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随笔诗歌(共17篇)
暮然回首童年之于所有人似乎都不太长,
却都在记忆里闪着耀眼的光。
童年是什么?
竟会如此难忘……
童年啊,
是神勇无敌的黑猫警长,
和花仙子的.新裙装。
是取经之路好像总是风雨无常。
童年啊,
是九色鹿的忧伤,
和蓝精灵的歌唱。
《卖火柴的小姑娘》是我最想改写的文章,
好让她幸福的活在这世上。
童年啊,
是白马王子和琼瑶剧的男主角,
都有温柔的眼睛与有力的臂膀。
让我头一回,
把深情细细品尝。
童年里总有些物什教人挂肚牵肠,
比如雪人冰糕的甜香。
比如七巧板的烧脑,
和最想要的变形金刚。
童年啊,
是笑与泪的交响。
偶尔一次的回望,
热度一如既往袭来,空气中氤氲着夏日的澎湃,赶不走的却是儿时的好动与纯真。
暑假的炎热迫使我又一次耐不住性子,噘着嘴踱着步,双手别在背后像个大人般思考着取乐,而村后的小池塘则像个磁场,从未停止过吸引我,习惯性的,我转着凉帽又出门了。
村后的夏季,从不曾缺少过迷人的清香。害怕踩伤邻居的庄稼,我总会娴熟地捋开一层芦苇探探风,然后踮起脚尖在泥泞小路上碎步走着,却总是被田里忽然蹦出的青蛙吓着摔了,再总信誓旦旦地喊着:“你给我记住!”叫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压坏了庄稼,得,再也不需谨慎了。
好不容易走过池塘,照照水面,迎面太阳洒下的光辉给脸蛋镀上了一层暖暖的橘黄。用手掬起小捧水,哗啦啦地直往脸上泼,怎么也不像个女孩子。
不知何时,芦苇丛前多了一大片荷叶。荷叶娇羞地躲在芦苇后,随风摇曳着。阳光如雨,不偏不倚地打在叶瓣上,细密而明媚。雨后的露珠让荷叶洗尽铅华呈素姿,褪去尘埃,平添一份朴实俏丽。而它们的闲适生活却被一顽皮孩子给硬生生地毁了。
我总喜欢 甩开鞋子 , 撩起衣袖,跳进荷塘,折几片荷叶。鼻子贴近荷叶,不小心地被叶上的水珠溅了一身,原本乌漆抹黑的布衣经水珠涂鸦,已经深一块浅一块了,也已经不再去在意什么了。
也许是荷叶的根扎得太深了吧,想连根拔起并不容易。两只小脚丫啪啪啪地踩着塘底松软的泥土,拔河一般,我紧紧攥着叶柄,踉跄地拖着往后倒,殊不知用力过猛,一个完美的自由落体后倒下,“扑通!”,溅了一脸泥,不!应该说是一身泥,望着深深浅浅的脚印, 却满意地咧着嘴笑了。
凉帽脏了,衣袖脏了, 就连牙齿缝都脏了。顶着折下的荷叶,乐颠颠地蹦着回家,没有采荷姑娘的美好, 只有一身的泥和汗水,心里却是快乐的。
如今,仍旧记得那儿时浑身狼狈的样子,仍旧记得那叶上露珠的晶莹,还有那纯真的一缕叶香。
【简评】
本文文字 清新生动 , 整个池塘玩耍拔荷叶的过程描写细致入微,将文章的主题与情景的描写互相交融,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通过池塘玩耍这一普通的事情,表达的却是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儿时纯真的向往。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无比珍贵的黄金年代。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是难忘的。
童年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名利的追逐。有的只是纯净的心灵、灿烂的笑容。当童年那耳熟能详的笑语再度在耳边回响,心中总是触动不已……
童年的“傻气”,如今想来,木禁失笑。那时因为家里穷,总是买不起什么好吃的零食。一次,爸爸去远方的叔叔家给我带回几个面包,当时爱不释手,看了又看,闻了又闻还是舍不得吃,准备第二天带到学校去炫耀一下再吃。晚上把它藏在自认为很安全的柜子里,夜晚还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第二天打开柜子一看,傻眼了,柜子里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纸袋,没想到面包都喂了老鼠。当时就伤心地大哭起来……瞿秋白曾说:“儿时的可爱是无知。”是呀,正因为无知,世界对他们而言,每天都是新奇的。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投注了饱满的激情、融融的新意和蓬勃的活力。再看看现在的我,对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的了解,自是比童年要熟悉许多,但在现实面前总是有许多不如意,工作的艰辛,生活的烦恼……至此,使我愈发地回忆起童年的纯真和可爱,也愈发地期待童年的“回归”。
童年的稚气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蓦然地,想起儿时玩“过家家”的游戏。为了玩得“真”一点,因失手打碎一个漂亮的花瓶,那是母亲结婚时的嫁妆。我曾如获至宝地疼爱它、喜欢它。遗憾的是,我太高兴了,一不小心失手把它掉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我的心先是一愣,继而又伤心地哭泣起来,幻想着能把它们再重新接起来。于是拾起地上的碎片,一片一片地拼接,拿着时是拼上了,可一松手照样还是碎的。如此这般地试了二三次,望着地上“牺牲”的碎片,不禁伤心地丢了一地。奶奶闻迅赶来,一点也没有责怪我,只是心疼地抚着我的头,擦干我的眼泪连称:“不要紧的,碎了好,碎了好,岁岁有余嘛!”可我依旧是哭,而且似乎更厉害起来。奶奶啊,您哪里知道,我不仅哭我失手打碎的心爱的花瓶,我更伤心的是这花瓶为什么就接不起来,为什么就“活”不过来呢?
童年总给人无尽的回味和感慨。记得那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长辈们的压岁钱,也可以到处去走亲戚。于是,大概还在冬月里,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算着。就这样,年就和着我们期盼的心情和农家院落里的杀猪嚎叫声一天天地逼近。除夕转眼就到。除夕夜的欢歌笑语,和着起起落落的爆竹声,夹杂着远远近近的狗吠声,合奏出一曲没有雕琢不事张扬的迎春歌。我们在大年夜里成群结伙地放烟花、爆竹。那欢乐的笑语撒满了整个山村。而家家那高挂的红灯笼,会一直挂在堂屋或者正屋的屋檐下,彻夜长明,灿灿焰焰,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童年的记忆像一颗颗在阳光下绽放异彩的肥皂泡,那瞬间的美丽,给人以欣然的艳羡;虽然悄无声息地远去、破碎、消失,但曾经美好的刻骨的回忆将注定牵挂着你我一生。童年因欢笑而快乐,因兴奋而奔跑!我们曾经那样简单,那样直接无需任何遮掩地活着。孩童时期的灵魂是最纯真的,真希望永远“咔”在那纯真的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童年是爷爷手中的烟锅,
装进满满金黄的思绪,
吐出幽幽烟圈的自若,
回味人生的苦辣酸甜、悲欢离合。
童年是奶奶面前的纺车,
吱吱哑哑的声音,
讲述着无穷无尽的童话
流淌着旋律淡雅的歌谣。
童年是爸爸手中的锄头和镰刀,
翻起油滋滋的泥土,
割下金黄、丰收的图画,
咸咸的汗水洋溢着质朴的喜悦。
童年是妈妈手中的针线,
缝补朝阳、缝补月光,
缝补这周而复始的岁月,
岁月在针与线的穿梭中不再清苦和漫长。
童年是老师手中的教鞭,
指引成长的道路,
叩开知识的殿堂,
远离蒙昧的心灵,品味知识的芬芳。
童年是多彩的风筝,
总想挣脱银线的牵扯和束缚,
在春风里挥洒梦想,
在浩瀚的高空意兴飞扬、自由飞翔、。
童年是悠扬清脆的柳笛,
是池塘、河畔的蛙鸣,
是不知疲倦的知了的啸叫,
回味起来,生活在父母身边的童年,才真是无惑(无忧无虑)。尽管那段时间父母千辛万苦带着我们姐弟两个,从我们的出生地——浏阳河源头的连云山下一个叫金坑的小山冲,迁回祖籍所在地——汨罗江畔的平江西乡向家,两边的家都是照明靠油灯、报时靠鸡鸣的小山村,但山路弯弯,小溪潺潺,实为城里难觅的一道风景;尽管那是一个从年头到年尾天天都要出大寨工,却难使一家老小粗粮裹腹,只能在过生日时吃上一个蛋、过年或来贵客时才能吃上一顿肉的年代,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倒也融洽纯真。在父母的身边生活了,受过穷,吃过苦,挨过骂,但更多的是呵护和鼓励.父母斗大字不识一箩筐,不善用言辞表达感情,当我有进步时,他们脸上挂着只有我读得懂的笑容;当我失意时,他们也只有“看下一次吧”这句不咸不淡的话,那时的我还真无惑(不明事理),免不了有些怨气.长大后才逐渐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爱是那么的深沉。
1978年,不满14岁的我初中毕业,与“”老三届大军一起参加大中专考试,居然有幸上了中专线,虽因年龄小个子矮未被录取,也放弃了远离家乡去县城一中读高中的机会,两年后15岁的我作为高中毕业时母校为数很少的几个上线的应届生之一考上了大学,走进了预备教师的行列。临行前的那个晚上,父亲使劲地抽着喇叭筒,母亲煮好了给我路上吃的茶盐蛋。送行去小镇的那两三里沙路,似乎很长,又似乎太短,母亲望着我和送我去学校的父亲上了车,两行热泪挂在脸颊,车子在开动,我看见母亲擦眼泪,不知不觉中我的双眼已被眼泪模糊,我好像第一次发现父亲和母亲额头上的皱纹是那么的深,那么的细,就像一部岁月的经典,可我从未认真阅读过。在异乡第一次收到父母的来信,还未拆开,我的眼泪已流了下来.以后的岁月,我就揣着父母的叮嘱:老实为人,扎实读书,踏实做事。
从大学出来,不到19岁的我回到读高中的母校,走上三尺讲台。作为刚从农家出去又回到农村的大孩子,更能体会农家父母送子读书的困苦和农家孩子求学成才的艰辛,心里只念着工作,只装着学生。有付出,自有收获,“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时常与我的名字连在一起,教学之余撰写的教学教研论文,不少在教育教研专业刊物上变成了铅字,还几度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28岁那年被推上了教导主任的岗位,后又调入县一中,再到省城的重点中学,辅导学生参加奥赛累获殊荣,35岁那年被评为高级教师,38岁时被中国数学会授予全国中学数学奥赛一级教练员称号,随后调入正跻身国际大都市行列的沿海城市广州,加盟作为全国“千强”建设对象的南粤名校,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干得也越来越认真了。
踏入不惑之年,在老父眼中我仍是个孩子,在孩子面前我是父亲。没有了孩子似的迷茫懵懂,还没有老父般的墨守成规;少了些孩子的激情浪漫,也不像老父那样暮气横秋;没有了孩童时代那么强的好奇心,也不至于像父辈那样的颓废。不惑真好:稳健而富有魅力,工作拿得起放得下,事业正蒸蒸日上,待人接物不着规矩自成方圆。不惑就像正在攀登人生之巅,可以回顾来路,又可极目远眺。
不惑有不惑的魅力: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品尝了世事的苦辣甜酸,成熟代替了稚嫩,从容取代了紧张,充实中透着内涵,超脱中露出练达,性格不急不躁,生活不愠不火。人生的坐标,已基本拔正:追求深沉实在,图个平稳泰然。
不惑有不惑的深刻:不能爱的坚决不爱,不该想的绝不去想,不可求的千万别求。处世大智若愚,为人豁达宽厚,讲话稀声大气,办事举重若轻。这就是不惑的真髓,犹如陈年佳酿,浓而芳洌,醇而味甘。
不惑有不惑的无奈:上有老,下有小,内要务,外要交;不惑有不惑的紧迫:向前看,黄昏在逼近,经验老到的长者衣钵难承;回头瞧,行程已过半,朝气蓬勃的后生正急步追来。又要事业有成,又要家庭和睦,又要儿女成才,又要身体康健。顾不上留连身边的秀丽景色,辜负了周围的大好河山,只管马不停蹄,在风雨兼程中感受快乐,这便是不惑者对人生、对快乐的真正诠释。
生命如歌,初涉不惑的我刚开始感悟不惑之时,感激与信心一同涌上心头,心里始终揣着15岁离家时父母的叮嘱:老实为人,扎实读书,踏实做事。39岁生日时所作的小诗也许可以表达我的心情:
飞逝流光又一秋,功名尘土愧朋俦。
教书哪有惊人绩,逆水犹撑刳木舟。
淡泊襟怀如昊日,忠诚事业作黄牛。
阴晴冷暖何须计,不惑华年浪里求。
西方有语:人生从40岁开始;东方有言: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踏入不惑的朋友,让我们凭着不惑独具的魅力和深刻,来认识人生,充实自我;借着不惑特有的无奈和紧迫,去拼搏进取,收获成功。
有一段爱曾经刻骨铭心
我们发誓要海枯石烂
如今海也没枯,石也没烂
我们却各奔东西
所有遗憾
岁月已为我们磨平
平淡的象此刻静静的心情
有一段恨曾经不共戴天
我在心头刻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如今已过十年
我的仇人早去了生命的彼岸
所有的`仇恨
岁月已为我摆平
平淡的象此刻静静的心情
有一个梦想曾经像一座永恒的灯塔
我发誓要出人头地,一鸣惊人
不觉已奔波半生
那座灯塔已失去诱人的光芒
遥不可及
我的远大理想如同青锋利刃
岁月已为我锈蚀
一如此刻静静的心情
明月清风还是从前的样子
岁月不老
深沉的只是额头之纹
磨灭的却是心头激情
不过还好
摔倒在时光里
一个人童年的记忆不固定在被经验的时刻, 它会在成人后被服务于以后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它们会被改变和伪造。达芬奇对飞鸟的喜爱, 使他在看见飞鸟时想起童年的一个记忆。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 秃鹫撞击他的嘴。事实上, 这不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虽然没有资料能够证明。但这极有可能是他的一个幻想, 用来为他对飞鸟的喜爱建立一个源头, 这个源头就是建立一个达芬奇生而如此喜爱飞鸟的假象, 那么达芬奇对分飞鸟的喜爱就成为了命运的预先安排。于是, 在他的精神世界达到了某种平衡。
达芬奇是伟大的艺术家, 可是这种换幻想却不是他特有的, 这是人类的共同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此类例子也很多。当某人做了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甚至颠覆了此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时, 此人往往会寻找某个童年的记忆, 对其进行改造, 也就是形成一种幻想, 而这个童年记忆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当形成了这种幻想, 他会想: 这就是我, 我本身就是如此疯狂的一个人, 所以我做了这件疯狂的事情是具有必然性的。由此, 此人也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这与达芬奇幻想的秃鹫撞击他的嘴唇, 得出他喜爱飞鸟是理所当然的结论所达到的平衡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人思考他童年留下的印象并不是无足轻重的, 一般来说, 残留的记忆往往是当事人自己也不能理解的, 掩盖着其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特征的无法估价的证据。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与幻想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甚至可以说它们可以相互转换的, 而此时其记忆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而记忆与幻想之间的转换, 当事人往往是不自知的。
弗洛伊德认为, 我们必须满足于强调一个事实, 我们很难再怀疑这个事实, 即一个艺术家创造的东西同时也是他的性欲望的一种宣泄。达芬奇由于受到他母亲的亲吻而过早地达到了性成熟。这种童年的早期印象的强烈刺激了他的视本能和求知本能, 嘴的性欲发生区得到了一种强调, 这种强调从此再也没有被放弃。我认为, 这也是他形成的幻想中的秃鹫为什么是撞他的嘴而不是别的部位的原因。他喜欢飞鸟、他母亲的亲吻刺激的嘴的性欲, 达芬奇通过建立一种幻想是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
这种久远的性欲望与当下的联系一旦被建立, 那么当其遭到破坏时, 艺术家的创作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当达芬奇在罗德维克摩罗公爵身上找到父亲的替身时, 他在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中有了审慎和拖延的倾向, 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对伯爵, 也就是他的父亲的尊敬或某种情感导致的。当他的父亲的替代者丧失时, 达芬奇建立的伯爵与父亲的联系被毁坏, 他变得对绘画非常不耐烦, 因为他的性欲望受到了压抑。同样, 当达芬奇遇见一个女人, 他对她母亲那充满情欲的欢乐的幸福微笑的记忆被唤醒, 他达到了创作的又一次高峰。这一时期的作品都以谜一样的微笑为特征。这正是因为他对母亲的情欲是注定被压抑的, 而他遇见了可以不被压抑的母亲的替代者后, 其变化就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人进行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 关于童年记忆与幻想的说法也是令人信服的。弗洛伊德是如此坚韧地、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如弗洛伊德所说, 他对达芬奇的精神分析会受到诸多激烈的批评, 而他们反对的动机往往是没有说服力的。在许多情况中, 他们选择他们的主人公作为他们研究的题目, 因为由于他们个人的感情生活, 从一开始他们就感到对他特别的喜爱。然后, 他们把精力奉献给一个理想化任务, 目的在于把这个伟人塞进他们所设想的婴儿的模式。其实, 就此类批评者来说, 这也是一种幻想。他们也建立一种幻想, 把达芬奇或多或少伪造成某种他们想要的样子, 以服务于他们的趋势, 以达到精神上的平衡。这也可能来源于他们的现实与童年记忆的某种被建立的联系。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对历史人物是适用的, 因为同样的原理在众多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来。以希特勒为例: 他企图征服世界, 宣扬民族优越论。为了支撑他的这种趋向, 他在听说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之后, 建立了一种幻想, 幻想他们是神族的后裔, 所以由他控制世界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对于他自身而言, 这种幻想是真实的, 是等同于现实的。
中国的历代皇帝也有着同样原理的幻想。他们相信自己是真龙天子, 是生而与别人不同的。于是, 会有种种不同于常人的童年记忆, 或称之为幻想, 比如乘龙腾空而飞之类。
(节选自曹文轩《童年》,题目为编者加)
小露一手
在作者的记忆中,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同的,母亲的爱是默默的,而父亲的爱是教他做人的道理。在你的印象中,父母对你的爱是怎样的?你可以通过讲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将他们对你的爱呈现出来。
记得那是去年的夏天,酷暑难耐,舅舅提议去游泳,大家都同意了,唯独我有些不太情愿,看到大家不解的神情,我赶忙想妈妈传了一个眼神,妈妈见了明白我的意思,向大家解释我不会游泳,就就停了自告奋勇来教我,听到了舅舅要教我,可我还是有点紧张,唯恐自己学不好,舅舅见了,对我说:“不要怕,你是男子汉,可不能畏惧困难哦。”经舅舅一激,我的好胜之心鼓了起来,“有什么不敢得,走。”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游泳区,选折了浅水区,水刚好到达我的颈部,我先试着游了游,刚学的我一不动技巧,二不动换气,游了一下子就不行了,看来还是要有师傅指点,舅舅见了我这滑稽的游泳姿势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游泳不能急,一步步来。”说着先教我学憋气,我试着做了,可没一会儿就上来了,就这舅舅在教我了突起的办法,我信心大增,接着舅舅像我示范了蛙泳的动作,我试着做了做,结果手脚作乱,还鼓咚咚的喝了好几口水,这一失败让我感到有些沮丧,可舅舅还在不提不停的鼓励着我。这是我心中猛然出现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成功,不辜负舅舅。救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学会了蛙泳,已经可以连着换4——5口气了。我成功了。
可是就在去年夏天,发生了一件令我特别难忘的事。傍晚,我来到小区广场,我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着,追赶着,那个小朋友想玩跷跷板,我也想玩,所以我就追了上去。可以一不小心摔在台阶上,把脸摔破了。在医院里,医生给我封了七针。我那时挺勇敢,缝针时没哭,其实挺疼。后来在右面脸上留下了像月亮一样弯弯的疤。
爸爸妈妈那天很伤心,虽然那天没吵架,但是看得出来,爸爸其实很怨妈妈没看好我。以前,妈妈每次都说小女孩要斯文,我都没有放在心上。经过这次教训,我的确斯文了。希望小朋友都听老师和妈妈的话,快快乐乐的长大吧!
多想感悟 我是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写出来就是让小朋友记住,一定要听老师、家长的话,不要乱跑,安全第一。我还想,不仅学习要多思考,平日做事也要注意思考,防止盲目行动。
丝线
三年级时,女孩子最宠爱的东西便是彩色丝线。那段日子里,教室里最常见的便是女生围成一堆,互相炫耀自己刚买的丝线。课间,男孩子们都跑出去“疯”了,我们女孩子纷纷拿出自己的珍藏,双手撑起,手指上下翻飞,不一会儿,长长的一条丝线就变成一条手链,自己欣赏一番后,好友之间还会相互赠送。虽然编这种东西,花了我们的时间,也花了我们的零用钱,但这五彩缤纷的丝线给予了我们无穷的乐趣。
星星纸
四年级时,我们又都迷上了折纸星星。折星星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彩纸,一种是塑料管儿。下课后,我们都成了文静的淑女,坐在座位上折起小星星。折好的星星只有指甲那么大,上面还绘有美丽的花纹,蓝的、粉的、橙的、黄的、绿的、紫的……我们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调皮的男孩子们永远无法理解,有时他们会来捣乱,把我们的星星撒一地,女生们就收起淑女的风度,一拥而上,把“破坏分子”教训一回。
橡皮泥
五年级时,我们又被“拉面”这小玩意迷住了。“拉面”是一种橡皮泥,装在塑料小盒里,一有时间,我们就把橡皮泥从衣袋里掏出来,美滋滋地甩着、拉着、捏着。细看,带有韧劲的“拉面”千姿百态,但最好玩的还是把它轻轻一抖,便变得老长老长的,再一折,再一抖,再一折,再一抖……几分钟后,有着许多细丝的“面条”就出来了,女孩们都为自己能抖出“拉面”而洋洋得意,喝彩着,尖叫着……
已经陈旧的丝线,已经黯淡的纸星星,已经变成小棍棍的“拉面”,浓缩了我们多少欢声笑语啊!那一天晚上,我收拾好房间后,沉浸在童年美好的记忆中,久久不能入眠。
(指导老师 朱贤山)
时光冉冉,岁月匆匆。恍然间初中三年生活已过去了两年,回想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在学习中汲取了知识,更在为人处世中不断成长。
经过历练,现在的我做事已不似从前那么毛糙,也不会在人多的时候“人来疯”闯祸……可能是初中生活让大家都长大了,从前特别要好的朋友只有几个还保持联系,可也无非是在节日里发消息送祝福而已,生活上的不同习惯,不同的遭遇让我们早已失去了共同语言。大家都有了新的朋友,认识了更多不同的人。时间总会冲淡一切,可各有滋味的童年回忆至今我还清晰记得。
童年时的我活泼爱玩,率真淘气。这样的性格让我有了不少的朋友。但是做事不拘小节、大大咧咧、毛糙的毛病也让妈妈十分苦恼。小时候家里的套装陶瓷杯,我今天打碎一个盖子,明天打碎一个杯子,到最后整套杯子只剩下一个没有盖的敞口杯了。还记得小时候我刚开始学琴,老师家的谱架经常被我碰翻倒地,妈妈说我不长记性。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摔跤是小学五年级的事。那天天气特别好,我想出去找同学玩,而妈妈正好要出门办点事。于是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让妈妈把我送到路口,到了目的地没等她停车我就跳了下来,结果重心不稳摔了一跤,裤子摔了一条长口,膝盖也摔伤擦破皮,不过问题不大。回到家我换了衣服又“满血复活”地跑出家门。正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趣味正浓的我一脚踏空,结结实实的摔倒在地上,新裤子又“光荣牺牲”了,膝盖流血还有大片的淤青。同学见状慌忙扶起我,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回了家。一路上她不停地安慰我说磕磕碰碰难免的,下次玩的时候要多注意。她跟我聊天,给我讲笑话,慢慢的也就不觉得疼了。从那以后我们俩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
童年的回忆虽然有的让我矛盾,有的让我内疚,有的让我自讨苦吃,却印象深刻。我在童年的小事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不足,我在经历中得到经验,经验使我成长。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美好的记忆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美好的记忆作文 篇1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永不淡去,这些记忆是美好、快乐、温馨的。儿时的童趣,就属此类。每当看着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孩从我身边蹦蹦跳跳经过时,我总会想起童年那段美好的回忆。
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幸福。那时候的我和许多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一样,是那么的贪玩、调皮和捣蛋。捉迷藏、做家家、下河摸鱼虾。这些的可都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玩的事。我最喜欢下河捉鱼了,一有空,几个伙伴就向村边的那条小河奔去。大伙跑到河边时,连小裤管也顾不上挽起来,就争先恐后地纷纷跳进河里去了。水不深,我们下水后,就在水里跑来跑去,两个小脚丫拍打着水面,“扑通扑通”的,水花乱溅,我们乐得哈哈大笑,不久,原来清澈的水就被我们搞得浑浊不清了,甚至连水底的淤泥也翻上来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在逍遥自在游玩的小鱼就被迫把头浮出水面呼吸,而我们呢?一看到那些小鱼就飞快地伸出小手把它们迅速地从水中捧起来,放进事先就准备好的盛有水的小塑料桶里。这些可怜却又可爱的鱼儿只能乖乖地待在桶里了!
现在,虽然,属于我的童年已离我远去,但童年那段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日子在我记忆中将永不褪色。童年的往事,依旧让我记忆犹新。
童年美好的记忆作文 篇2倚靠着门前的那棵桂花树,翻开了记忆的相册,细细品味童年的美好,伴着花香,我不禁想起了它,想起那装载了我童年时最美好记忆的玻璃球。
小学时,我们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我们疯狂地奔跑,不停地从四面八方探知各种游戏,然后重复地玩。不久,我从花样繁多的玩物儿中挑出了最令我神魂颠倒的游戏弹玻璃球。
我对玻璃球爱不释手,如痴如醉。晚上我把球放在床头,让它陪我入眠。我更喜欢把它放在灯光下照耀,观察它的各种颜色,它犹如彩色花瓣,令人沉醉其中
玻璃球很小,只有葡萄那么大,那时,我和伙伴们玩球要先挖一个洞,然后猜拳,输的跑,赢的追,被撞到那你就没了。
那时候,玻璃球风靡全校,同学们的书包总是“叮当”作响,脆耳动听。下课铃声响后,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犹如开了匣的洪水一般,三三两两地趴在地上玩耍,直到上课铃响时才恋恋不舍爬起来,气喘吁吁地跑回教室。
记得那一次,上课铃响了,我玩得投入,以至于忽略了老师的悄然而至。老师就那样地出现在了我的身后,一把抓住了我的袋子,随手一甩,几十个球飞向天空,四散开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那样的光彩夺目。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苦涩缠绕心头。结果可想而知,我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番,从此我的玻璃球也被妈妈永远地锁进了抽屉里,我的贪玩幼稚让我付出了当时我失去了心爱的玻璃球。
童年美好的记忆作文 篇3每当我心情阴郁时,童年时代那美好的画面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在幸福的回味里,我的心间瞬息晴空万里……
小时候,家乡盛产西瓜。夏天里,我常和爷爷在去往县城的小路上散步,总有热情的乡亲们老远就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我跟在爷爷的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等到爷爷递给我一瓣西瓜,我便迫不及待地大口吞了起来,惹得乡亲一阵大笑………
这并不能满足我的馋欲,村里的孩子们组建了一支队伍——“偷瓜大队”,我便是其中一分子。等到嘴馋时,就聚集十几个和我年相仿的`孩子,组成“小分队”。行动时,我们分散为几队,稍大点儿的孩子带领我们悄悄溜进瓜地边的玉米地。快到交界处时,前面的孩子往地上一趴,像老鼠似的探出头去,观察附近有没有人影。待到时机成熟,我们就开始行动,手之所及,无论生瓜熟瓜,无一幸免。有一个伙伴因总摘生瓜而被大家起外号叫“生瓜头”。如果此时老瓜头一声厉喝,孩子们便一哄而散,跑丢鞋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孩子们竟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待到吃饱后竟然沉沉睡去了,等到醒时,老瓜头仿佛从天而降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害怕极了,静静地等待着暴风雨的降临。可是老瓜头却并没有惩罚我们,他只是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西瓜,说:“以后馋了就来,可别再祸害这些生瓜啦!”
这段回忆对我来说是那样的纯真美好,伙伴们的机灵可爱、乡亲们的憨厚纯朴,已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眷恋。在碧草连天、瓜果飘香的乡间,不知这样温馨的故事是否还在继续?
童年美好的记忆作文 篇4雨,在外面飘着,飘着……似在哭泣,似在发泄,又好似在倾诉……
我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倚在窗前,思绪被带回到了那一天——我人生不可擦拭的一天,还是一个雨天,操场中央有两个女孩的背影,她们漫无目的的在走着,走着……
“真快,高中又要毕业了,还真的好舍不得”一个女孩仰望着天空,不由感叹道“是啊,又要与你分别了……”另一个女孩低着头,眼睛看着绿色的草地,似在寻找着什么,或许正在寻找我们以前的回忆,又或许……
“还记得三年前的今天我们也是在校园的操场说着这些话语,可是我们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可是好像命运总不会永远眷顾我们,这次我恐怕没有机会与你考上同所高中了。我们这次还真的要说再见了。”那个女孩依旧仰望这天空,看着天空中时而飘过的云朵。曾经他的快乐是她仰望天空飘过的云朵……
“那如果我们不再一所学校读,我还会是你最好的朋友吗?我真的好想好想与你一直做好朋友。”“嗯,我也是,我永远会把你当作最好最好的朋友……”仰望这天空,几滴水珠顺着流了下来,滑到嘴角,女孩不知道是雨水,还是她的泪水……只知道很涩很苦,很符合她现在的感觉
童年美好的记忆作文 篇5这次,我们与第二轮一样,一点不同的是,大家更用力,心里抱着一个念头:不管怎样,为了我们的班集体,为了我们的老师,我们一定要赢,一定。对方也许是太累的缘故,谁都没有使太大力,我们却一如既往地拉着。
最后,我们赢了,1:2,大声欢呼着,尽情放肆,大家全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身边一切都忽视了。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快半年了,但我依然铭记于心,这次经历是小学里难忘而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我成长中的一个印记。
三四岁时,父亲用一只手掌,撑着我的肚子,把我举得高高的,我在空中又叫又笑的情景,至今鲜活。那时父母都年轻,妹妹小我三岁,一家四口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四合院里。每隔几天总有那么一次,母亲怀抱妹妹,我坐在父亲的腿上,两辆洋车(即黄包车)直奔餐馆,最常去的一家叫西湖食堂,因那儿有我最爱吃的芙蓉鸡片,然后再坐上洋车去看戏。我独钟情青衣花旦,称他们为“小媳妇”,但怕看花脸,常是伏在父亲的身上,朝旁边东张西望,嘱咐他“小媳妇”上场要叫我。
日占东北 抗日分子联络
家里客人一直很多,“叔叔伯伯”的叫不完,节庆之日,圆形的大餐桌坐得满满的。伯伯们看上去各个气宇轩昂,几个叔叔还在大学读书,都是九一八事变后逃到北京的东北青年。他们每来必到父亲书房,关上门一谈就没完。
最疼我的是一位赵伯伯。东北人称伯父为大爷。我叫他为赵大爷。父亲与赵大爷为中学时代的同班死党铁哥们,年纪虽然差了四岁,却一直是至交中的至交,因两家都姓赵,赵大爷叫我把赵字取消,简单而更亲近的叫大爷。大爷家住天津,在北京也有住处,常常到北京来会朋友,几个人一起听名角唱戏,吃馆子。他每次必给我带来大麻花、蜜饯和装在漂亮盒子里的洋糖(即现在的巧克力)一类的零食。
七七事变之前,我们便过着这样中产阶级和美的小日子。
七七事变 全家移至天津
那时,我最大的秘密是常趴在大门缝里朝外望,看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下学。父母看在眼里心痛,最后还是遂了我的愿,让我进入附近的小学,每天由女佣接送。但做学生不满两个月,就举家搭上开往天津的火车慌张外逃。目的地是天津。
因知去天津必到大爷家,出发前我便开始兴奋。平时父亲每个月至少去天津一次,有两次还带了我去。大爷家住在英租界一栋白色的洋楼里,房间很多,门里有人守着。大爷和大娘有两个孩子,都比我大好几岁,我称为大姐、小哥。他们一家人都很疼我,大娘带我去吃西餐,还逛商场买玩具。
我乐得半夜睡不着觉。次日天一毛亮,母亲就唤我起床,我惊奇地发现,她没有穿每日必穿的旗袍,父亲也没像平常那样穿西装打领带,而是穿了一身买卖人的短杉裤挂。我嘻嘻笑了起来,正想说他们的模样好奇怪,却被严肃嘱咐:“有人问去天津做什么?要说去姑妈家。”一位在大学读书的王叔叔,雇了三辆洋车来接我们。“街上还算平静。不过路口上有日本兵。”他表情沉重地说。
还是照老样子,母亲怀抱妹妹,我坐在父亲的腿上,王叔叔替我们带着两只小箱子,拉起车篷奔向车站。那时我已懵懵懂懂有了一点概念,知道发生了大事情。
月台上挤满提箱携袋的人,但异常寂静,显然是不敢吱声。母亲紧握住我的手,父亲抱着妹妹,王叔叔提两只箱子在前面开道,仍是寸步难行。挤了许久,父亲才把母亲和妹妹送上火车,找了位子坐下,然后打开车窗,接过王叔叔举在手上的我。王叔叔自己并没上车。我悄悄地问父亲:“王叔叔为什么不跟我们去天津?”父亲立刻用眼色止住我,低声道:“王叔叔要上学,他不去。”过了一会我又忍不住悄声问:“我们不再回家了吗?王妈等着我们吗?”“我们过些天就回来。叫你别说话,怎么问个没完!”
搜查抗日分子 列车拖延
火车终于开动,像一只气喘咻咻的病牛,走几步便停下来,没人知道何时再开。深秋9月,车厢里奥热得仿佛要爆炸,逃命的人塞满每寸空间。铁道边站着排列整齐的日本军队,刺刀在阳光下闪亮。日本兵随时上来搜查抗日分子。
隔几个位子的一位胖老头热死了,他的家人在哭,只听有人道:“不要哭!日本兵知道要扣车的。大伙倒霉。”另有人说:“把手帕蒙在他脸上,弄成睡觉的样子。唉!”那家人果然不哭了,车内立刻沉静下来,只有我的妹妹渴得隔一会叫上两声。带的饮水喝完了,父亲要越过人群下车去买水,我用力抱住他一条腿,说死说活都不让他下去。因我直觉地认为,他就是日本兵要找的抗日分子。恐惧的滋味使我在剎那间长大,懂得了人间其实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和顺美好。
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天津站。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全车人都松了一口气。
到达时,大爷和大娘迎在门厅里,见到我们一家不胜喜悦,大爷说:“两个小时的车程。整整走了一天一夜。”“能到就是万幸!”父亲把路上的情况说了一些。大爷摸摸我的头,道:“怕了吧?外面乱,别出去,你看天井里还有滑梯呢!你大姐、小哥放学回来会带你玩。记住,别出去。”
我们一家人被安排在二楼的套间里。二楼共两个套间,另间住着一对丁姓夫妇,大姐、小哥称他们为舅舅、舅母。妈妈命我也跟着这么叫。总之,一昼夜间我的生活整个变了样,没了满是花果的四合院,却有了一堆新的亲人。尤其让我喜欢的是客厅里的壁炉。我并不知壁炉是用来生火取暖的,当天就和妹妹扮起家家来,两人面对面坐在壁炉里。
我听到父母的谈话:“我非跑这一趟不可。你就带着孩子跟在田夫妇吧,有照顾,我办完事就回来。”“你别担心,这里是英租界,我们跟着大哥大嫂很安全。你倒是注意自己,快些回来。”“我知道,你别担心。”接着,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次日醒来,母亲对我幽幽地说:“你爸已经去南京了。”
nlc202309011319
分发武器 武装打击日军
我不知南京在那里,父亲突然离去令我茫然,愣了半天才问:“爸爸怎么不带我们?”“你爸有事,不能带。你可不许出大门啊!”妈妈把她嘱咐了好几遍的话又重复一遍。其实大门有老徐看守,总紧关着,没他打开谁也出不去。我每天就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有时和妹妹办家家,有时站在客厅的阳台上朝下看天井。
我常常到楼下去找大爷,他总是笑咪咪的欢迎我:“呦!珠儿来啦!“多半在书房里,他坐在书桌前,我趴在一边的椅子上又写又画。我发现,不单我不许出大门,这门里的大人们也不出去。没见大爷出去过,有天我忍不住要求: “大爷带我去看戏!”“大爷忙,不能带你去看戏!”他拒绝得好干脆。
来访大爷的客人是真不少,北京的王叔叔也来过。有两次忽地冒出一群,足有十来个人,他们在三楼的大厅里嘀嘀咕咕的,没完没了不知说什么。锁子坐在楼梯口,任谁也不许上去。那一阵子我心里好纳闷:这么多叔叔伯伯聚会,为何独缺我的父亲,父亲怎么这样久不回家?我把这话问妈妈,她答“你爸会回来的”,竟流起眼泪。把同样的话问大爷,他立时没了笑容,淡淡地道:“就快回来了。”
有位女中医陈大姑,在北京时曾数次来我家,父母和他们的朋友谈起她时,都不忘提她的业师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首位。陈大姑戴着瓶底厚的近视眼镜,穿着没有腰身的长袍,带着一大坛子名牌黄豆酱,到天津来看大爷和大娘。锁子有力气,把酱坛子扛在肩膀上,一口气奔上三楼大厅,陈大姑和大爷大娘跟着上去,我像条尾巴似的,紧随在后。
我看到陈大姑用小刀慢慢窍开粘在坛口上的油布,然后和锁子小心翼翼的,把盛着酱的油布抬出丢在旁边的盆子里,又掏出一些油布棉花之类。陈大姑对大爷说:“你看看吧。”我想坛子里一定有好玩的东西,连忙伸长脑袋瓜去探望,不料大爷拉过我,说:“珠儿回家去,大爷今天不能跟你玩。”他一点笑容也没有,我只好独自下楼回家。坛子里的东西我已看得很清楚,但认不出那是什么。直到数年之后在重庆,老师给讲解武器二字,把一张相关的图解挂在黑板上,其中有一种叫手枪,使我猛然记起在酱坛子里看到的东西。原来那是手枪,而且不只一把。
执行任务 父亲远赴香港
那一阵子白楼里的气氛沉郁,妈妈常常暗自流泪,叔叔伯伯们来访大爷,频频提到父亲的名字,还说什么“大沽口”、“日本人”等等。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能感觉到发生了大事。有天和妹妹在楼梯旁玩扮家家,忽听有人急促地跑上楼来。那人穿件灰布长袍,头发蓬乱漫腮胡碴,黄瘦的脸上白眼球泛红。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叫:“爸爸!”
整个白楼轰动了。大爷大娘,丁家舅舅和舅母,还有从北京来的两位叔叔,都来到我家。大爷说:“我派人打探,带回的消息都不乐观。能回来太好了!”父亲叙述道,到大沽口,日本军队知道乘客中有抗日分子,便以船上有人生霍乱为借口,扣住不准进港口。还说为了阻止传染病流行,也许得放火烧船。船只足足在大沽口扣了21天。因英国人帮助交涉,最后由几位英国医生陪同,逐一检查了全船乘客,证明并无霍乱或其他传染病,日本人再找不出别的迫害理由,才放行的。
父亲脱险归来的一个月后,我们全家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送行的只有大爷和锁子。锁子帮拿行李,大爷牵着我的手走上舢板。舢板尽头和上船处隔有几寸宽的空隙,朝下一望是汹涌的海水,我惧怕不敢迈步。大爷用双手托在我的腋下,一下子把我放在船上。临别时我紧紧的抓住大爷的手问:“大爷,你不跟我们一块儿坐大船吗?”大爷摸着我的头笑道:“你大娘和大姐小哥在家等我呢!大爷不能跟你坐大船。”“叫大娘和大姐小哥一块儿嘛!”我急切的说。大爷叹了口气:“唉!傻孩子啊,跟你爸妈去南方吧。再见大爷时,你就是大姑娘了。”母亲在一旁道:“你大爷多疼你啊,给大爷行个礼,说再见。”我垂下双手,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说:“大爷再见。”
大爷与爸妈互道珍重后终于于离去,我踮起脚根翘首张望,直到他高大的身影在人群中消失。我并没有再见到大爷,他没有看到我长成大姑娘的样子,因为在我们离开天津的次年,他就被日本宪兵逮捕,因坚决拒供而被杀害。
抗日志士 为国献出生命
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才明了一些大爷的生平背景和所作所为,知道他的死也是在多年之后。原来那栋白楼是抗日协会驻天津办事处,来往进出的叔叔伯伯,包括陈大姑、锁子、王叔叔、丁家舅舅等全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大爷的头衔是办事处主任,职责是统领华北、东北地下抗日。
大爷留学日本,工科毕业。他办过造纸厂,平日以实业家的姿态出现,家庭幸福,生活优裕,却选择为国家献出生命。那位把我从窗子递进火车的王叔叔,也于1941年被日本侵略者残酷杀害,死时才29岁。
海峡两岸都有关于大爷的记载。其中以大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出版的《民国人物大辞典》记载得最简单明了,抄录如下:
赵景龙,字在田,黑龙江巴彦人,1900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生。幼年在乡读书。及长,赴日本留学,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29年毕业。归国后集资在桦甸创办东北造纸厂。1931年九一八事变,领导桦甸造纸厂警卫、员工,组织地方民团,创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后联络盖文华等在哈尔滨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义勇军政治委员会,策动东北民众抵抗日军。旋东北民众抗日协会成立于上海,负责策动黑龙江全省民众抗日,继任该会天津办事处主任。1938年国民党中央调整东北党务工作,将东北党务办事处由重庆迁天津,被派任该处执行委员会委员。1939年12月19日,在天津马厂道安乐村被日本宪兵队逮捕。1940年2月4日被害于吉林日本宪兵队本部。得年40岁。
(摘自美国《世界周刊》)(编辑/立原)
本课内容包括聆听作品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唱歌曲两首,一首是赞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忆童年时代的歌曲《红蜻蜓》,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为了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本课的主题,感受两声部歌曲演唱的和谐统一,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红蜻蜓》的学唱上。首先让他们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接着让他们跟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分段讲解歌词,最后再跟音乐填词演唱歌曲。为了训练孩子们和谐统一的声音,体现合唱的魅力,我又让孩子们学唱了第二声部歌曲,然后分小组、分声部练习演唱歌曲,通过多次练习、个别小组展示,最后集体演唱,终于听到了学生们美妙、和谐的合唱《红蜻蜓》了。
另外,有个别学生,还总结了自己记忆深刻的童年歌曲,运用《红蜻蜓》的旋律,把它们编排成《童年的回忆》来演唱,真正做到了“童年的音乐”。
童年的记忆教学反思《摇啊摇》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童年》中的一首歌曲,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学生休息了2个月课堂纪律开始无法把握。这节课我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激励大家,分配了6人小组并选出了组长。我想音乐课不是要同学们一味的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美的追求,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小组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这个学期我想在课堂上多花点心思,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学生的基础我想在课上扎扎实实的抓,节奏,节拍,音乐手法等等每节课都渗透一点,慢慢来。每节课都让同学们唱唱谱,练练节奏。
《摇啊摇》这课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2句“摇到外婆桥”他们的歌词一样但是旋律不一样。同学们容易思维定势,唱了上行的旋律后就再也下不来。导致2句歌词唱同一个旋律。通过前2个班的观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先让同学们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词部分。然后让他们听对比他们之间的区别,然后再唱。这样就克服了这个毛病。
我和姐姐一同来到外婆家,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那条清澈见底的山沟,潺潺的流水,好像一支和谐动听的音乐。我脱掉鞋,在沟边戏水,姐姐她们在沟边的大石头上玩扑克牌。有时我和姐姐在沟边扒螃蟹,我们扒了好多的螃蟹,用竹签串上,然后生起柴火,把螃蟹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那味道,拿四川话来说,真是好巴适哦!
但在外婆家,不只是有这些乐趣。外婆还给我和姐姐讲故事。她说这山沟深处有水鬼。吓得我和姐姐不敢轻意到山沟里去玩。外婆讲:从前,这山沟里头有户人家,有个女儿,如花似玉。忽然有一天,女孩不见了,她家里人担心得不得了,到处寻找她,许多天过去了,仍不见女孩的踪影,正当她家里焦急万分时,一个晴天霹雳传来——有人在沟中发现了一女孩的尸体,正是他们的女儿。从那以后,到了晚上,那条山沟没有人敢经过。因为走过那里的人,听见过那女孩的哭声,还看见那女孩穿着白色衣裙,在水面上走动。
直到现存,仍没人敢在夜间经过那里,就是在白天,一个人独去,也有点毛骨悚然,我就更不敢了。不过,夏天纳凉,外婆家的许多人,还是常在这山沟玩,特别是山涧中的那块大瀑布,太壮观了,远远地就能看到,像一幅白色的屏幕。真如李白之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落而下的水,打在岩石上,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就像天上的雷声。我和姐姐去玩的时候,不敢靠近,但水雾溅到脸上,仿佛所有的不快乐都忘却了。
繁荣的牛栏山镇
牛栏山镇子不大,四周有城墙围绕,东西南北各辟一城门,街道布局条理明晰。青石路黄土道在镇中心交合点,人们都叫十字街,南街开有百货、账册、照相馆,茶棚酒肆大饭庄,商家的大布幌子随风招展。东街有布匹鞋帽,绸缎首饰,染行药业,路北一侧店铺门前家家出廊,夏季遮阴冬避风,商缘人气红红火火。十字街往北除几家修理服务业外,镇公所设在北街,坐北朝南,道路贴它东墙通向北城门。十字街西侧有青砖拱券门牌楼一座,与西城门相对,西街多为仿效京城四合院式的民居,憩憩寂静,爷爷奶奶在西街为我筑起了温馨小巢。邻居姓张以农为主,闲做木工活计,经济殷实,为人忠厚,排行老二,我唤他二叔。二婶居家抚养一子一女,男婴牙牙学语,女孩小我两岁,都叫我大哥哥。两家关系和睦亲如一家人。
逢农历的一、三、七日为牛儿山(当地人习惯把牛栏山叫牛儿山)的集日。十里八乡远至口外(指古北口以北)的人们,骑着毛驴,赶着大车,牵着骆驼成群搭伙来牛儿山赶集。这时的商铺是最忙碌,最红火,最为兴奋的好时光,沿街两侧布满时令蔬菜、瓜果梨桃、鸡鸭兔羊、鱼虾鳖蟹,叫卖声不绝于耳,剃头、镶牙、看八字的,箍桶、锔碗、修搓板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看大牙计(今称中介人)在粮食市、牲口市上变法。买卖双方要价砍价互不相让,大牙计走过来拉过一方的手,往自己袖筒一吞,捏攥手指头时眉飞色舞,然后再和另一方捏攥几下,嘿——买卖成交啦!经大牙计一鼓捣,三方皆大欢喜。当时我真闹不懂大牙计施的什么玄机妙法。
牛栏山的神话传说
有关牛栏山的神话传说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牛村里的白胡子爷爷讲的——在很早很早以前,这地方一片荒凉,杳无人烟,往北是一脉大山,山里住着一位行满功圆、修炼成果的燕姓山大王。大王膝下有一聪明睿智的女儿,取名山妞妞,被视为掌上明珠。可山妞妞不甘心久居深山的寂寞,施法术把自居的妞妞山悄悄南迁。山大王察觉后劝阻,山妞妞痴心不改。山大王怒不可遏,派出金牛仙阻拦。但见金牛脖子一梗,前腿弓后腿绷,四蹄生风拦下了妞妞山。山妞妞怒气冲天,心想,你金牛阻拦我南迁,我妞妞也不让你金牛北归啦!口念仙诀,一道金光化为栅栏把金牛拦在山腰洞里。星转斗移,谁也说不清楚是金牛拦住了山,还是栅栏拦住了牛。天长地久,他俩下山食起了人间烟火,开荒引水变良田,人丁兴旺,牛栏山前就出了个金牛村。
金牛洞确实在半山腰间,洞口朝南,常见云雾在此缭绕,饮水槽就搁洞口,饮牛水常年不枯。出于年幼好奇,我曾和几个胆壮的童伴有过一次探穴进洞,沿坡下行十几步后越深越黑暗。我们手攥着手探步前行,唯恐谁失落在这漆黑的世界,步步如履薄冰,百十步过后被乱石阻拦,伸手摸摸探探,都是不规不矩的岩石。一童伴想测探个究竟,大吼一声,“啊!”随之传来噼里啪啦如塌似裂的怪声,令人毛骨悚然,紧跟着烟尘呛喉灌入呼吸道,吓得我们个个双腿酥软魂不附体,不约而同转身朝洞口爬奔。抬头望明亮处,只见几只飞禽拍翅飞出洞口,我们这才大松一口气。回到家,小妹在奶奶面前绘声绘色描述我探洞有为,奶奶听罢气得手发抖脸发白,说古论今地数落我个没完,直到我认错表示再也不为,奶奶才云开雾散给我去端菜盛饭,还嘱咐小妹不要在爷爷面前提及此事。我明白奶奶的用心,也感谢小妹的嘴紧,免去了爷爷对我轻则罚跪重则打板子的惩教。
碧霞春晓
望粮墩在西山头,为辽代所建,用于瞭望从通州北上的粮船,曾被誉为当地优美的八景之一。历经沧桑过后,残墙断顶已不成模样了。
娘娘庙正名碧霞宫,建在东山之巅,香火极为旺盛,供奉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左右配祀着送子、催生、眼光、天花四娘娘。每逢四月十八,碧霞元君施恩布德,慈悲送子,虔诚的妇人们从山下的庙南门进入,攀登480级石阶,每三步一跪拜,九步一叩首,进殿敬香过后在送子娘娘脖颈上拴上红绒绳,喜盼紫气东来早降贵子。奶奶领我赶会没有沿阶拜叩,但在天花娘娘案前叨咕了几句之后,让我磕头祈求不出天花,不落麻子脸。出殿下山,赶会的人熙熙攘攘,卖货的摊位云集成巷,耍猴的变戏法的都各围成圈,各种小吃五味俱全。戏棚子里传出平戏(今称京剧)落子(今称评剧)及河北梆子的声腔婉转动听。奶奶为让我高兴,花了两千大票领我进戏棚听了《二进宫》《大登殿》《三娘教子》。我喜欢看戏中忠孝仁爱伸张正义的志士忠良,鄙弃那几个伤天害理的丑陋贪徒。待走出戏棚,天已过晌午,奶奶才想起爷爷的中午饭还没着落呢!
潮白河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从大山深处悄悄淌来,轻轻地擦抹着牛栏山的肌肤,把红墙绿树的碧霞宫映入波光之中。“碧霞春晓”图曾誉为顺义美景之一。怡人陶醉,她又悄悄向南潺潺而去,像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飘落在葱葱郁郁的锦绣大地之间。坐在她身边松软柔细的沙滩上,看渔翁泛舟撒网,观鱼鹰子潜入碧波透底的流水中渔猎,农夫们来往踏过原始状的木桥,日出而去耕耘禾田,日落而归口哼小曲,唱出他们丰收在望的喜悦。
牛栏山的名吃
四大烧锅远近有名。酿出的白酒柔和绵甜,品质上乘,相传在康熙年间(公元1664年)就有文字记载牛栏山的酿酒技艺,至今已近350年,但驰名天下则是乾隆皇帝的驾临。相传乾隆爷去避暑山庄,骑马路过牛栏山,微风习来闻有香气扑鼻,当即纵马随香气追寻,一追追到酒作坊才解香味之源,当即杯酒下肚,满口余香,龙颜大悦,传旨:赏!自此牛栏山的二锅头酒香飘四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乃至华夏之外,到牛栏山来贩酒的商客纷至沓来,牛栏山的客栈、商铺、饭庄也随之昌盛。我记得上世纪40年代初,四大烧锅的字号是公利号、富顺成、义公号和魁盛,都是前店后厂,院子里骡马成群,料堆如山,每家都辟开城墙一洞为自家便门,自家把守,便于进料和发货。当年牛儿山百姓哼一首小曲儿,“烧锅的门前后开,出城进城挺自在,百姓也想开扇门,官爷伸手拿钱来。”从中可听出烧锅和官府的关系非同一般。
牛栏山的“三味香”金翅鲤鱼、鸡头茨菰、芝麻烧饼也颇有名气。金翅鲤鱼是潮白河在牛栏山一带的特产,金鳞、金翅,金灿灿,曾是送皇宫的贡品。我们一家喜欢吃金鲤子,每当爷爷提溜金鲤回家,经奶奶去鳞破肚收拾后,一盘红烧金翅鲤鱼摆上餐桌,馋得我咂嘴垂涎。爷爷先夹一箸给我,嘿!入口醇香,鲜嫩细腻好吃极了。鸡头茨菰产自牛栏山北牛河湿地,那儿芦苇丛生,莲藕成片,茨菰随地可见,鸡头刺多扎手难采。每当夏季我放学之前,奶奶剥出紫色的鸡头米和茨菰一起煮沸盛在碗里,再撒上白糖凉凉,待我一进家门吃到嘴里,入口清香甘甜,爽!奶奶眯笑着双眼看我狼吞虎咽。当我看见奶奶的手被鸡头扎破了,才想起让奶奶吃,奶奶总哄我说:“我吃过了,你吃吧。”芝麻烧饼各地皆有,但牛栏山的烧饼绝,入口浓香酥脆。小店坐落在十字街口,门脸不大,但名声很响,供不应求。伙计一刀劈开刚出炉的烧饼,再夹上他家自制的猪头肉。爷爷常买回家给我当点心。一天,我和邻居小妹在南墙根逗蜗牛,唱着“水牛、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呵哦;你爹,你妈,给你送来了酱牛肉呵哦!”不知什么时候,爷爷站在我俩身后,看我们玩得惬意,从荷叶包包里拿出烧饼夹肉,给我俩一人一个。我急不可待,一口就咬出了个大月牙,小妹扑哧一笑,闹了我个大红脸。爷爷说:“别噎着,还有呢!”我这才像小妹那样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一同享受这芝麻烧饼夹肉的浓香美味。
八年抗战胜利后,处处呼唤和平,爷爷收敛起牛栏山的店铺,把精力转回京城。我耳边回荡起大集上的叫卖,戏棚里的音律,两人三足的呐喊,潮白河戏水的欢笑……小妹从大人相互寒暄的夹缝中挤过来问:“大哥哥,你们还回来呗?”凄凉的童声蕴含着希望、恳求、憧憬……
【童年的记忆随笔诗歌】推荐阅读:
描写童年的优秀作文:童年的记忆07-03
“六一”童年的美好记忆06-15
与童年记忆的作文10-25
童年美文:童年,那挥之不去的记忆09-13
童年的记忆作文350字07-04
六年级作文:童年记忆的河11-16
花花绿绿的童年记忆小学生优秀作文06-13
珍藏记忆的随笔05-23
童年的随笔10-12
记忆中的味道杂文随笔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