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1

《我的“长生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扉、隐”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到的语句。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样?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号自然段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x,过瘾的隐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ao。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从中领悟到了那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感悟。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

(1)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2)从作者这样的读书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4)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第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2

《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文章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她逐渐悟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把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做到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长生果”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这篇课文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我的“长生果”)

2.齐读课题,提出问题。(1)“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为什么把书叫作我的“长生果”?(3)作者写了童年读书和作文的哪几件事?

3.结合预习,自主释题。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同学们一直在和书进行有趣的对话。从学生熟知的知识揭题,再通过课题质疑,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欲探“长生果”

1.默读“阅读提示”。同学们,“阅读提示”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供了一些参考,请大家默读“阅读提示”,用笔勾画出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你读出了哪些学习要求?课件展示:(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语着力于解决难题,并将“思考”定位于学生在读写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三、初尝“长生果”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注意相互纠正字音。

3.默读思考。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次默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说一说通过默读,你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在小组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获得阅读的初步体验。

四、细品“长生果”

1.解疑分享。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读书:“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作文:《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感悟道理。作者从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作者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从中得出了一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发共鸣。请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设计意图:采用细读文本,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再议“长生果”

1.交流感悟。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2.总结归纳。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的果品。将书比喻为“长生果”,因为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3.升华感情。说一说你读书的故事,谈谈你从读书中得到的收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读书收获。)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长生果”的感知已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强烈愿望。

六、拓展“长生果”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我的“长生果” 篇3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的附赠物。这些印着“水浒”“三国”“七侠五义”故事的小画片,就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了几本真正的连环画。小学的一位老师爱好美术,他有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而动情:《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我也终于有了哥哥的朋友们送我的几册小书了:《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那时,只要手中一有书,我便忘吃忘睡。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愣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故事;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辑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照例援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于是,这次作文我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又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就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自然,这些省悟和小聪明,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了。

升入初中,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在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八百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投寄到刚创办的县报,终于在一星期后刊登了出来。看着手稿变成了铅字稿,看到作文被标成了“小说”,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假如没有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也不可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是书籍——人类精神文明的“长生果”滋养了我。

(选自《叶文玲文集》,有删节)

【赏析】

这篇散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以及读书对自己的重大影响,抒发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本文的最大美点是情真意切,生动传神。在行文中,作者对自己独特体验的叙述,加上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大量成语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现的力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再到文末的照应开头,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叙述严谨而周密。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篇4

1、写了作者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把你感受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做批注。

然后围绕问题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文章,理解文章,逐步提高阅读潜力。这样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创新。

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中读出想象来,很多词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这篇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我让同学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

第二,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教学线路清晰,重点突出。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总觉得老师的话语,说得有些过多,挤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但是使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所以我觉得这些时间花的也是值得的。学了这篇文章,学生受益无穷。里面的好词佳句数不胜数,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如别出心裁,如痴如醉,呕心沥血,如饥似渴等文中用了超多比喻,描述生动具体,写的很真实。文中还有一句莎士比亚的话: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篇5

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明白,我让学生通过重点段的阅读,学生深感: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课后,我看到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本班一年级的时候是生本实验班,虽然在二年级时由于某些因素让本课题结束了,但生本的.教育理念“以读引读”,多阅读,多思考等阅读习惯已经充溢在学生脑海。一直以来我都是以“我阅读,我快乐”为主题来要求学生进行学习的,到现在己经坚持了四年了,我深感广泛地阅读对学生各方面进步的那种无形力量之大。(包括:学习、习作、说话、交往、品德的的影响等等)

《我的长生果》教学教案 篇6

一、情景导入。

《西游记》中唐僧屡次被抓DD唐僧肉DD长生不老

《西游记》中孙悟空DD偷吃蟠桃DD长生不老

长生果――花生/

问: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字词梳理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形成印象。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article/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soft/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高中舞蹈特长生的教学与训练 篇7

一、兴趣的培养

“舞蹈是一种残酷的艺术”, 它是由无数枯燥而痛苦的练习积累起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对舞蹈训练的艰苦程度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以坚定的信念, 迎难而上, 通过持之以恒的磨练, 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信念需要兴趣的支撑。只有欣赏舞蹈, 热爱舞蹈, 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训练的承受力。

二、因材施教, 科学地教学训练

由于很多学生起点较低, 训练时间有限, 造成学生整体水平不均衡, 对于教学强度无法适应, 可能出现受伤等情况, 无法继续参加训练甚至影响高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 有层次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不同的训练强度, 从而在训练量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

(一) 基本功的训练。舞蹈基本功是舞蹈表现形式的基础, 它包括站立的姿态, 肢体的相对位置, 关节部位柔韧度的开发等。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把上动作训练, 通过重心的辅助, 帮助学生更快的获得正确的姿势, 克服自然体态, 然后在离开把杆后, 就舞蹈动作进行规范的训练, 以解放全身的关节, 寻求腰腿的柔软, 四肢的灵活协调, 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 为舞台表扬奠定基础, 掌握必要的舞台表演常识, 对形体动作的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 技巧训练。地面技巧训练和空中技巧训练以及素质训练是技巧训练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基本功水平, 接受能力, 广泛融合舞蹈, 体操, 杂技, 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训练手法,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掌控能力,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作力度, 肢体柔软度, 肌肉灵活性和弹跳的爆发力, 并在此基础上, 尝试掌握更高难度的翻腾技巧和地面滚动技巧,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表现形式, 提高了表演技巧和舞蹈技能, 用更加丰富的舞蹈语言来进行艺术表演。

(三) 舞蹈感觉能力的培养。古典舞身韵的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身体柔韧度, 肢体控制能力和弹跳爆发力, 还能熏陶学生的舞蹈意识, 情绪调动能力和情感想象力。在就“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元素进行训练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艺术感悟, 使学生由内而外的融入到舞蹈氛围当中, 从而实现情绪, 身体, 气息的高度统一。

(四) 眼神表情的培养。舞蹈是肢体的语言, 这里肢体并不是狭义的形体动作的表达, 而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而眼睛, 就是情感表达的最好载体, 在舞蹈表演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眼睑肌肉控制和眼球转动的训练, 通过眼球转动练习, 眼睑张弛练习, 眼神远近收放练习, 远眺练习等多种训练方式, 并辅以喜怒哀乐等各种艺术情绪的实践, 帮助学生与舞蹈艺术更好的理解圆融。

(五) 在实践中培养舞台适应能力。舞蹈教学需要舞台实践的积累, 需要自主创作的训练。教师应该打破课堂授课的固有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作的机会, 鼓励学生自编自演, 锻炼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并鼓励学生多实践, 敢于实践, 利用艺术节和各种校内活动, 大大增加学生登台锻炼的机会, 克服舞台僵硬感, 锻炼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舞台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 自信,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

三、音乐美感的培养

舞蹈教学的艺术性决定了它并不能完全依靠舞蹈技能的训练, 还需要具备艺术感染力。扎实的基本功, 炫目的舞蹈技巧只是舞蹈表演的基石, 而离开了情感的表达, 舞蹈表演则失去了生命力。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强化学生对于舞蹈音乐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从而更好的将音乐的美感和舞蹈的美感自然圆融的糅合到舞蹈动作当中去, 才能称之为合格的舞蹈表演, 才能将舞蹈在美感中升华。

高中舞蹈特长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特异性。在坚持高考升学标准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舞蹈教学的时间和授课内容,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制定学习方案, 使学生能够高质量, 高效率的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 运动的基本规律, 通过大量的实践, 帮助学生从对舞蹈的形式认识上升到美学认识, 增强学生的艺术领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保证高考学习的前提下, 为社会输送更多有艺术修养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会芹.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丁国荣, 杨玉林.借素质教育之东风扬特长培养之风帆[J].新课程研究, 2009.

[3]罗曼.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研究, 2010.

高中美术特长生的色彩教学探究 篇8

1先读画,后学画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以考上艺术院校为目的,急功近利,盼望“早熟”,在这样思想指导下,他们非常热衷于一些很概念的学习方法。比如几笔画个苹果,几笔画块衬布,像背公式一样全然不顾客观物体的个性。笔者认为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远离了艺术规律,所以在引导考生学习技法的同时升华到对审美规律的探求应是教师所必须做的,即我们多年倡导的“既教书又育人”。

树长得愈高,根就应扎得愈深。所以笔者每次给学生上的第一课总是拿来大量范画。有大师作品,有优秀学生作业,从构图、空间、冷暖、素描关系、笔触等诸多要素去分析作品,使学生们从一开始便对美有更高层次的认识,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深化他们的艺术语言,并且以此为范图,教会他们不只是看,而是如何去研读,去品味其中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这样做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2解决造型问题

要求学生作小构图练习,反复推敲,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按小构图来操作。要对构图上的对比和均衡、物体的主次、色块之间的安排等问题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做到意在笔先。起稿,用铅笔或炭笔把物体的形体轮廓、比例、结构、透视变化等概括地画出来,起稿时只需勾出大的轮廓,不必拘泥于细节。

单色定稿,要求画出写生对象的素描关系,目的是强化造型在水粉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画面的色调,用单色把物体的形体关系、大体明暗关系概括肯定地画出来。单色定稿的作用是修改形体、加强明暗关系和底色的作用,它有效地控制了个别学生急躁求快的情绪,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现有的造型水平,为下一步色彩操作奠定了基础。

3掌握色彩知识与水粉操作的技巧

色彩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为了收到预期效果,操作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入门训练。要求不宜过高,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调色盘上下功夫”,熟悉色彩性能,掌握基本技法。初学色彩的学生“颜色很穷”,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做色彩填空练习。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具体的对象,只作色彩填涂,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看谁画出的颜色最丰富。此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摆脱塑造,注意力都集中到调色上,在调动颜色的过程中,熟悉了颜色的特性,扩大了学生的色域,为进一步的静物写生打下基础。

②深度训练。要求学生要在观察、分析、表现上狠下工夫,全面控制色彩复杂性。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色彩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这是水粉画教学的重点。例如,可布置明度训练操作练习,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对象,然后逐渐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

难度训练。它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训练,主要任务是研究色彩的冷暖关系,深化学生对冷暖色彩的感知能力。色彩的冷暖问题是水粉画的根本问题,很微妙,如果没有理性知识做指导,仅凭直观是不易发现的。色彩的冷暖关系通常是由天光、环境、物体本身的固有色等要素决定的,一般来讲物体的受光部偏暖,背光部则偏冷,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

4分辨和把握色调

一幅优秀的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独特色调倾向的,那种杂乱无章、各自为政、无调性的色彩作品是不会引起人们的美感的。

在一组静物中,如何感受或“找到”这种色调呢?色调是指在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在写生训练中,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这样就能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例如,首先感受一下静物的背景,衬布与物体之间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衬布的色彩倾向与主要静物的色彩是协调的还是对比关系。如果衬布与主要静物的色彩属同类色系的范围,那么它们就基本决定了这组静物的色调倾向,占据画面主要位置大面积的衬布颜色就构成了该画面的主要色调。静物的摆布与组织,通常是在以大面积的具有某一色彩倾向的衬布或物体占据主控位置的基础上,配以具有其他色彩的一些小面积的衬布,以此与物体产生对比关系,从而活跃画面。

在对一组静物的色块面积的分布和比例构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较分类之后,为了明确色调的具体定位,应当学会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辨别其特点:从明度上来分,有亮色调(或称高调),有暗色调;从色性上来分,有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从色相上来分,有褐调子、紫调子、黄灰调子等。这些都是该组静物中的整体色彩的总体倾向所构成的色调。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写生中牢牢地把握并记住静物的色调,并将其贯穿于写生的始终。

5作业观摩和点评

学生作业完成后及时观摩和点评很重要。作业完成后,将全班作业集中到一起,共同观摩,学生在观摩中思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每一个教室最好布置成班级学生作品展览室,学生耳濡目染,促进认知。观摩之后再进行的教学内容点评,教师要面对每一张作业一个个地进行分析、讲评。作业点评既可解决一般共性问题,也能解决个别差异问题,可收到显著的效果。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9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本文情真意切,真实可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勇于阅读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

(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

⑴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⑵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默读有助于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⑴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⑵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篇10

推开陈旧的记忆之门,禁不住涌起一阵愉悦,童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最早读的,便是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小孩子嘛,谁不爱看它?但是,渐渐地,我开始看那些唐诗宋词。我喜欢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深沉忧国;孟浩然的无限田园;苏东坡的豪放壮烈;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李清照的婉约凄凉。

我再长大一些后,由于爷爷是老家学校的校长,于是我便经常向爷爷借阅学校那个小图书馆内的书。就这样,我了解了科幻小说。我最喜欢看的,便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当时我还不知道凡尔纳是科幻小说之父,只觉得他写得很精彩,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测量子午线》等等,都让我觉得奇幻无比。

终于,我开始阅读那闻名遐迩的四大名著。在那个时候,我经常在电视上看《红楼梦》,但总共加起来也就两三个小时。于是,在我九岁时,便开始读。但是,我总觉得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哭哭啼啼,感到十分厌烦,并不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和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对于那“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我却情有独钟。什么“宴桃源豪杰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翼得大闹长坂桥”,都使我如痴如醉。也许是男孩子喜欢勇士的豪气罢;也许是男孩子渴望成为英雄罢;也许男孩子好英雄间的侠义罢。都无从知道,只知道《三国演义》一直伴着我走到现在。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这样如饥似渴地阅读,它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虽说设施简陋,但我的文章也是常上榜的。读书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使我的思维十分活跃,常常说出一些自己的“名言”。

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与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的“长生果”啊!你给予我的,是任何东西无法比你的!

如何开展好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 美术 特长生

1.开展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的思路

第一,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教师要关注美术特长生的内心世界的发展,并且营造良好的师生交互环境和氛围,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师生关系要不断地被拉近,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参与到相关学习当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及时的给与教师的反馈,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当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个想法教师都要予以重视,并且兵器以往传统就的师生观念,更好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同步发展。

第二,加强对学生基础训练的重视。对于美术特长生来说,其美术专业的学习,必须要关注基础能力的成长,并且保证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在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例如,在高一阶段的美术专业学习中,就要在每星期都设定出相应的基础静物速写的练习,并且步步为营地对各类基础的美术知识进行学习,扎实的完成学习、训练的过程。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定期的进行绘画训练,保证足够的基础性练习时间。对于部分学校来说,如果不重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基础练习时间的保障,其就难以保证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后期成长。

第三,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构图能力。观察能力不足是导致学生出现不会画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后续艺术理解的关键因素。美术学院专业进行招录的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而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则需要学生的艺术作品来进行体现。在绘画技艺中,对于整体和局部的感受力和刻画力,细条的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头是、审美、色彩等多方面,都是学生基本能能力。对于大多数美术特长生来说,观察能力都是决定了学生基础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如果观察能力不强,就会影响学生其他方便的能力,并且导致了学生作品存在主次不分、不协调、体感不强、缺乏联系以及不准确等不同的问题。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都是学生重要的观察能力的体现。对于美术特长生来说,如果缺乏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都可以采取后续练习的方式来弥补,而如果观察能力存在缺失,就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有意的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性观察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构图能力也是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进行绘画之前,学生要对于整个画面进行提取的构图。一般来说,进行日常的绘画当中,要对于所需要绘画的事物进行提取观察,并且在心中进行缜密的构思。在日常的构图练习的过程中,也要对于构图的强烈、简练、远近关系等进行重点强调和关注。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空间感的表达,是衡量一幅美术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对学生的空间感的培养。在水粉和素描作画的过程中,对于冷暖效果、远近虚实的合理处理,是提高画面层次感、空间感与主次 分别效果的关键。例如,在进行水粉静物作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可以将罐子、水果画的很精美,但是整体却缺乏足够的空间感,物体没有虚实层次,整体的画面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素描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情况,一些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其画面的表现力则教其他学生更好,画面的条理性和秩序感更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可以更好地对画面的透视关系、形体归纳、线条组织、色彩处理、虚实处理以及明暗规律进行合理的把握,自如地运用多种技法,提高整体画面的效果。如果教师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空间感中存在的缺失进行全面的分析,仅仅以画面太死、太脏、太乱来形容,不能为学生指出其作画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在评价之后难以找到自己应该提高的方向。在进行美术特长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协调能力,并且通过各种因素的配合,提高画面的表现力,采取理性、深入的特点对画面进行刻画。

第五,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对于美术特长生来说,其美术专业对于学生的创作能力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需求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对日常生活记录和观察的好习惯,并且坚持速写。艺术源自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主观情绪进行感受和把握,可以更好地展现艺术气质。作为对生活感受升华的重要手段之一,速写其本身具有足够的艺术捕捉能力,并且受到作者的主观情绪和观察角度影响较大。在进行速写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于学生进行观察力和发现欲望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把握与感知,这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关键。在速写学习开始时,很多学生会产生抵触和羞于作画的心理。针对于学生这种心态,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放下心中的顾虑进行积累和作画,从自身感受出发。速写技巧练习的过程,就像乐器练习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没经过训练就弹出优美、动听的去掉,长久不懈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坚信,通过长期的练习与训练,实现手、脑、眼的协调,进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日后艺术创作提供优秀的素材。

第六,积极地做好备考工作。在美术特长生的备考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高三阶段,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模拟考试安排,对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考试状态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对于各个高校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细致入微的对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针对性的了解不同学校的招生信息,提高学生的报考成功率。美术特长生在高三阶段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做好相应的训练,并且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在高考前夕,要通过多种渠道,对于不同高校的招录进行统一的过滤整理,做好考前准备。

2.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的工作中,要关注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并且从美术专业中的基础起步,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在当前基础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素质方面的成长,并且对于美术专业的实质进行把握,提高学生的艺术个性与敏感性,进而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式,帮助高中美术特长生实现更好地成长,在专业包括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振魁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 成功(教育) 2011(12)

[2]叶 芬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分析》[J] 艺术教育 2011(07)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12

农村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学校过多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和升学率的高低。很多学校美术课开不足或者形同虚设, 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四名”工程和“五严”规定, 将使这种状况得到较大改观。我们要以 “四名” 工程的实施为契机,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从而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 为美术特长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中, 农村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通常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先进的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必然会带来理想的效果。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正朝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方向改变, 教师更应该及时从自身做起, 紧跟时代的步伐, 转变教学观念, 端正态度, 苦练内功, 在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

其次, 从课堂细节抓起。“四名”工程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 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美的教育 。“四名”工程的宗旨是要追求教学与管理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名在特长”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课堂效率的高效化为前提。没有课堂细节的优化作保证, 学生特长的培养就会遇到许多阻力、困难。

最后, 通过兴趣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特长, 促进特长发展, 让各年级、各班级真正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参与进来, 以点带面, 以少促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 学生的某一方面的潜力往往会被最大化地挖掘出来, 其产生的良性循环效应常常是令人鼓舞的。

其实, 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但丰富了校园的文化艺术生活, 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1.组织美术特色小组, 形成学校特色教育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 活动要固定, 现在学生课余、生活、学习时间相对宽松些, 通常每周应不少于3次, 活动制度化。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 不轻易暂停。参加成员坚持自愿报名。精心制订活动计划, 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2.教学手段多样化,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具,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高素质。我们要通过学习教学新观念、新设计, 改变那种陈旧老套的传统教学观念, 走到“审美型”的美术教学中来。 这种“审美型”的美术教学, 活跃了课堂, 强化了美术课堂的艺术氛围。例如, 在教学《夸张有趣的脸》时, 通过播放赵本山的小品, 生动有趣地突出漫画的夸张形象的特征,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效果非常好。所以, 我个人认为, 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能否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3.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

举办作品展示, 把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修改, 制成画册、拍成照片、贴上展板并在校内展出, 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舞台, 这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举行绘画比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举行了速写、美术字、黑板报设计、简笔画、国画等比赛, 通过比赛, 学生的操作更加快速、准确、熟练。另外, 我们还举行了中外名画知识抢答比赛, 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场上的气氛格外热烈。

《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13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4、《我的长生果》 篇14

课题:

4、《我的长生果》通课时: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都听过长生果吗?什么是长生果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三、先学后教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把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读课文时,思考以下问题: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二)同桌之间互相学习生字,并互相读一读课文。讨论

(三)后教

1、抽读生字

恰似 如饥似渴(sì)美差(chāi)奔向那里(bèn)沉甸甸(diān)分外(fèn)

似的(shì)差不多(chà)全班之冠(guàn)禁不住(jīn)

2、汇报交流

作者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量,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四、先学后教二“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自学指导: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和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学生勾划概括

(三)后教

看香烟人小画片(津津有味)——看连环画(废寝忘食)——读文艺书(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如痴如醉)

从中悟出的道理是: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五、当堂训练

1、成语填空

如()如()如()似()()()吞枣悲()离()牵()挂()()()心裁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15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帮小松鼠找花生果好不好?(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谁能说一说呢?(指名说。)

(3)那么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呢?它找到花生果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首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是写小松鼠怎么找花生果的。(指名读。)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板书:每天都去。)

(2)“每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蒋老师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看一会儿书,从不间断。小朋友们想一想,你有没有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呀?(指名说。)小松鼠每天都去干什么呢?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解决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这一问题时,我抓住关键词“每天”,让学生体会小松鼠想要找到花生果的急切心情。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进而追问小松鼠为什么每天都去找花生果,体会小松鼠每天都去找花生果的急切心情。

出示:一片花生地。小朋友们看,这是一片花生地。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啊?小松鼠看得多仔细呀,每天都看,看了又看,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读读这句话,读出小松鼠着急的心情呢?(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发挥想象,想象小松鼠在花生地里找花生果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松鼠满怀希望找花生果的心情,为感悟下文小松鼠一个花生果也没有找到的失望心情作铺垫。

(3)小松鼠找得这么仔细,他一定找到了吧?书上哪句话告诉我们了?(指名读。)

出示: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板书:没看见。)哎呀,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此时小松鼠的心情怎么样啊?谁能带着失望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读好“可是”、“直到”、“也”这三个词,就能把小松鼠失望的心情读出来啦!(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3自然段。小松鼠从开始的满怀希望,每天都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到一个花生果也没看到,多么的失望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齐读。)想不想把这一段话背出来?先自己练一练。

出示:第3自然段填空。(指名背诵。)

(4)小松鼠每天都来看的,怎么会没有呢?这时他会说些什么呢?读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指名读。)他是跟谁说话的呢?自己跟自己说话叫“自言自语”,谁来学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一说?(指名读。)小松鼠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还有表情呢,到书上找一找。谁再来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一说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5)正在小松鼠感到奇怪的时候,谁出现啦?它会说些什么呢?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笑着对小松鼠说:“谁也没有摘,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

现在小松鼠知道花生果在哪儿了吗?(板书:在泥土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花生果在泥土里的样子吧。(看花生结果的图片。)蚯蚓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谁来学学蚯蚓的样子笑着对小松鼠说?(指名读,齐读。)噢,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小松鼠会用什么办法到泥土里找花生果呢?

[设计意图]在解决小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果这一问题时,通过读文探究、看图直观感知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就弄明白了小松鼠是在蚯蚓的帮助下找到花生果的。

三、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今天小朋友们帮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真了不起!他让我谢谢你们呢。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教学反思]《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今天这节课主要围绕研习“小松鼠是怎样找花生果”这一问题来设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找”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了创新素质。

新课伊始,我便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生成了3个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小松鼠找到花生果了没有?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已经解决了第1个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也就是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小松鼠找到花生果了没有这两个问题。

在解决小松鼠怎样找花生果这一问题时,我抓住关键词“每天”,让学生体会小松鼠想要找到花生果的急切心情。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词语时,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进而追问小松鼠为什么每天都去找花生果,体会小松鼠每天都去找花生果的急切心情。小松鼠每天来到花生地里看花生结果了没有,他会怎么找呢?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发挥想象,想象小松鼠在花生地里找花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松鼠满怀希望找花生果的心情,为感悟下文小松鼠一个花生果也没有找到的失望心情作铺垫。课堂上学生说了很多方法,如睁大眼睛仔细地找,左看看右看看,绕着花生地走了一圈又一圈,甚至还有的学生说把叶子掀起来看,等等。学生想的方法非常好,真正体会了小松鼠着急的心情。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16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色彩;静物;探究

随着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变革,为众多文化课功底一般但在艺术修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尤其是为美术特长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面对农村中学生源大多是学习上的困难生,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的现实状况。如何围绕“低进高出”的目标,为农村中学的美术特长生探究一条出路,是我们农村中学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色彩静物教学是初学者色彩入门的最佳手段。而所谓色彩就是色与色的关系。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静物的静态特征,使初学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研究色彩变化的规律。如何学好色彩静物,有效地通过相对便利和可操控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色彩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获得最大潜能的发挥,也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我县农村中学美术特长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发放了两次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共计320人次,回收率100%。从问卷的统计分析,了解到中学生现有的美术学习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学习过的绘画:简笔画占65%、水彩画10%、油画棒17%、水墨画5%、素描2%、水粉画0、其他形式绘画1%;学习美术的主要途径:自学3%、常规美术课堂40%、学校第二课堂47%、校外培训机构10%;对学习美术的态度:非常喜欢18%、一般喜欢82%、不喜欢的没有。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差异性大,许多学生绘画基本功薄弱,进入高中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的原动力并非单纯地来自于自身兴趣。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美术特长生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形成美術特长生开展色彩静物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美术特长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恒心。在教学中,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推行“带着问题学的方法”,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信念。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开创自己独特见解。以故事、事实案例、参观美术展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了解美术的重要性,生活离不开美术。为减轻美术专业学习过重的负荷,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提高美术特长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生正处青春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人的审美观念决定着人的审美活动,如何对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培养呢?

1.引导学生欣赏,解读优秀作品,了解大师,突破传统,达到创新

我们的学生通过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掌握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教师用心细致列举美术鉴赏的角度,为学生尝试鉴赏指引方向。

2.学生自主鉴赏

开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活动,每个学生向同学们推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作品,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3.激发学生发现色彩现象背后特有的色彩结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不断深入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经过不断地思考与学习领悟,就会感悟到什么是艺术中的真善美、什么是非艺术中的假丑恶;就会逐渐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习色彩静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欣赏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接受知识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遵循学生身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把“理论→实践”转变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紧扣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1.观察为先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对整体色调的观察,把握好色彩的色相、冷暖、明度和纯度的关系;对物体进行比较观察,了解其大小方圆形态、前后关系及色彩色调倾向;对物体与背景衬布的形态及色彩关系进行反复比较;对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空间深度的观察与把握;对物体的质感、量感进行控制和把握等,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与色彩变化规律。

2.色调为重

色调是色彩的有机组合,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色调即格调,它是艺术表现的需要。色调其实是对复杂色彩有序的排列,这种色彩的有序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协调,二是必须对比。画面色彩要有一个倾向,或冷或暖,或红或蓝,形成基本调性,对比色要受主调制约,局部的细微变化要统一在整体色调之中。如,画面的明度关系,首先体现为画面的黑、白、灰基调,可分为亮调、灰调、重色调等。对比也是必要的,没有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就没有色彩的丰富性。色调是具有个体性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色彩感觉去校正或代替学生的色彩感觉,切勿千人一面。

3.冷暖为要

主要取决于色彩的冷暖对比。冷暖是色彩的属性,也是色彩的变化现象,更是色彩表现的手段。掌握冷暖变化规律是首要任务,冷暖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直观式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直接感受后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提醒学生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划分区定义色彩,而是要色彩间相互比较,确定冷暖关系。理解两个含义:一是色与色之间的冷暖差异,二是物体受光照射后受光部和背光部色彩有冷暖变化。在教学中,理解色彩冷暖变化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利用冷暖对比表现物体的能力。

4.写生为主

色彩静物一般以临摹起步,目的是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畫基本步骤。一是帮学生选择优秀色彩范例,并对优秀范例作品进行解读,尽快让学生建立色彩直观概念。二是坚持先入为主,高起点,给学生设定色彩标高,培养良好的色彩品位,但临摹终究是辅助手段。学生要学会观看和思考,才能学会表现,因此,在临摹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尽早进入写生训练。作为从临摹到写生的过渡,可根据参考范画摆放静物,有意识地还原参考范画的静物摆设和光线条件,然后让学生对实物写生,有困难再参考范画,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了解从物象到绘画转化的路径。以范画辅佐写生,巩固对色彩规律的理解。这一阶段还可进行一些色调训练,抓大色块,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色彩感觉的能力。

从学会观察,到掌握色彩变化规律,学会用冷暖色调对比,运用色彩表达个人意愿与情感,从写生、变化到创意,由浅入深地练习,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主观控制色彩的能力和驾驭色彩的能力。

四、以生为本,关注心理健康

有人说:“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除了知识,除了升学,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学生,譬如,对人生的乐观、对困难和顺境、失败和成功的态度……这一切都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他们才能做到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在美术特长生培养中,在专业训练中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负面情绪给予梳理、引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状态,做出有效的教学调整,为学生的学习重新树信心。当学生表现出亢奋、失眠、焦虑、烦躁、精疲力竭的状态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心理上的波动信号,及时给予疏导与激励,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互助共勉,劳逸结合,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为基本组,第二组为加强组,第三组为冲刺组。实行晋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第一组的可晋级第二组,第二组可升级第三组,因材施教,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后进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同时,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心态,创造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和谐共处,互动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我的“长生果”练习题 篇17

一、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1)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jīnjìn)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2)我读得很快,大有囫(húwù)囵吞枣的味道。

(3)我是对阅读如饥似(sìshì)渴的少年。

(4)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像磁(cíchí)石一样吸引我。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如()如痴浮想()翩不求()解

千篇一()流光溢()悲()离合不言而()()然神伤

三、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2)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3)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四.判断下列各句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②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③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A.比喻对比排比引用

B.比喻比喻拟人引用

C.比喻比喻排比引用

D.比喻对比排比比喻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时我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记

(),记描写的()。

(2)作文首先构思要(),落笔点也要();作文要写();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

六、阅读理解。

读书

打开你的书来。

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 正如清晨起来,把一扇朝东的窗子打开,微飓携来新鲜牛奶一样的空气,沉醉着你,使你全身心感到舒畅;

正如一片下了锁的门,你用钥匙把锁开启,于是久闭的门呀地一声开了,你便用徐缓的步子,踱进一座美丽的园林;

正如在梦的摇篮里,你恍惚间走进一个幻想的拱门,如流云之飘忽,你竟忘记了归来;

正如在沙漠之上,海一样的蓝天,突然在你眼前出现了琼楼玉

宇,那神奇幻变的海市蜃楼;

正如在不见人迹的幽谷之中,你徘徊复徘徊,忽而听到了熟悉的足音;

正如走进五月的果园,各色各样的果子累累垂挂在枝头,你打开你记忆的袋子,任意盛装来撷来的美好的果实;

正如猎人到积雪的山林,怀一片赤忱和热望,去追逐野兽,而且猎获了野兽;

正如玻璃的杯子里盛满了醇酒,痛快地畅饮,给了你燃烧和兴奋;

正如冬日雪夜的炉边,户外的朔风令人寒栗,但炉炭的殷红,却为你添了几分温暖;

正如巫婆的咒语,她叫你疯狂,于是挥舞着刚坚顽强的意志之鞭,去走牺牲流血的道路;

正如一株忘忧草,你和着蜜浆咀嚼吞下了,你便好像拂去了心上沉郁的尘埃;

正如悲哀的七弦琴,你用纤纤的柔指挑弹,于是在颤抖的琴弦

之上,震响着哀愁的音调,教人微痛的心潮泛起愁波;

正如一个滔滔不绝的健谈的老者,在夏夜的蓝天繁星之下,他为你叙述动人的故事,叫你笑,叫你落泪,叫你拍手称快,叫你怀疑,也叫你愤怒得犹如疯狂……。叫你的情感缚住一根线,牵在他的手里跟他走;

正如你迷失在一座魔林里,有数不尽的奇异怪诞,教你忙煞一双贪婪的眼睛;

正如走进上帝的伊甸园,你大胆摘食了智慧的果子,于是你通晓了一切;

……

合起你的书来。

书是无言的诚实者。

但有毒的书,却有强烈的血腥的气味。

让你自己拣选吧。--打开你的书来,让你走进书本里去,或者做一个梦,或者洗一个思想的澡,或者去寻求无价的人类的聪明才智。

1、读书给人以美妙的感受,请摘出其中你最喜爱的一句,说说它引起了你怎样的共鸣。

2、你是怎样理解“正如走进五月的果园,各色各样的果子累累垂挂在枝头,你打开你记忆的袋子,任意盛装采撷来的美好的果实。”这句话的含义的?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 篇18

作者从小到大的“读书史”随着年龄和阅读量的增加开始转变,可从小画片到连环画再到文艺书籍或大部头小说,无不显示作者对书的热爱,读后感《我的长生果读后感400字》。接着,作者又述说了少年时代读书时学以致用,在作文上悟出的两个道理,这让我感到如文中所说“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我也真正感受到,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我也爱书,也是一只“小书虫”了,可我就不愿像作者那样做笔记,我认为把书“装”在脑子里就可以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啊,再好的记性也会忘记一些事情,所以才要看看阅读笔记,“刷新”一下,才不会把书中的东西忘却。我也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让笔记成为我的一座宝库。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19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围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开展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处于教学的首要地位,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意义在于: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和谐、良好、愉快的师生关系中,他们就会感到无比温暖,感到生活中充满阳光,心情愉悦,产生被别人需要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精神轻松。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学习的主動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美术课程的动力系统和有机组成。幼儿天性大都喜欢画画,绘画是他们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一张孩子的画,是其思想与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思维活动的记录,更是他们气质的再现、个性的张扬。到了高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继续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一是力求课堂导入的新、奇、趣课堂导入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引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放幻灯片及相关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贴近学生实际,寻找创作源泉。如:女孩,喜欢布艺:可以培养他们色彩搭配能力。男孩,喜欢泥巴;就培养他们的雕塑能力等。三是以鼓励的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耻的意义。对学生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原创,不断鼓励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让他们感受绘画的乐趣。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来实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的,并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而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美术教学,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其美术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是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活泼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改变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美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重视对学生美术兴趣、特长的培养,尽可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

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我国的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在这种巨变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比传统技术手段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展示的形象更丰富、更生动,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为直接,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制成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比如,在全球热播的电影《阿凡达》中,摄影师将拍摄的景色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美不胜收的仙境美景,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可以将电影里面的部分美景拷贝到自己的教学片中,展示给学生,而学生在看到这种美景时就会被深深地吸引,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此机会将所要讲解的色彩内容、绘画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习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五、制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如同一面镜子,教师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及其观察力和鉴赏力,增进学生间的交往和友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既要评价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习过程;既要考评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美术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测试,到学期末再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美术教育也因之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课改后,教师有了更加广阔的教学拓展空间,美术教学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找出适合高中美术特长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扈巍.新课改下对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2]谢恩.略论美术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0,(09).

[3]唐广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上一篇:母亲高三作文500字下一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试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