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平淡的端午(精选9篇)
节日这天,我沿街道走了一圈,感觉到了一些节日的气氛,但不是很浓。有一节街道摆满了从农村来的艾草、菖蒲等。到端午节,门上挂上艾草、菖蒲是辟邪的,并且风干以后还是一位好药,煮水喝可以止咳消炎等等。看到有不少的人买了艾草和菖蒲,我也买了一把挂在了门上,以后好用来做药。
但除了买了艾草和菖蒲,就是买了点白菜、豆花,没有买粽子,更没有买鸡、鸭、鱼、狗、牛、羊、猪肉,这些平时也在吃,所以到过节的时候,我一般都不买,尽量吃得清淡些,这也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据说,现在的食品吃起来不放心,蔬菜都用了化肥、农药、催红素、等,有残留化学药品,畜禽养殖都用了配置饲料,吃下去对人体不但没有好处,坏处不少。要么引发中毒,要么发胖引出三高,长期都收拾不住。
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注意饮食节制,特别是注意荤素搭配,尽量少吃动物头类及动物油,多买些农村纯天然、环保蔬菜,以清淡食物及蔬菜为主的清淡食品。只要身体健康,就是自己的福气。
记得,原来梅到端午,我们都会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到山上去采药,吃野草莓等等,据祖母说过,端午节上山吃什么都是药,那天采来的药都很有效,比平时采来的.要好得多。
我倒觉得没有什么特殊的效果,只不过是老年人的心理作用罢了。但,坐在家里也觉得无趣,只好与朋友到山上周游一圈,不说采到什么特效药了,就是去山上走走,满眼葱绿,微风拂拂,鸟鸣声声,真的很有清新的感觉,对人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
有一年,端午那天去登了金沙县最高峰,海拔1880米的白泥卧大山,因为我从来没去过,那天一直登上了山顶。原来听人们说,只要天上没有云彩,一眼就可以看到遵义。那天虽然是晴天,可远处铺了一层轻纱,看不出去,略有一丝遗憾。后来就没有再去登过山,也没有出去游过“百病”,反正是不想动。
现在,对于过“端午”比较淡化,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而且还被国家定为法定假日,这也是对的。一是让工作的人们放松休息,二是可以拉动旅游消费。到了假日,不少人出去旅游休闲,总要花不少的钱,还要买不少东西,对拉动旅游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可,对我来说,不想出去旅游,还把节日过得清淡些,所以对假日经济没有贡献。然而,假日之中,我过得相当有意义。在办公室里写一篇自己平时工作的感受,总结一篇人生之路的沧桑坎坷以及收获,看一本好书,从书中吸收一些人生经验,学习一些自己想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中生阅历,对自己走好下一段人生道路帮助应该是不小的。
今天是的端午节了,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想起了屈原忧国忧民的叹息,那时的朝廷昏庸,奸臣当道,屈老夫子被流放,一腔报国热情被现实淹没,无门报国,带着忧郁和悲愤化为汨罗江清澈的江水。为了表达对屈老夫子的纪念和敬佩,我写了一篇不成文的文章《端午节怀想》,如果老夫子地下有知,一定会高声放歌举杯欢庆,还会把一腔报国之志投入到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
作为高三教师, 进入高考复习备考阶段,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做近三到五年的高考试题, 以熟悉国家高考命题的意图、范围和规律, 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指导, 在认真做了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一卷第9题后才惊叹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就是看似平淡的考题, 却引领教师进行复习备考工作, 可谓是看似平淡却是以考导考.
1 原题
设奇函数f (x) 在 (0, +∞) 上为增函数, 且f (1) =0, 则不等式
(A) (-1, 0) ∪ (1, +∞)
(B) (-∞, -1) ∪ (0, 1)
(C) (-∞, -1) ∪ (1, +∞)
(D) (-1, 0) ∪ (0, 1)
2 平淡之处见真知
2.1 题目平淡
对于高考命题, 此题可谓平淡, 这一题型, 在历年的摸拟考试和高考中曾经出现.
1. (2005年重庆卷第3题) 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 在 (-∞, 0]是减函数, 且f (2) =0, 则使f (x) <0的x取值范围是 ( ) .
(A) (-∞, 2) (B) (2, +∞)
(C) (-∞, 2) ∪ (2, +∞) (D) (-2, 2)
2. (温州十二校联考) 若奇函数f (x) 在 (0, +∞) 是增函数, 又f (-3) =0, 则
(A) (-3, 0) ∪ (3, +∞)
(B) (-3, 0) ∪ (0, 3)
(C) (-∞, -3) ∪ (3, +∞)
(D) (-∞, -3) ∪ (0, 3)
3. (2004年合肥市第三次质检) 已知函数y=f (x) 是奇函数, y=g (x) 是偶函数, 它们的定义域为[-π, π], 且它们在x∈[-π, 0]的图像如图1所示, 则不等式
2.2 解法平淡
此题的解法只要掌握不等式解法的一般方法, 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图像的对称性即可求解.
解法1 (特值法) 对于不等式求解问题, 作为选择题, 因4个选支中必有1个选支为正确答案, 因而在复习备考中关于答题训练辅导上对于选择题的解法上, 特值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只需令x=±2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可求解.
解法2 (分类讨论法) 由奇函数f (x) 可知
f (-1) =-f (1) =0.
当x>0时, f (x) <0=f (1) ;
当x<0时, f (x) >0=f (-1) .
又f (x) 在 (0, +∞) 上为增函数, 则奇函数f (x) 在 (-∞, 0) 上为增函数, 0<x<1, 或-1<x<0.
解法3 (数形结合法)
即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斜率为负, 易求得答案.
上述各种解法虽然平淡, 但却结合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不等式、斜率等知识, 包含常用的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解题方法和转化等数学思想, 知识不要求高深, 解法不要求新奇特, 体现了公平.
3 暴露问题
不少学生按解一元高次不等式方法进行求解:
由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知方程f (x) ·x=0有3个根:x1=-1, x2=0, x3=1, 由穿根法 (图3) 可知选B.
这一方法暴露了学生对一元高次不等式解法理解不深不透, 没有抓住一元高次不等式的关键是一元, 而本题是一个抽象函数, 学生不注意审题, 造成错误的对知识进行迁移.
4 引申
由解法4可引申为解形如
例 解不等式
作出函数y=x2-2x-8的图像, 如图4易知函数图像上的点与点 (3, 0) 连线斜率为负对应x的取值范围为{x|x<-2}∪{x|3<x<4}.
5 备考指导
从这一题型的命题信息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的一个方向, 高考考试的方向, 就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掌握, 要学会抓住知识的关键内涵, 避免产生错误的知识迁移, 在学生的解题训练中不求高难和新奇特, 要狠抓常规解法的指导, 以不变应万变, 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探求不同的解法.
平淡的关键在于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乐善好施是平常心,吃亏不计较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老死不惧也是平常心。纵观人间万象,有荣辱、有喜忧,有顺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败,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种:一种是大智大勇者。他们为人正派,作风优良,精明能干,乐为人民办实事,善于抓住机遇,奋力拼搏,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此种人不少,受到人们高度赞扬!另一种是利令智昏者。他们玩弄权术,争名夺利,贪赃枉法,往往把自己送进“铁窗”,甚至小命完蛋。此种人不多,为人们所唾弃!再一种是平平淡淡者。他们为人忠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认真真办事、清清白白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无多大建树,但问心无愧。此乃人间之多数,人们乐而为之唱颂歌。
平淡不是平庸,不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而是脚踏实地,尽心尽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平淡的生活,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大富大贵,但奉公守法,于利不趋,于色不迷,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心胸坦荡,会活得轻松愉悦。
人活在世上,应该追求精神和灵魂的升华。聪明的人总是平静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追名逐利,心无宁日,既伤人又害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把名利看得平淡一些,以淡泊的心态处世,用简单对待一切复杂,会使人活得有滋有味。
生活中有高尔基也有擦鞋匠,有爱迪生也有卖报童,有诸葛亮也有臭皮匠。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谈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可让人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崇高境界。
一次回老家探亲,偶遇多年未见的儿时的伙伴。彼此都感到惊喜,于是便相约彻夜长谈。与朋友交谈中,我才知道,她经受过许多苦难,但是,我却未能从她那开朗的笑容中发现丝毫的痕迹。她早年丧母,全靠她帮助父亲供3个弟妹上大学。后来她嫁人了,又遭遇婆婆病重,婆婆病愈后却瘫痪了。她丈夫是个乡村小学教师,收入也不多,而她本人开始时只是一名代课老师,工资就更低了。为了支撑这个家,她向村里人要了人家不愿耕种的田地,下课以后就去侍弄,自己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晚上不但要备课,照顾婆婆,还要安顿两个年幼的孩子。我还听说,虽然她总是那么忙,但是她从来没有因为家而拖累自己的工作学习。在学校,她的教学水平不比那些从正规学校出来的老师差,她教的学生评比出来还是年年第一。有空的时候,她还会带着孩子去远足,去郊游。今年她还参加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结果考了全县第一。
我问她,会觉得辛苦吗?她爽朗地笑了。她说,生活虽然清苦些,但很踏实,很满足。常常,看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饭,上课时看到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睛,劳作时看到那一片绿得流油的庄稼,心里就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她说,人不是有钱就幸福,但是钱少些,同样可以过得很幸福。她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人。丈夫的衬衫领子有点破了,她把领子拆下翻过来重新缝上,又可以穿它一年半载。孩子没有衣服穿了,她把自己穿旧的衣服裁剪下来给孩子做衣服。有邻居丢掉的窗帘,她觉得布料还好,便要来做成桌布。自己呢,则常常穿亲友穿过的旧衣裳,大的可以改小,还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风格改成新的样式。
望着她那黑中带红,在橘黄的灯光下闪着健康的光泽的脸,我心里不由地感到自惭。以前回家,乡里的老人总会半开玩笑地说我,能轻松地生活在城里,是多么幸福。想到有比自己生活得差的熟人,偶尔还会沾沾自喜。然而,在她面前,我所有的优越感都荡然无存。我也不敢跟她讨论,到底,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幸福?
我不敢对她说,有好些城里的朋友,她们生活得怎么安闲富足。她们谈论着自己的衣饰花了几百还是几千元、款式如何如何新潮,她们指点着谁家的车子不是高档车,她们谩骂着昨晚那顿饭根本不值几千元,她们还没有下班便开始相约今晚在谁家打牌搓麻将……她们每天不住地发着牢骚,她们常常觉得很累,孩子、丈夫仿佛还不了解她们。她们走在大街上流露的是冷漠苍白的眼神,华丽的外衣裹着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她们幸福吗?只有她们自己内心才知道,但我明白那一定不是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只是一杯白开水,然而她们却给自己的那一杯调制了过多贪欲的味道,她们肆意地挥霍、过早地透支了自己的那杯水。
有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盲目地羡慕,盲目地追求,往往却总是与幸福擦肩而过。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生活就会幸福。同时,幸福也不是可以用你能得到多少财物、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的,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身体的健康才会让人感到真正幸福。
第一次见奶奶,是在十三年前的端午节前一天,一双被裹了的小脚蜷着,坐在炕头上,正做着香包。那时我还未结婚,开口叫奶奶,平生第一次,感觉很生硬。因为我的奶奶在父亲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我没有见过奶奶,也没有开口叫过奶奶。这声奶奶叫的很小也很弱。但她的应声却很大,并用那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抚摸着我的头,不停地打量着。随手便赛给我一个早已做好的香包。这个香包至今我还保留着。
后来结婚了,每年的端午节这天,奶奶都是第一个起床,依照乡俗,在太阳出来前,赶在露水中,她会折回一些柳树条子回来,插到每个门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说是避邪不生病之类的话语。然后去菜园子割一些韭菜,忙活着烙一些韭菜夹鸡蛋的饼子。再端上她提前几天煮的燕麦酒,开始吃早饭。因为我们是北方,端午节没有吃粽子的习俗,所以就吃奶奶烙的韭菜饼子。早饭过后,她便拿出早几天就开始做的香包和彩线绳,给我们每人分一个香包,小孩子会有三到五个。香包要戴在身上,彩线绳拴在每个人的手腕上。再把纸包里包的香料,用手捏一小撮洒在每个人的身上,嘴里念叨着,依旧是不生病避邪之类的话语。吃完早饭,我们便会带着小孩戴着奶奶做的香包和彩线绳都回娘家给送节去。而奶奶一个人垫着被裹了的小脚又要开始忙活了,杀鸡、拔毛、做鸡血面。待我们赶太阳落山前回家,奶奶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但不许开饭。这时她会站在大门口,向村外的公路上张望,期盼她唯一的一个亲戚——大孙女的到来。因为奶奶的娘家在遥远的甘肃,她出生在旧社会,三岁时就被她的奶奶给裹了小脚,十七岁坐着花轿嫁给了爷爷,那时爷爷家的日子很苦,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后来随着爷爷的家族四处搬迁,最终落户到这里。奶奶一生只生了公公一个儿子,没有女儿。所以逢年过节,奶奶唯一的盼头就是孙女来看望她。尤其是每年的端午节,我们本地的乡俗,凡出嫁了的女儿都要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送节。可怜的奶奶年轻的时候,想回娘家但因为路途遥远,回不了娘家;老了娘家已经没有她牵挂的人了,也不想回去了。所以奶奶便只有盼望孙女回娘家,如果盼不到孙女进门,她是不会让吃饭的,我们都知道奶奶这个心思。所以就盼着姐姐带着孩子快点进门。只要奶奶看见姐姐的身影,她会立马进门烧火,准备开饭。待姐姐进门,奶奶便取出香包,一边给姐姐及孩子们洒香料一边嘴里继续念叨,不生病避邪之类的话语。之后一大家子才开始吃香喷喷的鸡血面。
时间是最好的沉淀,转眼奶奶去世已经三年多了,我家的端午节也随之简化了。恍惚间,散了身影也忘了岁月。时光浅浅东流,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只可惜我做不了奶奶所做的一切,但我仍然坚持在端午节前几天开始给孩子们缝香包。虽然卖相及做工都不及奶奶做的,更不及街市上花花绿绿的香包,但我能深深地感觉到浓浓的端午节气氛。
岁月可以老去一段时光 ,但老不了奶奶在我心中的记忆,尤其每年的端午节,对奶奶的思念更加浓了……
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荆楚大地的屈原记念日。时下,离端午节还有好些日,可城市的天空里早已弥漫起借机促销的滚滚硝烟。商家们各显神通――或通过媒体、或天女散花般地遍撒宣传单、或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总之,惠利打折是个幌子,借端午节便利,商家们肯定又要赚个盆满钵满。超市里,显眼位置的空间里,摆放出各式风味的粽子让人眼馋,尝鲜的欲望驱使得熙熙攘攘的人们欲罢不能。啊,年复一年的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难得有文化韵味的家庭里,能听得到端午的历史渊源;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些菖蒲或是一大束艾蒿,人们是在借此方式祈求平安祥和,敬仰祭祀不屈的忠魂。年少时,我那难以磨灭的记忆里,七十年代初的云梦泽的一个端午节。那是个生活相当困苦的年代,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兄姐弟五人。可想而知,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是个什么样,几乎难得吃上一顿饱饭,难得穿上一件像样的衣裳。尽管如此,那年的端午节,母亲还是想着法儿让我们过了一个还蛮高兴的端午节。父亲不知从哪里采撷来一些茭白的叶片,只是叶面有些黄枯的颜色,但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岁月里,难得有更多的青绿的野生植物能正常生长,因为能吃的东西,都被求生存的人们果腹充饥了。母亲将有些枯黄的茭白叶片洗净后泡在水盆里。不多时,母亲从里屋端出一个搪瓷盆。盆里盛有白的粳稻米,黄的粟米,黑的荞麦米,还有淡红的高粱米,它们混在一起还蛮好看,估摸有二三碗的份量。母亲忙碌着,哥哥姐姐帮着母亲。我们小的三兄弟,当时的心情真的特兴奋,因为很快就有香甜的粽子吃了,可以能吃上一顿饱饭了,我们手舞足蹈地哼啊唱啊,清苦困顿的家哦,难得有这么一次欢乐过节的氛围。清爽甘醇的气息,很快地溢满整个居屋。我吮吸着迷醉人的浓香,心胸倏地涌起一泓清泉,沁入心脾。好久好久没有过的幸福哦,我们一家子围坐在饭桌旁,甜甜美美地吃上端午的棕子。只是,粽子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当时家中没有糖,当时的家庭状况也不可能为吃一餐粽子而去特别地买一包红糖回来。到如今,我还老是想起那次吃粽子的滋味,咸味的有些糙口的多色彩馅的粽子,我是吃得多么地满足惬意,多么地幸福啊!那用绿白黑黄红的棕皮棕馅包裹起的粽子,拿到现在可是绝对的环保健康。如若母亲再按当时的原样,复原出同样的粽子,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咽得下那咸涩的还有些微苦微酸的粽子?吃完粽子,已是傍晚时分。母亲引领着我们到不远处的楹佣岸边,大哥一路上,手提着自家做的纸质的灯笼,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站立在大堤上,我们隐约可见楹恿桨叮来往的人影很多。这是个端午节的傍晚,来楹铀里放逐水灯的人确实有些多。那个时候的家乡,每年的端午节,总有人们来河流里顺水放逐水灯的习俗:或是纸扎的船坞,或是陶瓷的碗盅,或是搪瓷金属的碟盘,它们承载上点燃火苗的蜡烛,轻缓地置放入河水里,顺风顺水地漂流向远方,带上人们虔诚的祈福,祭祀远古不屈的魂灵。楹影侗撸放逐水灯的人越来越多。祈祷声、祝福声、还有偶而燃放的炮仗声,强烈地交织在一起,奏响起人们庆典端午的传统序曲。母亲要求我们面向河里面,依次跪在河水边的沙地上。她自己从随身带来的竹篮里,拿出来早已做好的五个纸船,让我们兄姐弟五人,每人拿上一个纸船,在纸船中间位置安放好蜡烛,一个接着一个地燃亮蜡烛,轻轻地置放入水里。承载着蜡烛光亮的纸船,缓慢地在水中漂啊漂,漂流到光亮集中一片的地方。远远近近的楹永铮蜡烛的光亮一处处一片片,闪闪烁烁熠熠生辉地飘向很远很远。它承载着人们期盼美好幸福的心愿,也捎带去人们对远古先人不屈灵魂的哀思。母亲哦,一直口中念念有词,她在心中不停地为我们祈福,祈愿我们能永远平安快乐地成长。操劳一生的母亲哦,心中永远只有我们儿女的健康和快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给予我们那个难以忘怀的端午节!再过些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我不知道,家乡的端午节,是否还是从前的那个传统过法?或是淡化了或是加入进时尚的新元素?我哦,将永远铭记母亲给予我们的那个贫困年代的端午节!
奶奶黄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着千年的感伤。
父亲灰白的艾草岗立在门楣,
清气荡逐着污浊别想隐藏。
妈妈的粽香飘游在邻家屋里,
友睦的欢声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脉相承传不朽的端午节啊,
爱国爱家爱人是你永远的大爱无疆。
风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满头的黑发
岁月沧桑了他们皱纹纵横的脸庞。
操碎了的心儿从来不曾想歇下,
高飞的鹰线永远拴在他们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这一头不辞辛劳,
父母们在河流的那一头拼命奔忙。
真情遥寄相思密的端午节啊,
我们要在你的关爱下重铸灿烂辉煌。
2、他乡端午
王曾家
是谁,又重提起去岁的端午
让我在睡梦中都忘记不了的粽子的味道?
故乡的粽子啊
他乡的泪滴
从去年
到今年
是谁,把去岁初秋的露水
当作东海鲛神的珍珠?
还悄悄地放在我的枕边
将我的思乡情结
从心底
流到鼻尖
是谁,弹起了瑟瑟的琵琶
在这盛夏的夜里?
琴弦声里的哀伤
唤起我对乡魂的拾捡
如烟的往事
一串,一串
是谁说啊,“独在异乡为异客”?
故乡的端午啊
就是那满天的繁星
在我的脑海中闪烁
就是那遍地的知了
在我的耳边倾诉
故乡啊
我这流浪的儿子
何时
何时才能满载着他乡的愁绪
与财富
搭上那回乡的快班?
3、端午随想
第五只眼
今又端午
菖蒲与艾草在门户上发着馨香
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4、端午情怀
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5、五月端午节
雪域野子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五月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五月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6、端午情
沙尘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7、端午情思
江河月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看江上龙舟竞发
操橹者个个疯狂
争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为的是抢拈一柱祭香
滔滔东去的江水
贮一曲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洗不去
爱国气节的显彰
三闾大夫今何在
谁曾拷问过楚怀王
屈子傲骨铸“礼魂”
灵魂煮沸汨罗江
不必看“天问”的注脚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8、端午节
何心雨
是平凡的一天,
一日又一日,
一年又一年,
一直推移到这一天。
没有花开得艳,
没有果结得甜,
没有人问候,
也没有人抱怨。
一忽儿,
火红的樱桃啊,
它玲珑地甜,
酸得你的舌尖直痉挛。
阳光在收割着漂浮的云朵,
又在交织着通透的绿荫,
彩蝶飘舞在光波里,
甜蜜涌溢在心海里。
打成结的粽子,
被花喜鹊衔着,
飞到高处,
驻了翅羽,
迎着阳光献给你。
艾蒿的香味顺风飘来,
吉祥的气色显耀在门楣,
鸟雀唧唧喳喳的,
在小孩子的腕上一晃又一晃的,
天使在地母的怀里撒娇呢……
9、端午节缅怀先人
阿涛
沅湘流水急又深,
一波一涌痛揪心。
屈子抱怨永沉去,
满腔热血淌江中。
“楚辞”激荡浪千层,
“离骚”响彻峰万重。
棕子五月裹信念,
龙舟竞技勉后人
10、端午是一条河
朱文科
端午是一条河,从楚国流过
两岸荒草凄凄,夕阳也落寞
无家的人请喝杯雄黄酒壮行
有家的人请插上菖蒲于门口
端午是一条河,让菖蒲染过
忧伤是潮起潮落,碧绿不是过错
没有爱情的人请捧起诗经
追逐爱情的人请登上龙舟
端午是一条河,在龙舟上晃过
宁静是鸟的翅膀,也有鱼的静默
爱我的人请接受虔诚的祝福
恨我的人请倾听河洲的九歌
端午是一条河,停泊于在河之洲
有多少疑问要问天,离骚只是传说
生者请记住这条河的乳名
逝者请忘掉五月的污浊
又近端午,因为怕正赶在节气反倒品不出粽香来,所以早两天就蒸上粽子当早餐。揭开蒸锅的那一刻,粽香缭绕了鼻息,更牵动了多年不曾细数的情思。
我在姥姥身边的缘分开始于我两岁,终止于我十二岁。
不记得是从何时起,每到端午节,提前一天,姥姥准会叮嘱我和表妹,“明天早起,奶奶(顺着表妹称呼)带你们去西公园洗眼睛,太小的时候,不大懂姥姥为什么一定要带我们去洗眼睛,姥姥说了我们也记不住。大一些的时候,记住了姥姥说的“用西公园的清泉水洗了眼睛,一年都不会得眼病”。
于是,每到端午节的早上,早早地,我和表妹就会按照姥姥的吩咐,一边一个地挽着姥姥(表哥永远不会起来一起去,他永远睡不够觉),从大西门二道巷一号院的家出发,穿过中桥,去到西公园洗眼睛。一边洗姥姥还会一边教我们念叨着:“洗洗清亮、不得眼病、心明眼亮”。我和表妹很听话地洗着,并且觉得洗过的眼睛真的亮了很多。
洗完眼睛回到家。姥姥就会给我们每人盛上满满的一小碗头一天晚上蒸好的金糕----一种用糯米厚厚地铺底,上面放上红枣、杏干、葡萄干、核桃仁、花生仁,再盖上粽叶的糯米糕,吃的时候再淋上糖稀。香香美美地吃着金糕过端午,那个美啊,现在想来心里都是满满的惬意。吃完了,姥姥定会说:“去院子跑跑吧,免得积了食”。于是,我们就像姥姥喂饱的小鸡似的撒了欢儿地满院子疯了。
其实,彼时的日子是很清贫的,吃饭穿衣都要凭票购买,我又是个“小黑户”----户口不在乌鲁木齐,经常表哥会唬我说:你的户口不在,你没吃的,你吃的是我们的。我就会很委屈地问姥姥是真的吗?这时,姥姥一定会面对着我拍打着表哥说:不是真的,咱们吃的米、面、油都是你爸爸妈妈托人带来的(事实也是如此),你可劲儿吃。当下,我就安心了很多。
现在想来,家里我和表哥、表妹连姥姥四个人里,数我吃得最好,好东西姥姥都一定留给我多吃些,用姥姥的话说,是因为我父母不在身边,其实姥姥的偏心还有另一层深义是年幼的我不知道的,也是姥姥和姥姥身边所有人像姥姥一样保密而保护我的,等我知道的时候,姥姥已辞我而去,姥姥的仁厚存心我已无以回报。
在姥姥身边的十年光阴,姥姥言传身教影响着我,那时并不明白姥姥的智慧深广,只是觉得姥姥是个平平和和的小老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太----做着三窝八个孩子娘的姥姥,面对着数十个孙辈,用西公园的清泉水一年年洗亮着眼睛,更洗亮着心灵,心明眼亮地善待着每一个来到她身边的人,和着身边的事,为我们做着示范和榜样。
在他嫁到夫家的几十年里,无论是否是她亲生的儿女们,谁家的孩子她都带过,谁家的难事她都帮过。几十岁的姨、舅们有了窝心事都愿到姥姥这儿诉苦,姥姥一定是一碗糖茶、一顿平日省下的好吃的,招待着儿女们,不言语地听着儿女的诉说,偶尔会数落自己的孩子几句,她用暖暖的母爱抚平着儿女心中的不平,那种“性如灰”似的老人该有的智慧(老人性如灰,闲事一旁推)暖而不烫、温而不凉,居然让没有多少“文化”的姥姥信手拈来运用在生活中,和谐着一大家子人的幸福。
记得姥姥五十多岁时就因脑血栓半身不遂了,顽强的姥姥硬是在短短的时间里站了起来,并且生活自理,还照顾着我们仨。逢年过节,无论是哪个姨接她去过节,她一定带上她身边的我们,在姨家吃完、玩完,任是多晚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因为姥姥说:住在女儿家像耍猴的,意思是说要看女婿的脸色,其实她的女婿因为她的好,对她都很好。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季的一个节日,我们仨连带上另外一个表弟、表妹,陪同姥姥 去住在红山附近的小姨家过节,从小姨家吃过节日团圆饭都已经快10点了,任凭小姨、小姨夫怎样挽留,姥姥还是带着我们一定要赶回大西门的家。走在清冷的大街上,脚下的冰雪能踩出咯吱咯吱的响,我们五个轮番搀着姥姥,轮到表哥和表弟搀着姥姥时,姥姥几乎被架空,我们几个女子就调皮地说:“姥姥,这像不像耍猴啊”?说完的我们仨笑得前仰后合地摔倒在路边,姥姥也被我们逗得眼泪都笑出来了,一路地欢笑,天寒地冻中,我们祖孙竟“热气腾腾”地回到了家,尽管到家已是子夜……。
1976年的夏季,我十二岁,父母说我要上初中了,得接我到他们身边上学,加之我的户口不在乌鲁木齐,借读会很困难。于是我不得不离开最舍不得的姥姥。
要走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总想帮姥姥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姥姥的屋子已被我里里外外搜罗着打扫了个遍,姥姥炕上码放的被褥垛也被我三番几次地拉开、晾晒、叠上,再拉开、再晾晒、再叠上……。
记忆中,从我能干这样的家务活儿开始,姥姥家的被褥垛一定都是我叠的,因为生病后的姥姥手脚不利落,表妹又小,加之谁叠的我都看不上,姥姥也说我叠的最整齐。有时赶上上半天上学(那时校舍不够用,我们学校会按年级分上、下午轮流上课),早上走的早,表哥和表妹没起床,家里的被褥垛就无法由我来叠放。中午回到家看到“扭扭捏捏”的被褥垛,我定会把所有人都轰到外屋站着,脱了鞋上炕,拉开所有的被褥叠好才准人进来,那股子拗劲儿惹得姥姥直说:“这丫头子太好强了,长大了是把干活儿的好手,但会太累的”。姥姥和身边亲人们的包容让我无所忌惮长成为今天的独立。
最后一次给姥姥晾晒被褥的时候,夕阳西下,我在收理晒好的被褥,姥姥站在旁边笑笑地搭着手,嘴里唠叨着:“丫头啊,你是姥姥的好帮手,姥姥啥时候再能见到你啊”?我说:“姥姥,我放寒假就来看你”。说话的当口,晾晒被褥的绳子齐着茬儿就断了……不曾想到的.是,没等放寒假的十月,我跟姥姥的缘分也就此断了,姥姥因二次脑血栓,永远地走了,我永远地失去了最亲爱的姥姥。
我至今心疼、自责,我以为,如果我当时没有离开姥姥,如果有我在帮姥姥,姥姥不会走得那么早。
父母接到姥姥病逝的消息怕我伤心闹腾,就只告诉我姥姥病了,所以从六百多公里的父母家赶回姥姥家的一路上,我心里只盼望着见到姥姥再也不离开她。然而,到家见到一屋子的人都在哭唯独不见姥姥时,我懵懂地知道,姥姥没了。父亲流着清泪带着我去到停放过姥姥的东屋上香、烧纸,屋子是熟悉的,所有的摆设如常,逝去的姥姥躺过的板床像我走时一样,就在墙角、就在眼前,而我却不敢看、不敢近前,心里的那个怕呀…….长大后才知道民间有说法,逝者对谁越好、越放不下,谁就会越害怕。原来,怕,是因为姥姥对我的牵挂!
我对姥姥的思念和感恩远远大于悲伤,也远远不仅是清明的祭奠。在姥姥身边长大的十年,是我成长中最重要的十年,姥姥的言传身教已内化成了我的教养。
姥姥是平凡的,但姥姥在我心里却像一面镜子似的是明亮的。长大后的我越来越清楚地懂得,清贫的日子让姥姥打理得有滋有味,是因为姥姥的乐观和贤能;病后的康复和不抱怨是因为姥姥的独立和顽强;苦了自己都要顾着他人,是因为姥姥的善良和无私。而我更懂得的是,姥姥用仁厚存心保护了我稚嫩的心,让我的童年充满快乐与温暖……姥姥在我的生命中为我储存了享用不尽的正能量,使我得以用这份能量经营着她不在我身边的人生。
三十多岁守寡至六十岁老去,姥姥的苦楚,儿孙们无人能知,姥姥的恩惠,儿孙们却无人不得。
据姨姨们说,姥姥下葬的那天,送灵的车有40多辆,街坊邻居站了两个巷子,那是1976年10月2日……。
姥姥用西公园的清泉水洗亮了眼睛,更洗亮了心灵,心明眼亮地走完了自己的智慧人生。
有句名言叫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便是出自大诗人屈原所做的《离骚》,人如其诗,诗如其人,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官至高位,忧国忧民,因为人正直,廉洁清正,遭人陷害,又遇楚怀王昏庸无道,最终被放逐,在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后,悲愤交加,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历史上留下了爱国诗人的英名,屈原投江后,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后人为纪念屈原,端午节因此而来,每逢端午节,便有赛龙舟,吃粽子习俗,建国后的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位于晋南的临汾,是我的故乡,自小至大记事起,每逢端午节,当地习俗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吃鸡蛋滚灾、插艾叶招福驱蕴神、嫁出去的媳妇回娘家看望父母等等一些习俗。中华文化源源流长,每一个习俗背后大都有着经典的故事由来,流传到现在,后人花样百般的用来纪念,让端午节变得更加多元化,最终就演变成了浓情的端午,传承的民俗。如今艾叶上了街头,成了商品,街坊邻居,纷纷哄抢,粽子进了超市,五花八门的各种馅从水果到猪肉,令人感到丰富多彩吃不过来,端午节的商业化,给生活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和色彩。
记忆中的端午节,有一年上初中的时候,天还未亮,早上早早起来,忽然发现炉火的灶台上有着一锅煮好的粽子,炉中的柴火还闪着温暖的余光,用手轻轻掀开锅盖,粽香扑鼻而来,热气腾腾,原来是父母睡得很晚加班给煮的,半夜还起来添了几次火,为的就是让我早上上学时,能吃到热粽子,当时看到满锅的粽子时,才记起是端午节,因为上学的劳累,都没有留心父母包粽子,当拿起有着炉火余温的粽子,剥开一层层粽叶,夹杂着红枣香甜的糯米,伴着粽香,吃进嘴里,才感觉亲情是如此的温暖,粽子里满是父母的层层辛劳和慈爱,令我至今记忧犹深。前两天,到外地出差回来,正好赶上高温,而且是晌午,开车一路空调,但还是令人赶到有些炎热疲惫,下了高速,刚进家门,媳妇便说,爸刚走一会,给你送的煮好的粽子,我难以想象如此高温的情况下,父亲是怎样辛苦的还在惦记着他的儿子,冒着酷暑亲自将粽子送到我的住处,拿起温凉的粽子,咬到嘴里,香甜中忽然感到,吃的不是粽子,吃的是亲情和关爱,此时粽子的`味道不仅仅是温暖所能表达的,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做为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纳入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端午节的重要性,惹得日本和韩国纷纷过来争抢,再争抢,屈原也是在中国投的江,而不是在你日本和韩国,你外国的争抢,反而衬托体现了我国端午节举足轻重的伟大和影响,正好体现了屈原楚辞中所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自从端午节被纳入节假日后,人们又多了一个小出游,但高速的不免费,令人感到不公,于是乎就有了调侃,清明节活人给死人祭祀,你可以免费,为什么连外国人都抢的节日,端午节来祭祀屈原,就不给免费?
【美文欣赏平淡的端午】推荐阅读:
写景的经典美文欣赏06-04
美文欣赏:中秋的月亮07-05
夏夜的回忆美文欣赏09-20
我的幸福-美文欣赏12-02
美文欣赏风的青睐10-25
关于感悟生活的美文欣赏10-27
吃香蕉的老人的美文欣赏06-20
关于母亲的美文欣赏:母亲的疤痕10-22
关于教师的美文欣赏:退休进行曲06-14
关于语言的美文欣赏:此时无声胜有声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