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共11篇)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篇1

梁庄乡周庙小学 :李金社

2012年8月2号,我参加了县电教组织【多媒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培训,县教馆组织得当,部署周密,组织精干的师资力量资,送培训到乡镇。在五天的培训中,我系统学习了多媒体的教资源应用,多媒下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知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到我及待更新的知识很多。尤其是石永生、谢红星等五位老师的精彩、耐心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结合教学实践和五天的学习经历,谈 一下粗浅的拙见。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单靠粉笔、黑板等简单工具来传授知识的途径。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能在实际教学中能操作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的推动是巨大的,明显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把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的显现,使问题简单化,有助于更快的突破重点难点。课件、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引起学生课堂上探讨问题兴趣,还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加深。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使问题简化,还节约时间;即增大课容量,有促进了消化吸收。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篇2

那么, 多媒体教室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认为, 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并确定学习目标

教材的全部内容并不是全部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育手段能达到目标的教学内容, 我们就无须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室环境是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环境之一, 我们要分析学习内容, 选定需要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内容。内容确定后, 我们将学习目标用外显的行为术语进行阐述, 将学习结果表述为一系列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使其更加清晰明确。最后, 明确学习目标的类型, 课程标准把学习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种类型。

二、备学生

一节课成功与否, 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征。 (1) 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 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学生保持注意的时间、思维的水平、感知觉等特点, 这些都影响教师教与学活动的设计。 (2) 了解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 了解他们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有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些方面已达到了何种程度, 学生间的差异又怎样等等。如学生是否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语言、数学、阅读、推理等基本能力。教师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才能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教学或加强辅导, 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 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使课堂活动有的放矢。 (4)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等, 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为了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 需要开展不同的教与学的活动。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中, 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设计教学活动。

(1) 教师讲解, 学生接受。教师讲解或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信息加工掌握知识。该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讲课的提纲, 可以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等提供事实或范例, 可以利用图形提供原理、规律、过程等的简化概括。此种教学活动适用于达成知识与技能类教学目标。

(2) 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教学演示实物或者事物变化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建立直接经验, 并归纳总结。该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真实事物的形态, 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等演示事物的运动过程。此种教学活动适用于达成知识与技能类教学目标。

(3) 教师提问, 学生作答。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该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问题与答案。此种教学活动适用于达成知识与技能类教学目标。

(4) 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要学习的知识, 而是先提出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对具体例证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 学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该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图片、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此种教学活动适用于达成过程与方法类教学目标。

(5)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教师对动作或问题解决过程做出示范, 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技能。该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提供示范, 让学生模仿。此种教学活动适用于达成知识与技能类教学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类教学目标。

(6) 教师置境, 学生体验。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 从参与性的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形成相关的态度与价值观。该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台、VCD机、录像机、视频、音频等呈现真实的事物与问题, 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此种教学活动适用于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教学目标。

四、利用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利用教学过程流程图可以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相对简单的环节, 可以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 清晰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浓缩了教学过程, 层次分明, 简明扼要, 一目了然, 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过程流程图包括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

五、设计测量工具, 进行学习评价

学生评价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也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反应信息。也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 收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反应信息。还可以按照教学目标编制一组练习题, 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常用的是设计总结性测验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 检查原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主动道德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思想品德学科注重时代性,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内化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及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一个成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本课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这样才能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相反,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知识也就难以为学生所掌握。

在思想品德课中,由于该课本身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常常提不起兴趣来学,因而学习的效果不佳。而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因此,它能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

二、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律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在观念上,他们大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空洞、缺乏针对性,什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现实相结合。学生听来空洞,觉得这都是一些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这样教学,实效不明显,导致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学到“公民的义务”时,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洪战辉带着妹妹去上学,中学生小珊在校期间写文章收到稿酬后主动上交个人所得税,10岁的男孩边求学边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明白,公民的义务除了英雄们为国牺牲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讨论:小汪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经常旷课,这样对不对?通过讨论让他们明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一定要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当捡到别人的东西,要拾金不昧;遇到不平的事情,要及时拨打110报警。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自律的人。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政治教学越来越重视“以社会生活为载体、以热点时事为主线、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所以思想政治课不能整天给学生讲大道理,应结合当前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当今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食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台湾问题等这些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件都可以引进课堂,这些事件的引入,既可以增加学生学的兴趣,又可以充分利用它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联系社会实际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是政治课独有的优势。怎么联系实际呢?这就需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把一些社会中发生的事情,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清楚地看到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解析。

如在讲到“维护社会公平”时,打开多媒体让他们看看希望工程的孩子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是如何学习的,让学生明白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那应该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不公平呢?这时学生就会想到要理智地面对,多换位思考,先从自己做起。只有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才能和谐地前进。相信在课堂上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会得到提高的。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道德修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借助于一本课本、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传授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讲解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的印象是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抽象的知识会很快被遗忘。为了能更准确地记忆,学生课下就要做很多的习题来强化,所以他们往往感到很疲乏。但新颖灵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形象直观的画面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记忆,让他们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思想道德也可以得到相应提高。

例如在讲到“灿烂的文明之花”时,如果教师只是刻板地分析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很累,学生听起来更是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如果在上课前,教师就打开多媒体,让学生看一组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的图画,相信他们都能在潜意识里形成对文明的认识。在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出什么是精神文明建设,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现实想一想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有哪些形式?为了创建文明社区,你打算怎么做呢?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能更深入地理解文中的重点知识,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到自己,善待他人,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篇4

阜南县 柴集镇 张寺小学 王丽锋

作为教师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开展,可以看出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也从中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效。下面来谈一下我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不仅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而且在讲解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场景,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它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传统的英语教学虽用简笔画,图片等创设情景,但不能随意变化,缺乏生动性和逼真性,多媒体制作的精美课件,将声音、图片、文字等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这样就更加生动逼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新课标中新列入的教学任务。2.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众所周知,在诸多能力素质中,创造思维能力是促成其他能力形成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教学模式,由于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3.多媒体英语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听觉获得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内容65%。而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使声音与图像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出大量的语言、图片、动画等。如多媒体可以提供各种体育运动的图片、资料,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4.多媒体突出英语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英语教学,词汇是一个难点,但多媒体可以使口语,文字,声像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认识的对象。如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直观性等闪烁,变色某个单词,字母,词组,声光同步的动画画面,扩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某个句子等,这都能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比如:在单词教学上,把重要的单词、词组用黑体加大或用不同的颜色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词组跟着 相关的解释或图片,然后带学生读几遍,再让他们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单词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方面得到加强,记住它也就不成问题了。再如,在巩固了旧课,熟悉了单词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你可用简明的图片,将课文的大概情况作一个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听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的贴近课文的内容,这样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5.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的便捷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6.多媒体英语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完善

多媒体英语教学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状态和语言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对目的语言的感悟和反应能力。其次,它是语言学习的课程,同时又是学习者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当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美观和大容量,一味地去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可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或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导致降低了课堂效率。刚开始接触多媒体时,我为了让自己的课有“新意”,能够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勉强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把本属于教师自然过渡提示的语言内容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或做练习,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优势,如传统教师的板书、启发、演示、讲读、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归纳总结等合理的教学手段,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所以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然而,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漂亮花哨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的动画修饰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多、杂、乱。这样既淡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所以我们不仅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恰到好处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的关系

刚开始接触多媒体教学时,我也曾因为观念没更新,用的多想的少,只是把别人的多媒体课件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来,我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但却是华而不实,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篇5

照中小学 殷玉梅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使我感到自己的只是已不够用,自己的落伍。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

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运用迪克-凯瑞模式亲手制作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教学的理解) 篇6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走入音乐教学的课堂,给教师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教学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首先,一些老教师排斥多媒体教学,认为音乐课堂上只要教师认真的讲解就可以。另外支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又因为各种原因,忽略了课堂上的教学技能,忘记了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导,又或者是不能在课堂上将多媒体与教师的作用进行合理分配,导致多媒体发挥不了其优势,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使其在课堂上更充分

学习了《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及课例分析》这门课,有了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往往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资源,创设不同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学习的 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但是,有效应用是音乐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音乐教师为了上好一切公开课,在课件制作上花了很多时间,一味追求表面上的花哨、新颖、动感等效果。可是,整堂课下来,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各种音乐外的内容而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这形式上,显然注意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另外,还有的音乐教师臵大量的教学设备而不顾,歌词歌谱满堂带唱,教学方法非常传统,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作为课改潮流中的音乐教师,真的值得好好反思。因此,有效应用教学设备是课改的关键和保证。

多媒体环境下的听说教学 篇7

关键词:听说教学,多媒体,问题,建议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实现的,当输入信息与原有知识相匹配时,理解就产生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听力之父James Brown认为,听力是主动感知声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听者的语言背景、知识能力、信息输入或声音符号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随着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现代化教学硬件的逐步完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目前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对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听”在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约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Rivers&Temperley, 1978)。由此可见,听说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重要性。然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 传统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承袭的是“听录音—讲答案—再听录音”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像是听力测试,最多解决“听什么”的问题,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听”这一关键问题。教学内容有限,方法单一,缺乏持续性和时代感,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没有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而其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而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因此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知识性因素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法、词汇量、与英语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等。而非知识性因素则包括情感因素、母语认知因素及记忆障碍等。

2.1知识性因素

2.1.1语言因素

构成一个人语言能力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熟练程度往往能影响整体听力理解水平。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最本质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调。语音、语调不准,就会失去一定的辨音能力,这势必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词汇量是英语知识的基础,若没能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即使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也无法把它与所代表的词汇联系起来,便失去了对词义的了解,以致影响整体听力理解水平。学生常一听到生词就紧张,不知不觉就中断了听的思路,特别当有新词语、新概念、新内容出现时,学生更难以预测接下去要讲的新信息,思考速度会明显下降,产生跟不上、听不懂的感觉。英汉语言结构差异较大,如英语复合句中从句的位置灵活,而汉语通常按事情先后排序,在阅读时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但听音过程是快速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在瞬间内完成。所以,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关的语法知识、了解相关结构的规律性,是很难提高正确理解句子和段落乃至语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的。

2.1.2非语言因素

非语音知识是指语言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习惯、风俗等知识。有时听懂听力材料并非全靠语言知识,而要同时借助背景知识作出正确判断,而学生往因知识面窄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听材料。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语言文化知识是学好英语语言的基础。语言文化知识的内涵是相当广泛的,既有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也有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即每种语言都是和其文化习俗等信息紧密相关的。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不足势必会影响英语听力学习。

2.2非知识性因素

2.2.1情感因素

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效果起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例如,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是认为英语听力训练效果不明显,也就不重视听力部分,这些都会降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听力过程中的坐姿不端,没有养成耳、手、脑、心并用的听力习惯,没有一边听一边拿着笔记下关键词等都会导致学生往对信息应接不暇,影响听力效果。

同时,学生的焦虑意识会阻碍听力理解的正常进行。当学生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精神不集中的状态时易产生恐惧心理,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阻断语言信息的有效获取,从而影响听力理解效果。

2.2.2母语干扰

从第二语言习得机制的角度看,成人学习外语受母语的定性思维影响颇深,不论在阅读或是听音方面都习惯进行英汉思维转换,大脑通常选择将听到的英文句子翻译转化为汉语进行理解,但是一旦借助母语一环出现差错,听力理解便大打折扣。这种受汉语干扰的情况在水平较低的学生中尤为普遍。

2.2.3记忆障碍

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听时什么都懂,但听了后句忘了前句。有时全部听完后,中心思想弄明白了,可细节却记不清了,回答关于细节的问题时,只好凭感觉或模糊记忆去猜测答案。这反映出学生在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方面缺乏训练。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劣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教学中,在英语辅助教学、语言习得和语言测试等方面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变化。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教,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效果最优化。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量大、效率高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在单位时间里向学习者有效提供高容量的听力语言材料,学习者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获得大量的听力信息与知识,多媒体网络可以储存大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还能及时更新教学素材,扩展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既可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又能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课外听力自我提高,对学生进行听力自我检测,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有舞台来展现自己的课堂设计,更好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师进行听力模拟训练,比如消除短片字幕,请学生听、配音等。多媒体保证了教学结构的多样化、多元化,同时使教学结构更完整、更连贯。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是一种由图、文、声、像等构成的立体信息传输形式,改变了单调的“听”的教学模式,做到了视听结合。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用听觉的学习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也更加有利于保持”。运用多媒体播放听力材料,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带给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听力课运用多媒体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教师应更新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师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选择听力资料时要把握好几个原则:目标性原则,网络的连接、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根据听力课教学大纲及教学任务来选择、整合相关听力材料,加工成自己的课件,切不可迎合学生的喜好或照搬播放各种听力材料;适度原则,检验学生是否学好不是在于给学生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消化了多少知识,能力提高了多少。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提炼各种听力教学资源,掌握好学习进度,恰到好处地引进听力材料。如果信息量过大,或内容过难,学生就会难以消化。

多媒体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会把精力放在视觉上,而忽略了听觉,或者只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有趣,忘却了听的重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

三、提高听说教学效果的建议

1. 掌握语言规律,抓好基础教学。

听力排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首,这不但反映了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听力的提高往往依赖于语法、词汇和语言的基本功。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从一开始就要狠抓基本功训练,了解语言知识,扩大词汇,掌握语法,奠定听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音标的语法,音节的划分,单词音节的重音与次重音,常用词的强弱读音、失去爆破、连读和各类句子的语调,等等。词汇和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若缺少了词汇和语法就没有信息可言了。掌握语音知识、积累词汇掌握语法,不仅是听力的基石,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听力训练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会记笔记。

在平时训练中要自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要学会抓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是信息量大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此外要培养对数字等的敏感度;同时,为了提高记的速度,可采用一些速记符号或自己熟知的标记,简明扼要的笔记能帮助学生回忆所听过的内容,并准确地把握细节。

3. 培养预测和推断能力。

预测和推断都是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快速浏览与听力材料有关的文字资料,看有关选择内容,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实词对信息内容进行预测。听力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出预测并验正预测的过程。根据信号词进行预测。所谓信号词,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用来构架语句间、语段或语篇的脉络,以帮助他人理解或抓住说话人思路的逻辑关系衔接词。这些词可用来表示列举、增补、转折、对比、顺序、序列、解释、因果、归纳、结论等各种语义衔接关系。推断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通过分析、判断,推导出未知事实的思维过程。听到生词或遇到难懂的句子时,需要冷静地听完全文,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并借助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断。

4.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优化教学和学习效果。

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依托,活动为中介,在情境下的合作互动。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并模仿使用语言,使他们在相似的生活场景中脱口而出,自然地运用活生生的英语。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能力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令他们自己吃惊的成就感,又反过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媒体为基础,以互动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听力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语言是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听力材料中肯定涉及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教育、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名人胜地等。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辅助听力理解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进行英语文化输入,减少他们在听力过程中因为缺乏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而遇到的障碍。同时,在平时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5. 教师适当引导。

听力教学上,应以切实提高听力为目标,不应只满足选对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的是听力技巧,如讲授听力理解的主要类型,学会抓文章主题思想,常见的设问方法,针对常见的提问方式推测考查的问题,记下文章的有效信息等。事实上,听力教学的目标要更长远些,教师除了就题目本身提问外,还应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所记有效信息,归纳文章主要意思、作者的主要观点、写作目的、态度等,还可对所听材料进行复述、总结,把听和说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听说并进。

6. 以阅读促进听力,帮助培养听力技能。

阅读和听力实质上都是一种由速度、记忆、判断和概括与理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技能,两者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是一致的。阅读可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义、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可训练思维、理解、概括能力,从而提高收听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

此外,鼓励并指导学生精听与泛听结合,同时注意选材的难易程度,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记忆所听内容的技能,注意记忆方法。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抓住词、句、文之间的逻辑联系,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记忆,并指导学生记笔记,记下关键词句,提高记忆效果。

四、结语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断的努力及对自我听力练习的系统规划。这要求我们在多媒体环境及网络教学中注重提高听力学习着的自我管理能力意识,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听说教学应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Rivers, W.&Temperley, M.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朱红梅.如何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率.外语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滨.浅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J].科技资讯, 2008.

[4]孔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与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6.

[5]阮先风.强化听力训练, 适应大学英语改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篇8

关键词:数学教育;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理念;坚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5-0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无疑是把学生拒之门外的铁门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步入校园、挺进课堂后,数学的抽象与严谨瞬时就变得直观生动,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重要学科。由于其能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深爱教师热爱与青睐。但近年来个别教师患上了多媒体依赖症,动不动就使用多媒体上课,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辅助定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用好多媒体?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和方法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多媒体环境下应坚持怎样的理念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一、坚持师生平等理念

师生平等在一切教学环境下都是应该坚持的新理念,但在多媒体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多媒体不仅是教的工具,即教具,也是学生学的工具,即学具。同一种设备同时成为教具和学具,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使用。而这种互动就需要师生平等,以朋友般的身份进行协商对话。这与传统师道尊严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相比,显然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因为我们知道,传统教学由于缺乏技术手段,没有形象直观的教具,很多数学概念、性质、规律、定义定理、公式等都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甚至做很多形象比喻,结果花了大量时间,学生掌握还是不够理想,效果也不明显。现在,多媒体入驻课堂,成为师生活动的工具,我们既要让它在教中充分发挥作用,把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呈现给学生,又要让它在学中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获得数感、算理、空间观念、推理思维的良好辅助工具。短短40分钟时间,只有在平等基础上互动使用,才能彰显它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课程理念。

二、坚持有效运用理念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既是教师设计的初衷,也是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为此,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使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甚至深度融合,把多媒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把“人教”课堂变为“机灌”课堂,让多媒体越过“辅助”界,成了“主流线”。这在实践中,很多教师易患下这样的毛病,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殊不知,这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运用多媒体能够使课堂容量增大,加快教学进程,但学生注意力有限、接受能力有限,应接不暇的呈现,只能让学生疲于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想象、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来不及仔细看和独立思考,没有认知的深化,没有思维的碰撞,更谈不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震憾。因此,合理使用是前提,我们不能多用、滥用,更不能随意使用,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理解、探究、思维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力争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还须一提的是,也是有效利用的之大忌,多媒体成了“黑板”,仅仅是一种呈现载体。如果是这样,我们倒不如用传统黑板,那更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

三、坚持寓教于乐理念

传统教学也讲究寓教于乐,但方法有限得很,除了教师口头激趣外就是一些简单游戏。而在多媒体环境下,寓教于乐就是“小菜一碟”,因为它不仅能把书面文本视频化、静态知识动作化、无声符号语音化,还能将宏观变微观、微观变宏观、火速变静止,让学生看到平时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神奇与古怪”。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有效果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甚至能激发探索科学世界的强烈愿望。除了这种利用多媒体自身呈现功能给视觉“冲击”形成“乐子”外,在以下几个地方也是见长的,也能把枯燥的数学“趣化”,把乏味的学习“乐化”。

1、实施生活化教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返璞归真的教学理念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发挥应用价值,教育学生更要有反哺生活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由于呈现手段缺乏,知识总脱离具体生活背景,无法开展新课标强调的“数学建模”学习活动,无法“设立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致使学生只能学到纯粹的抽象的数学,而在多媒体环境下,生活与数学没有“墙隔”,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让数学知识披上“生活的外衣”变得真实可触,具有生命。这样不仅能激趣,也能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动态展示数学空间。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能把静态的知识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还能模拟出“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能展现“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使学生在更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操练,增强学生的体验认知。在立体几何里, 多媒体通过几何直观建模,能轻松地帮助学生理解以往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圆锥曲线、理解导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扬起学习信心。

3、链接数学文化。数学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不少数学文化。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这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能“望洋兴叹”,根本无法实现。但在多媒体入驻教室后,这一切,只有教师“想到”就可实现。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链接数学文化,开展“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还能用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勤于学习、立志为国的奉献品质。

四、坚持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轻松实现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理想化教学效果。在预设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h动画中的超级链接,设置A、B、C、D四类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学力进行交互式学习,或者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当然,作业选择更易安排和实现,不过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刺激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视觉型学习群体的信息偏爱,通过交互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外向型学习群体的学习兴趣,利用机辅手段发挥触觉型或操作型学习者在“做中学”的优势。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生变苦、厌学为乐学、喜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从而给予及时的辅导。

五、坚持基于学情理念

基于学情设计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把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和认知水平,甚至学习习惯进行科学分析,并把之作为凭借进行预设。而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数学预设,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和知识理解程度,还要对学生的交往性格、偏好、方式及可能的信息交流手段进行分析,特别是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电子白板、智能电视使用方法等,都是我们预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还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殊要求,综合分析评价交互模式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形成有针对性的交互式教学策略,并实施有效的交互行为监控。只有这样的合乎学情的设计才能算是科学设计,才能有助于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想。

正如新课标所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克弊扬长”,尽量发挥它的作用,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使其在教与学中成为师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成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 郑文富.《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整合过程中教师的六个转变》中国教育技术网.2008(2).

[2] 王 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12)

[3] 王光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11).

多媒体环境教学设计心得 篇9

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 张继昱

摘 要 “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化学概念,是搞好化学概念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情境

化学概念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方式

积极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化学概念教学有许多优势,诸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情节引人入胜,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精彩等。但多媒体环境下的化学概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问题:

第一、教学主体错位,创设的教学环境游离于化学概念以外;第二、化学概念教学课件缺乏交互性,是另类“灌输式”,化学概念教学的内容、程序缺乏交互性和反馈功能;第三、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只不过将概念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第四、教师作用被替代,教师成了鼠标点击的操作者;第五、大量使用对化学概念解释的文字PPT代替板书,等等。

二、化学概念学习的特点 1.

化学概念的地位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认知这一感性科学世界时,需要认知者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能。这种对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跨度要求,构成了认知过程的和谐统一,但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认知困难。学好一门科学,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概念。化学为学生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它们是陌生的,因为它们的化学意义跟其在生活意义是不同的。化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深化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解,形成科学的解释。化学概念是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本质概念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但是实际的化学概念教学并不是一种简单、容易的实践,学生们常常对一些基本概念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其对化学的深入学习缺乏可依赖的基础。这样,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概念教学的关键。

2.化学概念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化学概念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有足够的关于化学事物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有辨别主次、区别本质与非本质的能力;知道作为所学概念的定义组成部分的事物概念(如上位概念)和特征、关系概念;对有关化学事物获得概括性认识的兴趣等。化学概念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选择范例,使学习者获得形成化学概念所必须的化学事物的经验材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形成化学概念;帮助学习者做好形成化学概念所需要的事物概念、关系概念等知识准备,指导学习者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化学概念的定义、解释、分类和划分等,并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

3.化学概念教学的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的一种模式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或者是另一种模式“提出问题——提供实验事实——分析总结下定义——应用巩固练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哪一种学习化学概念的模式,第一学习环节“感知”或是“提出问题”,都是强调依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日常生活经验等原有知识及原有认知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学习环节“理解”或者“提供实验事实”,则更注重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有广泛学习、探索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兴趣,提高学习认知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三、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景 1.化学概念教学情境的要素

一般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的目的,第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及过程中情感和态度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创设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首先是选择范例,使学习者获得形成化学概念所必需的化学事物的经验材料。相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涉及的要素有:

①观察:使用感官获得信息(包括图形、图像、图表,反应及现象,数字等信息)。例如原电池的教学,可以横向进行,即将现有的可以收集到的电池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电池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观看拆卸干电池、纽扣电池等录像,通过观察认识电池的基本构成;也可以纵向进行,通过古老的蛙腿试验,沿着伏达电池的发明过程,直到现在的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亲历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曲折的探索过程,认识原电池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创设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其次是引导学习者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形成化学概念。相关要素有:

②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处和差异处。

③分类:依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或抓住其某一方面的内部特征分类处理信息。

④测量:使用数量、时间、温度等量化观察。

⑤传达:用图表(片)及延伸正文以口头或书写方式描述或分享一个现象。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将一定条件下,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质量的数据列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得出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不同,而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的结论。进一步提出如何解释上述结论?运用设计动画,模拟固体和液体存在形式,是一种较为紧密的堆积,其体积主要取决于构成的粒子大小和粒子的平均间距;模拟气体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平均粒子间距较大的状况,且粒子平均间距几乎相等,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

创设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第三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形成化学概念所需要的事物概念、关系概念等知识准备,指导学习者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化学概念的定义、解释、分类和划分等,并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要素有:

⑥推论:辨认形态且预期再度发生。

⑦预测:根据观察或资料,做出合理的推论。

⑧假设:使用“如果……就会……”的陈述句型来解释原因的影响。

⑨定义和控制变项:确定在实验中哪一种变项需要被探讨,哪一种变项需要被控制。

例如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教学。可以设计模拟实验,当气体分子数目相同时,温度一定,随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压强一定,对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绘制出“温度~体积”、“压强~体积”的关系图,从而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并进一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描述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中的一个特例。

再例如盐类水解的教学。研究碳酸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水解状况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用指示剂测定水解程度不能实现,将现代传感技术应用与化学课堂教学中,溶液的温度和浓度可能是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外界因素,传感器pH计,清楚地将实验中“溶液温度~pH”、“溶液浓度~pH”的曲线绘制并投影在大屏幕上,改变了以往教师苍白的讲述,在形成盐类的水解概念的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要素的优化组合,呈现给老师和学生生动、有效的化学概念教学。这时,学生的概念学习就会从背诵大量化学知识信息转向探究化学主题,并用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及探究过程的技巧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全部问题。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的化学科学应用能力得到增长。

2.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认知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认识化合价。激活经验,模拟迁移。就可以创设商品交换的情景片段,从商品出发引出其价值的体现形式——货币,并依据公平原则,在有供需要求时发生商品交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认识原子的重新组合就是一种交换。

·关注学生个体习得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差异

例如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做好实验为学习概念提供宏观示例,也可以利用FLASH动画形象地进行描述,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在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概念的理解之间建立三个水平(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联系。

·注重化学学科极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帮助学生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变化。同样可以利用FLASH动画将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观过程模拟演示,帮助学习建立起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对质量守恒定律认识。

·注重探索物质变化的因果联系

例如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实质,单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而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揭示化学反应是分子重新组合的实质。通过分析水分子的分解过程和氢气夺去氧化铜分子中氧原子的过程,建立起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必然联系,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水的分解反应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总之,新课程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参与、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在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参考资料

[1] 何克抗,《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2] 刘知新主编

吴俊明

王祖浩著,《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3] 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著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篇10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无穷的教学资源。网络是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的巨大信息包容量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信息。大量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英语传输的,所以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英语学习宝库。经常在英语网站上遨游的教师、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会提高自己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除此而外,网络上还有一些专门面向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有的可以为教师学生解惑答疑,有的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还有的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互动在线语言学习活动。只有到网上去访问这些站点,他们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Yahoo、Infoseek等搜索引擎的检索,可以在互连网搜寻到许多英语教学的网页、电子论坛和电子杂志,它们对英语教学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网络环境为英语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奠定了基础。

英语教师与互联网有一种紧密的血缘关系,他们上网没有语言障碍,而网上大量的外语教学资源为他们从事外语教学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是外语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充实教学内容最现代化的工具。具体来说,外语教师上网有很多好处:网上通用语言是英语,上网浏览可以为教师提供广泛接触英语的机会,等于走进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世界文化宝库,这对更新外语教师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来说都大有好处。外语教学中最匮乏的是教学资料。互联网每日每时都在提供这些资料供我们使用,既有未经处理的地道的英美本土语言素材,也有经过处理的面向各种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料,而且还有许多现成的练习供我们下载。除了文字信息外,还有声音、图像和活动画面等多媒体信息。把美国CNN的新闻改编为练习,让学习者边看英语新闻,边做语法练习,做完以后还可以给出反馈。外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新闻组和电子论坛的讨论组,交流信息和经验,开拓视野,甚至提出问题,请专家帮助解决。外语教师还可以上网参加一些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在线课程,进行自我进修。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外语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在网络大量的信息面前,教师全知全能的形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外语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合作者。帮助学生在网上邀游、为学生推荐网址、介绍网上交际学习伙伴将成为英语教师的一项主要职责。

三、环境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语言教学环境。语言环境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心理上,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一段愉快的体验。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学习活动,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并有机会展现自己,欣赏自己的学习成就,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自信心。这个条件的关键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友好、合作的群体学习气氛。

英语在我国是作为外语(而非第二语言)来教授的,因此我们并不具备英语学习的宏观环境,只能依靠教师在自己的实际英语教学中,通过创设微观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但是,对于许多只习惯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外语教师来说,不管其语言水平、教学水平有多高,要创设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语言教学环境,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传统教学技术条件下,教师发挥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中国人学习语言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学生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能否通过语言材料想象交际情景和创造性使用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就外语学习本身而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网络可以为我们创设模拟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能看图说话,作文、自编情景会话等形式的练习,学生做这些练习时能大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四、多媒体网络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教学信息不仅以丰富的文本形式,还以超文本的形式表达传递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无数个教学课件成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并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制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双边的参与度,而且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触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思维气氛。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超文本特性按人脑的联想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将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结成一体。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了巨大的信息,网络“专家系统”中的“控试式的知识”本身就是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其创新能力的源泉。其次,模拟和虚拟的环境,不仅让师生“身临其境”获得“亲身的经历、感受”,而且还能够提供安全的、不冒任何风险的、不花经费的实践机会,而这些有的在现实中是根本无法做得到的,只有通过网络虚拟才得以实现。这就不仅把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学习,面向未来的能力,懂得创新,充分发挥其潜能。

五、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一场重大的变革。1.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摆脱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要渠道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调出网上极为丰富的信息,而丝毫不受区域、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这是任何一种媒体和技术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可以从联网的家庭、学校、社会、图书馆等及时得到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资料,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利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提交作业,建立研讨中心,交流信息,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学生既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并根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掌握学习进度,逐步形成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计算机支持下的合作学习将成为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基于网络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它强调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合作性学习。它允许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通过资源解决问题,是一种依赖于资源而非课件或机器的学习方式,其学习进度是由参与合作的学习者共同决定的。这一合作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英语课堂;班班通;激发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多媒体教学手段正被每位教师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显著的差异,需要学生大量地记忆,学生面对抽象的英语单词、句型等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如果将所学内容与多媒体合理整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单词、句型等内容通过图、声、色等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不仅仅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而是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在英语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感受学习英语的价值。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模式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2.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补充,而是更少通过多媒体的介入,达到英语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多媒体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实现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英语的情景,能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在英语单词教学法改革中,要求教师结合单词创设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创设的情景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涉及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畴,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单词、理解词意的目的。

再如,在课堂教学最后的Self check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性,强调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对重、难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把握整个课堂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在复习巩固的过程中让学生即兴编演,在编演中再次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尽管被教师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如果认真研究其“合理”性,还需要教师仔细辨别。通过调研发现:多媒体运用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对多媒体教师手段的依赖程度过高,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打乱教学计划。现很多教师每一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教材抛弃一边,课堂学习演变成视频录像课。这需要教师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切不可以抛弃传统的录音机、投影仪、卡片等教学设备,需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整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2.存在观念认识不清的现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新的教学观念,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工具的变化而已。有些多媒体教学设计,喧宾夺主,或只限于形式,内容却不够科学,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必然造成教学过程事件的非可预见性,课件设计不可能把对这些事件“反应”纳入可控流程。

3.有些多媒体设计不够务实,搞形式主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多媒体教学,可用可不用的教学内容,还应该以师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手段,不可以简单地通过多媒体教学取代师生双边活动,要将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需要教师认真把握。

总之,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观念。如何把握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学生心理、课堂教学节奏的调节关系,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从英语教学的整体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

上一篇:我欣赏我哥哥的作文下一篇:教室变了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