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毒品教学计划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毒品教学计划(精选5篇)

认识毒品教学计划 篇1

珍惜生命》教学设计

铁路小学 史英杰

教学目的:加强禁毒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禁毒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知道吗?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三、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了解毒品

(播放图片,介绍几种较常见毒品)

1.鸦片

鸦片,又称阿片,包括生鸦片和精制鸦片。将未成熟的罂粟果割出一道道的刀口,果中浆汁渗出,并凝结成为一种棕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物,这就是生鸦片。精制鸦片亦称“禅杜”,即经过加工便于吸食的鸦片。另外还有鸦片渣、鸦片叶、鸦片酊、鸦片粉都是鸦片加工产品,均可供吸食之用。长期吸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引起体质严重衰弱及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2.海洛因

海洛因(Herion)通常是指二乙酰吗啡,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海洛因品种较多,其中较为流行的有西南亚海洛因、中东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所谓“3号海洛因”、“4号海洛因”即为东南亚海洛因中的两种。对海洛因的分号,联合国和我国均无特别的规定,而是香港、东南亚地区的一种习惯分法。3号海洛因的纯度一般为30-50%;4号海洛因的纯度为80%。吸食海洛因极易成瘾,且难戒断,长期吸食者,瞳孔缩小,说话含糊不清,畏光,身上发痒,身体迅速消瘦,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肺气肿和肺气塞,用量过度会引起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

3.吗啡

吗啡(Morphine)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在医学上,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但久用可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失去供给,将会产生流汗、颤抖、发热、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和痉挛等明显的症状。长期使用吗啡,会引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吸食吗啡,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4.大麻

大麻产自地球上的温暖地区或热带地区,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法律所禁止的大麻的叶子、苞片和花朵中含有一种叫做四氢大麻酚的化合物。含这种四氢大麻酚的大麻主要产在印度、摩洛哥等地。今天世界上多数毒品大麻是在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种植的。长期吸食大麻可引起精神及身体变化,如情绪烦燥,判断力和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妄想、幻觉,对光反应迟纯、言语不清和痴呆,免疫

杂技术操作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5.可卡因

可卡因是一种最强的天然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是从古柯属植物古柯灌木的叶中撮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此类毒品主要有古柯叶、古柯膏、可卡因等品种。可卡因是具有高度精神依赖性的药物,可造成吸服者精神变异,焦虑、抑郁或偏执狂,身体危害表现为眼睛反应特别迟纯,耳聋、口腔、鼻腔溃疡,丧失食欲并导致营养不良,大剂量使用会造成严重全合并症甚至死亡。

6.冰毒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名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碱,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形似冰,故俗称“冰毒”。该毒品主要流行于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由于该毒品可一次成瘾,其商品各称为SPEED(快速丸)。“冰毒”可造成精神偏执,行为举止咄咄逼人,并引发反社会及性暴力倾向,还可引起吸服者、幻觉、情绪低落,同时严重损害内脏器官和脑组织,严重时导致肾机能衰竭及精神失常,甚至造成死亡。

(三)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身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四)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身体依赖性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认识毒品教学计划 篇2

苏科版初中生物第24章第2节“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健康地生活”中确立的二级主题“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而展开的, 主要分为“分析毒品的危害”和“拒绝毒品”两部分。鉴于我国当前严峻的禁毒防毒形势, 加强学生禁毒防毒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毒品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的大敌, 尤其威胁着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他们未来的人生幸福, 进而引导学生从小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毒品的危害, 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了解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 学会拒绝诱惑, 珍爱生命。

能力目标:搜集身边的新闻或资料, 分析交流毒品危害的案例, 讨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毒品有害的意识, 提高警惕, 拒绝毒品;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积极参加防毒禁毒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 说出毒品的危害, 了解拒绝毒品的方法, 形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强烈意识。

2. 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增强在生活中辨别是非、抵制毒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事件导入

1. 初步活动

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片断, 让学生就震撼人心的场面发表各自的感想。通过播放影片与交流讨论, 唤醒学生的记忆, 学生很自然地想起学过的课文《虎门销烟》, 想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情景。

2. 深度活动

提问:鸦片战争以来, 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现在吸毒现象为何仍如此严重?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禁毒运动, 短短三年时间, 基本禁绝了危害中国百余年的鸦片毒害, 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 由于中国毗邻“金三角”毒源地, 境外毒品不断向中国境内渗透, 再加上管理失当和人们信仰缺失等多方面原因, 导致已经禁绝的毒品祸害又卷土重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虎门销烟”事件的回顾以及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鸦片的危害, 并了解到禁烟的时代背景及其伟大意义, 激发学生对毒品的厌恶和对外来侵略者的憎恨, 进而自觉拒绝毒品。

活动二:认识毒品

1. 初步活动

先多媒体展示毒品图片及对毒品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某些医疗应用药物 (如杜冷丁) , 如被非法使用, 也可能成为毒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判断下列物品哪些属于毒品:汽油、砒霜、吗啡、酒精、氰化钾、可卡因、安定、海洛因、杜冷丁、大麻、鸦片、烟草、冰毒、摇头丸。学生通过讨论、辨别, 初步认识毒品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2. 深度活动

提问:为什么一些医疗药物 (如杜冷丁) 的滥用, 也会成为毒品呢?

提示:杜冷丁系吗啡的人工代用品, 具有与吗啡类似的性质, 药理作用与吗啡相同, 临床应用与吗啡也相同, 杜冷丁的反复作用也可以成瘾, 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所以, 无论是从其药理作用、成瘾性及对人体的危害来讲, 还是从法律文件规定上来讲, 杜冷丁都是一种毒品。

[设计意图]借助多幅图片及相关问题, 让学生很快掌握毒品知识, 将学生本来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有事半功倍之效, 并对知识的深度进行了适度拓展, 同时又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竞争意识。

活动三:分析危害

1. 初步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P67 ~68的三段资料, 并观看介绍毒品危害的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做初步小结。

2. 深度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交流, 在各种具体事例中更深切地感受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教师用“大屏幕”进行总结提升 (具体如下) 。

影响身体健康 (毁灭自己) :1引起人的免疫力下降;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影响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4影响正常的生殖功能;5传染各种疾病。

造成倾家荡产 (祸及家庭) :1丧失工作能力;2令人倾家荡产;3给家庭带来无尽灾难。

引发违法犯罪 (危害社会) :1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2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扰乱社会治安, 诱发或加剧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给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四:拒绝毒品

1. 初步活动

出示代表毒品的一块糖, 将其作为学生表演用的道具。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表演一个小品。小品的情节是:一位同学要努力劝说另一位同学吃下这块糖, 另一位同学则要想方设法予以拒绝。两位同学表演小品, 全班同学观看后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小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诱骗他人吸毒的行为, 并分析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拒绝是一种态度, 也是一种艺术。要求学生就拒绝毒品、洁身自好等方面先分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2. 深度活动

通过交流, 总结出拒绝毒品的一般方法:1直接回绝法———态度坚决地直接予以拒绝, 如“吸毒会害了我, 我不吸毒”;2金蝉脱壳法———设法寻找时机脱身, 如“我肚子痛, 我要上厕所”, 然后溜之大吉;3转移主题法———对对方的建议不予回应, 而是提出新的建议, 如“我们打篮球去吧”;4寻求保护法———在受到威胁无法脱身时, 要设法依靠别人脱身, 如拨打亲人电话或拨打110报警。

通过交流, 归纳出洁身自好的四个措施:1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健全人格, 发展广泛兴趣;2克制盲目的好奇心理和侥幸心理, 毒品猛于虎, 决不尝试第一次;3远离烟酒 (青少年吸烟, 往往与吸毒只有一步之遥) ;4不进迪厅、歌舞厅 (这些场所往往是新型毒品得以泛滥的温床) 。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以糖代表毒品, 要求学生能拒绝别人诱惑的游戏, 让学生体验怎样去拒绝别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学以致用

1. 初步活动

问题一:如果有人不小心因吸毒或其他原因染上毒瘾, 他应该怎么办? (立即停止吸毒;马上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等。)

问题二:如果你发现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吸毒行为, 你会怎么做? (立即劝阻, 劝阻无效的, 马上向公安机关报告。)

2. 深度活动

问题一:你认为, 青少年要减少接触隐藏着的诱惑还应注意什么? (不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勿轻信他人;不接受陌生人的饮料、香烟等;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医嘱正确用药等。)

问题二:有人认为, 吸毒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为什么? (错误, 因为吸毒会危害他人与社会。根据《刑法》有关规定, 我国毒品犯罪有十二大类。根据《禁毒法》第六十二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两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问题、引发思考及相互交流, 巩固复习本课知识,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禁毒意识, 提高警惕、注意细节、提升智慧, 充分认识到吸毒就是犯罪, 应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学会正确对待对吸毒者。

活动六:课后延伸

1. 初步活动

组织学生在课后收集或自创禁毒公益广告和宣传口号, 并进行交流评比。

(禁毒宣传口号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洁。如:毒品是生命的克星;莫沾毒品, 莫交毒友;吸毒一口, 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 毁掉一生幸福。)

点评:设计一个禁毒公益广告, 旨在告诫青少年远离毒品或让吸毒少年迷途知返。广告中必须揭露毒品带来的危害, 并说明防毒方法和策略, 广告中也可以包含一些与拒绝毒品有关的漫画, 使其看起来更为形象生动。

2. 深度活动

完成一组禁毒课外作业:认识一种毒品特点;了解一种毒贩骗术;浏览一次禁毒网站;参加一次禁毒宣传活动;做到吸毒一次也不尝试。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形成参与社区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关心问题青年、促进社会进步的公民意识, 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进一步活动, 使学生做到眼光敏锐、意志坚强, 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毒禁毒的钢铁长城, 更加强化“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的正确观念。

五、课堂总结

《拒绝毒品》教学设计 篇3

添加时间:2013-05-08 作者:朱路 来源:本站 点击:907次

一、教材分析:

《拒绝毒品》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主题下的一个内容。“拒绝毒品”这一话题是从认识毒品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两个方面,引导青少年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毒品”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但对其没有较为全面深刻的人认识。特别是对新型毒品的了解、毒品究竟有多大的危害以及禁毒法规等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受到各种诱惑,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容易走上吸毒的邪路。所以正确引导,培养防毒意识尤为重要。

三、设计思路:

1.活用教材,充分解读教材,将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充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与教材内容科学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交互、快捷、便利、有效的学习环境。

2.课程资源的挖掘遵循“关注学生现有生活”、“关注学生未来生活”的原则,以便达到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目标。考虑到学生此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资源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有趣。

3.把教材内容作为一个话题来教,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2.使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3.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拒绝毒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点:

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自己该怎样拒绝毒品。

六、教学准备:

“拒绝毒品”资源开发与制作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花语”激趣,引人话题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代表什么?(代表毒品、代表邪恶、代表犯罪„„罂粟花虽然拥有一身绚丽的外衣,但孕育的却是罪恶的灵魂。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呈现罂粟花图片,美丽的画面立刻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有关“花语”的提问恰当自然地引入有关毒品的话题,同时也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认识毒品,了解危害

(一)认识毒品,关注社会

1.看到罂粟花,我们马上就想到了毒品,究竟什么是毒品呢?

2.同学们,近些年来,毒品种类越来越多,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型毒品,并且频频出现在娱乐场所,又称之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现在请擦亮我们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认清它们。(媒体播放“新型毒品”)

【设计意图:新型毒品近些年在社会上的泛滥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所谓的“俱乐部”毒品等对青少年充满诱惑,让学生了解新型毒品显得尤其重要。此教学内容是对教材资源的有效补充,针对性强,教学与时俱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镜头聚焦,了解危害

1.毒品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学生交流。

2.我们先来看一段短片。(毒品危害的短片)刚才,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使我们触目惊心,在这些画面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幅画面?

3.学生交流。(多媒体相机呈现吸毒者骨瘦如柴、家毁人亡等图片以及丢丢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毒品的危害性。

4.教师小结: 毒品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的最阴险的杀手。我们必须永远铭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实拍展示吸毒者遭受折磨、祸及家庭、危害社会的视频片段及图片,媒体中无论是文字、画面还是声音都给学生极大地震撼,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吸毒的巨大危害,从而产生憎恶毒品、远离毒品的情感。】

(三)了解现状,引发思考

1.展示我国吸毒人数逐年攀升的严峻现状。(媒体播放视频)2.交流:观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我国吸毒人员统计图动态对比的效果,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我国吸毒者逐年攀升的严峻现实,这一事实,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

活动三:拒毒有方,远离毒品

(一)案例分析,探究原因

1.毒品危害如此之大,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步入深渊呢?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近吸毒者,听一听他们染毒的原因。(播放视频)

2.说一说,片中的三位吸毒人员是怎样走上吸毒之路的。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3.小结:是的,很多人走上吸毒的道路,是因为对毒品的好奇,对毒品危害的无知,或是受人蒙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青少年吸毒者的真实自述,让学生探究染毒的种种原因,旨在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青少年吸毒的诱因,从而产生强烈的防范心理,远离毒品。】

(二)远离毒品,巧妙拒毒

1.面对毒品引诱,你如何巧妙说不?(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2.教师归纳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面对毒品的诱惑时,要学会巧妙拒毒。(媒体播放动画:巧妙拒毒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学生充分讨论拒毒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深受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向学生介绍拒绝毒品引诱的有效办法,趣味性强,针对性强,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效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巧妙运用智慧灵活拒绝毒品的引诱,懂得在面对毒品引诱时如何保护自己。】

活动四:了解法规,禁毒行动

1.拒绝毒品,全球在行动。联合国将每一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媒体播放:“禁毒日”)

2.介绍 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3.展示对吸毒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关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吸毒者,懂得帮助与关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国际国内禁毒法规以及各种形式禁毒活动的了解,明白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全人类携手共筑禁毒长城。多种形式的禁毒行动,激发学生做小小禁毒宣传员的欲望,引领学生自觉为禁毒工作做贡献。】

活动五:知识巩固,课外延伸

(一)行为辨析,知识竞答

1.出示辨析题,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媒体呈现“七嘴八舌”)2.将学生分成红果果、绿泡泡队开展有关毒品的知识竞答活动。(媒体呈现“知识竞答”)

【设计意图:知识竞答采取两队随机选题、答题的形式,不仅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更是让学生对交流内容兴趣盎然,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在课堂上实现了愉快教育和愉快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对竞赛题目进行了精心地设计,一方面对本堂知识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还穿插了拓展知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二)课外延伸,禁毒宣传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还知道了巧妙拒毒的方法等。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名小小禁毒宣传员。(媒体呈现禁毒宣传活动供学生选择。)

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篇4

王瓜店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董桂梅

《远离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花美不美?(生: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学生回答)它的名字叫罂粟。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它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鸦片。

师:你们知道鸦片是什么吗? 生:鸦片有毒的。吃了会上瘾„„

师:你们说的都对。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毒品。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以前,中国是没有鸦片的,是英国殖民主义用鸦片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低价出售鸦片,使得鸦片在中国风行。那时的中国在鸦片的毒害下,民不聊生,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国家成了列强分割的对象。这时候有一位伟大的禁烟领袖,林则徐他不畏强权,带领官兵在虎门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生:林则徐

师:看来,大家对毒品都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毒品是恶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恶魔的脸孔,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板书课题;远离毒品

二、课件出示,认识毒品。

课件出示各种毒品,并一一向学生进行介绍。

(1)鸦片。鸦片是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的生鸦片。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

(2)吗啡。吗啡是从鸦片中经过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呈白

色结晶粉末状,闻上去有点酸味。吗啡成瘾者常用针剂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起初它被作为镇痛剂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它对呼吸中枢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如同吸食邪片一样,过量吸食吗啡后出现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呼吸受到抑制,甚至于出现呼吸麻痹、停止而死亡。

(3)海洛因。是鸦片经特殊化学处理后所得的产物。毒品市场上的海洛因有多种形状,是带有白色、米色、褐色、黑色等色泽的粉末、粒状或凝聚状物品,多数为白色结晶粉末,极纯的海洛因俗称“白粉”。由于海洛因成瘾最快,毒性最烈,曾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一般持续吸食海洛因的人只能活7一8年。(4)大麻。大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制成大麻烟吸食,或用作麻醉剂注射,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出现人格障碍、双重人格、人格解体,记忆力衰退、迟钝、抑郁、头痛、心悸、瞳孔缩小和痴呆。

(5)可卡因。一种无味、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可卡因服用方式是鼻吸。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感及视、听、触等幻觉;服用后极短时间即可成瘾,并伴以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及消化系统紊乱特等症状。

(6)冰毒。形状为白色块状结晶体,一般作为注射用。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胸痛、焦虑、紧张或激动不安,更有甚者会导致长期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会中毒死亡。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那么毒品究竟有哪些更严重的危害?同学们知道吗?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三、播放视频,了解毒品的危害

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生:(惊讶,恐惧)。

师:吸食毒品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并将结果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毁灭自己: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长期吸毒精神萎靡,形销骨立,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因此,有人告诫吸毒者:“吸进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

2、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六亲不认,“烟瘾一来人似狼,卖儿买女不认娘:。家中只要有了一个吸毒者,从此全家就会永无宁日,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3、危害社会: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

四、设置情景、交流措施,青少年如何防毒? 出示课件:现在吸毒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和青少年。

师:同学们,吸毒会给人和社会带来那么大的危害,那麽我们青少年如何防毒,远离毒品呢?

1.学生小组交流预防毒害的的措施。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小小禁毒员在行动

1、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吸毒,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小禁毒员了,我们怎样才能不让更多的人吸食毒品呢?(投入到宣传中去)

4、小组讨论交流宣传计划。

六、总结升华

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篇5

《 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刘 炜 单位:新华办事处李洼中学

拒 绝 毒 品 从 我 做 起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教学设计理念:

目前国内国际贩毒品泛滥,危及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安定乃至国家安全,是各国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培养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预防青少年吸毒,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预防教育的内容是: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抵制诱惑,防范侵害”。1997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禁毒委联合通知,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2002年底,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又在2003年2月印发了《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大纲》。“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关爱新一代的生命,让青少年远离毒品的侵害,我们责无旁贷。学生的情况分析:

通过学生调研了解到学生对毒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毒品的种类、危害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吸毒成瘾,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学生为高年级,有较强的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力,是非观念较强。教学目标:1、2、3、4、5、教学重点:

1、2、教学形式:

播放教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老师讲解教学

拒 绝 毒 品 从 我 做 起

了解毒品常识,学会识别常见的毒品名称和形状。

认识毒品的危害,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危害,学会预防毒品。

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分析青少年沾染毒品的原因,掌握青少年预防毒品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学会一些拒绝毒品的方法,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

认识毒品的危害,学会预防毒品

了解并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做好自我保护。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禁毒图片展、阅读吸毒者等自白书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及吸毒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2、通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讨论、判断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拒绝、抵制毒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2、从小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教学内容:

一、课程导入:

播放歌曲视频《光环下的毒瘾》,看到近年来一些功成名就的明星沾染上毒品后,跌入深渊,追悔莫及的情景,同学们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从而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展示课题《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

拒 绝 毒 品 从 我 做 起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1)海洛因—— 俗称“白粉”;学名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使用几分钟后,人进入昏睡状态,造成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瞳孔收缩等,极易成瘾并难以戒断。

(2)冰毒——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3)大麻——大麻为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分株,这种植物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有一种树脂样物质,主要毒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具有致幻作用。

(4)摇头丸——又称“甩头丸”、“快乐丸”。服用后会产生强烈的兴奋作用,听到音乐即摇头不止,可长达6-8小时,且引起幻觉和激动,易造成疯狂、狂喜、忘我的行为失控表现。

三、认识毒品的危害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对个人的危害

毒品毁人毁健康。(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成为世界公害。

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近代中国百年积贫积弱的耻辱历史,正是肇始于罪恶的鸦片烟毒。中华民族对毒品之害具有切肤之痛、切齿之恨。

四、青少年沾染毒品的诱因

1、无知好奇

拒 绝 毒 品 从 我 做 起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防范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

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2、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 了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3、追求享乐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带着“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儿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的念头尝试毒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4、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5、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忽视、冷落之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企盼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玩儿,他偏要赌气与那些素有劣迹的青少年厮混在一起,一块儿抽烟、喝酒乃至吸毒。

五、掌握青少年预防毒品“六不要”1、2、3、4、不进入治安复杂的公共娱乐场所。

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提高警惕,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不轻信谎言,不要喝陌生人提供的饮料。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追求时尚。不要效仿“明星”的吸毒行为。

拒 绝 毒 品 从 我 做 起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5、6、不要“义气”用事。

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

六、解释有关毒品违法犯罪的罪名及相应法律条款(图片展示)

七、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支持上级部门采取的禁种铲毒行动

八、播放动画《毒品的深渊》

一个孩子的降临,给家庭带来了喜悦。然而,长成后的孩子却因为吸毒,失去了生命,这给父母给急停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哀痛。一个原本美好的生命毁在毒品手里。

九、语音倡议行动:抵制毒品诱惑,从我做起。

毒品是刺伤父母的尖刀;毒品是毁灭家庭的利刃;毒品是让人走向无底深渊的陷阱;毒品是让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生命因为短暂,所以显得那么珍贵;又因为美好,所以我们真爱它。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时刻警惕,防止上当受骗,远离毒品;我们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十、布置作业:

自制毒品宣传卡,制作成毒品宣传画,进行校园毒品宣传展。

上一篇:行政管理学单选题下一篇:ul申请认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