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2025-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精选5篇)

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篇1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段多寿

段多寿: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油气储运,1999,18(11)45~46。

摘 要 在石油及其液体产品的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油罐容积标定的误差、石油计量器具误差、计量操作误差以及使用石油计量换算表不当造成的误差。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主题词 计量

误差

原因

分析

Duan Duoshou:Analysis on the Accuracy Error in Product Metering,OGST,1999,18(11)45~46.

In metering petroleum and its liquid products,the metering errors produced mainly are as follows:volume calibration of tank,measuring instruments,human mistake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petroleum conversion table.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erro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cut back the metering errors.

Subject Headings:metering,error,reason,analysis

在国内液体货物的贸易计量中,普遍将油罐和油轮当作计量器具。然而在使用这些容器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不但不能避免,甚至会给经营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亏损。

一、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按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1%,置信度为95%。然而这一误差还不包括因底板负重凹陷造成的底量误差。据文献[1]介绍,这一未经计量的误差数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此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3卧式金属罐和铁路油罐车在依据JJG266-81《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和JJG140-76《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所标定的容积,与实际容积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5%。

二、计量器具误差

在油品计量过程中,计量器具合格与否,与其是否经过周期检定并给出正确的修正值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因素有以下几点。

1、量油尺

JJG398-85《测深钢卷尺检定规程》规定,检定量油尺时所加于尺带的拉力为10N,但在实际标定时,不排除加力不足或超重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在其标定时就已产生了误差。另一普遍现象是一把量油尺频繁使用,虽然该尺尚在检定有效期内,但因尺带严重扭曲,使计量所得的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这对收油方来说,必然会造成亏损。

2、密度计

GB1884-8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计测定法》规定,连续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即SY-Ⅰ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05g/cm;SY-Ⅱ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1g/cm。这两个修正值对贸易交接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对密度计的标定与否,将直接影响计量精确度。

3、温度计

测量石油液体的温度计应该是专用的,其最小分度值为0.2℃。如果在检定时不给出修正值或给出错误的修正值,实际使用时就会造成石油温度测得值的误差。

三、计量操作误差

在油品计量的整个环节中,只要有一处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就会造成油品计量结果误差。

1、油高测量

油高是直接反映罐内储液容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果储液高度计量不准,得到的油品数量就会产生人为的误差。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油品数量误差就越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油品的特点,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对从装油结束到开始计量油高还有一个稳油的过程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润滑油,装油结束后往往在油表面覆盖有一层泡沫,因此在存有大量空气泡沫的情况下计量油罐内的油高,势必有虚假性存在。试验结果表明[1,2]

3,润滑油泡沫影响铁路油罐装油数量的误差在±0.1%左右。

2、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测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经过输转装油作业后又马上测定密度的单位,稳油等待时间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油中所含泡沫未消除的情况下进行密度测量,其测定结果明显小于真实密度。

3、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要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而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则需要测量油品的视温度。结果表明,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4、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四、石油计量换算表的误差

在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中,包括视密度换算为标准密度、任意温度的体积换算为标准体积以及计算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三个部分,其中任一部分换算时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1、视密度换算

实际计算不宜过细过繁,只要在计算时将新求插值点靠近上限或下限,按线性内插法计算即可。虽然结果仍有误差,但最大不会超过GB1885-83标准石油密度的准确度±0.0005g/cm。

2、标准体积换算

国家标准给出两种计算方法,即用石油体积系数(R值)计算和用石油体积温度系数(f值)计算,两者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计算结果在进位和小数修约上稍有差别。

3、油品质量计算

GB1885-83标准给出了两个计算公式,即

m=ρ

.203

V20 F

.m=(ρ20-0.0011)×V20 式中

m——石油在空气中的质量,g;

ρ20——石油20℃时的密度,g/cm;

V20——石油20℃时的体积,L;

F——真空中质量换算到空气中质量的换算系数。

除此之外,中国石油化工销售公司还有一种速算法,即m=V×石油单位体积质量。三种计算结果误差不大,完全可以适用于目前的石油贸易交接数量的计算。

总之,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克服人为误差,提高计量精确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销售西北公司

*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团结新村138号;电话:(0931)9883911。参考文献

1,段多寿 张德宗:对装车润滑油计量数据的计量分析,油气储运,1986,5(4)。2,段多寿:也谈铁路罐车的计量问题,油气储运,1996,15(12)。

编辑:孟凡强

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篇2

1 原油动态计量的几个重要环节

根据原油动态计量标准GB/T91091998《原油动态计量》中的相关规定, 动态计量中影响计量误差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计量部分:主要包括流量计读数、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和油量计算四个环节 (流量计等仪器标定暂不考虑) 。 (2) 化验部分主要包括取样、密度测量和含水测量三个环节。

2 人工误差在各环节的影响分析

2.1 流量计读数

流量计读数是原油计量的一个基础数据, 操作人员在读取的过程中, 由于原油动态计量是连续计量, 特别是管输企业的输油排量都比较大, 所以在读数过程中因流量计始终在运行, 读数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操作人员读数时间掌握不好, 早读几秒或晚读几秒就会产生偏差, 或者为了计算方便干脆人为的取整, 这样都会造成读数的偏差, 虽然偏差的油量不在这个时间段就在那个时间段, 并没有少计量, 但由于不同时间段采用的密度、温度等相关参数的不同, 就会产生相应的误差, 从而人为的增大了计量误差。

2.2 温度测量

温度是影响计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管线测温过程中, 按照GB9109原油动态计量的相关规定, 测温所用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2℃, 那么操作人员的观察角度偏移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而根据GB1885《石油计量换算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知道, 假如温度在41℃的原油密度为830kg/m3时产生一个分度的误差, 会产生±0.2‰影响。因此, 温度测量的影响显而易见。

2.3 压力测量

通过计算, 假设原油密度为845.3kg m3温度在37.75℃的情况下, 压力为1MP a和0.9MPa的压力修正系数分别为1.000833和1.000824, 也就是说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 压力相差0.1MPa而体积相差为9×10-6, 因此, 尽管操作人员在读取压力数值时, 可能会因为一定的方位差而造成偏差, 虽然压力修正系数本身的基数比较小, 可以作为次要原因对待, 但其影响还是存在的。

2.4 取样

取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所取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则更决定了密度和含水是否能够代表该时间段内管输原油的各项品质。操作人员的取样时间不准确、不等分取样、取样口死油放不干净、取样瓶口盖不严或者直接不盖等, 都影响着试样的代表性, 从而将影响延续到随后的工序中。

2.5 密度测定

在密度测定过程中, 操作人员除了在读取弯月面时产生的误差外, 恒温水浴温度是否稳定、密度计是否垂直、密度计是否上浮、密度计和温度计是否粘连、温度计是否全浸、读取温度时目光是否水平等, 这些细节都影响着密度的测量, 如温度每偏差0.25℃, 对标准密度的影响也在±0.2‰左右, 而密度计和温度计得粘连更使得视密度数值变得面目全非, 其间的误差无可估量。

2.6 含水测定

在含水测定过程中, 操作人员摇样时间长短、摇样方法正确与否、称量多少的选取、称量准确程度、蒸馏时间与过程控制、冷凝管壁挂的水珠是否全部回收以及读数等都影响着操作结果, 结果出现一个最小分度的偏差, 就会对随后的计算造成±0.5‰的影响。

2.7 油量计算

油量计算是计量的最后一道工序, 操作人员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计算过程引用错误和结果错误两种。这两种错误对结果的影响显而易见, 都是需要避免的。

3 造成以上影响的原因分析

3.1 个人业务素质偏低

这个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对岗位工作流程或者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掌握不够透彻, 特别是细节不清楚, 造成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标准, 从而留下诸多瑕疵, 影响了工作质量, 增加了人工误差。

3.2 责任心不强

这个原因并不是操作人员本身业务素质低, 而是个人的职业修养不够, 没有正确对待当前的工作, 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放任工作中的人工误差出现。

3.3 精力不集中

这个原因主要是操作人员心不在焉, 没有集中精力干工作, 要不心里想着家里的事, 要不就是想着下班后的安排, 总之没有想着当前的工作怎么干, 从而出现了人工误差而不自知, 造成了计量误差的增大。

4 对减少人工误差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 我个人认为减少人工误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 使得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端正工作态度, 切实履行作为计量人员的相关职责, 认真细致、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合格员工。

4.2 加强相关计量标准的宣贯和实施

原油动态交接计量涉及一系列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在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的采集及样品取样、化验分析、流量计检定等各个环节中, 只有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 才能降低误差, 减少原油损失。而所有计量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严格技术培训, 熟悉原油动态相关国家标准及规程, 掌握原油动态交接的计量操作技能, 提高员工素质, 有效降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人工误差。

4.3 合理调配人员

严格执行相关人事制度, 合理安排人员结构、工作量和作息时间, 做到新老结合、劳逸结合,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而减低人工误差。

4.4 推进自动化操作的实施

在许多人工误差方面, 由于人的素质不同, 甚至是不同的人员来操作都会存在着差异, 随着科技的进步, 各种自动化仪表正逐步替代原始的人工操作, 而计量准确度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 因此, 减少人工误差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减少人工操作, 逐步实施自动化管理, 从而达到减少人工误差的目的。

5 结语

人的因素是影响计量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工误差也无处不在, 但只要我们认真执行相关标准和规程, 不断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加快自动化计量步伐, 就能够降低原油计量误差, 有效控制原油损失。

摘要:本文介绍了原油动态计量过程中人工误差对准确性的影响, 主要从人工误差在流量计量、取样、温度、压力、密度、含水测量等方面造成计量误差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降低人工误差在原油动态计量中影响的措施。

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篇3

摘要:文章针对原油交接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降低原油交接计量误差的解决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 进而重点的论述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交接计量工作。

关键词:原油交接计量,误差原因,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娜.浅析原油交接计量误差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 2012.

[2]冯建国.管输原油交接计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0.

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篇4

(1) 国内进口方应逐步取得国际原油贸易的话语权。在贸易谈判、合同签订中对索赔条件、结算方式提出合理诉求;对提单的开具作出合理规定, 避免提单量与实际发货量出现巨大差异;对常态化短量的特殊油品应要求外方以岸罐实收量作为交接依据。

(2) 进口方在租用运输工具时, 应了解其适载性能及历次运输记录, 并尽快建立各类油品装载技术的系统研究, 减少租船过程和装卸作业中的盲目性, 充分了解船方的加温系统是否适合油品的运输与装卸。

(3) 进口人应加强对进口原油各环节的监管措施。包括:委托信用度高、经验丰富的鉴定机构参与装货港的检验鉴定, 及时发现装货港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承运方的信用管理和约束, 要求船方在航程中时刻保持对货物状态的了解, 尽可能减少货物在航行途中的损耗;加强与相关各方的联系与沟通, 确保货物信息在发货方、装货港、船方、目的港之间及时传递。

2 计量偏差

计量是油品交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计量, 我们能准确掌握油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重要数据, 这既是判断各收发油单位完成国家计划指标的情况进而进行经济效益核算的依据, 又是各企业安全储油、保证产、运、销平衡的有力保障;没有准确的计量, 就不能保证输油管道的正常运行, 也不能有效防止跑、冒、滴、漏油事故的发生。

计量的正确与否, 主要取决于计量方法是否正确、计量工具是否完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参数读取是否准确等。

2.1 计量偏差预防的措施

要确保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1) 建立健全操作规章制度, 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使他们树立起敬业爱岗的责任心, 工作态度端正,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规范操作, 认真填写记录, 对所测数据有所怀疑时, 应及时复测, 决不马虎。

(2) 创造机会对计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掌握科学的计量方法, 学会正确使用计量工具, 准确读取参数, 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3) 选择合格的计量器具, 及时对计量工具进行维护检修, 按国家规定的周期定期对计量工具进行申检或送检, 对检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加以校正。一般来讲, 量油尺每半年检定一次, 温度计、密度计每年检定一次。流量计也需定期进行检验。

3 影响流量计误差的因素

(1) 标准计量器具, 二等标准金属量器标准容积、标准体积管标准容积、温度计、密度计的准确度。

(2) 流体参数, 原油密度、粘度、析蜡点、含气量。

(3) 体积头部密封性、检测开关。

(4) 流量计脉冲信号、流量计表头和脉冲的一致性。

(5) 流程阀门的密封性。

(6) 检定时的流量稳定性和流量点的分布及误差值的大小。

(7) 但若在流量计的检定过程中, 体积管的头部密封不严, 从体积管进口来的原油, 一部分将流经头部流出体积管, 没有100%通过体积管的标准段。而流经体积管标准段的原油量必然减少, 对比的结果是流量计计量的原油量大于通过标准段的原油量, 为了使两者一致, 检定人员须人为地把流量计调慢。这样一来, 油田实际外输出的原油量大于流量计显示的量。

(8) 从流量计的表头连接结构来看, 流量计的机械表头和发讯器在主轴的作用下、通过一个塔轮咬合而运转, 因此机械表头和发讯器之间存在一个连接同步问题。一旦塔轮和带动发讯器的齿轮咬合不紧密, 都会造成机械表头和发讯器转动不同步, 使发讯器发出的脉冲数和机械表头的体积值不与生产厂家提供脉冲比相同, 从而造成流量计的检定数据存在着误差。

(9) 在体积管检定现场, 经常存在各种频率的其它电信号, 尽管在电路设计上采取了屏蔽措施, 但极有可能进入体积管和流量计数据传输过程中, 造成数据的增多和丢失, 且由于发讯器发出的脉冲是看不见摸不着, 人工无法做到对流量计脉冲信号的监视, 若不加以对流量计脉冲进行监控, 势必会影响流量计的检定结果。

(10) 尽管从采油厂到原油库的原油经过了多级处理, 但由于外销原油的经常采取边进边出的输油方式, 致使外销的原油中总是存在着少量的气体, 且由于开封仪表厂生产的体积管有变径, 原油中的部分气体就会分离出来, 逐渐累积在体积管的最高端。若体积管内存在一定的气体, 由于气体压缩性较强且变化无常, 将导致体积管的标准容积发生变化, 从而造成检定数据的不稳定。因此必须通过排放气体的方式, 以保持体积管内部不存在一定量的累积气体。

(11) 有时检定流量计的误差处在0.2%边沿, 下一次检定时会出现超差的情况, 何时出现超差不得而知, 这就使流量计在检定周期内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从而造成原油交接与贸易双方产生计量纠纷。

(12) 体积管内壁结蜡, 会造成体积管标准容积减小。

3.1 解决措施

(1) 完善体积管检定的过程, 清洗、空气湿度、水标流程气体含量控制。

(2) 建立一套体积管头部快速检测、流量计脉冲监控、流量计表头与发讯器一致性校验、体积管自动排放气体的监控系统。

(3) 控制流体的温度、压力、粘度, 确保检定流量计过程时的参数值与生产运行时靠近。

(4) 建立体积管保温系统, 防止体积管内壁结蜡。

(5) 建立起实时在线计算、审核的“流量计检定信息管理系统”, 避免不合理数据的出现, 尽可能地保证所有的流量点下的流量误差, 处在最佳位置。

4 结语

综上所述, 要减小原油计量的误差, 必须从系统出发, 全面考虑一切影响因素, 抓住主要矛盾, 做到有的放矢。

摘要:受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和国际市场能源日益紧俏的影响, 国外发货人在合同约束界限内“缺斤短两”的现象越来越多, 由于国际原油贸易通常以体积数交接与结算, 发货方在提单密度的采信上随意性较大, 因密度差异导致的短量屡见不鲜。此外, 运输工具的加温系统陈旧和卸货设备老化也是引发短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进口原油交接,原油计量

参考文献

[1]杜怀栋, 孟祥波.体积管检定流量计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研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 (02)

电能计量装置的测量误差分析 篇5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原因,控制方法

0前言

电能计量装置是计算发电厂发电量、供电企业的销售电量以及核算用户最终用电量多少的仪器,是发电、供电、用电三方进行交易量多少确定的法律证据,其计量结果更是直接影响了各方交易地合理、公平、公正与否,并且对多方的经济利益产生了最直接的关键影响。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技术改造形势的迫在眉睫,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广大的用电用户也对电力的提供质量和电量的核算准确性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目前对市场体制下的经济制度等的建设的完善和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科学严密性、合理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已经成为电力网络保证可靠高效生产、有效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提高电力企业系统的高层次的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

1 电能装置的重要作用

1.1 电力是需要特殊计量的商品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具有其特殊性质,它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发电、供电、使用三个部分构成,三个部分缺一不可。互相组成这个紧密的电力系统,他们相互间进行提供和销售,于是电力的计量提供了新的问题,便需要一个仪器在三个构成部分之间进行测算,算出的电量用以计算电的价格。需要的这种装置就是电能计量装置。如果不使用这样的装置,在这样三个系统之间就不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价格从而进行买和卖,由此看出,这种装置在发电、供电、用电这三者中的重要之处。

1.2 电能计量装置的重要用途

在电力系统中的这三个构成系统中,都必须配备许多的电能计量装置。从而计算出发电方的发电总量,供电方提供的电量总额,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使用电量等等。从而合理制定各个系统的电力生产经济计划,做出合理的经济成本核算,还为收取电费的使用量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工业制造和农业种植商业流通业等各个行业供电中,为加强电力生产量、销售量和使用量的各项量化指标的计划和管理,响应好中央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必须制定合理的电力消耗定额并在必要时计算单位产品的耗电量,来增多经济效益。电能计量装置是不可或缺的计量工具。随着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巨大改善,耗电量逐年呈递增的趋势。一言以概之,就是说凡是有用电的地方,就必须用到电能计量工具。

2 我国电能计算的现状和误差分析

2.1 电能计算的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对电量的计算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误差。这些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电资源耗用量的差异的因素具体有一下几种,电能计量装置本身的准确性限制以及电能计量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差异、电能的正常损耗等几大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使电能计算的最终结果的准确程度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阶段,在我们国家电网的各个电力企业的电量计算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⑴电力运输过程中的高压出轨,因此不能计算出出轨的部分 ;⑵国内生产的三相两元部件感应型的电能表,电量计算的实际工作中,电能装置的构成与应用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 ;⑶在实际的电量测算中,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降压可能会产生的较大数值的电量计算误差。⑷还不得不提的是,在进行电量计算的工作中,还有对于电量计算装置的临场使用的检查方法不当,以及电量计算工作中的互感器准确性不满足计量要求等,这一系列的电量计算问题,都会对电量的计量结果的准确性程度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因此从事电力工作人员以及电能装置的研发人员都应更加关注对测量的控制和避免结果误差的几率。

2.2 电能表的主要误差

我们所指的电力系统营运工作中使用的电能计量装置,其实是对能够计算电能电量使用的仪器与工具的总的称呼,其中大部分的电能计量装置在对电能的计量中,对电量计算精准性有影响的误差因素,一般就认为是电能表、电压互感器还有二次回路等电路和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电力资源计量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与真实消耗的电能数据之间产生不吻合的计算差异。

2.2.1 电能表本身的误差分析

制造工艺造成的误差 : 电能表本身的产品质量、仪器生产者的制造技术水平、产品零部件的质量等因素,无不会对电能表的准确性和运行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负载影响 : 电能表在负荷较低以及低的功率状态下的误差相比较电能表在标准电流和额定功率因素下的误差要大。不当使用也会造成误差,电能表不按常规方法接线或者使用方法不恰当引起的计量误差虽然较小,通常是零点零几到零点一几,但这个数乘以倍率后,就会变成很大的误差。

2.2.2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误差

这里我们主要阐述下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误差。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的幅度超出本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二次回路的导线路程太长,电压端子接头的接线效果不好,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出现意外的超差运行等因素,从而造成与母线不对称的电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电压互感器呈现出的误差特点能说明,互感器真实的二次负荷是控制在25%~ 100%规定的二次负荷这个幅度以内,但是如果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超出这个范围,二次回路导线的长度不符合标准,就加大了出现二次压降超额的可能性,而有效解决的措施是在一定允许的范围内增大二次回路导线的横切面,能够有效降低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误差。

3 常用的控制办法

3.1 电能计算回路专用

电能计量装置使用的二次电压、电流回路中仅仅连接电能表,其他次要监控设备的线路由互感器的其他次要线路绕组来提供。最好的是能采用专门用来计量电流额互感器和专门用计量电压互感器。

3.2 用空气开关代替熔断器

二次电压回路使用熔断器即我们所说的保险丝,用来当作断开点以减少存在的诸多潜在危险。通过日常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发现差不多全部使用了熔断器二次电压回路的,它在运用保险丝前后的二次压降数据产生差异的可能性会增大。因为熔断器的接触是否合乎标准存在很大的因素在于人的操作,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和运用的力度可能会造成熔断器的接触不良从而产生误差。

4 结束语

上一篇:创建星级学校实施方案下一篇:优美英语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