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音乐教案(精选6篇)
1、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小夜曲》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问候歌》。
二、师讲故事,激趣导入《小夜曲》。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弯弯的月亮已经挂在漆黑的夜空当中,星星眨着小眼睛,美丽的小天鹅在湖边梳妆打扮,小草和小花在微风中起舞。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夜晚。
(播放主题音乐a,师表演。)
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安静、优美。
师:说得非常好,下面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听听在这段旋律里,有什么乐器参与了演奏?(播放主题音乐a。)
生:小提琴!
三、讲解“弦乐四重奏”。
1、看弦乐四重奏视频。
师:很好,听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别的乐器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欣赏弦乐四重奏视频,主题旋律a。)
师:你们来看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讲解“弦乐四重奏”。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观察到,小提琴有几把?很好,是有两把,那这种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叫做弦乐四重奏。师: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他们演奏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四、了解《小夜曲》的演奏形式。
师:在这首乐曲里,除了听到(哼唱一小句)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以外,还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
生:“蹦蹦蹦蹦”的声音。
师:太棒了,你们听辨音色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这就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的方法来伴奏的声音。
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以外的声音,培养专注聆听的好习惯。
五、用LU模唱主题旋律。
1、师:多优美的旋律啊!想不想跟老师学唱一下这段主题旋律啊?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在心里默唱,用手指着旋律谱。
2、师:请你们用LU来模唱这段优美的旋律,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的腰杆坐得最直的。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3、师:让我们完整地来一遍吧。手指不能偷懒哦,要边唱画着旋律线,注意声音要更轻柔些。
学生用LU模唱主题旋律,更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总体表现,做好铺垫。
六、分段听旋律,并做律动,再总体表现。
师:一个个小天鹅表演得真出色!我最喜欢这个小天鹅了,跳得特别地投入!刚才小天鹅们在湖面上热身了一下,见到了很多很久没见的老朋友,热情地来个大大的拥抱!当你们听到音乐时而出现一个大距离的跳跃的时候,就是音乐一下子高了,请举起你的手,老师看看哪个同学的反应最灵敏!(播放主题旋律b。)
生:当听到大跳时,举手。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对音高的辨别能力特别强,有着小小音乐家的潜质,继续加油哦!主题音乐里出现了3次大跳,那小天鹅跟它的好朋友也拥抱了3次!
师:我们的乐曲出现了大跳之后,情绪更加活泼了,因为小天鹅见到老朋友了,邀请他尽情地舞蹈着。现在用你们的手来代替小天鹅的脚,你们的腿就是那宁静的湖面,在上面尽情地舞蹈!
师:小天鹅们跳得累了,都停下来跟着老朋友在说说悄悄话,流畅的歌唱性旋律响起来了。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这三个情景的动作,连起来跳一跳。(播放主题旋律b音乐,跟师做动作。)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现在请小天鹅们把你们站在湖面上的精彩表演再表现一次吧,就是从之前的动作开始。(播放A段音乐,小天鹅在湖面上舞蹈。)
师:真了不起,老师为我们班有这么棒的小天鹅而感到骄傲!在月光的照耀下,岸上的景色更美,小天鹅们踏上了岸边,走到花草丛里,在小花小草的包围中,继续舞蹈起来!我们刚才的音乐再重复一遍,小天鹅就从湖面到岸上跳着一样的舞蹈。(播放全曲,完整表演。)
七、讲解“小夜曲”。
师:在200多年前,奥地利人们也喜欢在夜晚来演唱歌曲或演奏器乐曲,这类的音乐称为“小夜曲”。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首就是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创作的《小夜曲》。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你们可以在晚上,伴着这美丽的月光,轻轻地哼唱这些美妙的旋律,再次感受月夜的美丽!
钢琴作品《夜曲》的意境犹如身处夏日里凉风习习繁星闪烁的夜晚,宁静空灵,温馨抒情,平静恬美,作品在抒情中蕴含丝丝伤感,在伤感中又夹杂着激动、坚韧、不屈不饶甚至是沸腾的情绪,这些作品体现出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相互协调、矛盾与统一。“夜曲这一体裁一般认为是英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夜曲的英语是nocturn,法语为nocturne,意大利语为notturno。”1肖邦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除了最初的夜曲第1、第2首中隐隐约约现出菲尔德的痕迹,但是更多的作品充分具有他自己个人的独创性与原创性。
一、《夜曲》的创作背景
19世纪初,欧洲兴起一种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艺术首先在文学领域中产生,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潮流和新的风格。“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威柏。”2这种音乐艺术形式突破了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传统的古典风格及古典形式,强调艺术创作手法的新颖,强调作曲家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运用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强调表达作曲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大胆创新,和声丰富。在这种艺术思想的引导下创作出清晰表现个人意识的颇富个性化、理想化和诗情画意的音乐。
时代及社会的需要产生了浪漫主义艺术,在这样的社会大潮和艺术背景下,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应运而生,诸如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划时代的音乐家横空而出,音乐创作由此空前繁荣,这样,产生了大量的体裁新颖,构思独特,不拘一格而又多姿多彩的音乐作品。
肖邦《夜曲》作品9中共有3首夜曲(op.9—1、2、3),于1832年出版,是肖邦最初出版的夜曲,其中第1首为降b小调夜曲(op.9—1),这些夜曲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和抒情性,是一种器乐化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个人感受。
二、《夜曲》的音乐体裁及特点
1812年由菲尔德开始创立的《夜曲》这一音乐体裁,经过发展,逐渐完善,成了一种独立的钢琴音乐体裁。它最初由“从拉丁文‘nox’演变而来,原意为‘夜神’,宗教释义为‘夜祷’。菲尔德是取自宗教释义而创立了这一体裁”3;到了肖邦的时候,尤其是到了他的中晚期,他在音乐创作中把这个体裁加以发展,在原有歌唱性和抒情性的基础上,加进了戏剧性的音乐元素,能够更好地表现情感。
它是一种主调音乐,特点是左手弹奏的低音声部以一定的和声织体组成音型,右手弹奏的高音声部奏出歌唱性的如梦如幻的美妙旋律,音乐在抒情中蕴含力量和激情,在歌唱中体现戏剧和静谧,犹如夜深人静时如歌如泣的内心独白的感觉,独具韵味,意境深远。
三、肖邦《降b小调夜曲》的音乐特征
肖邦在21岁以后因为国内战火不断而远离祖国和亲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在漫长的背井离乡的岁月里,他时刻心系故园,想念至亲,进行《夜曲》创作是他漂泊他乡的时候表现丰富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曲式结构特征
这首《降b小调夜曲》肖邦采用了他最擅长也是最常见的ABA三部曲式的创作手法,这种曲式结构具有对称、均匀、完整的特征,它就像中国南方农村里古老而传统的房子的结构那样匀称方正;每一段都表达了完整的音乐意境和相对独立又统一的乐思,第一段音乐显示出抒情宁静;第二段由原来的降b小调转到其关系大调即降D大调上,与第一段展开对比,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较强的冲击力;第三段即再现段不是第一段简单的重复,它融入了一些新的手法,音乐既有新意同时又提升了全曲的音乐意境,可见,肖邦在创作时匠心独运,精心构思。
(二)旋律发展手法特征
这首《夜曲》的旋律非常优美动听,乐句清晰,长短结合,大部分旋律以下行进行为主,偶尔的上行也是为了接着更好地下行乐句发展的需要,旋律具有浓郁的波兰民间音乐的风格;连音符及半音化旋律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肖邦固有的音乐思维特点、惯用的手法和特有的音乐风格;肖邦对旋律音也进行了精心设计:第一段旋律几乎只用单音进行,第二段则以八度双音的旋律为主,结合平行三度和六度双音旋律,偶尔出现和弦式的旋律,目的是为了和第一段形成对比,再现段又回到单音旋律为主,但是旋律的节奏加以变化,结束前出现了平行三度及和弦式的旋律,结果是音响丰满,意境空灵,给人无限遐想。《夜曲》的旋律具有如歌一样的风格,“它把装饰性和宣叙性都放到了一起并将其作为保持贯穿全曲的基础,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声背景基础上,肖邦对最初的旋律形象尽情地进行发展”4。
(三)和声及织体特征
肖邦的钢琴作品都是和声丰富,精彩纷呈,这首《夜曲》的和声同样多姿多彩,彰显出浪漫主义音乐不但旋律优美如歌,而且和声色彩也丰富多变的特色。全曲的和声织体以回环式的五度或者八度琶音(即分解和弦)音型为主,这种分解和弦音型显得流动、宁静而又抒情;由降b小调的A段转到降D大调的B段时,通过共同和弦完成转调,音乐发展自然,和声连接也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从这首《夜曲》的和声可以窥见一斑,肖邦的音乐创作既有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前辈的继承,同时也有他自己独到的创新,很多地方突破了前辈们的传统手法,他是名副其实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及作曲大师。
四、结语
肖邦的一生只创作钢琴作品,是浪漫主义时期独一无二的作曲家,他的夜曲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生命力,“肖邦的夜曲经历了世纪的洗礼,至今依然独放异彩”5。同时,肖邦在夜曲中表现出来的歌唱性、抒情性和戏剧性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印象派作曲家,作品至今仍然散发出让人百听不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夜曲》是他众多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夜曲的》创作背景、体裁、曲式、旋律及和声等,以点带面地论述了其音乐特征。
关键词:浪漫主义,夜曲,钢琴,音乐特征
注释
11 .吴国翥,高晓光等.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7):317.
22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2):172.
33 .吴国翥高晓光等.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7):137.
44 .李跃东.论肖邦《夜曲》的创作特征[J].音乐大观,2013(6):139.
我把《小夜曲》的聆听穿插在两节课中进行,虽然时间上分割开来了,但情感上并没有脱离,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海顿的《小夜曲》安宁美好,轻柔中又带点活泼,在第一课时中,我把它安排为孩子们进教室听的音乐,并叮嘱他们一定要认真听,好好感受,并且给有情感表现的孩子大拇指也示表扬。等所有孩子坐定,略听一会儿,我请大家说说。
“让人听了心都平静下来”
“是很轻柔的”
“我觉得是浪漫的”
“比较优美的”
对于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孩子们能说得这样好,我觉得他们真是用心去听了,也佩服这首曲子,就像有个孩子说的,“一下子就让我们的心走进音乐中去”。然后我出示乐曲的题目:《小夜曲》,他们轻呼“怪不得!”再听时孩子们更投入了。第二课时中,我仍把《小夜曲》作为进教室音乐,虽然上节课只听了两遍(为了节约时间,都只听了开头一段),但他们显然对此音乐已经很熟悉了,这对曲子的分析很有帮助。
一、了解乐曲层次。先请孩子们说说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对大家来讲是再熟悉不过了,都能听出来,我请他们边随音乐模仿着小提琴的演奏,边听,小提琴有没有与别的乐器配合?大家都说有,“那么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吗?”大家就跟着音乐学“彭,彭”还用手作弹钢琴的样子。我告诉他们声音是听对了,但不是用钢琴演奏的,而是大提琴,并请大家猜猜如何让大提琴演奏出这样的声音。然后再细听,还有别的声音吗?结果大家又找到了“彭”
后面的“嗒嗒嗒”,这是二号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合作,最后引出弦乐四重奏。
二、下行的铺垫。在本课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旋律的下行,在正式教之前,运用这首曲子先进行铺垫。出示旋律谱图,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按照图上的高低起伏用手指划着,共同讨论旋律走向(都是往下),然后我问:“为什么作曲家要用那么多往下走的旋律呢?”我觉得到这个问题孩子们才真正从音乐上了解了这首曲子,看他们的答案:“因为这是夜晚,往下走感觉要柔和”;“如果是往上的,人们会睡不着觉的”。老师小结:“是啊,正是这么多的下行旋律,让我们觉得小首《小夜曲》如此详和。”“下面我们来认识它的作曲家,海顿……”
教材分析: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运用图示法使抽象的音乐直观化、形象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欣赏教学,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夜曲的概念以及曲作者,知道乐曲的结构特点,能够用模唱、律动等形式体验音乐,以及使学生熟悉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3、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G大调弦乐小夜曲》曲式结构的辨别,让学生正确认识每个主题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段,认识前倚音、颤音等音乐符号。
教学难点:
熟悉《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四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提前预习和资料的查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请同学听辨出这两段音乐选自什么乐曲?(莫扎特)
(二)了解作者
1、你们对莫扎特有哪些了解?
2、老师补充介绍莫扎特生平和代表作。(课件展示)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
2、了解演奏乐器。
3、介绍小夜曲。
(四)分段欣赏
1、欣赏A段音乐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用Bong进行模唱;(2)学生讨论这段音乐主题的感受;(3)熟悉旋律后再唱谱。
2、欣赏B段音乐主题
(1)教师边模唱边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2)分析情绪特点和乐句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3、欣赏C部分音乐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引导学生模唱。(2)分析情绪特点和乐句中出现的音乐符号。
4、欣赏D段主题:
(1)教师用图示描绘出旋律的走向,分析情绪特点。(2)认识音乐符号,引导学生进行模唱。
(五)表现音乐
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主题,进一步熟悉音乐。
(六)完整聆听,分析曲式结构
总结曲式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尾,这种曲式叫做奏鸣曲式。
(七)教师总结
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的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文/积雪草,有改动)
1.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4.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4分)
5.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出感悟。(文中出现的场景除外。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3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半岛仲夏夜的生活”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分)在街中心广场上,见到的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吹萨克斯,有人围观,有人随乐起舞的场景;沿着街道一路走,见到的人们休闲消遣的场景。作者的心境从焦躁到宁静到沉醉。
3.(4分)用了神态、动作描写,“举”“眉飞色舞”“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的得意和喜悦,写出了作者从平凡市井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4.(4分)仲夏夜平凡、琐碎的市井生活,很美好,给人清爽,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能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
关键词:肖邦,夜曲,曲式结构,多释性
肖邦(1810—1849)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被称为“钢琴诗人”。夜曲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比重并不大,在19年的时间里只创作了21首夜曲。
肖邦是将该体裁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作曲家。他极大地发展了该体裁的表现力,并使它能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意境和戏剧化的思想内容,同时扩大了作品的规模,在单一的夜曲当中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对比,提高了夜曲整体的艺术水平。
作品编号72之一的夜曲,是作曲家逝世六年后其友人丰塔纳于1855年交给德国的音乐出版商史莱辛格出版的,该乐曲的手稿已经遗失。笔者的观点倾向于于润洋先生在《悲情肖邦》一书中的观点。认为该作品是肖邦晚年的作品,大约创作于1847年。因为该夜曲无论从旋律、和声语言、作曲技法、还是情感内涵的表达都已经显示出高度的成熟性。
一、音乐语言分析
从乐曲的整体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小节左手迂回上行的琶音的引子,力度为p,短短的一小节给人以平静、柔和的感受。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琶音音型的重复,但是却隐藏着一定的旋律性,下行小二度叹息的音调预示着夜曲的基调,这也是肖邦一贯的手法与风格。
第二部分(2—22小节),结构为转调的复乐段。可分为上下两片,上片结构为4+4规整的对比乐句,下片结构是4+9的不规则对比乐句。a乐句(2—5小节),在e小调上陈述。第2小节的带小六度装饰音的二分音符是典型的肖邦夜曲的旋律风格,随后的旋律是迂回的下行,有一种叹息的音调,表现出忧郁、暗淡、孤寂的心境。b乐句(6—9小节),调性转为b小调。左手的琶音旋律线条不断地变化着,上行、拱型、平稳,表现一种焦虑不安。a1乐句(10—13小节),调性又转回e小调。与a乐句相比,旋律声部织体加厚,变为8度齐奏厚重感加强。在第11小节处,将原来的下行附点的叹息音调,变为连续级进上行的3连音动力感加强,好像表达作者试图摆脱哀伤、寂寞、窘境,追求积极向上的情感。虽然材料上与a句相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心境却有转折的意思。c乐句(14—22),调性动荡不安。在C大调上开始经过了d小调e小调b小调最后终止于主调的上属调B大调。好像作曲家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内心矛盾、情绪动荡。没有任何预兆的转调以及尖锐的变音都是肖邦的喜爱,他敢于大胆地创新。这一乐句由于调性的不稳定,打破了乐曲的规整性,将本来4小节的乐句扩充至9小节。
第三部分(23—30小节),由两个4+4的平行乐句构成。d乐句(23—26小节),在B大调上陈述,和声上一直是主持续,节奏上前松后紧。d1乐句(27—30小节),在d乐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声部,加强了旋律的音响效果。在B大调上陈述,最后终止式为e小调的属和弦。
第四部分(31—46小节)是第二部分的装饰变奏,这种对旋律进行装饰变奏是肖邦一贯的旋律语言特点。a1句(31—34小节),与第二部分的a句相比,调式、调性以及左手的伴奏没有变化。旋律更加的华丽,带有即兴风格,音域上也宽泛许多。出现了前面所没有的六连音的上行音阶走句、八连音的下行走句。b1句(35—38小节)b句相比,调式调性没有变化。织体上减少一个声部,节奏上运用了变奏的手法,音符紧密排列,加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其中肖邦特有的装饰音与三度音程也发挥的淋漓尽致。节奏型丰富多彩,出现了十连音、十一连音。a2句(39—42小节),与第二部分的a1句相比节奏上的变化较明显,与此同时强调了三连音的运用,第40小节处的最后一拍,将三连音做了一个空拍处理,强调语气感,使情感表达更加饱满。c1句(43—46小节),在主调的同名大调(E大调)实现了调性服从。
第五部分(47—54小节)是第三部分移回主调的的发展。
第六部分(55—57小节)结尾,在很弱(pp)的力度下结束全曲。
二、结构的多释性
(一)从再现的组合原则来看,可以将第四部分看作是第二部分的变化再现。第五部分与第六部分可以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起收束性作用的尾声,尾声的材料来源就是第三部分,这也许是作曲家独具匠心的设计,因为第二、四部分都是4个乐句的乐段,而第三部分只有两个4小节乐句,因此作曲家在结尾处为了达到平衡而将第三部分做移掉发展。而第六部分就是尾声中的尾声,也可以称作“尾之尾”。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那么该曲的整体结构就是再现单三部曲式。
(三)从材料上观察,第四五部分很明显是第二三部分发展而来的,也可以说是变化重复,那么整体就会形成一个双二部曲式。其结构图示如下:
三、结语
【小夜曲音乐教案】推荐阅读:
大漠小夜曲教案10-01
音乐教案-音乐欣赏10-05
音乐《扮家家》音乐教案10-20
高中音乐 舞蹈音乐教案11-17
小学一年级音乐唢呐配喇叭教案音乐教案05-27
《摘草莓》大班音乐优秀音乐教案06-17
大班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07-15
1.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教案07-25
四年级音乐小小音乐剧教案专题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