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 篇1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其风能储量可达10.1亿千瓦,从1989年到1999年,内蒙古共实施了12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5375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亿度。因此内蒙古风电公司完全有能力向北京提供优质可靠的绿色电力。

一、内蒙古地区风力资源和风电发展现状

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能总储量10.1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量为1.01亿千瓦时,占全国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的40%。该区风速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基本上与生产和生活用电规律相吻合,且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平坦的草场,十分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内蒙古地区对风能的开发利用最早是从发展小型风力发电机以解决农牧民用电需求开始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以推广户用风力发电机14万套,光伏电池250千瓦,村落独立供电系统26套,解决了约60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1986年,内蒙古电管局即成立了风电办,并开始了大型风电场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开发建设了5个风电场,即辉腾锡勒风电场、朱日河风电场、商都风电场、锡林风电场和达里风电场。有两个风电企业,一是隶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内蒙古风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拥有前四个风电场;另一个是赤峰达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起股东单位是赤峰电业局和克什克腾锡旗农电局。

二、内蒙古地区大型风力发电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问题

市场是影响风电发展的最关键问题。首先,全国电力市场由紧缺到相对饱和,现有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风电的发展速度。其次,周边省区不接受该区的风电,风电只能在区内消化。内蒙古地区是电力输出省区,每年向华北地区(主要是北京)送电约94万千瓦,向东北地区送电120万千瓦,而该区的风电却不能进入这两个地区。如果华北、东北电网能按比例接受该区的风电,则该区的风电在“十五”期间会有较大的发展。2)税收问题

目前国家对风电的增值税率是17%,高于山水电税率(6%),和火电实际税率(8%左右),因为火电有进项抵扣,而风电没有。因此,如果对风电的增值税降至6%~10%之间,则可以有效支持风电的发展。3)建设资金

目前该区风电建设资金主要是依靠外国政府贷款和部分国内贷款,风电企业负债很高,之间影响到后续项目的建设进度。4)电价问题

目前对风电执行的是优惠电价,高于平均电价的部分,采取均摊的方式,由全网共同负担,即辉腾锡勒等四个风场的风电电价在蒙西网分摊,达里风场的风电在赤峰地区分摊。对内蒙古地区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企业和居民对电价承受力都较低的地区,风电的电价空间是有限的。

总之,风力发电是一项技术已较为成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能源,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节约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 篇2

一、问题分析

(一) 农村牧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但农牧民得益较少

农村牧区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为主体, 其他工业类型所占的比重较小。农村牧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 对当地农牧业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需要就业者的吸纳能力不强, 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财政收入, 但有时还要以一定的草地耕地占用、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为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 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增加、开发成本上升, 甚至会出现矿产资源枯竭的现象, 这些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就要大大萎缩或者干脆撤离, 这样农村牧区未来的发展也确实有点令人担忧。农村牧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等, 其生存与发展的境况相当艰难。牧区畜产品加工业、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发展不足, 大量畜产品不能就地加工、转化。牧区畜产品主要的交易市场及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导者一般都在牧区的区域之外、离原产地很远, 牧民讨价还价的能力十分微弱, 一般处在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和利益受损者的地位。

近年来, 农村牧区市 (盟) 的首府城市、县 (旗) 政府所在地的城镇, 拓展比较迅速, 其城市范围扩大, 城市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增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容市貌改善。然而,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合并乡镇 (苏木) 、集中办学等, 使得农村牧区的部分小城镇出现了萎缩、甚至荒芜的现象;这些小城镇机关搬走、学校停办、人口流失, 一些服务行业也十分萧条。而这些小城镇往往又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主要建设点等, 其发展不良, 不仅制约着农村牧区城市化的整体推进, 也使得城乡统筹的连接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支撑点和着力点不太稳固。

近年来, 由于“盟改市”、“县改市”、“乡改镇”等行政区划的调整, 导致了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但这样的“城镇化”目前来说还是低水平的, 公共设施、服务机构、人员素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是相对滞后的, 对农村牧区产业调整、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对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均不强。

(二) 农村牧区的社会发育度较低, 农牧业的传统性及粗放性还非常明显

内蒙古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 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才严重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据内蒙古第一次农牧业普查资料, 内蒙古主要从事农业的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1407535人、占19%, 小学文化程度3078485人、占41.54%, 初中文化程度2547881人、占34.37%, 其余高中文化层次的人也大部分集中在城镇, 真正到基层从事农牧业等生产经营的寥寥无几。据内蒙古第二次农牧业普查资料, 到2006年底, 内蒙古农牧民家庭劳动力中文盲的比例高达7.4%, 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3%, 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 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0%,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不足1%, 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明显高于发达省区。

内蒙古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缓慢爬升, 由“八五”期末的34%逐渐增加到“九五”期末的39%, 又增加到“十五”期末41%左右, 2008年达到45.41%;然而, 我国“十五”期末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以上,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升到了60%—80%的水平, 相比之下, 内蒙古农牧业的科技进步水平还比较落后。

在内蒙古的农牧业机械设备中, 2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占拖拉机总数的76%, 且40%多的拖拉机超期服役, 玉米的机收面积只有5%左右;全区74%的农田没有灌溉条件, 灌溉饲草料地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0.4%, 设施农业面积占种植业面积的不到1%;一些作物品种已经推广使用了20多年, 变杂退化现象非常严重, 却还没有有效的提纯复壮和更新。

由于内蒙古农牧业的科技水平等相对低下, 农牧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所以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2006年,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 全国为5322公斤/公顷、内蒙古为4980公斤/公顷, 内蒙古比全国低342公斤。2007年, 内蒙古粮食亩产量504斤, 比全国平均亩产低20%以上。内蒙古主要农产品的质量也较低, 玉米含油、赖氨酸、蛋白质不高, 花色品种欠丰富;小麦出粉率仅为60%上下, 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5%左右。

(三) 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加剧

内蒙古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太阳辐射强烈, 降水量稀少, 蒸发量和干燥度大, 土地大部分为沙性质地等, 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农村牧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农村牧区本身又是旱灾、白灾、黑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多发区, 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草原退化沙化促使了这些灾害的频繁发生, 形成了恶性循环。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是草地、耕地、林地的退化沙化与水土流失也就是所谓的荒漠化问题。内蒙古沙漠化面积大约7.34亿亩, 水土流失面积2.79亿亩左右、居全国之首, 全区草场、农田、林地等潜在沙化面积占全国潜在沙化土地面积的76%。内蒙古横跨中国的西、中、东部, 紧靠华北、京津、东北等地区, 其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借助风力、水力可迅速地、直接地蔓延上述地区, 特别是威胁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加剧, 如农作物成灾面积, 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等都呈逐渐加大的态势。

(四) 农牧民收入与全国水平的差距较大, 牧民收入开始低于农民收入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05年, 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989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我区比全国低266元;2007年, 我区为3953元、全国为4140元, 我区比全国低187元;2009年, 我区为4938元、全国为5153元, 我区比全国还低215元。2009年,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量排在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第15位, 其比上年的增长率排在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第30位。

近年来, 与农民相比, 牧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特别是人均收入的绝对额牧民也开始低于农民。内蒙古2003-2007年, 牧民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要比农民低近一个百分点。内蒙古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98.4元, 2007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24.6元, 2008年牧民人均收入低于农民人均收入159.7元。而牧民必要的生产生活支出大大高于农民, 如内蒙古2007年牧民人均消费支出要比农民高出2500多元。牧民的收入低于农民, 刚性的支出却高于农民, 这样牧民生活及生产水平的提高就显然不如农民快了。

(五) 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 粮食总产量增加, 但粮食内部结构不合理

2007年, 内蒙古农作物种植面积642.7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12.98万公顷;其中,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62.75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16.56万公顷。2007年, 内蒙古粮食总产量1750万吨, 比上年增长2.6%。然而, 内蒙古的粮食内部结构不合理, 在其2007年1750万吨的粮食总产量中, “粗粮”占85.8%、特别是玉米占64.1%, 小麦、水稻仅占14.2%;这就使玉米、粗杂粮等严重过剩, 小麦、水稻等的缺口增大, 粮食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加剧。

2008年, 内蒙古农作物种植面积686.08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9.93万公顷;其中,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5.45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15.27万公顷。2008年, 内蒙古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2130.23万吨, 比上年增长17.6%;其中, 玉米、大豆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21.5%、23.8%和26.4%。需要特别关注的是, 2008年内蒙古小麦的产量为154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2.5%, 稻谷的产量为70.5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3.4%, 小麦和稻谷产量下降的幅度都很大;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粗粮”增多了, 而“细粮”反而减少了;为了满足消费的需求, 我区小麦和大米的购入量要相应地增加。

2009年,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8137万亩, 比上年增加25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4%左右。2009年, 内蒙古粮食总产量1981.70万吨, 比上年下降7.0%。内蒙古粮食总产量, “九五”时期年均增长3.3%, “十五”时期年均增长6.0%;其中, 玉米产量“九五”时期年均增长4.0%、“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1%, 而小麦产量“九五”时期年均下降7.1%、“十五”时期年均下降4.6%。说明“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头几年, 内蒙古的粮食结构“粗粮”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六) 牲畜头数基本保持稳定, 但畜群结构和个别畜产品产量等变幅较大

2007年,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10952.03万头 (只) , 比上年同期下降0.9%;内蒙古肉类总产量201.8万吨, 比上年增长4%;牛奶产量950.9万吨, 山羊绒产量6746吨。2003—2007年五年间, 内蒙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亿头 (只) 左右。

2008年, 内蒙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677.2万头 (只) , 比上年下降1.6%;其中大牲畜存栏达到1063.8万头, 比上年增长3.0%, 而羊的存栏为8442.9万只, 比上年下降了3.8%。全区肉类总产量219.37万吨, 比上年增长6.3%;牛肉产量43.1万吨, 增长6.1%;羊肉产量84.8万吨, 增长4.9%。2008年内蒙古部分畜产品产量增速回落的幅度较大, 如牛奶等;特别是小畜羊下降的幅度较大, 需要引起注意。

2009年, 内蒙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858.5万头 (只) , 比上年增长1.7%;连续7年稳定在1亿头 (只) 以上。全区肉类总产量231.06万吨, 比上年增长5.3%;山羊绒产量7421.00吨, 比上年下降2.9%;牛奶产量884.57万吨, 比上年下降5.4%。牛奶、山羊绒等畜产品产量的较大幅度下降, 说明“三聚氰胺”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以及羊绒制品销售的低迷等, 对我区奶牛养殖业、山羊养殖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对策建议

(一) 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牧区生态产业

虽然内蒙古的农牧业 (第一产业) 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农业的“粗放型”与石油农业的“掠夺式”。为了农牧业产量与产值的增长, 往往就要过渡垦殖、掠夺式利用农牧业资源;这样,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局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出现, 农牧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农牧业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 造成了农牧业生态与经济的恶性循环。为了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圈, 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 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研究、应用生态技术体系, 示范、推广适宜地域特征的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 逐步实现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高效、良性循环。

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把林草业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这既是加强生态建设, 防治沙漠化、水土流失,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美化投资环境, 吸引中外客商的需要;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业, 生产高标准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需要;对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草料不足, 也有一定的弥补作用。林草业的发展要与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京津周边地区沙源治理等国家、自治区的主要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有机结合, 以发展保护性的林草业为基础, 同时兼顾商品性林业、草业的发展。

农牧业的竞争力主要立足于其产品的竞争能力, 因而调整优化农畜产品结构至关重要。现代农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农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高、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适应公众的消费时尚与潮流, 以及农畜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廉、花色品种多、精深加工产品多等。当前最受消费者青睐、最有市场竞争力的农畜产品主要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等。内蒙古符合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基本条件的地域很多, 只要生产过程与加工、运输、包装、储藏等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 完全可以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产品。

(二) 重视农村牧区的减灾、防灾工作, 实现预灾 (预警) 、防灾、避灾、治灾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农村牧区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日趋频繁, 给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立有效的自然灾害防御系统, 对农村牧区减灾防灾、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灾害防御系统主要包括:农村牧区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灾害性程度以及减、防灾技术等的研究体系;农村牧区自然灾害的预警体系;农村牧区防灾、避灾、治灾的网络体系等。

加强农村牧区灾害管理机构建设, 调整农村牧区生产结构与模式, 规范人们的活动方式及活动的强度, 以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的自然灾害, 减少未来灾害的发生频率。另外,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及我国在农业保险实践方面的经验, 探索适宜我区农村牧区规避农牧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建立、健全农牧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 增强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解除农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并使其成为保障农牧民增收收入的重要手段。

(三) 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过渡的步伐,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

首先, 进一步加强农田与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 积极推广良种培育、高效栽培等适用技术, 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作业, 促进土地草牧场的科学合理流转, 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低碳农牧业, 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牧区尤其是农牧业发展的硬条件与软环境, 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等水平, 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第二, 有效实施种植业和畜牧业高产创建工程, 建设粮油高产示范田, 建设肉牛、肉羊、山羊、奶牛、生猪等的高产示范基地及其标准化养殖小区, 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良牲畜个体品质等方面很下功夫, 从而大幅度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牧业。第三, 内蒙古要做精第一产业, 发展集约化、现代化的农牧业, 就必须有发达的农牧业服务业、完备的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前提与基础来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服务业, 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成龙配套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优化整合现有资源, 建立完善适合我区特点的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农村牧区新型流通与农畜产品市场体系, 还要建立健全防疫、安全和质量监管等的体系, 从而有效地提高农牧业的技术化水平、标准化水准及其由服务纽带连接而成的农牧业规模化优势。第四, 要在确定主导产业、规划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等的基础上, 加快形成市场牵引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包容农牧户的农牧业产业化拓展新格局, 要有效推进龙头企业向大型化、集群化、加盟型方向发展, 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苏木乡镇, 创建一批具有地理标识的自主品牌, 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牧户”的农牧业产业化模式, 从而促进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有关问题

一、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不少学者在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的同时,对内蒙古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过不同的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在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其中较为系统的划分始于1983年,开始编制的第一代内蒙古区域地质志,于1991年出版。当时依据的是槽台学术观点,将内蒙古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兴安地槽褶皱系、天山地槽褶皱系、祁连地槽褶皱系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并且进一步划分了17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邵积东1998)将内蒙古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邵积东2010)将内蒙古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内蒙古基础地质背景研究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全新的思维,将内蒙古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但由于不同承担单位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划分上仍有所不同。具体划分情况见图。

二、新的划分方案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1. 索伦山——林西(西拉木伦河)结合带

索伦山——林西(西拉木伦河)结合带被划为Ⅱ级构造单元,在Ⅱ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了达青牧场——扎赉特旗俯冲增生杂岩带、林西残余盆地、西拉木伦俯冲增生杂岩带、索伦山蛇绿混杂岩带、查干乌拉俯冲增生杂岩带、苏尼特右旗坳陷盆地、桑根达来断陷盆地7个Ⅲ级构造单元。

在上述划分的讨论中,认为索伦山与西拉木伦河都有早二叠世的蛇绿岩,应为同一个构造带,并将其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南北两侧,确实为明显不同的两套地层系统,北部为晚石炭世本巴图组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Profusulinella -Pseudostaffella带和Fusulina-Fusulinella带;阿木山组海相碳酸岩、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早、中二叠世有寿山沟组海相碎屑岩组合,大石寨组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含海相动物化石,哲斯组海相碳酸岩及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Monodiexodina带,腕足化石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带,珊瑚化石Plerophyllum crassoseptatum-Tachylasma zhesiensi-T.variabila带;晚二叠世为林西组黑色砂板岩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Callipteris-Noeggerathiopsis带。南部对应的晚石炭世则为酒局子组碎屑岩夹煤层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Neuropteris-Lepidodendron带;早、中二叠世则为三面井组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组合,含蜓化石Misellina ovalis-Parafusulina splendens带,额里图组陆相火山岩及碎屑岩地层,含Pecopteris tenuicostata, Emplectopteris minima,Danaeites mirabilis, Taeniopteris norinii,Annularia gracilescens等植物化石,于家北沟组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含海相动物化石;晚二叠世为铁营子组,以砂砾岩为主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建造类型明显不同,生物特征北部为冷水型动物群和安格拉植物群,南部则为暖水型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也均明显不同。构造分区特点明显,断裂带构造特征清楚,并见有早二叠世的蛇绿岩。这确实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

但在索伦山构造带南部则为晚石炭世本巴图组、阿木山组、早、中二叠世大石寨组、哲斯组,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以北的地层系统,并非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南部的晚石炭世酒局子组、早中二叠世三面井组、额里图组、于家北沟组这套地层系统。那么,将索伦山构造带与西拉木伦河构造带相连,就是在同一套地层系统中,也就是在同一构造块体中划一条线,作为大构造单元分化性构造边界,显然不妥。

实际上,西拉木伦河断裂向西应从桑根达来——朱日和东南——白乃庙南与华北陆块边缘断裂相连接。主要依据:①这一线两侧分别为上述南北两套地层系统;②在朱日和东南通过近年区调填图,确认在北部为含Triticites的阿木山组与南部含Neuropteris植物化石的酒局子组之间为一断裂构造特征明显的大型断裂带,航磁异常图上为一明显的正负异常梯度带。根据这一可靠的资料依据,认为该断裂带就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西延部分,对西拉木伦河断裂的延伸有了准确的认识。至于索伦山断裂带向东如何延伸,尚需进一步研究。

2. 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

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为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朝阳地——翁牛特旗弧——陆碰撞带、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宝音图岩浆弧3个Ⅲ级构造单元。

朝阳地——翁牛特旗弧-陆碰撞带的划分,仅根据山湾子陆源火山弧(O-S1)和青龙山镇晚石炭世俯冲火山岩,推测其至少在寒武纪末期和早石炭世末期发生过俯冲活动;而在朝阳地出露的超基性岩长轴方向与围岩新太古代建平群片麻理产状一致,就反映出新太古代之后的俯冲挤压特征,显然是缺乏依据。

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指的是温都尔庙群,这种划分存在有一定的错误。原1∶20区调在温都尔庙群底部划出了玄武岩,并见有超基性岩。在胡尔嘎庙等3幅1∶5万区调中,经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有玄武岩,与超基性岩、辉绿岩岩石面貌特征相似,变质变形不强。而与真正划入温都尔庙群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夹大理岩及绿片岩等含铁建造明显不同,其分布特点也不尽协调。当时分析超基性岩和辉绿岩为基性脉岩或岩墙群,变玄武岩为包尔汉图群。

近年区调工作,周志广在西乌旗达青牧场西南发现了大量变质玄武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21±2Ma;葛梦春在锡林浩特以东一带玄武岩安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11±59Ma,时代为奥陶纪,将其划归包尔汉图群。李承东等在温都尔庙一带于变玄武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70Ma,于变质砂岩中获得相当于中志留世的碎屑锆石年龄。以此年龄将温都尔庙群的时代确定为寒武纪——中志留世。初航于变玄武岩中获得245-357 Ma,以此年龄将温都尔庙群置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变玄武岩、安山岩并非温都尔庙群的内容,它不能够代表温都尔庙群含铁建造的形成时代。

另外,在构造单元划分讨论中认为,中、晚元古代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形成温都尔庙群俯冲增生楔,由温都尔庙群蛇绿岩、洋内弧和远洋沉积物堆积而成,并有高压变质带存在。

其中蛇绿岩指的是白音查干一带的碳酸盐化、滑石化蛇纹岩、绿帘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片岩等枕状熔岩和蚀变辉长岩,温都尔庙地区的蛇纹石化橄榄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花岗岩。据1∶5万区调(1995)获得图林凯超基性岩Sm-Nd同位素年龄为1642±224Ma;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974.6Na;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906.0Ma。

洋内弧指的是温都尔庙群桑达来呼都格组钠长绿帘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透闪石阳起片岩、硅质岩、磁铁化安山岩、大理岩等岩石组合,原岩为枕状拉斑玄武岩、安山岩、铁硅质岩。在绿帘绿泥片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799.9Ma(1∶5万区调)。

远洋沉积指的是哈尔哈达组深海相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硅质岩、磁铁石英岩岩石组合。

高压变质带兰闪石片岩产在哈尔哈达组绿泥石英片岩中。据颜竹筠、唐克东等研究,兰闪片岩中有兰闪石、硬柱石、文石、多硅白云母、迪尔石、铁滑石等矿物出现,说明兰闪片岩属典型的高压相系。

上述认识存在明显的不妥或错误:①斜长角闪岩同位素年龄为1974.6Na,斜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1906.0Ma,这显然不是中新元古代,同时也不是蛇绿岩组合;②温都尔庙群中没有硅质岩和磁铁安山岩,而是有石英岩、磁铁石英岩;③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作为洋内弧和远洋沉积显然是错误的;④兰闪石片岩产在哈尔哈达组绿泥石英片岩中,说法不妥。不能将超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硅质岩、兰闪石片岩等蛇绿岩组合,甚至包括安山岩强加于温都尔庙群中,这是错误的。

在温都尔庙一带确实存在有蛇绿岩组合(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超基性岩、兰闪片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实际上是叠置于温都尔庙群之上的加里东期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与温都尔庙群不是同一套变质建造,不能将其并入温都尔庙群,温都尔庙群更不是俯冲增生杂岩。还需进一步研究,予以合理的划分。

3. 宝音图岩浆弧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将其划归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而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划归了哈日博日格弧盆系巴彦毛道岩浆弧中,这种划分不尽合理。宝音图隆起呈北北东向分布,是分割内蒙古东西构造格局的一条重要构造带,应当单独划分。即使归并,也要考虑构造活动演化的相关性。

4. 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将其划为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划为恩格尔乌苏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一个被认为是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恩格尔乌苏洋封闭,碰撞对接带上的蛇绿混杂岩带。据王廷印等(1986)研究,带内具有层序较全的蛇绿岩组合。底部为变质橄榄岩(地幔岩),向上依次为堆晶岩、基性岩墙群、枕状熔岩和远洋沉积变质硅质岩,其次为块状海绵状硅质碳酸盐岩岩石等硅化型风化壳;堆晶岩由细粒角闪辉长岩组成,顶部见有斜长花岗岩;基性岩墙群为次玄武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枕状熔岩为拉斑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远洋沉积为硅质岩、硅质碧玉岩、细碧角斑岩、锰结核等。它们以构造岩片侵位于上石炭统以本巴图组为基质的沉积地层中。带内发育有二叠纪俯冲岩浆杂岩(TTG)岩石构造组合。

作为蛇绿混杂岩带讨论是可以的,但作为俯冲增生杂岩带讨论,将其南部晚石炭世阿木山组以及石炭纪——二叠纪花岗岩出露区全部划为俯冲增生杂岩,可能不妥。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看,为早二叠世末期——中二叠世,那么,俯冲增生作用一定要晚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由此可以说明,阿木山组以及石炭纪花岗岩不能是俯冲增生杂岩。所以,应考虑修订划分方案。

5. 敦煌陆块

划分方案中谈到,北山地区出露的变质基底岩系为中、新太古代高级变质的表壳岩、变质深成体和古元古代北山岩群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下转150页)(上接87页)组合。中元古界古洞井群、新元古界园藻山群、震旦系洗肠井群,古洞井群、园藻山群为典型的盖层沉积,洗肠井群为冰积沉积。

上述划分方案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在内蒙古的北山地区不存在中、新太古代高级变质岩系;②北山岩群在黑鹰山-蓬勃山以南一带广泛出露,构成近东西向分布的古陆块,在其南侧与敦煌陆块之间为一浩瀚的古生代大洋,因此将其归属于敦煌陆块不尽合理;③中新元古界盖层沉积及震旦系冰积沉积,归属敦煌陆块,值得进一步讨论。

6. 大兴安岭弧盆系

划分了漠河前陆盆地、额尔古纳岛弧、哈达图——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海拉尔——呼玛弧后盆地、红花尔基——李增碰山兰片岩构造混杂带、东乌旗——多宝山岛弧、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岩带、锡林浩特岩浆弧八个三级构造单元。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中新元古界佳疙瘩组为一套绢云片岩、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千枚岩组合,将其作为岛弧环境值得进一步讨论。另外将佳疙瘩组界定为南华系、将额尔古纳河组界定为震旦系缺乏依据;②新划分的哈达图——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缺少物质组成的论述,划分依据不明确;③锡林浩特岩浆弧,在文字讨论中认为是从华北陆块分离出去的古陆块,将其又划归于大兴安岭弧盆系二级构造单元,不尽合理;将达青牧场俯冲增生杂岩带划归于索伦——扎鲁特旗结合带二级构造单元,亦可不妥。锡林浩特岩浆弧与达青牧场俯冲增生杂岩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之间无明显的大的构造界线,这样划分显然不尽合理。

7. 地层区划

由于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不合理,导致了地层区划的混乱。如晚石炭世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中二叠世哲斯组在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和三个三级构造单元中同时出现;乌宾敖包组在额尔古纳岛弧中出现,说明地质构造单元和地层区划的划分是错误的。同一套地层建造、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应当是在同一沉积构造环境中形成,不应将其划归不同的构造单元或不同的地层区。

本人通过详细研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和错误,本次仅对上述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不同的意见,供在内蒙古工作的地质工作者参考和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地质矿产勘察院、内蒙古第十 地质矿产勘察院编著,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大地构造 相图及说明书,(2015,正在出版).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编著,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 地质出版社.1991.

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4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农村基层的权力机关,是农民群众参与乡镇事务,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方式。但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无论在理论研究和立法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乡缜人大工作、地位作用与法律赋予的职责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监督者 乡镇人大工作者中,有的人认为,大家都在一个班子工作,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成效如何都很清楚,人大“参一脚”是多余的,不过是走形式走过场,人大“瞎操什么心”,应该“多栽花、少栽刺”,怕搞僵人际关系等。这些思想顾虑的存在,造成了乡镇人大工作者不敢大胆地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严重制约着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被监督者 有的被监督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大的监督是法律赋予的权力,他们认为乡镇工作中有很多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因而,消极应付多,主动配合少,这就为人大实施有效监督人为地设置了障碍。群众 群众对人大监督是有期待的,但他们对人大监督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大监督程序及怎样监督不了解,感觉不到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认为人大监督名存实亡。诸如此类现象,导致了监督工作举步维艰,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保障制度不健全

1.制度保障不足。现行的乡镇工作体制以党政为主,党委、政府、人大三者都一起做着上级安排的重点政务工作,乡镇的重大决策、事项都是由三大班子会议研究讨论决定。由于监督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障,使监督对象对乡镇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有些乡镇领导干部,只重视乡镇党委、乡镇政府的领导,忽视人大的监督。再次,因为乡镇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员是本乡镇的核心决策人员,握有事实上的人权和财权,这就使乡镇人大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心有余悸”,使监督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监督成效甚微。

2.经费保障不足。人大活动开展需要依靠财政支撑。目前,列入财政预算的乡镇人大活动经费有每位代表活动经费和一年一次人大例会的活动经费,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开展各项监督活动及日常办公所需的文件费、材料费、伙食补助等都无固定经费来源,乡镇人大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常常缺乏物质保障,也制约着乡镇人大监督活动的开展。

三、队伍力量不强大

1.乡镇人大代表监督能力不强。乡镇人大代表大部分是农民代表,文化水平不高,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对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了解较少,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也知之甚少,在审议各项报告时不敢开口,或者看不出问题,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人大监督工作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在部门评议过程中,敢于向被监督对象提出质疑和问题的代表少,有时候怕得罪人,导致部门评议工作流于形式,一团和气,收不到实效。

乡镇工作存在问题 篇5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队伍不够稳定。全县10个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大多兼任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乡镇其他硬性工作任务,而且变动频繁,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是统计资料不够完整。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手续交接不及时,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断档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统计服务不够到位。部分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对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工作总结《乡镇工作存在问题》。

四是统计任务较为繁杂。近几年来,随着统计制度的改革,乡镇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日益增多,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乡镇统计员压力较大。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机构建设。成立乡镇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人员,负责乡镇统计工作,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二、稳定统计队伍。按照编制要求,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专职专岗、专人专用,着力解决力量薄弱、业务不精的问题。

三、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约束激励机制,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好统计人员,推动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四、强化统计服务。以开展“统计业务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经济运行、社情民-意、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监测,增强统计服务的主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准确、高效便捷的服务。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6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前沿。在新的形势下,乡镇人大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存在的问题

首先,认识上有误区。在广大农村,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这是影响乡镇人大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因。

其次,程序上欠规范。

一是乡镇人代会时间普遍很短,召开比较随意。代表没有充裕的时间行使民主权力。二是在选举中,只注重选举意图的实现,对选举程序重视不够。

第三,履职上欠力度。法律虽然赋予了乡镇人大的监督职权,但乡镇人大监督权仍不能真正到位。

第四,代表工作有差距。一是代表素质不高;二是履职情况较差。

几点建议

首先,正确处理好乡镇人大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是乡镇权力系统的三套班子,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推动乡镇工作的发展。

一是乡镇党委应把人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树立一

盘棋的思想,统揽人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人大工作与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二是乡镇人大要在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依法治国相统一中发挥作用,自觉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与党委的工作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乡镇人民政府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

其次,依法规范完善好乡镇人大的各项工作。一是要依法开好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充分准备,规范程序,保证时间,会期原则上不少于两天,要让代表有充足的时间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把会议开得有一定的影响,有一定的效果。二是建立健全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的各项工作制度,年初要制定全年人大工作计划,明确每年对重大事项实施情况搞一至二次视察,每年对二至三个直属部门的工作开展评议,每年对一至二部法律法规在本区域内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三是对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要搜集整理,及时交办督办和回复。代表议案的实施情况,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要向代表报告,向代表作出答复。

第三,努力建设好乡镇人大干部队伍。

一是要做到乡镇人大干部同乡镇党委、政府干部在提拔交流和待遇上保持一致。二是乡镇人大干部要强化自身建

设。三是县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指导力度,指导乡镇人大搞好工作计划、开展视察、执法检查、调查和工作评议,定期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乡镇人大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帮助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通过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业务培训、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

最后,充分发挥好代表的主体作用。

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 篇7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两个相辅相成的因素。特别是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 社会事业能否同步发展, 社会管理是否健全, 将直接影响到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还是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严重倒退。近年来, 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相比, 公共财政对于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当前我区主要面临着农村牧区受教育程度低、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不健全、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匮乏、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农牧民看病难和看病贵以及社会管理不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等问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若不能得以及时改善, 公共服务若不能普遍惠及广大群众, 势必会带来社会无序、行为失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而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以教育领域为例, 教育不公平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一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不足, 受经费所限, 基础办学条件差、师资短缺, 制约了我区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学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较低, 文盲和半文盲所占的比例较大, 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知识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地区。故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才欠缺, 同汉族地区形成了鲜明对照, 很容易导致少数民族产生失衡心理, 影响民族之间正常关系的发展。二是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 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以及教育结构设置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城市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导致学生择校现象比较严重, 而弱势群体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困难;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规模小、教育质量低, 致使少数民族教育总体水平不高;有关边境地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旗县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 蒙文蒙语在民族学校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高等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产出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对人才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表明, 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内蒙古处于第25位, 这样一个人才落后的现状大大制约了我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 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状况很容易引起少数民族群众心理上的失落感, 同时也会造成许多新的不平衡和更多的利益冲突, 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因此, 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必须加强社会事业的建设与完善,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相互协调, 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

二、加强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 坚持优先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一是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保障农牧区贫困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加强贫困地区学校危房改造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二是结合职业岗位需求调整教育结构, 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力度,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 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提升劳动者素质的时代要求, 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储备力量。三是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 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班、蒙语授课班等形式,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高学历、高素质的培养, 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教育助学金制度, 使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教育。四是改革现行人才培养体制, 从过去侧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逐步调整为发展“研究型”和“应用型”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平台, 拓宽各类专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渠道, 注意使公共教育培训资源向处境弱势的群体倾斜, 逐步建立起以学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符合行业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体系。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师资队伍。通过开展“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 加强对农村教师和少数民族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采取鼓励和优惠政策, 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学校支教和任教, 充实民族地区的教师力量。

(二) 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

文化建设是实现内蒙古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软实力因素。在新的形势下, 内蒙古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奠定内蒙古和谐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

一方面, 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理性、和谐的发展道路。先进的文化能够从深层次上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 能够更好地化解信仰危机。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并存、多种思想观念激荡的新局面, 我们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立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满足多元的文化诉求。具体来说, 应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 努力使宣传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等各类和谐创建活动, 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咨询, 塑造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形成人人争创和谐的良好局面。

另一方面, 积极实施文化惠民战略, 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不断满足各族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农村牧区为重点, 以文化民生为主题, 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切实保障农牧民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普及广播和电视覆盖率,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继续完善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群艺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政策, 组织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 办好民族特色文化节和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 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地区特色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提升草原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 大力传承和繁荣民族文化;不断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学习, 鼓励各民族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 切实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努力消除民族文化中的偏狭性、排他性和落后性, 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共享, 推进各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三) 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积极构建以预防为主、以农村牧区为重点、以政府投入为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实施农村牧区卫生服务工作力度, 健全三级农村牧区卫生服务网络, 完成旗县综合医院、乡镇苏木卫生院、嘎査村标准卫生室的配套建设, 提升农村牧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卫生医疗管理, 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民享有健康水平的根本目标。

(四)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构建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 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不断显现, 统筹协调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对内蒙古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各方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问题不仅涉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统筹关系, 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方面权益的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到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的统筹兼顾, 又要顾及改革中得益较多的群体与受惠较少群体的利益, 满足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 要切实转变社会管理观念, 不断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 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明确政府在社会事业中应尽的责任, 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确保政府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注重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牧区、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 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摘要:当前, 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不仅直接关系到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 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我区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运行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大力开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 加强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对于构建和谐内蒙古、促进内蒙古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民族教育,文化建设,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杭栓柱.内蒙古“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8) .

内蒙古乡镇存在的问题 篇8

乡镇计生图书资料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搞好图书资料管理是做好计生工作的前提和命脉,至关重要。

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在乡镇计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经历,认真分析了乡镇计生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对乡镇搞好计生图书资料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乡镇计生图书资料是我们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是转变婚育观念、为群众提供科学技术,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的一种有效载体。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因此,解决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创新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不可忽略和小视。

二、乡镇计生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人多年在乡镇计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经验,得出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图书资料管理不规范。规范化管理人口计生图书资料,是保证库存图书资料完整,推进乡镇图书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但就目前各乡镇图书资料管理来看,由于从中央到地方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致使个别乡镇图书资料管理混乱。

有的地方虽然有人管,但管理并不严格,更没有健全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图书管理人员事业心不强,各乡镇街图书管理员多是由宣传员担任,除管理图书资料外,还担有其他工作,精力和时间不能完全充沛到图书资料管理当中去。

有的图管员则认为,图书资料管理得好与坏,与自己无关,上级组织也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把其中的几项工作干好就行了,所以在开展工作上,往往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的乡镇图书资料管理员在购置图书资料时,则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进行采购,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根本不考虑本单位实际工作和群众对知识的需求,不考虑图书资料对当地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的图书买回来后成了一堆死书,根本无人问津,造成了资金浪费和库存图书质量下降。

图书资料借阅手续不全在各乡镇,除了上级部门有针对性地发放一些图书资料外,各地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购了一些图书资料,每年图书资料的数量都在不断递增。但由于没有健全的借阅手续,图书常有丢失,哪本书被谁借去了,谁又借了什么书,根本无从查起。有的虽然有记录,但又不完整,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严重时影响了乡镇图书事业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乡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要理顺管理和借阅两方面的工作。

管理方面各地应建立图书分类账、个别登记账和总括登记账。图书分类账是按图书内容进行归类,能反映出各类藏书数量的多少。

在乡镇图书管理工作中,都应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制定本部的藏书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图书资料分类中,可采用“马列、哲学、社科、自科、综合”五大部类,五个部分的符号可用英文字母“A.B.C.D.E”来代替,即A马列;B哲学;C社科;D自科;E综合。在使用时,要用标牌的形式,在书柜上显示出来,便于区分和查找。在图书进行分类时,首先按上架图书内容进行归类。其次是给种次号,也就是每一种图书资料给一个种次号。无论一种书有几册,种次号都不变,比喻新购两册《农村养殖技术》图书,种次号就一个,并按入藏的先后顺序填写种次号。这本书的号为D/5,也就是说此书是农业方面的,而农业属自然学科,用D表示,“5”是按自然科学类第五次购进来的一种图书,所以它的种次号是“5”,书写成D/5。这个符号在图书界也称为学书号,并把这个号码写在书各页的右上角,便于管理和查找。

而个别登记账,也叫财产登记账,它和分类账区别是:每册书给一个号码,也叫财产登记号。例如:100册书就是1-100个号码,多一册书就多一个号码。财产登记号应写在书各页学书号的下面,这种登记方法既体现了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又容易被刚参加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新同志接受和掌握,有利于藏书的规范化建设。

同时还有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总括登记账也叫总登記账,它与前两种账不同的是,它反映的是收藏图书-注销图书-库存图书的全部情况。其内容均采用A、B、C、D、E这五个符号,在填写新购图书时,属于哪一类就填在哪一类里,然后在库存图书栏内填上相应的数字,此账便能相符。

其计算方法是:收到图书-注销图书-库存图书。这种方法既科学、合理,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适用于乡镇计生图书室藏书建设。借阅方面收藏图书的目的是应用,只藏不用就失去了藏书的意义,而使用是通过图书借阅这个环节来完成的。因此说,借阅是图书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从目前看,乡镇图书资料借阅主要应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其一,建立图书资料登记簿,标明借书时间,归还时间,借阅书名,经手人等事项。其二,也可根据读者情况建立读者借阅记录卡,每人一份,标明读者借阅时间、书名、还期,两种方式选择一种即可。前者简单明了,省时省力,但查找麻烦,后者查找便利,管理更科学。其三,要选好人员。图书资料管理是保证国家财产完整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高低。因此,在管理员的任用上要注重把有文化、素质高、能力强、热爱图书事业的人选拔到图书岗位上来。在选拔方法上,可以通过调查、民主测评、群众推荐、演讲答辩或笔试面试来进行。这种做法既实际,又有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有责任感、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到图书岗位上来,才能促进规范化管理,才能推进新时期乡镇人口计生图书事业的发展。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障碍。但我们相信,随着我们不断的努力,我国的影视业必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璐.(2005),韩国影视产业振兴的经济学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思考,《中外企业家》2009(08).

[2]金银河.(2006),韩国文化产业在中国市场传播的探究—以韩剧《大长今》为分析对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宋魁.(2005),文化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与探讨》2005年6期.

[4]王水平,张孝锋.(2006),韩国影视产业振兴的经验分析,《电影评介》2006年13期.

[5]张国涛.(2005),

上一篇:凤阳县教育局教研室201下一篇:工业园区金融市场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