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作品分析(精选3篇)
1.补天石 2.素面朝天 3.血玲珑
4.我很重要5.昆仑殇 6.天使和魔鬼的较量
7.芒果女人 8.行使拒绝权 9.孝心无价10.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
11.提醒幸福 12.那座山,虎啸龙吟 13.婚姻鞋
14.孩子,我为什么打你15.美好的性,是阳光下的火炬 16.斜视
17.假如我出卷子18.捉刀 19.紫色人形 20.猫头鹰行动
21.雪花糯米粥 22.最晚的晚报 23.给我一粒脱身丸
24.同你现在一般大 25.月晕而风 26.术者 27.月饼的故事
28.米年型电话键 29.白杨木鼻子 30.非正式包装 31.硕士今天答辨
32.蟑螂谷 33.汗血马尾 34.梦幻小屋和蓝手镯 35.苔藓绿西服 36.雉羽 37.赔 38.束修 39.跳级
40.妈妈福尔摩斯 41.一厘米42.不会变形的金刚 43.天衣无缝
44.赶考的女人 45.阑尾刘 46.冰雪花卉 47.匣子里的水牛 48.西红柿王 49.紫花布幔 50.预约财富
51.原始股 52.送你一条红地毯 53.看家护院 54.最后一支西地兰 55.教授的戒指 56.预约死亡
57.君子于役 58.北飞北飞 59.伴随你 建立功勋 60.不宜重逢 61.转 62.阿里 63.红处方
64.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65.拯救乳房(又名心理小组)
66.大海 里翻了豆腐船 67.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68.女人之约 69.生生不已
70.翻浆 [毕淑敏] 71.毕淑敏:养心的妙药72.毕淑敏谈她的新作
73.作家——医生毕淑敏 74.毕淑敏:女心理师(下部)
75.女心理师:毕淑敏为 你心理励志
76.女心理师(下): 探索当代人的心理救赎之路
77.女心理师: 探索当代人的心理救赎之路
78.毕淑敏情感散文: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79.毕淑敏人生感悟:有爱的日子
80.毕淑敏人生感悟:走进心灵世界 81.女心理师(下):心灵忏悔
82.毕淑敏:女心理师(上)83.毕淑敏:女心理师(下)84.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85.毕淑敏:心灵7游戏 86.他们眼中的她们 87.读毕淑敏《血玲珑》有感 88.祥和与理性的统一
89.在母性中升华
90.女工 91.坦然走过乞丐 92.昆仑
93.为了母亲的微笑 [贾平凹、毕淑敏、肖复兴、尹世霖等]
94.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 95.写“福”字的女孩 96.破解幸福密码
97.幸福的七种颜色 98.蓝色天堂99.我们家的男子汉100.儿子的创意
101.西藏,面冰十年102.带上灵魂去旅行[毕淑敏、芦淼] 103.鲜花手术
关键词: 生命关怀 精神生命 社会群体
毕淑敏是个典型,她的人格和文品是统一的。毕淑敏每一部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毫无例外地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现在许多人都在研究毕淑敏的作品, 但绝大多数都是从死亡意象、女性价值方面去探讨。而从生命美学方面去研究,目前只有少部分学者曾经提及过,但并没有做出更深层次的探讨。从美学理论讲,生命包含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体。而“生命美学”一词是人类的生命追求或在精神时空里,或以精神方式得以实现。从精神生命的深度抒写方面分析毕淑敏的作品,有利于揭示作者的一些现实性,亲历性的内容呼唤大家珍惜生命。
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性别按钮》、《提醒幸福》等等。
?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精神生命是指人类的生物生命的变式和补充,包括人物、精神时空及满足生命愿望的生命活动。我们不能说人的精神生命需要的满足比生物生命的满足更“高级”,但它确实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某种根本区别。不过我们切不可忘记,人的精神生命的需要往往和人的生物生命密切相联。它是生物生命的变式和补充。
1、爱情。正如毕淑敏所说,她一直觉得爱情这件事情是有生物基础的,这可能跟她是医生有关。男女相恋会散发出发达的荷尔蒙,那是相当有力量的。
毕淑敏的首部爱情小说《鲜花手术》是一部有着鲜血般艳丽和不锈钢器械样冷凝的作品,将生命与爱交织成斑斓的丝毯,柔暖而炫目。讲述的是一段“纯情浪漫悲歌。在当今社会,95%的女性都要求男方有独立住房。在人们的爱情观似乎越来越现实的今天,作者不知道读者看了这个爱情小说,是否会有隔膜。但是我想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曾有过一些坚定、勇敢,为了情感不惜代价的人。在他们精神生命的爱情观中体现了更深层次。当然,读出爱的同时也发觉了人性中那些感人至深的闪光点。
故事以一位军医出身,只身一人到异国考察的中年妇女柳子函为叙述者,以柳子函对Y国的接待员游蓝达娓娓道来的故事为线索,将一个30多年前发生在柳子函身边的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缓缓地铺展开来。
柳子函和黄莺儿一起入伍,建立深厚友谊。两人成为女士实习军医时,被安排共同照顾卧床不起的英雄连长宁智桐。在黄莺儿的悉心照料下,连长奇迹般的恢复了,且与黄莺儿坠入爱河,后来又有了爱情的结晶。但在军队里,纪律像钢铁般坚硬而无情。黄莺儿与宁智桐的爱情违反了军纪,一旦被发现,其后果严重程度可想而知。黄莺儿为了彼此的进步与功绩,被迫从医院里接来手术器械,让没有丝毫医疗知识及经验的宁智桐为自己做人工流产。不料,黄莺儿大量出血,濒临死亡边缘,宁智桐无奈之下求救柳子函,在她的强烈建议之下将黄莺儿送入医院。黄莺儿勉强保住了性命,却又偷偷离开医院,从此下落不明。而宁智桐因处分而被派到了劳教所。30年后,柳子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多天来一直倾听自己故事的游蓝达竟是当年黄莺儿的女儿。原来,宁智桐当初不小心将一条大血管剪破,才导致女友大量出血,而孩子也因此侥幸保留了下来。不是无奈之辞所能涵盖得了的。是悲哀!是时代造就的寒彻心骨的悲哀!这样一段故事就在柳子函出Y国访问旅途中对陪同游蓝达的讲述里渐渐浮现并清晰。小说于痛楚的历史中追忆凄凉的美,与平淡的现实中感怀温柔的痛。叙述线索交织缠绕,叙事视角切换自然。
爱原来可以这样纯洁明净,这样伟大。爱的力量,让一个女子为男人的名誉和前途而毅然放弃了自己和他的爱情结晶。我相信她肯定曾经犹豫过,曾经失落过,甚至绝望过。但她还是勇敢地克服了一切恐惧,抛开了心里时常驻扎的可怖而挥之不去阴影,抛开在脑海中那些了鲜血和痛苦交织的画面,抛开了一个怀孕的女人对孕育在自己身体里的孩子的期待和怜爱。 这是她的精神生命中的爱情在支撑着她前进。
真正纯洁的爱,都与俗世里人们倾尽所有追求的物质的东西脱离关系。它来自人们对真实,自然的爱的执著。在现实的大背景下,人们总是力图尽快地得到急需的东西,满足内心不断膨胀的占有欲。为了这些东西,不惜换上一幅麻木,虚伪,狰狞的嘴脸。少了真实的情感,多了精心的伪装。少了为爱付出,多了为欲索取。在交往过程中,也极少需要心与心之间真正的交流,而过多地看重他人所拥有的,和自己所缺少的。因此,当我想象着黄莺儿面容惨淡地躺在血泊之中,那些素白的床单像盛开的红色鲜花,透出咄咄逼人的杀气。当我想象她在手术之前镇定自若地告诉爱人手术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坚定地告诉他,她相信他。我想人的精神生命对人的外在生命行为有相当大的支配。人的精神生命在诞生的时候起,就具有依附性和独立性前者指的是它对人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依附。我不能不为之感慨,为之震撼。因为爱的精神,所以毫无条件的相信,彻彻底底的信赖。又因为相信而变得泰然自若,无所畏惧。
2、人格尊严的关怀。毕淑敏对生命有独特的感受 ,其作品许多人物都为生命尊严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其实 ,尊严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尊重 ,是人生自我完美之后心灵和精神获得的高层愉悦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确认。尊严是人的人格确证。毕淑敏的作品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昆仑系列”小说展示了在生命的“亡区”。
人的肉体生命的脆弱 ,从精神生命的角度对人的尊严给予高度重视。毕淑敏十六岁离开北京,参军到西藏昆仑高原。昆仑高原海拔五千多米 ,常年冰天雪地,气温零下四十度,无树木、花草,更无青菜水果。严寒使人神经麻木,失去知觉,作品《昆仑殇》写道“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脑,浮游于冰血之中”。昆仑高原不仅寒冷,而且缺氧。人稍不慎,就会被缺氧倒地冻死。恶劣的自然已远远超过生命的忍耐性,导致人自然生命本能的物质需求无法满足,死亡便成了生命的必然,生命的存在倒是奇迹。严寒、缺氧像恶魔一样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稍有疏忽,死亡之神便會不期而至。
《昆仑殇》中毕淑敏曾说“死亡像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无法想象在那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自身的生命力是何等软弱”! 在生命的“亡区”,人的肉体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成了生命的必然,但死亡与生存的对立却又标志着精神生命存在。而精神生命的存在正体现出生命尊严的伟大和崇高。精神生命是人的尊严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因而生命是最宝贵的。确实,生命固然重要,但尊严更不可忽视,没有尊严的生命好比一个百无聊奈的躯壳,会遭遇世人的摆布和社会的践踏。
尊严是一种追求自我的完美和对他人的尊重,否则,生命的尊严就会丧失其根本意义。尊严不仅是健康活着的人应有的,生命垂危的人也应有尊严。《预约死亡》中,生活在里面的都是行将就木的病人,作品揭开了病人们在临终前对生命尊严的诉求,赞颂了在临终关怀医院给病人以关照的医生护士和女大学生志愿者,是他们用爱心让那些邋遢无能自理的病人实现其尊严的,体现出他们“施爱于万物”的博大胸怀。病人在临终时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在不能自理时能得到他人的呵护和帮助 ,在临终后有无私的使者把你的灵魂放到一个安宁的地方 ,这是精神生命得到尊严的见证 ,这种无私的爱和精神是人类超道德的生命境界。尊严是一种追求自我的完美和对他人的尊重。否则,精神生命的尊严就会丧失其根本意义。
3、心理。生理是心理的镜子。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朋友和杀手。许多人的疾病其实是自身心理攻击生理造成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面对各种不同的压力。如:工作、学习、生活等等,所以心理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精神生命的范畴。
《拯救乳房》是国内首部心理治疗小说。据统计,乳腺癌已经位居全球女性癌症的首位,大多数患者不单单要承受死亡本身的挑战,还由于女性象征的丧失,更承受着比普通癌症患者更大的心理压力。毕淑敏认为自己应该借小说来探讨癌症病人的心路历程。《拯救乳房》讲述了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 ,组成心理治疗小组的故事。
我认为这篇小说在题材和内容上讲述的是心理师和病人之间的医疗故事,同时其所描写和运用的也是正宗的心理学方法,从心理师的布局、到心理咨询的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师的培训、就职、日常工作,以及碰到疑难问题的同跻督导、自身碰到心理问题的更高层的心理督导,全部囊括在内,可以说〈女心理师〉是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全方位展示。为了使故事有典型型,作者还有意选取了七、八个有代表性的心理案例,包括夫妻感情危机、单亲幼儿心理、同性恋心理、高官心理障碍、临终隐秘等多项心理客题,基本上男女老少、生老病死、婚姻事业、人生万象无所不包,各种心理治疗措施也有详细描述。
其次,该书的价值还在于对心理治疗过程的深入探索。一段比较写实,是贺顿接受督导后境界提升解开了大芳与丈夫的心结,以令人惊讶的方式揭示了最终谜底:人所说的不一定是所想的,人所想的不一定是想要的,人的心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要看穿真相实在是太难太难。第二段是着墨最深、篇幅最长的贺顿接受心理督导过程。包括对催眠的描写和心理创伤成因的揭示。我不知道毕淑敏是否真正见过催眠和心理分析治疗。但她那杆充满想象力的造化之笔还是用以无比丰富的写實与比喻,向我们展示了催眠治疗的全过程,以及治疗前后宏大、深刻、复杂、复杂又细致生动的心理变化。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心理上的治疗。
现代人剪裁精良的西装里面,常常包裹着一颗疲惫焦虑的心。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陀螺一样周旋于周末加班、情感危机、银行贷款到期和办公室里各种流言蜚语之中,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身体的劳累还可借咖啡缓和,心灵的困惑却无方破解。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肉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毕淑敏作品中体现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不光只是个体的生命体现,而是存在于社会的。所以社会生命的存在让我们也感受到社会生命的重要性。
人的精神生命是人的现实生命的翻版,或投影,人在现实中追求什么,他的精神生命也在追求什么。人的精神生命对人的外在生命行为有相当大的支配力,精神生命还可以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动进行详细的反思,人如果没有精神生命就还是凭着本能应对自然的低等动物精神生命是肉体生命的升华。文章引用自:
毕淑敏曾说过:“真正的小说家应该也必须是思想家。”黑格尔说:“艺术家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毕淑敏所依靠的生活的富裕是她对生活的贴近体察和切身的体验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就是这些丰富了她作品的内涵。毕淑敏的作品不是单纯地解释了死亡意向,它融合了人类思考的各种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大方向。毕淑敏的作品不只能从死亡的方向来谈生命,而还能够从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及社会生命去探讨和分析三重生命里面所包含的作品的内涵,结果和意义是不一样的,也是深入和广泛的。而她以人的生存都以生物生命(肉体生命)为前提,精神生命为支配,社会生命为方向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里不仅仅是要探讨这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都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把自己真正的生命充分而又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让人们更新对生命的意识和对生命的关怀,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盛英.毕淑敏小说与生命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9)
[2]施津菊.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构[M].中国文学研究,2003,第2 期总第69 期
[3]吴立艳.毕淑敏:女性宝贵的是对人生的尊重 文化·人物[J].中国图书商报, 2004,(09)第A08版
[4]于呐洋.毕淑敏和她的心理咨询中心[J].周末专刊·阅读,法制日报,2002,(12)第T00 版
[5]蔡安延,赵华.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五卷第3期2003,(09)
[6]焦会生.对“正视死亡”的深切呼唤——评毕淑敏中篇小说〈预约死亡〉[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
[7]姜波.生命真谛的求索与超越——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命题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这个寒假看了一些毕淑敏的文章和小说,很受启迪。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和死亡,虽然看起来很刺骨、不愿触及。已经不再年少、须担起重担的我们必须先确立了人生的虚无才能确立人生的意义,真的该学会思考了。
《心灵密码》是她的最新作品,作为一名医生,她从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去解读人生和生活的智慧。比如《沙城暴里也会有鱼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时常拿出来晒晒,除掉那些发霉的腐烂的病菌。比如:《玫瑰花盛开在不同的字典》,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要相互包容,同时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一桌烹饪了二十一天的菜》,生命很短暂让人着迷,一个厨师就是在临终前也只是想做自己生前常做的事,给世界最后一丝鲜美。比如《找一张A4纸,写下忧伤》,这个办法很管用的,总以为自己很不幸,或许因为出生,或者因为容颜或者只是运气而已,列一个清单,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烦恼。比如《身体不是一匹哑马》,告诫年轻而又意气风发的我们不要过度的耗费体力,年轻只是奋斗的资本,不是无度挥霍过分享受的奢侈品。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讲述的是人们通常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心情、心理甚至价值观。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例子:今天出太阳了,但是有风。一部分人可能会注重后半句,认为风将阳光打败了,也破坏了一天的好心情。其实同样的情形我们完全能够说:今天有太阳,同时风很大。总要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这一路才不会太累,要始终相信风是不会打败阳光的。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小学就学过了,那个时候不谙世事,只是觉得温暖。如今走过一段岁月,渐渐明白幸福的含义。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会说,别忘了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会说,小心ta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所有关切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幸福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得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人生总会有灾难,其实我们应该练就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就是春天了,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的伴随我们。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不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其实幸福很简单,下雨了有地方避雨,虽然不是很豪华;天冷了,围着火炉做着,心也是暖的;疲倦了睡着简陋的床,也能做一个香甜的梦。
《蓝色天堂》是作者乘坐和平号旅行一年的所见所想,面对着大海,一个人在夜深的时候思考生命的真谛。现代人呆在空调房里太久了,作者因此给出了旅行的三十三中理由,告诫我们不要在繁华中在忙碌中失去了本真。其中有一篇叫做《海中央》的文章蕴含哲理,让一颗百无聊赖的心找到了停靠的点。“一朵浪花要是离开了海洋,片刻之间就会萎缩。时间之短,我相信陆地上的任何一种短命花卉,都会比它开的长久,太阳会晒干它,烈风会吹走它,鱼会把它吞入腹中,云会把它吸走,雾会把它裹挟而去,雨会把它当做自己阵营遗失的一滴,蚌会把它摩挲成珍珠的雏形,人会把它当做坠落的眼泪,咸而且苦。一朵浪花,让自己永不枯萎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汇入一个丰饶的集体中。很多浪花聚集在一起,成就波峰浪谷,托起巨轮,掀起风暴,可以用不止歇的歌唱,可以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的走来走去,可以在1000次毁灭之后获得1001次重生。人的生命也是一样。就其个体而言。多么惨淡啊!连一朵浪花都比不上。浪花们互相紧密连接着,你无法将一朵浪花和另一朵浪花相分离,它们从本质上密不可分。它们先天的属性使它们从不孤独。但是人却不行,人有皮肤,在皮肤之里是自我的界限,在皮肤之外,是他人和自然地范围。人必须有意识的走出皮肤之外,和其他人找到精神上的依存关系。”个人之外是寝室,四种性格,四种不同的风景,寝室之外
【毕淑敏作品分析】推荐阅读:
毕淑敏散文作品集11-28
毕淑敏亲情散文06-18
毕淑敏美文摘抄01-23
读毕淑敏散文有感700字09-09
读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有感06-01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09-25
毕淑敏散文:鱼在波涛下微笑02-13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500字03-29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心得600字11-02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