用有趣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如举办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情景剧表演等等。学生会积极参与,兴趣自然很高,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四、语文课堂要有生活化和人情味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 篇2

自从我校实施了小班化教学以来,我在课堂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我采取了“以优带劣”的帮扶策略,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效果,比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神话故事《狮子和鹿》,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只鹿在溪水边欣赏自己的身影,它看到自己美丽的角像珊瑚一样,好看极了,心里很是满意,当它看到又细又长的腿时却抱怨起来,觉得难看的腿实在与精美别致的角不相称。正在这时候,一只狮子发现了它,并向它追来,于是它撒开双腿拼命地跑远了,正当鹿甩开狮子的时候,它的角却挂在了树杈上,眼看狮子就要捉住它时,它用力一挣,挣脱了树杈,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它。

我先是创设了情景进入新授,检查了学生的前置任务,孩子们做得都很认真,我又让他们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质疑、释疑后谈学习体会,我正准备结束本课的学习,忽然一位平时学习一般的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起得不好。”我愣住了问:“课题怎么了?”他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鹿美丽的角差点害了它的命,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脱险,文中并没有重点写狮子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也没有狮子的语音描写,只交代了狮子追鹿,内容不符合题目。”我为这个孩子独特的思维而惊讶,一个平时不怎么爱发言学习平平的学生,竟有如此的想象。我不禁追问到:“你觉得换什么题目更合适呢?”他不假思索地说:《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我赞叹道:“孩子,你真了不起,我们在学习中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不要唯书本和老师为权威,只有在个性化的学习中建构的知识才是终生难忘的。”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在课堂交流中涌现出这样的信息,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可能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可能是正确或错误的,无论怎样它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动态生成的理想教学。

语文,让生命绽放光彩 篇3

我想,作为传承人类几千年文化的语文,作为记录人类丰富情感的语文,完全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懂得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语文,应该可以通过它特定的美促使学生生命的发展,使生命绽放应有光彩。这些,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粗浅思考,

一、在教学的动态生成中培养生命的平等、尊重与创新意识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曾经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而受高考和应试教育影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使得语文课变成了一言堂。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心灵犹如花瓶一般精致而脆弱,正在成长的学生的心灵更是敏感而脆弱,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就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我们曾经为某些教师挽救了后进的学生而高兴,我们必须承认,正是这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填平了所谓的代沟,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生命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雪化了”变成“春天”而遭到教师无情批评的事应该越来越少。

很多专家认为,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生命态,具有创生性。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动态生成。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体发现。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的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尊严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充分的保证。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备课中未曾注意或者未曾深入思考的内容,往往会在学生的探讨中得到新的感悟,这正是动态生成教学的师生相长的表现,正是动态生成教学的体现。尊重、宽容学生,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尊严得到保护,学生的成就感得以加强,加上教师的尊重和宽容的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学生自然树立了生命必须的平等、尊重等意识。

二、在理解作者思想中欣赏生命的仁爱和张力

读书,与其说是和文字打交道,不如说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有一个人问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诗,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请你走进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在深夜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心挖掘一个心的答复。”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作者的内心寄托于文字的产物。我们在《报任安书》中读到忍辱负重与为实现理想的不屈意志,在《我与地坛》中读到超脱生死的从容和坚毅,在《(呐喊)自序》中看到作者对民族深沉而不避讳病痛的真爱,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读到对人类的拳拳关爱……这些作者,以他们不屈的意志、深刻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后人缅怀,让后人景仰。他们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生命的含义。

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金奖的汤国来老师上的《将进酒》可以说是典范。汤国来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问题:李白劝谁喝酒?李白劝他们怎样喝酒?为何如此劝人狂饮?如何理解“但愿长醉不愿醒”?哪句话是李白真心的想法?设计的问题直接指向作者的精神世界,重视情感的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

其实,无论是作者的深情款款的叙述,还是愤世嫉俗的抗争;无论是悲凉、颓废的低沉,还是狂放不羁的洒脱,在所有的表面情感的背后,都隐藏着作者深沉而炽热的爱。可以说,没有作者对世界的爱,就没有作者的忧愤、欢乐、洒脱、执著等具体的情怀。语文教学就是透过语言文字,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精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丰富情感,增长见识,培养仁爱胸怀,增强生命张力。

三、在分析文学形象中体验生命的厚重和丰盈

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留下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文学形象,而这些形态万千的文学形象以他们永恒的魅力向我们阐释着生命。坚强的保尔,纯美的翠翠,刚烈的杜十娘,逼上梁山的林冲,爱财如命的葛朗台……这些形象丰富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果仅是满足于人物形象的性格分析,只能培养肤浅的好恶观念。要想使文学形象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教师不能满足于对人物形象的表面分析,更应该探寻人物的心路历程。

比如阿Q,学生对他的精神胜利法是很容易把握的,对他精神上的麻木和它映射的人性的弱点通过教师的一定的引导也容易理解。但我们更应该去探讨阿Q性格形成的原因。只有把阿Q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痛苦和麻木,抗争和无奈,愚昧和狡猾,能干和无家可归,“正气”和欺软怕硬……才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只有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才能脱出仅限于对阿Q性格的批判,而从更高的层面来观照个人生命和社会的关系,才明白个体生命的可悲和可敬,才对生命中的美和丑有更清楚的认识,对生命的存在有更深入的认识。

又如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小说的最后当她重见到女友的时候,“她的脸上显出了微笑,因为它感到一种足以自豪的、甜美的快乐”。这时玛蒂尔德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应该说她是幸福的。是什么让玛蒂尔德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它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她的“自豪、甜美的快乐”?可能学生因为认识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我相信,生活的磨炼、直面生活的勇气、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幸福含义的理解等内容在这样的对人物生命心理历程的讨论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中时时想到,时时思考。

古今中外名著中的形象无论美丑还是善恶,无论是可笑可恨还是可敬可佩,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存在让我们明白生命是如此丰盈又如此厚重。

四、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悟生命的魅力和力量

语文不仅以文学形象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丰富和精彩,还以语言文字昭示生命的魅力和力量。语文,以它美丽和充满智慧力量的文字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朱自清先生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表现了荷花的纯美和神韵,鲁迅先生的“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在看似重复的描述中透出冷峻和决绝,史铁生先生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他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让人在冷静中深思生命的本真、坦然……”这些作家以他们的文字给人们以智慧和力量。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不断诵读,在诵读中体悟,在思考中深入。语言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思想、习惯……文字本身的魅力无穷,教师应该在诵读和理解的相互作用下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生命力,加深对生命的另一层面理解。

五、在学生的纵向评价中促进生命的发展和突破

按多元智力理论,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每个人的善长又都是不同的。同理,在语文学习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即使在同一方面的不同点上学生的程度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阅读,有的人善于现代文的分析,有的人却善于古诗文;同样是现代文,有的人对小说有很强的解读能力,有的人可能对散文更喜欢、更擅长。

教育是让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是动态发展的,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笔者几年前写过一篇论文,题为《立体展示,多面评价》,让学生分小组定期对每人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表现加以记录,从纵向动态的评价中肯定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学习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在个体生命具有成就感与荣誉感的前提下,学生的内动力得以加强,每次的交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动态的评价,最终达到某一局限的突破,实现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生命的完善。

把语文学习当成是绽放学生个体生命光彩的途径,是一种理念。语文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责任。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有这种认识,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异彩纷呈,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处处显示生命的美丽、智慧,显示生命的勃勃生机。更相信,经过这样的语文学习的学生,他们是懂得生命的,懂得尊重、爱階、敬畏生命的,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

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篇4

我发现这只小刺猬走路摇摇晃晃的,可能是受伤了,我就把这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那咱们就养它一段时间吧,等它伤好了,再把它放生。”

刚开始的时候,小刺猬什么也不吃。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给它切的肉都没有了,就又给它切了一块儿,只见它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又过了几天,小刺猬的伤渐渐地好了,但还没有完全康复,走起路来还是有点儿不稳。几个星期过去了,我摸了它一下,它立马就把身子缩成了一团,我又用力碰了它一下,“啊,好疼!”我的手被它的刺扎出了血。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刺猬已经完全康复了。一天,妈妈捉了一只蚂蚱给它,只见它一口就把蚂蚱咬死了,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这样,小刺猬渐渐地长大了。

妈妈说:“小刺猬的伤已经养好了,我们明天就给他放回大自然吧!”尽管我有点儿舍不得,但是,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开车到山里,把小刺猬放生了。

让生命绽放光彩议论文 篇5

生命短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好好的去珍惜,同时很多事例在教育我们,如何使宝贵的生命缩放光彩!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与侵略者对抗,几经波折,才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之后一批又一批的领导人物为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社会的繁荣沤心呖血,忘我的工作。家喻户晓的雷锋同志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不惜牺牲自我。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月十二日,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让无数灾区同胞失去了生命和家园。温爷爷不畏余震,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亲身到灾区第一线指挥抗灾救人活动。他自己还在灾区瓦砾中受伤了。他这种生命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光荣!

然而,正当危难时期,而又有些爱财如命的人,把一瓶水的价格从一元提高到二十元,甚至三十元,他们比起三位英雄来,相差太远了。这又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可耻!

是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爷爷的话使我想到了 把握生命,珍惜生命,你便会拥有世间所有的一切。但我们活着要有意义,死也要死得有价值。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并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让它白白流失,不可以白白浪费掉这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做一些有益的事。雷锋,罗长明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一直无私地默默的奉献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是可歌可泣的。我们少年儿童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的报效祖国。

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 篇6

大家知道,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代替性。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极其尊严的,它没有任何的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没有了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及人类所有的活动。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爱护和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与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初一的同学打开新课标的语文教科书,就可以发现,语文书的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引导我们要体验人生,关爱生命的。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和不幸,有远离父母的孤寂,有不被人重视的失落,有考试的失败,有做事情的失利,有心理平衡的失常,有对外部环境的失望。我们有可能会碰到许多不如意,会失去许多一但我要对你们说:“你可以失去其他的许多,但绝对不能失去生命。这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负责任的严肃态度。

同学们,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既然父母赋予我们血肉之躯,我们就要好好地珍爱,活着,不单单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别人,为所有关心和爱我们的人。在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发出耀眼的光彩之前,我们就绝不能轻言放弃生命。

珍爱生命,就是要好好地使用生命,让它做出对社会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事情。珍爱生命,就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无论环境怎样,挫折多大,都要勇往直前,乐观面对,坚持不懈,决不畏缩后退,逃避人生。

珍爱生命,就是要珍惜时间,在人生的春天,决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而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珍爱生命,就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懂得付出,关心身边需要你关心的人,用自己真诚去浇灌友谊之花。

珍爱生命,就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骑好车,行好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

同学们,珍惜生命,我们应该是这样的:

回首昨天,我是问心无愧!

面对今天,我是倍加珍惜!

展望明天,我是信心百倍!

小结——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篇7

1.提出质疑, 辨析讨论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解疑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 教师抛出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议, 通过自主思考, 相互议论, 探索解决问题, 在或轻松、或热烈的氛围中, 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实现认识的升华。例如在学完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 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结尾一段作者在对菊、牡丹、莲一一做出评价之后, 发出这样的感慨: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作者为什么不按常理对应来写呢?问题一提出来, 马上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争论, 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达成共识:这样写是为了强调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之盛, 同时也是为了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图文并用, 理清脉络

在进行课堂教学小结时, 教者结合课文内容及要点以图文的形式对整堂课加以总结, 既有助于理清教学脉络及教学要点, 揭示文章的内在结构, 使文章具体化, 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

教《苏州园林》时, 我用“绿叶衬红花”的板书设计来小结课文。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离不开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远景近景的层次的搭配。好花还需绿叶衬, 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建筑的色彩美, 更是彰显了苏州园林作为“标本”的美。当我板书完时, 赢得了学生的啧啧赞叹, 板书设计的小结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不仅撩拨了学生的心潮, 而且取得了课虽终, 趣未尽的效果。

3.归纳总结, 整体把握

归纳是语文课堂小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归纳者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老师, 还可以师生共同完成。一般是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 如果总结得当便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还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例如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 我这样小结:“《岳阳楼记》的著名, 首先是因为它思想境界高。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范冲淹写这篇文章时正贬官在外, 本来可以独善其身, 落得清闲快乐, 可是他不肯这样, 仍然以天下为己任, 用‘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种胸怀和抱负就是放在现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本篇全文仅360多个字, 却内容充实, 情感丰富, 将叙述、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 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 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记楼、记事, 更寄托自己的心志。”这个课堂小结既让学生知道了《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又使他们明确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语言特点, 并使学生从中得到关于人生的启发和教育, 从而达成本课的德育目标。

4.推波助澜, 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 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在上完一节课后, 教师的“推波助澜”式的小结可激起学生课后延伸的兴趣。在学完《“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课文后, 我这样总结:“邓稼先和钱学森一样, 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超凡的创造才能, 坚定的信念, 纯洁的品格, 这使他们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的风采。我国、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故事。”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领域, 探索科学奥秘, 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科学兴趣, 并领略到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伟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 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精神世界, 美化心灵, 指导言行。

5.自我评价, 寻找得失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课后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如: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体验?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能否轻松完成?回忆本节课的学习, 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等等,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 分次分批进行课后自我评价。因此, 语文教学的课堂小结更应该依据学科特点, 紧扣学科内容, 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完善与提升, 更要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 净化心灵,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用爱心浇灌幼苗 让生命绽放光彩 篇8

如下:

一、爱的教育,用“童心”贴近童心

孩子是一张等待艺术创作的白纸,作品完成后的品质高低,

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用笔、着色。那么谁是“创作者”呢?他们是一群人,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包括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作为负责任、有使命感的“创作者”,我们都要锻炼好自己的技艺,用心去感受,用热情去创作,只有精心完成的作品才是精品。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付出一朝一夕,就能有所获。在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试着慢慢读懂孩子的心,悄悄地走进孩子的世界,温情地引导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爱。

二、敢于放手,我的成长我做主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日益强盛。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事事包办。社会也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看成无私的爱。这样教育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丧失了自立意识,丢掉了自强精神,在生活实践中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勇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学生的人格缺陷亟待改正!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除了用心呵护外,也要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感受社会、经历波折、体会得失。例如,我在班级布置、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实践形式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制订计划、发表意见、组织实施。学生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中懂得没有百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增强了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观察力,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为他们未来走入社会增加了胜算的筹码。“教给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爱,但我们在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时,千万不能越俎代庖。爱孩子,就让他们有勇气迎接挑战;爱孩子,就让他们敢于自己搏击风浪;爱孩子,就放开我们的手,让他们为自己的成长做主!

三、真诚沟通,您的孩子我也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争取家长的支持,让他们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呢?有教育专家就提出了“让家长信赖我,而不再审视我”的沟通原则。虽然只有短短的12个字,但却把班主任如何争取家长支持的策略完整地概括了出来。

1.真爱学生,让家长放心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极力做到爱的教育,用心感受孩子的心,“用母亲的本能去做教育”,孩子们尊敬我、喜欢我,他们把我对他们的关爱转达给家长,家长自然会认为我对孩子的教育出发点和他们的一致,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孩子交给我,家长就是完全放心的。全心为了孩子发展的教育,家长有理由不信任我吗?

2.信任尊重,让家长支持

与家长交流时,我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先提学生的优点、说学生的进步、讲鼓励的话,然后指出孩子以后的努力方向,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和家长真诚地交流孩子以后的教育计划,对孩子充满希望。对家长的求助不推辞,热情相助,让家长感受到对于学生的事,我能做到无微不至,家长自然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总之,班主任工作须用爱心做帆,以高尚的品德把舵,发挥自信、自强、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我们定会让每个孩子都如阳光般灿烂,绽放自己的光彩!

用诗歌绽放生命光彩 篇9

——读《汪国真诗文集》有感

“谁比谁活得更长”,这句话一直刻在我心里。不只是因为苏联人这本诺贝奖文学奖巨著太棒了,生活的重量、生命的规律也让我明白,岁月不管是杀猪刀还是雕刻刀,留下有形无形的印记,都值得真诚面对,值得感恩反思。生命是一种轮回,一个人不能活得越久,就越失去本心和初心,觉得自己生来深刻,生而圣贤。

这番感慨,是因为刚刚逝去的汪国真,连日来招致各种调侃嘲讽,从否认诗歌作品,走向鄙薄人格。如此对待过去,对待人生,对待生命,我觉得太不真诚,太不客观,是一种很虚伪的文化生态。

“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要歌唱,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我要用生命和热血铺路,奏一曲凯歌高唱,因为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可总会有忧伤,总会有那么一片愁云,笼罩在我们晴朗的脸上。”是的,青春是一道明媚忧伤,蓬勃的朝气中掺进了那么一丝惆怅,就像雾霭中挺立的莲花,灿烂的风景中那一抹淡薄的阴暗。但希望就在我们的心里,“如果忘不掉秋雨,那就暂且把记忆叠起,如果想念那朵落英,那就再载一片新绿。”但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如果摸不到黎明,那就再以点早起,如果遇不到爱情,那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这花开花落的季节,笑是醉,哭也是醉,那湖水的清澈是我们真挚的过去;那大山的坚定是我们蓄满的深情;那空气里激荡着我们我们露珠般闪烁的欢笑,我们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我喜欢汪国真的诗,是因为他的诗总是积极向上,劝人奋进。能给人带来对生命的尊重与希望。不想过多争议对汪国真诗歌的否定是否真的足够客观全面。即便是这种观点体现的进步性,也一定是有限的。如果按照某些“鸡汤论”“不深刻”的批评标准,李白《静夜思》也肯定可以说成是“口水”。按照很多人“不要鸡汤要政治”的价值导向,现在我们又有几个诗人真的做到瓦莱里说的那样,“凡是真正的诗人,必定是第一流的批评家”?更何况,即便是我们很多津津乐道的批评,又有多少同样不是被集体主义捆绑,被权力操纵,被利益驱动的?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这是余华在《活着》里面说过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活着,得不断进行“生命重建”,但是,不是每一次重建就一定超越过去,遇上更好的自己。人们每一次在文化海洋的沙滩上,捡拾起的那一块,也未必一定就是文明的贝壳,一切都还是需要交给时间来证明。

失败后徘徊,成功后喜悦,他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因为我们还站在山脚,真正可怕的是成功,因为我们已经站在山巅了。”于是我知道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超然的姿态平视整个人生。

很多故作高深笑骂调侃汪国真是“鸡汤鼻祖”的人,有多少不是喝着各类鸡汤长大的呢?现在一讲到鸡汤,就如同面对粪池,像是看到毒药,我觉得,这不只是傲娇虚伪,更多还是无知无聊,是价值迷失。也许你现在非常不喜欢汪国真,但是你不要以为曾经用手抄本供着汪国真的诗歌就有多么丢人,更不要以为自己动辄露出的不屑与鄙夷就有多么迷人。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真诚面对过去,就不可能看清曾经的自己,也不可能在未来真正拒绝平庸。

在帕斯捷尔纳克那句“谁比谁活得更长”的后面,还有一句话是“其实我对长命百岁本身并不是很有兴趣,相比之下,却珍惜和感恩那种一点点就可以提高生命体验和质感的小事”。我们活着,真的不知道谁比谁活得更长,能做的就是懂得感恩过去,知道珍惜今天,做到努力而不轻慢。过去汪国真努力过,现在我们不应轻慢,否则,生命轮回,也一定有人站在不远处一脸鄙夷地看着你,哪怕在你身后。

绽放生命的光彩议论文 篇10

于是,我决定把它捉回家养着。它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很不好捉,却挑起了我满满的征服欲。最终,我还是捉到了,开心的带着它回家了。

我找了一个瓶子,铺了一些土,然后把路边采的野花、揪的狗尾草儿放进里面,把它放进去,又在瓶身上扎了些孔,放在院子里的小桌子上。

我搬来一个小凳,静静的在小院里看着它,准备欣赏它曼妙的舞姿。

蜻蜓的脑袋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突出的、绿宝石似的大眼睛和一张铁钳似的嘴巴。尤其是它那两对通透明亮的翅膀,忽闪忽闪的很美丽。

但不一会儿它便打破了这份安静,开始躁动起来,在瓶子里乱飞,甚至开始不顾瓶里小花凋落地乱撞起来。随着那一声声“砰砰”的声响,我便明白了它不想呆在这个“小瓶子”里。我有些不喜欢它这样的举动。我便晃了晃瓶子,它却依旧不安分,随着的不是沉默而是一声声个剧烈的“砰砰”声。一点儿也不好玩,我没了心思再看下去。

傍晚回到家中,我准备看看它的情况,我发现早上采的花都谢了,它卡在了我往瓶子扎的孔里。我震惊了,它究竟是怎么钻进去的呢?确切地说应该是它是如何撞进去的呢?那要凭借多么大的信念,那是对大自然多么大的向往?

仔细一看,我发现它的一只翅膀好像已经卡断了,但它的翅还在颤动着,那双绿宝石似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我摇晃瓶子,它还是一动不动。用一双大眼睛盯着我。我感受到了它的愤怒。

我的内心泛起滔滔波澜,为我的自私和莽撞的行为自责。我迅速地找来了剪子,把瓶子剪开。把它放了。它扇动着翅膀一摇一晃地逃离了我的视线。

我感到十分自责,但我不后悔放了它。虽然它的翅膀受伤了,放了也可能活不久了,但或许就像那句话“树上的花朵是美好的生命,而花瓶里的花朵只不过是没有生命的装饰品”。

也许比起活的久一点它更希望去绽放它的生命,哪怕只是最后的一点时光。

让课堂绽放“心”的光彩 篇11

一、体现自主,唤醒灵性

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如果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体尝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有了表达自由、思想自由、行为自由,学生的灵性才得以挖掘,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意识、自由意识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时间自由,并且要让清自身的角色,做好“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因为作家所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异,人生阅历有别,因此文章风格也大相径庭。对待不同的文章,阅读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比如我们在引导读悟体会时,可这样说:“你能读出什么,愿意把它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样,往往一段话,学生却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多时候,会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惊叹不已。

二、重视学生情感,倾听呼唤

语言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我们要提倡师生与文本之间跨越时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神与神的交融、情与情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要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无论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任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惟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默契,心神交融,才有愉快的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情境,激活灵性

情境教学非常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没有情境的教学的枯燥的、生硬的、苍白的,学生不能从中参与什么,更不能获得什么。所以语文教学要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学习情趣的、能激活灵性的情境,让学生切身实际地体验、感受。

四、亲近自然,激发情绪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个过程中,如若中途发现美丽的风景,就要舍得花时间去欣赏。自然是灵性之源,它可以给人以心灵的愉悦、生命的滋润。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具有诗意和美感,这种诗意和美感可以让生命自由地拥抱最纯真的激动,唤起对生命和爱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唤起那种内心的灵性。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很狭小,几乎是封闭式的,呆板而苍白。面对着教室的四壁,学生感受不到玫瑰花的娇艳,草儿的柔嫩;感受不到莺歌燕舞的欢跃、高山流水的超脱;更感受不到彩虹瞬间的永恒、露珠短暂生命的灿烂……自然是最有灵性的课堂,是一切情绪、感觉的源泉,不亲近这个课堂,不投入这个课堂,又何谈心灵的解放,何谈还以学生的灵性?大自然能激发思维,激活情感细胞,锐化潜在的知觉,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投身于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灵气。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篇12

●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郭沫若的《屈原》, 文中有一段心理独白《雷电颂》, 其想象丰富, 气势雄伟, 充满了战斗激情。为了更好地理解屈原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之情, 我选用富有气势、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视频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 很快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学生由此情绪受到感染,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文学习中。通过创设视听情境, 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 代替枯燥乏味的讲授,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 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增强了学习效果, 丰富了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 配合表现“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 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 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让如诗如画的情境, 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 自主学习课文, 质疑问难, 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 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 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 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社会,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 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 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 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 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 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 大课堂”的目标。

例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之后, 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 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 可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 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既增加了知识, 又增添了环保意识, 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 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 用上语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启发想象, 培养创造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 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 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学中, 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经常进行想象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 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像, 当大义凛然、把生命置之度外的闻一多先生站在学生的面前时, 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看完录像后, 教师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闻一多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 闻一多临死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 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及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 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 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 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

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 篇13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我是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是你我的责任。

多谢您的关爱,我会健康成长。

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环境。

还天空蔚蓝,还草地碧绿。

爱护一草一木,建设美丽校园。

清洁卫生,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

排放废水少一刻,小鱼欢乐多一刻。

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绿化,爱护公物,从我做起。

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人类需要呼吸,地球需要休息。

生命如此短暂,请不要将我伤害。

让生命课堂绽放光彩 篇14

【摘要】:“如何教活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话题。“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针对这一观点,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注个性,搭建人文通道;

二、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

三、关注智慧,促进全面发展;

四、关注体验,凸显多棱生活。让我们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空间里以其新颖灵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色彩,使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关注 生命活力

“如何教活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话题。“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参与教育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创设条件,营造乐学氛围,让语文课生机盎然,使“人人学有用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展现魅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关注个性,搭建人文通道

关注个性,完美人格,这就是学生生命自由生长的目标。学习并不 是单一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便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会伴随着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的活动而不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性、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主观多样化的试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魅力。如:这学期你最喜欢哪首古诗,为什么,请写下来;请你根据自己家人的个性,为全家设计悬挂于居室的名言;用想象的方法,说说枫树的叶子为什么是红的。

这些题目极具探索性,激发了学生不同程度的思考探索和创新活动,学生们跃跃欲试,讲出富有独创性的多种答案。学生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意志得到了培养,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对所填的非科学或伪科学的答案还敢于质疑,勇敢地探索科学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创设了和谐温馨、协作交流、实践探索的新型的学习氛围,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因而实现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挑战的知识建构过程,培养了学生敢于积极探索的学习个性。

二、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身的需 2 要的内心体验。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在课堂上要让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的每一次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地引导和帮助。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请看一则教学片断——

师(语气轻柔):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这时候,谁过来了?

生:一群小鸟飞过来了。

师(笑盈盈地):小鸟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一名学生桌上的小鸟头饰为其戴上),在这里,在这里(连续帮几个孩子戴上头饰),(环顾四周学生),还有小鸟吗?还有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拿起自己桌上的头饰戴上,笑嘻嘻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师:这么多的小鸟儿,造起云房子来可快啦!瞧,云房子造好了。(出示文中描写云房子的句子。)来,自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小鸟们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之后汇报)

生:“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教师在黑板上画冬瓜、花儿、高楼、大礼堂、小房子,学生被深 3 深地吸引,兴致盎然。)

师(高兴地):小鸟们的云房子造得漂亮吗? 生(齐声喊道):漂亮!

师: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来赞美小鸟们吧!(学生练习朗读,然后指名朗读。)

师(动情地):听了他们的朗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儿那样美的白云。生:我好像看到了一座白云搭成的高楼。„„

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大家):小朋友们,你们能在朗读的同时配上可爱的动作吗?

(学生在教师的示意下站了起来,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一边做出可爱的动作,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此时,教师伸出大拇指赞扬全班学生“真棒!”)

师:谁能不看课本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把这段文字背出来?(学生纷纷自信地高举着小手,他们一边看板画背诵,一边还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云房子造好了吗?谁来向大伙儿介绍一下你造的房子?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出示: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小猪,有的像小兔,也有的像小羊。

生: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太阳,有的像月亮,也有的像星星,可美丽啦!

生: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圆圆的苹果,有的像弯弯的香蕉,也有的像大大的西瓜,可有趣啦!

„„

“情境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进行理性的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目中有人”的教学,进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场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有了兴趣,就有了热爱,也就有了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要用好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个个兴趣盎然:以情激趣,学生会得到感染,产生感情共鸣,从而振奋精神;表演激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情绪高涨,趣味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探究激趣,让学生拓宽视野,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争辩激趣,可以让学生提高思辩能力,体味哲理的乐趣等等。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方面也有一些很好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三、关注智慧,促进全面发展

智慧是利用技能、能力和知识解决实际疑难问题及迎接各类挑战的才智,是人的最高层次。“培养具有智慧、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课标》教学理念的核心。因此,关注智慧,开启心智,发展人的个性应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质疑。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 质疑问难。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学应当让学生会提出疑问,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往中国的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必要的语文信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合情推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凭借对已有知识的经验与直觉思维,产生灵感,通过类比、猜测、联想,把问题引向深入,经过探究、想象等一系列语文方法,达到启发思维,促进知识正迁移的效果,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3、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发展的源泉,推动社会的进步。如:在教学作文课时,我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圆,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学生竟然回答出十几种答案。在每一种不同的想象里,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独特的构思。

可见,关注智慧,不只是关注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归 6 纳和概况,而关注的是求知的过程,是学生善于提问、敢于猜测、勇于想象的过程。

四、关注体验,凸显多棱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并且也运用于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语文问题的兴趣,语文课堂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自选商场》时,创设一个“购物商店”,由几个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生活即是学问,课程源于生活。这是生活实践的回归。这里提到的生活实践的回归,是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言: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生活,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实践,课堂教学必然要拓宽视野,将思维的触角延展到生活,把训练的双手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我感到: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运用得好,学生确实“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这样使学生体会了语文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语文的价值,增进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机关帮扶社区工作方案下一篇:押运车长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