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化作文教案——制作风筝(精选2篇)
制作风筝
高杰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做风筝。
2、激发写作动机,积累写作素材。
3、关于说明顺序的训练。
教学重点:
1、做风筝过程的组织。(高效、有序)
2、学生兴奋点的转移,由表面的热闹转入对制作过程的体验,把握写作的灵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放风筝是一项古老的游戏活动,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项游戏活动。它承载着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又包含着许多力学知识。放风筝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制作风筝。
提示:请同学们或者依照图纸,或者按照自己的想象;或者独立制作,或者小组合作,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制作风筝。
二、写作:
要求:1把刚才制作风筝的过程写清楚。
2在说明中,要注意说明顺序。
三、展示:同学们推荐展示的作品。
四、朗读:自己读或者是有朗读能力强的同学代读。
开展随笔化作文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过程让人难忘,学生从中享受到了随笔化作文带来的写作乐趣,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
针对目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小,缺乏生活体验,作文语言堆砌现象严重,没有真情实感的弊病,开展了随笔化作文的研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感受、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成长,借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所写。
学生每每写作,最愁的是没有东西可写。一写就是假话,文章怎么会感人呢?其实生活处处是写作材料,只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学会汲取素材。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着手,让学生有所写。
1、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里,却感觉不到社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有目的地注意过社会。那么,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社会,有目的地观察、体验社会,他们才会真正体验到,社会原来很“精彩”。
2、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
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一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学生对电视节目又非常爱看。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有选择的让学生看电视节目,学生会在看电视中受益匪浅。我要求学生有选择的看电视,并组织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心得,引导学生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电视节目写下来,看谁写的有意义。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不仅会看电视了,还会写电视了。写作素材得到了丰富。
3、我爱“说生活”
“说”是写作的基础。“说生活”这种形式非常灵活,不要求说的语言多么好。既有利于学生养成积累生活材料的习惯,又使听者受到启发,开阔生活视野。所以我结合值日班长制,每天,新的值日班长上台说一段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小事。起初,值日班长害羞,不好意思说,也感到不知说什么好。针对这种情况。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单独对第二天上台的学生进行指导。常此训练下去,其他学生从中学到了怎样“说生活”,“说生活”的学生更是身临其境,感受到怎样说生活了。
4、记录每周一件“稀奇”事,做个有心人。
生活材料光说还不行,还应该写下来。因为写是一种整理“说”的棚料的过程。有了“说生活”这一活动,学生不怕写了,写得还很好呢,篇篇真情实感。
5、“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营造读书好氛围。
写作材料不仅在生活中,还蕴含在书海中。书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最丰富的写作材料。为了让学生热爱读书,我除了利用阅读课训练学生阅读外,还开展了“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争相读书的好氛围。学生爱读书了,眼界开阔了,写作素材
二、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1、把握写作时机
(1)学生读到动情处,是写作的好时机。这时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抓住这一时机练笔,学生有情又有参照物,写起来不费力又收效大。通常,我都是结合讲读课文进行这一训练。例如,在学习《小音乐家扬科》时,学生读到扬科因为动了一下管家的小提琴而被遭毒打的段落,都被扬科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对社会的不公愤慨之极。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你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样通过报纸向社会呼吁呢?”事后,学生发自肺腑的作品着实打动了我。
(2)学生受委屈时,也是写作的好时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当发现学生因某种原因情绪低落时,引导他把自己心里话写出来。这时的写学生有真情,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作用——解脱自己。如,有一次我发现邓小松同学的情绪低落,我便把他叫到身边,经过谈心,发现他是因为自己的外老爷去世了而伤心,我适时引导,让他将自己对外老爷的怀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悲痛写下来。第二天,邓小松拿着自己写的文章给我看,真实感人至深。我问他,写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他说感觉轻松多了。
(3)学生兴奋耐,是写作的好时机。这多指在活动后获奖者和那些积极参加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快乐记录下来,他们当然乐意接受了。
(4)有别的同学的文章发表时。看到别人的文章发表了,自己的心也动了,也想发表文章,这时写作欲望强,稍加鼓动,学生就会跃跃欲试,竞相投稿。记得上次邓小松的作品在《德阳教育周刊》发表以后,其他同学纷纷向我投稿,有的同学还投了两三份稿件呢!
2、激发写作兴趣
(1)创设情景后协作,如写《我的妈妈》习作前,为避免学生写空话,我便先请学生看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电影,让学生在电影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母爱的平凡,看着同学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便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伟大的,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歌颂
自己的妈妈”。作文写得十分成功,学生都能从小事上反映母爱的伟大。
(2)热情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的习作本身有它的可贵之处——真实;当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不成熟。作为没有指导过的习作,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就不容易了,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予以否定,应该抓住作文的闪光点,用热情的评语激发他。刘超的作文平时只有半张。一次,我改到他的作文时,发现他写了两张半,真是出乎我意料。仔细看看,他写的是故事新编《三国篮球》。从内容上看,语言不够连贯,重复的话太多。但毕竟是他第一次用心创作,我想还是鼓励一下吧,于是我写下了评语“看你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两支精悍的球队在球场上对抗,你争我抢,好不热闹!继续用心创作,你会成为小作家。给你提个小建议,写完自己欣赏一下,作家都是修改三五遍的。”结果,下一次的作文交上来后,他的文章真的写续集了,还是两张多,可语言明显丰富、流畅多了。事后我问他为什么写得那么好?他说:“我要当作家,所以我把这篇文章修改了三四遍,还请教了我小姨,最后才抄上的呢!”几句暖人心的评语,作用有多大呀!
(3)活动结束后谈话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有人认为活动后写作,学生都不想写,一提写都头疼,这是因为我们对作文指导处理太简单。我要让学生写作文,先不告诉他们,我总是在活动后,让学生说说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学生边说,我边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怕作文了。再者,我不直接说作文任务,而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同学们,大家在活动中感受那么多,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谁愿意让这财富白白流走?就让我们记下这笔财富吧!”几句话,学生写作热情就上来了。
三、积累语言,丰富词汇,让学生能够写。
学生有真事可写了,不代表就能把事情写好。因为这当中需要丰富的词汇作保障。词汇丰富了,文章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读书笔记的妙用
读书笔记是学生读书的积淀。书读完了,脑海里留下了什么?除了文章的大概内容还朦胧的留在脑海里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当然,读书多,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培养语感,但读书后不作笔记,那受益就不会很大。我给学生讲清这一道理以后,便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次改读书笔记,我总是用评语来引导学生精心积累词汇。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下笔不再犯愁了。
2、古诗文的妙用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它以浓浓的情意,经精炼的语言,经典的选材征服了我们,让我们百读不厌。如此好的古诗文,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到写作中呢?单靠背诵能行吗?不行。我的做法是每学一首诗,都要让学生借助课后诗意提示来理解诗意,然后畅谈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情景,接着将这一情景画下来,最后谈谈诗人选择材料的好处。这样一处理,学生不仅记住了诗,还真正感悟到了诗的美,从而给自己启发,写作要选择典型的材料,用最精确的语言。在今后的写作中,学生到了特定的情境时,自然会引用学过的诗句,使文章锦上添花。记得上次“读书笔记交流会”后,让学生写会后感,我引导学生用名句作为作文题目,学生便用上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诗句,使文章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3、值日班长每日三词制
值日班长除了每日“说生活”以外,要将自己筛选的三个好词抄在黑板上,推荐给全班同学。看似每天三个词很少,其实算起来,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轻松之际便能积累二百七十多个词汇呢!
4、利用课文,丰富词汇
课文是精选的优秀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凭据。我利用课文中的精美句段,让他们积累词汇。久而久之,学生不光理解了课文,更将课文的精华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词汇,学生有事要写时就会不自觉地用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生动精彩。
四、敢扶敢放,扶放结合,让学生学会怎样写。
1、敢于扶
利用课文基础训练上的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技巧。从布局谋篇到具体的一词一句都要细致入微。辅导学生力求语言通顺,情节合理,刻画细致,主张作文前必“说文”,“说文”时必面批。这样训练,学生深刻领悟到作文是这样写的。作文训练课,辅导得越细致,学生受益越多。
2、敢于放
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练笔。作文能力不是靠几堂作文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要多练勤练才行。让学生自由作文,不加任何指导,鼓励出花样,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就得到训练了吗?这种作文,我从不细批,也不指出缺点,我只是大力鼓励,指出优点。扬其善,促其学,在保住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指导今后的努力方向。敢扶敢放,扶放结合。学生在轻松的写作氛围中学会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展示、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需要”写。
学生写完作文,如何处理呢?是老师批改完就完了吗?这样做,写作文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训练写作能力。作文的重要的性质——传播、交流思想——却给丢掉了。作文写完以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我是写给别人看的,我要敢于给别人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给他们提供一切机会。现在,终于扭转了“写完不愿给别人看”的作文怪局面,引领同学们自信的作文。
六、留下的遗憾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随笔化作文教案——制作风筝】推荐阅读:
化作乡中心学校反邪教教育教案06-22
我想化作一阵风作文10-22
化作乡中心幼儿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0-03
化作乡中心幼儿园幼儿园财务工作总结01-16
发现身边的美作文随笔12-18
暑期阅读随笔05-24
上山生活随笔05-25
随笔评论05-28
狼的随笔05-29
随笔散文段落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