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精选13篇)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篇1

xxxx年4月17日下午,学校组织全镇教师学习《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吴玉金老师主讲。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现在,我们也都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多读一些书。但是,学生如果对读书没有兴趣,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自己谈谈的一点体会:

一、优化阅读环境、敲响读书之门

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

二、名人故事、榜样激励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的学者等,无不是从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

三、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掌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体验成功。

四、营造阅读氛围,拓宽阅读面

首先让孩子拥有“小小的书城”。倡议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同学、亲友家里有儿童读物,可借阅;倡议“捐出一本书,献出一份爱”,班级里配备“爱心书柜”并充实图书,书本均注上小主人姓名。其次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在同学们面前或讲故事、背诗文。

五、加强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阅读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篇2

一、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不管学习什么, 只要对它有了学习的兴趣, 那就会事半功倍。为什么有些人在数学上很有天赋, 但他的语文却很不理想;有些人虽然语文很好, 作文也写得不错, 但是他的数学就是不好, 这就是他们在各学科中表现的兴趣不同。

1.从题眼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课中有许多课文是直接揭示文章中心的, 如《难忘的一课》, 老师可以在介绍时代背景时, 引导学生抓住“难忘”一词进行分析:台湾的学生, 在收复后是怎样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这一课为什么使我难忘?让学生们带着这些疑问进行阅读, 然后对他们进行问题提问, 让他们各抒己见, 自由地散发思维。这种比较自由不受束缚的思考学习方法很容易使他们在这种阅读中找到乐趣。久而久之这种乐趣就会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为一种兴趣, 使学生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2.创设意境, 渲染气氛。

古代学者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手段创造浓厚的氛围, 让学生在此特定的环境中, 见其物, 辨其形, 闻其声, 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 引起情感共鸣。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教师可以挂上周总理的肖像, 披上黑纱, 放大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的教学挂图, 播放朗读录音, 教学中老师用低缓, 沉重的语调叙说, 体现出人们敬爱总理, 悼念伟人的情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改革课堂结构, 将课本剧引入课堂教学。

著名艺术家小香玉夫妇回到家乡创办了“小香玉艺术学校”, 孩子们在这所学校不但要学习表演艺术,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用少于全日制学校三分二的时间学习语、数等基础知识, 而且效果不错。他们的教学方式就是将每一节语文课搬上表演舞台,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让他们在表演中去学习, 用这种表演的方式来阅读理解一篇课文, 这绝对是开创了学习方法的先河, 可见这位艺术家的聪明之处。在学习中悟情、悟理、愉快地掌握知识。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艺术性很强的课文, 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 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们人人都参与进来, 通过表演的方式去理解这篇文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对话、动作把鬼子的凶残、雨来的机智勇敢体现出来, 使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领悟内容, 掌握知识。

因此, 在教学课堂中, 要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乐学、爱学, 从中获取知识。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发挥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而, 在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增加朗读密度, 在不同层次中提出朗读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 启发学生思维, 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使其明确目的, 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提高阅读效果。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就是靠阅读英语, 从而把英语的口语发展到极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1.读中悟义。

教学时, 在指导学生流利、准确阅读的情况下, 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阅读不是念字, 要带上我们的感情, 才能有效地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中悟义, 才能读有所得。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文中这样写道,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双手柱着拐杖, 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焦急”与“耐心”这一对矛盾词进行思考: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耐心地等待?她又到底在等待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 通过反复阅读, 使学生们理解老奶奶急切希望周总理的灵车早点来到, 而因等不到灵车绝不离去的决心, 从中体会到老奶奶, 以及首都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 对总理的逝世感到悲痛的心情。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朗读, 领悟作者写作意图, 达到表情达意的意境, 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如教学《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老师可以抓住三次出现的“再见了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用不同的语调进行朗读, 从阅读中体会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的意境。

3.读中悟理。

在阅读教学中, 老师不但要使学生主动学习, 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含义, 获取知识, 知其所以然,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如教学《挑山工》一课后,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挑山工走的速度并不比游人快, 游人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抛在后面, 当游人到达回马岭, 泰山梅项时, 挑山工早已在那歇息, 收拾工具了呢?这里充分表现出挑山工的那种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向前走, 不逗留、不观光的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引导点拨,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的精神, 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教给他们这种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三、教以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要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就更应该在教法中去思索:如何指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工作量大、工作非常认真、工作时间长这三个方面加以归纳综合, 从中体会总理工作的辛劳。最重要是让他们要善于抓住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夜”, 从这个就可以充分地体会出周总理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精神。在让学生理解总理生活简朴内容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归纳与总结, 最后得出合适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说的就是与其给他一条鱼吃, 还不如教他怎么去捕鱼, 强调的就是捕鱼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 在学课文时, 怎样教学生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不是你直接板书给他。现在参考书很多, 有些老师为了图方便, 直接给学生们答案, 反正达到目的就行了, 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授之以渔, 教他们学习怎么去归纳中心思想, 有哪几个点, 看哪几个关键字等等。其实语文题目答案的主观性是很强的, 很多题目只要你去思考了, 写出你的想法, 想法独特就好了。

四、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提高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兴趣 阅读能力

一、领会阅读意义,认识到阅读的价值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重视课堂示范,教给学生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开设阅读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阅读课首先要选好课外阅读内容,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选择的方法:可以由老师来指定,也可以由学生来推荐。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內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②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③读书笔记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

三、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小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样老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魅力。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2、设疑激趣——激发读书的欲望。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最后我说:第一次乌龟输了,他心里很难过,他又约了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龟兔第二次赛跑故事》里有哦,此时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及品质。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兴趣的教育心得 篇4

小学生活一年多,孩子的识字量越来越大,通过在校的学习,她掌握了很多字、词,同时为了让她能主动去学习,我也在不断地摸索教育的方式方法,也用了些方法。

孩子都爱听故事,以前每天晚上都要我讲。我概括不好,就和她一起捧着故事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她的眼睛就一直跟着大人的手指走。就这样日复一日,有时候我没有时间陪她读,她也能自己捧着书好一会儿,也不知道她看懂没看懂。只是,慢慢的她就不再缠着我讲故事了。偶然间发现她确实可以自己阅读了,尤其对街上的店面、一些发的资料等上面的字词很感兴趣,也会让我说说或者帮她判断一下是不是说的正确,当得知自己说的正确时,非常有成就感。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自然,是有意无意间的意外收获。

无论工作有多忙,每天我都会抽三个小时左右辅导孩子学习,因为年纪小,宁宁的自控能力很弱,做作业时一会要要吃水果,一会要喝水,一开始我非常有耐心,也是觉得她念书很辛苦应该满足她,随着次数多了我逐渐怀疑,她是不是乘机玩玩,而且这样也不利于她专注学习,所以我在她学习时会提醒她不要随意分心,如果要吃什么的话一定是在学习前或学习后,基于我坚定的态度,逐渐把她的习惯慢慢改掉了。

提到学习就一定要提下她的课外学习——古筝学习,大家都知道学习乐器是非常枯燥的,宁宁也是如此,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跌宕起伏。她,最初因新奇表现出无比的喜爱;慢慢因难学又每天练琴而失去好感;后来因能弹出一些美妙的曲子博取亲友称赞,又燃起了一丝兴趣;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长期重复下,练琴开始变得枯燥乏味,渐渐又出现厌倦与抵触情绪;这时,在老师与家庭轮番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促使她能坚持下去,这是一段非常痛苦难熬又很关键的日子,很多孩子与家长都是因为难以忍受这种痛苦而失去坚持的耐心,而终止了前行的脚步,非常可惜。因为,我发观一旦熬过这段时间之后,突然有那么一天,发现她出现了质的飞跃,一首首旋律开始在她手指灵巧的拨动间变得灵动起来,表现得声情并茂,整个状态也很投入,同时融入了情感,我惊呆了,她自己也被打动了,这样,信心与热情又重新回来了。不过,也别妄想从此就走上康庄大道了,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也许要等到成年后才会步入平稳的境界吧。我想,目前除了坚持,已别无选择,其间父母最需用心良苦的地方就是激发、呵护好孩子的兴趣。

当然,除了学习,我更注重其他经验、能力的积累,所以我们全家每年都会有外出旅游活动,来拓展学习以外的知识,开阔宁宁的视野。今年我们带她去云南,从乘飞机到旅游的每一个景点,我都细细地给她介绍,与她互动,对一些漂亮又有特色景点让她用自己觉得最适合的语言进行描述,潜意识中让她将学到的词语学以致用,而不仅仅是学到一个字、一个词,她更在旅途中将所见所思所想运用到以后的作文中,为其积累素材。旅游不仅让她获得更多知识,更是放松了学习之后的心情,那份快乐永驻于心,没齿难忘了吧?

作为父母我们平时注意引导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并且欣赏他的长处。引导孩子接纳自我,无论自己是优秀还是在横向比较中处于劣势,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不是难事,成功不一定要人人皆知,成功未必是惊天动地,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并最终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成功。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初探 篇5

一天朝读时,我见学生脸上露出了愁容,连忙问道:“你们不喜欢读书吗?”没料到一个学生竟这样回答:“语文书中的文章开始读时觉得很有味,可是,现在我们已经会背了,您还要我们读,真没劲。”是啊!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强调学生读课文,却不知学生在反复地读中,早已失去了初读时的兴趣。学生对预习课文比再读课文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自读自悟,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常常强调某个地方要重读,某个地方要轻读,哪些句子和段落要用高亢的语气去读,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没有感悟,没有真情实感。

课标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阅读乐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阅读氛围,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倡导自己选择阅读方式,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如,我在教《开国大典》时,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课前,我没有做任何指导,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读,从同学们的神态中,我早已看出同学们被开国大典那热闹而充满激情的场面陶醉了,我感到了同学们在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欢呼而自豪,此时,我无需再多言,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升华了课文,释放了孩子们的灵性,再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灵阅读课文。

二、体验情境,乐在课堂

语文中常有许多情感等待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内容单靠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分析远远不够的,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巧设情境,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阅读仿说仿写去感悟。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课文,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让同学们细细品味课文中对桂林山水那如诗如画的描写。那天,我们里恰好有大雾,我就出这样的练习题让学习练习:今天的雾真大啊,;今天的雾真美啊,;今天的雾时间真长啊。学生看着窗外的雾,想着课文中对山水描写的句子,都情不自禁地诵读起课文来。

三、拓展阅读,乐在课外

一本语文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我要求同学们每天每人身上都要有一本课外书,交换着阅读,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本课外书,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谈体会。同时,我还布置同学们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编手抄报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时,我安排学生上网或去图书室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知识,学生们以极大的兴趣了解到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懂得了计算机的发展史,认识到多媒体确实“神乎其神”,有个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感到学好科学知识非常重要,不然我们会成为未来的文盲。”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篇6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古菊花 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第一小学(51440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随着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诸知,小学生年幼无知,一面童心。因而对周围自己未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具体表现为好问、好动、好思。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从文章中尽快得到启示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物、音乐等作为导火线,这样更能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里面的一章乐曲《保卫黄河》,随着那气势磅礴的音乐,再结合图画壶口瀑布景观,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面前就像是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的画面。紧接着创设悬念:“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是谁谱写的,他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完成这首曲子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去了解课文。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兴趣往往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我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他们采用朗读、默读、略读这三种方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性的练习。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为了能让学生更乐意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又会采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语文教学论文 )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思考、动脑筋,改换读的方式。

略读对理解内容的要求较低,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建立图书角,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所以在教室的一角我把它设为图书角。同时在旁边贴上读书名言,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永恒的乐趣。”等。这样更能体现书的魅力。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籍带来学校。对于学生带来的书籍要进行归类摆放好,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适合的读物或文章。

例如:学了《火烧赤壁》就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等等。通过延伸阅读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他们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评比阅读之星,让学生快乐阅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就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下读书笔记。开展阅读之星活动比赛,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同时把他们的好作品贴在学校设置的“小作家”专栏里,让其他同学去阅读、去欣赏。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学生阅读兴趣产生的助动力、催化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重要的是,通过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写自己得意的文章来检验阅读带来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自信心。进一步将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才是快乐阅读的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篇7

一、动画片引导、启发兴趣

小学生正值年幼的学龄,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依然充满着童趣,因此,他们的日常学习也应该是充满梦幻、充满想象的,只有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满足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满腹天真和梦幻的世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这个梦幻的世界,自由、快乐地获取知识。其中动画片辅助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动画片是他们课下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不妨将动画片引入到英语教学中,通过播放动画片来激起小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让学生一边欣赏动画片一边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语言技巧,达到学习与娱乐共进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知名的英文动画片,如:《狮子王》、《功夫熊猫》等等,并把这些作为学生课外的英语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一边观赏动画片,一边听英文,以及一边观看英文字幕来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外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英文听、说、读能力的全面培养。通过观看动画片,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些简单且常用的英文词汇,也能熟悉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逐步进入英文世界,获得英语语言的熏陶,逐渐形成英语语感。学生一旦形成了初步的英语语感,就能带着英文思维去接受课内知识,自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英文动画片、儿童英文电影等等,鼓励学生将其带入课堂,和其他学生共同分享,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利用课外动画进行欣赏与阅读,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二、立足课本,科学开拓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必须同课内学习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才能真正支持并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正向发展。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料的拓展需要立足于课内课本,从课内学习内容出发,分析课内所学知识的范围和深度,以此为基础来选取课外学习资料,达到课内外教学的相互促进、有效统一;以课外支持课内,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来巩固课内知识的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At the zoo这一章节时,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动物的单词,但是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上网搜索一些关于动物的英语资料,其中附加图片和英文文字,让学生通过浏览、欣赏这些图片来逐步理解并认识各类动物的英语表达。当学生基本了解并掌握了动物单词后,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不同动物的特征来进行积极的诠释和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动物单词,同时,学生在扮演中会找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乐趣的引导下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

三、利用互联网,创建交流平台

现代社会处于网络信息新时代,互联网作为一项重要的网络工具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效地支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发挥有效的教学辅助功能。新的形势下,教师需要创新互联网的运用形式,开创多元化的互联网交流渠道,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来鼓励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在互联网的辅助下收获全新的英文学习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QQ聊天软件,创建一个班群,确保了每名学生都在群内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小组命名,然后以小组名为单位在群内设置一个类似于板报的班级交流平台,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定期负责在板报上分享一些趣味的英文读物,其中包括:漫画、笑话、格言等等,实现整个小组学生的英文读物共享。同时,要求各个小组都认真阅读上传的这些资料,并在阅读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在教学课堂上积极分析与交流这些读物。通过相互的交流,各类学生都能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细致、透彻的理解,并收获英语知识,从而达到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有效促进。

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共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并将阅读的过程进行记录,鼓励学生书写读书日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课外阅读感受,从而形成一种全方位的阅读训练,利用阅读来支持并促进英文写作,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利用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篇8

关键词:“以爱为本”初中生兴趣自主学习力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不但要把文章中所含语法、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喜欢英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刻内涵、文章的主题思想乃至达到升华领域。

一、新课标的背景下,把“以爱为本”的理念渗透于初中生英语阅读教学之中

“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共同分担挫折的烦恼。“爱”是师生之间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给予学生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离异家庭的子女、个体户女子、农民工子女。对于那些父母每天忙碌于养家糊口,在外奔波而长期忽略管教的子女,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的弱势群体,教师要视他们为自己的儿女,主动热情地关爱、帮助他们,让他们深深感到父母般的爱护,亲朋好友的帮助。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父母一般、兄弟姐妹般的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从而达到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师生关系和谐能诱发、感染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蒙发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自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当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快乐、幸福时,自然就对英语感兴趣,喜欢英语,想学好英语了。

二、以新课标为基础。学习英语阅读的重要意义

英语阅读的主要功能:1、英语阅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2、英语阅读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凡是通过接触文字来获取信息的无论是传统的书籍、报刊,还是电子文本,都需要借助阅读来实现。总而言之,学会英语阅读,有利于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英语阅读,能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发展学生个性,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阅读广泛收集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的材料,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多彩。它包括了中西方文娱、运动、饮食、文学、典故、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家庭教育、服装礼仪等实际生活知识。诱发了广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了解世界的积极性。

学习英语阅读,能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构建语言交际,包括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提高互相交换信息、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心理角度。研究英语阅读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阅读过程主要包括符号辩认和文字理解两个阶段,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再经大脑编码加工,从而理解文章的意义”的活动。

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不是消极被动的认知,而是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

因此,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凡是优秀的英语教师都离不开对心理学的研究。只有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阶段,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

彭聘龄心理学家认为,阅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物理学层次:阅读活动开始于含有信息的文字符号。2.生理学层次:文字符号变为诸者视觉的神经冲动。3.心理初级层次:文字符号产生的神经冲动可能以语言形式存在。4.语言学层次:对语言形式进行文字,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分析,进行言语译码加工。5.心理学高级层次:理解课文的意义。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易事,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的思想时刻保持集中,有高度的注意力,因为注意意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心理条件。它使学生能通过耳、眼、脑、神经冲动、条件反射获取大量的文字符号、语言信息、句子和语义的分析,进行言语译码的加工,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

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包括接受信息能力、理解信息能力和创造信息能力。教师怎样引导、启发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学会阅读呢?

1.接受能力:阅读是一个感觉的过程,作者通过语言符号的传递刺激读者产生感知和理解。读者再对语言信息辨别新的视觉反应,眼睛随着文字移动,同时感知某些符号。产生一个单词辩认过程。

2.理解能力:对文章中的内容、句子、词语,还有语法、语言知识,主题思想,深刻含义的理解。阅读关键在于了解文章所提供的内容和创作意图。仅能识别语言符号是远远不够的。

3.创造能力:读者要有创造思维,运用作者提供的知识和观点解决问题,在原观点的基础上创出新的观点,发表新的看法,展示新的观念。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语言交际的行为,是读者以书面符号的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推理的活动。

如果学生不具备接受信息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便无法对文章所提供的知识观点给予评价和运用,更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技巧

1.略读:通过对文章标题,首尾的粗略阅读,在对文本内容结构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印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涉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很快抓住中心意思。例如:

通过阅读了五彩缤纷、香味诱人的Pizza,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立刻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给学生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然后叫10个学生把每幅图的句子口头通顺的译成中文,根据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个个争先恐后、积极涌跃的举手发言,课堂很活跃,很有生气,学习英语的气氛很浓,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又出几道简单问答题;如:

1) Who is Pat? 2) Do you like the pizza? 3) What is on the pizza? 4) What animals do Pat's neighborhood live? 5) What do they do? 6)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

由于学生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含义,自然答出了所有问题。由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学,学习劲头很足,取得了好成绩,达到了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

2.细读:学生在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细致的阅读,让学生很快抓住该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并了解段落中的细节、含义和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

要求每个学生用6分钟仔细阅读本篇文章,然后教师设计文章十处错误让学生改正,考查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师通过学生“改错”的结果和学生一起讨论语法知识,进行语境分析,解析他们的错误所在,再让学生写出正确答案。

3.量读:通过一年的英语阅读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快速记忆故事情节,猜测句子大意,然后把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单词填空,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速度。利用学生浓厚的英语兴趣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时间限制和阅读速度,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成功的喜悦和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但教师的最终目的除了让学生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念。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9

语文组 藏佳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们终生受益。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金钥匙,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现在很多的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导致学生在阅读记叙文中对题意的不理解和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语文表述困难,回答问题牛唇不对马嘴,语文成绩不好,最终影响到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们阅读记叙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课堂主战场——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主动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以及记叙文最好的地方,也是教师们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阅读记叙文的主战场。所以第一要务就是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名著是有着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所以才得以流传至今并且经久不衰。但中学课本最后的名著导读却是学生们很少去触碰的地方,他们缺乏阅读热情,很难对这种长篇小说产生兴趣。而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找一课或者两节课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长篇小说。以提高见识为目的,可以在课下布置关于该名著的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查找资料找问题,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在课堂讲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各抒己见去表达他们对该名著的看法和见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记叙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授之以渔,告诉他们记叙文的特点以及方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自己理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设图书角——激发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

阅读记叙文的能力仅仅靠在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阅读教材及课本,远远满足不了中学生的需要.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书籍,大多学生都喜欢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更自主的、更方便的去阅读他们喜爱的文学和读物,所以在班级开设图书角是很有必要的.每个人把自己的三五本书带过来整理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好比一个读书库,学生在课下时间可以更充分的选择,自主去读书远比强制性读书效果要好的多.但是由于中学生在自主选择读物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自身的需要,定期给学生开设书单.张贴于班级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开设的书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我们可以每月一分享,分享读书感悟.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三、“授之以渔”——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积极性

读书一定不是一目十行,浏览式的简单阅读,这样的阅读太过粗泛,读完之后不会留下什么印记,学生往往只记住了情节的大概离真正的阅读还差很远, 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如何看书 怎样看书.在阅读记叙文应该在重点情节上反复阅读,必要时候多圈点批注,我们都知道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笔,随时圈点记叙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及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尽量动笔去写一下记叙文当中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引导学生遇到生字词时应该自主去解决.例如用工具书认字,学会查字典,自主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例如第一步使学生明确怎样读——即快速认真地把文章看一遍,粗略了解文章的内容,用笔圈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字典扫清障碍;第二步细细品味。品文章内容,品作者感想.在这一过程,学生要学会理清文章结构,并且能够复述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

第三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具有什么特点等,仔细推敲、品味关键语句。学生有目的的去进行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有任务感,从而会更认真、仔细、深入地阅读文章,激发他们的思维,另外,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语文成绩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四、从“读”到“悟”——巩固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

勤于写读书笔记.我们在看书时,总会有很多共鸣和感悟.如果能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我们今后说话和写作的材料.除了写体会之外,还可以摘抄一些精彩段落,不做字数限制,不把它当成一种硬性要求的作业, 但要适当注重质量.“悟”是阅读的一个理想归宿.学生通过多读 品读 在读中感悟到文章中的情,在读中感悟到文章中的理,由 “读”到 “悟”再将 所悟所想以文字形式呈现,这是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所以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在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感慨,从而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最主要的是,中学生阅读记叙文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兴趣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生阅读不能像小学生那样,看到课文只是会咿咿呀呀地读下去,没有任何针对性和目的性。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带着着问题读。比如,这篇记叙文的六要素各是什么?如果是写人的,描写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如果是写物的,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作文课时间做一个读书展示会,让学生上台去讲自己读的书或者记叙文给大家分享出来,可以分享文章内容或者自己的感悟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篇10

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黄庄小学

胡明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但是,如何去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环境——让课外阅读活动“书香”浓浓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通过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悬念,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读书我快乐》中这样介绍: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他退却了吗?他后来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尤其是当他独自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的时候,是如何度过长达28年野人般的生活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喜欢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感受到课外读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

1(1)教师讲故事。善于利用故事,也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会兴趣横生。

(2)学生讲故事。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了解到新鲜知识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调动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需要诱发阅读兴趣

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适应课内学习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他们新的阅读需要——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必需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课内交流汇报课文中没有介绍的相关资料,会激发学生课前阅读的兴趣,课中让学生欣赏名著的精彩情节也能诱发他们的课外阅读激情。如:讲授走进毛泽东这一单元,在课前,学生需要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伟大之处?关于毛泽东的经典故事有哪些?„„教师适时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从课外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诱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诱使学生从被动地读到自己想读更多的书,一步一步走入书的殿堂,尽尝知识的甘霖。

(二)师生“共读”——让师生共同走进读书的乐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

1.教师提供读书目录

以读物的内容吸引学生读书。“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 2 物。我们平时在推荐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地推荐。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

(1)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符合这些教育要求的读物,首先在内容上是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第一,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小学课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有许多名人,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第二,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学生对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

第三,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如学了《猫》、《养花》等课文,就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教古诗时,就介绍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诵读。

(3)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 3 向时,应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生生相互推荐读书目录

课外阅读中要激发学生向他人推荐可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同一本好书在本班流动阅读的速度。过去,有的学生读完了某本书后,不是放回书架就是还给图书馆。我们力求打破这样传统的“一人读一书”的读书模式。在每学期即将开始,由教师先物色好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书,然后在开学时推荐给相应的学生。当学生们读完这本书后,会迫不及待地去推荐给志趣相投的伙伴读,由于是同龄人推荐,他们容易接受,也容易产生读后的共鸣。每个阅读兴趣的成员既是好书的推荐者又是好书的受益者,如A同学读了《爱的教育》推荐给B,B读了《爱的教育》又推荐给C,„„,B读了《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A,A读了又把《宇宙生命之谜》推荐给C„„为了方便交流、推荐,读同一本书、同一兴趣的学生可设有联系卡和QQ群。任何学生读任何一本书像接力棒一样传下去,如此循环。学生们会通过这样的过程感受到新奇,有趣。同时也激大大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课外阅读充满活力和生机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巩固他们的阅读爱好。

1.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促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展示。如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卡片欣赏会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展示出来,在对话中展示,在展示中辩论。

(1)在交流中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读课外书时会写一写读书笔记,内容一般是标题、好词、佳句、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读后感想等。每周,举 4 行一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在展示中读。每月展出低年级同学的阅读卡片,中年级同学的手抄本,高年级的手抄报。这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水平。

2.开展竞赛,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鞭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上进心。

当然,上述三类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是不管哪种奖励,都要讲求新颖,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心得 篇11

一、寓教于乐,培养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小学生,没有阅读课文的兴趣,就谈不上课外阅读,语文也就很难学好。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很多,要因人而异。常见的有课前导语法,即每篇课文,在授课前,老师要精心设计导读语,如设几个问题,激起学生想知道答案的欲望,然后再入课文正题。这就象一篇好的新闻稿一样,要让读者往下读,必须要有一段好的导语。如《雨》(人教版第五册)这篇课文,老师引导学生说:“同学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老师就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自己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

二、扩大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

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多读书可以拓宽知识量,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也为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憋半天也就只能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没有文采且重复罗嗦的话。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如小学生的年龄、学段、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等感兴趣,女生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生对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有兴趣。

三、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使图书馆(室)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馆(室)的利用效率。可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定期分班级开放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级分班安排出来,争取每一个班每一周至少到图书馆(室)看(借阅)一次书。另外,还可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小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然后就兴致勃勃地阅读。

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培根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读书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是对文章进行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体、作者、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主线,了解文章梗概,把握主旨。而精读则是对全文的研究。精读时注意要结合语境,全面理解;要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精读时还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写体会、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的理解、运用。精读与略读是相互关系、互为补充的。如一本书值不值得精读,一般是先略读一翻,看看有没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读到一些精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时,不妨把他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效果。又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课后阅读”的学习内容。它更具有浏览的阅读特点,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扩大了阅读范围和信息量;为学生提供搜寻信息、资料的范例及其方法、途径;成为学生联系实际、切入生活或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端口与链接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习作提供了选材立意的生长点。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12

一、教师适当荐读, 使学生想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书海”“文林”中“百货皆有”, 既有良莠之分, 又有高下之别;既有香花, 又有毒草。教师应从孩子出发, 引导孩子选择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又富有新鲜知识, 能怡情悦志的书籍, 引领学生跨进浩瀚的书海。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学段、心理特点的不同, 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随之出现差异。因而教师可以向学生有选择地推荐阅读材料, 但推荐时, 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样才能在推介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在荐读前, 老师可以先作一次细致的调查, 设计问题如下: (1) 喜欢读什么书?A、写出你喜欢的书籍名称, 说说原因。B、写出自己最喜欢哪本书?说说原因。 (2) 写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据此, 教师再有目的地列出推荐书目, 引导学生或整班阅读, 或按照兴趣分成小组进行阅读研讨。这样的荐读从学生中来, 又回到学生中去, 自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荐读前, 教师先要熟知所推荐读物的内容, 读出自己深切的感受, 这样在推荐时才会游刃有余, 才能切实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荐读时要注意合理的时机与方式, 如: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主要内容、声情并茂地朗诵精彩章节, 也可以故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读书的强烈欲望, 变“要我读”为“我愿读”。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 感受读书之乐

从现学的教材内容引导到未学的知识方面, 使学生将已知的知识迁移到未知的知识上去, 同样能激发学生对未学知识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教学《春晓》这首诗后, 我就向学生介绍有关春天的诗, 如《游园不值》《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 并引导学生作比较。学生发现, 这些诗有的是通过花儿表现春天的景象, 也可以通过雨、动物等表现春天。同时让学生再去找一找有关春、夏、秋、冬的诗来吟诵, 学生一般都很感兴趣。学习了李白写的诗《古朗月行》后, 我深情地吟诵几首李白的其他作品, 并介绍李白的伟大成就, 激发学生课后去诵读、积累语言。

当学习一些写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的文章后, 我总不忘向学生推荐有关该人物的故事书。学生对他们有了一些了解, 就想知道他们更多的故事, 阅读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三、运用激励手段, 稳定课外阅读兴趣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首先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 来源于自身的需要。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可以采用评价激励, 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这有利于稳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并能得到进一步升华。为了鼓励学生多看书, 可以创设一个使学生称心如意的组织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在教室内贴一棵“苹果树”, 并为学生准备许多“红苹果”。凡是看过一本书, 就在一个“红苹果”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书名贴在“苹果树”上, 比一比谁的“苹果”最多!为了防止流于形式, 可要求学生在贴“苹果”之前要将书的主要内容讲给大家听, 或以日记的形式写读后感, 也可以将情节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不拘形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生贴着“苹果”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展开竞争, 评价谁的“苹果”最多, 一学期谁能得到“小博士”的美称。这样, 大家学有榜样, 以典型带动一般, 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先进, 努力奋进。学生在贴“苹果”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反馈、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目的, 不但保证了阅读速度, 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这样, 一方面可以激励先进再接再厉, 继续奋进;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们你追我赶, 争当先进, 发奋进取, 共同前进。

四、展示收获, 让学生乐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要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动机, 光强调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应该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 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真诚热情的评价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受到自尊的滋养。老师要注重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 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故事情节讲出来, 把看过的古诗背出来, 把喜欢的段落背出来, 让学生有展示自己阅读收获的机会。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成就感有了体现, 心中是那样的自豪。此时, 正是提出新的阅读要求的契机, 给他们机会, 再说说自己的新打算, 同时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

浅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 篇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于阅读评价着重强调:“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从目前现实情况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有社会及教育观念的客观因素,但学生主观因素的缺失更是不容忽视。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因素?笔者认为兴趣是关键,方法是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有了积极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可以弥补课内选文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引导学生脱离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各种诱惑,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前提。如今,好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要么是无话可写,要么是缺少真情,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那么我们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到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去体验真情、感受真爱。此时应以“趣”为切入点,首先抓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设计阅读活动,在活动中给他们以成就感。

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一个“感受自然”的写作综合性活动课,要求学生以大自然为朋友,感受四季的变化,抒写心中的美景。为了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我先让学生搜集描写四季自然风光的优美片段和古诗文,再让他们以组为单位,紧扣活动的三个环节展开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点评,再让每个学生写一篇融情于景的作文。活动自始至终,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而搜集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我还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每节课前安排了一个“三分钟小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小组整理,轮流讲述。有时老师还抓住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正确的`阅读导向

学生的阅读可以从“趣”入手,但也不能只读有趣的、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学生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标。学了《贝壳》后,我让学生去找一找《席慕蓉诗选》读一读,然后在班级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塞翁失马》后,我布置学生自己去寻找并阅读成语故事。这样由课内拉动课外,通过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寻找阅读材料,尽量避免了无效阅读。学生看多了好作品,自然就会形成辨识力,慢慢地他们自己也就能有选择地去读书了。

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浅显易懂的书应该采取浏览的方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内容;对文质兼美的作品,可用“品味法”细细揣摩,欣赏吟诵,变为自己的积累。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读书心得、疑问写下来,共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个性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读的欲望,才会去自主阅读。要引导学生随文阅读课外作品。教学名家名篇时,可故意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题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求答案。

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后,布置一道作业: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创作的童话让人百看不厌,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外,你还会讲哪些?准备好故事下节上课时讲给大家听。

又比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后设计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还一直追忆着她。他在散文《朝花夕拾》中还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社戏》中的阿发,《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阿Q正传》中的阿Q,《**》中的七斤等,你知道这些人物吗?讲讲他们的故事。设计的问题既是作业,又带有一定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任务,又迫使学生去读,不读就无从回答。

四、加强交流,营造氛围

上一篇:写看见长江的诗句下一篇: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