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现场会发言稿(共12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下面我将xx村扶贫工作整村推进情况作如下汇报: xx村位于裕安区xx镇街道北头,六单公路从我村中心穿村而过,辖13个居民组,535户,2065人;总耕地面积744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4亩,年均收入2530元以下的贫困户198户600人,危房户18户63人。
2011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在我村实施扶贫工作“整村推进”机遇,在镇党委镇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谋划下,村两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针,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2011年投入资金64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财政扶贫发展资金35万元用于修排,富民蔬菜协会投资29万元,建设钢架示范标准大棚50多亩,竹架大棚50亩,露天蔬菜种植200余亩。其中钢架大棚秋、冬季投产,生产的蔬菜摆上了六安的满天星、天星等超市,当年纯收益10余万元,带动10户脱贫和20多人就业。在扶贫资金示范效应下,去年夏秋季节又引进无锡四家蔬菜大户发展连片钢架大棚300亩,目前大棚早熟菜俏销六安市场。近期镇党委政府牵线引进金安区明牛公司在我村发展钢架大棚2000亩,兴建专业化蔬菜加工批发大市场,届时xx蔬菜将真正实现量和质的飞跃。同时,为加快蔬菜产业循环发展,我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投资环境,促成了六安市
1华好生态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建占地200亩的奶牛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后可饲养奶牛2000余头,解决就业100
多人,解决蔬菜废弃茎叶和秸秆1000余吨。目前工程前期围墙、迁坟、租地、杆钱迁移全部完成,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二、抓住整村推进项目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011年修建了蔬菜基地田间机耕路,硬化排涝渠1500米,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发展资金10万元,其他资金10万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增产和群众增收。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098元增长到2011年的5109元,年增长达到25%。
三、发挥班子整体功能,促进新农村统筹发展
我们通过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协会组织,适时开展种植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5期,培训人数350多人次,涉及蔬菜种植、病虫防止、蔬菜保鲜等多项农业生产技术。为了让困难群众早日住上放心房,村两委以老宅复垦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有条件的村庄规划点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分步建设,确保此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xx村近几年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大力配合,是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我们的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成立了由镇人武部长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及部分人大代表,展开专题调研,多次听取我村扶贫工作汇报,多次召开扶贫工作现场会,帮助解决困难,对我村2012扶贫工作也作了及早计划安排。
二、规范运作是关键。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民心工程,扶贫资金使用是上下关注的高压线。我们对整村推进项目款使用始终做到手续清、账目明、支付规范、使用透明,并且立足实际,精打细算,让每一分扶贫款发挥应有效用。我们还坚持以“瞄准贫困、进村到户、生产优先、突出实效”为原则,由镇贫困统计监测机构牵头,扶贫、民政、财政、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配合,严格个人申请、村民评议、乡镇审核、区级核定的程序,建立及时、科学、准确的贫困统计监测体系。
三、班子团结是根本。“人心齐泰山移” 村两委班子是一个整体,只有团结才能提高执行力、向心力、凝聚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扶贫工作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马虎不得,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失误,贻误发展时机,造成干群隔阂。我村两委班子充分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主动理顺关系和情绪,形成抓落实的合力,达到了两委之间和睦相处,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确保了我村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湖南省新田县大瑶山深处,有一个叫上槎的小村子,村前有棵古银杏,足有三人抱围,冠高百余米,相传有300年历史。村民们把它敬为永葆福祉的风水树,奉为护佑村庄的太平神,俨然是上槎村百姓心中的图腾。
2009年2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把新田县骥村镇上槎村确定为厅里的建设扶贫点,这已是该省厅连续第7年与国土资源部联动在新田县驻村扶贫。厅直属机关党委调研员胡春善被任命为挂职新田县委常委、第4任扶贫工作组组长。他与厅直属测绘大院管理所职工夏恒科、厅基础测绘处副主任科员、挂职新田县政府县长助理郭宏进驻上槎村,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不到两年时间,帮助村民引水、修路、通渠、建沼气池、整理土地、搞种植、兴养殖、办实体、开农技班、建支部、盖学校、修敬老院、办农民书屋、建休闲广场,使全村1653人告别了贫穷,让180名适龄儿童走进了学校。他们用赤诚和奉献,为古银杏图腾灌注了新的信仰和精神。
修筑一条公路
2009年3月13日,胡春善和夏恒科进村的第一天,一路所见所闻让他们泪眼婆娑:一条崎岖泥泞的小土路,几间低矮破旧的土砖房,十余畦靠天吃饭的贫瘠地,30多名贫困失学的小孩童,50多个生活无靠的光棍户,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一定要摘掉乡亲们贫穷落后的帽子,让大家过富足安康的日子。”胡春善和他的扶贫工作组在古银杏树下召开的全体村民会上庄严承诺。
很快,扶贫工作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12345”两年建整扶贫计划》获得省厅党组和新田县委、县政府审议通过。胡春善和他的工作组确定了16个建设项目,首先从解决村里的路、渠、水和土地整理及“空心村”拆建入手。上槎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分散在方圆10里的大山里,修筑一条出山的公路成为多少代上槎村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公路测量的那些日子,胡春善腰里总是别着一把砍刀,走在测量队伍的最前面,翻山越岭,砍山开路,常常被灌木和茅草划破手脚,但他全然不顾。
2009年8月,连通骥村镇全长5.2公里的进村公路正式拉通;2010年10月,连接村、组、户的6.7公里环村公路,也全线贯通。通路那天,正值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和副厅长厉坤到上槎村视察,整个山村顿时沸腾了,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放鞭炮,在古银杏树上挂满彩绸。村民们奔走相告:“山里通车,北京和省城来贵客啦!”以此来传递山里人终于实现通路通车梦想的喜悦和表达对扶贫工作组的感激之情。
做好一篇文章
“扶贫工作要契合新农村建设,在村容村貌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上做文章。”2010年2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来到上槎村,为工作组定下扶贫大计。国土资源部派驻新田县挂职县委副书记贾文涛、王亚东同志先后10次到上槎村与工作组共商促进建设扶贫工作。1653人的人口大村,耕地面积不足3000亩,吃饭问题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扶贫工作组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突破口,在农民的地里做起了“规整”的文章。项目报到厅里,分管耕地保护的副厅长胡进安和分管财务的副厅长尹学朗一合计,一个与谈文溪村、识字村、贺家村打捆一起的2300万元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下达县里,其中1000万元用于上槎村的土整项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一直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翻来覆去耕种了32年的上槎村村民,一开始对扶贫工作组回收村民所有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很不理解,生怕自家的肥田变成了糙地。胡春善和夏恒科分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向村民反复讲解土地整治是为了增加耕种面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道理,并在古银杏树下张贴了20多张宣传土地综合整治的挂图。
为打消大伙的猜疑,胡春善与工作组的同志商量,为全村每户按1000斤稻子的减产损失进行了补贴。村民们也就半信半疑地把地交了出来。土整项目开工后,胡春善和夏恒科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与村民们一起挖田梗、平整土地、开灌溉渠、修机耕道。2010年2、3月间,湘南地区突降大雪,每天连续在刺骨的雪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的夏恒科染上了风寒。为了不影响工期,他说啥也不愿意到县城去打吊针,喝两碗老乡熬的姜汤就加入到工地的人群中。当乡亲们看到他们的地真的在一天天变样:原来的坡地变成了平地,“鸡爪地”变成了开阔地,漏地变成了盛水地,整理后的耕地面积神奇般增加了230亩,更为壮观的是3.2公里灌溉渠、排水沟和9公里机耕道纵横交错,首尾相连,手扶拖拉机从自家门口便可以开到自家地里。村民们从心眼里信服了。
结束一段历史
上槎村十年九旱,却又十年九涝。缘于村后山上4公里处的肖家水库在上世纪70年代被洪水毁弃,使上槎村头上随时顶着一个“水袋”。同时,村东的东阳冲后山山体形成一道特殊的“水槽”。一遇暴雨山洪,两水合击,泛滥成灾。加上上槎村属坡岭地,洪水过后,滴水不存,出奇干旱。上槎村村民因此苦不堪言。每当旱涝,村民们就对着古银杏顶礼膜拜,祈求平安。胡春善和他的工作组决心把修复水库和排洪堤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们先后5次带领县水利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同志步行翻山越岭到水库现场,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立项后,又从省财政厅、水利厅、环保厅和移民局争取63万元资金用于勘查、设计和项目施工。
通过9个月的奋战,扶贫工作组完成了肖家水库和排洪堤修复工程,并对肥源水库9公里干渠进行了补漏修复,在4个自然村修建了4座灌溉、消防两用水塘和一座饮用水塔,为433户村民安装了入户自来水管。与此同时,还实施了800余亩面积的村庄整治和空心村改造,拆除危房、烂房70多座,建沼气池50座。上槎村从此结束了旱涝两怕、居无可安的历史,翻开了迈向美好生活新的一页。
2011年5月25日,全县深化“村为主”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百日会战”第四次调度会议在曹市镇召开,会上,曹市镇党委书记孟杰代表曹市镇党委、政府,就该镇乡所村室建设和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的几点做法作了汇报,县委书记巩中在会上发出了全县乡镇学曹市,干部学牛峰的倡议。现就曹市镇的几点做法刊发如下:
完善机制,全面落实镇负责村为主和包保责任制。这是抓好计生工作的前提,在推行村为主工作中,曹市镇以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巩固基层基础为目标,以实行均数监控、个案管理、绩效考核为核心,村两委干部按镇下发的交办单,根据所包的村组,对照交办单进行个案销号。镇专门设立短信发送平台,每天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安排每天工作重点,通报工作进展。坚持每周一例会点名调度制度,对村级干部实行积分考核管理,对先进的实施重奖,对落后的坚决重罚。今年,我们又出台了《曹市镇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和计生专干的主要职责,结合阶段工作要点,切实落实使镇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仅2010,我们就在落实包保责任制方面处理镇村干部10多人,全镇上下形成了计生工作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我镇基层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我镇计生服务所是200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的,仅先期基础及配套设施投入就达150万元,使用后,镇又陆续投入100余万元,使之成为乡所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镇所投入使用以来,从加强服务入手,着力解决“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的问题,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贯穿到计生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其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8年以来,我们持之一恒地抓好计件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的落实。具体做法是:按每月下发的交办单,对照完成的个案,分别给予镇村干部一定的奖励,其中落实1例期内结扎200元,落实1例期外结扎100元,落实1例期内上环100元,落实1例期外上环50元,落实1例流产500元,落实1例引产1000元,落实1例二女户结扎5000元(不含国家奖励部分)。同时,将村干部工资划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每个村干部每月拿出300元,按当月任务考核兑现,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极大地调动了镇村干部抓好计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依法行政,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
我镇切实加强计生干部思想、政治、业务、作风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法制观念、服务观念,真正做到常年抓,抓常年,不松懈,努力实现依法行政,公开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社会抚养费征收上,我镇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全部由代征站人员进行立卷、建档、征收,严肃法纪,对私自征收、挪用、贪污社会抚养费的个别村干部,我们移送检察院,对其绳之以法,在全镇以警效尤,有效地教育了干部,斩断了伸向社会抚养费的黑手,从而使我镇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步入了正常高效的征收轨道。每年我镇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总额都在300万元以上,有效地保障了我镇计生工作的高效正常运转。
2011,我镇又进一步加大起诉和收缴的力度,特别在乡镇党委换届后,党政班子全体成员,人人对其所分管的工作作出承诺,年底兑现,逐条考核验收,对食言的直接定为不称职。如新进党委班子成员的牛峰同志担任代征站长以后,他承诺保证完成征收额400万元,年底兑现不了承诺自动辞职,在征收过程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受过骂,挨过打,脸挖烂了不后退,脖子掐烂了不伤心,他没有丝毫退却和怨言,依然带领全站人员征收在第一线,仅仅上任一个月,社会抚养费征收达到50多万元,新的以来,全镇已征收社会抚养费160余万元。
四、落实奖惩,加强计生队伍建设。
在抓好计生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关心体贴计生干部,让他们从政治上得到荣誉、经济上得到实惠,出力流汗不流泪。几年来,我镇提拔重用4名计生办主任和2名分管领导。去年,我们采取镇政府出地皮、出部分资金,个人拿一部分的办法,给计生办、服务所全体人员盖了一套新住房,解除
了他们往返劳顿的后顾之忧,计生办、服务所人员每人每年的绩效工资都在万元以上,专干的绩效工资也在2000元以上。但对责任心不强、工作玩忽职守、不在状态的干部,我们坚决予以处理,目前,已有3名专干被解聘。比工作、讲贡献、出实招、干实事已经成为全镇广大干部工作作风的主旋律。
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计生工作说艰难来也不难,关键看你能不能突破自身关。我们通过制度的完善,通过投入的加大,通过村为主机制的落实,通过队伍建设的加强,通过铁一般的纪律保障,调动了全镇上下的积极性。
一、村基本情况
石窑子村位于石窑子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交通便利,坝场线贯穿于整个石窑子村,但村内道路均为土路、60%的房屋为土坯房,路灯年久失修,村容村貌较落后。全村共465户、1210人(其中贫困户386户、贫困人口1073人)、耕地面积2551亩,林地面积9854亩。石窑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聚居村,全村89户、265人信奉天主教。村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20亩,大田作物1831亩;现有大牲畜503头、柴鸡38000只,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0元。
二、石窑子村扶贫攻坚开展情况
紧紧抓住“新民居、基层建设年、扶贫开发”的有力时机,全力打造“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以建设有机农业示范村为目标,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战略,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架豆种植,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方面:2012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注:每个新建大棚补贴2900元,每亩架豆补贴500元)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村新增蔬菜面积800亩,其中大棚120亩、种植架豆500亩、露地蔬菜180亩,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320万元,人均可增收1900元。到2012年底,力争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规划,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540元。
生态养殖方面:绿色田园禽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崇盛牧业有限公司
是我村养殖业发展的两大龙头产业,现年出栏鸡3.8万只,存栏肉牛120头。到今年年底,力争绿色田园年出栏柴鸡、种鸡达到5万只,由崇盛牧业带动农户养殖肉牛达到300头。
村庄建设方面:通过对村容村貌的改建及“四清四化”活动的大力开展,力求将我村建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需省直帮扶单位帮助解决问题。
(一)产业项目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经过多年改革,但因为前期投资较大村民主动性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该村现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全村共计耕地2551亩,其中旱平地1351亩,比较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种植,以每个大棚需占地0.8亩计算可大约发展大棚1500个。需前期投资900多万元,除去县扶贫资金外,农户自筹能力低,希望帮扶部门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二是产业发展越来越大,需省直帮扶部门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三是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需省帮扶部门招商引资一处集销售,储藏为一体的蔬菜市场。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该村平地居多且气候温和,较适合发展大规模蔬菜种植,但因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落后的水利设施配备一直制约着蔬菜种植的发展。今年该村对水利设施建设经行了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74万元,新打机井4眼,管道4900米,完善水泵、井房等配套设施;进行水源维修,新建水塔一座,主管道4000米,支管道8000米,安装滴灌500亩。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水利建设已完成大半,现还
有21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1、为了提升对外形象,我们对村委会进行全面修缮,改善办公条件,争创五星级(市级)基础党组织。该村计划修缮了13间村委会、配套办公桌椅12套、新建澡堂1处,修缮红白理事房屋12间,建成村民活动、为民服务的综合性场所。现还需硬化街道2600米,总投资46.75万元,利用2012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4.5万元,还有资金缺口32.25万元。
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根据市县两级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为“三屯村养殖小区及体育器材加工建设项目”。一期项目主要是对庆崔线东侧闲置地14亩清理,用来盖鸡棚,发展养殖业。二期项目为对学校北侧闲置地开发,盖厂房,进行体育器材加工。
二、实施主体
该项目实施主体为三屯村委会。崔口镇三屯村隶属于崔口镇小屯社区,地处崔口镇南边,现有人口 664人,共158户,土地总面积为2539亩,耕地总面积为898亩,贫困户64户,共计163人,占全村人口数的25 %。该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少部分加工业。
三、项目实施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三屯村贫困人口数多,所占比例较大,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十分迫切,土地资源十分珍贵,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养殖业在三屯村有一定的基础,门槛比较低,很多村民想发展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庆崔线东侧闲置土地是村集体土地,常年荒置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此闲置土地紧靠庆崔线,地理环境较好,四周紧靠河沟,用水方便距离居民区较远,发展养殖业是较好的地理位置,将来可以连片开发,前景十分好。另外三屯有少部分体育器材加工户以个体经营为主,形不成发展规模,经三屯党支部研究将学校北侧闲置土地进行开发,盖厂房发展体育器材加工。此举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同时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为以后真正形成体育产业基地打下扎实基础。
四、带动贫困人口的数量及方式
(一)第一期项目建成后,对养殖项目有意的村民进行交涉,对外承包,同时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1,收取的租金可以通过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帮扶一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预计可以帮助村里,7户贫困户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2,.本村的一些有意向养殖的贫困户可以到这租鸡棚,从而解决实际养殖,预计可以帮助村里17户贫困户脱贫。
(二)第二期项目建成后会采取公平、公开的招标方式将厂房租赁出去,将租赁合同一式三份保留存档(村委会一份、租厂房的一份、镇政府一份)。同时,把收取的租金纳入村集体经济,有村委会监督保管。1.收取的租金可以通过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帮扶一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预计可以帮助村里40户贫困户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2.本村的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到来这租厂房的厂子打工,从而解决自己除了种地就没有收入的问题,预计可以帮助村里30户贫困户脱贫。
3.那些有技术没条件、没机会的贫困户更是可以到加工厂这来自己创业,预计可以帮助村里10户贫苦户脱贫致富。
总之,我们将通过这种建小型加工厂房的方式,争取在3年之内帮助三屯村的贫困户彻底脱贫。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该项目主要是土方工程,一期项目是将庆崔线东侧闲置公共土地平整,清理出鸡棚场地。闲置土地东西长80米,南北长120米,平整土地14亩。大约投资15万元。二期项目主要是盖厂房,南北100米,东西120米,预计投资30万元。
五、项目投入资金规模及来源
项目预计启动资金45万元。来源主要是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帮扶部门资金扶持和村集体出资三部分构成。计划争取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帮扶部门出资25万元,村集体出资5万元。
六、项目预期收益
一期项目完成后,对外承包,每户养殖户可收取承包费5000元,集体收入10万元,2016年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辐射带动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期项目开发后集体收入可达15万元,年产生经济效益达70万元,辐射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七、组织实施
1、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召开村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表决通过,并张榜公示。其次,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划和方案,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形成书面文字资料,上报方案请示批准。
2、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要严格掌握建设进度,不滞后,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按时完工。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高标准。
3、项目投入使用
一期项目计划2015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2016年上半年完成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过程公开、透明,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八、保障措施
1、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2、村委会出面积极协调上级资金支持,和帮扶部门对接争取扶持资金。
2016年下半年以来,贵州省铜仁市很多偏僻农村捷报频传:
7月24日,松桃县三个碑至长里营通村水泥路工程混凝土路面全面完成,成为铜仁市首条完成混凝土路面浇筑的通村水泥路;
8月15日,贵州铜仁市松桃县孟溪至冷家坝(干坝沟段)通村水泥路试验段路面全部浇筑完成;
8月28日,石阡县瓮仰村公路通村水泥路混凝土浇筑完成,成为石阡县首条完工的通村水泥路工程;
8月31日,铜仁市碧江区谢桥至大坪(棉花坪段)扶贫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拉开铜仁市县乡道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序幕。
……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修路。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的省份,昔日路难行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贵州省,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山高谷深,目前仍然有很多乡村的交通建设滞后,很多乡村的群众“出行难”一直没得到根本解决。其中铜仁地区就有300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亟待建设。
2015年10月,贵州省出台《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贵州省委省政府引入央企,实施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力争打通最后一公里,畅通交通“毛细血管”,确保2017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目标,力争提前实现“十三五”农村公路规划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铜仁市市长陈晏介绍,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采购模式,即以市为单位“打捆”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农村公路项目库的项目,重点是剩余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县乡道改造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在贵州省规模为3.6万公里(其中铜仁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总里程3196公里,总投资约为28.1亿元)。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承担项目的实施及交工验收后5年的养护服务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支付“改造+养护”费用,服务期满后,公路交还地方政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资金主要由中央资金、省级财政补助、市(州)政府及县(市、区)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和5年养护资金构成。
陈晏说,现实中点多面广、施工区域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是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的显著特点,农村公路建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一场具有挑战性的扶贫攻坚战。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作为中央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和设备设施等集团化优势,承担起了铜仁市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服务项目,为当地农村的最后脱贫,对铜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充分尽到央企的社会责任。
2016年1月15日,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组织人员到铜仁参加全市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建设试点工程质量现场观摩会,学习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的安保工程、生态绿化工程、排水与防护工程、错车道、混凝土路肩、招呼站“六个同步”和路基宽度、路面厚度、强度及原材料关键指标的控制要点。
1月18日,水电十四局组织人员奔赴铜仁各地,了解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探索性编制实施性策划。1月31日,集中开工仪式在松桃县孟溪镇举行,自此拉开了铜仁市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序幕。
施工步入正轨,一条条通村水泥路浇筑完成。农村公路成了一扇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9月6日,松桃县大坪场镇长里营村送来锦旗,称赞施工单位“央企筑路长里营,情系百姓千万家”。9月26日,松桃县孟溪镇干坝沟村送来锦旗,称赞施工单位“真心为村民,铺就致富路”。“群众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指挥部项目负责人袁金明说。
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是补齐农村公路建设短板的重要举措,是着力解决农民出行难的良心之策,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水电十四局在工程建设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增加了与群众的感情。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少占耕地,增设便民水沟,修建便民河道梯步、洗衣台,适量硬化通组路等多种“惠民”措施。还为石阡县坪地场中学、本庄白龙小学硬化操场,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帮助村民修筑未在施工计划范围内的支线等。
编辑/谭海清
**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为贯彻落实自治州、霍城县、三宫乡关于健康扶贫的部署,以因病致贫人员为重点,加快各项措施推进落实,解决健康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现对2020年健康扶贫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任务
核准新增加贫困人口的疾病情况,同步精准录入国家扶贫开发系统;进一步核准因病致贫人员的疾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信息台账,提供乡扶贫办,进一步精准数据信息;在贫困人口中筛查识别13类19种重大疾病患者,开展集中大病救治,落实“七个一批”工作措施;坐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全覆盖。
二、实施步骤及内容
(一)开展疾病调查核查工作。
联合村卫生室组建工作小组,对新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疾病调查确诊工作,通过体检等方式确定患病情况,建立相关台账。(二)深入推进养老、医疗保险等缴费情况。
利用网格化管理,实行每日贫困户缴费情况通报制度,同时及时对接上级部门,督促未交费人员及时缴纳,促进健康扶贫各项政策落实。(三)开展数据专项对比工作。
识别出新增的13类19种大病患者统一办理特慢病服务证。同时将77户283人中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仔细核实核准,对数据情况不一致、不吻合的贫困户进行入户核实,进一步精准数据,压实健康扶贫工作措施。(四)疾病筛查及健康状况核工作。
抽调扶贫工作站业务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电子数据比对并及时将数据同步维护到全国扶贫开发系统中,完成疾病核准、分类就救治工作。(五)数据修改、统计工作。
进一步完善相关台账,并按要求上报。(六)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确保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医生百分百全覆盖,督促家庭签约医生对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随访评估和健康指导等服务。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健康贫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成立以第一书记、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领导小组,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落地。
(二)狠抓贯彻落实
坚持基本医疗保障标准,既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要确保所有政策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框架下进行。同时要加大政策落地力度,严格按照任务分工,细化措施、落实责任。
三宫乡东湾村党支部
六盘山镇张堡村座落于312国道两侧,距镇政府2.5公里,是泾源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村之一。3个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164户605口人,其中:建档贫困户38户138人,低保户63人,残疾人26人。有党员34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有村民代表30名。有村级卫生室一座,村医一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0%,新农合参保率99.5%。现耕地2040亩,退耕还林1318亩。苗木、草畜和劳务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目前,种植苗木720亩,牛存栏89头,羊存栏65只,长期外出务工人员160人。201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自然灾害频繁是制约本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该村确定了“改善环境,主攻产业,培育示范,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13年以来,主要实施了村组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改造、标准圈棚建设、危房危窑改造、安全饮水和苗木种植等扶贫项目工程。通过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该村的基础设施、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夯实了发展基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倍增。
张堡村2014年社会定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发挥好本村的优势资源发展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山水田”优势资源,发展生产脱贫。成立林业管理协会,加强山场(人均6亩)管理,让各家林地发挥效益。引进占地1000亩的江西泰昌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带领群众发展绿色蔬菜、高产油茶、养殖业、农家乐等,带动农民致富。成立河道管理协会,禁止电鱼毒鱼,统一管理渔业作为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并积极招商引资开发水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煤炭、煤矸石资源,通过装煤协会和运输业带动全村84户农户(其中有14户56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安居脱贫。争取挂点单位的帮助,立项整治河道,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基础。修建贯穿全村的7.9公里道路,另外修筑自然村组组通公路5公里,破解发展瓶颈,让项目、信息、物流进得来,让本土产品出得去。抓紧建设千坊教学点,解决千坊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向上争取村级农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抓好环境整治,拆迁牛栏、厕所,统一规划,改善居住环境。
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转导乡红合岘村距转导乡东南5公里,辖6个社,户籍农业人口269户1275人,实际居住人口136户
665人。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2600元,精准识别为贫困村。该村现有耕地面积2863亩,人均耕地面积2.9亩。产业发展:家庭牧场77户(其中2016年脱贫9户),种植业(青暑9号)9户,资产收益3户,个体经营户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453人,(2016年脱贫9户45人)。其中低保兜底户7户19人,以种植玉米、小麦、洋芋、杂粮等作物为主,地处浅山,农作物产量较低,养殖以猪、牛、羊为主,属家庭传统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低。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6名。入户调查阶段外出党员19名,居住村党员2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5年10月到红合岘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贫困户摸底调查工作。驻村工作组逐户深入调查,对每一户家庭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形成档案,并通过对每一户家庭情况进行识别,确定了贫困户99户43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76户349人,低保贫困户16户70人,低保户7户19人)。二是根据民和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文件要求,现有73名党员干部与99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帮扶工作。三是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村情、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共同制定村发展规划和适合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帮扶措施。四是春节期间,积极联络社会爱心人士筹集资金2万元,慰问红合岘村贫困户20户。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经工作队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红合岘村存在以下发展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贫困户多以传统农业为主,贫困户增收致富手段缺乏。二是贫困户人居条件差,贫困户大多住在土坯房中,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条件需要改善。三是贫困户因缺技术、缺资金等因素制约,贫困面貌难以改变。四是因学、因病、因残、因婚致贫现象严重。五是村级道路硬化工程现已完工,但群众家庭生活困难,部分自筹资金难以筹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对劳力进行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种植覆膜玉米的基础上,发展有特色的经济作物。
3、发展养殖业,努力形成规模养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4、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严格按照省委8号文件和“三个确保”要求,着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以抓好全县2008至2010三批次128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工作为重点,不断强化工作责任,创新扶贫方式,抓好工作落实,使整村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克难奋进、全力攻坚,圆满完成第六批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任务并通过省检验收。今年伊始,我们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全县第六批2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的建设刹尾和迎检验收上,为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完成,及时制定出台了《保康县第六批整村推进工作迎检实施方案》,并组织多个工作专班先后数次深入到村内现场办公,加强督办检查,力促工作落实。截止4月底,共计向第六批20个村整合投入各类扶持资金3448.8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50.2万元、老区资金6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17.5万元、信贷资金62万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2813.15万元。规划建设的168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并于5月底顺利通过了省政府考核组的检查验收。
(二)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第七批重点村各项建设全面实施。今年是第七批53个重点村各项建设的全面实施年,也是全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的关键年,为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与脱贫奔小康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推动第七批村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方面,我们以各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准,及时调整第七批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并积极与相关责任部门开展沟通和协调,发出《第七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项目资金整合征求意见函》,认真征询部门意见,在此基础上起草并报请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县第七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为第七批村顺利实施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和指导,多次组织办公室包保专班深入到第七批重点村开展督查和指导,督促各重点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此外,我们及时收集各重点村项目进展和扶持资金到位情况,通过县政府《政务督办》予以通报,有力推动了各乡镇和第七批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有序实施。截止目前,规划建设的468个项目,已启动实施410个,在建140个,竣工270个,计划总投资9192.1万元,整合投入各类扶持资金4605.6407万元,已到位各类资金396.8万元,各项建设正在平衡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53个村共新修塘堰8口,维修19口;新修水渠6.4公里、维修灌渠52.4公里,新修泵站7处,维修10处,打水井(窖)745口,建水塔和蓄水池272处,铺设引水管道1020千米,100%的农户解决了饮水难,90%的农户吃上了安全水;架设高低电压线路187公里,100%的组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建移动通讯基站1座,农户拥有电话(含手机)22160部,100%的农户能够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实现了电话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是特色产业发展突飞猛进。53个村共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53559亩,其中茶叶3064亩、烟叶9574亩、核桃、板栗等林果21324亩、蔬菜7411亩、魔芋3824亩、药材335亩、“意杨”、杉树、桑园等其它经济林8027亩;发展袋料香菇301.95万袋,比推进前增加50万袋;发展畜禽养殖1471473头(只),比推进前增加88.8万头(只)。90%以上的农户有了一至两个稳定增收项目。三是贫困户帮扶效果明显。已扶持贫困户7283户人,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1423亩,其中发展林果8529亩、茶园1225亩、烟叶3830亩、蔬菜2964亩、魔芋1530亩、“意杨”、杉树、桑园等其他经济林3345亩;发展袋料食用菌120万袋,发展畜禽养殖56头(只)。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共扶持53个村新修、维修村小学校舍550平方米,救助贫困学生1350名,实现了适龄儿童100%入学;新建和改扩建村标准化卫生室15所1250平方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8%,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科技培训53期10810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3万余份,90%的农户有了科技明白人;大力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6659人,使一大批贫困农户实现了增收脱贫。
(三)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有序启动第八批重点村项目规划和实施。今年也是第八批55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启动实施年,年初,我们结合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相关政策,认真指导各村编制了项目规划文本,在反复研究讨论,实地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完成了规划文本最后修订。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55个村支部书记参加了“全省千村书记培训班”,学习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形势和实施整村推进的有关政策,为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55个村规划的574个项目,计划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605.6407万元,目前已先期下拨资金390余万元,用于各重点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启动资金。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七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虽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整村推进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按照国家“三个确保”的要求,我县207个重点贫困村要在2010年完成所有整村推进任务,然而,截止目前只有99个村完成了整村推进任务,正在实施和启动的还有108个村,工作任务可谓相当艰巨。另外,从省里分配到我县的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上看,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按20%比例递增,但是,我县的实际是,每年实施整村推进规划的重点村的数量增加了30多个村,造成目前的扶贫资金总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县整村推进工作的需要。二是整合资金难度加大,扶持投入压力剧增。我县自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给与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并且逐年加大,近年来,捆绑投入的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及老区建设三项资金村平达到了40余万元,加上整合交通、水务、能源等其他各类涉农资金,村平投入已达到100万元以上。但由于重点贫困村条件差、底子薄,按新农村建设要求,整体推进,全面开发,要办的事情很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很大,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总体物价水平影响,目前的扶持标准愈来不能满足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需求。三是特色产业培植不够,农民缺乏稳定的增收渠道。农民增收脱贫是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终极目标。我县自实施新世纪开发式扶贫以来,就结合自身特色,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走以烟、茶、蓄、菌、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努力,各类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发挥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受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所限,多数重点贫困村的产业虽有发展,但规模不大,特色不显、效益不高,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产业发展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缺乏引导和投入。前几年国家扶贫资金大量投放用于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扶贫搬迁等等国计民生类项目,投入到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或增收项目的扶持资金相对较少,加之小额信贷资金受金融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使得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步伐显得异常缓慢。因此,狠抓村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促使贫苦农民稳定长效增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当前我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实际,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工作推向深入。2011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三个确保”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上汇报和政策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以满足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需要。紧扣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机遇及省扶贫办联系我县的良好契机,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汇报,力求更大的政策扶持,为顺利完成2011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二)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有效的优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保证扶持投入,确保贫困村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确保整村推进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引导和示范作用,严格落实“五个一”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以扶贫开发工作统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整村推进工作拥有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提升和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协调各地各相关部门在县扶贫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贫困群众利益为重,以帮贫扶困为己任,切实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积极争取并加大扶持投入,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制度,结合整村推进工作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督察扶持任务落实情况,解决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分工协作,建立逐级负责的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加强项目建设,严格资金管理,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项目,逐个落实到位。
(三)拓展特色产业规模,确保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大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和运用力度,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我县烟、茶、畜、菌、菜果等传统特色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因地制宜的引导各地农民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等新兴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加粗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一步加大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产业扶贫政策,解决农民产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要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突出体现“一村一品”,狠抓办点示范,搞好典型引路,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技能。
(四)发挥扶贫项目监管职责,确保贫困群众长久受益。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扶贫项目监督与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积极探索改进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立项、实施和后续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力求规范化;二是督导各乡镇、村高度重视扶贫项目监管,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定期考核兑现。切实让扶贫项目建的好、管得久,让贫困群众长久受益;三是要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动员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实现村民自治。
(五)坚持扶贫到户,确保扶贫项目瞄得准、扶的好。按照鄂扶组发[2010]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在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扶贫到户,着力加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使广大贫困群众真正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这一扶贫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
【村扶贫现场会发言稿】推荐阅读:
精准扶贫现场会讲话05-25
扶贫村规划07-08
村产业扶贫情况汇报07-04
在XX镇XX村帮扶现场会上的讲话06-30
村健康扶贫实施方案07-27
村产业扶贫工作方案09-15
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11-08
村扶贫“双到”工作情况汇报01-08
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整改情况调查报告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