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精选10篇)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1

1、基本策略:顺序做题,由浅入深调动考场状态

顺序做题:按照正常顺序做题是较佳、较稳妥的选择。

第一题往往是较为简单的语文基础,如山东、浙江卷,也可能是较为简单的说明文阅读,只需要读懂意思即可,如课标卷、北京卷。而靠后的题目往往需要鉴赏、想象等独立思考,所以难度较大,如文学阅读、作文。所以建议以正常顺序做题。

2、进阶策略:根据个性,适当调整。

早看后面的题平静一下,还是留下期待一题一题去解,可以参考以下举例:

有的同学喜欢先把背诵题做了,怕一会儿紧张就背不上来。杨洋老师认为,如果一紧张就背不上来,就趁现在赶紧背,要不就算先做背诵也可能一紧张还是背不上来。

有的同学喜欢先看看作文题目,让大脑热身一下,这个请根据个人偏好设置。有的同学先看作文题目是为了看看有没有押中题,那我建议你还是顺序做题,留下期待,解题时更加兴奋。毕竟就算押中题往往也须想想当时认真听没,反而浪费神思。

有的同学喜欢倒序做题,即从作文做起,这个不推荐。因为违背由浅入深的解题思维方式。

时间分配

1、基本策略:150分钟150分,一分钟一分是为“平均时间”

随考题难度和个体偏好调整时间,但绝对不在个别题目上过度偏离平均时间。

例如:说明文虽然阅读量较大,但只有三个选择题,共9分。那么正常情况,在7-10分钟完全可以拿下。文学文阅读量大,且还需要文字简答,则可以适当高于平均时间,比如一篇小说阅读20分,可以在17-28分钟拿下。

2、进阶策略:过时不做、暂且跳过

超过规定时间底线,建议就不要再纠结了,先做后面的,回头再检查时也许可以找到思路。如果没有方法的指引,有的题你想到考试结束也想不出。

3、进阶策略:有条不紊地解题,控制好解题节奏

掐表做题:超过平均时间的部分,要由简单题,尤其是语基题目,或者是选择题来找平。所以大家一定要掐表做题,掌握好每个题目和平均时间的差距,以控制好整个考场的节奏,低于平均时间就再接再厉,高于平均时间要心中有数,才不会挤压作文时间,造成因小失大的情况。

解题技巧

1、基本策略:把会做的做对

拒绝主观:冷静思考,工整作答,分析命题意图、领会设题提示。切勿不顾命题提示,而按照主观想象和过度的个人经验理解题目。那些语文功底不错的学生出问题往往都是个人主观色彩太浓,而又偏离命题设计所导致的。

高考最多只能评测人才,而无法选拔天才;高考最多只能不扼杀个性,但评分标准则倡导共性。另外,人才至少懂得相时而动。

2、进阶策略:把会做的答全

分点作答:充分理解评分点的提示,预知答案的分点形象,从命题形式推断解题方式。高人和土人的区别往往不是满分和零分,而是满分和丢分,高人凡题皆满,土人有分就丢。

运用公式:公式模板就不是简单套作就可以一劳永逸,但公式模板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精华,是对各种情况的总括,必要时还可以引导思考方向,有针对性、全面性、引导性。大家在考场上要善于运用杨洋老师讲过的各种公式模板,把得分点拿全。

例题:天津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杨洋老师精解】

注释里强调二人都有官职在身,尾句写“唯痛饮”,又反问“谁是得闲人”。内容并非常见的官场失意抒发愤懑之情,而是官场得意用来表达偷闲痛饮之意。所以,诗景清新美好,诗情开朗积极。

这两点,从注释内容就可以推断得知,再以公式模板套解,可使得分点全面、作答语文专业。

【示范作答】

①对雨后新晴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写景诗句答题套路]

②内心的愉悦畅快;[写景诗句答题套路]

③官场偷闲和友人痛饮的期待和喜悦之情。[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3、进阶策略:把不会的答好

理解命题:即使是文学知识这种完全无法全面复习的内容,也不要轻言放弃。一旦走上考场,你的基本知识就已经无法再增加啦,唯一能够帮助你的就是临阵决策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考题内在的提示、利用好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的题目也可能答得很好,而且这样的题目往往就是最有区分度的题目。

不能不会:运用杨洋老师讲过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难题或可迎刃而解。或者,将陌生题目转化为熟悉样式,继续用杨洋老师的教学方法予以解决。

例如:2015海淀二模

(取材于《红岩》有删改)

18.下列人物出自小说《红岩》的是(2分)

A.王利发 B.祁瑞宣 C.高觉新 D.许云峰

【杨洋老师精解】

虽然没有读过《红岩》,而且选项中的四个人完全不认识。但仅从考题的选文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战争时期歌颂英雄的小说。

那么,A就不对,英雄怎么可能叫“王利发”,这一看就是超市发老板的名啊。B也不对,这名字起得太文艺太温和,像奶油小生的名字。C靠谱,但选文里没有和旧势力的战斗这样的情节。D最好,一看就是英雄人物壮志凌云、气宇轩昂的感觉,如穿云之峰巍峨动人!

答案就是D,本质上就是利用了文学创作中名字也是创作一部分的道理,名字也是表现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

例如:2015新课标I 孙傅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杨洋老师精解】

A项两个专有名词“进士”“进士及第”,后接解释“考试进取成士”,合理性强;

B项可用排除法,吏户礼兵刑工,分别掌管官吏(人力资源)、户籍(民政司)、仪礼祭祀教育(文化部)、军事(军队)、刑罚(法院)、工程(筑建委);

C项两个专有名词“庙号”“太庙奉祀”较难设错,举例恰当。设想:皇帝自称朕、孤、寡,对皇帝的称谓上、帝、天子,后世称皇帝庙号;

D项,“有时”是命题设计。设想:继承皇位是国之大事,怎可草率;命名正名是文化传统,不可轻改。

作文江山

1、基本策略:作文决不取巧走险,而应稳中求胜

说得明白:把一个正确立意写清楚,就是好作文。

由浅入深:从常见立意向深刻立意递进,常见立意保证稳健,深刻立意追求高分,前者必须保证,后者尽力而为,使文章有层次有深度。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2

一、熟悉高考、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一) 准确把握高考

熟悉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是关键。课程标准是最高指示, 是“宪法”,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课程标准的准确解读, 高考试题则是最可靠的案例。对于这四者既要分别研究, 又要理顺关系, 综合学习。考试说明的研究重在比较“不变”和“变”, 每年的考试说明总是稳中有变, 特别要注重“变”, 一字一句都要酌酙。要把高考试题和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对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必须心中明确。对于高考试题的研究要跟踪, 但不能画地为牢, 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 及时准确掌握高考的新动态。

(二) 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有了复习计划, 复习就有目标, 就有方向。在制订复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周到, 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计划既要详细可行, 又要有弹性可调控。防止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过快或过慢。如果复习无稳定的程序, 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复习计划要以高考模拟考试为节点, 突出阶段性, 和省、市、县的模拟考试相吻合。当然复习计划更要符合学生实际, 不同学校学生的底子不同, 复习计划也应该不同, 要做到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

二、正确处理复习过程中的四个关系

(一) 处理好课本和资料的关系

此轮复习称为过课本阶段。课本是根本, 但由于诸多原因, 学生往往轻视课本, 重视资料, 甚至用资料代替课本, 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欲求木之茂, 必固其基, 欲达流之远, 必浚其源, 课本是“基”, 是“源”。在第一轮复习阶段, 必须以课本为主, 务本求基。当然, 熟悉、熟练、精通课本, 不能靠机械重复, 那样学生会觉得淡而无味, 无法深入进去。复习课本, 必须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认知;切入点、方法必须和上新课时不一样;复习课本, 必须注重方法和技巧, 使课本的知识活起来, 使知识网络化、条理化。具体来说, 复习课本可分两步走:首先, 把课本读“厚”, 即力求知识的全覆盖, 不留知识死角和盲区;其次, 把课本读“薄”, 构建和完善课本的知识体系, 进行课本知识的初步整合。这就要求复习课本和看资料、做题相结合, 在结合的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使三者相互促进, 相互提升。即课本是“源头活水”, 是本;资料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拓展课本, 构建学生的知识合体系, 是辅助。

(二) 处理好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的关系

如果学生基础差、底子溥, 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一味地强调高考要求, 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 大量做高难度的题, 只能累死教师, 拖垮学生, 欲速则不达。因此,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循序渐进, 掌控好梯度和坡度, 分层次、按步骤地达到高考要求, 螺旋式上升, 不能指望一步到位。

(三) 处理好重点和全面的关系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稳中求变, 热点几乎年年热, 重点年年出, 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突出重点。当然重点内容的考查中也包括其它内容,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强调知识的全面掌握, 在今后的专题训练中再突出重点。

(四) 处理好培优和全面提升的关系

近几年高考评价的测重点和社会的关注点几乎都集中在本科上, 考取本科是关健,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培养“苗子”“尖子”, 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倾斜。但必须注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 是高考成功的保证。因此, 我们在培养尖子的基础上, 还要全面抓, 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况且“尖子”“苗子”不是一成不变的, 全面抓, 整体提升, 不是“苗子”的也会变成“苗子”, 不是“尖子”的也会变成“尖子”。另外, 培养“尖子”一定不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 否则会破坏整个学习环境。处理好培优和全面提升的关系, 更要掌握好复习过程中的难度, 既要让尖子生吃饱, 又要让大多数学生得以消化。

三、复习时要确保两个到位, 达到两个高效

(一) 两个到位即看书到位、做题到位

学生看书走在教师梳理课本内容之前, 学生做题走在教师讲题之前, 这本是无须强调的。但由于课程多, 各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多, 相互之间不协调, 加之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 导致这两个顺序倒置, 甚至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做, 这样的复习, 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 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相互协调, 做到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有时间做题, 保证看书到位、做题到位。

(二) 两个高效即课堂高效和考试高效

1. 课堂高效

看书、做题、复习、讲题, 时间紧, 任务重, 因此师生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课堂, 向课堂要质量, 向课堂要效益, 让课堂变成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的生成过程。

2. 考试高效

阶段性的考试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要做好试题的命制和试题的讲评。试题的命制要突出检测性、导向性, 试题的难度既要满足高考要求, 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让学生既看到自已的不足, 又看到进步的空间。试题的讲评要适时反馈, 及时矫正, 真实反馈, 准确矫正。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3

【关键词】双基针对性和时效性定位筛选找准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特点是: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富有时代气息。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考已成为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附表:

2003—2008年全国文综卷I热点题材试题

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的比重

表中数据表明,六年来,热点题材试题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比重尽管高低不同,但都在50%以上,尤其是2008年更突出地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性,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覆盖面之广、设问形式之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同时我们还发现,高考试题绝不是为了热点而考热点,而是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或载体”考查考生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见政治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基于以上命题的变化和特点,本人认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

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

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学科精神。

2.明确时事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考纲说明》的第四部分时事政治,有两大部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长长的一年,国内外发生这么多的重大事件会考哪些?哪些是我们要关注的热点?明确时事热点,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我们备考过程中的一大问题。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应关注的热点有:

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

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

3.科学定位,筛选热点,找准结合

明确了应关注的时事政治,才相当于复习有了一个大的方向。这样还不行,我们还得进一步确定把握更加具体一些的内容,把握的原则是:

从空间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

从时间上——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包括持续性的热点)。

从内容上——以经济、政治为主,其他方面为辅(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社会生活)。

从角度上——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的原则。

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

根据这些原则,在平时的复习中,选择相应热点材料的题目,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热点,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把握,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时政问题的来龙去脉,理出背景材料的头绪,可以借助“what?邛why?邛how”的思维模式,把精选出的新情景、新材料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大块进行分析把握,作为学生对时事不要求挖得过深。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热点,搞清楚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的哪个知识点。例如,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复习时,可着重把握:(是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为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怎么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

一是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

二是抓好政府信用,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

三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打击违背诚信的不法行为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国家机构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原则,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四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以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市场主体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六是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等等。

最后还得注意的是,政治科主观题组织答案时倡导“学科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所以,组织答案要点要有时政敏感性,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提法,与时俱进,并且可以适时适当地运用到答题中去,争取获得评卷标准中的加分。比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等等。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4

1、保证运算准确

数学题基本都是要运算的,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我们都要在草稿上写,所以写草稿的时候要规范,认真,不能过于马虎,也不要东写一个西写一个,这样看草稿的时候会过于混乱,可能会导致你运算出错,除此之外还要通过验算,验算是你最后的守门员,能检验你答题是否正确。

2、书写要规范

书写问题一直是高考需要强调的问题,我们做题的时候不仅要写得干净工整,字迹太潦草会看不清你的过程和答案,很可能直接给你答案判死刑。还有就是答题的过程要规范,原因经过和得出结论都要写得规范写。

3、难题要争分

语文考试激励高考励志标语 篇5

2. 我决定对我自己的生命负全部的责任.

3.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沧海横流方显本色.

4. 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

5. 高考为了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6.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拯救我的人是我自己.

7.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8.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9. 我决心用我一生的热情创造生命的奇迹.

10. 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

11. 王者决非偶然.

12. 其实试卷都一个样,我也有可能复旦北大清华.

13. 同闯峥嵘十春秋,共创辉煌佳年华.

14. 一个人应当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既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也要信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15. 青春美如诗,诗情画意,全凭满腹经纶;丹心灿如霞,霞光异彩,只因一腔豪情.

16. 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17. 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18. 没有那么多的意淫,只有更多的踏实与努力.

19. 拼两个春夏秋冬,博高考无怨无悔.

高考语文考试答题方法技巧建议 篇6

建议一:第一感觉

语文考试要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许多同学在检查试题时,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把答案改来改去,结果出了考场一对答案,发现自己的选择才是正确的,但后悔晚矣。因此,考生在改答案时一定要慎重,除非有较大把握,否则不要轻易更改。

建议二:把握时间

如果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不要费太长时间,应立即放弃。每个板块应有固定的完成时间,自己一定要把握好,绝不要因为在基础或阅读部分中过多耽搁,而导致作文写不完或草草完工。

建议三:注意审题

审题一定要小心,切不可草草下笔,防止答非所问。且重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卷面美观整洁。语文老师特别强调,重庆试题是网上阅卷,题不答在指定地方是不能得分的。

高中语文散文备考的方法

第一,了结文章的文体特征,是用来抒情的,作者的目的是用来传达自己的个人感情。一定要基于阅读的文本信息来去做相关的题目,而不是问你具有相关的历程和经历没有?当然如果题干当中有这样的题目问到我们,我们要结合生活去回答。

第二,把握整体。文章的句与句段与段,文章的结构与结构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特别紧密的,同学们不能是后面问一道题,其中问一句话的含义就到文中找那一句话就算了,应该把这一句话放到整体的文章当中去阅读,去感知去了解,这样我们得到的分数才会相对地完全。

第三,注意文章当中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它应该就是来表明作者想表达情感的这么一个信息源头。一定要把它有效划分层次,最简单的层次就是每个自然段。的习惯就是划分层次,给每一段标上段意,连接起来,那文章的行为思路抓得非常清晰了,后面的每一个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是对于散文方面的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一个方法。

语文学法归类6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

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

A 听到listen

B 看到look

C 写到write

D 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

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 依据表达方式

B 找寻明暗线索

C 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A 对比写法

B 象征写法

C 烘托写法

D 以小见大写法

E 先扬后抑写法

F 虚实结合写法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7

【关键词】体育高考;生理性焦虑;认知性焦虑;应对策略

On the Causes of Anxiety over Sports Skill Examinations in Candidate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and Ways of Controlling It

YAO An-quan1, ZHANG Jian-feng1, WANG Zhilue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2. Harb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

【Abstract】 This paper hop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nxiety over skill exams, to help college sports major candidates achieve excellent grades in sports skill exams.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nxiety and explores the ways to control it. It finds that, through systematic training, the control of anxiety helps them to perform better in exams and to get higher grades. Therefore, it holds that, before examinations, teachers should take relevant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take the exams with a light heart and achieve the best result.

【Key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sports majors, physiological anxiety, cognitive anxiety

1 前言

体育高考生运动技术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考试,又与一般的体育课程考试和运动竞赛有着本质的区别,考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考生的升学与前途,而且参加运动技术考试的考生主要由于学与训之间的关系,与专业体育考生相比,大多数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水平,但与专业体育考生相比,体育高考生表现为技术水平偏低,参赛次数较少,考试经验明显不足。宋仁琴指出,考生的体育高考成绩的好坏除了学科性质的区别外,考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优异成绩的取得〔1〕;杨改生、屈东华、王崇喜等人认为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过度的焦虑将会导致学生失去考试的信心和产生消极的情绪,致使他们不能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2〕。本文就体育高考生运动技术考试焦虑成因、体育老师采取的训练手段进行分析,为体育老师正确引导考生降低考试焦虑情绪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同时,对焦虑成因进行分析,为降低考试焦虑情绪提供参考依据。

2 体育高考生运动技术考试焦虑产生的必然性

体育运动技术考试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条通往大学求学的捷径,但在这条捷径上,由于体育考生要同时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在时间比较紧张和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考生要同时处理好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育考生承受着比其他考生更大的心理负担。其次,体育高考结果的不确定性是产生心理焦虑的根源,如:体育考生担心在文化过线的情况下,自己体育高考成绩不佳,从而影响整个高考成绩。再次,从人体生理发展角度上分析,高中生心理发育迟于身体发育,考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一致,在激烈考试环境中,考生不能适时的控制自己情绪,产生心理负担,如:害怕辜负亲人对自己的期望、害怕不能考取理想中的大学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考生心理焦虑的必然性。

3 体育高考生运动技术考试焦虑的分类

临场心理状态的解释和描述主要强调个体的情绪体验,因此,根据临场情绪状态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4种:战斗准备状态、临场焦虑状态、临场抑郁状态和临场虚假自信心〔1〕。临场心理焦虑是指体育考生在训练与考试中对当前的现状,或者是所预计的结果对自尊心有潜在的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担忧倾向〔3〕。临场焦虑也是一种情绪感受,它可以通过身体特征清楚地表现出来,如肌肉紧张、出汗、嘴唇干裂和眩晕等症状。对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来说,在运动心理学中,焦虑可分为认知性焦虑(Cognitive Anxiety)和生理性焦虑(Rational Anxiety)〔4〕。

3.1 生理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是指个体处于一种适度的紧张状态,一旦超越这种状态,就会引起生理性焦虑〔5〕。在考前,考生由于过度兴奋,从而引起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反复上厕所等一系列生理性焦虑;在考试过程中,缺乏考试经验的考生往往表现出反应迟钝、动作僵硬、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从而导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同时,由于体育高考生平时在学校文化学习的时间比较多,花在实战考试的机会也就少,再加上临近考试时对考试场地和周边环境的不熟悉,进一步导致紧张感和焦虑程度加强,而紧张感和焦虑的加强,致使考生消耗过量体能的同时,使身体各部位调节能力减弱,导致考试发挥失常。

3.2 认知性焦虑

在运动心理学范畴内,认知性焦虑是指个体主观对自身运动状态或生活环境产生不愉快的、消极的感知引起的〔6〕。考生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的消极自我以及消极期望,往往比较容易产生认知性焦虑。体育考生适当的焦虑可以激起其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进一步谋求达到某种目标;但如果体育高考生对预计到的威胁产生过度担忧和过分的恐慌,此时,往往会夸大考试的困难因素,小看自己的实际能力,害怕考试成绩不好,害怕辜负了教练、家长及他人的期望而产生焦虑,则不利于成功地参加考试。

4 体育高考生运动技术考试焦虑成因

4.1 学校训练条件因素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家长与学生的要求下,不少学生想借体育这块跳板考上理想的大学。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训练场地会为体育高考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先决保障。可在一些市县级中学,由于办学条件所限,教学设施难以跟上现代办学节奏和理念(如标准的400米田径场缩小到200米左右),体育老师和学生因为受学校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科学的训练,不少体育老师通过校外拉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在这种条件下,考生担忧成绩提高慢。因此,训练环境是考生产生心理焦虑的因素之一。

4.2 学习因素

体育高考生不同于单一性文化考生,他们在文化学习之余还承担着训练的双重压力。现代体育高考竞争的科学性、激烈性从多方面对考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高校的扩招,为体育考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深造机会,但同时也对体育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化和体育同时达标的情况下,缩小范围择优录取。双向之间的矛盾,让考生焦虑和烦恼。不少学生反映在大负荷的训练结束后,带着疲惫的身体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到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中,有部分学生在训练结束后的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出现上课瞌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疲惫现象。文化学习上的吃力,同样成为现代体育高考生产生心理焦虑的因素之一。

4.3 训练动机——情感因素

考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动机与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良好的训练动机在促进考生成绩提高的同时,对考生自我的情感也是一种升华;相反,动机不纯,则会降低训练的原本价值,容易让考生产生胆怯、急躁等焦虑情绪,如果不加以纠正,就更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得到体育老师、其他老师、领导和同学之间的肯定、帮助和鼓舞,对体育考生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4.4 其他因素

体育高考生正处于身体青春发育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在自我的认识上,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往往导致产生认知性评价的谬误,往往会对考试结果的期望产生过高的期望或过低的评估〔7〕。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期望会随着考试时间的推移、对手的表现、自己的期望值的高低等有不同程度的起伏,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容易背上思想包袱,造成心理过度紧张,致使动作脱节、变形,而影响实际水平的有效发挥,从而影响考试结果。再者,由于学生参加体育高考的时间集中,而考试期间对场地的不熟悉、起居饮食的改变和气温的不确定性及参考学生的行为等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体育高考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间接地造成体育高考生紧张心理加强,主要表现为: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应有的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一旦有动作和技术方面的失误,学生在不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情况下,容易否定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的焦虑水平会呈上升趋势〔8〕。另外,平时训练水平的扎实与否也与焦虑的程度有关。

通过对近些年体育高考考生的训练情况和考试的结果分析,平时训练扎实、心态乐观、自我调节能力较好的考生,临场的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那些平时训练懒散、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过多地寻求客观原因的学生。前者在遇到不利的情况下(如:炎热的天气、陌生的场地、出色的对手等)会多途径调节自我,化不利为挑战动力,而后者的表现恰好相反,认为这些因素是有意阻止他的。如此对比,认知性焦虑的考生会担心失败,不敢拼争、害怕对手、不知所措等,运动智能下降。

5 体育高考生运动技术考试焦虑应对策略及调控方法

5.1 应对策略

体育老师通过平时的模拟考试,创造考场气氛,多次模拟,让考生积累考试经验,体会什么是临场状态以及临场状态下身体各机能的反应,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让学生总结如何正确处理碰到的问题、化不利为有利;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带队经验,让学生明白,适当的临场焦虑有利于状态的发挥,过度的临场焦虑会严重影响技战水平的发挥;教会学生降低焦虑的方法(如:两人和多人的肌体放松、意念训练法、目标转移法等)〔9〕。

5.2 调控方法

5.2.1 表象放松法

在赛前或赛后,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让考生想象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考生在脑子里将自身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使身体得到放松,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使表象中的环境清晰,在大脑中能生动地看到想象的环境,增加情境对考生的刺激和情绪的调动。

5.2.2 音乐调节法

通过有目的的选听不同的音乐或自我哼唱小曲的方法,达到使人兴奋或使人镇定的作用。音乐通过其“声波信息”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内在地集中注意力,促使大脑的冥想井然有序。在考试前,让由心理紧张而引起焦虑的考生听听音乐,可以达到调节情绪,降低焦虑的效果。

5.2.3 自我暗示放松法

通过体育老师指导考生依次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群,同时增强呼吸,经过几次指导之后,让考生自己独立完成。利用暗示语或录音,可以缩短全身肌肉放松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利用客观刺激物对考生的心理进行调节,如:在考试中考生看到体育老师从容的表情、轻松的言语及和蔼的态度等都会得到鼓舞,使自信心得到提高的同时,消除消极情绪。考生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运用指导语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射活动,使消极情绪得到控制。

5.2.4 注意力转移

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或在不同的环境下,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种相互间的转换是通过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实现的。由于大多数考生没有参与过实战的体育考试,在考前高强度的心理刺激下,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花大量的时间过多地思考或准备与考试有关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自己所不能控制和改变的(如:考试的天气、对手的表现、场地的熟悉程度等)。降低考试前的焦虑,提高技能状态,可以把有效的注意力转移到与考试无关的事件上,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同时也可以疏导考生避免去考场观看考试,激烈的竞争会增加考生的应激反应。通过有意识地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可以使考生暂时避开过多的刺激,减少由于刺激而形成的紧张和焦虑。

6 小结

1.在运动技术考试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生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对其考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使个人技战术正常发挥同时,对整个训练队伍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鞭策。

2.在日常的训练和考试时体育老师可以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通过表象放松法、音乐调节法、自我暗示法等方法,消除和缓解考生不良情绪的发生,有效降低和控制临场焦虑。

3.对于考试过程中学生的焦虑状况,体育老师应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临场状态,综合使用,让考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最佳的考试状态,考出最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宋仁琴.体育考生考前心理焦虑及调适〔J〕.田径,2005(5):51.

〔2〕杨改生,屈东华,王崇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4):30-31.

〔3〕殷晓旺.焦虑水平与体育高考生竞技状态关系及

其对策〔J〕.心理学探新,2002,22(3):53-57.

〔4〕于少勇.陕西省体育高考生考前心境状况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1-94.

〔5〕殷晓旺.焦虑水平与体育高考生竞技状态关系及

其对策〔J〕.心理学探新,2002,22(83):53-57.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5-557.

〔7〕祝蓓里,季浏.体育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9-399.

〔8〕符明秋,于志涛,周喜华 .体育考生临场心境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2):

48-50.

〔9〕丁雪琴.青少年心理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6-17.

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参考试卷 篇8

20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参考试卷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2) 雕阑玉砌应有在, 。(李煜《虞羹人》)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官赋》)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目: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4分)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9

最近,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及《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新鲜出炉,对语数外和政史地物化生等9门课程的高考考查内容做了详细说明。其中明确,江苏高考仍是语数外三科计分,总分480分。而政史地物化生6科选修科目,以等级计。

高考计分科目

语文

变化大,预计仍考材料作文

新变化:

2014年语文“考试说明”从整体看,“命题指导思想”去掉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把高考最终意义定位在“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典型题示例”也做了调整,除保留部分历年江苏高考精题外,增加了部分外省高考精题,如实用文中有说明性小品文、两种类型的材料作文题,这些应该有很强的暗示性。

从局部看,现代文阅读把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论述类文本体类上增添说理散文。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结合“典型题示例”《古弼传》的例子,有考文字表达理解的迹象;名句名篇默写初中名篇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等达27篇,高中部分不变,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增加“提炼语意”。作文最大变化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终于给了抒情散文合法的地位。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飞鸟集》《子夜》,达11部。

复习建议:

高考语文四个考试策略 篇1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思想政治)》(以下简称《说明》),是浙江省在坚持科学、稳定与创新的原则下,首次自主编写的新课程考试说明。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说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精神,把握命题的依据与要求,是师生学科备考的核心与关键。本文将对《说明》进行必要的解读并提出一些复习策略。

一、《说明》的依据与要求

《说明》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而且,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从《说明》提供的样卷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仍然采用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的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卷的结构与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政治科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看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说明》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样卷”取代以往的“题型示例”,样卷不仅可以说明试题类型,而且对试卷中的题量、分值以及考试内容比例等也作出了说明。样卷试题也不再是出自以往高考试卷的陈题,而是自主编制的新题。

文科综合试卷分为I、Ⅱ两卷,两卷中政治学科满分为100分。第1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政治学科12题共计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两个大综合题下设置的5个小题,共计52分。其中各模块分值的比重为:《经济生活》占30分,《生活与哲学》占26分,《政治生活》占14分,《文化生活》占16分,《国家与国际组织》占14分。难度总体在0.5~0.65之间。

从样卷中还可以看出,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名人名言、引文、图表、“注”等。第1卷同一个选择题不作模块间内容交叉,组合选择题采取两两组合和三三组合。第Ⅱ卷综合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没有出现与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综合题中的小题之间存在模块综合,小题内没有出现模块间交叉,但是模块内的综合程度较高。比如第40题的(1)(2)和第41题的(1),都体现了模块内的知识综合。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

从对《说明》“能力考核要求”的剖析我们发现,根据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把考核目标分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级,在每一个层级的考核目标中,又分别分解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从而将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更加突出了政治学科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这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和能力素质本位价值观的体现。

与以往的区别是:《说明》将第四个层级的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改变为“论证和探究问题”,并且对四个层级下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内容都进行了较大调整。纵观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划出两个大的能力等次(见下图)。

第一个等次主要是认识、阐释与评价能力,第二个等次突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有关信息,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以及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一,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价值理念,表明了新课程对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反映了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考核离不开创设新情境和问题的设置。从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获取和解读信息”不仅仅是指定模块的内容,还包括重大时事信息。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也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这表明教科书不再是情境创设与答案设置的唯一资源,无论是提供的背景材料还是答案的设置都可能包括学生的经验和特定情景的探究生成或重大时事信息。这些在近年高考试题命制中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考试范围与内容

《说明》规定考试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时事政治。其中,经济生活约占30%、政治生活约占15%、文化生活约占15%、生活与哲学约占25%、国家和国际组织约占15%,时事政治不独立出题。与以前相比,现有考试范围也扩大了,考试内容适应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要求的新变化,特别是增加了文化模块和选修部分。

《说明》规定的知识点,“经济生活”共有12个知识点,每一个大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12课的内容。“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有4个大知识点,对应课标或教材的四个单元主题。大知识点下有多少不等的小知识点,小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的“框”或“目”或对教材“目”下主要知识的整合。从规定的知识范围可以看出,在具体知识点的拟订中尊重了考生所学的教材以及遵循减负的原则,对教材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尤其是在《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选考《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经济学常识》中删减幅度较大。

五、备考策略及建议

1.心中有《说明》,做到“知己知彼”

《说明》是试卷取材、立意、问题与答案设置的重要依据。复习中首先要研读好考试说明,对“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以及样卷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题型结构”“内容比例”“试卷难度”等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考试目标与要求,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运用有效方法逐条予以落实,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较均衡地利用时间,并选择好复习用书,找准训练用题,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课标为根本,把握复习着力点

为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吻合,《说明》在表述上分为“考核目标、要求”和“考试内容“两部分,实质上对应的就是新课程标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两部分。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考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贯通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在运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

3.构建“知识树”,夯实学科基础

能力与素质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题目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问题与考查能力的需要盘活教材,突出模块内与

模块间知识的整合。所以,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而是更加提高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要求,提高了基础知识在综合运用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在认真研究、全面掌握《说明》所列考点,注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以及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要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点点准,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训练获取和处理信息等的能力和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知识储备的能力。同时,由于2009年考生所学的教材是2006年版的,贯彻的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有关通知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4.训练高考真题,提高应试能力

从《说明》的思路来看,2009年高考“坚持以问题立意、素质本位、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的特点和走向基本不变。以前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新课程实验区的高考题对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但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新教材与时事的变化对其进行适当改造。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研究试题是如何考核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上的探究活动以及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对做过的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也要给予一定的总结和归纳,注意过程的探究性和答案的开放性。

5.关注重大时事,把握时代主题

试题以重大现实生活问题立意,就离不开问题情景与时事热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较多,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冷静处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现阶段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突出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意志以及社会生活重大主题,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关注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活化主题的选取也会适当关照学生自己的生活,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综合分析近年高考涉及的时事热点,具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坚持“以我为主”,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热点,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

第二,关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把握时代的主题。突出思想政治的教育性,体现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是政治科高考突出的特点。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取向的内在要求。所以,政治高考绝不回避党和政府在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及其相关热点问题。比如,科学发展是我们的主题。此外,我们也应当关注本年度浙江人民生活中的重点问题。

第三,了解社会生活的长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为减轻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命题中一般会采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近年来延续的热点问题。比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食品安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法治国、关注民生、扩大人民参与社会管理、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维护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依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县十大杰出青年推荐材料下一篇:语文教研组年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