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跳水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跳水(精选8篇)

教学设计---跳水 篇1

一、【教材分析】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这篇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教学目标】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明白遇事应先考虑后果,不要一时冲动,渗透生命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最后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通过初读课文,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学生说,教师画示意图,使学生明确这四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大师的经典之作,用智慧的头脑去发现藏在了文字背后内涵。

二、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感悟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孩子遇险的部分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让我们先来学习这部分。

教师播放课件:读课文2-4段,思考:

1、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1、先学生自主读书 ;

2、再小组合作学习。)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注意同学们在交流时先概括地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再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呢?

学生汇报交流。预设:交流时关注以下句子和词语的品悟。

A学生:我认为是因为猴子逗孩子,所以孩子才会走到桅杆顶端横木上去的。

生1:首先,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桅杆。水手们大笑,孩子是哭笑不得!

生2:猴子坐在横木上,摘下帽子用牙咬、用爪子撕,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生3:课文第四段讲到,猴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 教师要注意指导孩子朗读。

教师:这些描写猴子的句子都有什么特点?

师:这些精准动词的连续使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师:这只猴子确实太顽劣了,太气人了,猴可忍,人不可忍呀!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走到了桅杆的顶端横木上。所谓察言观色而知其心,这时孩子心情怎样呢?说说你们都勾画了哪些描写孩子神态的词语。

B学生: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师: 他勾的对吗? 这时的孩子真是……生:孩子越来越生气了!

师:这个孩子也真是,干嘛那么生气?为什么非要去抢那顶帽子,难道那帽子就那么值钱?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说得真好!是啊,他再怎么样也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啊,怎么能被一只猴子戏弄呢,那他作为人的面子和尊严何在?!但是,他却为了面子差点连命都丢了!值得吗?对此,你想说点什么吗?

学生谈生活体验,教师总结:实际生活中危险时刻都有,千万不要争强好胜,一时蛮干,把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呀!

教师:除了猴子的挑逗和孩子自己的争强好胜以外还有别的原因促使孩子走到桅杆顶端吗? 学生交流:水手。

教师:迅速勾画水手三笑。

小结:一笑猴放肆,二笑孩尴尬,三笑孩气极,推波助澜孩子身陷险境。从水手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交流: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做注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师:是啊,此时,孩子被气昏了头了,他失去了理智,孩子走到哪里了? 教师:老师画了一艘帆船,谁能帮老师把猴子、帽子和孩子的位置在黑板的图上标出来吗?(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念相关语句: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师:他画得对吗?

师:孩子当时的情况怎样?生:十分危险!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 师:能不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情况真危险呀!因为……,谁敢试试!

师:读到这里时,你紧张吗?你想救孩子吗?用什么方法?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学生汇报救人方法。师生讨论和理性和时间紧迫性能不能解决。师:正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船长出现了!谁来读?

生: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然我就开枪了!”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先停一下!船长是这样喊的吗?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来!师: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师: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连续七个感叹号的使用让我们体会到了船长的坚定语气、不容置疑。教师采访:

1、水手都吓呆了,你为什么能“立刻”瞄准儿子呀?

2、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

3、你会真的开枪吗?

师生交流。

师:好,有了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最后,结果怎样?我们也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船长用他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救了儿子一命。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从“扎”这个字中你明白了什么?预设:我从中明白了孩子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落水的速度很快,声音很响。

师:40 秒钟时间长不长啊?生:不长。师:40 秒钟时间太短了,可是后面说“40 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为什么觉得太长了?

师:心情着急,一着急就觉得时间长。

师:四十秒钟本来不长,这人们觉得它长,在这里,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起了一个转折作用。

三、课外延伸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水手、船长或孩子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四、课堂练笔

教学设计---跳水 篇2

在辅助结构改进中,往往需要工艺技术人员在众多约束条件中寻求改进的平衡点,如平台安装流程的限制与桥吊总装后禁止动火要求的矛盾。为了便于优化梯子平台设计和制作工序,推进设计标准化工作,技术人员对桥吊上的梯子平台设计、制作及安装流程进行讨论总结,从而进行优化[3]。

1 跳水平台简介

跳水平台是桥吊梯子平台中常见的辅助平台,位于门框结构上部,是操作人员到达小车司机室的常用通道,因只有在操作人员上下小车司机室时,跳水平台与小车司机室贯通,其余时间此平台型式如同跳水台,外挑于梯子平台结构,故称为跳水平台。整个跳水平台由跳水平台防挂、跳水平台桁架和平台三部分组成,跳水平台桁架上端吊挂与后大梁下底板,下端固定跳水平台,跳水平台防挂加强平台支撑,防止电缆挂碰。

2 跳水平台的发展

2.1 原跳水平台的设计、制作及安装

以往岸桥项目门框跳水平台设计为一整长平台(图1),在平台制作时根据现场情况将平台分为两部分,分别制作、冲砂并做好油漆,靠门框侧平台在左右侧门框拼装时安装到位,靠大梁侧平台待前后大梁整体总装到位后,利用汽车吊在高空进行对接安装,现场调整跳水平台桁架高度并烧焊到位,贯通跳水平台栏杆,安装通往司机室处安全门。对焊接处进行修补打磨,补涂产品油漆,如图2所示。

2.2 改进后跳水平台设计、制作及安装

为进一步优化梯子平台设计和制作工序,推进设计标准化工作[4,5],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现场整改动火作业,逐步实现梯子平台现场无焊接装配。针对前期岸桥项目的门框跳水平台安装难度大、成本高、漆后动火作业等问题,工艺技术部门会同设计、安装车间及梯子平台制作车间人员进行多次沟通讨论,对跳水平台的安装困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加以总结,编制了一套跳水平台制作安装的改进方案及施工工序。

原跳水平台的设计形式为一个整体平台,经过反复研究及改进,将整个跳水平台分为四个小平台:安装于门框立柱上的两个平台、连接在后大梁上的一个平台以及用于贯通的一个中间小平台(图3),四个平台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施工操作,桥吊总装时,将中间小平台放置在其他平台上一起吊装上去。改进后的平台在门框拼装和后大梁排装时需安装到位,并与钢结构在地面做好整体油漆。待前后大梁总装完毕后,将中间小平台与门框立柱、后大梁平台贯通,且该平台可进行上下和左右方向调节,以便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问题。因采用螺栓连接,有效避免动火作业,且中间平台较小,安装时不需要动用汽车吊等大型吊装设备,节约了设备成本。

目前和黄波兰桥吊(ZP14-2141)做为该方案的试点项目,在门框梯子平台安装时,即把与立柱连接的两个平台安装到位(图4);在前后大梁抬高至8米胎架时将与后大梁连接的平台安装到位(图5);在前后大梁总装后,将中间小平台贯通即可(图6)。现此方案在和黄波兰桥吊项目上已经成功实施。该改制跳水平台的顺利安装为后期其他桥吊上成功实施此方案奠定了基础。

3 总结

改进后的跳水平台与改进前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费用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2)高空作业施工周期从2~3天缩短至半天不到;3)切实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减少高空工作量,降低安全风险;4)避免大量油漆修补整改问题,消除补涂油漆对工期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产品品质。

摘要:本文从设计和工艺角度探讨桥吊跳水平台制作及安装的合理性,参考国内外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对起重机梯子平台设计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更适合于桥吊跳水平台的改进方法和制作安装依据,文中的跳水平台改制方案具有普遍的通用性。

关键词:桥吊,跳水平台,起重机

参考文献

[1]潘伟华.桥吊轨道的手工电弧焊焊接[J].广西轻工业,2009(11).

[2]梁承姬,宓为建,王重华.基于卡槽事故树分析的桥吊安全评价[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5(2).

[3]管怀君.大型集装箱船靠泊宁波港避免触碰桥吊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上海振华重工.港口机械和大型钢结构制造通用技术工艺规程[S].

跳水:“落难”的清华跳水队 篇3

2008年奥运会后,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揭起的“国家跳水队奖金分配不公”风波一直持续。于芬认为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奖金,因为她旗下的优秀队员实在太多了。正逐渐挑起大梁的周吕鑫、何姿、林跃等人都是于芬从清华大学跳水队一手培养起来的。而这支倡导“体教结合”的大学运动队曾经培养出的具备世界冠军水平和夺得全国冠军的选手就更多了。

随着“奖金风波”曝光,于芬所在的清华大学跳水队又一次成为焦点,人们发现,这时队内只剩下4名队员,而且很长时间都不训练了。队伍出现相关问题也已陆续被媒体报道,甚至有传言说清华内部想挤掉于芬。

这支代表着国际流行的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大学运动队,其队员始终无法被国家队正常吸纳,如今正面临越来越进退两难的尴尬,生存还是毁灭,未来又该如何生存延续?谜团不断增大。

出路,始终困扰清华跳水队的难题

1997年,清华大学开始酝酿建立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并寻找高水平的教练和可行的体育项目。当时没有被国家跳水队征召的前国家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对清华把运动队当作学科研究的做法很感兴趣,两方开始合作。

由大学运动队代替专业运动队培养运动员,在体育先进国家已经得到成功验证。而国内的运动员边上学边训练的尝试,一直无法实现。因此,一名出色的教练与一所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业内和关注中国体育制度改革人士的瞩目。

1998年,伏明霞复出,选择在清华跳水队进行恢复训练,她重新跟随于芬,很快成绩出色重新入选国家跳水队,并再获2000年奥运会跳台跳水冠军。从那时起,清华跳水队开始进入大众视线。

“伏明霞等优秀选手,退役后,在清华重新复出,延长了运动寿命。而在专业队受伤了,被认为不再适合训练的队员,换了环境训练(到清华),成绩也很好。清华一手培养起来的,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运动员更多。清华实现了这三种类型的运动员培养。”于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可否认完全专业化训练有很多优势,但借助大学的优势,训练的理念改变了,仍然能达到高水平。当时的她对这个新的模式充满信心,“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运动成绩只是一方面的表现。我们的目标是运动员拿奥运冠军的同时,又有一个正常人的文化素质,走向社会后不用第二次培养。”

之后十年来,清华大学和于芬都在探索一种新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被称为“体教结合”。于芬也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任清华跳水队总教练。

200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取消了“运动员双注册制”,即每名运动员只能注册成为一个省(市)的队员。原来的“运动员双注册制”在很多人看来是专门为清华跳水队设置的,即运动员既能在清华大学跳水队注册,同时也可以注册到省(市)队。当时一些已经注册的省(市)的队员在清华跳水队训练时,要向清华缴纳一些数量的培养费、伙食住宿费等,运动员可代表所注册省(市)参赛。

取消“运动员双注册制”,意味着在清华跳水队注册的队员就不能再代表各省市参赛。一些地方队开始为了争夺运动员,开始“抢注”清华跳水队的队员,而为了进国家队,清华队员开始离开到省市队里。2001年,劳丽诗离开清华,回到广东队,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运动员双注册制”是这个刚成长的新生体遭遇的第一个致命打击。直到现在,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也没有就取消“运动员双注册制”给出过合理的解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清华大学跳水队队员出走现象越来越严重,2004年初,林跃和王鑫突然离开;2005年3月周吕鑫离开;2006年3月何姿第二次离开;6月杨礼光离开。这些队员多是不辞而别,很多小队员都是家长悄悄带走,不和清华打招呼,甚至连私人物品都不带走一件。何姿第一次离开,是巧妙地避开清华跳水队所有工作人员,从游泳馆的窗户跳下“逃走”的。

因为出走严重,2005年,清华大学跳水队不得不将带着孩子离开的王鑫家长告上法庭,引起社会哗然和关注。那时候,清华跳水队的工作人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守着队员。

在那场队员“出逃”风波中,现已在国家队挑大梁的周吕鑫、何姿等队员的家长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清华是个好地方,于芬是好教练,但是待在清华,孩子就没法进国家队,没法参加大赛,跳水就白练了,“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孩子”。

于芬也曾对本刊说:“组队的时候有各种压力,最大的压力是这些运动员的出路。最初的时候问题还不是很大,大家都在这学技术,冲着清华这个学校来,或冲着教练来。”

未来何去何从?

自从2008年夏天,清华游泳馆被奥运会征用后,清华跳水队就几乎没在馆内训练了。

到目前为止,队内只剩下4名和清华跳水队签约15年的队员,一名在清华大学念书、两名在清华附中念高中、一名念初中,另外队内还有一些小队员。曾有传言,于芬也很长时间没有带队员训练了。

“剩下的运动员都是没有在省市注册的,2009年没有全运会的任务,现在学业很重。10月份比赛后,他们就集中精力完成考试,只是在考试期间暂停了训练。”于芬这样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没训练的原因,“他们七八年没有放过假了,家长也说让孩子回去玩几天。另外还要安排他们在春节期间补习文化课。”

清华大学跳水队曾有四级梯队,大约30名队员。2007年1月,第四梯队被解散,8月第二、第三梯队也被解散。当时剩下的与清华大学跳水队签约15年的6名队员,在2008年7月下旬,又有两名离开。

曾经被认为能督促小队员学习,成功执行“体教结合”的辅导员负责制也在2008年4月被取消。

很多人猜测这些做法是清华可能想把跳水队结束掉。于芬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缩编队伍等)各种情况下的内幕,有可能是消极的,也有其他的原因,肯定是有些什么问题。”但她认为要把清华的个别采取消极做法的人和清华大学区分开,也要和支持体教结合的领导区分开。

她希望学校能把眼光放远一点,考虑怎么去规划。“希望把过去11年的经验教训好好总结,好的东西发扬下去。大学办竞技体育怎么办,管理应该是怎么样,资源配置应该怎样,我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她相信,制定出真正符合大学做竞技体育的模式,是在对中国体育做贡献。“清华大学体育理念上一定是主流。”

《跳水》教学设计 篇4

1、学习课文四至六自然段,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跳水”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谁来说一说。

(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那么孩子是如何遇险,最后又如何转危为安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文

㈠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猴子越闹越凶,孩子一气之下追猴子,出现了什么情况?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画一画,理解之后自由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合,充分理解、讨论)

2、指读第四自然段,并用词语概括段意。师: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情况紧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板书:万分危急

3、为什么说情况万分危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①“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也难以回转身来”②“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孩子只要……就没命了”③“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5、有感情朗读课文。情况如此危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够表现出来?(语速快,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练读,指名读,范读,再练读。

㈡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讨论:

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⑵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①“立刻”

②“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2)想法:

①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只能往海里跳,借助海水缓冲可能有生还的机会。

②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

③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2、拓展: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

(学生充分讨论、争论后,认为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可行、最好。加深理解船长在短时间内想到最佳办法,非常机智果断。)

3、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4、怎样读来表现船长的机智、果断?(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练读,指名读,示范读。

㈢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事情的结果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读课文思考讨论。

(孩子得救了。理解体会①“孩子像颗炮弹……”②“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①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落在甲板上一定会死。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②40秒钟虽然不长,但水手们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

三、总结: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船长机智果断,值得学习。开玩笑要适度。做事要多想后果。)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练习:

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跳水教学设计(模版) 篇5

说课稿

张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学生感悟文字所表达情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句段,通过朗读品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材与学情分析】

《跳水》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舟、船”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教法】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孩子处境的危险、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利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水手、船长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的不同表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教学流程: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

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

转危为安,风平浪静,续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

1、跳水时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功,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一次激烈的跳水比赛,也不是美妙的跳水表演,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件什么事情?

2、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救孩子时的做法,您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时怎样一种处境。

二、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

1、哪些段落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

2、读后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那到底是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的呢?

3、交流: 1: 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

2: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结合这幅图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体会出孩子所处的险境,思考:为什么说就算孩子够到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

只要„„就„„;即使„„也„„)

3:孩子听见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孩子在哪儿往下望,此时他有什么想法?

4: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如果此时你也在现场,你会怎样去营救孩子呢?

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三、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

1、默读课文,船长当时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抓重点的词句体会,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写在旁边。

1)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本来”、“立刻”、“同时”、“赶快”让学生谈体会。这些词语能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时间短、速度快,果断、机智、镇定。2)在父亲的威逼下,你们听到了什么?(喊)

想象假如你是孩子的父亲,你怎样向孩子喊话?

(短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

引导学生体会叹号的表达方法:读出当时的画面。

3)追问: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

(不会的。联系上文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体会“风平浪静”这一环境描写是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发展做铺垫的作用。

(因为风平浪静,所以水手们不必忙于工作,在甲板上休息;孩子能顺利的爬上桅杆;孩子在高高的桅杆上能听清楚父亲说的话。)

4)回顾课文中的水手和船长在面临孩子即将逝去生命的那一刻都是怎样的表现呢?(通过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父亲之所以给我们这样果断机智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水手们都惊呆了、都束手无策、甚至吓得大叫起来。从而结合前面间接写孩子危险时的描写,现在又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侧面描写。)

5)正是因为父亲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才使我们的孩子从最高处勇敢的像什么一样跳了下来? 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炮弹”作比喻。

6)体会破折号的作用:40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①借助生活体验40秒的时间很短。

②想象对谁来说40秒太长了,体会作为父亲当时的心态。

(这40秒钟船长的神经是一直紧紧地绷着的,儿子的安危紧紧地揪着父亲的心。)

但是他为什么又呜咽起来了呢?

(哭发泄了他内心的紧张、恐惧、焦急、反应了他对儿子深深的爱。)7)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你又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8)教师总结: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的想办法等。)

四、转危为安,风平浪静,续写故事

《跳水》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跳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跳水》教学反思1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课文情节曲折,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几个过程: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一、教学效果

1、逆向溯源,层层深入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到底是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由于孩子当时处境十分危险,船长用枪逼他跳的水。)

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孩子处境危险?(学生抓住“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只要……就……”“即使……也……”“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重点词句分析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出示插图,展开讨论:为什么说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猴子挂帽子时的动作和孩子取帽子时的样子体会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当时已吓得心惊胆战,两腿发抖,随时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讲,横木那么细,他又没有任何辅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指导朗读,体会情境。引导: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当时那紧张的气氛吗?(学生朗读)谁还能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学生自由说)

二、成功之处

1、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学生从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用枪逼孩子跳水,是不让他因惧怕而犹豫,因犹豫而拖延时间,拖延时间,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着死亡。读到这,我们不得不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

2、想象故事的结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孩子得救后,船长、水手、孩子可能会说什么。学生有的说,水手会说:“累死我了,还好救上来了”。有的说,船长会说:“一个帽子拿走了不就算了,有这么重要吗?”有的说,孩子会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还有的说,孩子会说:“爸爸,我要学游泳。”从而体会到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在“自主读识”—“检测词语”环节,在检测课文词语时相机教学多音字“咽”,此处我只是进行了口头教学,没有把多音字呈现在ppt上,也没有进行板书。

在让学生朗读孩子处境危险时,虽然也找了几个同学读,但是有的地方读得感情不到位,没有充分表达出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情况紧急处境危险。

忽略了引导学生体会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可以:

1、提前把它显示出来,学生掌握得会更加扎实。

2、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一下,如当一个学生读得不到位,根据学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老师听出来了,水手们真紧张!

3、在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心里变化过程之后应该顺势提出:孩子为什么会遇险?找出推动事情发展的因素。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猴子在水手的取乐中放肆起来,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戏弄中,在水手们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终将自己至于险境。

《跳水》教学反思2

教学本节课,我首先由体育比赛中的跳水项目谈话引入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段落精讲,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拓展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朗读,感悟,体验中突破重难点。在课堂上,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境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同时让学生做一些动作,进行想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

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一部分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你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让学生都去思考,然后探讨这个办法是不是可行,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最好,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跳水》教学反思3

《跳水》一文是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小说,故事的情节是相互联系,在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经过,但目的还是体现船长的机智,他的正确的思想方法,为了表现他的冷静、果断。

在教材处理上,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因此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就思考:文章里面共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学生把全文贯穿了起来。然后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来体会孩子走上横木时的危险处境,让学生明白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其他任何办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跳水才有生还的希望。从而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但课堂永远是块令人遗憾的舞台,而这次我所留下的遗憾太多。首先,在生词方面,我本来都设计好了,通过幻灯片打出本课生词,如第一行是一艘航行桅杆看到这些词,你们会想到什么,我想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船,然后再顺理成章的归结的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很自然,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吧,问学生这个故事是在什么环境发生的;第二行词是撕咬龇牙咧嘴从这两个词你会想到文章中的谁?那么这只猴子为什么会这样。可是自己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其次,在讲孩子处境危险这块时过于琐碎,没能很好的从读中感悟,悟到了再来读,学生说的过多。其实当时我在备课时就考虑,也反复问自己,会不会问的太多,要不要学生说自己找这些词句的原因,结果只顾问学生为什么体会到,而忽视了读,不能很好的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再者由于在处理孩子处境危险这部分用的时间过多,结果在体现船长机智、冷静这部分时过于匆忙。应让学生从多元来考虑,在当时那种地点、天气、以及周围的人,只有跳水这一种办法,更能体现出船长的经验丰富。最后就是应通过板书再次点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水手为什么拿猴子取乐,猴子为什么又把玩笑开到了孩子身上,船长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孩子为什么能获救。

《跳水》教学反思4

通过教授《跳水》一课,课后认真反思,做如下小结:

成功之处:

四年级下期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包括: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在教学中能围绕着阅读的这些目标,逐步渗透,一一落实。首先依题质疑,因为质疑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然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接着让学生抓住文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神态,联系情节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期中有一个环节,当读到孩子爬上了桅杆顶端,教师设置问题“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学生通过讨论、辨析,知道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方法,从而体会到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真正做到了引导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不足之处:

关于语言积累和写法的分析有点不够,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是否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写作思路,及怎样一步一步写出文章的高潮。

《跳水》教学反思5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积极愉悦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地巩固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当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时,他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跳水》这一课,我创设了几个问题:这本是一件闹着玩的事,却让事情变得有危险,谁是最主要的原因。假如你是孩子,你会怎样做?你是船长还会有其他方法救孩子吗?当时同学们兴趣很高,充分酝酿后抒己见,有个学生说如果他是船长,会立即叫水手们把海棉、棉被等放在甲板上,小孩摔下来不会硬碰硬,那生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有个学生说如果他是那个小孩,他就用猴子喜欢吃的东西逗它,猴子贪吃,自然会靠近他,然后趁机把帽子抢过来……,此时,不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非常轻松。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

其次,语文课堂不但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正直成意义构建的主体。如教学《跳水》一课,在“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这部分的内容中,描述猴子的动作、神情,一连用了多个动词,准确传神。教学中如果采用猴子怎么样,孩子怎么样的问答式,这些精彩之笔就将因无法凸现而大大失色。教学时可以用表演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表演出猴子、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这种学生自演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这些词语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而且使学生明白,连用动词避免重复,并要力求用得准确、传神,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跳水》教学反思6

周一,新的一周的开始!今天给五年级学生教授的是《跳水》一课。

首先,我提前十分钟开课,检测周末古诗背默情况,从参与的孩子们来看,掌握情况较好。导入课题后播放课文朗读,强调一下课前准备就进入转播课堂。在转播课堂中,“我会读”的生字让孩子们借助语音发送到群里,“我会写”的生字让孩子们练写。胡老师在本课重点讲授如何理解词语意思,并且根据课文内容来举一反三的给孩子们进行方法的指导。(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因为上周提前观看过“名校课堂”的网络授课,所以我针对胡老师讲授的理解词语方法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题—读意思猜词语。

在课后练习中孩子们的正确率也是很高的。本节课跟孩子们课堂上有语音、图片、选择题等互动形式,不仅检测大家的学习情况,而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在时间把握上有些超时,这也需要我提前备课时对课堂环节进行更合理的安排。

《跳水》教学反思7

课文虽然在船长出现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但目的还是为了体现船长的机智,他的正确的思想方法,为了表现他的冷静、果断。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事件的全过程及当时的环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弦外之音、未尽之意进行想象和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

教完后,我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更好的办法能救出孩子吗,有的说叫水手爬上去救孩子,有的说在船上放气垫等等,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最后得出还是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因海水有缓冲作用,尚有生还希望,这个办法最好。

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情境中任意驰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倡导个性的弘扬。

《跳水》教学反思8

《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本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主要讲了一艘往回航行的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的故事。

导入环节,我以题目为切入点。跳水本是一项体育运动,但是本文所讲的跳水,却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件。因为布置有预习作业,所以学生很感兴趣,似乎想要在本节课上大显身手。在认识完作者后,我们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在检测预习环节,我特意提问了基础较弱的三个同学,但是回答令人很不满意。加了拼音的词语也读得磕磕绊绊。我严厉批评了他们预习不认真。预习是学习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提前的学习,课堂上就没有一个心理准备,思维总会慢人半拍,久而久之,自己跟不上节奏,便会产生自我怀疑,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也是指导学习的重要步骤。

在梳理课文内容环节,我采用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方式。同学们都能很快解决这一问题,也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梳理出主要情节。但是在复述故事环节,学生可以把握主要情节,只是在语言表达和流利度上还比较欠缺。比较活跃的同学,如张涵、董佳俊总会一听到问题就举手发言,边想边说就导致语言思维不够清晰,语言不流利。当我刻意留时间给大家组织语言时,一些同学总会或大声吆喝自己的想法,或小声咕哝自己的见解。虽然在课堂上多次强调,想好再举手,要给自己也要给他人留思考的时间,举手问答。但是依然会出现课堂失控之状,活跃的同学就像脱缰的野马,不恣意驰骋不快。

总体来说,第一课时相对顺利,同学们也跟得上课堂节奏,但是课堂略显凌乱,课堂节奏把握不到位。

第二课时,主要把握人物思维过程。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3.学完课文,你想对人物说些什么?你有什么启示?

在引导之下,同学们能够体会孩子由无奈到生气再到恼羞成怒的心理变化,能够理解水手的笑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能体会船长的思维过程。

在知识层面上,我对这节可还是比较满意的。一是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二是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较高。

在课堂把控层面,我对这节课略有不满。学生积极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但是活跃滚头就会显得凌乱不堪。而此时的课堂就有一丝这样的状态。学生特别兴奋,总想表现自己,问题一出,就想喊出答案。这让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课堂效果层面,本节课也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况。一部分同学无比兴奋,理解能力,思维节奏都比较快。一部分学生思维相对迟缓,还没有思考好,其他同学就喊出答案,阻断了思路。

所以,现阶段,如何把握好课堂节奏,如何规整课堂纪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何最大限度面向全体,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让课堂活而不乱是我应该好好思量的问题。

《跳水》教学反思9

《跳水》是人教社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在通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在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跳水》这篇课文的命题与学生常见的不同,“跳水”只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经过。而这也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亮点”,因此教学时,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我从题目入手,逆向研讨内容,顺向分析联系,具体做法如下:

逆向溯源,层层深入学内容。

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到底是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由于孩子当时处境十分危险,船长用枪逼他跳的水。)

(2)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孩子处境危险?(学生抓住“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只要……就……”、“即使……也……”、“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重点词句分析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3)出示插图,展开讨论:为什么说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猴子挂帽子时的动作和孩子取帽子时的样子体会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当时已吓得心惊胆战,两腿发抖,随时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讲,横木那么细,他又没有任何辅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还是一样的结果。

(4)指导朗读,体会情境。引导: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也都绷得紧紧的,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当时那紧张的气氛吗?(学生朗读)谁还能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学生自由说)

寻根探底,研讨过程。

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情况十分危急。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孩子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呢?

(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水手的表现写出猴子、孩子相应的表现,并说说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出三点:①直接原因——猴子不断地“逗”孩子;②间接原因——水手的“笑”激起了猴子对孩子更大的放肆;③自身原因——孩子的感情压倒了理智。这三条线交错发展,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猴子:钻来钻去、模仿→摘、戴→咬、撕→爬、挂、扭、做

水手:哈哈大笑→又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了→吓呆了

孩子: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眼巴巴→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3)水手们的笑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理智,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当他爬到最高的横木时,水手们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全都吓呆了,那么孩子后来是怎样得救的呢?(归纳后可知,除了水手和孩子会水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船长的作用。)

(4)找出描写船长动作的词(看见、瞄准、喊),想一想:船长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做法?(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至少有五个理由,即孩子处境非常危险,在当时这是唯一的方法,孩子会水,有人去营救,风平浪静。)

(5)船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了这么多问题并且采取了有效的行动,说明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时,船长那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3、回溯开头,寻找起因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从第一部分就能看出,“环游世界”归来,“风平浪静”,水手们很悠闲,才有兴致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起来”,这一切正是故事的“源头”。

二顺向分析,步步升华看联系。

从第一轮的学习讨论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同人们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三个练习,强化学生的认识:

1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因为什么联系起来了?

——————————→

取乐逗救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2、想一想:孩子得救以后,水手、孩子和船长会怎样反思这件事?

3、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哪些教育?

在学生反复阅读、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比较明确的把握,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跳水》教学反思10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部分内容在上完课以后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写生动。

本课时教学重点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习。学生在课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急中生智”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对文章重点内容及表现的主要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学习效果较好。课上学生发言积极主动。

这节课内容涵盖量较大,课上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在理解、激情的基础上,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达到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目的。

设计特色:⒈课上进行了拓展思维练习,如:还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⒉设置了情景教学环节,如: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

《跳水》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写生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上课伊始,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呢?这就要靠教师新颖的导入了。在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20xx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隆重举办,跳水是奥运会上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比赛项目。我国奥运健儿田亮、郭晶晶等跳水运动员曾多次为国争光。今天,我们所学的《跳水》一文比一般的跳水运动还要惊险。学生听了老师的导入语,就很想知道本文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惊险的故事,从情感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我并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激趣导入后,让学生观看全文的视频朗读并说说印象最深的部分,从而直奔重点段的学习(456自然段)。

在学习45自然段时,出示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理解重点的语句。如抓住“逗钩挂”动词,理解反映孩子危险处境的句子。并把这些重点的词语、句子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印象。.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重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课上进行拓展思维练习:还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船长逼孩子跳水时是怎么想的?设置了情境表演: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和孩子都会说些什么?本环节的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让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演得很投入,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中,其他同学看了他们的表演过后。了解到了船长是一个机智、办事很果断的人,也明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意不到的效果。

《跳水》教学反思12

在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过程,我想是通过出示幼儿熟悉的水果和乒乓球,给幼儿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吸引幼儿眼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教师演示的环节中,我认为我在上这节《珠珠跳水》的课时。

1.亲和力的语气足够吸引幼儿,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

2.在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乒乓球浮起来了,我的总结可以给幼儿一个提炼和巩固知识的机会。

3.出示小番茄,让幼儿自由猜测,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人翁地位。使他们对这节课更加的感兴趣,愿意学习和体验抛珠珠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快乐。

幼儿操作是科学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真正的主体性始终都是幼儿,幼儿通过操作,实践,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沉浮的只是。比起教师示范幼儿观看来说,实践是最让幼儿印象深刻的。本次活动幼儿对珠珠的沉浮现象都比较感兴趣,产生了好奇,而且通过这个试验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沉浮的概念,知道重的物体会沉下去,轻的物体会浮起来,在观察的时候幼儿都很仔细,而且都能正确表达珠珠的现象,以后可以多开展这种试验活动。

《跳水》教学反思13

《跳水》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课文讲谁跳水?什么原因跳水?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跳水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吗?然后,我让学生带者这些问题读书。

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时,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孩子如果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学生通过讨论、辨析,知道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方法,从而体会到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续写结尾: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写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通过想象,口语交际,写结尾,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跳水》教学反思14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过历险的经历吗?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生:到一个无人居住的空屋子去探险,里面黑洞洞的,感觉很害怕。

生:……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俄国著名作家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佳作《跳水》(板书)(齐读课题)

师:你们预习这篇课文了吗?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朗读这篇课文大家想听吗?(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得非常投入)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被文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

师:谁能简单说说你的感受。

生:当老师读到孩子走上横木的时候,我的心都悬起来了。

生:我感到很紧张。

生:我认为船长很聪明。

生:老师,你读得非常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鼓励,其实不只是老师读的好,更重要的是作家写得好。你们想认识一下文章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找到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了吗?

生:一位查到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

师: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有一些文章通过查找资料会帮助大家理解文章。托尔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找找他的作品读一读。去感受大师的风范!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到有声文本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师:感谢大师留给我们的佳作,让我们来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带生字词的句子,或者你读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听到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但是还有几个同学,没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老师模仿孩子面无表情的读,目的是培养学生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我们再来读读,这次要把文章读得流利。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还要把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可以写一些关键词,自己不懂的也做个标记。

(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后,用了默读或浏览的方法,把给文章做批注。)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来来阅读,为了把文章读流利,同学们大声朗读,在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时候,用的默读或浏览的办法。看来后两种方法更利于思考。下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不懂的地方小组同学看能否帮助。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吧。“指名读第各段,(师生评价朗读的是否流利。很多同学在评价的时候关注了是否有感情,这里教师把握不把感情是否到位做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生1:我在第一段中理解了风平浪静一词,形容海面很平静,所以大家才有心情在船上逗猴子。

生2: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我知道这只猴子很好玩。

师:有不懂的词语吗?(学生没有举手)那老师想问,你们知道放肆的意思吗?(原来以为学生会对这个词语提出问题,但是没提出,所以教师抛出这个问题)

生1: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2:不受拘束,很没礼貌。

师:因而,你怎么理解,可能难了点,你能换个词语吗,生:所以。

生:因此

生:于是

师:能说说因而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吗?

生:连接的作用。

师:对,起到承接上句,引起下句。同学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这样的关联词语,能把文章写得更明白。

生:老师我不明白眼巴巴是什么意思?

(老师认为孩子应该能联系上下文解决这个词语)

师:你能试着说说吗?

生:(很不自信)我认为是没有办法。

师:说得太好了!(刚才的同学很自信,也很高兴地坐下。)

生:老师还可以换个词语,眼睁睁的。

师:真好,同学利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解释我们说不太清楚的词语意思,但是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生:老师,什么是桅杆?

师:同学知道吗?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你能在图上找到什么是桅杆吗?(教师看到有学生在图片上圈了一大片的地方,把帆也画到桅杆的范围里了。)

师:请小组里的同学相互指指,到底哪里是桅杆,生:是船上的的那根最高的.木头。

师:谁能不看书,到前面写一个桅杆的桅字?

(很多学生举手,我叫了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到前面来写。那个同学写得非常正确。)

师:老师问你,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刚才读的时候,遇到生字词就多读了几遍,就会了。

师:以后就这么读书。你的收获会更大!

生:老师这个字很好记,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个危险的危。

师:刚才同学们看图的时候,知道桅杆是用高高的木头做成的。利用形声字记忆也是个好办法。

(高年级如何处理生字教学,我认为应该从文本入手,在读中自主识字,教师不是完全不管,应该把易错的字,不好理解的字词单独抽取出来,给予适当的指导。)

生:老师,我不明白失足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是因为横木很窄。没有放脚的地方。

师: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

(学生读文,)

师:这回理解了吗?

生:老师,孩子的爸爸为什么要开枪呢?

师: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来解决。

师:还有不懂的词语吗?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在书中找到课文中讲了几个角色,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默读思考)

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水手拿猴子取乐(发生起因),猴子逗孩子。是孩子追猴子(发展),失去了理智,发生了危险(高潮),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了船,化险为夷(结果)。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说说故事的情节吗?

学生结合板书来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台阶,这和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有关系吗?

生:这个图表示这篇文章是一步步走向高潮的。

师:谁能说说是怎样走向高潮的。(学生说,教师在台阶的上下板书水手逗猴子 起因;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发展;孩子遇险 高潮 孩子得救 结果)

师:这个故事分为几个阶段?老师请几名同学读读各部分,你认为读到哪里就读到哪里。

(学生在起因的这个阶段没有异议,但是发展和高潮阶段出了分歧,浪费了大量时间。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帮助学生理清结构,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文章的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写作方法。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屏弃了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学方法,这个处理,让孩子对文章的层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明确了文章中有些段落为了上下承接,可能既有上部分的内容,又有下部分的内容。教给学生要看这段重点写的是什么,学会承上启下的写作方法。)

师:快速浏览,思考: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生:孩子遇险的部分,(其他学生也同意这时有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是孩子得救的部分。

师:我们都喜欢完美的结局,每个人都有最美好的愿望,老师非常理解你,相信大家也都喜欢这个地方。是吗?孩子遇险的部分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做注。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1、学生自主读书;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

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生: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师:谁能来读读作者描写猴子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一名学生站起来读的时候,读得很平淡)

师:我还想请一名同学来读,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她读得没感情,师:老师没这样说,你认为她读得没感情,那你能有感情的读读吗?

(生读得也不是很很有感情,)

师:(我马上问先前读文章的女孩子。)你同意刚才同学的对你的评价吗?)

生:我不同意。

师:你能再次读读吗?

(那个女孩子这次是感情饱满地朗读了课文中描写猴子的句子,读罢全体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环节的处理,自己认为是整堂课中最精彩的地方,如何指导朗读,不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对文本的解读。这个延时的二次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对于其他学生也是润物无声的影响)

师:刚才这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情不自禁的给予掌声。这些描写猴子的词语大家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用了很多动词。

师:这些连续使用的动词,对文章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很生动地把猴子气孩子的样子描写出来了。

生:孩子才一步步走上了横木。

师:也正是因为猴子的样子激怒了孩子。这时孩子是怎么想的?

生: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这时的孩子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气极了。

师:文章中用的是“气极了”为什么不用“气急了”

生:气极了表示孩子生气已经到的极点。而气急了虽然也很生气,但是没有气极了更生气。

师:这时候的孩子处境怎样,能找出文章的句子来读读吗?

生: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生感情朗读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学生在听朗读的时候体会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去理解当时的危险状态: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生:(万分危急、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危在旦夕……)

师:看到这里你感到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学生各抒己见。这里孩子对于方法想很多,都被学生自己当场否决了)

师: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也就是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的?(指名读课文)

师: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

生:不会,生:船长拿枪本来是打海鸥的。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父亲的话,为什么父亲这样说呢。

生:如果不这样说,孩子可能会马上失足掉到甲板上。

师:你对船长的举措有什么想法。

生:船长太聪明了。

生: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危险,却没有害怕,想到了办法。

师:正是船长临危不惧,才让孩子得救了。齐读最后一段。

师:“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生:每一秒钟对于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都决定着孩子的生命。所以人们救人心切,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师: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师:当孩子慢慢醒过来,你想船长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呢,孩子会怎么说呢?请同学们回家想想,并写下来。

课后反思:这是我和徒弟同上的一节课,同时也是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读书”这一研讨主题进行的教学研究课。两课时进行下来,感觉课堂确实是现实的,的确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

反思之一:关注课堂生成是把双刃剑,很多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比数学课更难驾御。尤其自己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可能会针对学生的思考,改变原有的教学预设。这可能有两种结果,其一:是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无法预约的精彩,比如处理学生阅读描写猴子的语句时的二次评价。其二:可能这样的处理会让其他环节的时间处理相对紧张,削弱其他教学重点的把握。

反思之二:两课时我都没有按预案完成,我在思考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通病,就是生怕讲少了。我这节课也是这样,尽量想给老师呈现更多的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导致第二课时中的后半部分处理的比较粗糙。所以在教学中,无论课堂学生的思绪飘到哪里,都要把握课堂教学的几个目标。而且目标要准确,切记过多,否则就会哪个也落实不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一节课都能尽展,要根据单元,根据整册教材确立长远的训练目标,这样,长短目标相结合,把对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反思之三、第二课时前面的台阶式的板书是我临上课前决定加进来的,在这里为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是怎样一步步引向深入的。这个部分大概用了3分左右,到底这样的呈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欢迎读帖的老师能给予评价。

反思之四:课后交流时,有老师问我,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孩子学会过渡,我把自己对第一自然段中对因而和放肆的处理,和老师们做以交流。因而是句子与句子的过度。“因而更加放肆”一句是对上下两段的一个过渡。下面的段落对猴子是如何更加放肆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宋老师还提到她的作文教学中,要学会留茬。其实这个“因而更加放肆”就是留给下段的茬。

反思之五:交流中给老师们感受最大的是,我给予学生了广泛的思考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有一个学校闻名三“不”的学生(上课不发言,不写作业,不听老师话)在这节课上表现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不但发言,而且还提出了几个很关键的问题,比如:眼巴巴,失足是什么意思?这些关键词对理解文章非常重要。其实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要看我们的问题如何设计,如何引领学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带着一颗童心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灵。

《跳水》教学反思15

本次活动总体进行的很顺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科学实验的探索也具有相当的好奇心,会主动的探索,去发现。

幼儿在实验观察环节里对于教师的演示充满的疑惑,并且教师提问环节里幼儿也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对于托班幼儿来说很多回答都不找边际,但我认为这样的提问环节让幼儿更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幼儿还通过直接的感官的接触,更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并且情趣浓厚。同时在孩子们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各自带着兴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触。

本次教学活动幼儿通过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粗浅的探究方法和学习技能。孩子们由自我的好奇心开始去学会主动探索,从探索中获得到了知识,自然积累了经验。这也让幼儿在获取知识的途径里寻找到了快乐,让以后更有积极性的去学习,从玩乐中学到知识,让幼儿能够更加快乐的学习。之后这种学习经验又使活动升华,这其实也是我们老师的最终目标,让宝宝主动去学习,去观察、去认知、去生活、去创造。

教学设计---跳水 篇7

本工程为某市跳水馆工程, 是一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标准训练和比赛两用体育场馆。占地2 475.5 m2, 总建筑面积5 621 m2, 框架剪力墙结构, 局部屋盖为钢网架结构, 其余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挖孔桩, 地下1层, 地上3层, 局部夹层, 建筑檐口高度20.2 m。1层为比赛用房、25 m×21 m标准钢筋混凝土跳水池 (附设1 m, 3 m跳板, 3 m, 5 m, 7.5 m, 10 m跳台) , 400座观众席及运动员更衣、淋浴间和裁判、记者用房和辅助用房;2层为动作训练室;3层为体能训练室;观众席下空间设办公室和会议室。

2 工程做法

池壁及池底做法:1) 10 mm厚氯丁乳胶防水砂浆找平;2) 4 mm~5 mm厚氯丁乳胶防水砂浆镶贴专用瓷砖。

3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放线, 标高测设→排砖、弹线、分格→选砖、浸砖→镶贴专用瓷砖→勾缝。

1) 基层处理。所有基层应结实、平整、干燥、清洁、无油污和其他杂物。基层要垂直、平整、阴阳角方正, 没有空鼓、裂纹等质量缺陷。对不垂直、凹凸和阴阳角不方正的基层进行剔凿和修补作业。基层作业要刮平、拍实、搓粗, 保证做到基层平整粗糙。找平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 mm, 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2 mm。

2) 放线, 标高测设。

a.放线。在弹线之前应检查每一面墙找平层的平整、垂直度及阴阳角方正, 符合要求, 用铅垂仪在墙中和阴阳角处投垂直点, 再用墨斗弹出垂直线。找出池子的中心线, 核对池子的几何尺寸、水平标高, 池壁的尺寸偏差、池深的尺寸偏差。弹出池壁的完成面线。

b.标高测设。利用水准仪根据标高控制点引测, 图纸设计该层基本标高为0.000, 根据水池底部的设计坡度测点最低点 (喷水嘴) 标高, 测出控制标准点, 保证水池底部不积水、不倒泛水。对池子用水准仪在池壁上测设出控制线, 再根据控制线引测出各种标高点。

3) 排砖、弹线、分格。专用瓷砖镶贴前应预排。先针对施工蓝图尺寸和实际情况绘制每面墙体和底面的施工大样图, 样图要详细列明绘出砖的大小, 横、竖向砖的块数, 灰缝的大小、条数, 以保证面砖缝的均匀一致。对每面墙面排版弹线, 待找平层干燥至七八成干时, 即可进行排版、弹线, 先弹出水平、垂直控制线, 再弹小线, 水平控制线以50线水平基准线交圈控制, 引测至水池池壁。垂直控制线四周大角为基准线控制。由于跳水池的水压问题, 以及天气的热胀冷缩、环境影响、水质影响, 很容易导致砖与砖之间产生起拱甚至开裂, 砖与砖之间间隔为10 mm。

4) 选砖、浸砖。选砖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体育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颜色要选择白色, 以防止引起跳水运动员在旋转等动作过程中的眼花、眩晕, 以至于恶心等不适, 还要满足运动员心理学的要求。产品应能充分满足耐水压、耐浸泡的物理特性的要求以及色彩和纹理等艺术要求, 规格为240 mm×115 mm的瓷质釉面瓷砖, 产品检验标准依照国家标准GB/T 4100—2006检验, 吸水率平均值为0.5≤E≤3, 厚度为9 mm。特有粘贴其他功能, 能加强粘贴其他的稳固性, 高温烧制、特制绿色生态瓷砖, 耐腐蚀、耐磨, 能抵制侵蚀性水质, 以及清洁剂侵蚀。梯级做好修边。

专用瓷砖在浸泡前应该将破损、残缺、色泽不一致, 尺寸不合格的砖进行筛除, 确保每块砖都是优等品, 将表面杂物、灰尘等等清理干净, 放入清水中浸泡, 浸水的时间视砖材质而定。取出待表面阴干, 阴干的时间视气温而定。以砖的表面无水膜又有潮湿感为宜。

砖为白色釉面瓷砖, 出水台阶采用配套的专用C级防滑瓷砖, 台阶的棱角部位配带有圆弧边的防滑砖, 池缘选用防滑扶手砖, 所有池边至溢水槽之内的地面砖为专用C级防滑砖。

5) 镶贴专用瓷砖。

a.墙面粘贴。粘贴时应从上而下进行, 分段分块进行。四面墙为四块, 每块分段粘贴。粘贴大面前, , 先先在在每每一一面面墙墙上上两两侧侧贴贴竖竖向标准控制行 (竖向定位瓷砖带) , 间距宜为5 m左右。从边大角开始, 再贴横向标准控制行, 间距为一步架高。控制行面砖贴好以后, 用细米丝作控制线, 横向、竖向全挂好, 控制行内贴砖自左向右、自上而下进行。粘贴时, 在最下一层专用瓷砖下皮的位置处稳好靠尺, 托住第一皮面砖, 在专用瓷砖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线, 作为粘贴的标准, 逐一向上向右粘贴。在墙面洞、管处, 要用专用瓷砖套割吻合美观。镶贴时, 在面砖背后满铺粘结砂浆, 镶贴后, 贴于墙面的专用瓷砖应用力按压, 并用小铲把轻轻敲击, 使之与基层粘结牢固, 并用靠尺方尺随时找平找方, 贴完一皮后须将砖上口灰刮平, 随时随地清理干净, 以便随时利用上墙, 防止凝结硬化。每铺贴2皮~3皮瓷砖, 用直尺或线锤检查垂直偏差, 并随时纠正, 铺贴完瓷砖墙面后, 必须从整个墙面检查一下平整、垂直情况。发现缝不直、宽窄不对时, 应进行调缝, 并把调缝的瓷砖再进行敲实, 避免空鼓, 贴完瓷砖后3 h~4 h, 可进行勾缝。在专用瓷砖镶贴完成一定数量后, 立即用氯丁胶乳防水砂浆勾缝 (砂子需过窗纱筛子) 。控制好砂含泥量。氯丁胶乳防水砂浆配比为水泥∶细砂∶A料∶B料=1∶1 (或1.5) ∶0.3∶0.2 (重量比) , 水泥应采用42.5R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调制砂浆时, 适量添加水。在做沥青砂浆找平层前, 在基层表面涂约1 mm厚的底层素浆, 防水素浆配比为:水泥∶A料∶B料=0.5∶0.5∶0.5 (重量比) , 砂采用不超过有害量的铁、盐、土、灰尘及其他有机物的天然干燥砂子, 粒径不大于1.0 mm。

b.水池底面粘贴。铺贴前应进行找方。铺设应紧密、紧实, 砂浆要饱满、色泽一致。要严格控制相邻砖块的高差, 并注意检查泛水坡度, 避免倒泛水和积水。铺设的纵横接缝宽度一致、深浅一致。对地漏处地板采用套割拼贴等, 可提高观感质量。

6) 勾缝。专用瓷砖的缝宽大小一致。缝宽宜为6 mm~10 mm, 不宜采用密缝粘贴。专用瓷砖粘贴后及时将砖缝中的砂浆刮净, 勾缝砂浆用氯丁乳胶防水砂浆调制。用专用勾缝工具勾缝溜实, 再用氯丁乳胶素水泥浆在砂浆的表面再勾一遍缝, 不得用纯水泥勾缝, 不允许擦缝。先勾水平缝, 再勾竖缝, 勾完后凹进瓷砖外皮2 mm~3 mm, 十字缝交叉处呈“米”字形缝, 勾缝应连续交圈、嵌填密实, 上下通顺平直, 宽窄深浅一致, 无裂纹、无空鼓, 面砖勾缝完后用布或棉纱擦干净, 如表面污染严重, 可用棉纱蘸10%稀盐酸溶液擦洗, 最后用清水自上而下擦洗干净。

4 质量标准

1) 实测项目见表1。

2) 保证项目:严禁空鼓, 无歪斜, 缺楞、掉角、裂缝等缺陷。

接缝填嵌密实, 平直光滑, 深浅宽窄均匀, 颜色一致, 非整砖粘贴位置适宜, 套割正确吻合。

粘结材料符合图纸设计和功能要求。

表面洁净, 图案清晰, 尺寸符合规定, 色泽一致。

地面坡度符合要求, 不倒泛水, 不积水, 无渗漏水现象。

5 注意的质量问题及消除措施

1) 专用瓷砖规格、尺寸、颜色、材质、图案与设计参数不一致。消除措施:进场前要仔细核对专用瓷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与合格证、检测报告、设计参数相一致, 一致方可进场。进场验收, 要经过专职质量检查员验收, 是否符合施工质量规范标准要求。

2) 专用瓷砖镶贴不牢固、空鼓、歪斜、缺棱掉角和裂缝等缺陷。消除措施:提高劳动作业人员的素质。结合现场实际, 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地技术交底, 重点是交待与一般面砖不同的施工工艺的要求, 严格每一步工序的操作到位, 精细做工。坚持瓷砖粘贴前优选瓷砖, 浸水晾干、放线、粘贴、勾缝的施工程序。

3) 专用瓷砖不平整、色泽不一致、光泽度差。在每一面瓷砖墙面粘贴结束后, 应立即清除表面的浆料和凝结物, 使瓷砖表面干净无杂物, 经验收符合要求后, 及时移交成品保护负责人进行成品保护。当其他施工作业可能损坏已粘贴瓷砖时, 应及时采用保护性覆盖物保护瓷砖墙面。当施工结束后, 对已完工程作业面进行封闭管理, 设立提示语不许进入, 并提示已完成工程并需进行保护。

4) 专用瓷砖接缝填嵌不密实、不顺直、宽窄不一致。消除措施:粘贴前要仔细认真选砖, 如果尺寸大于0.5 mm, 或者对角不方正, 或缺棱掉角、裂缝, 或翘曲变形、表面不平整, 或颜色差异, 或面层有瑕疵的瓷砖, 都应该挑出不用, 确保每一块上墙的砖都是精品, 排砖弹线要符合施工大样图要求, 不能有偏斜。勾缝砂浆要配合比正确, 和易性适合工人操作。特别要注意, 在瓷砖背面抺满灰浆后, 四个角要刮成斜面, 一般控制在2 mm~3 mm, 要均匀, 以保证能填嵌密实缝子。

5) 在有管子、凸出物需套割砖时不吻合, 边缘不整齐。消除措施:要注意套割的方法, 操作得当。特别是尺寸要协调配合。

6) 水池四面墙的顶面贴完抓手砖后的水平标高不一致, 影响出水造成三面出水, 一面不出水, 或者是两面出水, 两面不出水等质量情况。消除措施:贴抓手砖前要进行复测水平标高, 确保水平标高误差很小时, 再粘贴抓手砖, 确保粘贴完后的扶手砖的上表面水平标高一致, 以保证在跳水池流水在循环流动时能四面出水。贴完砖后的水平标高误差不能超过±2 mm。

6 结语

跳水馆水池镶贴专用瓷砖, 适用、美观、大方、耐水压、耐高温、耐腐蚀性强、环保节能、强度高、防滑、光洁度好、易清洗洁净、施工操作简单易行, 能满足跳水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能广泛应用在各类体育设施的水池。

摘要:通过阐述某市跳水馆工程跳水池建设中专用瓷砖面层镶贴项目, 从技术和质量角度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提高跳水池专用瓷砖的镶贴质量, 为专用瓷砖镶贴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李宁“跳水”的背后 篇8

岁末年初,正当国内二线运动品牌一片热闹地跑马圈地、攻城夺池杀得火热之时,李宁公司却突然宣布将陆续关闭掉一些运营有问题的门店。随之而来的是,机构的恐慌性出逃,李宁公司的股票随之一路狂跌。

从表面来看,李宁股价“跳水”原因无非两条:一是订单下滑,二是进军地产受阻。但这些显然只是表象,李宁,这个国内运动品牌的老大,到底怎么了?

买过运动鞋的人都深有体会,在最直观的价位上,同类型的鞋子,李宁的要普遍比国产其他品牌高出两三百元,甚至在高端鞋的价位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的价位十分接近。在打折浪潮中,李宁的价格优势又跟这些大牌没有任何可比性。

耐克出纪念版,李宁也跟着出;阿迪达斯邀请运动明星代言,李宁也邀请。这些似乎都还可以理解,但是连广告宣传片的制作,也沿袭了耐克、阿迪达斯的惯有思维,这就造成了品牌定位不清的结果。而李宁在前几年,似乎很乐于这样的结果,因为无论道路是怎么样的,至少有一面是好的,那就是至少李宁跟这些国际品牌是一个档次的。

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李宁公司不仅仅使自己的品牌文化在模仿中失去自由的个性,也在产品创新和产品定价上失去了自由的个性与特色,变得高不成低不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耐克等国际运动品牌在价格上的发力,在终端促销上的不断下狠手,李宁终于逐渐淡出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在500元以上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际品牌;在500元以下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大部分消费者也不愿意选择价格偏高的李宁,相反,他们大多选择后起的国产品牌,如361°或者安踏、特步等。

从这几年来看,李宁并没有通过模仿国际品牌而使自己真的跃居国际品牌行列,等李宁意识到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正在被后起品牌蚕食的时候,公司已经不具备在终端销售的任何优势。

回顾一下,李宁似乎赞助了国内的大部分体育项目,这真是炫足了你的眼球。但有意思的结果却是,当李宁公司逐渐放弃或者丢失赞助市场的时候,我们除了羽毛球以外,再也联想不出任何一项跟李宁品牌有关的体育项目。

无心插柳,李宁公司这种疯狂的赞助手法,倒是开拓出了休闲运动这样一个市场空间。并且,这个市场空间的用户,大多是理性消费的群体,对于高价格的大牌是不接受的,因此,李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抢眼。

根据李宁公司2006年~2007年对消费者所做的市场调查报告,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整体偏大,35~40岁的人群比例为一半以上。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来说,似乎14~23岁的年轻人,才是最适合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正逐渐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体上来——这部分中年人是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者与爱好者,他们对于品牌的归属感,要强于任何一个消费群体,一旦认定,就是终身认定了。

不过,李宁公司似乎对这部分中年消费群体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们现在的宣传口号是“90后李宁”。为什么要不尊重市场选择而逆势而为呢?似乎在李宁品牌决策层的脑子里,已经全是国际品牌企业里那种对于年轻、时尚的脑细胞了。

于是,当80后看到“90后李宁”这个口号出来的时候,他们集体一致抛弃了李宁。再看看90后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崇洋化,并且对于民族品牌的意识更加淡薄。

90后李宁,将要如何迈过这道坎?李宁这杆民族运动品牌的大旗,又将要何去何从?

编 辑 白 灵

上一篇:山东省工资支付条例下一篇:六年级语文第六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