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记忆的作文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记忆的作文(共13篇)

描写记忆的作文 篇1

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去年的清明节时期,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文章,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到处乱窜,无从下手,这时,一阵风勾起了我的回忆和思念。

还记得那一次,老师带领着全校的同学去扫墓,我们兵分两路,“各奔东西”。扫墓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见头不见尾,起初,我们大家都认为扫墓是很好玩的,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一路上,我的心情渐渐沉重下来,不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又是什么?我们先是循着水泥路走,接着又是沙子路、石子路、土路。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海得附近,望着四周的海,想起来那些为了人民解放而斗争,无私奉献的革命烈士们。

循着这条寂静崎岖的小路前进着,留下的也只有那沉重的脚步声,每个同学都悄然地低着头,欢声笑语早已销声匿迹,留下的也只有长长的叹息。

我们依然向前踏步走,可感觉这段路好长好长,怎么也走不完,好像是老天在考验我们,看看我们是否真的有诚意,看看我们够不够有耐力。突然有人喊起,“快到了,快点走起来。”就好像将要胜利了一样,感到胜利的第一寸阳光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座土桥前,过了这座桥,就到达目的地了。

这座桥是天然形成的,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时,一股恶臭扑来,使人恶心,往下一看,都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排出来的废水、污水,都没有经过净化,就这样地流入海洋,这也是提醒我们大家要多多爱护环境,爱护大海就像爱护家一样。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列列整齐的队伍排在烈士们的墓碑前,好像得到了烈士们心灵的召唤,大家全都在这里。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革命先烈们的故事,讲的娓娓动听,当时的情景好像一幅幅画展现在面前,使人斗志昂扬,对明天更加充满希望,在返回的途中,我想了好久,只见那红领巾随风飘扬,这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呀!看看我们现在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都是烈士们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感到自己长大了,身上背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了,但我们并不畏惧,因为烈士们的精神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描写记忆的作文 篇2

钱钢的《唐山大地震》中描写的有关地震后唐山市几个角落的情景, 犹如一张张具有深邃历史感的老照片, 为读者见证了当时的情景: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矿冶学院图书馆藏书楼, 第一层楼面整个儿向西剪切滑动, 原四层楼的建筑像被地壳吞没了一层, 凭空矮了一截;

……

·火车站, 东部铁轨成蛇形弯曲, 俯瞰, 像一只偏平的铁葫芦;

……

《唐山大地震》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 要求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情感的介入。虽然通常认为, 没有写作者情感的文章是不会打动读者的, 但是灾难报告文学并没有因为“无情”造成写作者和读者的沟通障碍, 对“在场”的强调弥补了这种不足。“求真务实的真实品性作为报告文学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 有着不可替代的文本意义和美学功能。可以肯定, 一旦丧失了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的真实品性, 报告文学将随之失去存在的价值。”[1]

因为与灾难结缘, 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宿命般地要和人的生生死死纠结在一起。现实中, 有太多的瞬间与人的生死相关, 灾难报告文学的文本中记录了这些生死瞬间。“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在灾难中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殉职的英雄们虽死犹生, 他们完成了对生死的超越。那些感人的瞬间已经永远刻在了受难群众的心中, 已经借助灾难报告文学强大的文本感染力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进而永远定格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在《中国大洪灾——1991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纪实》中记录了十位抗灾英雄牺牲的瞬间:

王诗超只说一句“妈, 我好饿!”就停止了呼吸。

天太黑了, 李德宏跨向第六条船时, 身子不由得一晃, “扑通”掉入急流。

……

《中国大洪灾——1991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纪实》

写作者并没有使用大段的笔墨恣肆地刻画英雄牺牲的瞬间, 只是短短几句, 但他们却在定格的瞬间成为了一种动力、一面旗帜激励着后来人。

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在关注英雄的同时, 更加关注着灾难中的普通人。以《唐山大地震》为例, 作品中记录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瞬间”, “似一个个影视分镜头, 构成并推动着作品的情节链条和思想波澜”。[2]钱钢写了一位名叫丰承渤的遇难者:

她是陆军二五五医院的一名护士, 大地震发生的时候, 她正在二楼病区值夜班。她所在的三层楼整个儿倒塌了。一天一夜之后, 有人从外面打穿了几层楼板, 凿出了一个小洞, 发现她还活着。但她的身体却被残酷地夹在一块巨大的楼板和一个铁床架中间, 下半身死死地嵌入乱石中, 上半身完好无损。她就那么站着。

……

丰承渤想说什么, 已经发不出声音。张淑敏懂了。含着泪, 她以十指为梳, 一点一点梳理小丰散乱的头发……那一天, 这位爱美的姑娘就在好友为她梳理头发后死去了。她显得很安静, 像是睡去了, 永远地睡着了。

……

《唐山大地震》

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悲剧性的瞬间描写以其真实的现场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让读者在阅读的瞬间在记忆深处留下永久的烙印。钱钢在这一节的结束发出了深深的慨叹:“这位姑娘在生前未能自由自在地尽兴打扮自己, 然而辞别人世时毕竟是美丽的。”[3]丰承渤对人世的特殊的“告别”形式, 可以看做是人生的完美谢幕, 是美好人性的一次璀璨的闪光, 更是对非常岁月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谁都知道, 小丰是个爱美的姑娘。在那个年代, 对她的评价可不怎么好, 据说她主要的缺点是‘爱美’, ‘不艰苦’, 爱用香皂洗脸, 爱在额前做个‘刘海’什么的。”[4]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可是在非常岁月, 这是不被允许的。不过, 最终她以美丽的形象离去, 美是不会毁灭的。

钱钢的《唐山大地震》中还写到了这样一个瞬间:地震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小康之家。单家五姐弟在地震中成了孤儿, “解放军收养了他们, 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吃, 把改小了的军装给他们穿, 还在高坡上给他们盖了简易房”。[5]懂事的孩子们想报答解放军的搭救之恩, 但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表达感激之情。思量了很久之后, “他们想到了家里的五只小鸡。那是他们姐弟五个用小手从废墟中扒出来的五只没死的小鸡。心爱的五只小活鸡。心爱的五只小活鸡呀, 叽叽叫着, 成天不离开姐弟们的脚边, 老大说, 解放军叔叔扒人、盖房那么辛苦, 咱们熬一锅鸡汤给他们送去吧!弟弟妹妹都赞成。于是, 他们真把那五只小活鸡杀了……”[6]接过那只用布包着的装着五只小小的鸡雏的小锅的时候, 许多战士哭了。读者在《唐山大地震》中一次次地得到了共鸣, 他们内心中神圣的情感、崇高的责任、悲壮的情绪一次次地被唤起或者说是唤醒, 灵魂得到了一次次的洗涤。

此外, 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中使用了大量的“现场语言”, 这种从现实事件的语言逻辑出发, 并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安排的话语更容易打动读者, 使读者感受到灾难给人类带来的绝望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顽强。

“同志, 县委在哪里?”

“我就是县委!”

“请分配任务……”

“哪儿都一样, 你们看着扒吧!”

《唐山大地震》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对白, 但是其直指人心的力量, 不亚于任何一部伟大作品的精炼提纯。灾难报告文学的内容和主题具有其他文学样式和文学主题所不能比拟的价值, 这也使得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的写作不需要经过太多的修饰, 本真的描写和对话就能完成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写作中, 作者也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而是把写作作为了情感流露的一个途径。

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瞬间描写随处可见, 多不胜数。如杨黎光的《瘟疫, 人类的影子——广州抗“非典”纪实》中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建国在“被同事们用担架车推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 李建国强露微笑, 费力地伸出自己的食指和中指, 做了个‘V’形手势, 鼓励科里的同事们树立信心, 战胜病魔”。[7]李春雷的《夜宿棚花村》中村主任出门巡夜的瞬间场景描写;李鸣生的《废墟上的儿童节》中悲痛欲绝的800多位家长跪在教学楼的废墟前祭奠震亡的孩子们的镜头等等。

灾难报告文学中的一个个经典瞬间的描写让读者过目难忘, 形成永恒记忆。写作者们通过一个个的瞬间, 完成了主题的展示、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

参考文献

[1][2]龚举善.转型期报告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28、182-183.

[3][4][5][6]钱钢.唐山大地震[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92、92、153、153.

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篇3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描写记忆的作文 篇4

你追求简单,我崇尚繁华,你喜欢低调,我更爱张扬。你用温柔将我包裹,我却还在东张西望,说看不清你的笑容。犹记得那年冬天争吵过后,我负气地赶你走。我扭过头去,听到你离开的脚步声。你迈得很轻,我听得很真。你每踏一步,我都会掉一滴眼泪。我蹲了下来,将头埋进手臂,没有力气说话,只在心里埋怨。“我们不是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吗?”我循声望去,你奇迹般地站在我的面前,我扑进你的怀里,舍不得放开,感激地说:“不是一辈子,而是三生。”

冬雪覆盖草坪,你带我找寻春的痕迹,我们踏得雪“吱吱”作响。我不语,你默默地看着我呆呆的眼神,用手指点住我不展的愁眉,说我是个“傻丫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温暖了我整个冬季。

半年前,挥别你渐行渐远的容颜,我弯下腰去,拾起地上的黄蕊,轻轻握在手心,想将简单的友谊汇入这一朵纯洁的花中,送给你。而一阵风吹散了我手中的残蕊。风中,你祝福我,也让我祝福你。你悄悄离去,不留痕迹,正如你轻轻地来。

而今又是一年冬季,雪花还未降落,寒风却刮来阵阵忧伤。元旦之夜,我燃起烟火,光亮中,我见到你笑靥如花。

烟花燃尽时,我收到你寄来的礼物――?一个红色磨砂玻璃杯,我想你一定是把所有的问候与思念、呵护与爱怜一并装了进去。我小心翼翼地用它冲一杯茶。淡淡的茶水,满口清醇,似你我友谊的见证。

描写童年记忆的优美作文 篇5

打开童年的记忆,首先想起的就是家乡那条清澈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日日夜夜汩汩的流淌,我童年里的许多幸福的时光和欢声笑语,都是和着河水一起流淌在时光的隧道里。洒落在故乡的那片热土里。

春天,当布谷鸟携带着和煦的春风,鸣叫着从小河上空飞过。故乡的山川仿佛是一夜之间,就被大自然神奇的画笔点染成了一幅最美丽的画卷。河堤上的柳树舒展开阿娜的身姿,小河的两边开满了鲜艳的水草花,对岸小山坡上的栎树也吐露出最鲜嫩的叶子。那时,河堤上的柳树下和河滩的草坪上是我和伙伴们的天然游乐场。我们在河堤上捉迷藏,荡秋千,放风筝,用罐头瓶装点饵料在河里诱捕小鱼,用柳条编成帽子在草坪上玩捉特务。游戏没有玩腻的时候,一遍接着一遍,玩累了,我们就躺在草坪上,嘴里爵着甘甜的嫩草芯(俗称毛尖)。看深邃的蓝天上飘过一片又一片的白云,我们的心也快乐的像天上的云朵,无局无束,无忧无虑。

夏天,是我童年时最盼望的季节。也是童年最欢乐的季节。夏日里没有上学的烦恼,天天都可以开心的玩耍。那时村里所有的男性小伙伴都是清一色的兰布小裤衩,赤脚赤背。小河里的小水潭是我们每天不约而同要去的地方。我们像水牛一样长时间的泡在水潭里。在水潭里打水仗,比憋气,玩最原始的游泳比赛。欢乐的笑声和飞舞的水花声,往往一喧嚣就是一整天。夏天里我们还非常盼望下雨天,每次大雨过后,我们就会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河边的水沟里捉鱼。竟管捕鱼工具非常的简陋,但我们每次都会有很丰厚的收获。那喜悦的心情简直难以用语言表述。往往夏季过去了很久了,我们伙伴之间,还在谈论夏天里那一件又一件的捉鱼趣事。

秋天,是童年里最甜蜜的季节。那时的山村周围到处都散发出野果香味。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好多山果即能解谗又能填饱肚子。“七月杨桃八月炸,九月板栗笑哈哈”。什么时间成熟什么果子,这些早已熟记在我们稚嫩的心里。还有那个山崖边长满了山楂树,那个山冲里有几棵柿树,那个山林里有十几棵板栗树,这些也都烙在我和伙伴们的脑海里。放学以后,我和伙伴们三五个结伴一起,提着篮子,从一个山冲跑到另一个山林里去采摘成熟的野果子。秋天结束的时候,我们每家门面都会晒上几簸箕野山果。那时每每看到那些晾晒的野果,自己往往还感觉特有成就感。

冬天,是童年里游乐项目最多的季节。记得那时,所有的男伙伴都有两样玩具。一是陀螺,二是铁环。上学时书包里装着陀螺,手里推着铁环,一路奔跑着去上学。课余时间,操场上则是挤满了打陀螺的同学。放学的路上走到结满冰的堰塘时。往往还要堰塘里比试一番打陀螺的技巧。就是在堰塘的这边放下陀罗。然后一鞭子,把陀螺打到堰塘的对岸去。若是那个伙伴用劲小了,陀螺停在了堰塘的中间,捡不回来了,便会引起同伴们的哈哈大笑。

冬季里最快乐的时候,是无风满月的夜晚。在那点煤油灯还很奢侈,文化生活又特别落后的年代,集会玩耍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事。那晚村里大大小小五十多个小伙伴,会一个不少的来到村东的禾场上。平日里寂静的山村,在那时是最最热闹、最喧嚣的时候。我们在禾场上追逐嘻戏,唱歌、跳舞、学唱样板戏,自编自导滑稽表演。欢声笑语总是一浪高过一浪。疯够了,就开始玩游戏,十几种游戏项目,会一个接一个一直玩到深夜。从来没有人嫌累,虽然是数九寒冬,但每个伙伴都是玩得汗流满面。夜深了,大家总是在家长的好多次吆喝声中,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描写记忆中的味道作文700字 篇6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住在外婆家。外婆的地里总有很多红薯,红薯粉便成了我小时候的佳肴。收红薯,洗红薯,碾红薯,晒红薯汁,泡红薯粉……这些繁琐又累的步骤全靠外婆一个人来做。我总想帮帮外婆的忙,可外婆总说:“好孩子,做功课去,大人的事你不必插手。”我总是在远处呆呆地望着外婆佝偻瘦小的身躯,可一碗香甜的红薯粉下肚,我就啥也不记得了,只顾着对外婆傻笑。

长大了一点儿,妈妈把我接到城里来读书。在城里,飘香的烤肉,香辣的鸡翅,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零食让我渐渐淡忘了红薯粉。

可有一次妈妈带我回乡下过年,又唤醒了这藏在我记忆深处的味道。一进老家的房门,外婆就蹒跚着步子走出来迎接我们。外婆一看见我就搂住我,说:“外婆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薯粉,快到厨房去吃。”我不太情愿,因为我刚打开了一包薯片,但我还是去了厨房。透明的红薯粉一到我的嘴里,我怎能淡忘这香甜的味道。那不仅仅是一碗香甜的红薯粉,还有外婆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爱。红薯粉吃完了,但这种爱的味道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镶嵌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会散去。随着时光的沉淀,这个味道,这份爱也愈发熠熠生辉。

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篇7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描写记忆的作文 篇8

小时候,我很顽皮。就是不喜欢洗脸。每次要去洗脸时,总是大哭大闹,要不就是踢凳子。一次,妈妈拉着我去洗脸,我死活不肯走,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妈妈生气的拿着扫把,扬起手来准备打我。外婆闻声而来,看见了,赶紧把我拉到身后。妈妈看见是外婆,将扫把放下,说:“妈,你总是护着她你看把她惯成什么样子了。”外婆摸了摸我的头,将我抱到她怀里,说:“她才几岁,只是个小孩子,你哪能动手打啊。”我趴在外婆的怀里,头靠在外婆的肩膀上。望着那两鬓双白的头,闻着外婆身上肥皂的味道,那是外婆的味道……

月光皎洁,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轻摇的小扇,空气中夹杂着竹扇的清香和汗味。小扇传来的清风让人清爽舒适。我喜欢坐在床上,外婆总是坐在床边,给我唱。手里的小扇轻摇着。汗水滴在竹席上。在歌声和汗味的清香中,进入梦乡。那记忆中外婆的味道,是咸咸的。

屋外的鹅毛大雪还在下。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喊外婆:“外婆,你快点,等会外面的雪要给别人拿走了。”外婆端出一碗鸡汤放在桌上,说:“好嘞,回来外婆给你喝鸡汤。”屋外白雪皑皑,我也不怕冷,在雪地里捧出一把雪,揉成一个球,向外婆扔去,我玩的十分高兴。后来外婆用她那粗糙的双手把我的小手握在手心,不停地哈气。然后抱起我走回家。屋内散发着鸡汤的香味,我在餐桌上已经等不及,只见外婆那通红的双手拿着勺子不停地搅动。我性子急,忍不住直接捧起碗,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外婆笑着说:“慢点,别烫着了。”我咂咂嘴,说:“外婆熬得鸡汤真好喝,我还要喝一碗。”外婆端起碗走向厨房说:“好好,让我的小宝贝儿喝。”我等外婆再过来时,吧唧一声亲在外婆的脸上,又狼吞虎咽的喝起来。外婆在一旁看着我,笑了起来,满脸的皱纹挤在一起,像一朵花。那时,浓浓的鸡汤包裹着外婆对我的爱。而外婆的味道就是那鸡汤,香醇而美味。

哦,我的外婆!

描写记忆的作文 篇9

外公外婆家住在娄底,每到寒暑假,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回到这里。朝阳一路相随,等车驶近外婆家门口时,太阳正好挂上头顶。车一停稳,我立刻像兔子一样扑往外婆的怀抱,这时,迎接我的不仅是外婆慈祥的笑脸,还有那淡淡的油烟味,好似在偷偷地告诉我:她一定又在做好吃的了。

外婆炒菜从不用薄薄的碟子,每一道菜都满满的堆在大碗里,一碗又一碗的从厨房端过来,很快桌子上就放不下了。看,红的有红烧排骨,红菜苔;绿的有青椒炒牛肉,拍黄瓜;还有紫色的茄子,黄色的南瓜……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最让人期待的还是那一道专属于我这个小馋猫的神秘大菜了。这道菜的做法非常繁琐,但为了我这个小馋猫,外婆总是不厌其烦地忙碌着。

那一天,外婆领着我来到菜园里,直接把那只叫得最凶,长得最肥的大母鸡抓在手上。大母鸡好像知道“大事不妙”了,急得咯咯大叫,直叫得我都快要为了它求饶了。外婆偏头看了看我,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没过多久,外婆就像变魔术般把一只肉嘟嘟的整鸡,一个新鲜的猪肚和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洗净摆在面前。看着我期待的眼神,外婆的手更加麻利起来。三下五除二,大肥鸡被外婆塞进了猪肚里,在肥鸡猪肚衣上又立即包上一层荷叶衣。

我静静地看着,外婆时而咬咬牙,却始终微笑着,感觉像阳光那么温暖。细细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流下,外婆没有用手去擦,也没去拨开垂在眼前的花白的发丝。只见外婆顺手抓起一大把早已准备好的湿泥巴,严严实实裹在猪肚鸡的荷叶外衣上。这时,外婆终于说话了:“乖孙子,把这东西放进火堆里煨一煨,等扫熟了,就归你喽!”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在剥开泥巴荷叶的那一刻,真想大声说:“味道可真绝啊!”

浅谈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篇10

学生的作文如何写具体呢?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呢?

一、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

“万事开头难”,学生初练描写,最困难的莫过于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应该交给他们一些描写的套路。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我曾给学生留过一个作文题目《秋天的校园》,开始很多学生反映不会写。于是我给他们提示了一些古诗,让他们思考分别从哪种感觉写的:于是他们从“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懂得了应用眼睛去观察秋天的色彩;从“八月秋高风怒号”懂得了用耳朵去聆听秋天的声音;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懂得了用鼻子去嗅取秋天的味道;从“天阶夜色凉如水”懂得了用身体去感受秋天的温度……很多学生觉得开窍了,写作一发不可收。

其实初一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和第七段关于春夏秋冬的百草园的描写;《社戏》中关于“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的描写都是练习“五觉法”的很好的范例。

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掌握了“五觉法”,只是让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要想增加文章的文采,必须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练习运用修辞,可以有意识的做一些修改训练。比如把“天空,更加蓝;云,更加洁白;水,更加清澈;大地,更加广阔。我,更加美丽。”加上修辞修改成“小鸟,因天空而更加轻捷;微风,因轻云而更加温柔;鱼儿,因湖水而更加可爱;树木,因大地而更加茂盛。我,因初中生活而更加美丽。”

三、抓住事物的特征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它需要老师的强迫和激发。我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寒冷”的小组对抗,让学生去寻找寒冷时人和动植物的反应,却不允许出现寒、冷等字眼,说不上来或重复的组淘汰,来决出优胜组。结果原本要进行一节课的活动整整延续了两节课,同学们连冷的时候摸到暖气时感觉很热还是没感觉都讨论到了,这一篇“寒冷”的作文写得极其成功。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写一个季节,却不允许他们在文中直接点明季节,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寻找能体现四季特征的细节,如春季融化的冰雪,待放的花蕾;夏季盛开的鲜花,如茵的树木;秋季累累的硕果,金黄的麦浪;冬季皑皑的白雪……

四、情景交融

会景物描写了,学生往往陷入另外一个误区。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考试没考好,见到蓝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欢唱的小鸟也无心欣赏。”还振振有词的说当时天气确实很好,可如果你真的心情不好,明媚的阳光只会让你觉得刺眼;歌唱的小鸟也会让你觉得吵人才对。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同样面对寒冷的冬天,毛泽东感受到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岑参看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妩媚;孔子则体会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理。

描写记忆的句子 篇11

1、陈嘉川眼神复杂了睨着她,叹了口气:“越想忘记越难忘记,记忆是世上最鲜活的东西,忘不掉就不要忘,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你看,就像我的腿,无论我忘与不忘它都没了,痛依然在,而生活要继续。”

2、将不愿想起的记忆尘封在心底最深的地方,一层一层的覆上忧伤,让岁月无声的埋葬……

3、总是活在回忆里,只因自己记性太好!经历过,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依恋······当别人大踏步的向前走去时,我依然徘徊在那份美好的记忆里,嗅着它的点点余香!

4、“时间带走了一束约定,记忆偷去了一串泪珠.慢慢的想:有时候是我路过了,但也错过了!有时候是我在意了,但也大意了.有时候是我爱慕了,但也迟慕了.”

5、这些青涩、幼稚的记忆一直搁浅在我的体内,让我保持了孩子的容貌,脸上留下那种迷惑、不安与执拗的神情,只要这种表情还在,我便一直生活于时间的夹缝之中,不再年轻也不能老去。

该是把这种表情剔除的时候了,心安理得地让时间的纹路爬上我的面颊,我会变得坚定、坦然,而且安详,而你将不再爱我,我可以自由地老去,我将脱离你的目光,从岁月的侵蚀中获得自由。

6、有人问,DJYAN有这样可以倾诉的人吗,这个人,一直都在么。

言希笑,sometime的灵感源自这个人曾经的温柔相伴,我在这个人身上,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有这样一种人,即使不说话,站在我的身旁,只留下影子,所有的困难也都是可以渡过的。一直都在,是怎样一种涵义呢,太大太宽泛,而我始终认为,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们走到最后,重要的是,那些无法消除的`记忆。

7、挥不去的是记忆,留不住的是年华,拎不起的是失落,放不下的是情感,输不起的是尊严。

8、斜风细雨,魇愕梦境,弥久的等待,现实与梦境我都找不到自己,尝遍了彷徨和恐惧的滋味,无法入眠却怨长夜更漫长,穿越那些被细雨淋湿的记忆,尽是离愁别恨,总会有人读懂你的伪装,看穿你的逞强,在乎你的悲伤,而我端坐在你的彼岸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用沉寂的岁月慢慢的为自己疗伤。

9、《最长的的电影》------再给我两分钟让我把记忆结成冰别融化了眼泪你妆都花了要我怎么记得

10、有些东西我们可以抛弃,却无法忘记,它静静的躺在记忆的深处,冷不丁醒来,让你心碎一场,激动一场,感叹一场,然后又沉沉的睡去。

11、一个人要学会在自己的记忆中选择,那么他才可以经常快乐。

12、最深最深的地方,所有回忆被抹成空白的地方。当外在的一切依然并行无恙,生活继续以幸福而平常的姿态继续时,依然存在的无限寂静的地方。像停留在整个宇宙边缘的尽头,时光和记忆交融凝固在一起。依然能听到最完整最孤寂的声音。

13、每一个瞬间,灰烬都在证明它是未来的宫殿。夜晚拥抱起忧愁,然后解开它的发辫。关上门,不是为了幽禁欢乐,而是为了解放悲伤。他埋头于遗忘的海洋,却到达了记忆的彼岸。他说,月亮是湖,我的爱是舟。

14、若说,生命是一杯陈年的米酒,那么我愿意,饮断衷肠,沉醉千载,永不醒来。怎奈,流连在记忆深处的孤影,只余下一丝寂寞的情怀,迎着清寒的风声,独自沉寂在此般冰冷的夜晚,然后,仰望深邃的长空,此间销魂,寂寞谁懂。

15、细胞每个月更新一次,你自以为所熟识的不过是记忆中的我罢了。

16、如果从开始就是一种错误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它会错得那样的美丽

17、现实是根狠狠的毒刺,刺伤了待放的蓓蕾,破灭了美妙的梦境,也溃烂了无处安放的情感。再深刻的铭记,再深情的诺言,再深切的关怀,终究抵不过一句再见。太多的太多,不是我们已把它忘记,而是不再想起。如今,陌上花开,我们一路走,一路丢。流浪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背对着记忆渐行渐远。

18、在过了某个特定年龄之后,我们的生命中已不会再遇到任何新的人,新的动物,新的面孔,或是新的事件:一切全都曾在过去发生,过去一切全都是过往的回音与复诵。甚至所有的哀伤,也全是许久以前一段伤痛过往的记忆重现。

19、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你也许会说“不是都过去了吗?”其实过去的只是时间,你依然逃不出,想起了就微笑或悲伤的宿命,那种宿命本叫“无能为力”。

20、“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21、这的确是一件矫情的事儿。我们兴师动众地试图抗拒时光的力量,要将所有日后注定会变得语焉不详的记忆一丝不苟地镌刻在一张胶质画片上。

22、千言万语终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只有梦中的你,才是我最真实的记忆

23、原来那时的记忆仍旧是完好地躺在心里,以为忘记了,不过是因为没有人或事去触动而已。

24、小时候最爱喝的汽水,好不容易找回来喝却不对味了。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毫不留情地改变了眼中的世界??有些美好,放在记忆里就挺好。

25、童年的雨天最是泥泞,却又是记忆里最干净的曾经。

26、我想象着两个人数年后重逢时的激动心情。从前,他们经常来往,因此觉得彼此由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回忆联系在了一起。相同的回忆?误解由此产生,他们没有相同的回忆;两个人都只从他们的见面中保留了两三个小小的情景,但是各有各的情景;他们的回忆并不相像;不能相互印证;甚至从数量上来说,也无法相比: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回忆往往多于对方对他的回忆;首先是因为记忆能力因人而异(这还是两个人都能接受的解释),还因为(这更难接受)他们对于对方的重要性不一样。

27、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触碰。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

28、流星,注定一闪而逝;浮萍,总是随波逐流;白云,只能在天空漂泊流浪。真实的世界不是一部温婉的童话,或许这些往事会化成最美的那朵云,停泊在记忆里,得到和失去会在这同一源头回响。

29、我同样被洗得皱皱巴巴,在三十岁以后,晾晒在我的记忆里。

30、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31、翻开藏在笔尖的记忆,我似乎看到了朦胧的永恒,原来永恒便是这过往的碎片。

32、是令人日渐消瘦的心事

是举箸前莫名的伤悲

是记忆里一场不散的筵席

是不能饮不可饮

也要拼却的

一醉

------爱的筵席

33、若时光不曾来过

被风化的时光雕刻成浅浅的印记

我轻轻的放慢脚步,聆听

若幸福不曾来过

仰望天空的背影留下深深的呼唤

我奋力的踮起脚尖,触摸

被时光掩藏的秘密

我愿意放在记忆的角落

静默,相守。

34、我能给他的回忆,我能给他的记忆,就只有那么多了。

35、你看这人间喜剧:有人为爱痴狂,有人为爱成殇,有人为爱痛哭,更有人以为爱百炼成钢。他们或悲观,或喜乐,或不喜不悲,都在看罢青春这场戏剧。等到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是收拾心情继续上路?还是祭奠过去埋葬记忆,以此青灯古佛相伴?还是抱紧自己,不再受伤?喜一场,笑一场;悲一场,哭一场。终究还是释然。

36、破晓撕开帷幕,记忆像被现实打败的残军溃将落荒而逃。我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姿态继续着尘世的悲哀...

37、记忆深重,等我们老去,留下来的,也仅仅只有它们了。

38、夜深人静,那是我喜欢的去处。影像、音符、书页、过去的记忆,甚至在电脑里的一幅图画都是必经的路景,或探头探脑,或驻足观望,或走走停停。一个人若在树下坐等花开花落,果实由青变红直至熟透,在我看来那是傻子。

39、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

40、做事必须搞清10个顺序

职场:先升值,再升职;

2.沟通:先求同,再求异;

3.执行:先完成,再完美;

4.学习:先记录,再记忆;

5.设计:先仿造,再创造;

6.创业:先成长,再成功;

7.发展:先站住,再站高;

8.人际:先交流,再交心;

9.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别人;

描写咖啡记忆的散文随笔 篇12

屋子里设计得更加雅致了,虽然不见了我很喜欢的藤条大摇椅,但取而代之的一个个小单间的设计也很有几分浪漫的情趣。选择一个单间坐下,服务生过来把菜单递给我,我信手翻阅了几页,却没有真正去看。其实,对于这家休闲吧我再熟悉不过了,每一样休闲食品都在我的了解之中。特别是对于咖啡,每一种我都品味过,香醇的,微苦的,很苦的,速溶的,现打磨的——我完全可以给大家做介绍了。服务生热情地向我推荐那种现打磨的卡布奇诺,说实话,纵然这是小城里最好的一家休闲吧,即使是现打磨的咖啡,味道也不是那么纯正的。初次喝咖啡点的是爱尔兰——为了我曾经提起过的那个故事,但后来又觉得喝不出那种味道,于是经常选择较为苦涩的曼特宁,而且习惯了不加糖。但为了不扫服务生的兴,我还是要了她推荐的卡布奇诺。

这是一种泡沫咖啡,服务生端上来时热气腾腾的,杯子里溢满了泡沫,让人顿时沉醉在咖啡香甜的氤氲中。咖啡杯和以前的也不一样了,盘和杯的造型别致了许多,上面满是红色玫瑰的图案。盛起一勺咖啡轻轻啜了一口,细细地品味,却也没发现和那种用速溶咖啡调制的有什么异样,也许是我还没有真正学会品味。虽然飘出了醇香,但还是略微有一点点苦,也是,咖啡本就是苦的,我也习惯了这种苦味,这还是比较香醇的咖啡,比起曼特宁和黑咖啡它的苦还远远不够。

正值中午,来客比较多,因此嘈杂了一点,我的心绪也不那么宁静了。以前,总习惯一个人静静地躲在这里想一些事情,伴着舒缓的音乐,温馨而浪漫。仿佛霎时间隔离了尘世,给自己的心灵寻到了一方净土,种.种不愉快也会瞬间烟消云散。而今天,各种各样的声音总是不可抗拒地时时撞击着我的耳膜,让我在这方空间再次感受着尘世的俗不可耐。别误会,我不是自命清高,其实,在这纷杂的世事中,每个人都为之所累过,每个人也都曾厌倦过,是不是?我不是想逃避,只是想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偷闲的一隅罢了!

咖啡渐渐冷下来,泡沫也不见了。忽然觉得变冷的咖啡越发苦涩了,可细细品味起来也更加有味道了。思绪也开始渐渐曼延开来……

其实,这倒也很像人生。年轻时热血沸腾,充满着朝气和向往,随着岁月的磨砺,变得愈来愈成熟稳重,开始了冷静的思考,而此时也变得更加深邃耐人寻味了。

……

已经喝了半杯咖啡,看看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索性破例将一袋糖都加了进去。轻轻搅了搅,再啜入口中,发觉全然变了味道,很甜,一袋糖完全消释了咖啡的苦。哎!如果人生也能像这样痛快地将一袋糖撒进去,该有多好啊!可是,那,还是人生的味道吗?我真的不知道!

注意力一直被思绪牵引着,使得我在喝了半杯咖啡之后才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杯中的咖啡液面上竟有一个心形的图案,我不禁惊叹调制者的绝技!但转念一想似乎又不大可能。目光移向了悬挂的灯,这灯很特别,乳白色的玻璃灯罩,里面一个彩色的小灯泡,从灯罩里又垂下来一串类似风铃的装饰。想必应该是这灯光所为吧,我向不同角度移了移杯子,杯中显示的不同形状证实了我的想法。可偏偏就我放咖啡的这个位置,在杯中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心形。我不知道灯的设计者在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方面,也不知道休闲吧的管理者是不是特意的选择,总之,我为我的发现窃喜了好一阵,冲淡了我有些落寞的情绪。

最是明灯知我意,玫瑰杯里正投心。

一杯咖啡啜尽,我已整整坐了三个小时,自己霸占了一间屋子这么久,心里不禁有些过意不去。走出休闲吧,外面天空已是阴转晴,几日里颇为少见的太阳坦坦荡荡地悬挂在空中,天气燥热了许多。我舒了一口气,却发觉头晕晕的,现实已不再那么真切……

谈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描写 篇13

关键词:初中作文 描写 兴趣

几年来,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叙述多而描写少,更谈不上正确的抒情和议论了;有时学生甚至全文都是自己的叙述而无描写。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不够和没有掌握正确的描写方法有关。

众所周知,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其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是基础,而能否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则取决于描写,一篇文章如果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让人读起来自然会如同嚼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

应该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呢?笔者认为应从素质教育入手抓好作文教学的几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展示优点,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读”来提高“写”的兴趣。教材上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篇篇都是范文,教师可以选出最精彩的、最有特点的描写片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体会他的最美妙之处,理解描写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例如,在《夜走灵公峡》这篇文章中的场景描写:“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云。”、“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文字虽然不多,却感觉到了天气的恶劣,烘托出了工人的冲天干劲儿,为文章增色不少,突出了中心。这一点,学生通过朗读是不难体会到的。这时,再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果不用描写只用叙述怎样?很显然,单说天气的恶劣那自然就没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了。

二、认真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只认识到描写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他们应用到写作中去。而学生这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头脑中缺少描写的主题和形容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仔细地观察、体会、分析、研究,学会积累素材。

比如,有一次在写《我的同学》这篇作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把主人公写成自己的同桌,提前一周就布置了这个作文题目。结果,在一周时间内,每个同学都非常留意同桌的一言一行,努力去发现同桌的特长和优点,而每个同学这时也就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争着做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来给同桌一个好印象。文章写好后,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轮流朗读自己的文章,由全班的其他同学听完后进行评判:文章描写的人物和本人是否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一致,是否体现了本人的性格特点等等。由于是熟知的人,每个同学都有东西可写,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互评、互改、互学,同学们都认识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这次作文取得了双倍的成功。通过这样多次练习,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认真观察、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三、勤写多练,培养能力

仔细观察与勤写多练是分不开的,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尤其是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把自己看到的有特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用最准确地语言纪录下来,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形象,同时把教学与写日记结合起来。

比如写《难忘的一课》,有的同学不知写什么,可是有一个同学写了一堂生物课,就描写得很好,原因在哪里呢?原来他当时上完课后就把实验室的环境、课堂上的气氛、同学们的表现以及教师生动、活泼的讲解都记录了下来。因为观察仔细,受到感染,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生动、情景真切、思想深刻。由此看来,勤写多练是提高描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另外,在描写练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描写与中心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描写是为体现中心内容服务的,不要只为追求生动、形象而使描写过多、过滥,有损主题的表达,影响文章的表达能力。

四、评讲结合、提高水平

勤写多练是一种量的积累,要想有质的飞跃,还需要在多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讲。

(一)讨论评议,共同提高

除了前面提到的课堂讨论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选出自认为最精彩的描写片断到课堂上诵读,其他学生来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小组的统一意见来,小组再派出代表来讲一讲评议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描写水平在讨论评判中得以提高。

(二)互相对照,学优补差

让学生写好作文后,在课外互相比照,特别是描写运用的是否准确、生动。让学生互相学优补差,学生不清楚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三)多鼓励,少批评

有些同学,由于写作基础比较差,往往有自卑心理,尤其在评议别人的作文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即使观点错了,也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增强其自信心。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关于描写只要有一两句切中主题的就可以表扬,不要只看到他的不足,要营造浓厚的鼓励氛围,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运动精神下一篇:欢度国庆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