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共7篇)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篇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共计60分。

必考内容:集合,复数,向量,排列组合,数列,三角函数,程序框图,线性规划,立体几何判断,几何体面积和体积,命题判断,函数性质,不等式,圆锥曲线,二项式定理,三视图,导数。填空题4个,每题5分,共计20分。必考内容:与选择题相同。

大题必做5个,选作3个,共计70分。17题:

1)三角函数和向量的结合问题。基本都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做,还有向量的点乘和向量的模的考察,属于简单题。(12分)

2)数列的综合题,第一问一般考察基本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第二问考察前N项和的求法。第一问一般需要构造数列成等差或等比,比较简单,方法主要有:累加法,累乘法,辅助数列法。第二问构造一般新数列求和,方法主要有:分组求和,列项相消,错位相减。属于简单题(12分)18题:

1)排列组合,离散型随机变量的问题。第一问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第二问求一个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期望,方差。属于简单题(12分)

2)也是随机变量的问题,但会考察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卡方分布,卡方分布其实就是一个公式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期望,方差的考察,属于简单题。(12分)19题: 立体几何问题。第一问一般会证明线面平行和垂直,还有面面平行和垂直,关于面面平行和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和垂直。第二问考察二面角,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传统法,作辅助线用三垂线定理,比较复杂而且不容易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法向量的夹角等价于求二面角。属于简单题(12分)20题:

圆锥曲线问题。第一问会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比较简单。第二问一般都是求动点动直线的轨迹方程或者定值的问题,做法其实很固定,一般将圆锥曲线和直线联立,然后设交点坐标,运用韦达定理来做,列式简单,就是计算复杂。属于中档题(12分)21题:

函数与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第一问一般考察求导判断单调性,或者求题中的字母,比较简单。第二问是带参数字母的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成F(x)大于0恒成立,然后求F(x)的最小值,通过求导,甚至求二阶导来分类讨论判断函数单调性;第二种做法就是分离参数a,转化成a大于G(x)这种形式,然后求导判断G(x)的最值来解,其中还涉及不等式的放缩,用到均值不等式等。属于难题(12分)22题:

几何证明选讲。主要考察初中几何证明,但是题目会比初中时学的略难,不建议选择。属于简单题(10分)23题: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主要考察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转化,还要掌握圆,直线,椭圆的参数方程,建议选择。属于简单题(10分)24题:

不等式选讲:主要考察带参数的绝对值不等式的求法,分类讨论去绝对值,建议选择。属于简单题(10分)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篇2

一、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题型考试要求概述

我们要对高考数学数列的概念进行了解和掌握, 之后要对高考数学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具体意义有所熟知, 在求解数列的方法中, 递推公式是其中一项重要方法, 要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出高考数学数列的前几项.需要强调的是, 要熟悉高考数学等差数列概念, 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之后在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 解决实际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新题型问题.另外, 还要熟悉高考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高考数学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要求学生熟悉掌握│a│-│b│≤│a+b│≤│a│+│b│公式, 并熟练掌握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分析法、不等式综合法以及数列不等式比较法等.

二、高考数学新题型中数列不等式出题走向分析

1.信息关系转化

2.设问阶梯型

学生通过数列不等式的相关性质, 由浅及深, 逐步推进.

解析:数列的构成规律是分母为2的有一项, 分母为3的有两项, 分母为4的有三项等, 故这个数列的和可以分段求解.

3.结论开放型

通常情况下, 这种题型的答案不唯一.如果题目只要求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那么, 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 深入分析, 寻找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三、结语

数列和不等式题在高考数学题型中主要以数学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在进行相关命题工作过程中还会涉及高中数学导数综合知识、函数综合知识以及数列知识等.本文针对高考数学新题型的现状, 以数列不等式出题走向特征为主要概述手段, 对高考数学新题型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希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学生高考数学新题型解答效率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郑智红.福建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研究成果 (四十三) 高考数学中语言理解能力的考查研究[J].福建中学数学, 2010 (3) .

[2]韦莉, 张兵.2009年高考创新题的欣赏与品味[J].数学教学研究, 2009 (11) .

考研英语翻译出题规律破译 篇3

考研翻译分值不大,只有10分,很多同学在具体的做题中只关注阅读,写作,而忽视了翻译的重要性,事实上理解翻译的出题规律,做题方式对做好其他部分,提升分数是大有裨益的。

每年的考研翻译,一篇文章,五个划线句子,那么为什么是这五个句子,而不是其他,答曰:这五个句子长,而且难。考研专家通过分析历年的考研翻译题型,总结其规律,结果发现,所有的长句或难句都遵循以下三个规律。

一、对名词进行解释

英文是一种静态语言,名词在句中占据重要位置,句子的重心往往是名字,而且位置靠前,几乎大部分的修饰或解释成分全部后置。总结大学语法发现对名词进行修饰或解释的.语法在考研翻译中有这样一些:定语从句,分词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尤其是of),同位语从句,不定式,冒号,破折号。因此在具体做题时需要迅速判断对名词的解释部分,并且格外注意连接词的翻译技巧。

例: Behaviorists, in contrast, say that differences in scores are due to the fact that blacks are often deprived of many of the educationa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that whites enjoy。

处理上述句子,需关注三个“that”第一个为宾语从句引导词,可以对其“视而不见”第二个为同位语从句引导词,可译为“即”,第三个为定语从句引导词,可以把先行词再说一遍。

参考译文:相反的,行为学家认为,分数上的差异是由于这个事实,即:黑人常常被剥夺了许多教育和其他环境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白人享有。

例: He believes that this very difficulty may have had the compensating advantage of forcing him to think long and intently about every sentence, and thus enabling him to detect errors in reasoning and in his own observations。(46题)

这道题的破题点仍然在对名词的解释上,这里关注介词“of”,如果其后跟一个长句,那么“of”不理解为“…的”,而理解为一个字“即”或是“:”

参考译文:达尔文相信,正是这个困难可能具有补偿性的优势,即,迫使他长时间认真地思考每一个句子,因此使得他发现在推理和在自己观察中的错误。

二、对动词进行修饰

英文中对动词的修饰有这样几种语法:副词介词结构,分词结构,状语从句。在具体翻译时修饰部分要前置,理解对动词的修饰决定了翻译后句子的通顺,因此需要格外关注。

例: Being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Whorf developed the idea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determines the structure of habitual thought in a society。(-64)

本题中出现典型的分词作状语的成分,修饰“developed”翻译时要前置,再者,本句中出现对名词的解释部分“that”解释“idea”,翻译时可参照前面讲过的第一点。

参考译文:Whorf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很感兴趣,他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在一个社会里,语言的结构决定了习惯思维的结构。

三、句中的分割结构

英文里为什么会出现分割结构,我们可以理解成:因为对名词做了解释,对动词作了修饰,所以出现主谓分割或者谓宾分割。具体翻译时注意一点:见到名词找动词,见到动词找名词。

例: 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47)

首先请大家注意对名词的解释部分“of”,其次“revealing”是动词,其宾语是“the course”,中间“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对动词“revealing”进行了修饰,理解为“以一种…的方式”。

参考译文:他的职责与法官相似,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用尽可能明了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做出决定的推理过程。

理解上述三个规律,对考生正确理解翻译,做对翻译,拿到高分是非常需要而且必要的,由翻译出发,可以正确理解阅读中的长难句,甚至写出长难句,对考研英语分数的整体提升是有帮助的。一位哲人说过“When it comes to the future,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eople: those who let it happen, those who make it happen, those who wonder what happened。” 我们需要选择做第二种人,让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研究生这个事实在自己身上发生。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篇4

管理学专业课:抓纲举自 宏观洞晓

考研专业课:心理学秋季复习计划

考研辅导:高效备考社会学的技巧

2014考研:文科类复习要点

研究专业课历年真题是专业课复习过程中很重要的步骤。在没有拿到往年的专业课真题前,很多同学几乎不知道专业课考什么,怎么考,对专业课没有很大的信心。而拿到专业课近些年真题后,很多同学心里就有底了。首先,真题可以给大家很直观的感受,让大家清楚,每年专业课究竟考些什么,其次,大家可以针对考研真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老师的出题角度和规律,进行有针对行的练习,这样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专业课的成绩。从往年的试题中大家可以发现很多有助于备考的信息。比如某学校英语专业的参考书中,有一本是中英文互译的文学作品选读,这本书如何考?肯定不可能是背诵。从历年的试卷中,我们发现是考翻译,比如拿出一段朱自清的散文翻成英文。总之,试卷可以看作复习的导向。对文科学生而言,备考专业课时需要自己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总结,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总结的多了,就可以按照历年老师的.出题方式给自己出一些有跨度的题,平时看的书和杂志上的内容都可以融合进去。有的同学说要上老师的课,有的人说用不着上,其实只要能够融会贯通地把握每门课的精髓,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老师专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老师专业课出题的范围和难度,当然一般老师都会控制难度,不会出过偏,过难的试题。 考研 教育|网

高考作文出题方向 篇5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会有多元文化的呈现。作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高考作文命题必然会关注多元文化这一层面的内容,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部分省的自主命题,都不能不思考当下或当地的主流文化特色、人文理念、社会习俗,这是命题的基本思路。因为高考作文不但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会,也在折射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高考作文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使得高考作文题更具备现实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份高考试卷最具有自主性和地方特色性的试题应是作文试题,同时作文题又最能体现命题人对一种文化的认同感(一般来说,命题人认同的必然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高考作文无论从命题方向还是内容的确定来看,呈现多元文化的模式、体现主流文化的特质都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也是命题者必须考虑到的命题重点。

通过研究20xx年高考考题,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题实际上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并且折射出更多当前社会价值的影子,多元文化与高考作文日益接近,越来越明显地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测验,更应该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作文试题所承载的意义,也不仅是命题人的想法,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认同,而当今社会并不是一个单元文化的社会,而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社会,因此多元文化必然会在高考试题中或作文中得到体现。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开放性的试题、开放性的作文、开放性的立意、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如新课标全国卷Ⅲ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北京卷的“老腔”、江苏卷的“话长话短”、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等试题,即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今天人们对生活的多元自省和体味。同时,还应该看到这些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命题者对主流文化的思考,他们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提前思考这些命题,无论这种思考的结果是接纳还是否定。

从以上分析的角度来看,高考从多元文化、多元思考的角度来命题,与当今的多元社会、多元生活是相吻合的。笔者认为,这一命题思路,可能会是将来写作命题的重要方向。

二、命题内容:“三个关注”仍是首要考虑的范畴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内容的命题要求是,写作应从“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况”的角度考查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这“三个关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再者高考不是一个人的高考,是整个社会的。因此,生活和时代因素的引导更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是体现命题公平性的需要。事实上,历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从20xx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新课标全国卷Ⅰ的漫画题,寒窗苦读十余载,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这样考生就有话可说。并且,这幅漫画是作者根据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创作的,展现的是一种现象,是教育的一个细节,通过这样的细节,作者是希望教育工作者们能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起到见仁见智的作用。再看新课标全国卷Ⅲ,整个材料导向性很强,正好与我们当下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钩,从创业中的诚信谈起,对于培养考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并且能够让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再往高处看,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考生关心自身发展、社会变化和国家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重大意义。天津卷要求考生写一写“我的青春阅读”,切合考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试题也是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同样,北京卷三个微作文题中,“为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建议”、班级“家长群”都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再如浙江卷的“对虚拟技术进入当今生活的讨论”,考查的也是考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考生如果对当今高科技背景下产生的虚拟技术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要写出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此可以看到,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与认识的高下会直接影响到考场写作的发挥,而体现在作文中的则是考生的认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一位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的。鉴于此,笔者认为,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坚持这一命题方向,即会以“三个关注”作为命题首要考虑的作文内容范畴。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三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让考生有话可说;二是引导考生立足现实、立足生活去思考立意;三是落实高考作文命题的“考生意识”与“生活意识”。

三、文体运用:论述(议论)类文体将会继续受到青睐

一直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几乎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种宽松的要求确实给考生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留有广阔的选择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确实有利于考生写作个性的发挥。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文体选择的宽松要求,现在的考场作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说不清是什么文体的“文体”现象,考生的文体意识相对淡薄。这种现象近年来已经引起了高考命题者的关注,因此,他们在高考命题中已经有意识地规定了文体选择的指向。其中浙江卷已经在20xx年率先明确规定了“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其他省份虽然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但对文体的选择实际上是作了指向性要求的,即指向“论述(或议论)类”文体。归纳起来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提示语中的写作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种。

1.“针对上述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阐述看法”就是要你明明白白地亮出对材料中提出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阐述理由”就是要你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地把你所持观点的理由分析清楚。

2.“对此(上述观点、事件、人物、材料)你有什么看法”或“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这是要求考生就材料中所呈现的观点、事件、人物等发表看法,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并围绕相关事件稍作拓展。

3.“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与××怎样的思考”。这是限定具体对象与内容的“思考”,在论述中需要阐述两者的关系,可以偏重一面,但不能偏废一面。

4.“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以某一身份(如媒体、网友或朋友等)写一篇论述文,谈谈你的看法”。选择一个角度,明确身份谈自己的看法,就是要求写作者针对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由以上“提示语”可知,论述(或议论)类文章的写作已经进入高考命题者的视野。论述类文章是一种以说理为主体的文章,将“理”说通、说清、说明是其基本特征和共性要求。具体来说,明确的观点、清晰的概念、严谨的逻辑结构、哲理性的思辨、纯理性的表达、规范的论证结构,是一篇优秀的论述类文章的必备要求。

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作的要求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负责任地理性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正好能比较突出地体现这些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论述类文章的考查是对高中作文考查的正道回归,也有利于纠正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或高中生写作中偏重感性、过分追求文学表达的现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高考作文命题在写作文体运用上的要求可能会沿用20xx年的模式。

四、写作基础能力:会继续体现写作的基础性功能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展现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写作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达于并影响他人。因此,近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非常注重考丝忌的写作基础功力。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20xx年高考北京卷的几个作文题。北京卷的作文题首先具备了作文的基础性功能,三道微写作题目分别考查了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等基本的表达能力。而且它的要求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这就有利于考生充分表达自我。大写作考查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重要的文体,要求是“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这些要求都强调了写作表达的基本能力,都能将考生的语文素养展现出来。并且北京卷应该说是关注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积淀,表现出了向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考生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对老腔的魅力有深刻的体会和合理的延伸,要是没有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则是无法表达独到的见解的。

新课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同样将作文的基础性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回归语文教学本身,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写作是展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考生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审美和鉴赏能力都能在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真正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同时,这样的试题也能说明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为重要。而像天津卷这类“人文类”的试题也应如此,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厚的阅读积累方能得心应手。

再如浙江卷的对“虚拟与现实”的思考,看起来似乎比较高大上,但从考生写作的基本功力的考查来看,也是明确地指向基础性的写作功能的。因为基础性写作功能不仅包括考生所储备和积累的写作基础知识,还包括生活知识的积累。浙江卷在此方面可以说对考生作出了很好的引导。

这些作文题对写作学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蕴含着对传统写作学习的修正意义。从提高写作基础性功能学习效用的角度来说,高考命题坚持这一方向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能会继续重视考查这方面的能力。

五、写作思维:会继续突出理性思辨的考查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思辨的结果,思考与思辨又是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思辨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显得不足。因此,考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辨不够或没有思辨的内容。

以20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例。“虚拟与现实”是一个关系型命题,关系型命题本身就需要思辨,如怎样使“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虚实关系、包容关系有机地在文中体现出来,这是需要考生在写作之前或在写作过程中作思辨的。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是需要思辨能力的,而这种思辨能力主要反映在考生对话题本身、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与生活现象的深度思考上。缺乏这种思辨能力,考生就难以正确地理解话题之间的概念关系,也难以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科技与生活中的这种“虚”“实”现象。

作文既要感性地表现生活,也要在表现生活的同时理性地思考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作思维上的感悟深化――或抒情,或议论。感悟深化就是作文思维上的智性层面,它充满着个性和思辨色彩。作文能否在智性层面上作思维深化,是优秀作文区别于一般作文的一个思维区分点。

现在的作文题都要求联系生活、联系人生,强调闪现人生的智慧之光。年高考作文题,除了浙江卷作文题有着强烈的思辨色彩外,其他几份试卷也同样体现着思辨色彩。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作文都强调一个“我”字,强调“我对生活的看法”,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认知社会、感悟生活,而要做到这些,思辨可以说至为关键。引导学生注重开放性思维、注重理性思辨,是近两年高考尤其是2016年高考作文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高考现场作文中可以看出,优秀作文与平庸之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考生思辨能力的高低。一些平庸之作中有很多都是以古代文学作品或史实中的内容作为主要素材,以古为今用的方法加以演绎,或者用诗化的散文化的语言来掩盖自己苍白的认知,而能透过表象去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乃至逆向性,作深层次挖掘的优秀之作可谓凤毛麟角。考生作文思辨不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命题者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2016年(或者说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一方面有着“拨乱反正”、回归高考作文正道的意义,受到了普遍的赞同。由此推断,笔者认为,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会突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在命题上会进一步体现思辨的导向。这应该引起2017届备考考生的高度重视。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篇6

一、20高考突出了对动词的考查,2020备考中动词及动词短语的复习,应予以高度重视。二、得阅读者得天下,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梳理阅读答题技巧,总结规律。尤其是主旨大意及作者观点态度题。此类题是易错点。三、得写作者赢天下,这个道理随着近几年的高考渐渐突显,所以同学们要坚持每日练习,坚持一周一篇应用文写作。四、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至少做完近三年的全国卷、北京卷、浙江卷等高考题。

温馨提示:在二轮三轮复习中,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情、注重基础知识,不要盲目赶进度,盲目刷题,一定要针对个人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进度和计划,有针对性备考。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篇7

【语文科目考试范围的变化】

在语文考试中有许多考试内容是需要我们背诵的,尤其是一些古诗文默写部分,在以前在考试中根据考生所学习课本以及所在地区的不同需要背诵的篇幅也是不一样的,考生们如果明年要参加高考的话,可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下发的通知以及老师授课的重点来进行学习,避免因为背诵科目过多而浪费自己的时间,或者是因为背诵过少而影响自己正常考试的发挥。

【预测分析】

高考新课标有这样几个特点:轻套路,重分析;轻术语,重领悟;轻知识,重思维。分析20与试卷,可以预测高考的一些方向,有几个点是应该注意的:一、了解稳定性。其一,基本能力点的稳定。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点的稳定;其二,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稳定,全国一、二、三卷,20、试卷没有变化,年高考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考得越来越活。其三,强化立德树人,深蕴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稳定。比如名句默写题型,全国一、三卷的作文;其四,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稳定性;20全国二卷考测的文化常识:豪右、顿首、茂才等;年全国二卷语言文字运用考测的语段“戏曲”等。二、洞知常考点,时事入题已成常态,如2019年全国一、三卷作文的命题,全国二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创新”。三、明晰新趋向,高考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第一,选材的多样性;2019年全国三套小说,既有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又有回忆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第二,注重了对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的考量;2019年试卷比2018年增加了千余字。第三,强调设置具体情境下的考查;2019年语用题,将原来独立的三个语用题,转换为同一个语境下的设题。

命题组提示:

1、语文读写是关键 记得卷面要整洁。

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是阅读与写作,难点是诗文赏析。在能力方面,考查重点是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考生高考语文的成败就在于读写。高考语文试卷结构相对还比较稳定,而且近几年题目难易度比较适中,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省份使用全国卷之后,出题更加科学,更加突出能力的考查,从往届的情况来看,谁准备的越充分,谁掌握的越牢固,谁答题越规范,谁卷面越整洁,他的高考语文成绩一定非常优异。

2、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虽说语文考基础,短期冲刺不如长期积累有效。但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只要复习策略运用得当,语文学科依然可以提分不少。

3、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到了复习后期,题海战术已经不管用啦。有的同学仍在盲目做题,结果虽然题目做得多,却总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会对错题进行归档整理,更没有对照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殊不知,失分点其实就是增分点。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年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和出题方式。

4、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知识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另外,还要对照框架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5、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

上一篇: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笔的世界》的教学反思下一篇:高二作文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