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篇1

1、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了门做功课”“地下的学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链接诗人,激趣导入

(一)谈话引入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会……”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假如你变成了金色花,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二)链接诗人

1、出示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读句子。

(屏显)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交流读后感受:把人当作花来写,想象奇特。

3、揭题引入

如果把花当作人来写,又会是怎样有趣的事情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花怎么会有学校?花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呢?

(二)检查朗读

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字音字义

读准多音字“假”:让学生联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放假”的意思是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读第四声,如“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读准轻声词:“衣裳”读音“shang”,拟声词:“簌簌”读音“sù”。

2、指导读好长句子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读好短语

先指导学生读好“无人知道的地方”“一群一群的花”“突然跑出来”等短语。

(2)指导把短语连成句子读。

(三)了解大意

1、读文后,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师示范圈划词语:跳舞狂欢

3、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说画面,圈划词语:关门做功课、放假了、扬起手臂。

4、自主概括,串说大意,连起来说说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三、情境朗读,想象画面

(一)情境创设,想象“狂欢”

花孩子们是怎样跳舞狂欢的呢?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读一读。

预设一: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字理识字:舞

甲骨文:一个人两手舞动花枝,后来加双足,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

书写指导:四竖要均匀,第二个长横要舒展。

2、根据“舞”字的意思,交流:花孩子们会怎样跳舞呢?(摆动身体、摇晃手臂)花儿们会从哪里跑出来?周围环境如何?

3、雨中“Party”:儿歌律动

抬起头,向上看,对着天空招招手;低下头,地上看,对着草地抖抖手;

抬起头,向前看,对着蝴蝶点点头;转过身,向后看,对着蜜蜂握握手。

4、想象画面

情境创设:小朋友们,我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蜜蜂,刚才没赶上舞会,谁能向我介绍一下刚才花宝宝们开舞会的情景啊?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描述看到的画面。

5、朗读品味。朗读重音指导:突然、跳舞、狂欢。

预设二: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从哪里感受到花孩子们在“狂欢”?(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

借助图片理解:白色的是谁?紫色的是谁?黄色的是谁?从哪里冲出来?出示梨花、薰衣草、紫云英、紫藤、迎春花、油菜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开在树丛里、草地上、墙上、田野里的花朵。

2、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3、朗读品味。读出“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重音指导:冲了出来。

(二)引导发现,关注表达

1、再读句子,联系生活,思考:作者写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植物生长,花开了。)

2、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呢?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把花当作人来写的表达特点,感受这样的表达特别地有意思,特别有新鲜感。

3、尝试仿写。

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清风一来,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蜜蜂一来,他们……

……,他们……

你能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花孩子们的表现。

学生练习,交流小结。

四、学写生字,积累词句。

1、“荒”“笛”书写指导

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如“荒”字声旁是“亡”,所以没有一点;“笛”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

2、积累语句。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huāng()野,在竹林中吹着口dí()。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wú()狂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积累运用

回忆雨中“Party”的情景,用文中的词句填一填。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来参加舞会了。

花孩子们(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来参加舞会了。

设疑:还有谁也来参加舞会了呢?

二、想象品味,关注表达

(一)想象品味,体会把万物当作人的写法。

1、划出描写“雷云、树枝、东风、绿叶”的句子,读一读。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划出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联系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吹着口笛”

“互相碰触着”“拍着大手”的意思。

3、情境朗读,想象雷云、树枝的动作,读出轻松快乐的心情。

4、思考:这样写为什么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5、交流:把自然万物当作人来写。

(二)联系生活,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1、质疑问难,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

预设1: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学生质疑:花孩子们做什么功课呢?

(1)联系植物生长知识,想一想。通过交流,明白花孩子们做的功课是吸收营养、吸收阳光雨露、努力往上、顶尖冒出、努力往下,扎根生长……

(2)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花孩子的心情:植物从种子到开化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呢,有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这么漫长的时间,花宝宝们都要待在黑黑的泥土里,心情怎么样?(厌烦、想透口气、想偷偷溜出去玩)

(3)结合生字“罚”的教学,体会花孩子厌烦的心情。

上面的四:就像一张网,表示逮捕,抓住;言字旁:表示审讯;利刀旁:表

示用刑惩治处罚。

(4)联系自己经历,说说被罚的滋味。老师顺势引导,做功课时不能贪玩。(5)再读句子,体会作者奇特想象。

预设2: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

(1)提出疑问:花孩子的家为什么在天上?他们的妈妈是谁?

(2)联系自然现象理解:他们的妈妈可能是阳光、雨露、大自然,所以他们的家在天上,是在天堂里。

(3)联系自己放学后找妈妈的情景,进行想象写话:花宝宝们会怎么找妈妈呢?请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

(4)渗透母爱教育:在小朋友的笔下,花孩子们也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妈妈。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再读最后三段。

(5)再读句子,体会作者奇特想象。

五、回顾写法,聚焦想象

(一)着眼全文,回顾写法

提问:你觉得花的学校有意思吗?你知道泰戈尔成功的小秘诀是什么吗?

(二)交流总结,聚焦想象

小结:把花当作人来写,把花想象成人,让它们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行为、心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我们以后要像诗人那样,多观察大自然,当我们的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这种智慧,就叫想象力!

六、链接文本,推荐阅读

(一)链接文本

出示泰戈尔散文诗《榕树》片断,读一读,体会奇特的想象。

妇女们常到池边来汲满水罐,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蠕蠕而动,仿佛睡眠挣扎着要醒过来似的。

花的学校 篇2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如果它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飒飒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它们是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小阅告诉你

和我们一样,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也有自己的学校——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构思。整首诗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诗人把自己对美好童心的呵护和关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雷云、阵雨、东风、竹林、草地上冒出来的花等景物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所得,作者让雷云拍起手来,让东风吹起口笛,让树枝互相碰触,把我们带到人与自然狂欢的时刻,营造出了一个欢乐的氛围。诗中,作者还借助稚嫩的童音,表达对“地下学校”的厌倦以及家的眷恋。细细想来,诗人其实是以喜写悲,让人们陷入无限的沉思……

花的学校优秀教案 篇3

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学生活动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板书设计

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拨,可爱

急急忙忙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落下、口笛、狂欢、荒野、放假、衣裳等词语。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学校,谁来说一下,你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不光我们有学校,你们相不相信花儿也是有学校的,请跟我进入今天的课题——《花的学校》

2.指名读词语,检查识记情况

PPT:阵雨、落下、互相、口笛、狂欢、双臂、碰触、急急忙忙、荒野、口笛、放假、衣裳

听写:荒野

跳舞

放假

双臂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得词句多读几遍。

(2)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分享读书收获。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读了课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分享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读好停顿、重音,把句子读正确。从有新鲜感的句子中,想象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花儿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3)

再读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边读边圈画词语“跳舞、狂欢、做功课、放假、冲了进来、急急忙忙、扬起手臂”

联系生活

实际想象体会,重点围绕“关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

师引导:

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

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最希望做什么?

花儿做的功课会有哪些?

他们放假了是怎样的情形?

引导学生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融入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圈画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结合阅读提示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图书《榕树》。

1.划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1)有新鲜感的词语:

蓬头、差异、纠缠、挣扎、萧萧

(2)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①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吗?

②你的大黑影边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2.反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雨来了,他们便放假了。你们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轻快的舞。

蝴蝶一来,他们…

…一来,他们…

学生展示交流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篇5

《花的学校》是一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教学中,在朗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细化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个别同学进行了手把手的书写指导,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字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 技能化;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2-001

技能培养是技工学校各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技能培养的前提下,语文教学应结合岗位能力的需求,重视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实现“语文教学的技能化”。如何才能实现技能化的语文教学呢?

一、语文教学技能化

就技工教育而言,语文教学的技能化是指:“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模块化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最终实现学生的技能成才与就业。”

二、技能化的语文教学设计

1.设计语文技能化教学目标,进行岗位语文技能需求调研

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岗位对语文技能的需求,走访相关企业,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了解相关专业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保证语文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需求相一致。

2.设计语文技能化教学模块,整合教学内容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以“实用及能力培养为本”筛选教学内容,并按照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进行语文教学模块组合与设计,以应用为主,欣赏为辅,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

3.设计语文技能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技能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极其重要。一般说来,结合技工学校技能培养的特点,教师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任务,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内容讲解、项目设计、场景设计、角色扮演、朗读、辩论、演讲、讨论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4.设计语文技能化训练项目与场景,强化语言技能

教师应根据模块技能训练目标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的训练项目或场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事实上,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学生应主动思维,利用课堂所学语文技能,设计真实项目与语境,自主完成生活工作中的语言应用任务,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5.设计语文技能化考核方式,体现语文技能化教学效果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为体系,系统讲授语言基础知识,并以文学欣赏为主要目的;而语文技能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重点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应用文写作能力。因此,在技能化的语文教学中,考核方式的设计直接体现教学效果。

三、技能化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设计

在技能化语文教学实践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将帮助学生自觉使用各项语言技能,拓展语言应用领域,使学生成为技能化语言教学真正的受益者。

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做习题,或进行小练笔。在技能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任务,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课内与课外阅读这两个方面。

2.根据模块内容,增加课外阅读量

在技能化的语文课堂中,语文阅读量有所浓缩,但是课外阅读其实是语言能力的有效延伸。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在课外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教师应结合课内所涉及的内容,鼓励学生课外补充阅读以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能力。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能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

3.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所需,进行各种社会实践,并完成社会实践报告,使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调研任务,在调研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搜集数据,记录事实,发表评论;进一步规范要求,指导学生完成基本的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后,教师应及时评阅,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能力。

4.开展辩论、演讲、自我介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技工学校,语文技能的培养除了书面表达训练外,口语训练也极为重要。教师应多组织开展辩论、演讲、自我介绍等第二课堂活动以拓展学生口语能力。比如,设计单位招聘场景,训练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为以后的就业面试奠定基础。

5.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让学生多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可以举办类似如“我爱我专业”的征文活动,由教师先简要介绍征文的内容、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后,然后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或在网上或在图书室查找资料,限定一个时间后,要求同学把所写的文章交上来。相信通过这样的征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专业课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设计 篇7

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读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教学反思)花的学校

《花的学校》是一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教学中,在朗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细化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个别同学进行了手把手的书写指导,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字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花的学校 篇8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碰()棵()

棠()湿()课()

二、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的东风走过_________,在竹林中_________。于是_________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出来,在_________上跳着_________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请为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花朵)

梅花丁香桃花荷花

花的学校读后感 篇9

封面是浅黄色的,明亮活泼的荧光色总是让别人忍不住投来好奇的目光。浅黄色的封面上,好几朵深粉色、粉晶色浅橙色、宝蓝色的花朵徐徐飘落,美丽缥缈。一为可爱的小姑娘穿着校服,伸手接住一朵“诗之花”

左手还提着赤霞色的手提袋呢!一只胖乎乎的小蓝鸟站在一朵只有三片花瓣的花上,带你缓缓飞入“诗国”那神秘莫测的大门里……十分好听、奇妙的名字:《日子从我头上滑过》,十分动人的散文诗《小狗》,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了我。《阳光灿烂的五月时节》,我一看到这名字,感觉此时慵懒的阳光就照在我身上哩!《最早的`一只夜莺》构思奇特、新颖,名字也不错。

花的学校仿写作文 篇10

太阳一来,昆虫就苏醒过来了。

勤劳的蜜蜂和蚂蚁开始忙日忙夜的搬运食物,准备过冬,现在松鼠也和蜜蜂蚂蚁一样也为冬天准备食物,有好多的昆虫都会生宝宝,比如就说蚂蚁,小蚂蚁不会搬食物,所以他就要上学,小蚂蚁的学校和小花的学校一样,也都是在土里,小蚂蚁的老师每天教小蚂蚁怎么采集食物?怎么不被人类踩到?小蚂蚁很调皮经常偷偷出去玩,有一次小蚂蚁偷偷来到城市,差点儿被人类踩到,还是蝴蝶把他给救了。

这一次小蚂蚁又走丢了他躲在墙角,他正要哭的时候,他想起来了老师教他的走丢了怎么办?最后他还是找到了他的家,小蚂蚁发誓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花的变化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观察花卉生长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花卉图案变化的设计方法。

2、让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3、通过了解花卉的装饰感受人们是如何通过花的变化,来表现美好的事物,表达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二、教学准备

教师:花卉、纸、笔、颜料、6种变化技法的示例,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纸、笔、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呢?让学生自己说出喜欢的花和理由。(3—5名同学)

2、花是美丽的,但是却总是要凋谢的,怎么办才能留住美丽呢?(拍照片,绘画等方式)

3、赏花

花卉点缀着自然之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很多花卉香气袭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赏花、吟花、画花是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说说这些花有哪些基本特点?如花头有何特征,枝、叶有何特征?(PPT放花的图片,学生欣赏讨论,回答倾听)

过渡:前人对花卉的描绘和描述已经十分全面,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留住我们喜欢的花卉,把这份美丽永恒。

板书课题:花的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析 花

(PPT)变化的花,让学生辨认是什么花,并说出这样的花和生活中的花有什么区别?(1)学生辨认,交流

(2)尝试临摹,说感受(和写生花卉相比较)

2、变 花

(1)出示写生稿花卉和变化的图案稿 以牵牛花为例,演示技巧一: 减化 夸张(PPT)①减化 ②夸张 将准备的两幅教师准备作品贴在相应的位置。讲解让学生区分。小结:通过变花,将花卉的图形变得更加富有新意,更加简洁,更富有装饰趣味,更具有视觉的表现力。

(2)小练习分小组合作完成,每组一张,采用添加的方法完成,然后展示,评比。(3)技巧二和技巧三 通过学生的粘贴练习认识这两种方法和四种技巧。(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辨别)

教师小结:三种变化六个技巧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在一个花卉的变化里。

3、绘 花 ①演示变化的步骤

②(PPT)出示几组不同的花卉,作为学生的创作素材,学生分小组独立创作 ③教师指导。(背景音乐)4.品花(背景音乐)

(1)学生围绕教室,作业集体展示,师生一起“品花”。评出最佳艺术效果,最佳创新等作品。并说出这些作品可以用在哪里?PPT展示图案的用途。

(2)教师小结

上一篇:消防工程师计算题集下一篇:读书沙龙发言稿《致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