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共8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 篇1

我想先描述一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数据的收集和录入,负责数据的存贮,负责系统内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加工,模型的建立、求解、应用和修改,输出信息,向各管理层提供信息,支持决策,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管理及维护。后面主要为根据结构化的系统规范来讲主要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等。

众所周知,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管理系统中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并探讨计算机的实现方法。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操作,虽然管理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局限性,或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觉得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我们电子商务的学生而言。我觉得平时上课学习是不够的,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且也要多做练习题,这样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

最后也要谢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再接再厉,更加的充实自己!

管理信息系统心得(2):

上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我们参加了erp的实训课程,刚从管理信息系统中知道了关于erp的知识,上个星期就参加了实训,这让我对erp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erp沙盘模拟流程:

1.提交广告费用,抢订单。这个步骤是整个模拟至关重要的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生产总监根据生产线的数量,预测产能,为营销总监的抢单做数据支持。营销总监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生产力,以及对竞争对手的预测分析,并与财务总监的沟通,确定广告费的支出。当广告费排名出炉之后,便是营销总监根据手中数据,在现有情况下,选择对本公司最为有利的产品订单。

2.根据订单生产,交货。这个步骤是很好完成的,因为事先已经经过周密的预测,所以采购总监根据订单,从财务总监手中支出资金下料,生产总监根据生产线能力进行有序的生产,订单完成时交货,获得货款。

3.生产规模的决策。这个步骤主要是由生产总监。营销总监和财务总监共同完成的。营销总监根据市场趋势分析预测出今后的市场需求,生产总监根据数据进行决策,生产线的数量,生产线的种类,以及厂房的闲置和利用。

4.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研发。营销总监分析市场,预测未来时间内,市场的走向和产品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与财务总监的沟通,对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产品以及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作出不同的资金投入。

5.资金的运作。可以说整个模拟中,财务总监是最辛苦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要经过财务总监的纪录。财务总监在每年年初预测整年的资金状况,根据预测决定贷款。贴现,高利贷,保证流动资金的持续。

6.统领全局。在整个模拟过程中,ceo似乎是最为轻松的,没有零碎的工作,只是对每个决策作出决定。实则不然。因为没有具体的职责范围,反而使ceo的工作量扩大化,每个步骤他们都要参与决策,并且要严格掌控公司运作进度,贯彻员工的执行力度。

我的经营总结与感受:

为期2天的erp沙盘模拟结束了,各个虚拟企业的经营状况陆续的公布在大屏幕上。在6年的沙盘模拟经营中,各个公司都各有经历、各有收获。在这6年中,我们的u15公司5位成员充分合作,各尽所能,合力完成了艰辛的为期6年的经营任务,体会到了企业经营中的复杂与艰辛。我们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但恰恰是因为不理想,所以我们比别人感受得更多、体会得更多。也正因为这不理想,所以我必须总结出教训,总结出经验,希望能借此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我的这次沙盘活动中担任u15组的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处理企业的各种财务问题以及资金周转等问题。

通过这一天在沙盘上的实际操作,我对企业的经营、整体运作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首先,一个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转是要以一个协作的团队为基础的,每个人都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其次,作为主管财务方面的人员,应当在经营初期做好财务准备,核对账面的实际情况,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做好财务分析帮助ceo明确企业决策的可实施性。同时还应当把好财务关,哪些资金可以动,哪些资金不可以动应当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重大失误。再次,应当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明确市场的发展趋势,资金的流转畅通以及对原材料需求的准确预测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

我觉得这次的沙盘实际操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会计方面,一个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管理是很复杂的,并不是我们在书本上所学到的那么单一的,而是要和实际结合起来,将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同时,在账务上要做到准确、精确,因为财务是企业进行决策时最重要的参考,如果连自己企业的账都做不清楚就更不用谈企业的盈利问题了。我觉得自己作为财务总监的角色在这方面出现了失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账务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的失职,但这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财务人员的重要性。另外,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擅离职守不对越权管理也是可以的,如果企业的内部人事结构混乱的话,这个企业无论底子有多好也是没有办法正常经营下去的。

这次沙盘模拟收获还是颇丰的,不管在游戏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结果如何,我还是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也对企业有了全新的看法,经营一个企业并不是想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非常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一个过程。让我明白了以下几点:战略管理在的运用

战略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是“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即:对未来如何设想,如何组织企业中的各类资源实现上述设想。“战略规划”包含“确定战略目标”和“设计实施方案”两部分。在战略规划中,erp模拟沙盘为我们提供了基于对市场总体情况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平台,结合erp沙盘对我们企业自身能力和资源的诊断,提供给我们一份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数据充分的“战略目标体系”在第二部分中,erp提供实现目标具体步骤,规范我们的经营行为。真正作到了以 “战略目标”统畴企业全部生产要素的软件。

2.生产管理的运用

运营管理也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将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有效地转化为有形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我们的erp模拟是生产有形产品。它规范了我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计、计划、组织与控制。使我们更好的组织公司的日常生产。

3.市场营销的运用

市场营销是对思想、产品及劳务进行设计、定价、促销及分销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从而产生满足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erp沙盘模拟为我们提供全程的跟踪规范。为我们提供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推广,促销等方式来完成我们的企业经营。

4.财务管理的运用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全部理财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代理财思想、建立现代理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是较难的,他需要许多财务知识和动态的去处理问题。erp就很好的处理了这个艰难的课题。erp模拟沙盘提供动态的时时跟众体系,可以规范的完成财务工作。用软件进行管理还可以减少很多人为的因数造成的错误,摆脱很多人为关系。并且在资金管理标准;利润管理标准; 成本管理标准;经济核算标准;会计工作标准;审计工作标准等方面都体现着他的长处。

erp沙盘模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它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平台。在erp课程中,学生能运用各种知识,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危机意识、创新精神和提高抗压能力,体会企业经营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能在剩下的时间内扬长补短,增强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 篇2

1 对该门课首先有一个系统了解

在讲解该门课之前, 首先需要授课教师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的性质、发展背景和功能有一个系统的介绍, 让学生对该门课程在整体上有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说, 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这可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 (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 中表现出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无论有无计算机, 均需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使用。然而为了使管理能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高效率, 通常要利用计算机对管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对数据进行采集, 使数据集中统一构成信息资源, 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并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 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

2 把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构建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就如建一座高楼大厦, 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 按步骤实施。

2.1 构建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和数据组成的, 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大量的信息爆炸性地增长, 如果没有计算机、网络, 则信息的存储量将很少, 而且要想在“信息海洋”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无疑是大海捞针。

人们按照系统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收集、组织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转换、筛选、分组、排序、运算、存储、检索和输出, 从而为人类决策提供各类起辅助作用的信息, 形成一个以人为主、与人友好的人机系统。

2.2 搞好系统分析

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之前, 首先应做好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具体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 从而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若既必要又可行, 且条件也具备, 就可以通过各种调查方式, 来解决新系统“干什么”的问题, 即进行逻辑设计,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主要采用数据流图DFD和数据字典DD描述) , 为下一步系统设计做好准备。这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步骤, 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需要经过大量的调查与访问获取相关数据。

2.3 认真做好系统设计

这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重要步骤,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物理设计, 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用程序流程图、PAD图、N-S盒图或模块结构图等工具构造出系统的物理模型, 为下一阶段系统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一定要使系统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2.4 系统实施

就好比完成了大楼的总体设计之后, 具体开始施工一样, 只有保证施工质量, 才能使系统尽善尽美, 充分体现设计的风格。因此, 物理系统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工具的应用、程序模块和系统调试等具体实施工作一定要细致, 保证工作质量。

3 掌握成功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 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应将管理信息系统放到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去考察, 能否成功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在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求管理方法科学化。

(2) 领导者的重视和主要管理者的支持是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先决条件。

(3) 应建立本单位自己的计算机应用队伍, 做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工作。

4 将相关学科知识贯穿其中

在上述基础之上, 将相关学科知识贯穿其中, 如数据库技术、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会计学等。

5 认真剖析开发案例,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 对某一个开发案例, 认真地、一步步地分析, 在此基础上, 实际动手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2) 在开发过程中, 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决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模仿, 应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知识运用于其中。

6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1) 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是基础。在所有人生态度中, 积极主动应该排在第一位。学习上更需要这种态度:从小事做起, 远离被动习惯;多尝试, 事先充分准备;对自己负责, 努力争取综合素质的进步和突破。大学学习过程要学会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困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 合理而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关键。在大学学习生活中, 供自己自由分配的时间是很充足的, 供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的。例如学习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 如果觉得课本知识挺枯燥的, 你可以选择利用电脑课件去学习, 或者到图书馆借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技巧和案例的书籍自学。只要你去不断尝试, 必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学习思维方式, 学习起来就轻松很多, 事半功倍了。

(3) 养成独立思考和虚心好问的学习习惯。认真掌握好理论部分, 多看书上的例题, 同时课后在电脑上一步步照着操作, 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知识的环节。在看例题时遇到不懂的还未学过的知识点不要困惑烦恼, 只需用铅笔作个标记, 等学到后面的内容后前面的难题自然一一化解, 茅塞顿开。遇到问题首先应独立思考一段时间, 实在理解不了要及时主动地请教老师和同学, 不要羞于提问。在宿舍要善于利用电脑, 克制住自己, 少玩游戏和上网聊天。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的改进 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是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是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的一套新体系。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设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信息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现代企业和组织,能够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基本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能力,为今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打下基础[1]。

本人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信息技术及其在管理中应用方式更新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现有教材中理论体系部分前沿性知识不够,案例分析的内容缺乏实际背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很难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过程及方法,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前沿理论知识不足

尽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关教材很多,但多数教材内容雷同且知识体系陈旧,尤其缺乏相关前沿理论知识的内容。国内许多教材基本上都是在简单介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数据、信息、知识等相关基础概念后,就按照面向过程的结构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为主线安排章节。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软件工程方面的内容,缺少如何从企业管理角度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此外,当前国内外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而我国大多数教材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介绍,致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授课中,多数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对于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而部分具有理工科特长的学生却对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中所需的管理学相关知识表现出理解困难。同时,很多教师在讲授时,面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没有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整理出具有一定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案例,大多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固定方式教学。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较弱

(1)在教学方法上,多数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不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大都采取传统的命题闭卷考试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环节的考核。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能死记硬背,没有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3]。

(2)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多以讲授理论为主,在内容的讲授上一般是基础理论加技术加应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符合实际的完整开发应用案例较少,加之不少任课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开发应用系统的经验,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合适的教学案例。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已有的一些案例对企业背景介绍也不够详细,使得多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无法做到透彻地分析和领会。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性更强的学科,但是在很多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部分过多,上机实验教学环节课时不足。

(三)缺乏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大多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都由任课教师一个人独自完成,不同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缺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很多教师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实际的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便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或者有过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靠一位教师个人的能力也很难把握课程相关理念与知识的最新动向[4]。

(四)学生对课程认知有差异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和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甚至有很多学生会错误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属于计算机系列课程,认为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如何开发信息系统。所以部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觉得学习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些内容纯属多余,还不如多学几门语言来得实用;而多数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又十分缺乏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认为学习管理专业的不需要学习信息系统,从而不愿意花精力好好学习这门课。实际上,编写程序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很小的一个技术环节,成功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对业务对象管理问题的把握和基于管理问题导向的系统需求分析,而系统运行效率和性能又取决于系统设计环节。正是存在着这些理念上的错误认识,学生难以从深层次理解“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一核心问题,从而也就不能认识到这门课学习的重点所在[5-7]。

二、课程改进的目标

(1)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基本功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充分的保障。

(2)课程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课程要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涉及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紧跟学科前沿。

(3)实践环节具有明显特色。本门课程要对实践环节足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虚拟系统调查、分析与设计、上机实验等方式,形成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框架。

(4)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科研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改进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前沿理论知识更新很快,要求任课教师动态跟踪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前沿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信息经济学、信息技术及知识工程研究的发展,及时拓展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等。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将知识学习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原则,引入一些信息系统驱动下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ERP、JIT、敏捷制造、CRM、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始终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任课教师参与和主持的有关科研课题,采用案例教学,上机实验教学等形式,增强教学环节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理論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讲授中结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教师从事的有关科研课题,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教学过程[4]。

1.案例教学

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项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教学管理系统的案例,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与生命周期过程。

在概念、思想和原理讲授中也引入相关案例,如讲授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时,本人就结合煤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特征(投入的都是辅助材料,投入物与产出物没有确定的供求联系)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企业的组织特征和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2.课堂讨论

每堂课要预先设定一个讨论主题,点取学生讲解答疑,进行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学习的兴趣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上机实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最有效方法。在上机实验环节,应着重培养应用Visio、Rational Rose等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和熟练应用SQLServer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能力。结合上机实验环节,可以开设多个实验项目,要有侧重单项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也要有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指导,并配备1-2名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协助进行实验指导。

(三)建立教学团队

结合所在单位条件,联合多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间要经常交流经验,相互听课,为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保障。此外,上机实验环节让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丰富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经验的研究生参与指导,使上机实验环节的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四)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单位除具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的条件外,还应建设能同时容纳所有上课学生进行上机实验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实验所需的数据库(SQLServer等)、CASE工具(Visio2003,IBM Rational Rose)等软件系统,并搭建PowerBuilder或.Net等大型应用系统开发环境。

此外,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单位还应该与专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的有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参观学习,提供讨论案例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打破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案例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魏玲,孙晓宇,代德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2(6):55-56

[3]梁亚玲.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0):100-101

[4]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5]胡晶,李春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模式的学习型组织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8):83-84

[6]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3):105-107

[7]龙世荣,赵学孔.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 (5):106-108

作者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要求 篇4

在参考题目中自主选择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也可自拟题目,完成以下内容:

1)完成系统功能的代码开发(ACCESS 2003开发环境);

2)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内容和要求:

系统应用背景概述:根据选择的课题,描述应用单位的规模和组织结构、现有信息化应用状况等相关背景信息,绘制组织结构图。

需求分析:描述应用单位对系统的需求,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功能需求。根据内容绘制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可选)

数据库设计:绘制ER图

系统功能描述:对程序的主要功能界面截图并进行介绍。系统测试:输入具体数据将运行结果截图。

设计总结。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另选题目: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3.酒店管理系统

4.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5.超市进销存系统

6.企业生产管理系统

7.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8.仓库管理系统

9.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10.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1.旅行社管理系统

12.办公自动化系统

13.财务管理系统

可以在7.1-7.5 每天5:30到机房做系统,也可以在其他地点,只要不耽误上缴报告,最晚7月15日上交成果。

最终报告形式:电子版(报告书+源代码实现的系统)发 187267654@qq.com邮箱 2 纸质版交博B507,如果没人在办公室,交到博A 3楼 铁皮信箱中

信息管理系统课程重点总结 篇5

(3)计划功能 :指对各种具体工作合理的计划和安排。(4)控制功能:指通过信息的反馈,可以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情况进行监测、协调、控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5)辅助决策功能:只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合理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和做出最佳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MIS研究的四种基本方法:信息学方法、系统学方法、管理行为方法、技术经济方法。MIS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一方面,Mis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环境、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行为、组织的文化以及它们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等,都是耐人寻味的课题。(1)从技术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的系统。正式的信息系统是指具有固定的和众人公认的数据定义和过程定义,系统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数据时遵守这些定义。(2)电子计算机现在已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技术基础的,离开计算机技术的人工信息处理系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采用何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是由管理需求决定的,不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而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而使用新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对信息的研究,而且是对管理信息的研究,这包括许多非技术性的内容。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又区别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计算机、通讯、电子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学术领域是管理科学的延伸而不是计算机科学的延伸。归根结底,管理信息系统是用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的系统,信息技术是用来为管理服务的工具。工作的中心仍然应该是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因此,“为使用计算机而建立的系统”,“为信息化而建立的系统”都偏离了其宗旨。

Intranet即企业内部互联网,是企业或公司内部使用的网络,以达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速传递的目的。Extranet是Intranet的延伸和扩展,它不限于企业内部成员,而是可以延伸到企业之外,把相互合作的企业的Intranet网络连在了一起,特别是包括那些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Extranet是一种观念和模式,并不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

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网络,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或专线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而形成的一个专用网,以分享Intranet提供的信息,达到彼此的商业目的。数据库DB是数据组织与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被存储起来的数据及数据间逻辑关系的集合体。费用估算是对完成项目工作所需要的费用进行估计和计划,是项目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为完成项目各项工作所需经费确定一个近似估计值。投入预算是项目及的基准费用执行计划的形成过程。是把整个项目估算的费用分配到各项活动或各部分工作上,进而确定测量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费用基准。管理信息系统按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开发成本、实施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按照成本费用类型划分,可以将成本分为四类: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直接相关成本和隐性成本。软件成本一般包括网络管理软件成本、计算机操作系统成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成本。隐形成本:隐形成本是指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相关的但不是直接由企业付费的成本投入,这类成本不易计量或容易被忽略。1人力资源成本:企业从信息系统咨询开始,就有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系统的工作,包括管理需求分析、工程计划安排、企业内部人员的调配等,同时企业本身还需要一定的IT人员协助开发,所有人力资源的投放及IT人员的聘用都成为人力资源成本的组成部分。2管理变革成本: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对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的问题。在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造时,对企业内部人员与业务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解决人员的重新安置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建立与培训问题等,这些工作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往往无法用资金准确计量。3数据管理与转换成本:企业建立新系统时,数据处理工作量非常大。首先需要对基础数据进行编码,其中产品与原料编码的工作量最大,其次要对现在数据进行核准,包括库存数据、顾客和供应商记录,同时对产品设计进行规划等等。由于企业内部原材料种类多,这些数据要达到统一和准确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做这些工作。为此,在实施系统前期要做好数据收集整理的准备,加强数据管理,尽可能使数据完备,才能降低数据转换的成本。4系统测试成本:任何系统完成后都要进行测试。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集成管理软件,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业务数据必须在各功能模块中一一穿过。为保证数据处理的逻辑正确,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只有经过详细测试的系统软件才能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软件测试可以由软件开发商负责,企业人员一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直接用真实数据测试并完成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这种测试成本常被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实际上这种测试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除上述成本外,还有数据分析成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很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但不是每一个分析都可以由系统来单独完成,有些分析需要与其他系统产生的数据相结合。这时应当考虑数据分析的量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因此在预算之前掌握所有的数据分析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MIS成本管理特点:全员性、计划性、阶段性、例外性。MIS成本管理特点全员性、计划性、阶段性、例外性。MIS的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分析

1、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库存费用下降;(2)采购费用下降;(3)管理费用降低;

(4)产品销量增加,营销费用降低。

2、增加了流动资金提高生产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3增加了产品销售量

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加了产品销售量。

5、增加了企业利润。管理效益分析MIS的应用所产生管理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深刻。管理效益直接反映企业的行为实践,它是由MIS直接带来的。它主要表现在:

1、数据集成度提高,数据统一,数据处理效率提高。

2、企业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职能部门精简。

3、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企业具备了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能力。

4、学习型的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加强。

5、提高了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社会效益分析

1、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知名度。

2、创造更多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机会。

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4、加快了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外部竞争威胁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两个模型已被用于识别信息系统所

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经营领域。要使人员使用好MIS,必须首先了解不同人员的需求,用MIS尽量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并让他们融入到MIS之中。使用MIS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用户的阻力和抵制。阻力可能是由于对用户的教育、培训、说明不当引发的,也可能是因为用户个人的原因。研究表明,无论新系统最后方案设计成什么样,在受到一部分人支持时,也常常会引起另一些人的反对。学者们提出了三种理论解释抵制产生的原因 :基于人的理论、基于系统的理论、交互理论 基于人的理论认为产生抵制的原因完全来自于用户本身,他们不能克服人的缺点。基于系统的理论的理论认为产生用户抵制的原因来自于系统设计不良。交互理论认为用户的抵制是系统因素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克服用户阻力的策略可以有如下几种:基于人的:对用户进行良好的培训、用行政手段干预、说服教育、鼓励用户参与基于系统的:对用户进行教育、改进人机界面、用户参与设计的改进、必要时对系统进行修改交互的:应用新系统前先解决好人的问题、重新设计用户的激励办法与制度、重新确定用户与设计者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候鼓励用户参与实施。让人员接受MIS:作好用户的工作。处理好使用者和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信息资源观念与信息系统地位的建立,使企业组织结构向菱形结构发展。

2、信息与决策支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3、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4、信息系统对企业变革的使能器作用,增加了企业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优化的成功率。MIS下的组织结构新形式:矩阵式结构、网络组织、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业务流程重组BPR概念: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TQCS)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BRP步骤:

1、拓展业务的视野,提出组织的目标。

2、确定再造或重组的业务过程。

3、理解并评价已有业务过程的执行效果。

4、找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5、建立新业务过程的原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support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协同管理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EC: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MIS开发的全过程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小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开发过程所需要的人员有:用户、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操作员等

“开发MIS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是每个有经验的开发者的深切体会,没有数据的信息系统就等于无米之炊。实际上,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就是对数据的不断收集、传送、处理、存储,以及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的过程。因此,对各种数据,尤其是基础数据的采集、代码化、结构化、录入、存储和共享是系统开发的核心问题,也是系统开发的瓶颈。将基础数据理顺,是一项工作量大、繁琐单调,认真细致的艰巨任务,需要企业各部门的众多人员的协调配合和艰苦努力,花费时间较长,通常贯穿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但又必须完成的工作。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数据为主的原则,才能确保信息系统运转起来。

MIS的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定义和确定信息系统投资的优先级别,在资源有限和系统互相约束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应用组合,获得期望收益,并实现最终期望的组织变革。整个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包含如下内容:确定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对组织目前的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环境和应用现状进行评价、对信息技术发展作出预测、作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MIS全面管理的具体内容人员管理、数据管理、文档管理、安全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篇6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可以自己选择)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课题,也可以从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一个实际的项目。自选题目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字迹清楚,页面整洁,并装订成册。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90分、良≥80分、中≥70分、及格≥60分和不及格<60分)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2)系统分析部分

1)业务流程图

2)数据流程图

3)功能分析图

4)数据字典

5)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6)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4)系统实施部分

1)程序框图

2)源程序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5)附录或参考资料

六、选题及要求

见任务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 篇7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综合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学习这门课程前,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即要求有一些先行课程的开设, 如管理学、系统工程、运筹学、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等, 才有可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它的思想和方法。而要教好这门课, 首先要求教师掌握这些知识, 理解和认知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样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教材的结构才能做到概念准确、融会贯通。

由于该课程具有以上特点, 使得该课程存在概念多而杂、方法原理多、系统范围广、案例分析难等教学难点, 任课教师备课难度较大。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授课大纲要求, 对理论知识进行筛选、归纳与整理, 不同的教学环节, 以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传授理论知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知识传达的效率很高, 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 但其缺点在于, 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 易造成填鸭式的教学。单纯的理论传授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缺乏对知识形成背景的理解, 造成知识运用能力不足, 长此以往, 使学生形成学习的惰性, 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 教学内容陈旧, 应及时更新

由于MIS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 体现的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功能, 新技术给MIS学科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 MIS基础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方法落后, 现代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某些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 仍然在我们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 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 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以MIS的开发方法为例, 目前, MIS开发方法的研究主要以原型法 (Prototyping) 和面向对象方法 (Object-oriented Method) 为主流, 而我们的大多数教材仍以传统的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作为主线, 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性的简单介绍。我国高等院校MIS教学内容也大多是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为核心, 重点介绍MIS开发过程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而对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信息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电子商务等内容介绍得非常少。针对这一问题, 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优化MIS的教材建设, 同时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 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 做到既能保持课程的基本教学宗旨不变, 又能体现教学内容的更新。

(二)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较抽象, 如果只是一味的介绍理论, 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情境, 选择和引入案例, 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探讨, 并就案例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在案例教学法中, 学生的知识形成也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的演绎式, 而是由案例的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应用的归纳演绎式。把案例运用于教学, 认真加以分析和讲解, 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这种知识形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深入而持久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生的思考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案例举例时, 一般应从学生比较熟悉或在生活中接触过的案例开始, 如:学生的成绩管理、学生的档案管理、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网吧的计费系统、银行的储蓄系统等。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促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的技术应用于实际管理中来,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教学对象的专业针对性应进一步提高

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传统的区分方法是将学生分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和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两类, 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者角度来学习, 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 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 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 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两类学生, 教师准备两套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案例进行教学。但是经过近几年的课程讲授, 感觉到这样的区分方法还是有待进一步细化的。同样是非信管专业的学生,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加以区分, 分析讲解同样的案例, 则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困难, 而且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影响教学效果。例如, 我曾以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学案例,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和他们专业相结合, 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兴味索然。所以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 进行针对性案例的选取。

(四)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应加强

实践性强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点之一。如何抓好实践环节成为该课程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课程中应有课程设计环节, 把课程设计当作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机会。由于MIS涉及学科多, 可把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 这可锻炼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由教师拟定, 要求所选题目既符合学生知识背景, 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考虑到开发的难度, 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3~5个人一组, 每组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制定方案, 小组成员明确各自任务后开始课程设计工作。在教师讲授课程内容时, 让学生逐步分析并完成他们所属课题的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任务, 在边学边做中逐步完成设计作品。在学生开发过程中, 老师要及时的监督和引导学生, 开发成功后, 老师也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指出系统的成功与不足, 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结语

本文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 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 结合讲授心得, 探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要不断地进行补充和更新, 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调整, 教学过程中案例选取应进一步针对学生的专业,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扩展视野, 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 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笔者在介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心得 篇8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引言: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内容。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充分的理解和领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介于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课程,这一特性被广泛认识。部分学者提出PBL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一方法已成为国内外高等学校各专业课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胡笑梅,2012)。王艳杰和钱伟懿(2008)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要求、多维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思路进行了探讨。邓晓红和赵锦锴(2008)基于项目管理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案进行了研究。王瑞梅等(2010)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加强实践环节等有效措施。徐旭(2013)也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李红霞(2010)提出了项目驱动式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贺宏和韩红彩(2012)提出1-3-5-6的教学模式,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不仅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书本内容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前提,在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作业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因此必须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对企业及其业务流程有一定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课程中虽然有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讲解,但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学生对实际的业务系统不熟悉,没有感性认识,对业务内部、业务间的联系不了解,对业务的数据要求,如范围、精度、频率等也无法准确定义,在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库设计时存在较大困难。

(二)教材内容陈旧,一般性教材较多,针对性教材缺乏。国内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主要从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技术、开发管理、扩展几个方面进行讲解,重点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一般按照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步骤: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几个阶段进行章节内容的展开。这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具有一般性,缺乏针对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授课对象多样,不仅面向本专业的学生,作为专业主干基础课,而且在部分学校面向经管类各专业,作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讲授。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编制各具侧重点的教材,实施不同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实验实践环节薄弱。管理信息系统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从实际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课程由于逻辑性强,大部分的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际演练为辅。同时,由于缺乏实验实践环节的锻炼,学生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课程之后,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深入透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逻辑性和层次性,缺乏对实际组织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了解,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的断层。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一)基础型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是验证型和操作型的实验,培养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这一层面主要以验证型实验和软件应用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基础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例如让学生操作一个已经开发、运行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根据系统设定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分析其功能结构、业务流程,在验证和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熟悉企业运作,体会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结合。验证性实验中,学生的实战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这对于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重要。

(二)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主要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某一企业为背景,按照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开发流程,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分组,一般4-5人一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合理分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为避免题目过大、任务过重,在选取背景企业时需要优先选择企业规模适宜、业务流程明晰的企业作为背景进行分析。其次,若学生对企业的流程了解不够,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项目入手。学生小组可以根据团队情况进行项目选择,分析系统的管理状况,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业务、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按步骤提交阶段性成果:系统规划报告-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实施报告,最终汇总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报告。

设计型实验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依托,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造力。学生小组围绕一个选题,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学的相关知识,分工协作、共同努力,体验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挖掘其潜力。在设计型实验中,学生小组以项目为主导,按照项目周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管理,确定项目经理,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按照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控制阶段、收尾阶段四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进行管理。在启动阶段,明确项目目标、时间限制、可用资源等;在计划阶段,制定工作分解结构,对进度进行安排、对人员进行分工;在实施控制阶段,学生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任务分工、实现阶段目标,教师实行监督和阶段检查,共同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收尾阶段,要求学生提交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报告,并以

PPT的形式进行小组汇报,总结经验,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三)创新型实验。创新型实验是根据各专业特色,侧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型实验是设计型实验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在完成基础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练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研发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信息系统,并进一步转化成生产力。创新型实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实用性较强,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其发展和更新周期较快。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型实验是在完成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后,对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

在实验的具体安排上,应紧密围绕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在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安排不通层次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解、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随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课堂讲解,逐步进入设计型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小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在课程收尾阶段,启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介绍学生进入实习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紧紧围绕课程理论知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了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体系,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与理论课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相关措施

(一)因材施教,区分专业特点,设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实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定位和对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诉求,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区别对待。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授课对象可以划分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和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前期的知识结构中已有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和一门开发语言(如C、

VB等)的积累,以后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将侧重于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以小组完成一个系统的开发,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都必不可少。而对于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来说,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更多的是让他们认识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他们的角色定位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因此,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只涉及到基础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其中设计型实验只要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报告,而不要求其形成最终系统。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时较为困难,兴趣不高,应采取尽可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采取情境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分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和竞赛相联系,把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其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仅仅以试卷为唯一的评判依据,应加入实验教学的评判结果,特别是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中,以小组单位完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的全过程,提交系统文档,进行小组汇报打分。学生的最终成绩将从两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一是测试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二是测试实际操作的实验评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辅相成,理论知识促进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过程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堂内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练习,二是课堂外的参观考察和调研,不仅包括企业的实地考察,了解企业正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还包括选取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研发工作。从实验室到企业,从模拟项目到实战,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结束语: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是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理论知识点安排实验内容,同时,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促进其消化和吸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邓晓红,赵锦锴.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2):107-109.

上一篇:个人总结范文工作总结下一篇:新护士长入职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