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精选8篇)

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 篇1

还有很多的中国老品牌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与百事可乐纠结的天府可乐、前途未明的北冰洋冷饮、不见踪影的活力28洗衣粉和小护士……名牌就是“民牌”, 每一个消失的品牌都是一段消亡的历史。

难道说, 产品和人一样是有寿命的?也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花”落知多少?

所谓老品牌, 是指其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 沿袭和集成了中国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 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 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

但是, 一些品牌却老化了, 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观念的僵化, 没有或很少关注市场动态, 也没能力把握市场趋势, 与时代发展脱节。这种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路, 不求新求变, 只是尽力维持目前的规模或利润, 没有做得更强更好的野心和动力, 结果懈怠于品牌建设、传播推广、终端建设、渠道优化、吸纳人才等工作, 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1995年, 王麻子剪刀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毫不相干的十几个厂子合并成立王麻子工贸集团公司, 这被外界称为“王麻子”品牌延伸和盲目扩张的一大败笔。“王麻子”的强项在于刀、剪产品, 而合并后的新“王麻子”, 新老商标紊乱, 产品混乱无章, 造成品牌资产严重分流和破坏, 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产品滞销严重。

北冰洋也有着同样的命运, 与百事可乐合资后, 北冰洋从此被雪藏多年, 曾独领风骚的“大白熊”标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虽然近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快, 运作也趋向规范, 但由于这个行业是从作坊起步的草根行业, 当时的企业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粗放型管理, 制度也不完善, 一旦有漏洞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在后期没有及时完善更新, 它们将束缚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缺乏活力。

“老品牌”当下生存境遇堪忧, 从某种程度上讲, 也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业界的自我调整和重新合理“洗牌”。

老品牌卷土重来

今年6月初, 俞正声前往上海部分轻纺行业新老品牌企业调研, 包括上海冠生园食品、上海老凤祥、上工申贝和恒源祥等公司, 这对老品牌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老品牌脱离市场多年, 不管当初旗下老牌子, 因为何种原因离开舞台退出市场, 卷土重来是否能够适应目前的市场, 老品牌是否还能够让80后、90后的新生代接受和认可, 这些问题考验着企业高层智慧, 企业必须想明白, 弄清楚才可以。

阔别市场50年之久的稻香村之所以还可以成功的回归北京市场, 在于秉承了当年前店后场的经营模式, 从而保证了糕点的绝对新鲜;稻香村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传统工艺, 尤其是对原材料的选择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强调手工制作, 是宏济堂重新定位之后的一个卖点。如此, 便决定了其产量有限, 考虑到产品量少质优, 宏济堂将产品定位为高端, 侧重礼品、高端人群消费市场。

重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来定位品牌, 的确是老品牌制胜的法宝。一炉百年的火, 铸成了“全聚德”。“全聚德”不仅以烤鸭而饮誉海内外, 而且以全鸭席、特色菜、创新菜、名人宴为代表的系列精品菜肴形成了全聚德海纳百川的菜品文化。

敢问路在何方 篇2

关键词:文化明星 知识分子身份 易中天 于丹

2006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七天的《论语》解读再创收视率新高,北师大教授于丹红遍大江南北,被称为“文化超女”。几乎一夜之间,她成为各大网络论坛中最热门的话题。之前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系列讲座“品《三国》”,也因百家讲坛栏目的推出迅速引发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反响。当然,在被狂热追捧的同时,他们也受到学界和传媒拍来“地板砖”。有人认为他们是电视忽悠出来的怪胎、是学术界的悲哀。无论如何有一点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在人文知识分子日益边缘化的今天,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于丹、易中天这些文化明星,在这一典型的现象中,是否隐藏着人文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

一、当下知识分子的身份尴尬

米兰·昆德拉认为:知识分子阶层是一个社会中最为复杂因而也是最难解读的阶层,他们最能代表历史、时代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只有深入了解特定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格局等才能看清一部曲曲折折的知识分子史,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史,实际上就是其不断找寻自己身份和追求身份认同的过程。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有心怀天下的传统,扮演着导师角色,肩负着启蒙的神圣职责。人文知识分子一路走来,在历史的浪尖上浮浮沉沉,终于在90年代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时候,史无前例地走到了社会的最边缘。因为,一方面市场社会客观上要求把一种相对自由的经济自决权、生活方式的自决权还给大众,从而培植起人们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文化工业的崛起强有力地与人文知识分子争夺阅听大众。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化构成主体是精英文化,市场体制下精英文化与大众之间的对话是互相游离的,而精英文化的严肃性,庄严性的正统传播方式也让大众敬而远之。这就使人文知识分子在世俗化、商业化的社会面前处于悲壮而尴尬的境地,他们无法不对其自身的传统身份产生怀疑,并陷入一种集体性的失落和迷惘中。许多知识分子面临着精神失据灵魂失守的状态,他们一边惊呼和哀叹人文精神的失落,一边又很难捕捉和分析新的文化问题,无力开拓这个时代有生命力和精神价值的新文化,也难以实现对新方向新话语的找寻。多数人文知识分子在失去阅听大众后从“广场”退入“岗位”,躲进与平民社会处于隔绝状态的象牙塔,成为学术化的专门知识分子。由此表现出对现实的冷漠和逃避,对自身传统使命的放弃,透露出深深的无可奈何。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调转一下眼光,看一看于丹、易中天?可不可以先不要忙着品评功过是非,也不要忙着扼腕叹息,而是从这一现象出发考虑一下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问题?

二、当下大众的文化需要

当人文知识分子将精英文化束之高阁,并于象牙塔的小圈子里黯然地独自把玩时,易中天火了,于丹火了。凭什么?因为他们找到了言说自身的恰当方式,从而满足了大众的某些普遍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

(一)受教和提升自身的需要。由于国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物质欲求得不到满足等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大众面前长期的缺位,但大众对于文化一直存有一种景仰的态度。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迫切需要用适合自身的文化来提升自己,释放自己。于丹传播经典,走的是“心灵鸡汤”路线,她让《论语》中的人生价值像一碗鸡汤一样保持恒温,安抚着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她将人生的哲理、感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并真的给了大众以丰富的营养,从而引起了热烈的回应。易中天品三国,将历史与我们的时代紧密关联,在历史学之外,还向人们讲授社会学、军事学、心理学、人类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大众耳目一新的同时又受益匪浅。

(二)娱乐和释放自身的需要。现代人生存的当下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人们的精神本就高度紧张,就更加不喜欢严肃古板的说教,渴望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授方式。易中天、于丹就做好了这一点。易中天用评书体的形式讲史,“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而且他谈吐幽默,妙趣横生,在坚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使人们在获得的知识的同时又能轻松一笑,这就能调动大众的听讲兴趣。于丹则采取了讲心得的方式 。三分论语七分故事,她以这样的解读方式激发了国人的经典阅读热。于丹说自己面临的任务是让15岁以上的观众都能听懂《论语》。她会用刚刚发生的一则新闻资讯,来诠释两千五百年前的《论语》,也会随口引述唐诗宋词来描摹现代人遭遇的情感问题。于是她的诠释在广大民众中找到了知音。

(三)快速了解历史经典的需要。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成年人难得有读长篇大论的时间,这是国际趋势,也是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流行成人漫画类图书的很重要的原因。再者,中国的古代经典存在着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文言文,虽然总体来讲,国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文言与白话的差异对于大众的理解力来说还是会产生很大的阻拒性,这就需要一种浅近平易的传授方式,让大众在轻松愉悦中快速的接受文化经典。于丹在“十一”假期中的七天里,每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经典名著,快捷方便,让大众受益匪浅。

(四)消费社会人们深层消费心理中的品牌效应。就像人们购物愿意买名牌一样,什么层次的牌子代表什么样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与精英文化沾上边的文化无疑就平添了几许崇高庄严,就提高了受众的品位。不能忽视的还有主讲人的身份。易中天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这就成就了高于一般大众文化的文化名牌。

三、文化明星掀起评判狂澜。或许是精英文化沉默了太久,人文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惯于边缘化的状态,固守在自己的贵族圈中,当易中天等专家教授被推到前台并被大众像明星偶像一样崇拜时,评判的狂澜也就不期而至了。批评者认为学者明星现象的出现是学术的堕落;赞成者认为是学者的一种生活自我表达。争论的焦点是:教授不搞学术研究,而热衷大众传媒,这样的学者明星到底应不应该;学术研究沦为常识的普及乃至通俗的演绎,甚至如方便面的快餐式文化特征,是不是误人子弟,是不是学术的堕落。

众说纷纭,难成定论。笔者承认文化明星有其明显的弊端。比如,文化明星们的出现,就像娱乐圈里的超女一样,不乏有炒作的嫌疑,因为他们毕竟在为媒体唱经济戏,以收视力率为本位,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会丧失自身的人文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空间,笔者在此无意评说功过是非,只是想说明一点,当下社会人文知识分子苦苦找寻的存在的理由,是否可以从这里窥见一斑,从而好好调整一下对自身身份的定位。可否把文化明星当做一盏灯,至少,让前方的道路更清晰一些。

参考文献:

[1]黄书泉.文学转型与小说嬗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4.

[2]易 晖.“我”是谁[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2.

[3]张颐武.“人民记忆”与文化的命运[J].南京:钟山[A],1992(1).

敢问路在何方的诗歌 篇3

春的基调

春的灵魂

是生命的颜色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春的田野

小草探头

也有它的芳香

徘徊于春的脚步声中

彩蝶起舞

融合着花香的空气扑鼻而至

放眼望去

满眼的绿在闪动

一弘山泉环绕其中

泉中的涟漪抖动着碧绿的绸子

绿遍人间

让人陶醉

光阴流转

生命轮回

而今的春日里

时有沙尘暴来袭

风起的时候

遮天蔽日

尘土蒙住了我的眼睛

包裹住我的呼吸

我只能去承受狂沙的侵凌

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径

失神的目光在这里止步

敢问路在何方

被破坏的大自然已满目苍痍

被污染的江河在哭泣

一切的一切被搅得狼狈不堪

这个春天只能与沙尘共舞

敢问路在何方

人类啊

已到在这沙尘中深思的地步了

请还我一片白云

请还我一片蓝天

还我树木翠绿

还我江湖清澈

让水中倒影婆娑

让枝头鸟儿歌唱

只有多一份新绿

才会少一份荒凉

使命在肩

刻不容缓

请伸出你我的双手

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让绿色涂满每一寸土地

改进阅读教学:敢问路在何方 篇4

自2001年启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改既取得了显著成效,又在摸索、践行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专家、学者甚至一线教师都曾经提出许多困惑和问题,呼吁要进一步革新的有之,呼吁要尽早回归的有之。然而,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究竟在哪里?改进之路又在何方呢?

专家如是说

许多专家、名师的思索,让人感悟颇多。

著名特级教师林润生老师有句关于阅读教学的名言:“深度决定高度(高度,指教学度;深度,指备课的深度)。”他在《深度决定高度》(《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文中,说破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时阅读教学一定程度存在着把学生通过预习或初读便可理解的内容当做教学主要内容的“浅阅读”现象;并在比较分析中提出略其当略,重其当重,把文本的言语特点和文本意义作为教学重点的“有效阅读”的教学理念。诚如其所言,对文本意义与言语形式把握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教学着力点乃至教学方法的选择,翊定了教学效果的迥异。只有深入备课,准备把握文本意义与言语形式,才能高屋建瓴,科学确实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游刃有余,从而使教学环节简洁,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实在。

福建教育学院鲍道宏副教授也在《理论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学习》(《福建教育》,2011年第5期)一文,通过20位小学语文教师以《燕子》第2、3自然段为内容的片段教学所呈现的共性不足,指出当前阅读教 学的问题之一是在所谓“课文思想内容”上瞎折腾,在所谓“教学方式变革”上求热闹,使教学停留在“教内容”的层面,忽略了课程教学目标更为丰富的多方面要求。因此,他指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程教学理论素养。

省小语会陈建志理事长曾多次在教研会议中指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是“多关注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关注预设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累与感悟;多关注人本的人文性,忽视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等”。他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和发展语言”,“语文课程即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只有在学习语言的实践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以‘文本理解积累’和‘言语表达运用’作为考试评价的主要内容,从根本上真正凸显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更是多次旗帜鲜明地发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吁,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语文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文的运用”,要“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专家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阐述,无不强调一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根本出路是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形成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我想,这就是当前改进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内涵要义、必须之策、必由之路。

课标这么改 经过8年多的酝酿,教育部即将在今年秋天启用2011年版课标,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么,2011年版课标跟实验稿课标相比较,核心改变是什么呢?

请看——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011年版课标“前言”部分开宗明义,以最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语言文字”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特别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育的最新 课题、更高要求和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明确地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特别指出了“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策略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依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句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2011年版课标特别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这是对课改以来语文教学误区称弊端的“拔乱反正”,更是对今后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指路领航”’

可否这样教

2011年版课标出台,阅读教学必须有个新路。实际上,一个时期以来,在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呼吁、思索和实践过程中,福建省及全国各地鱿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转变,取得了较好成效。诸如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所致力于构建的“语用型”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试看刘老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学生动笔勾画:)

生(读):我很决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窃读的滋味,一是快乐,二是惧怕。

生:我有个疑问,既然很快乐,为什么又很惧怕,这不是矛盾的吗? 师:是啊,偷着读一定没有自由读那样随心所欲,窃读的滋味肯定很不好受。所以,这篇课文有很多语句写了窃读时的心情,你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学生读书、圈画。)生:我找到的是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这段话。)师:这一段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表达了作者终于找到了昨天未看完的那本书的喜悦心情。

生:我觉得这里写出了作者得到意料之外收获的惊喜和激动。她以为那本书再也找不到了,有点失望,失望中突然看到了那本书,格外惊喜。

师:理解得很深刻。还有吗?

生:“啊”字好像让我听到了作者高兴的叫声。

生:“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我也好像听到她在心里说的话了。

师:作者心里的话,应该是听不见的,但我们好像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自己写出来了。

生:作者把自己心里的想法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

师:对,一个“啊”字,一个感叹号,就把作者心底的这份秘密给透露出来。你觉得该怎么读,才能表现作者的这种心情?(一生读,还不到位。)

师:谁再来试试?(另一生读,读出味道。)

师:作者写出了自己看到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就该这样读。(全班齐读。)

师:这一段中还有一个直接表达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出来。生: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师:说说自己的理解。生:“哟”跟“啊”一样,都是语气词,表示她突然发现头发被弄乱的感受。

生:有点惊讶的感觉,她没有想里头发会被弄乱了。

生:“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了”也是直接把心里话说出来了,她为能够挤到里边去找到那本书而暗自庆幸。

生:这句话是说,短发弄乱跟挤到里边相比,并不算什么,说明在作者的心中,看书是最重要的。

师:作者已经顾不上梳理头发了。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这是心理描写,是作者内心活动的自然流露,我们读了,好像真的听到她在说话,看到一个不顾惜已也要读书的孩子。再读读这两句描写心理的句子,体会体会。(指名读两句话。)

师:除了欣喜,这段话还写了什么心情?

生:她还很着急,为找不到书而着急,我是从“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读出来的。

师:如果也像刚才学过的那两句一样,把这句话写成心理活动,该怎么写?

生:哎,我怎么找不到昨天的那本书呢?难道被人买走了吗? 师:很好。“从头来,再找一遍”怎么改? 生:不急不急,说不定还在,再仔细找一找吧。

师:看来,这句话虽然不是心理描写,但也把的心情写出来了,那就是——

生:着急、迫切的心情。生:焦虑。师:能读出这样的心情吗?(学生读。)师:这种窃读的滋味真如作者所说的那样——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师:其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找找动词。生:我找到了,是“跨”“踮”“钻”“挤”,这几个动作都说明作者急着看书的心情。

师:给这些动作做上记号。这段话的作用是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现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形象,也让我们听到了她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声。完整地读读这段话。(全班齐读。)

师:还找到了哪些语句?(学生找到课文第7段。教师出示这段话。)师:谁也来说说自己读这段话的体会?

生:这段话也像上面那段一样,有一些描写内心活动的句子。“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说出继续待在书店的理由。

生:“大些!再大些”也是真实的想法,希望雨下得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能冠冕堂皇地看书,只被书店老板驱赶。

师:怎么样读出这和心情呢,试着读一读。(学生朗读,教师指导。)生:作者心里明明喜欢下雨天,它可以让作者假装躲雨而窃读。可是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这实在太有意思了,写出了一个孩子当时矛盾和复杂的心态。

师:是啊,想读书还得找个借口,这种窃读的滋味真的像作者所说的那样——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生:“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 我回不去了。’”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写出了作者在下雨天窃读的动作和心理,而动作和心理又是截然不同的。正是这种截然相反的对比,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想尽办法读书的孩子。

师:你注意到了这句话的对比写法。你看,“装着”这个词用得多好。一起看看“我”是怎么“装着”来掩人耳目的呢?每人一句,读读这段。(几位学生每人读一句。)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生:口是心非。生:表里不一。

师:哦,这么说来,这是一个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坏孩子了? 生:不对,她不是这样的孩子!

师:为什么呢?明明是做一套想一套的呀。

生:她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能读到书,为了能多读一会儿书呀!

师:的确是这样,正是由于她这样做的目的只在于能读书,能多读一会儿书,所以我们读这一段,并不会因此而对她有反感、讨厌的感觉,反而觉得她可爱、可亲,又有点令人同情。窃读的滋味就如作者所说的那样——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师:是呀,窃读的滋味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是课文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具体的动作描写,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把嗜书如命的孩子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觉得,本片段至少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色:

第一,在内容探究上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以问题切入,在学生劫笔勾画出提纲挈领的中心句,粗略理解此句表达作者既很快乐又很惧怕的窃读心情后,聚焦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读书、圈画、交流,并根据学生找出的语句进行导引;刘老师在每一语句的交流、学习后,配以适当的结语,四次反复引读读中心句,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样,围绕“窃读心情”这一重点,刘老师把课文中描写这一心情的所有语句找出来,整在一起进行读悟,重点突出,注重整合。

第二,在引导策略上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与有益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揣摩作者的窃读心情以及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刘老师多次采用直截了当切入教学重点的方式,如:“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这篇课文有很多语句写了窃读时的心情,你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这一段中还有一个直接表达心理活动的句子,找出来。”“其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找找动词。”这些导语反复出现,引导学生不断地扣紧重点感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效果扎实。同时,尽管刘老师所示问题集中、所示方法直白,但不框死学生的思维。从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来看,读、画的过程是自主的,探究的内容是多元的,理解也是独特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与有益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高效、丰实,而且课堂氛围情趣理性兼容,师生对话互动和谐。

第三,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写法揣摩三者有机融合。这一片段的教学,目的明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窃读心情以及领悟描写心情的表达方式。刘老师围绕这一核心任务,紧紧抓住 “如何描写心情”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揣摩其要表达的内容特别是表达的效果。这不仅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作者的窃读心情,而且深入体验了作者既快乐又害怕的心情,更让学生感悟了作者是如何描写心情的,获得表达方式方面的体会。这样的教学,从“形式”入手,在“写法揣摩”中有机融合了“内容理解”“情感体验”,达到了以“语用”为核心而又非唯“语用”的三维目标融合的境界。这一点,是本片段最突出的教学特点,充分显现了刘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我特别欣赏和推崇这样的阅读教学,一种有别于纯粹“内容理解”和“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倘若把学生通过预习或初读便可理解的“人人看得见”的内容当做教学主要内容,则使我们的阅读教学陷入“浅阅读”的低效泥潭。我们必须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作为“有心人”得“含义”,更要引导学生揣摩和领悟“形式”,因为这是“大多数人”不揣不知的“秘密”,更是语文教学着力于语言运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必须在细读、深研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特点、学段目标以及学情,综合考虑、选择、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切入点、教学方式,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含义、形式三者有机结合(或称内容与形式二者,含义是书面文字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对学生进行“优导”,促使学生获得对内容、含义、形式的有效领悟。这可谓:内容与形式、人文性与工具性必须同构共生;而同构共生的方式,既可从内容入手,更可从形式入手。

课改前,阅读教学以“内容分析型”为基本方式:课改后,涌现了“内 容理解型”和“情感体验型”的教学方式。后者虽因令人耳目一新而红火一时,但由于在内容(包括字面内容及内含意义、情感两方面)上过于纯粹的理解和体验而广受质疑,呼唤“回归”之声日益高涨。

然而,诚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崔峦理事长所言,“不是回归”,“不能回归”。能回到过去那种“内容分析型”的教学方式吗?能回到过去那种机械、理性的灌输方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程改革至今,阅读教学是“回不了老家”,也不能“走老路回老家”了;阅读教学必须有条“新路”,有个“新家”。

我觉得,这条“新路”、这个“新家”,应该是一种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和写法揣摩相融合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有益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充分预设和动态生成相统一的,有情趣、有人本、有自由、有引导的,师生和谐对话的教学方式。即,以“语用”为核心而又非唯“语用”的,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写法揣摩相融合的言与意、情趣与理性兼得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构共生的教学方式。

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 篇5

文 / 董轶

作者以某教育网系统建设项目为背景,分享自己真实的实战经验与心得,对项目经理的成长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历经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这是一段伟大的旅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世上没有不能到达的目标,最远的路途就在脚下,这是西游记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地方。西游记绚丽多彩的魔幻世界其实是现实社会的投影,平凡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会历经磨难。作为一名IT业的项目经理,我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但也是一个自我发展和提升的途径。一帆风顺的经历不会增长才干,帮助个人成长的其实是困难和障碍以及克服它们的过程,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迎来彩虹。本文以我负责的某大型教育培训网站(简称教育网系统)建设项目为背景,结合项目实战经验谈一些体会。这个项目是我初任项目经理时经历的,现在回顾起来,当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过程还历历在目。甲方不提供硬件测试环境,争取提前试运行发现问题

该项目要建设一个在线学习和教育管理网站,提供在线学习和考核的平台,实现培训工作的信息发布和组织管理。平台所使用的课件由其他系统制作,本系统需提供课件上传管理功能。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WebLogic应用服务器,通过F5实现负载均衡,使用基于J2EE技术的B/S架构,要求能够运行在Unix平台上。

接手这个项目后,我首先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做了初步了解。客户方的机房有多台IBM AIX小型机和PC机。WebLogic应用服务器将部署在AIX小型机上,在一台AIX小型机上会同时部署多家公司的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在WebLogic中都通过建立独立的域(Domain)来进行管理。

任何应用系统在上线前都应进行严格的测试,而且测试环境要与实际运行环境一致,因为应用系统的功能、性能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准备AIX小型机作为测试环境。但是我们以前承接的项目使用的基本都是HP和SUN的服务器,没有AIX服务器。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风险,必须妥善应对。客户的机房有一些测试设备可供使用,我与销售经理沟通,看有无可能得到客户许可使用机房的测试设备。这个项目当时还处于售前阶段,正在签署合同。销售经理反馈回来的结果是,客户不负责提供测试环境,并且在合同中对此增加了明确的条款:甲方不负责提供任何测试设备和环境。我在客户这边碰了壁,只好另外想办法,首先想到的是从公司获得支持。

项目启动后,我在项目计划中上报了这个风险,希望公司帮助调配一台测试用机,或者采购一台AIX小型机,在各个项目之间共享,解决多个项目可能会遇到的同样问题。项目管理部很快打来电话,询问了详细情况,表示公司调配有一定困难,其他项目并没有闲置的小型机,目前也没有采购机器的预算,希望项目组尽力设法解决,并强调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能因此发生问题。

回想我当时的心情真不好受,感觉孤立无援,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重要的一课:项目经理的作用不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系统测试的硬件环境不具备,客户和公司都不能提供支持,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这个问题放在现在是很好解决的,可以花少量费用短期租赁,但当时IT租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可以提供设备的大公司价格很高,而价格较低的小公司设备又不全。我询问了两个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公司能否借用,对方当下没有正好闲置的机器。看来这个风险不能避免,那就要从如何减小风险的影响程度上寻找对策。我一方面继续寻找机器,一方面积极与客户沟通,最终得到客户的支持,允许我们提前到正式环境下部署,在系统大范围试运行前先小范围试运行一段时间,这样就为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赢得了时间。排查问题定位原因,但遭咨询方质疑

在我的推进下,系统得以提前部署到正式环境中,但不久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课件的视频文件通常在几百兆左右,在上传到AIX平台时,速度非常慢,只有40KB/s,以至于浏览器页面失去响应,只有十几兆的小课件可以上传成功,稍微大一点的课件就传不上去了。

我组织项目团队深入分析了这个问题,通过比较测试环境与正式环境的不同之处,定位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网络环境”或者“操作系统”,此外应用程序上传组件在正式环境下能否正常运行也有待验证,根据初步分析,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以下问题排查措施: 在客户方环境下使用FTP工具上传大视频文件,并使用网络监测工具观察上传过程是否正常,结果上传速度很快,网络监测也完全正常,基本排除了网络因素;

在客户方Windows环境下搭建WebLogic应用服务器进行测试,在上传代码中增加日志输出功能,打印分段传输文件过程中每段的用时和传输速度,结果上传速度很快,可以确定上传组件正常运行;

对操作系统的问题,为进一步缩小问题范围,我们在公司搭建了HP Unix测试环境,上传速度仍然很快,这样基本确定问题是由AIX操作系统带来的。我组织项目团队成员继续奋战,查阅了AIX操作系统的大量资料,在团队技术骨干的分析和论证下,最后定位问题原因在于一个AIX操作系统的网络传输参数。于是我们写了一份分析报告提交给用户,说明了排查的过程和结论,请求客户方允许我们调整AIX操作系统的一个参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客户方请的咨询公司认为我们的报告证据不足,认为问题是应用系统的错误造成的,应修改应用系统,不应调整参数,而且由于AIX系统上运行着多家公司的多个应用系统,调整参数可能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咨询公司坚持在没有得到权威结论前不同意调整参数。我们一时找不到AIX系统验证我们的结论,但是客户方要求我们尽快解决问题,迫于时间压力,我们只好采用了权宜之计,修改了技术方案,从系统设计上做了调整,增加了一种课件上传管理的方式,避开了直接通过应用系统上传,这样做会增加一些操作步骤,但能够满足课件后台维护的要求,客户也认可这种修改方案,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用事实回应质疑,赢得甲方肯定

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我的心里却很不踏实:我们的排查结论是否正确还没能在AIX系统上进行验证,这次绕开陷阱的做法只是权宜之计,对系统今后的推广和产品化等工作会带来隐患,也许我们在未来还会再次遇到这个陷阱。此外,由于咨询公司多年服务于客户方,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意见会左右客户方对我们的评价。这是我必须彻底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用事实证明我们的实力和价值。

我一直没有放弃多方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一直保持和合作伙伴的联系。当时我还负责另一个项目,需要第三方测试,为此请了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他们拥有各种品牌、型号和配置的服务器,这让我看到了转机。在第三方测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与测试机构的负责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我提出需要免费借用设备时,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很快在AIX操作系统上搭建了应用系统,进行了期待已久的测试。选定几个不同大小的视频文件样本,在网络传输参数tcp_nodelayack为缺省值0的情况下进行测试,结果与在客户方现场的表现一样,文件上传速度为40KB/s左右,50MB以上的文件就不能成功上传。当把该参数改为1,再用样本文件测试,结果上传速度显著提高,达到4MB/s。我们详细记录了验证过程,写了一份报告发送给客户方和咨询公司,用事实证明了应用系统没有问题,排查结论是正确的,赢得了客户方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软件供应商中断业务,拒绝提供支持

教育网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客户方决定在其20个分支机构推广,经过方案论证,确定以建成的教育网系统为中心,在20个机构采用分布式结构部署系统。客户方很快召开了全体会议,要求分支机构尽快完成硬件准备工作。我们了解到,分支机构的设备很多是以前客户方总部统一采购的,AIX小型机占主导,有些分支机构的业务量较大,资源比较紧张,就为此又购置了AIX小型机。

硬件准备好后,客户与我方签署了“软件开发服务”合同,要求分别根据分支机构的个性需求对教育网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在系统推广的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系统需要使用R公司的视频服务器R Server用于播放课件,R公司在中国已经中断了基于AIX的R4及以上版本的产品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即使是R4也仅在AIX 4及以下版本的操作系统上进行过严格测试,而分支机构购置的AIX小型机都是AIX 5以上版本,所以根本无法得到可靠的视频服务器。总部通过一段时间积累了很多课件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基于R公司独有的视频文件格式,并需要与分支机构共享,所以不可能转移到其他视频服务器。针对以上问题,我组织项目团队进行了分析,根据我们对R公司视频服务器的技术积累和掌握程度,可以确定:在AIX 5版本上运行未经严格测试的R4并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购R4替代高版本产品用于AIX 5。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R公司破例出售给我们R4。

我为此与R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详细说明了我们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支持,R公司的负责人在与美国总部沟通多次后明确表示这是总部确定的销售政策,不能破例,而且R4缺少某些新特性,对项目开发、实施不利,强烈建议我们改用其他操作系统,采购最新版本。但这就意味着客户方花费几十万购买的小型机不能投入使用,这是客户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一时陷入僵局。

这个问题并不孤立,还连带一些潜在问题。根据用户数量的发展情况,系统总部及其分支机构以后很有可能需要做视频服务器的集群,因此并不是只解决目前的问题就可以了,一定要未雨绸缪,否则未来仍然会面临这个问题。在这个项目中,我方按照“软件开发服务”合同的要求,只负责软件部分,并不负责软硬件系统集成,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顺利推动项目进展。突破责任的界限与职责范围,站在项目整体利益的高度,我必须设法使软件供应商改变拒绝的态度,全力支持,破例出售足够数量的R4软件使用许可,并与我们共同面对、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是关系到系统是否能顺利推广的一个关键问题。借助甲方力量,协调软件供应商共担风险 我仔细分析了现状,列出要解决的两个具体问题:第一是说服R公司出售R4低版本产品,第二是要保证不能因为采购了R4而造成未来有些业务需求不能实现。我仔细分析了高版本新增的功能特性:在分布式环境中实现课件共享和支持移动设备。前者可以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我们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扎实的技术积累,而后者虽然目前客户没有需求,但是未来怎样没有把握。

这些未定因素需要尽早摆到桌面上,把风险提出来,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最好能够促成客户方与R公司直接对话,这样在客户面前我们可以共担风险,而且也可以借助客户方的力量推动R公司按特例处理这个问题,避免我方独立面对客户,处于不利的地位,承担过重的责任和压力。

为此,我组织了由客户方相关分支机构(包括业务部门和信息中心)、项目监理方、R公司和我方参加的项目专题会议,在会议上我详细汇报了目前的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以及我们和R公司已做的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听取客户方的指导意见。

客户方的业务部门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内不会考虑升级到更高版本,不会有移动设备视频服务的需求。这样,我顾虑的第二个问题就打消了。R公司在会议上也表示虽然很难,但通过努力能够向美国总部申请一定数量的许可满足客户需求,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也将协调国内、国外的技术人员给予解决,将大力支持系统的建设。

我安排专人对此次会议做了详细的会议纪要,与会各方都在纪要上签字并各自留存纪要副本,通过协调会,各相关方都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明确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承诺,为项目的顺利进展扫清了障碍。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体会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一定要主动与客户方密切合作,加强沟通,客户方的充分参与能有效地协调供应商,增强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控制能力。此外,对于己方不完全掌握的技术,不能单方面过度承诺。我们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但同时也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与合作伙伴分担责任。总结

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各种问题,例如缺少软硬件资源或者人力资源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面对各方的不支持、质疑和拒绝,项目经理要施展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用事实证明实力和价值,改变各方的态度,为项目赢得更多的支持、认可和帮助。

困难和障碍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引导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阶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项目经理朋友们:祝愿你们在取得“真经”的路上走得更远,祝愿你们的旅程更丰富、更精彩!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作者简介:

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 篇6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只有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之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那么,这条“路”又在何方呢?

一、创造情境,先为学生引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到新知上来,激发其浓厚的兴趣,从而催生其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他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这样导入:教师一边出示一幅西瓜图,一边讲:“中秋节,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分给哥哥这个西瓜的1/3(板书1/3),分给姐姐这个西瓜的2/6(板书2/6),分给弟弟这个西瓜的3/9(板书3/9)。同学们,你们认为妈妈分得公平吗?他们三个人谁分得西瓜多呢?”随着问题提出,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他们积极发言,说出了各自的判断。有了这样的情境,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探究新的问题,进而找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条解答问题的路。

二、操作实践,放手学生寻路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动脑,探究新知识。教师在课堂40分钟内,应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其中适量适时地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搭配”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要参加运动会,有两种背心和三种短裤供他选择,他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拿图片进行搭配。有的学生在这种搭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用不同的符号和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进而探寻出这种搭配的规律来。这样就使学生觉得教师没有讲,自己也能学会,从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三、设置伏笔,诱发学生探路

平铺直述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兴趣,并导致他们对知识作进一步探究的轻视和忽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伏笔,不仅能使这一知识具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效果,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我在教学“怎样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就注意让学生从矛盾中掌握新知。先由学生考我,即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分数,我都能马上说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见此情景,都非常惊奇,探求其中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接着我稍加点拨,让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发现,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很高兴。这时,我让学生判断分数“9/12”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异口同声说“不能”。我让他们笔算一下,学生却发现,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失灵了,怎么回事呢?经过争论探索,他们终于发现自己总结的规律还不够完整。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思维障碍,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寻找规律,激励学生找路

著名数学家波得亚教授曾说过:“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教学不应该压制学习中的萌芽……”这里的“猜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推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引导学生看图编口诀,当出现1个9时,学生列9×1=9, 2个9是9×2=18, 3个9是9×3=27。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式子,观察他们的积有什么规律。再问:如果有9×4、9×5、9×6、9×7,谁能根据上面的规律来创造出得数?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以下规律:个位从9开始每多1个9,个位逐次减1,十位从零开始逐次增1,所以他们的得数是36、45、54、63。

还有可能发现这样的一种规律:9×1=9, 9是10减1;9×2=18, 18是20减2;9×3=27, 27是30减3,所以有几个9就是等于几十减几,这样的答数规律就是一种创造,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归纳,发现了规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既减轻了学习负担,获得了新知,又学会了研究数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创造思维。

敢问路在何方 篇7

九门提督上官蚁蒙亲率一路兵马,抬开“堵门器”,只见一行行一列列不规则的蜘蛛网状的东西封住了大门,说是石子,却没那么硬,说是泥球,也没那么软,这究竟是些什么?蚁蒙与众军士走上前去定睛一看,仍分辨不出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是它们却能将门堵得风雨不透,水泄不通,甚至连一只微小的虫子也无法通行。上官蚁蒙举起大刀,对着阻挡物用力猛砍,却无济于事,“人类真是太聪明了,竟能发明这种刀枪不入的东西,真可怕啊!”

上官蚁蒙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改变战术向东施工。挖着挖着,一层坚硬的石板挡住了它们的去路,“唉!又白费力气了!”“叹息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重新振作起来另谋出路!”于是,它们又向西方打,谁知又撞上了楼房那坚硬的地基,他们被迫再换一个方向……蚁群毫不气馁,团结协作,终于打通了,可出口下面却是一片汪洋,“哗哗哗——”河水很快涌进了蚁穴,全体蚁兵打响了气壮山河的护家保卫战,大水终于被堵住了。

上官蚁蒙对气喘吁吁的士兵说:“我们现在的处境全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在建设自己家园、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候,忘记了还有与他们共生于同一星球的动物和昆虫,他们毁坏了我们的家园,搞得我们如此狼狈,真不知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一位士兵感叹道:“人类把自己的道路修建得宽阔平坦,却不给我们留一线生存之道,我们是人类发展的受害者!”蚁群骚动起来,“人类总说人与人应平等,难道动物与人就不该平等吗?”“人类也是动物,只不过比我们聪明一些,但也不能随意破坏我们的家园啊!”

“我们在人类眼中只是不足挂齿的昆虫,许多动物都失去了自己的栖息之地,因此而灭亡了!”

“如果我们灭亡了,下一个灭亡的又是谁呢?”

上官蚁蒙鼓励大家振作起来,请求国王举全国兵力出动,并请来同样受害的邻邦——红蚁国派兵助战,它们用水泼、火烧、烟熏的方法实施自救……终于,蚂蚁们重见天日了,全体蚂蚁万分激动。这时,一辆辆汽车从它们身边呼啸而过,卷起的尘土漫天飞舞,它们恍然大悟,原来,阻挡它们的竟然是新型的纤维马路!

看着人类宽阔的大道,蚂蚁们陷入了沉思: 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报幕词 篇8

今朝你我共探讨”主题班会

---大三(下)学风建设方案讨论会 会议时间:2014年2月21日

10:00—13:10 地点:北1203 人物:11级机电钱学森实验一班24人(两人请假),辅导员陈红芳老师 会议记录:

一、主持人介绍会议目的首先通过讨论会针对性的问题:对于上学期的总结,本学期的打算和对于未来的思考。让大家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认识,并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对于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进行深化,引导大家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认识。

二、针对问题自我剖析

蔡亮:希望拿下一些资格证书,毕业以后先工作两年,然后自己当老板,自主创业。

黄玉:觉得自己上学期上有所松懈,造成成绩有所下滑,这学期希望认真复习,将未通过的考试通过,也努力准备考研。蒋恒:上学期游戏玩的较多,本学期希望多注重学习,因为自己对专业认识不深,无从选择,所以未考虑考研的问题。本学期希望考个专业资格证,也好好学习专业课,希望自己尽快调整好状态,克制住玩游戏,也祝愿班级考研的学生考研成功。

王祥: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未挂科,本学期希望多考资格证,毕业后多想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请教,以本专业为事业一步步发展。

鲁敏:觉得自己很迷茫,上学期在英语上下了苦工却未收到很好的效果,英语六级未通过,希望本学期通过英语六级。

赵雪旺:不打算考研,因为觉得自己英语薄弱,对考研没有很大兴趣,希望自己多了解一下就业方向,毕业后进入市场努力工作。

黄启桐:上学期玩游戏比较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比较热爱篮球,爱运动,本学习在学习上也没有特别的计划和期待,毕业后希望找份工作就业。

刘吕果:上学期玩游戏较多,本学期比较彷徨,对于考研有想法,但是缺乏方向,希望有别人进行指导给与帮助。

王力:上学期因为课改,空闲时间未抓好,学习有所下滑,本学期希望加强学习,考研希望考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方向,本学期开始着手巩固数学知识。徐宗权:上学期学习上没有特别的进步,英语四级通过了,打算攻克六级,希望考个电工证,毕业后好好工作。

马尚上:上学期学习精力不够,成绩不理想,寒假在家自己思考后决定不考研,本学习把专业弱的科目认真学习,早期多了解就业信息,提前为工作做准备,毕业后通过工作积累经验。钟浩:并不打算为长远做一个定论,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活在当下,每一个当下即定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胡政豪:上学期学习将就,课上比较认真,课下看书较少,把学校规定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是自己特别的学习时间不够,家人支持考研,自己也有打算,从现在考试着手准备,如果考上了就好好读书,考不上就努力找工作。

阳鼎:运动比较多,学习较少,早读较少,本学期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考研的问题还在思考,觉得自己学习准备不够,缺乏自信,想毕业后边工作边积累经验。

杨帅:觉得自己没什么成就,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的通过情况不理想,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我满意度不高,本学期打算将专业知识汇总,多了解专业行情与发展,做好本分工作,报考了驾校,也希望通过考试。

叶光瑞:觉得自己学习不够,玩的不够,自制力不够,给自己的自制力打70—80分,因为觉得三本院校资源有限,想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本专业,打算尽自己努力去准备考研,考电子工程专业。

袁雷:上学期课外锻炼较多,自己有对就业进行深刻的思考,也有自己的打算,毕业刚考试打算先从事本专业工作,短期的了解工资和实力的匹配度,再适时转入自己的兴趣行业,自主创业,觉得大学生出社会靠自己的软实力来获得认可。

熊煜:打算考研。因为当初进班时我们就做好了考研的承诺,现在打算全力以赴。想更深入的学习,现在出去都是从普工做起,起点低,所以希望自己深造,多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左国畅:学好专业课,找准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机械维修售后,毕业后直接工作。

刘修才:打算考个教师资格证,因为有相关的资源就业,本学期打算考过英语四六级,参加早读。

邹进忠: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打算暑假去苏州模具厂从事机械制造加工实习,学习模具,电焊,冲床,铣床,留意机械设计,训练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也有所了解,决定坚持三早。

王凡:对专业思考较少,觉得社会变化大,现在也不敢果断定方向,但是对于自己还是比较相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任劳任怨,能在工作中站稳脚跟。

余婷:打算好好准备考研,放下自己在武术方面的事情,当初选择三本就是为了考研,现在已经是到了准备的时候,打算全力以赴,现在选好了方向,考机械设计专业,学校还在选择当中,希望多听听他人意见,多渠道了解专业。

三、会议总结

就全班而言,90%的人想就业,90%的人目前有思想,但是不到位,深度和广度不够,对自己的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大家决心不够,意志力不够,造成行动滞后,导致细节、环节跟不上,认识存在误区,做的好的方面是学校的基本要求能达到,有一定的上进心,有一定的自制力、纪律性。终极目标是:自我满意度高。

四、针对问题提出的目标

1、到课率达到100%;

2、提高课堂效率,抬头率达到98%;

3、作业积极主动,课下多将时间放在专业学习上,学生积极主动上交作业;班干积极创建班务日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与辅导员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4、在课下做出实质性的名堂,不要一切都是空想和至上谈兵,考研的学生自己自发的形成考研小组,自己确定目标,小组交流讨论,打好基础,共同进步;不考研的学生建立大学收获档案,记下自己的每一步成长,写下自我技能,如资格证书的获取,荣誉证书的获取,专业知识的整理,绝活技能和沟通技能的提高,五月中旬班级一起交流;

5、三早出勤率达到95%,效率达到100%;

6、最后做到大家的自我满意度高。

五、针对现状提出的学风建设制度

1.建立和谐学习寝室会制度。以寝室为单位,发挥宿舍小单位的作用。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宿舍的风气对每个成员的发展有较深的影响。一个学习风气浓厚,人际关系融洽,有着共同追求的宿舍,会对成员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桥梁,把宿舍这个小单位搭建成为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的平台,成为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一个小舞台,努力把宿舍建设成为学习型宿舍,班务日志记载的同学留意观察每个寝室的学习状态并事实记载,班级可进行评比“学风优良寝室”,对于被评上的寝室给予物质奖励(两盒笔芯); 2.建立学习月总结制度。每月由学生干部对班级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便于及时自我调整。每个月第一周的晚点名时大家对于自己的本月学习状态和学习收获进行交流;班级考研人员:王力,熊煜,黄玉,钟浩,胡政豪,刘修才,王宝,王凡,余婷。成立考研小组,考研小组组长王力;不考研人员建立大学收成档案,负责人马尚上。晚点名时班级一起开讨论会,分两组讨论,考研小组组织考研相关讨论会,以大家的学校选择和所存在需要帮助交流的问题进行交流;不考研的学生讨论关于大学收成档案的建立问题和自己就业方面了解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3.制定党员小组制度。定期开展党员思想交流会,党员需对班级活动及学风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定期进行党员作风审核,汇报自己对于班级建设和个人思想建设所做的努力,并且党员要自觉地养成严谨的做事习惯,入党申请,上党训班申请,竞选重培申请,转正申请等自己积极主动地上交。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积极带头,以本班为学风建设基本责任区,不仅要完善自我起好模范作用,在同学和老师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负责把班级的学风建设好,还要随时查找自身和周围同学中存在的学风问题,向辅导员及时反映情况,反馈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意见,做好沟通工作。对同学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时指正,自己无法劝阻、说服时,也应及时向辅导员反映。

上一篇:抹不去的泪下一篇:质量管理人员考核、培训大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