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共10篇)
计
教学内容: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6=90
678-299=379
90-4=4
379+46=92
2、大显身手
(1)29+326-483
420+191+78
20-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盒粉笔,又买来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页
教学目标;
、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时:2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00—29—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00—29=71(元)
71—6=1(元)
29+6=8(元)
00—8=1(元)
00—(29+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2—79—2
22—116+8
2—(79—2)
22—(116+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二、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从来都没有上过片断教学,这是第一次尝试,甚至对于片断教学的概念甚是模糊.上下来感觉自己很不自然,没有学生,一直无从适应,但是作为起步,将会受益终身.这次片断教学后,我深知片断教学的虚拟性.它是课堂的浓缩,同时也更精简,把整堂课的教学突破集中在这12分钟里面.而这12分钟要是2一个课堂,有师生互动,有生生互动,有教师的多种情况的预设,它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如果一个老师心中没有学生,片断教学的效果就不会起色.本人在片断教学中,似乎像是在赶场子一样,给人的感觉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自言自语.片断教学具有完整性.要像平时那样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只是时间更集中,要求教师更具有针对性.也具有实践性,设计出的教学远必须合理可行.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小括号作用,我设计了笑笑买文具这样一个情境,可惜问题的设置不是我引导出来的,而是我强制性给学生的,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不利于学生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笑笑用50元买一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50—20÷5,当运算法则与生活实际产生冲突时,学生会感觉到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符号来解决问题,可是我没有让他们经历符号的创设过程,因为我觉得小括号这种约定的符号直接给他们,忽略了过程性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教学的失误.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只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添加了小括号,个别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在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关键是确定运算顺序,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观察算式,再思考运算顺序。为了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我要求学生要用横线划出每题算式的第一步。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整节课下来,教学设计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可是我不像是在教学,像是在说教。教师没有上课时的那种状态,只是把教案又重新背了一遍的感觉。找不到那种上课的感觉,所以没法把激情挖出来。这堂课,使我认识了片段教学,更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学这条路还很长,这些东西都将成为我以后宝贵的人生财富。
四年级数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①120+25×4②(37+87)÷4③58×20-78÷13,让他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把复习题第1小题改成例题300―(120+25×4),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戏练习后与复习题第1小题比较。这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尝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他们完成书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这实际上时复习题把第2题的87写成29和3的积,第3题添上了“( )”。当学生完成想想做做时,我再让他们与复习题的第2、3题比较,进一步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复习题与例题和想想做做的比较练习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八、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1)-5+7+3-1;(2)10-8-18+5+6.
2.负3加5减6加1或负3、5、负6、1的和。
3.(1)-4;(2)-10.2;(3)-.
作业答案
(一)必做题:1.(1)-35;(2);(3)-41;(4)-6.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2)+45-9-91+5;(3)-5-5-3-3;
(7)-6-8-2+3.54-4.72+16.46-5.28;
3.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d);(4)a-b-c-d;
(5)a-(b-d);(6)a-b+d;(7)(a+b)-(c+d);(8)a+b-c-d;
(9)(a-c)-(b-d);(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a-(b+c)=a-b-c;
a-(b+c+d)=a-b-c-d;
a-(b-d)=a-b+d;
(a+b)-(c+d)=a+b-c-d;
(a-c)-(b-d)=a-c-b+d.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4.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4)-16+25+16-15+4-10.
三、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5)-[-(-3)]=______,-[-(+3)]=______.
这两组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题中错的应举出反例,同时要求符号语言与文字叙述语言能够互化.
四、作业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
(1)x=-3,y=-2,z=0,w=5;
(2)x=0.3,y=-0.7,z=1.1,w=-2.1;
3.已知3a=a+a+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3a的值:
(1)a=-1;(2)a=-2;(3)a=-3;(4)a=-0.5.
4.(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2)若a,b异号,则a+b=|a|-|b|.()
(3)若a<0、b<0,则a+b=-(|a|+|b|).()
(4)若a,b异号,则|a-b|=|a|+|b|.()
(5)若a+b=0,则|a|=|b|.()
6.计算:(能简便的应当尽量简便运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时是习题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今天,带领学生们学习了新的知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在上课之前对于课程设计,整节课的思路有了详细的设置。但讲课之后,发现自己存在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用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判断学生,我以为混合运算是比较简单的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2.在导入环节设计不太合理,我设置了一个第一级运算的两步计算和一个第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可以换成二年级学过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更能衔接例题的教学。
3.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告诉学生,计算哪一步写出结果,不计算的话要抄下来,导致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少写。另外就是混合运算格式的要求还需要给学生强调。
4.三步混合运算尽量用三步计算,对于中间是加减号,两边是乘除号这一类算法,可以把两边同时计算出来,再相加减这种做法,刚开始学生会不容易理解,所以可以慢慢引导,不操之过急。
在教学中没有完美的艺术品,正是如此,才能让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秉承初心,认真探索,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现安排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都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算”与“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课的练习中,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即“想想做做”的第4、5题。第4题与例题较相似,求两商之差,一是巩固所学的列综合算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二是训练学生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但是我又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显得过于罗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第5题未能解决。我们平时计算的教学和练习,倘若能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这样就能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算”和“用”和谐交融。
三、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课堂是个充满未知的场所,每一刻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尴尬。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要求学生能列综合算式的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课堂中出现了这样三种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两种都在我的预设中,第三种在两次试教中都未曾见过,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处理不当,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我观察学生的反应,一脸茫然,看来把这个问题抛给当事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请韩黎说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总价,乘4是都看做买4副,然后在总的价钱中减去一副象棋的价钱就是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多好的想法啊,这个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让我临时调整了课堂总结,本打算到 “想想做做”第3题直接说说运算顺序就下课的,但觉得何不妨用这个算式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呢,于是便有了:课后请大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完成韩黎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既尊重了学生,又顺利地过渡到后续的学习。
至于(12×3)+(15×4),我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顺势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联系实际情境学生想到先算括号中的,再把两部分价钱相加,何况计算的结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号的综合算式暂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观察算式,揭示课题,探究运算顺序,算出结果,沿着我既定的方案进行,再折回,两式比较,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号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号就可以不用了,也说明了数学的简洁性。
当然在本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未能营造出应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几个的细节处理还不够细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尝试。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本节课是计算课,如何在平凡的计算中体现教师的`新意,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在开始的例题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讨论、互动、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并学会赏识他人,完善自己,不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
要掌握计算的算理并不难,可是真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却是难事。因此从情境中提炼数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从而得出算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样的教学自然、贴切、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的效果也比学生死记硬背强多了。本节课教得轻松,但从作业反馈来看,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竟然连65+120也不会做了。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非常巧合四年级上学期我所上教研课的内容也是《混合运算》,感觉这两节课在编排上有许多的类似之处:从生活情景入手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试一试、改错中体会混合运算的注意点、对比练习中明白运算符号不一样引起运算顺序的不一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混合运算的价值等等。明显感觉四下的混合运算虽然计算的步数比较多,但是学生有递等式书写格式和两步计算的经验,新课学习非常轻松。教学中我从复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入手,让学生说出熟悉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扫清知识障碍。然后直接出示一道三步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与原先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算?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新学习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把三步运算转化为两步运算;直觉意识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含括号)。
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就是从商店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李老师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教材中只给了一个问题,多数学生列出12×2+15×3后能够结合情境理解计算的顺序,但是这时候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所以我又增添了两道混合运算:12÷2-15÷3、12×2+15÷3这两道算式,并给学生提供了多条信息: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中国象棋一共12元、围棋一共15元、买2副中国象棋3副围棋。让学生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道算式先算什么,但是通过讨论才比较勉强地说出了算式的含义。一方面感觉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徒增了学习的困难,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该怎样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本都掌握。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有4小题,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是第4小题,当三步计算转化为两步计算后出现了“减在前、加在后”的情况,学生习惯于加减的口头表达顺序,计算时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后算减了。课中我没有完成书中的改错题而是结合学生此处的错误进行了重点评讲。
这一环节我还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梳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步骤来解答:一、看(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二、画(把先算的一步画出来)三、写。不能让学生的观察流于形式,一定得让他们经历这样一个画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家庭作业中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计算的顺序不存在问题,多数是一步计算或口算不过关,与众多的计算教学一样的,需要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上下功夫。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教材简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
=43×6
=258
50-20×3
=30×3
=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32÷4×8、18×6+25、20÷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15的题,难怪学生会做错了。看来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类似25+18×6、50—20×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可是当我回头又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看一遍时,在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中,这类题可以巩固学习的要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做这道题,那我的时间又用到什么地方呢?我想是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为了结合书上的情景图,联系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了生活情景,说老师去买东西,我的学生也非常可爱,当我说到“我买了4本笔记本,每本5元,”话还没落,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20-3×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教材简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50—20×3
=43×6=30×3
=258=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32÷4×8
18×6+25
20÷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15的题,难怪学生会做错了。看来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类似25+18×6
50—20×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可是当我回头又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看一遍时,在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中,这类题可以巩固学习的要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做这道题,那我的时间又用到什么地方呢?我想是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为了结合书上的情景图,联系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了生活情景,说老师去买东西,我的学生也非常可爱,当我说到“我买了4本笔记本,每本5元,”话还没落,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
20—3×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今天开始教学三步混合运算,在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还特意设计了:12×3+15×4=36+15×4=51×4=204元的错例分析,然而在课堂上,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反而在如何解决例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15)×(3+4)。为了明确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就重新调整了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对两种解题方法进行辨析。
第一步:了解学生对两种算法的态度,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赞同第一种解法,有部分学生不置可否,还有3个同学坚持第二种方法也是正确的。
第二步:分析每一步计算的意义。第一种方法很快就被全体学生认可。第二种方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示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借助了简图帮助学生理解。(△+○)表示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价钱,(△+○)×(3+4)=(△+○)×7,这时表示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得出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表示7副象棋和7副围棋的总价,和题意不相符,所以是错误的。
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基本对这个数量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后面的教学中,又发现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又花了不少的时间,例如人均居住面积等。
所以这节到底突出了什么重点似乎很难说了,似乎数量关系的分析倒成了重点了。计算课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时真的很难调整好,困惑之中。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本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避免计算与实际引用的割裂,我将运算顺序与具体场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思考先算什么,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总结出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出现运算错误的情况,但是计算错误比较多,看来对于计算能力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有,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想想做做”的第4题,很多同学不理解“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因此都用乘法来求,其实我应该在学生解题之前就应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李淑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作业,了解学生情况
1、“想一想,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把先算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来,再算一算”(1)52+75-12
(2)54+42÷2
(3)23×40-52
(4)120÷6×5
2、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今天的新课,请打开,看“独立尝试”第1题,(课件出示)请一名同学报答案,其他人当小老师,自己对照批改。
3、(反馈)师:全对的举手。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指名说,师板书。(课件出示)。分步计算的过程。
师问: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列综合算式吗? 做好的举手。把你的想法在同位说一说。
生:3×12+4×15。师:有不同意见吗?如果有,讨论(3×12)+(4×15)这道算式究竟要不要加小括号?生:有乘有加先算乘法,他们都是同级计算,干嘛要多此一举呢。生:这不是画蛇添足嘛!同学们都露出了同意的笑脸。
揭示课题: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师问:12×3表示什么?15×4呢?“+”表示什么? 师:你们又是怎么算的?
指名一人说。生:先算3×12=36,再算15×4=60,最后算36+60=96。师等学生说完后问,都是这样想的吗?那如果我先算围棋的价钱再算象棋的价钱,行不行?(这时指着题目问)(让学生感受到也行)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师自言自语式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然后在综合算式下面板书: 3×12+4×15 =36+4×15 =36+60 =96(元)师:(故意问刚才汇报的同学)你们是这样写的吗?这时有学生喊:老师,我不是这样的。师:那你是怎样写的,说说看。生:去掉第一步。
师:哦,那是什么意思?生:把3×12与4×15的得数同时写下来。师故作明白的样子,哦,你的意思是可以把象棋和围棋的钱同时算下来,是吗?生:是。师:是呀,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既可以先算象棋的钱,也可以先算围棋的钱,大家级别是一样的,那同时算,何乐而不为呢。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一说,这道算式怎样算? 生:同时先算“3×12”和“4×15”,再算加法。师板书成: ① 3×12+4×15 =36+60 =96(元)
3、变式练习: ⑴师:(课件)根据这里同样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生:买4副围棋比3副象棋多多少元?
怎么列式?生:4×15-3×12 这道题又该怎样算呢?小组里说一说。(指名)生:同时先算4×15与3×12,再算减法。
师:就是说“要求围棋比象棋多付多少钱”围棋与象棋的钱。生说师板书: ①
4×15-3×12 =60-36 =24(元)
⑵师:李老师也想买一些棋,瞧,(出示课件)象棋3盒36元,围棋一盒15元。我想买一副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想一想、做一做。指名汇报。生:36÷3+4×15 师:36÷3表示什么?4×15呢?+表示什么?这道题又该怎样计算呢? 生:同时先算36÷3与4×15,再算加法。、(师板书课件出示计算过程:36÷3+4×15)
4、指板书,师问:这三道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求象棋和围棋的钱,再把他们相加减。
师:指着算式,这些都是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在算法上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同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5、试一试:150+120÷6×5 师:看,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以后我们做题时,都要做到这样:一看,二想,三画,四算,五验算。
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有不同意见的讨论讨论。师:谁来汇报一下。生说师板书、课件演示:
150+120÷6×5 =150+20×5 =150+100 =250 师:有不同想法的举手,说说看。集体反馈:全对的举手。小结:以后象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和加、减,要先算乘、除。)师: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规则一样吗?(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规则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步骤多了,在计算时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三、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1、师:大家学得都不错,下面来考考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把先算的部分在下面画上横线,再算一算。
集体校对,同位互批。反馈信息,全对的举手,错例展示。
2、师:这也有两题(想想做做第2题),仔细观察想一想它们的计算对吗?
生:不对。谁来当回小医生,说说它们错的哪,划出来。自己在本子上改正过来。集体校对,自批。
3、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刻,做个小游戏。出示:想想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依次出示:⑴、80÷2+76÷4
①求商 ⑵、240÷6-2×17
②求和 ⑶、45-20×3÷4
③求差 ⑷、51-36÷3+25
④求积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打开数学书第35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和他一样的举手。齐读。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五、应用数学。
它还可以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即 ,读作 .
2、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的两种读法:
①(+3.7)-(-2.5)+(-3.5)-(+2.4)
②(-1 )-(+1 )+(-2 )-(-3 )-(-1 )+4
3、① -11-9-7+6-8+10
② -5.75-[-3 +(-5 )]-3.125
4、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公路巡视维护,某天从地出发,约定向南行驶为正,到收工时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8,-5,7,-4,-6,13,4,12,-11
(1)问收工时,养护小组在地的哪一边?距离地多远?
(2)若汽车行驶毎千米耗油0.5升,求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执教者:叶云霞
【教学内容】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0-5+3
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10-(5+3)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在同级运算中,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 7×(7-5)7-5是第一步 7×2是第二步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注意:混合运算的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用递等式计算 7×(7-5)=7×2 =14
3、有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剩下的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到几把?
(1)想: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后,还剩多少把可以分给班级?
77-42=35(把)
(2)这些扫把平均分给7个班,每班几把?
35÷7=5(把)答:每班5把。
(3)怎样列成一个算式呢? 77-42÷7与(77-42)÷7一样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不管小括号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计算小括号外面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1)课件上做4题。
(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1)课件上讲解,学生举手回答。(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这种运算中,要熟练掌握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
3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 12×3+12×
4=36+15×4 =36+60
=36+60 =96
=96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
35、拓展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
56、总结运算顺序。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解题过程中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
3=43×6-13
=258-13
=24
5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中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10-11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01-08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教学反思06-2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教案11-07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教学设计09-08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05-26
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01-03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09-13
带有荷花的诗词09-30
带有月亮的诗句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