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放大镜教案(精选8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重点】
认识放大镜并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三.【教学难点】
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法。
五.【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五.【教学过程】
(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看来大家平时都喜欢玩水,那今天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下面我们来玩几种奇特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先观察画报纸上的一个字,然后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亲密接触,认识放大镜
1.谈话:那么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透过盛水的玻璃以及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字都怎么样了?对,变大了,这是不是说明像盛水的玻璃杯以及水滴这些东西可以把物体进行放大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的工具,它的就是根据玻璃杯以及水滴制成的。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师出示放大镜:“同学们看,这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新工具,顾名思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把物体放大,所以,给它起名叫什么?(生:放大镜)对,就叫放大镜。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放大镜,下面大家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呢?就以《我是放大镜》为题,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引导小组通过课本介绍,用看以及亲自触摸等多种方法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学生汇报,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框、镜片、镜柄,镜片中间厚,两边薄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只是看到的物体的像变大了)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通过资料介绍延伸学生的认知,向学生介绍放大镜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三)、亲自实践,使用放大镜
师:前边大家已经亲自观察并触摸了放大镜,那么我现在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放大镜对准了自己的同桌以及课本,看来,认识放大镜并不是我们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好,小朋友真聪明,对,认识还不够,还要会使用放大镜。那么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你认为的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出示课件并且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四)、活学活用,比较观察
1、师:下面大家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比较用肉眼观察与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五)、小结评价,拓展延伸
1、师:对于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
小组内说一说,评一评,并对所有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2、课外找一找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放大镜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案;撰写方法;教学实践;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34-01
作者简介:邢红莲(1974.9-),女,辽宁朝阳人,1997年毕业于渤海大学,长期工作于辽宁省喀左县第四高级中学艺术组。
普通高中美术课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高中美术课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普通的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已经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当前视觉文化教育的思想广为流行,对形象的观察,解读和阐释成了一种基本的特征,所以在撰稿教案时应多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美术教学似乎成了“看图识义”。所以在撰写教案时要求教案注重人文性和技术性平衡起来,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的价值和功能。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写好教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课的成功与失败。写好美术教案是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对所教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的分析,也是教师对教学时间、顺序的先期安排。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学校中的美术教师大部分从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毕业,专业功底比较扎实,但是教案的撰写能力较弱,教案的书写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写好教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一些学校,音、体、美被列为副课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学校对于美术教学未给予足够重视的状况也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导致了许多美术教师产生了反正美术也不是正课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又如何能搞好美术教学呢?教案的书写必然采用了应付的态度,导致教案质量的低下。所以,写好美术教案的首要之诀就是端正态度,我们应看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正日益上升,搞好美术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
其次,写教案前要进行详尽地教材分析。如何划分课业类别、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找出教学重点以及如何解决教学难点等等。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教师书写教案的时候就有脉可循,这也是提高教案书写水平的关键。
第三,教案的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条理要清晰、字迹要工整,这对于教师加深对所授课程的理解和同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互相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难重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条目是必不可少的。
教案中教学过程这一章节的书写要详细,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准确合理,最好能详细标明每一小节所需的时间,这样,在授课时对于整体时间的把握将会更为得心应手。教案有简案和详案之分,作为年轻教师来说,教案书写最好以详案为主。讲授新课这一章节是整篇教案的精髓所在,一定要详细交待清楚,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有鉴于此,本人就如何写好美术教案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与多样性和选择性
不能用统一观来塑造学生,要非常强调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符合人性特征,所以在写教案时不能片面地解决一个问题,要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使问题与解决多元化。
2 以多样性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很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为教师应写好每一门课的教案落实常规,增强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知识点的选择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强调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恒久价值,相对稳定的知识;在尊重多元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共同知识和价值,以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
4 教案撰写内容的使用上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图像或文字引导学生从文化,社会等视角认识美术,了解与生活、文化、社会、自然、民族等的联系,并于其中理解美术,音乐的价值,乘载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以方法作为重要手段,文化知识作为铺垫来进行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的不同。
5 写完每一篇教案,上完每一节课都应反复研究每一节课的完美与不足,进行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然后把教案里存在的不足改正过来,争取更完美。所以要写教学反思
5.1 反思教案的编写:关于教案的编写,是按照教学程序进行的,而且借鉴的教学书上实施建议,再写点自己的想法融合而成的。我只想我写得认真点,可就总感觉到教案写得没什么创意,只是严格地完成学校的任务罢了,我想这是不是违背教学责任,如果长期下去,自己在教学方面没有什么发展的前景了。
5.2 反思板书的设计:关于板书的设计,我还记得领导对我教案中板书的设计提出过建议,关于美术教学板书应该是图文并茂。能给学生以真实的直观形象性,以增强美术的趣味性,而我却写成了教学模式中的思路图了。所以是值得去反思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反思中,应更多地写点关于板书设计的优缺点,然后再画出好的板书设计图予以借鉴和吸收。
5.3 反思教后体会的总结:教后体会就是教案本中的教学反思,也就是所教过的一个课题后的经验反思。因为一节课后,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而关键是能否改进你下一次上课时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教后体会是一个课题后的想法与反思,教学反思是一周后的具体感想和实施的具体建议,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是应该更多地从多方面去思考,去研究,做到认真,做到更好。
现在是课改时期,是一场广泛的深入的教育创新,在本质上,它是一种文化的重建,它将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文化。
撰写教案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启迪性、引导性。案例点评观点要多样化。教师能过案例,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如何把教案内容转化为教学行为,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
6 要善于设计教案与撰写,注意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与本节教学有关的故事写入教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7 教案撰写时教学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2)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3)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艺术素养。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总之我们平时要多与其它教师沟通,多看课外书,多做学生调节,了解每节课学生的反映情况,逐渐完善教学实践。只要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肯定能把美术教案写好。
参考文献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幻灯机、幻灯片、投影仪、屏幕、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研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
①请同学们用上节课的器材做实验。在桌上用粉笔画出直线,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在凸透镜哪侧?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些,仍在焦点以外。移动光屏,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请同学们观察:移近后得到的`像和原来的像比较是变大了还是变小呢?像离凸透镜的距离怎样变化?
实验观察结束,教师提问: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向凸透镜靠拢时,得到的像变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是变大的。教师板书。
2研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继续用上面器材学生进行实验。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移到焦点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得不到)在光屏这一侧往凸透镜里观察,能看到像吗?
请学生回答:往凸透镜里面观察,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像?
让学生把蜡烛移到靠近焦点,仍在焦点以内时,凸透镜里看到的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个像和前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它,因此是虚像。教师板书。
3讲述幻灯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幻灯机实物。在黑板上画出课本图6—22。介绍幻灯机的主要结构:镜头(凸透镜)、幻灯片(物体)、画片框、聚光镜、反光镜、光源等。讲述工作原理: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用强光照射幻灯片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得到的像成为“正立”的,要把幻灯片上下颠倒放置。实际演示打出一张幻灯片。
对照投影仪实物,教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结构与使用。学生看课本图6—23。与幻灯机比较,投影仪用两块大螺纹透镜作聚光器(作用相当于凸透镜)。使用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被一平面镜反射到屏幕上。其优点是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直接放映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图表。使用方便。
4讲解放大镜原理
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尽量靠近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用作放大镜。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慢慢远离课本。看到的像有什么变化?凸透镜继续远离课本,还能始终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近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5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结构、放大原理
教师出示显微镜。讲述: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常用显微镜。它的主要结构是有两个凸透镜。一个是目镜,一个是物镜。
讲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第二次成像,成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就提高了放大倍数。
三、小结本课内容
1本课内容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复述一遍。
2课内完成节后的练习1、2、3。
3教师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7、8、9、10题。
(五)说明
1关于学生实验的说明见本章第三节中的说明1、2。
2幻灯机演示打出幻灯片时,要再次强调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正立与生活中的概念不同。对这些问题,学生容易混淆。多年的测试检查总有不少学生认为电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演示时,先把幻灯片正放,得到的画面是倒立的。然后再将幻灯片倒放,画面就“正立”。
对课本“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中的“正立”要作说明,这是生活中的感觉,不是凸透镜成正立的像。
3在总结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及放大的虚像的条件及应用时,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指出:物体通过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决定于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总是比物体小。物体移到二倍焦距以内时(焦点以外),像就变大到比物体还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实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像就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六年级下册内容,五年级学生探究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两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第1课“放大镜”。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过程与方法、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2个,手撕的报纸(有图片)、计算机屏幕、布料、记录表。
2、放大镜片
1、放大镜片
2、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记录表。
滴管、玻璃片、烧杯、水、装水的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导入: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生:放大镜。师板书并问:“大家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吗?”“你们平时玩过放大镜吗?”
2、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你还知道放大镜有哪些用途或者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吗?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展示图片。
4、小结:用放大镜观察比肉眼观察有什么好处呢?
二、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出示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出示: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的字、图片和边沿、布料和电脑屏幕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记录单上。【拿出放大镜,报纸、布料、记录表】
3、分组观察
4、交流,师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师: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品,请同学们找一找。完成实验记录表。
2、带着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放大物体的图像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
凸度大,放大倍数大、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D、3、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 放大倍数最大。
第小组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观察记录表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进行对比
观察的物体
新发现
报纸
字
图片
边沿
布料
电脑屏幕
放大镜的特点记录表
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镜片1
镜片2
镜片3
玻璃片
围棋子
能否放大物体图像
我们发现能够放大物体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有:
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我们觉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有关。
A.直径大小B.厚度c.凸度D.都有关
二、教学背景: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多少 年来,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物体的工具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 了放大镜。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 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 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 简单光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科学词汇:凸透镜、透明、细节。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科学方法:正确观察、比较区别。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核心价值观:工具与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凸”“透”镜。难点: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放大镜放大倍数与大小无关,取决于它的凸度。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课件和展台
实物:放大镜、玻璃片、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平面镜片
放大镜、报纸(有图文)、透明食品保鲜袋、橡皮筋、水等。记录用纸
1.放大镜最好准备有:大小相同,放大倍数不同;大小不同,放大倍数相同。2.使用放大镜时要把观察到的图像及时记录下来,或写或画。3.放大镜使用方法指导。
教学流程
揭示课题运用工具记录新发现 自主探究 激发兴趣 使用领域掌握方法分析放大原因寻找共通处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那么,请你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体有多大呢?
生: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单元导读里面有介绍)教师:因此人们往往会借助工具来观察身边的事物,而放大镜就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板书课题:放大镜)生:根据回忆汇报。2.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师引导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观察事物,掌握方法:
1.我们曾经用放大镜观察过很多物体,现在让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中的一幅图,怎样使用放大镜?请两三个同学来演示一下。
2.结合课本,讨论演示的同学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
3.边示范边讲解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正确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4.学生操作练习。
三、进入微小世界,比较中发现细节:
1.现在大家先用眼睛看下自己的手背,再用放大镜来观察,放大图像后,你看到了什么?与肉眼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
2.交流,比较:用眼睛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 观察手背记录表
用肉眼看到的用放大镜看 到的新发现
3.比较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观察:哪个放大镜放得更大,放得更大的放大镜与另一个放大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报纸中的比较微小的字体和图片。
(可选择广告栏等字体非常小的部分,再次体会工具作用)
4.教师用教学录象出示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课件演示放大镜下屏幕图,直接用放大看课文的插图效果不好)教师简单解释放大镜下看到的细节,说明放大了物体的图像。(有条件,可欣赏幻灯片:“放大镜下的物体”,板书:放大图像)
5.小结:看来,放大镜的确拓展了我们的视觉能力,不仅让我们看清了细小物体,还发现了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板书:细节)
四、分析特点,探究实践: 1.观察探究放大镜的特征。
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板书:放大)观察:放大镜与普通的玻璃、平面镜片有哪什么不同?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交流讨论。(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板书:“凸”、“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它的凸度)
2.教师出示盛满水的烧瓶、烧杯、透明水杯,塑料薄膜。这些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
3.小结: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五、结课,拓展延伸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机动)课外制作各种各样的放大镜(根据学生材料制作)(课内时间不够就用简图展示各种自制放大镜)。
板 书 设 计
放大镜
用途:„„ “放大”物像、细节 “凸透”镜
课外活动
1.运用不同材料,自制放大镜。(例如,水滴滴在玻璃板上)2.查阅资料:放大镜相关的知识。
生成预见
1.本课活动的重要工具——放大镜,通过对这两组有结构材料的研究,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放大镜不是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它的凸度”这些科学概念。利用两把同直径相同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的对比观察报纸上的文字,学生更是印象深刻,同时还发现“放大倍数大,视野缩小”的特点。
2.“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的活动,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所了解的各领域放大镜的作用是极其丰富的,有钟表匠、集邮爱好者、文物考察、古董鉴定、老人看报等等,交流之后,再让学生填写完成教材中的图表,以加深印象,积累资料。
课堂评估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要通过多种领域、职业的讨论来激发学生认识: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对于观察的材料,除了教师提供报纸、手背等观察对象外,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更多的东西,如指纹、衣服上的纤维、笔迹、纸纤维等,再通过交流,通过信息分享,使学生进一步扩大感性认识的活动面。
表弟参加工作不久, 还做了班主任, 年纪轻轻, 工作热情自然少不了, 经验却不足, 看来我还真的要给他“充充电”。于是我回信说:“……该生就没有什么优点吗?你先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找一找, 看看其优点之所在。”表弟接着回复说, 他根本找不出那个学生有什么优点, 并且又列举出学生身上的诸多缺点, 在他眼里孩子没有一点好!
我终于知道学生的问题与症结了。我敢断言, 问题出在老师身上, 而不是出在学生身上。于是, 我再一次让表弟尽力寻找学生的优点。告诉他应该用放大镜寻找其优点, 不能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多优点, 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 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或者说我们发现了, 可是往往又会被我们所忽略, 认为那优点太小, 简直是微不足道。假若换个角度去看学生, 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他也很可爱, 也是那么的优秀, 他只是一时在思想上, 或者是习惯上出了问题。这时候, 他需要的是老师能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如果你能伸出友爱之手, 给孩子一点爱, 帮一帮孩子, 内心多生出几个“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的自问, 他就会顺利地度过难关, 就会调整好心态, 走出人生的低谷, 成为优秀的孩子。切记不要在这个时候贬损学生, 看不起学生!
作为老师, 要想原谅学生的缺点, 就应该做点违心的事情, 最大限度地寻找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学生取得点滴成绩, 也要尽量夸大这份进步, 让他们有成就感, 增强其自信心。同时, 老师要与学生交朋友、交心, 让学生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那么, 你就能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了。找到问题, 解决问题也就不难了。
如果你讨厌作文的话,那就和我们的路路通、童路路一样了,他们就是顶顶讨厌写作文的。
为了让他们写好作文,有一天,爸爸妈妈把他们送进了一所“眼耳鼻舌手指作文学校”里。在那里,有一个大鼻子李教授用一些非常特殊和奇怪的方法让他们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渐渐地,他们的作文也写得好了。你说怪不怪?你是不是也想到这所学校里去参观参观呢?
闯关开始!
第一关:勇闯作文学校
爸爸妈妈带他们来到了“眼耳鼻舌手指作文学校”。
路路通叫道:“嘿!这地方多像公园啊!”
童路路喊道:“哈!操场上玩具不少啊!”
大鼻子李教授向路路通和童路路伸出一只特别大的手,表示欢迎:“欢迎!我的客人!亲爱的童通通!亲爱的路路路!”
童路路说:“不对!大鼻子教授,我叫童路路。”
路路通说:“不对!大鼻子教授,我叫路路通。”
大鼻子教授说道:“啊哈!没关系,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就像我们数学中的x、Y一样。如果我假设童路路是‘x’,假设路路通是‘Y’,如果我叫‘x……”’
童路路听见了,答应道:“哎!”
大鼻子教授说:“啊哈!真聪明。Y!”
路路通听见了,答应道:“到!”
大鼻子教授说道:“真是两个小机灵鬼,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了!”
第二关:观察力大比拼
大鼻子教授说道:“孩子们,请随便坐吧。”
原来这个教室就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铺着餐布,学生们围坐在四周。
餐布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足球、铅笔、望远镜、魔方、口琴……应有尽有!
大鼻子教授伸出他的大手,说道:“我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
路路通和童路路笑着回答道:“啊哈!没问题!您考吧!”
大鼻子教授问道:“能不能告诉我,我的双手是什么模样的?”
路路通抢着回答道:“您的手心上有一条条的‘公路’和‘河流’,还有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M’。”
童路路也说道:“我还看见了您的十只手指尖上,有四只指尖有‘箩’,另外六只指尖是‘箕’。”
童路路补充道:“您的手比我们的手要大得多,我用尺量一量,大概要大5厘米!”
紧接着,路路通又加了一句:“您的手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皱纹。”
“啊哈!不错,有一定的观察力!我很高兴,啊哈!”
大鼻子李教授又问道:“能不能告诉我,大鼻子教授我的相貌是什么样的?”
路路通立刻回答道:“您的头发产量不高!”
童路路说道:“您的脸像个大皮球!”
路路通说:“您笑起来右边腮帮子上有一个小洞洞眼而且两只眼睛的距离好像比较近!”
童路路突然想起了一个“好词好句”一“水灵灵的大眼睛”,于是,大声说道:“大鼻子教授,您还有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
听到这里,大鼻子教授大笑起来。“啊哈!啊哈!……”
原来,大鼻子教授的眼睛又小又眯,而且一点都不“水灵灵”。看来,童路路的“好词好句”用错了!
大鼻子教授问道:“你们可注意我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童路路说道:“您说话的声音非常柔和,像春天的草地一样。”
大鼻子教授点了点头。
路路通说道:“您说话经常喜欢先‘啊哈’一下开头,说话之后,又‘啊哈’一下结尾!”
大鼻子教授笑了:“啊哈!路路通说得真是有道理!你在观察时耳朵也用上了啊!啊哈!”
第三关:博物馆大冲浪
大鼻子教授带领路路通和童路路去学校里的“爱内太门手都克莫的罗”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的“售票处”上方写着“参观须知”:
(一)大人独自参观门票1O元,大人带儿童则大人和孩子一律免票。
(二)所有参观的儿童每人领取点心一盒。内含草莓冰激凌一只、水果蛋糕一个、苹果一个、可口可乐和口香糖各一份。
(三)参观者务必用手触摸展品。并说出或写出触摸的感受。
(四)触摸并说出或写出感受者将获得奖品,不敢触摸者将受到处罚。
路路通和童路路一边吃点心,一边和大鼻子教授走进博物馆。
展览大厅里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展品。大鼻子教授拿出了一副黑眼镜,戴到了路路通的眼睛上。立刻,路路通什么也看不见了。
大鼻子教授说:“不用眼睛,啊哈!看看你通过手指的触摸是否能够辨认出这些展品都是些什么东西?”
“嘿嘿!小菜一碟!”路路通一边摸一边说,“这个……柔软爽滑,一定是丝绸围巾。这是金属的物品,很硬,一边有齿,另一边还有个小孔,我知道了,是钥匙……”
童路路看到路路通全猜对了,高兴得喊起来:“哎呀!你真行,全对了!”
这时,“奖品”牌上亮出“手感正确,得奖”的字样。大鼻子教授说:“啊哈!路路通,注意你的口袋!”
路路通一摸口袋,脸上乐开了花似的。“糖!我口袋里有两颗巧克力糖!”
大鼻子教授说道:“啊哈!这是它对你的奖励。啊哈!”
大鼻子教授接着告诉他们俩说:“手指尖是最灵敏的,用手指尖触摸才比较容易辨别对象是什么。身体其他地方的触觉就要差得多了!所以,一定要爱护自己的手指啊!”
现在,大鼻子李教授让童路路用手指尖触摸物体。
童路路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很快都猜出来了。
童路路摸着一种草叶说道:“这是一种草,上面长着细细的毛,而且毛是往一边倒的,所以往上摸的时候,不刺手,往下摸的时候,会刺手。”
这时,“奖品”牌上亮出“手感正确,得奖”的字样。
童路路一摸自己的口袋,果然也出现了两颗巧克力糖!
【美术放大镜教案】推荐阅读:
科学活动放大镜教案11-02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设计10-03
科学一年级放大镜06-19
放大镜的秘密周记06-22
放大学生的语言优点06-29
两级放大电路的总结06-26
基本放大电路教学设计10-3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06-02
设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0-12
放大你的优点阅读短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