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精选8篇)
周xx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9岁(1987年7月22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89********(手机)
E-mail:zhouyu@51job.com
最近工作[1年1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职 位:高级平面设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学 校:中央戏剧学院
自我评价
热情、性格活泼开朗的我,心理素质好,对待生活、工作乐观向上、为人真诚、坦率,善于人际关系,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干扰。本人针对以前的工作总结: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苦恼.在领导及关怀与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高级平面设计
工作经验
2013/5 ― /4:XX有限公司[1年11个月]
所属行业: 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中心设计高级平面设计
1.品和模特摄影和摄像的拍摄概念创立,具体拍摄计划制定和现场指导或拍摄;
2.公司要求设计服务的相关部门,项目经理和外包商密切配合;
3.协调并制定最终产品的工作进程并监控其制作成本;
2011/10 ― 2012/12: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设计部 资深设计师
1.根据市场及销量情况变化制定年度计划;
2.借助量子恒道、数据魔方等工具对网站流量、产品排名进行统计分析;
3.审核第三方合作公司的设计质量及工作进度,协调管理第三方合作机构配合人员。
教育经历
/9― 2011/6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
证 书
/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 语(良好) 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等院校, 开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已二十年之久, 建立了以“项目驱动教学”“尖子生培养工作坊”等多样化教育教学模式, 为业内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影视表演人才。本文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办学特色谈谈舞台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舞台实践是检验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专业艺术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筹校内实践教学, 兼顾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 而提升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表演水平, 不是课堂上简单的教、学、做就能做到的, 往往需要长期的舞台实践才能完成。舞台实践主要包括校内与校外两大版块, 校内舞台实践为教学汇报、实习大戏、毕业大戏展演等, 校外舞台实践为舞台演出 (话剧、小品、音乐剧等) , 电影、电视演出等。
舞台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舞台艺术表演, 以话剧、小品等艺术形式来展示它们的专业训练、艺术表现以及其综合艺术素质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十分注重舞台实践, 教学汇报、音乐剧、诗歌朗诵会、综合文艺汇演、实习大戏、毕业大戏等一系列的舞台实践活动, 早已成为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项目。此外, 学院还经常推荐优秀学生参与校外各种舞台实践机会, 如舞台演出、影视剧的拍摄、电视主持等, 由此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璀璨之星, 如影、视、歌、节目主持四栖明星瞿颖, 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新人奖获得者颜丹晨, 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赵靓, 中国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冠军肖青、湖南经视制作的家喻户晓室内剧《一家老小向前冲》严家二媳妇荣心巧扮演者杨珊珊等。检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便是舞台艺术实践, 通过其舞台艺术实践可以总结表演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可对专业教学内容一一进行相应调整与改善。艺术实践推动专业教学, 舞台表演检验教学水平。重视舞台实践, 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着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二、舞台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舞台实践教学可以夯实课堂所学知识,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当教师实施舞台实践教学活动时, 学生会主动并且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想办法如何圆满地去完成排演作品。在这项活动中, 学生不仅加深对单项课程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融会贯通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创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以作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剧目排练为例, 本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学会创造完整的角色形象, 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较为全面。不仅涵盖了“表演”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同时内外部技巧的表现也涉及到“台词”“形体”“声乐”等专业基础内容的训练。学生既要从表演技巧入手, 通过分析剧本和角色、构思角色、体现角色等一系列的表演创作流程来完成教学任务中创造角色的实践训练, 还能从内心自省、外部评价等途径了解反思自身在“台词、形体、声乐”等学习中问题所在, 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内容的强化和补充, 使实践成为教学的镜子。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一直秉承着“项目驱动教学”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创作, 多体验。2012年编排的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 就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 学生自我完成的舞台实践项目。后来经过多次打磨和改进, 从课堂走向了舞台, 并在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夺得最高奖“优秀剧目奖”, 与国内顶尖艺术院校中戏、北影、上戏等站在了同一个领奖台上, 获得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赞赏与肯定。
三、舞台实践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助推力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如何能够迅速得到锻炼与成长, 其关键在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懂得学习、懂得思考, 懂得创造, 而舞台实践活动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助推力。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反对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主张解放思维与天性,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提倡在“做中学”。舞台实践活动要求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为主体, 在老师的引导下, 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与能力,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得到最大呈现。他们以编、导、演多重身份进行艺术创作和体验, 从选择题材、查找资料开始, 直到完成作品, 虽然整个过程问题不断, 但是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学会了反思, 创造和总结,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舞台实践使他们取得经验, 学会协作、学会管理、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积极探索着“尖子生培养工作坊”的教学理念, 立志出精品、出人才。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的戏剧影视表演学生集聚一起, 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课余时间创办了工作坊, 从最开始的两三人, 到现在拥有二十多人的大集体, 短短几年间, 他们共同创作的《风雪夜归人》《一门英烈》《特殊故事》等一大批话剧走向了舞台, 风格样式创新、大胆, 在长沙市及周边城市都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同时也受到了各大媒体、行业专家的关注与肯定。
四、舞台实践是实现教育与市场无缝对接的重要纽带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要有前瞻性, 要注重瞄准市场, 要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学校与用人单位是否真正能够做到“无缝对接”, 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舞台实践便是其重要的纽带。目前, 表演类学生的舞台实践大多是以话剧、影视作品等形式来进行, 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排演剧目这种艺术实践形式, 难免太过单一, 那么这早已不适应于社会的发展。目前, 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学生制定的就业目标必须多元化, 除了演艺人员外, 还有如艺人统筹、策划、编剧、编导、经纪人、演出管理、教师等。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打破了原有的话剧、影视作品等这单一的舞台实践, 大胆地开展了多形式的舞台实践教学活动, 如诗歌朗诵会、校园主持人大赛、模特大赛、综合文艺汇演、微电影创作展演等, 并且利用专业艺术院校艺术学科的“专业化”“精细化”优势, 为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编剧、导演、主持、采编等其他艺术类课程, 拓宽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坚持立足好表演这一灵魂, 做到了“博与专, 学与用”, 适应文化市场的用人需求。此外,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每届表演专业的毕业大戏展示舞台都从小课堂搬到了大剧院, 每年都将上演一场盛大的话剧表演, 邀请各类媒体、用人单位、群众等, 接受来自社会各方的评价, 这既是对教学水平的检验, 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展示的最佳平台。
高等艺术院校还要积极探索与企业、校际交流或合作办学模式, 与各类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紧贴市场,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搭建就业平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实行校媒合作办学 (如潇湘电影集团) , 集团每年都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与就业机会, 如影视剧演员、主持人、导演等。另外, 湖南大学积极探索创新校际交流或合作办学新模式, 打破现有教育管理机制的壁垒, 尝试与一流艺术院校或综合性院校艺术类专业开展联合办学与交流合作, 培养拔尖艺术人才。去年底, 学院派教师代表远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目的就在于交换办学经验、洽谈交流合作。我院成绩优秀学生可以到合作高校或者知名工作室学习深造或实习, 给艺院学子创造了更好的学习交流与实践实习的平台。
五、结语
戏剧影视表演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 舞台实践教学在其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舞台实践教学, 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水平, 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加强人际沟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架起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无缝对接”的桥梁, 这样高校人才的培养才是科学有效的。
近年来, 艺术专业的扩招、艺术人才的就业难、艺术市场的扩张等现象, 都在推动高校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专业艺术院校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依托自身专业化、精细化的艺术科学背景, 形成自我办学特色;如何重视舞台实践, 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人才, 以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需求等, 这都将成为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项亟待解决、探索研究的长期性课题。
摘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等院校, 开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已二十年之久, 为业内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影视表演人才, 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围绕舞台, 造就人才;依托文化, 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植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和亮点。本文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办学特色谈谈舞台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传承与创新
戏剧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艺术门类,其中包含了戏曲与话剧两种类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戏剧的舞台表演过程中,要想其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观赏效果,做好其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工作非常的必要,舞台化妆造型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戏剧表演效果。
一、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特点
首先对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主要特点予以简单分析,在戏剧艺术当中,对人物进行塑造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就是化妆,其中包含了演员的头部、面部及全身的改造,通过化妆,能够帮助戏剧演员对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予以准确、生动的表达,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人物塑造效果,在整个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演员的年龄、身份、个性特点等予以综合的考虑,同时要能够保证所设计的妆容与造型能够与整个戏剧所要表达的情景、主体相符,此外,还要便于演员进行各个角色的替换,从而有效的提升戏剧的造型表现力,通常情况下,一个戏剧演员本身的面貌与戏剧作品中的角色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如:有一个男人扮演花旦,一个年轻人来扮演老者,要实现这些改变,就需要化妆师通过化妆造型设计实现这些转变。另一方面,戏剧作品通常是在灯光下开展,为了增强舞台表现力,化妆师在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想象力、感受力与观察力,通过对相关戏剧作品的理解,为演员塑造出具有立体感的妆容与造型,从而使得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对戏剧作品的内在本质予以良好的反映,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1-3]。
二、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戏剧尤其是戏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京剧等不同的戏曲形式,各种戏曲形式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且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各不相同,随着时代的进步,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方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下面就主要对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方法予以简单分析。
(一)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点的应用
在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工作中,点的运行非常的频繁,尤其是在面部化妆的过程中,可以说点是整个面部妆容的核心,整个面部妆容是由唇部、鼻子、眉毛、眼睛等各个点的有机组合,通过对各个部位的勾勒,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面部效果。化妆师在进行面部妆容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演员的眉毛和眼睛勾画出来,然后依次将眼线、眉毛、嘴岔画出来,通过不同的点的变化,能够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戏剧曹操这个人物的化妆造型过程中,为其设计的是三角眼,其主要想要表现的是,人在思考与看周围人物的过程中,眉心稍微皱起、眼珠往上翻,眼梢处于自然低落的状态,应用这种化妆方式是为了表现出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善于算计的特点。
(二)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线条的应用
在对戏剧中人物个性设定的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妆造型设计手法就是线条,通常情况下, 在一个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个线条搭配,以便于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提升演员整体妆容、塑造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这也是在戏剧角色塑造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化妆造型方式,这里所说的线条并不是直线线条,人的面部表情、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并不能简单的应用直线来进行表示,而是要应用多个柔和的线条进行组合,如唇线、眉线等,应用这些线条合理组合,再加上演员自身面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灯光的照射之下,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立体造型效果。不管是应用何种线条表现形式,所塑造的形象一定要能够与剧中的任务形象相符。例如:在为演员画眉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眉尾、眉峰、眉头的位置进行确定,最终画出什么哪种风格的眉毛,则需要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确定,若剧中角色具有俊美的特点,那么在画眉毛的过程中,就应该尽量的将眉毛画的看起来柔美,以便于能够很好的与其所扮演的角色特点相一致。但是若是一个本身长相清秀的演员需要去扮演一个外表硬朗的角色,就需要在为演员画眉毛的过程中,将其眉毛画的硬实、坚挺。除了眉毛之外,在为演员化妆的过程中,其眼睛、嘴巴、鼻子的妆容都要结合剧中角色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总的来说,要能够保证演员整个脸上的妆容保持一致性[4]。另一方面,化妆造型设计也要能够与舞台工具、服装设计、舞台布置等紧密结合,并且化妆师给演员设计的整体妆容不能过于复杂,以便于对角色最终的舞台表现效果产生影响。
(三)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良好的色彩搭配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效果,在开展舞台化妆造型色彩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因素予以综合的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剧本主题的表达、色彩张力等予以综合的考虑。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设计到色彩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在演员面部化妆的过程中,保证色彩搭配的科学合理性非常的必要。例如:在我国比较熟悉的脸谱的化妆过程中,其需要能够通过色彩的勾勒来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脸谱的性状各不相同,不同的脸谱色彩搭配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角色风格。例如:在脸谱的色彩含义中,白色代表了世故圆滑之人,应用白色来塑造曹操这个人物;红色代表了忠诚、勇敢,应用红色来塑造关羽血气方刚的任务性格;张飞具有耿直、鲁莽的性格,在其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应用黑色来进行表达。观众想要深层次的理解戏剧作品,就需要对任务角色的色彩搭配设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能够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善恶、性格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此外,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通常是出于强烈的灯光照射之下,为了保证舞台效果,在化妆造型设计的工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灯光、亮度等因素,对色彩搭配做出合理的设计,通过对色彩化妆进行合理的调配,能够有效的改善演员的面部色彩,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个性化形象的塑造
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能够通过体态、附属、发型、妆型等的设计,来对戏剧演员所要表达出的内在东西予以全面的反映[5-6]。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化妆造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将喜剧演员造型的外在美予以充分的表现,另一方面,其又与人物的喜好、觉悟、个性等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从而对人物心灵深处的美和善予以良好的表达。在整个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设计方式,将个人角色形象与舞台上的其他东西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与个性的表现风格,通过对演员的形象设计,能够促使其在各种化妆造型方式中,寻找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妆容,并且能够与整体舞台的大背景相符,从而很好的体现出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因此,除了上述几种戏剧舞台化妆设计方法之外,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装扮,对于整个戏剧舞台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造型设计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化妆设计师在传统传统化妆造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答分析,对于实际的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曦.面具在戏剧人物化装造型中的作用及表现效果[J].大众文艺,2016(01)
[2]毛淑颢.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研究[J].戏剧之家,2016(02)
[3]赵雨琪.浅析戏剧舞台中油彩化妆造型的使用[J].戏剧之家,2016(04)
[4]顾玮.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研究[J].戏剧之家,2015(23)
[5] 刘明阁.南阳二簧脸谱的艺术特色[J].戏曲艺术,2015(04)
[6]李睿嘉.浅谈影视、舞台化妆造型艺术[J].人文天下,2015(06)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戏剧与影视学考研招生简章总结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考研招生简章,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才思网址:
才思教育网址:
才思网址:
才思教育网址: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科学不仅指技术,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应用部分。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与此同时科学思想·、观念又在不惭创造着、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中一种。
才思网址:
才思教育网址:
叙事散文写作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的必考科目。叙事散文写作的考查方式以笔试形式出现,一般是命题创作,即给一个一定的题目,如《往事》、《路遇》、《偶像》等诸如此类的题目,要求考生在60~150分钟内写出800~2000字左右的文章。
一、散文和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散文范畴的一部分。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包括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章。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叙事散文与一般散文比较,形式上仍然具备灵活自由,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在内容上,叙事散文强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与描写来刻画人物,抒发作者情感,表达作者思想。这是叙事散文与纯粹的抒情散文、写景散文、议论文等文体的主要区别。
叙事性散文不像通讯特写,写的是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真人真事。作者可以在文章中摆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代替或削弱以事实说话为主的原则。
叙事散文与记叙文相比,其实文学理论中没有记叙文这个概念。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归入散文范畴。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写作要做到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记叙文要求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记叙文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叙事散文是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散文。讲述的是美丽动人的故事。
叙事散文与小说比较:叙事散文应是作者亲自经历或亲眼目睹之事,或间接了解到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是非虚构性的;而小说则不然,小说的特点就在于情节的虚构,考生可以根据创作需要虚构内容,编织故事。
其二,叙事散文不要求事件必须完整,可以逻辑清晰叙述一个事件,也可以只采取事件的局部场面,或者某个细节,线索单纯,可以展现人物比较完整的性格局部和侧面加以描绘,情节比较简单;而小说则要求事件相对完整,塑造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逻辑严谨,因果线索清晰,情节要复杂丰富。
其三,从叙述角度和方法看,叙事散文的根本目的是表达作者所写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思考、感受、感悟,事件在散文中是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往往是边讲故事边表达感受和见解;而小说则以具体生动的描绘事件、刻画人物为主,虽也必须有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立意,也蕴含情感,却必须隐藏在事件和人物背后,作者一般不进行直接抒情和议论,即使文中出现“我”,也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设计的人物。如《狂人日记》中的“我”就不是作者鲁迅,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则是作者自己。
叙事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二、怎样进行叙事散文的写作
1、选材
叙事散文选材范围很广,凡在生活中能使人感动,给人以启迪或感悟的人和事都可以写。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真实。散文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是作者诚恳真挚地抒发情怀、感叹人生的艺术。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一旦有矫饰虚假的感觉,就毫无价值了。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说:“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巴金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考生在不得已进行虚构时,也要让人看上去具有真实感,且能用真情打动人。
尽量选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事件。最好选取亲身经历、感悟、感受最深的,而且是最能给人以感动和启发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曾经深深打动过考生本人的事情。考官想通过叙事散文看到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素材的典型性,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叙事散文只有自己先被感动了,才会把感动传达给他人。
叙事散文的选材要新颖独特。文学作品是以给予读者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为目的,上乘之作除了给人以艺术娱乐外,还以其对新鲜生活的精确而深刻的表现而具有永恒价值,所以优秀的散文应尽可能选取那些对社会、对人生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新鲜事件为素材。
叙事性散文应选择作者熟悉的人和事来写。古今中外以真挚的情怀和真知灼见打动读者的优秀散文,无不是以作者熟悉甚至亲身经历的生活为素材的。
2、立意
叙事散文的立意要准确鲜明、突出重点,不偏题,要独特新颖、力求深刻,不能人云亦云。
立意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时叫中心思想、主题或主旨。立意是作品的灵魂,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在文学作品中,立意要通过文学形象来实现。散文的立意是通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形象表现出来的。
(1)准确鲜明。同样的材料给人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一篇散文,想通过自己描绘的事件传达一种什么感受,必须准确鲜明。作者应对自己作品的立意十分清楚。在作品中,材料的安排、人物及情节的描绘都应紧扣立意,不能含含糊糊,忽东忽西。
(2)立意要新鲜独到,不能人云亦云。文章切忌随人后,与别人同样的素材,又是同样的立意,就没有价值了。优秀的散文即使面对同一素材,也会有别出心裁的立意。
(3)力求深刻。散文立意要力求深刻,要有深刻的感悟,对任何事件与人物不要仅停留在浅层的感受,而应感悟别人感悟不到的东西,极力挖掘深层本质的意蕴,才能有较高的作品品位、价值和深度。
3、细节
美术作品的直观,源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对观众视觉的直接刺激。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这些构成元素,仍可以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创作的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叙事散文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生动、令人难忘,描绘的人物和事件要形象深刻、栩栩如生。
散文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要以形象动人。叙事散文细节的描绘,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充当叙事的角色,而是传达某种情感的张力。在叙事散文中,至少需要一个闪亮的细节支撑文章,要把最令人难忘的细节充分地挖掘好,不要直抒胸臆,要说的话要包含在人物、事件的细节描绘中,通过文章的细节传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切忌无休止地直抒胸臆和叙述议论。考生应学会让人物和事件自己说话,考生的感受应对人物及事件精确而又生动的描绘中表达,描绘人物和事件要具体生动。优秀的散文都是以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动人的,形象与情感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叙事散文要重视对人物及事件的具体形象的描绘,其中,特别是细节描绘尤为重要。
叙事散文的细节主要指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这些细节主要指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即“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要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刻画:远远地看见前面一个蹒跚的身影摇摇晃晃地趱行着,走进了,方看清原来是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本来就瘦小的身躯缩成一团。身上脸上缀满了泥巴,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几跤。刚才被汗水打湿的头发现在让雨水冲洗得有些凌乱,一缕缕地搅和在一起,发梢上滴落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
她将白色的手帕在头上扬了扬,素白的帕子几次碰到头发。迎着橙红色的夕阳,我猛地发现,那里竟多了我从未察觉的白发。……白白的帕子、白白的头发,这是我离开母亲时全部的印象。
……父亲弓着腰,两手按着木板缓缓地向前推着。飞散的锯末在风中抛撒着,不时地落到父亲的旧棉袄上,沾在父亲凌乱的胡须上。电锯这一边的木板在不断地减少,那一边的木条在不断地增多。父亲一次次匆匆地俯身,又一次次缓缓地直身。每一次起身,父亲
都要捶捶后背。看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
周围环境的刻画:那天清晨,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院子里就响起了清脆的电锯声。我起了床,推开屋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我哆嗦了一下,抬头望天,阴沉沉的。两只乌鸦在光秃秃的杨树枝上张望着,寒风一吹,它们就嘎嘎地叫着,飞走了。
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我家的电灯坏了,……父亲横竖要自己去换个灯管。我真怕他将近二百斤的庞大躯体砸在地板上,执意不从。……父亲面带愠色,我也不再说话……。父亲站在沙发扶手上,却怎么也够不到那个灯管。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小凳子吧!”父亲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够了半天,父亲的汗流了下来,还是没有完成。……我只好从着父亲去给他买包烟。我走到门口,假意地重重地关上门,却偷藏在门后顺着门缝望去。哈哈!父亲轻轻地抱着肚子滑下沙发,把小凳从沙发底下抽了出来。……看着已经换好的灯管,父亲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
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这种情感潜流使作者有意地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信息,而将最能展现作者心意的这些直观、具体的细节充分渲染,就像电影的特写一样,使观众感同身受,在心中充分回味。比如对父亲换灯管的描写,比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描写父亲穿越铁道站台的情节,都是比较好的细节描写。
4、结构
叙事散文的结构要层次分明、祥略得当、轻重分明、内涵突出。
叙事散文与一般散文一样,在结构上是比较自由的,但必须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指文章中写到的人、事件、情节、细节等,这些因素可以不必连贯紧密,但却都要围绕一个中心——“神”,“神”即指文章的中心意思——立意。与立意无关的人和事一定要少写或不写,要重点描绘与立意关系最直接的事件。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突出中心”。
作为散文的骨架,结构要与内容相称。有的散文写一件比较完整的事件,就要采取纵向结构,即以事件的主要发展过程为描述顺序;若仅以一个场面,则采取横向多角度结构;若写一个细节,则采取点式结构,集中笔墨反复细致的描绘。
一篇结构完美的散文作品,要具备两个鲜明的特征:(1)层次清楚,做到凤头、猪肚、豹尾;(2)轻重分明,其内涵、中心突出,祥略得当,描绘适度。
5、语言
文学创作的主要手段是语言,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对于散文来说,语言十分重要。叙事散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文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1)叙述语言与描写并重。散文是在情感中叙事。散文是一边表达作者情感,一边描绘形象的,要想使作品形象生动,语言就不仅仅是空洞的叙述,而应尽可能描绘情景,营
造诗意的画面;尽可能地用运用形容、比喻等文学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使作品中的形象给读者以历历在目、声声在耳的真实感、鲜活感。
(2)朴素而优美。高尔基说,真正的美,正如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并且是人人理解的。散文语言应力求朴素平实,应真切自然地传达感情,展示形象,反对矫饰,反对华而不实。质朴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戏。形象是要将看到的事物变成可视的形象;而形象中更要有情感,是内在心象的表达。如有考生在写下雪时,这样写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冰雕玉砌的国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层盛装。”这种语言啰嗦、苍白,是概念化、一般化的。我们换一种说法:“雪飘着,空气变白了……”这样的语言简单、直观,同时还有作者的个人化情感在其中,更富感染力。
(3)准确而简炼。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作品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应反复推敲。
真正的艺术语言是简练的。叙事散文的语言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生动、形象、具体,即如鲁迅学生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使文字能够传达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要谨记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散文曾被誉为“美文”,主要原因在于语言的优美。除了上述用字炼语技巧外,散文语言还应特别注意其抒情性,既要包含感情,又要充满诗意。有位名家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这“果汁一样的诗意”要通过饱含感情的语言来显示,所以,语言要注意抒情性。
叙事散文要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
三、叙事散文写作的注意问题
在以往的叙事散文写作中,考生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冷静地与此进行对照,看看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幼稚
主要反映在思维的幼稚和人世知识的幼稚,这与考生的生活阅历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主要表现在:
(1)“娇情、矫情、骄情”
现在的考生基本上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多的呵护造成了这些考生和心理不成熟、心理承受力弱。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轴心,考虑问题狭隘。反映在作品中,便显示出“娇情、矫情、骄情”的情况。如,以为自己一切正确,自己做的事情不被家庭、社会、家长理解,只能自怜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对社会和家庭充满了反抗意识,除了述说不幸,希望通过文章求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寻找类似暴力的宣泄,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出问题,也毫不顾及别人对自己投入的情感。沉迷于某种情绪,选取的素材一般体验和感觉没有到位,却“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大惊小怪”。
叙事散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考生要写好一篇叙事散文就离不开对生活原生态的细致观察。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感情要真挚,带感情写事件,叙述性文字是情感性的东西。
(2)高高在上总结生活,总想为读者讲述道理。
在写作中,考生本应该将自己投入到作品中,细致描述或者回忆自己的生活,形成“平视”关系。但有的考生,或者因为以上的情况,或者希望通过对生活的总结来增加文章的沉重感,像“上帝”一样“俯视”自己笔下的人,进行道德批判或者激励志向。这是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的遗骸,文章变得单薄,缺少了属于文学性的生气。
这在考试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有一位考生的文章在结尾这样写道: 于是,我回到学校,由于钢琴考试耽误了许多时间,两个多月的期末考试又给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失败!失败!难道我会永远失败!那些日子我每分每秒都在问自己。后悔?后悔?我从来不做后悔的事情。生活公平吗?生活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只看你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如何寻找应该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今天,我要报考的虽然不是钢琴专业,但我再一次准备在这条艺术之路上走下去……
这虽然是一种真实心情的写照,但又是一种刻意励志的文字,看起来是向上、美好的,但实际上这种总结性的文字往往替代了读者的思考,将前面文章的丰富性简单化了。
2、认识和选材上的雷同
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部分考生的思想、切入点以及叙述方式上的雷同。一方面表现为对周围鲜活的生活不重视,麻木,写作时编造,情节造作;另一方面表现为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1)“标准化”思维和“大路货”的语言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小学、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往往规矩考生的视野和思想,灌输不会丢分的“标准化”思想和“大路货”的语言。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20个高中生中,主动给《雷雨》中周朴园这一角色定位成“封建官僚买办阶级代表人物”的有17个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5%。为什么?老师告诉的!为什么?是标准答案要求的!用抽象的政治术语定位人物已经被很多研究者视为非文学标准了,但在课堂上仍在沿袭着这样的标准。
(2)“中心思想”先行,过分强调“社会意义”
要求在写作前首先确定“中心思想”,之后用这个中心思想牢牢地统帅整篇文章,建立“文不载道,无以为文”的观念,建立一些政治化思维(如因为某种道德缺陷而深深自责),过分强调文章“社会意义”的重要。
调查“你写作文时首先想到是编一个故事还是回忆自己身边的故事”时,在前叙的20个人中有16个人选择了“编一个故事”——“因为身边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
为了写出“有意义”的事,考生在选材上可谓“煞费苦心”:写家长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往往是自己在3岁时发烧,爸爸或者妈妈背着自己深夜3点上医院,天上还一定下着大雪,这是一种感恩心理;写老师就是勤勤恳恳的园丁,原谅自己的“皮肉之苦”,这也是一种感恩的心理;写朋友一定是以前特别要好的同学,因为一个误会造成两人的矛盾,结果朋友忍辱负重,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我”发现并言归于好,这是一种忏悔、赎罪的心理等等。
(3)文章总体一般化
在文章的铺排中,严格要求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清楚,重视叙述,忽视了文字的直接性,从而封闭了考生对细腻情感的感受。没有建立对生活特有的见解,也从没想过用有声有色的文字描述眼中、心中的事物。在叙述上出现了“叙述多,描写少”、“故事多,细节少”、“诉说不幸多,审视自身少”等问题。
文字平白,流于总结性,像流水账,从起床、上学、课间、放学、吃饭写到睡觉,就是看不见一个有血肉的人,或者一个独特的生活细节;不会进行氛围铺排,不会运用人物语言,不会通篇把握节奏,不会将“情”“景”交融,而是一味地讲故事;有的干脆成为个人愤怒的宣泄。
下面的文字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这些考生上述的问题:那时,每天都在妈妈的督促下练琴,刚刚学琴时的那种热度已不存在了。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快点结束这种难熬的日子,甚至有时想和妈妈说“我不学琴了”。由于是初学,前三个月每次练琴时,几乎都有眼泪的陪伴。但是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上完钢琴课,妈妈带我回家时,天已是很黑,半个小时的路程,我和妈妈走了两个钟头。回到家里,她的双手已经冻肿,而且,得了重感冒。我似乎突然间明白必须好好学琴,来回报妈妈对我的这份爱。
叙事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细节就可以写好散文。
叙事散文写作,细节情节性的东西尽量细致,要加强语言气势,文笔要生动(只有先把形式的东西搞好了,文章才能高处一个档次)。
命题叙事散文写作,题材要新颖,角度要独特,语言要精美,不要有大量的抒情和评论性的文字。
例文:
住校的日子
山东 袁小飞
母亲和父亲都是农民,为了我能生活的好些,他们在城里做了一点小生意。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报了所离临时住地不远的一所高中,初时学习生活不那么紧张,母亲让我回家住,军训时感觉不错,劳累了一上午,中午可以回家吃顿午饭,洗个热水澡,看着别 的同学累了也还没地方洗洗,饭菜在学校也不好吃,感觉自己还很幸福。
可是每天操劳的母亲还要为我做饭,自然很辛苦,有时就不自然的发起火来。那时我也不甘示弱,你累朝我喊什么,再说我学习也很紧张,就和母亲顶几句。争吵中母亲很生气,甚至连饭都不吃了,我自然也没了心情,便满肚子委屈空着肚子回了学校。母亲总会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教室,我觉得挺不是滋味,心里就产生了住校的念头。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却遭到母亲强烈的拒绝,我很生气,问我为什么不能住校,别的同学都可以住。有什么不好。我都这么大了,还不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母亲说在家都管不了你,要住校了还不把天都翻了过来。
尽管我之后多次提出住校,都被母亲拒绝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住校就会学坏,会给老师添麻烦。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中午回家吃饭,晚上回家住,尽管不情愿。
住校这个想法的越发强烈,使我变得更加叛逆,有时甚至会无理取闹,回家坐下就等着吃饭,什么都不管,吃完了就走,很少搭理她,尽管母亲从那以后很少惹我,她把脾气压到了最低,哪怕我胡搅蛮缠她都会让我吃完饭再走。
日子一天天过着,不知不觉我的高中生活就在争吵中接近尾声。高三快开学了,作为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老师说,如果充分利用高三很可能把以前的课补回来。说实话我以前没像样学过,成绩一直在班里中下游徘徊。高一时犯了点小错误,旷课半个学期,功课落下不少。临近开学的前夜,我想再和母亲谈谈,母亲坐在我床边,当我告诉她,我想住校,她先是一楞,然后深深呼了一口气,说:高三了,你以前落下了不少课,住校可能会弥补点,如果你实在想住,就住吧。我一下子愣在那儿,没想到母亲会如此痛快答应。
母亲走出了我的小屋,我鞋也没脱就蹦跳到床上,那一刻我感觉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感觉浑身轻松,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收拾被子、毛巾之类的。我准备好一切要带学校去的东西,心想这下好了,以后不用在家里住了。
我如愿以偿的住进了学生宿舍。我天天在教室、食堂、宿舍,这三点一线徘徊着,学校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完美,没有了母亲在我身边的啰嗦和唠叨,我觉得生活好像少了点什么,渐渐的开始有种想家的念头。开始几天还好,一周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回到家,推开门进去,屋里静悄悄的。我朝着自己的小屋走去,刚要开门,看见门市的门还开着的,我停住了脚步,从屋里传出父亲的声音:“别哭了,想孩子明天就去看看呗。”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浸湿了我的眼眶……后来听邻居大娘说,没有我在身边的日子,母亲常常说自己很孤独,经常会想我想的掉眼泪,毕竟我十几年从来没离开母亲……
我为自己以前的叛逆,不理解母亲而感到深深懊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和母亲争吵过,即使母亲偶尔冲我嚷几句。
点评:这是一篇采取纵向结构创作的叙事散文。本文语言洋气,充满音乐感。围绕自己打算住校、母亲不许住校和准许住校到后悔住校来展开叙述,承载的是母亲对儿子深切的依恋,而作者也因为自己对母亲的不理解而感到深深的内疚,情感真挚动人。
母亲
-----山东 姜庆丽
曾不止一次刻意地捧起相册端详着那个编着长长辫子的美丽姑娘,然后带着疑惑的目光望着厨房里忙碌着的瘦小母亲。岁月的无情早已把那个如水般的女孩变成了眼前这个粗糙的女人。泪不知不觉间爬上了我的眼眶,然后是无声的哭泣,母亲慌慌张张地跑来,她不明白是什么使她的宝贝女儿落泪,亦不明白女儿心中那抹心痛的云霞为谁而开。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这个大字不识的农民用她无私的爱包容着所有的不幸,承担着所有本不该由她来承受的苦难。
那时,社会动荡不安,外公常常到很远的地方采榆钱养家,母亲每天跟在外公身后。那天,母亲像出笼的鸟儿在外公身旁欢快的蹦跳,外公熟练地爬上一棵很高的榆树,孩子般地向母亲招着手。母亲仰望着兴奋的外公,目光中满是依赖和钦佩。随着漫天飘洒下的嫩绿榆钱,母亲蹦跳着,捡拾这些救命“钱”,欢快的脚步在榆钱雨中穿梭,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整个山谷,高高梳起的马尾辫有节奏地上下拍打,红红的脸蛋满是幸福的笑,一幅美丽的榆钱雨图定格在那个阴霾的年月,鲜明、美丽。
或许是老天妒忌外公有如此纯真的女儿,或许是母亲甜甜的笑迷醉了雷公公,使他忘情地敲起了锣鼓,一声闷雷在天边响过,一声惨叫划破美丽的画卷,母亲傻傻地望着血泊中的外公,那个刚才还弯下腰让她顺利爬上他脖颈的外公。
忘记哭的母亲就这样呆呆地站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母亲被微弱的呻吟声惊醒,她一头扑向外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混着雨水融入整座大山。雨依旧下着,母亲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外公断了的腿上。
从此,母亲用她娇弱的身躯背起了外公,村中从此多了一幅残美的画面。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外公走了,母亲身边的好多亲人走了。外婆也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离开了她。生活的无奈使母亲幼小的心灵从此承担起繁重的泪水。
母亲和父亲的结合应该是苦难生活的转折点,父亲本是个身无分文的外地人,但是母亲跟了父亲以后,他们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爱情的甜美轻轻抚淡了母亲曾经的痛。父亲是个勤快人,母亲在父亲的呵护下重新露出了笑脸。
2001年冬,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父亲征求我们的意见打算回山东老家,奶奶老了,父亲也想落叶归根。况且哥哥姐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如果此时不走以后可能真的走不成了。母亲呆呆地望着旺盛的炉火,燥热的火光映衬着母亲美丽的容颜,她不是不想和父亲在一起,而是舍不得离开这个留有她童年悲欢离合的土地。那时我也分明看到那晶莹的泪水浸湿了母亲长长地睫毛,浸湿了母亲洁白的衣襟。
母亲最终还是跟随父亲回到了山东。面对着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坚强的母亲昏倒了,醒来后的母亲抱着我、哥哥、姐姐,嘴里不停地说:“妈带你们回家,妈带你们回家……”
母亲最终没有带我们回到东北那个温暖的家,从此也少了许多笑容,每次放学回家,我最常见到是母亲捧着泛黄的相册发呆。那里有外公、外婆,有母亲美丽的童年往事,也
有那些悲欢离合。每每此时,我都会想在母亲身后环住母亲的脖颈,然后把脸贴向母亲满是泪水的面容。这时的母亲会握住我的手,依偎着的母女静静地坐着。有时我也会祈求母亲给我讲外公外婆的故事,那些会勾起母亲回忆的往事,常常使母亲拥着我无声的哭泣。直到去年,母亲看到啼哭的小侄女时,那最美的笑容才再次爬上母亲的眼角。母亲的笑容常会伴着侄女的笑声在我耳边回荡。
今年,姐姐又为母亲带来了欢乐,那个哇哇啼哭的小生命在母亲怀里甜甜的笑,母亲也笑了,笑得那样天真。
时光荏苒,记忆的调色板上所有的色彩都被岁月冲淡,不再新鲜。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忘却也难以忘却的。母亲的笑就是定格在我心中的画面,我希望自己也能给母亲那样的微笑。
点评:
对于“朴实无华”,不少同学有误解,认为这只是一种语言风格或写作技巧。其实不然,“朴实无华”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作者在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后,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有了这种认识和态度,在表现生活时即使用最直白的语言,文章也能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本文语言像饱经沧桑的老人。曾不止一次……”貌似客观的介绍,其实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是将普通事物赋予心中不普通的判断和描述,使这个事物具有了情感。这更能直接影响读者。
扣子
-----山东 李娇娇
在我还未上小学之前,曾经有那么一段岁月,是和奶奶紧紧连在一起的。
奶奶住的是传统的老宅子,冬日里很冷,夏日里又显得闷热。窗外,不大的院子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繁茂的花草,都不怎么漂亮,却带着一股无法摧毁的旺盛的生命力。奶奶的房间靠近门的地方,有一个很高的橱柜,深褐色的,有些地方掉了漆,磨损得厉害,还有些地方被刻上了泛白的印记,或许是孩子无心的恶作剧。每当午后的阳光照下来的时候,那橱柜沉默地伫立在一小片阴影中,更显得斑驳和伤痕累累。
我并不清楚那橱柜对于奶奶有着怎样的意义,但它却是所有家具中唯一上了锁的。我不止一次看见奶奶小心地捏着一把已经生了锈的钥匙,缓缓地转动锁孔,打开橱柜,从里面取出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几支毛笔,或是几串不知道从哪里传下来的古朴的珠链。
那橱柜里搁着的,都是奶奶最珍惜的东西。
也是一个夏天的清早,我嗅着植物的清香,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耳旁隐约传来些细碎的声音,我略微侧过身去,看见奶奶又在拾掇她的橱柜,朦胧的晨光映在她略带微笑的脸上,她眉宇间的拢起的皱纹似乎都浅了些。良久,她从橱柜里摸出一个浅褐色的玻璃瓶子,轻轻晃了晃,瓶中立刻传出了叮叮当当的清脆的碰撞声,很是悦耳。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攥住了。
我跳下床,连鞋子也顾不得穿,就挤到了奶奶身边。“喜欢么?”奶奶揉了揉我皱皱的小脸,我忙不迭地点头。
奶奶笑了,她轻柔地牵起我的小手,叠在她粗糙温暖的大手下面,我们一起缓缓地转动瓶盖,瓶子发出一连串吱吱扭扭的声音。我偷偷抬眼看了看奶奶,她脸上的表情,又骄傲,又狡黠,还带着点隐约的神秘感,和她每次打开橱柜时一摸一样。
很快,瓶子应声开启。奶奶放下瓶盖,拉着我走到床边,找了一块光线比较充沛的地方坐下,将瓶子里的物事一股脑地倾倒在床上,那一瞬间,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生活着的单调而狭窄的世界里,忽然就开启了一座丰富而阔大的神秘宝库,任凭什么力量也再不能将我从它那里拽走。
从那个浅褐色玻璃瓶中流淌出来,全部都是扣子,那些扣子,少说也要有一,二百个,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却都在晨光的抚弄下绽放出一种近似的斑斓璀璨的迷人光泽。
“这些扣子,都是我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有时也觉得没用,想扔掉,却又舍不得。”奶奶用手理了理垂到她眼前的一缕白发,随意地拾起一枚扣子,端详了一会,又放下了。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触了触它们,冰冰的,凉凉的,有些很圆润,有些带着棱角。我又凑近些嗅了嗅,就闻到一股混合了檀木,金属,纤维和灰尘的味道。
这大约就是记忆的味道了吧。
我趴在床上,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枚扣子,端详一会,放下,再拿起另一枚,再端详,再放下,忽然,一枚橘红色的大玻璃扣子吸引了我,我慌忙拾起它,把它捧在手心里,迎着光亮看了又看,它那么漂亮,就像从我手心开出的一朵小花,我专心致志地盯着它看,再没有心思去理会其他的扣子了。
“喜欢这个么?”奶奶拍拍我的头,我用力地“嗯”了一声。
奶奶从口袋里摸出她的老花镜戴上,转身从桌子上拿来针线,就把那颗扣子缝在了我最常穿的T恤领口的地方,从那以后,每当我做错事受到批评的时候,每当我生病需要打吊瓶的时候,每当我难过的时候,寂寞的时候,只要稍微低一低头,就可以看到这颗橘红色的扣子,它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的日日夜夜。
后来,奶奶搬家了,搬到了一个离我很远的地方,我们甚至不在同一所城市里了。而我也上学了,不再有很多的时间去看她,我们渐渐地疏远了。长大的我不再喜欢娃娃,喜欢玻璃球,喜欢美梦成真的童话故事,我有了很多的朋友,我不再时不时地怀想童年,就连那件曾经被我奉为至宝的T恤,也被长大后的我丢弃到不知哪个挂满尘土的角落了。
又是一个夏日里的漫长的假期,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飞机千里迢迢地再次去到奶奶家,几年没见,奶奶显得苍老了,她的白头发更多了,背也有些佝偻了,但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却还是那样的粗糙而温暖。
我在她的带领下走进她的房间,然后惊讶地发现那个深褐色的橱柜已经不见了。靠近门的地方换成了一个崭新的实木书柜,里面零零落落地摆着几本书,还有几张我寄给她的我的照片,她给它们都装上了框架。
奶奶说因为路途遥远,那个橱柜没能带过来,还有许多她喜爱的珍贵的东西,也都统统不知离散到哪里去了。
闲谈间,她蓦然起身,打开书柜,费力地猫下腰,从书柜的底层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摸出一个浅褐色的瓶子来,我一眼就认出那正是童年最最吸引我的那个瓶子。
奶奶很小心地旋开瓶盖,将那些扣子全部倒在床上,我惊讶地发现那里面有一颗橘红色的大玻璃扣子。
“前些时候上街,看见有卖扣子的,这个样子的就只剩下这一个了,想着你喜欢,就买回来了。”奶奶很平淡地拾起那枚扣子,放在我的手心。
阳光下,那颗扣子闪耀着那么灿烂的光泽,刺得我眼睛生疼。
我忽然就想起那件被我遗忘的T恤,想起牢牢钉在它领口的那颗扣子,在那么漫长的岁月里,它都占据着我心口的位置,然而现在,它到哪里去了呢?
在奶奶转身的片刻,我捂着嘴巴,无声地,哭了。
当我接手第一批稿件时,真是有些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暗暗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一定能完成。然后我凭着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及经验审稿,修改。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次遇到什么问题我都会虚心的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都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为我解答,向我传授很多经验和知识。经过几次审稿,我发现,戏剧工作者除了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因为戏剧本身就会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决定好好的给自己补补课。每天实习回家后,顾不上一身的疲惫,我就钻进房间,把自己所有的戏剧影视文学的专业书全都翻出来,重新温习和学习有关新闻戏剧影视文学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新闻及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帮助戏剧部的编导们修改了很多稿子。当我听到戏剧影视文学部的主任对我的夸赞时,心里是多么的高兴。
1.1 戏剧与建筑的关联
在古希腊美学中,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类因为模仿鸟叫而学会了唱歌,这是一种直观的、简单的表达,而非理论。亚里士多德将艺术的起源上升到了理论阶段,他认为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的绘画、雕塑等,是对自然与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戏剧的起源与原始的巫术以及神圣的祭祀活动相关,人类早期对于自然的不了解造成了崇拜与恐惧,而巫术与祭祀活动则是人类对自然崇拜与恐惧的表现,呼喊式的舞蹈以及模仿表演是巫术与祭祀的特点,则逐渐演变成了戏剧。在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中,空间的需要演变成特殊的、有别于世俗世界的空间创造,即人类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的神圣空间用于巫术仪式和祭祀活动,比如玛雅文化中的金字塔、中国古代祭祀的天坛、礼拜的教堂等,都在建筑空间上反映了巫术、祭祀活动与世俗隔离的神圣与精神价值。可以说巫术和祭祀的内容成就了戏剧,而配合巫术和祭祀内容的空间需要,造就了建筑。戏剧与建筑在历史上找到了某种同源性。
西方戏剧界的“世界即是剧场”,在中国也同样能找到“剧场即是世界”的说法,戏剧将生活搬上了舞台,其本质特征在于“演员围绕着某种充满矛盾内容的生活,以群体性的情感体验,是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过程。”在18 世纪,由于人们意识的觉醒,以古代英雄为描写对象的古典主义戏剧开始向现实生活发展,法国启蒙运动家狄德罗提出了人物关系构成了情境,而情境的联系组成戏剧的情节,所以在西方传统戏剧理论中,情境是构成戏剧形式的基础。而中国古代艺术中,对于“情境”也早有揭示,但更多地侧重统一“人我”和“物我”的关系,在明代戏曲中“情境”说被沈璟引入到传统的曲论中,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空间、景别等诸多因素纳入到戏曲中。而“情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其是园林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园林建筑中空间的命名通常不以功能性为依据,而是更多以极富诗性意境的名称,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以四季观景之异而命名,而“香洲”则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体现了传统园林建筑在空间意境上的无尽想象,园林的设计不满足于空间和环境的一般设计,而是在创造“情境”,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了诸多的环境与事件,在空间设计上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园林的整体是由众多情境的组成,漫步其中好似经历了不同的情景,犹如欣赏了一出美妙的戏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戏剧都是在创造特定的情境,在精神层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图片来源:由罗平拍摄。
图片来源:由罗平拍摄。
图片来源:由罗平拍摄。
1.2 建筑符号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舞台美术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有一个舞美设计顶半个导演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是一门以演员为中心的空间艺术,在统一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景以及更复杂、更多元、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在舞台美术的创作中,戏剧的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相似之处, 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了许多建筑的语言符号,呈现在舞台造型中[1]。比如,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留白”,最早源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利用园林中的“留白”符号,在舞台上以点睛之笔余留空白,让观众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之回味,其表现力更加空灵、丰富、更具魅力。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取景”符号,则是园林以局部借景,丹青屏障,由繁入简,有挡有露,或取或舍来表现出外部万千的山山水水,而在舞台上同样以有限的地域空间,进行不同的组织,产生多层次的丰富变化,以小见大,运用了园林中隔断、镂空等部分景别的选取,变化出更多更有层次的构图,让舞台在观众心中无限地延伸,以达到戏剧演出效果。再者,建筑在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也有体现:(1)对“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以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再现,以客观、真实地创作艺术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类舞台美术的设计以真实场景再现,表演者与观众如同身临其境。(2)超现实分解与重构的表现手法:提取建筑符号元素中的特色,融入到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以夸大等手法二度创作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在保留建筑元素的同时,重新分解和重构了其中的元素,创作出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全新艺术形象。(3)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西方20 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在建筑中多有体现,以简约雅致的设计风格,以“少就是多”为核心思想。在舞台设计中的极简主义,以简单明了的舞美设计,比如黑白等单色调作为舞台主体颜色等,从而在戏剧表演中与人物的性格、情境等结合起来的戏剧空间,体现舞台的纯粹。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台美术设计师将生活中的种种元素吸纳进戏剧舞台的创作中,以舞台造型艺术的形式再度表达,而建筑符号元素也是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来源之一。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舞台美术设计对于建筑元素的借鉴由来已久,但可否运用戏剧舞台设计的思想去指导建筑设计,将建筑群视为戏剧舞台上的种种元素,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故事等整体构思放入建筑设计中,用戏剧舞台理念讲述富有丰富建筑文化内涵的故事?在美丽的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旁,一座超五星级的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完成了从戏剧舞台美术到建筑的跨越。
图 4 羌族石头建筑与高技派钢结构穹顶的视觉冲突;图片来源:由罗平拍摄。
图片来源:由罗平拍摄。
2 戏剧舞台式的建筑设计理念
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位于九寨沟甘海子地带,距离九寨沟自然保护景区20km,占地3000 多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15hm2,由五星级酒店、超五星级度假酒店、蚕陵古镇博物馆、温泉中心等建筑群组成。建筑群采用扇形布局,酒店客房犹如伸展的五根手指,深入到繁茂的森林之中,与秀美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鸟瞰整个度假中心,2 排7 栋具有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五星级及超五星级酒店呈扇形排列,组成了1200 多间各种标准的酒店套房,5 万多平方米的钢拱架全透明玻璃结构的酒店大堂与1 万多平方米的温泉中心组成了两个贝壳型的室内建筑单体,紧挨着的是2.6hm2的餐饮中心与会议中心,由各式的藏羌餐厅与西餐厅组成,酒店大堂外是天池滑冰场,旁边是功能各异的9 个会议厅。[2]整个建筑背靠群山,像一片绽放的花瓣,与这优美的群山峻岭融为一体。
主导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大堂、古镇、古建筑及温泉泳池设计与施工指导的设计师罗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一直在艺术创作领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在业内颇有名气。舞美设计专业的罗平对于符号有着特别的敏锐,而舞台美术与戏剧、影视、美术、建筑、文学均有交织,这一切给予了罗平在设计构思上的宽度,而多年的舞台设计经验又塑造了他专业的深度。舞台美术专业是根基,在多年的积累下,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而舞台设计出身的罗平,以多年舞台美术与大型文艺活动设计的经验,对场景叙事策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看他来舞台就是一个世界,以戏剧舞台为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建筑设计融为舞台上的种种元素,而每一个元素都组成了内涵统一的“戏剧整体”,因此他在设计中更多地从大环境场景、建筑群的有机结合以及建筑文化内涵、故事等作为设计思路,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等整体戏剧舞台式的全盘构思放进了建筑设计的理念内。
1999 年,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项目进入设计阶段,在这样一个充满藏羌传统文化、犹如人间仙境的原始森林里,建造一座五星级会议度假中心,是一种挑战与冒险,是现代工业文明和悠久自然生态的对立与统一,在协调好现代建筑与原始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同时,让建筑讲故事成为了设计师最初的大胆设想。会议度假中心应该是一个复合型多功能建筑群体,已有的案例让太多的现代景区建筑和当地传统文化远离,用现在的话讲叫“不接地气”。设计团队开始思考摒弃常规,寻求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在历时两年对当地藏羌文化艺术的考察后,设计团队拿出了现代建筑与藏羌文化结合的主题式酒店设计方案,用实体建筑搭建出了现代文明与传统历史之间的“戏剧舞台”。设计团队提出了随坡就势、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就料施工的建筑设计理念,意在突出以人为本,给予宾客独特的居住体验。建筑采用了原始森林中的石料和木料作为主体材料,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完全采用古老羌族的营造法式,选取周围的石秃山为石料源地,在考虑了能耗、成本、材料运输、游客便利性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等问题后,最后决定选择一块已经砍伐过、较为集中与平坦的灌木地作为建筑的落脚之地,而砍伐的灌木就作为建筑的用料,在全国的木料砍伐禁令出台以后,以周边地区更换下来的木质电线杆为原料,大幅度的节省了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环境破坏的代价。建筑群采用扇形布局,以酒店大堂为中心,客房区犹如五根手指一样依地势插入森林之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团队经过反复论证,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态,即使得到许可砍伐的树木,最后仅使用了计划中的2/3 不到。而随坡就势、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就料施工地设计理念,也成就了九寨天堂国际度假中心建筑的不可重复与独特性,设计师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风格与当地传统藏羌文化结合,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统一,更是为建筑群整体落成后,戏剧式两种文明的对话做好了铺垫。
3 古老石头建筑与现代高技派钢结构建筑的戏剧式冲突
石头是人类建筑历史上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坚固、永久、耐用的材料特性符合人类追求永恒的生存观念,石头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在九寨沟地区,由于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与文化,闭塞的生活环境塑造了藏族羌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川西地区的羌族人民,由于历史的战乱逐渐迁往青藏高原的东部高原地带,在这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形成了世代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铺木为路的独特文化,而当地的藏羌石头建筑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依山居之,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已经有3000 多年的历史。设计团队在对当地藏羌文化历时两年多的调研后,选取了羌族的碉楼、民居、石墙、图腾石柱以及木制栈道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带领着一群有着精湛技艺的当地老工匠,采用了最古老的营造法式修建,在酒店大堂内打造了一个完整的藏羌部落,用最传统的工艺打造出具有浓郁藏羌文化的传统建筑群。在修建期间,设计团队对木料精心挑选,对周围环境的岩石、水质、土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摒弃了机械施工,用最原始的人工操作方法完成了藏羌建筑的修筑,虽然难度很大,效率也不及机械施工,但却从内到外的保证了最原汁原味的藏羌建筑,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让宾客享受到了最原始与真实的世外桃源生活。
而九寨天堂的现代建筑则以高技派钢结构建筑为代表,酒店大堂与温泉中心采用了全钢结构支撑的弓形玻璃材质结构,以暴露的粗线条钢结构作为支撑,以高效施工、大跨度空间设计、大面积作业展开等现代建筑的特点,以现代科技文明为基础,完成了超五星级国际度假会议中心对现代化建筑的要求。从古老的石头建筑到高技派建筑是历史的演变,是文明的进化,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但在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建筑布局中,却巧妙地将两者融入到了一个整体建筑群中。 设计师在粗犷的钢结构立柱支撑的玻璃穹顶下,采用营造法式修建起来的古老藏羌石头建筑结合小桥流水等将自然景观引入其下,形成了和现代文明遥相呼应的藏羌古寨,寨内的石砌房屋、碉楼、石墙、图腾石柱、木质栈道等建筑,创造了一个充满浓郁藏羌民俗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朴部落。此外,设计师在寨内特意修建了藏羌文化的活动场所,在夜晚到来之际,人们可以围着篝火举行跳舞、烤羊肉等各种活动,游客似乎忘却了身处一个超五星级的国际度假中心,而是拥抱了九寨沟特有的藏羌传统文化生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设计师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从设计、施工到建筑群的落成,传承了古老的建筑文化,其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不仅存在于汉文化中,也体现在了藏羌文化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多元中的统一性。而代表现在科技文明的高技派钢结构玻璃穹顶与古老石头藏羌建筑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两种文明在对话,而置身其中的宾客,既是这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又是彼此欣赏的“观众”,仿佛经历着在这穹顶之下,世外桃源般的古老生活与现代文明之间上演的跨越3000 多年的故事,满足了戏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故事、人物等元素,盘活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也将现代景区建筑融入到了当地的传统藏羌文化中。
建筑群中面积为5hm2的酒店大堂以及1 万多平方米的温泉中心采用全钢结构支撑的弓形玻璃材质结构,满足了酒店大堂的空间需要,并在后期的施工中便于现场森林面的施工展开,缩短了建设工期。全玻璃穹顶的设计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将自然的森林、湖水等都融入到了透明的玻璃穹顶建筑体内,与支撑的钢结构形成了四面透明的通体,解决了建筑采光的问题并减少了能耗。白天整个酒店大堂无需任何人工照明,游客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而酒店大堂没有安装中央空调,充分地利用了太阳能和地热,建筑内采取恒温控制的自动化环保技术,以保持恒温。整个酒店大堂在设计团队的多方手段运用下,不见一根管道,不见任何人工设备,隐藏了所有可见的高科技,保证了宾客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这世外桃源的生活。九寨天堂利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搭建的舞台更是在向后现代主义戏剧致敬,其突破了传统戏剧中镜框式舞台的限制,打破了戏剧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第四面墙”,将“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当宾客进入到酒店大堂的环境空间时,无意识地成为“建筑舞台”中的演员,又做了彼此欣赏的观众。至此戏剧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因素都融入到了舞台式的建筑群里,将戏剧冲突引入到石头建筑与高技派建筑的古老与科技文明对话中,将藏羌部落与水引入到全钢结构支撑的玻璃穹顶之下,在现代文明的穹顶之下,隐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古老部落,仿佛在舞台上述说着两种文明对立与统一的故事。
4 室内现代设计与室外自然生态融合的“观众”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审美中,崇尚天地的自然思维模式下,中国人把自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审美的观照对象,由此巧妙地将建筑之美与自然环境之美相结合,特别在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影响下,山水中的“中和之美”得以特别推崇,如概括“山以五行,以木山为佳,水以多曲,以冠带形为丽”。而“中和美”之核心在于“和谐之美”讲究建筑之美与环境之美的和谐,在气质上追求和平、宁静、雅致、自然而不造作等。环境和谐之美最集中的案例便是中国的自然式园林艺术,其审美情趣与蕴含的哲理与西方几何式园林的直露之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建筑美学的最高理想是“意境之美”,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是建筑内涵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而人类、自然环境、建筑三者的发展关系是建筑领域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创造建筑改善自然,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应该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的和谐不仅指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更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这样的观念也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九寨天堂的设计中,设计团队坚持戏剧舞台的整体设计理念,建筑好似戏剧舞台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对于整个戏剧舞台结构,它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必须和其他元素以及舞台的整体结构达到和谐统一,形成舞台式的整体观,设计理念不是在原始森林中劈出一块度假中心,而是要将度假中心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宾客来到九寨沟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与禁锢,而不是在原始森林内再次被困于钢筋水泥中。酒店大堂采用全钢架支撑的穹顶型玻璃结构,以山势为基准,采用架空局部、填土局部等方式调整室内外地坪的衔接,让整个度假中心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之中,四面青山树木环绕,丛林密布,而穹顶玻璃内则布满了树木、植被、小桥、花鸟和引入的活水,个别高大的树木甚至破顶而出,伸向玻璃穹顶之外,整个建筑物与森林融为一体,玻璃穹顶内外的植被森林毫无隔阂,既接了景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宾客在酒店大厅内,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超五星级酒店的大堂,而是身处在原始森林之中。度假中心的天然浴池也处于半椭圆的玻璃穹顶之下,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具有高技派建筑特色的白色钢柱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室内的光线明亮,树木、花鸟、活水内外交融,几十颗大树让游客亲密地与自然时刻拥抱。而这样的建筑设计被誉为消失了的建筑,建筑已经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整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仿佛建筑从来没有存在过,宾客身处的不是一个度假中心,而就是在这原始森林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九寨天堂不仅在在空间上探索了室内外环境关系,设计师还将戏剧中的观众体验引入到了酒店设计的宾客体验中。舞台表演艺术体验的重点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一个优秀的舞台设计会为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关联创造条件,促成艺术与观众发生联系。因为从营销学角度分析,戏剧演出也是一种体验产品,且有如下特点:(1)无形性。演出是无形的,体验也在无形之间产生,观众购买无形的产品比购买实物产品会有更高的要求。(2)戏剧演出创作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性。演出的生产和消费是发生在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观众购票欣赏演出实则是购买一种体验而非一种可以拥有的实物。(3)独特性。演出产品的效果和质量以及表现形式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一个演出剧目,因为创作者和演员的不同,完全会成为另一个演出产品。所以一场演出的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演出本身的质量,更多地是由现场的观演氛围决定。
什么样的宾客会选择九寨沟与九寨天堂,那一定是向往回归自然的城市居民,他们厌倦了钢筋水泥般的禁锢生活,逃避到森林中去感受一种平时难以体验到的生活状态,获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设计师非常清楚地定义了九寨天堂所能给予顾客的体验:差异性、参与性、价值性和深刻性,九寨天堂不仅是提供食宿的酒店建筑,而是为宾客营造独特感官体验的场所,其赋予宾客的体验式感官可以分为审美体验、娱乐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的关键在于身临其境的对周围环境审美所获得的愉悦,而娱乐体验则更加注重亲身感受,遁世体验则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向往与钢筋水泥生活的隔离,感受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所以在九寨天堂的设计中,既要有现代化高科技的设施,又要充分利用原始森林环境资源的优势,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场所,满足宾客向往原生态生活方式的猎奇心理、体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与享受自然生态的意愿。设计师将酒店视为剧院式的某种媒介,给宾客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的感官体验,通过宾客对建筑体的感官体验,获得某种独一无二的经历,好似观演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优质演出,而这场演出只有在这里,只有在九寨天堂内才能获得。
摘要: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戏剧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建筑的符号元素,将建筑符号运用到戏剧中是舞台美术设计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源泉与手法。但鲁班奖建筑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设计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情节等元素搬上了建筑的“舞台”,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式经历为宾客讲述了一个跨越千年的传统羌族文化与原始森林生活的饕餮故事,用戏剧舞台设计的思路创作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经典建筑。
关键词:戏剧舞台式理念,舞台美术设计,建筑美学,九寨天堂,九寨沟
参考文献
[1]刘菁菁.中国古建筑元素与现代戏剧舞台的碰撞[J].上海,戏剧文学,2013(5):69.
[2]张宏伟,夏向宁.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J].建筑学报,2004(6):54.
[3]支文军张晓晖.石头建筑的史诗,[J].世界建筑2002(3):23.
一、韩国戏剧的发展
韩国的早期戏剧起源于史前的宗教仪式,新罗时代(公元57年-公元935年)的音乐伴奏的简单的舞蹈动作发展成为一种叫做“处容”的戏剧,“处容”不是今天人们理解的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尽管它会有戏剧的因素,因为它是按照一个主人公的明确的故事发展的。它是一系列的戏剧性舞蹈,而不是实际的戏剧,除了“处容”以外,还有另外几种供王室和民众欣赏的戏剧,但是它们也是侧重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动作,因而不成为真正的戏剧。在韩国的各种古典戏剧中,有音乐的舞蹈一向是重要的,不管他们的正式名称是舞蹈还是戏剧,高丽时代(918-1392)的山台剧包含的明确的戏剧成份比“处容’多,这种戏剧由戴假面具的演员按照一个有故事情节、有时还有台词的剧本在舞台上表演的。山台剧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时演出山台剧成了朝廷的正式庆祝活动之一,从而成为贫民的娱乐,这种最有代表性的韩国古典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韩国农业社会的受压迫的群众嘲笑特权阶级——佛教僧侣和两班贵族的诙谐、带讽刺的假面具中得到安慰。所以音乐和舞蹈在所有的传统戏剧表演中起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这种被称为“假面舞”的面具舞就是这类古典戏剧形式的典型范例,面具舞融舞蹈、歌唱和道白为一体,时而穿插讽刺幽默,面具舞的风格道白和服装各地稍有不同,直到20世纪一直受到群众的普遍喜爱。除了上面所说的表演以外,还有另一些民众喜爱的戏剧形式,例如,木偶剧、杂技丑角表演、五大广、别神(驱邪)具有一种萨满教仪式性质、和凤山假面舞,随着在20世纪引入西方文化,所有这些古典娱乐都衰落了。
但是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又有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开始研究并采用诸如面具舞剧、萨满教祭祀礼仪、合唱剧等传统戏剧的体裁和主题在韩国文艺基金会每年举办的戏剧节上以鼓励各地的戏剧来演出,从韩国戏剧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常年有大批剧团进行演出活动,这与先前的文化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尤其对于当今文化交流频繁的首都首尔来讲,戏剧的演出更是相当活跃、广泛,仅在首尔大学路上的小剧场就有200多个,当你穿梭在大学路上感受到的是韩国戏剧事业的蓬勃与繁荣,每天各种各样的演出海报铺天盖地,大大小小的戏剧演出都是一道美丽风景线,艺术创作也是遍地开花,从喜剧到历史叙事诗剧、中小型音乐剧等各种不同种类的戏剧形式都可以存在。作为韩国的戏剧人,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他们是快乐的、轻松的,随心所欲的,真正合乎了中国“超级女声”“想唱就唱”的口号。一个戏剧社区或剧团,演出都有下午场和晚场,一两个月一换,每个剧团有自己固定的fans,戏做得好与坏是没所谓的,戏迷都给予支持。韩国的戏剧演出都是商业性质的,不同的剧场不同的价格,国立剧场约20000韩元,(人民币约140元)贞洞剧场约20000-30000韩元,小剧场约10000-15000韩元,节目单约2000-3000韩元。凡是来看戏的戏迷都是自己买票。韩国导演不受任何制约讲究创作的主观性、自由性、随意性,他们的导演敢于大胆尝试不同风格的戏剧,不断兼收并蓄许多外来的元素,多数年轻导演能玩出特别新鲜的花样来,但是近一年来很多导演又回到传统戏剧的路子上了,他们借用韩国的传统文化构成一种新的传统戏剧理念,目的也就是要发扬拓宽韩国传统民俗的艺术领域。
二、韩国电影的发展
从韩国1903年第一次上演电影到今天,韩国电影经历了一百多年,如今爆发出如此骇人的创造力实在不容忽视。韩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韩国的电影产业绝大部分由民间部门来主导,当然,政府的支援也必不可少,过去的独裁政府时代把文化作为宣传政府政策的手段,但进入民主政府时代后,这种势态发生了变化,民间主导着文化。另一方面,韩国政府对相应的文化产业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并进行大力支持,上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电影不再只是赚取票房迎合观众了,韩国社会的民主化不断扩大,社会的自律性与多样性的巨大提高电是社会性及文化性背景重要的一点,政治民主化使得社会充满活力,扩大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电影与电视剧的素材也不断多样化,提供了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性的文化土壤。所以说,韩国的电影一方面有文化保护政策,这一保护政策也是维持在文化多样性的最低水平上,韩国是小国,资源贫困,人口较少,它可以依赖的是国民的素质及文化的力量,正因为软性国力是韩国要走的捷径,所以政府对文化的关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更重要的是,韩国政府虽然进行支持,但不进行干涉,这样便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民间的自律性,这一点上,政府与民间达成了模范性的合作关系。因此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把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提出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危机之后,韩国致力于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目标放在影像工业上,当年即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会”,并且将原《电影法》中有关电影拍摄的审批审查制度改为“申报制”。其实早在1988年,韩国政府就制定了两项政策:一是逐步放开电检制度,允许影像人士随意拍电影和电视剧;二是加大对进口电影的限制,外国影视片不能随便进入韩国市场,这些政策促进和刺激了韩国影像工业的发展。
因此首尔各大电影院门口总是人群攒动,观看电影的群体不止是年轻人,无论老幼都兴致勃勃。由于新片上映不断,所以更换海报的周期与频率也飞快,而电影的海报广告,几乎都是韩国自产的影片,就是因为韩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电影产业,从而对外国电影的上映次数有效进行了限制,但是,韩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并非只得益于它们国家的文化保护政策,仅凭这种文化保护政策也并非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让观众看韩国电影并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国心,最主要还是艺术水准的高低为观众认可,观众是不会凭着爱国心去看电影和电视剧的,更多地还是要看到高质量的电影。也正是由于韩国文化的飞速发展才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一行,使他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韩国电影业不惜重金大量启
用新人导演,并在制作环境环节加大改善,这就使电视剧、电影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以前,韩国人认为韩国的电影、电视剧水平与西方相比有很大差距,现在则不然,韩国本土制作的电影毫不逊色于西方的优秀作品,正是观念上有很大的变化,民众才对韩国电影的认识和关心比以往时期提高得多,使得韩国观众现在更加关注本国的电影、电视剧了。
三、韩国电视剧的发展
不仅韩国人比较喜欢看韩国本土的电视剧,“韩剧”对中国确实是一个启示,想想每次在中国热播的韩国电视剧也一样招中国人待见,究竟原因何在?细细归纳,好像有以下几点:
1、“韩国电视剧注重包装”,无论何戏,韩剧从制作到包装都都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讲究的景观对观众都是视觉的冲击。韩剧尤其对演员非常善于包装,演员一般都是演一部戏成一部戏,很多剧都是为演员量身定做的,非常适合,在观众从美的角度进行欣赏时,便会忽略他们的演技。韩剧包装特别现代,能够带动时尚的潮流,韩剧中的男女演员被精心装扮得美得一塌糊涂,清秀或个性化的装扮造型让人眼前一亮,从上到下的搭配令人赏心悦目,不用演戏往那一站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加之韩国的演员们多数在荧幕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的恰当与唯美也都是精心设计的杰作。尤其是爱情戏,演员情感的表现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都是韩国的或东方的,每个演员的优势被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
2、“韩剧演员表演较为真实”,韩国电视剧演员朴实生动的表演为韩剧赢得了观众,韩国的电视剧其实很简单,韩剧注重描写小人物和小事件,演员的表演必须朴素平实,大多数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戏及演员细致真诚表演打动了观众的心。韩国演员很敬业,在演技上很认真,女演员则表现出了东方女性的含蓄、内敛和敦厚的气质,这也使韩剧获得多方认同,尤其是获得中国老人认同的主要原因。韩国演员的表演很纯真,不做作,男女演员不仅是容貌与肤色的亲切,更是表演中体现价值观和伦理观上的亲切,表演的分寸感较好,在时髦的欧化外壳下,包裹着充满东方文化伦理色彩的内里,这也是中国观众所认同的。韩剧简单生动的对白,偶尔不同于国人的另类思维方式,演员非常生活化的表演形式和对于人物语言上的处理都比较能够抓住观众的心,让普通市民觉得在反映生活,这也构成了中国观众喜欢韩剧的又一原因。
3、“韩剧视觉艺术性较强”,影像艺术与技术在韩剧中完美的融合,也是赢得韩国和中国观众的原因之一。韩剧中高清晰的摄像器材带来近乎透明的色调,优美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韩剧画面精美,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渗透着浓厚的唯美主义情调。韩剧的拍摄很干净,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演员的化妆,相当讲究,极其干净,出现在画面里的人物各个光彩照人,为了卓越体现视觉美,华丽的服装选择和色彩的搭配也是煞费心机,还有场景的选择尽可能给观众以美感。另一方面,韩剧的剧情也很干净,对于以一些暴力或性方面的内容,韩剧会回避或轻描谈些,着重渲染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性。韩剧制作精良,具有较强的美感,韩国搞视觉效果搞得太有水平,从而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4、“韩剧体现较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韩国的电视剧其实很简单,但是它有着亚洲国家较为认同的审美趋向、价值观念和道德评判。韩国电视剧的观众面比较宽泛,全家老小都可以看一部电视剧,因为电视剧中基本人物都会有老少角色。韩国电视人对剧情的把握与控制确实有过人之处,他懂得在一个绵延得足够长的时间段里。如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使观众乐于与剧中人一起渡过一段共在的时光,从形式到内容上,结果经常都是体现忠实、孝顺、诚信、义气、宽恕、珍惜等。虽然韩剧揭示爱情、家庭、伦理等老套故事,但他们以现代时尚的拍摄照样体现同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韩国电视剧提倡家庭共同意识与孝心的同时,也演绎纯真而时尚的爱情故事,爱情故事为永恒的主题,只要有那么一点点老样翻新,就足以激发观众的强烈观赏欲望。只有在韩剧里我们可以看见相对完整的浪漫,较为纯粹的爱情,韩剧里总是塑造出那种非常可爱的现实中没有而大家都渴望得到的女性,恰好这些共同的审美观也正是韩剧要竭力表达的,更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口味。
综合上述,韩国的电视剧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在其精良的制作下发挥了逾越文化、超越环境、提高国家形象的效果。
【影视戏剧舞台美术设计】推荐阅读:
戏剧影视文学试题07-04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校06-07
雷雨教学设计戏剧10-07
《影视文化》教学设计(高二必修四)06-18
《戏剧》考试05-25
戏剧论文10-01
戏剧故事范文11-03
戏剧的名言11-06
戏剧比赛策划书07-16
戏剧鉴赏期末答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