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儿童节周记(精选8篇)
她长着一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一头棕色的卷发。
有一次我发烧了,头痛剧烈,浑身很烫,像刚从烤炉里出来似的,她一会儿喂我喝水,一会喂我喝药,连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个星期难得看的电视剧都不看了,外婆看见她这样,说“我来照顾悠悠吧!”她说:“没事儿,您去干你的事儿吧!”她一夜几乎没合过眼,用爸爸的高级白酒给我擦身体,爸爸说:“用酒,也不必用高级酒呀!”妈妈说:“是你的高级酒重要,还是我们***(名字)重要!”爸爸不吭声了。我心里很感动,原来我在妈妈心里地位那么高。
有一次我考了80分,我心想回家肯定要挨骂。我回到家,妈妈看了看试卷,不但没有骂我,还鼓励我说要加油哦!要努力,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长大才能成才。爸爸回来了,则准备责骂我,被妈妈制止了,妈妈在爸爸耳边嘀咕了一下,爸爸就一声不响地离开,看到这一幕,我心暖烘烘的,一股暖流向我心里涌来,融化了我心中的恐惧、害怕。
我很喜欢妈妈,当我陷入困难之中,她总是伸出援手,帮我解决掉困难,使我感觉到温暖。她总是给我带来幸福和希望,她头上虽然没有闪亮的光环,手里没持有魔法棒,背上没有翅膀,但她永远是我心目中最漂亮、善良的天使。
我心中的天使周记2母亲就是我的天使,她没有光环,但依然温暖人心。她的口中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的百听不厌。出门前,她总会把声音拉得老长:“路——上——小——心!”回家时,她总会重复的问:“上课累不累啊,老师讲的有没有听懂。”写作业时,她总会在我耳旁叮咛:“写作业,要认真写,不要为了完成任务,写字要坐好来。”走在路上时,她总会牵紧我的手,说道:“小心看车!”每次回味起母亲说的每一个字,心里都很温暖!
母亲是我的天使,她没有雪白的羽毛,但她有一双温暖的手。小的时候,她的手总是轻轻抱着我,哄我入睡。长一点的时候,我身边总有一只手永远牵着我,成为我的保护伞,片刻不离开我的身边。六、七岁的时候,爱生病的我,身旁总有一双不知疲惫的手,为我洗毛巾,为我熬中药,喂我吃饭,给我讲故事。现在,在我早以入睡时,总是有一双手,轻轻地抚摩我的发丝……每当回想起母亲的举动,心中总是会有那么点喜悦!
母亲是我的天使,她没有修长的翅膀,但是总是在我最需要是出现;在下大雨时,她总是在打着大伞在校门口接我;在我和爸妈走失时,她总是第一个气喘吁吁地找到我;在我碰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听我倾诉,帮助我解决问题;每次回想母亲的帮助,就感到幸福!
母亲是我的天使,她那宽敞的心充满了爱,爱的暖流将我包围,让我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天使,一定长着洁白的羽毛,宽大的翅膀吗?我认为,天使不一定都长着雪白的羽毛,也不一定有修长的翅膀。真正的天使应该是有一颗纯洁、热乎乎的爱心!
我心中的天使周记3心中的那颗最亮的星,天使般美丽。
有一次,和姐姐去书城回来时,在一辆人群拥挤的大巴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天使”之事。
那天天气非常热,我们在一辆人群拥挤的车里就更不用说了。站了好久,脚非常累,可就在这时,一位小女孩莫明其妙地用半只身子撞了我一下,我愤怒极了,心想:“我本来就全身酸痛的,你还无缘无故的撞我,真是没礼貌的!还不用说对不起。”她还拼命对我使眼色,让我感觉好像是在玩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到有点怪怪的感觉。但由于那时非常热,有点急躁就没理了。过了一下,姐姐小声的对我说:“小心你的包,”我非常紧张地望向我的包,发现拉链口被拉开了一些,我紧张地一直埋头看东西有没有丢,好险坏人没得逞。我一直巡视四周,看有没有可疑人物,当看到那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又一直对着我使眼色,我突然涌出:小偷会不会是她的想法,因为她刚刚撞了我一下,于是我扫视了一番,当到了一个站的时候,她看着一个邋遢的年轻小伙下去了,松了一口气,走过来对我说:“对不起,刚才我看到那个人要偷你东西,所以我就撞了一下你,想引起你对包的注意和对我的注意,接着我又对你使眼色是,那个小偷一直在你旁边,”顿时我满脸通红,脸红耳赤,又说不出话来,我那时想:“啊,我把一个天使般的人物现象成一个小偷,还怀疑她,真不该。”我接着她的话说:“没关系,是我不好意思,刚才你撞我的时候,我心里还怪你,”她便微笑着便对我说:“呵呵,在那种又热又累的情况下人人都会感到急躁的。”我十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接着我们一直在聊,聊到她到站……
她比我先下站,她下车了,还不忘跟我摇个手,接着就转头走了,我望着她远去地背影,感觉她是天使,有天使般纯洁善良的心灵,也有天使般美丽可人的背影,使我产生了对天使的慕念……
啊!她是天使,她就是我心中的天使……
我心中的天使周记4我的妈妈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天使。这位天使有时拿着魔法棒胡乱飞舞着,说:“你这是不对的,你那是不对的。”有时用温柔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脸,说“不错,继续加油!”
一次,我们全家去万达广场玩,还带上我的表妹。也许是年龄偏小的原因吧,爸爸妈妈一路上把我表妹牵在中间,自己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把我抛在在一边。我心里难免有些难过,有些心酸,有些吃醋,还有些嫉妒。于是我拿出手机,边走边玩。渐渐的,渐渐地,距离他们越来越远。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没了踪影。忽然,我抬头一看,呀,他们都不见了。我很害怕,心急如焚,是不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丢了,还是不要我了?我一边流着“金豆豆”,一边叫:“妈妈!妈妈!你们在哪里?”我边叫,边走,突然,我的手机掉了出来,我发现手机在震动。啊,我可以打电话给妈妈嘛!我刚想按电话时,手机又开震动了,上面显示妈妈来电,原来我把手机调到了震动了。我接通电话,妈妈焦急的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宝宝,你在那里?”“妈妈,我在”北京烤鸭“店的门口,我好害怕啊!”“我在前面的大转盘那里,你再往前走。”我往前走,看到妈妈向我走来,“妈妈!”我大叫,向妈妈扑了过去。“琪琪!”妈妈紧紧地抱住我我。我在妈妈的怀抱里哭起来,妈妈眼睛里也湿湿的,满身是汗。原来妈妈早发现我不见了,她一边不停地打电话给我,一边一个一个店铺的问,她也在担心把我。因为焦急,担心,已经是满身大汗。
妈妈,您永远是我心里最美的天使。
我心中的天使周记5小草能茁壮地生长,是因为有肥活的土壤;小鸟能自由地飞翔,是因为有辽阔的天空;鱼儿能幸福地畅游,是因为有宽阔的海洋;而我能快乐地成长,是因为有你——妈妈的付出。所以,我心中的天使就是一个很懂得付出的人——妈妈。
妈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疤痕。当我快要出生,接触这美丽的世界时,就与其他小孩不同,我那时很重,足足有八斤半,使妈妈不得不得不剖腹把我生出来。刀子在妈妈的肚子上割开了五指宽的口子,我才顺利的`来到这个世界,从那以后,妈妈的肚皮上留下了一道与众不同的疤痕。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大的痛苦,所以妈妈是我心中的天使。
妈妈的爱是从难以下咽到可口的菜。以前,妈妈做的菜非常难吃,每到吃饭时,妈妈看着我难以下咽的表情时,心里就十分内疚难过。于是,妈妈便买了很多菜谱,每天不停地练习,上班时,还要请教会做菜的同事。后来,我发现妈以做的菜越来越可口了,现在,妈妈每看到我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时,心里就十分欣喜。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辛苦,所以妈妈是我心中的天使。
妈妈的爱是冬天早晨温暖的汽车。去年冬天,我家搬到了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妈妈每天只好开车送我上学。早晨,天气很冷,妈妈为了让我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每天早早地就去发动汽车,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在车中等我下楼。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妈妈是我心中的天使。
妈妈的爱是与众不同的疤痕,是从难以下咽到可口的饭菜,是冬天早晨汽车。
世上有一些很懂得付出的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妈妈,妈妈永远是我心中的天使。
我心中的天使周记6在我的四周,总会有一些人正默默的守护着我,而我却无意识的继续着我的生活,但每天过得好好的,总让我怀疑起到底是谁正独自地在我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保护着我,这位天使究竟是谁?
正当我要放弃时,那个声音又出现了。不知道是我的幻听或是自己内心的提醒,它总是在这个时间点给我些鼓励与支持,让我继续那原本艰困的任务。完成它,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但就在正准备放弃的剎那间,我的内心给予我的一切,正是我努力不懈,持续向前的原动力,有了它们,我才能够不断地向前迈进,坚持到最后的成果,也让我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而这股动力以及鼓励我的那位天使,正是每天跟我有着心灵沟通的内心,它就是我的天使。
数学,这是我最厌倦的科目,不断地动着我的头脑,不断地思考,我的手指也因为计算和从未停止过,就因为这繁杂的程序,使我的耐心逐渐消失,一看到困难且复杂的题型,我的头脑会自动地停止,并将我心中的老虎释放出来,脾气开始暴躁了起来,这种情况是连我的天使与我沟通,也无法给予我鼓励的状况,这时,也只能等过了几小时后,才能够继续作业。
天使,它帮助了我很多,不管是什么事情,它都能一一帮我解决,但是有些情况却不是很管用,但是,它仍带给我更好的机会和成果。
【我心中的天使周记】相关文章:
1.我心中的“天使”
2.我心中的天使作文
3.我心中的天使小学作文
4.我心中的天使的作文
5.我心目中的天使作文
6.我心中的天使微小说
7.我心中的天使范文
8.我心中的天使抒情作文
案例一:陈好的父母原是小学代课教师,在读小学的几年里,一直带在身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后来,为了生计,其父母双双南下广东淘金,把他留在年迈的爷爷身边。父母觉得将他一人丢在家里,有愧于他之意,所以在物质生活上都是有求必应,且比较讲究;毕竟父母当过教师,对他学习还是关心的,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与他交流。然而,远距离遥控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得不到真实情况的反映,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生活、物质上的优越与富足,在他身边有一群所谓的三朋四友围绕着,冲淡了对亲情的需求,对于父母何时回家不以为然,只要寄钱就可以了。双休日很少归家,常以到外婆家为借口,到同学家玩,无心学习。看到他的这些转变,我是急在心头,通过谈话了解到,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给他打气也就好个两三天光景,父母知道这情况后,多方教育,甚至千里迢迢赶回也只能叹息,后悔当初。
案例二:吴秋云模仿班主任的笔迹批假外出后说不想读书了。得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既吃惊又觉得是必然;我还清晰地记得刚教她时,一脸的天真,一双充满求知的眼睛,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期中考试以年级前十名的荣耀站在领奖台上。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春季学期开学不久,就发觉她有了变化:精神恍惚,上课走神,爱讲话,常以身体不适等理由请假。对于这些变化,在家访中了解到,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她抛给了年迈的奶奶。了解了这些原因后,我把她纳入“留守儿童”的跟踪对象中。但我心里明白: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吴秋云所在的村与她一样是“留守儿童”的不止她一个,厌学、逃学、顶撞年迈监护人(爷爷、奶奶),是他们的共性;其次遵奉“读书无用论”观念在农村泛滥,通过两年之久对其多方面做工作都收效甚微。因为她表面上答应,但暗中却我行我素,前途理想教育,她本能地拒绝,玩乐对她成了最大的诱惑,学习成绩更是急剧下降。面对她今天的摊牌:不读书了,谁也别想劝我(姑姑、奶奶与她根本搭不上话),作为班主任看到判若两人的她,真的感到难以言说的悲哀。面对如此情况,作为老师,我没有轻言放弃,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耐心做其思想工作。但我深知,此项工作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反思: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好男儿志在四方”,承传千年的家庭伦理定律被打破,传统模式的家庭因为城市的吸纳正在发生改变,新的家庭结构形式正在重建,亲情疏远、观念冲突带来的家庭之痛将在农村不少见。
情感教育是当今世界通行的教育理念,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不能缺位,而且更应重视。为此,老师家访要加强,家长家教也要跟上,政府的策略更不能拖后。
解决的办法:作为老师,多追踪了解,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儿童”以更多关爱!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作为政府,首先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其次农民工流入地的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问题。惟其如此,才会使滴滴关爱之情如春风化雨,促进留守的孩子健康成长。
可是心理医生告诉我们,这些奇怪的图案,却是儿童在讲述曾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本期Clinic栏目,我们邀请到有着丰富经验的儿童专理专家,带领我们解读透视儿童涂鸦,走进孩子心中的秘密花园。
儿童涂鸦不应忽视——儿童心理咨询专访(A=安秋玲,P=本刊记者)
P: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儿童绘画包括临摹画吗?还是仅仅指儿童即性的涂鸦?
A:主要以儿童的即性涂鸦为主,因为即性涂鸦可以更自由地表达绘画儿童的潜意识,有利于研究者的投射分析。临摹画因受临摹主题的限制、受到临摹作品与原作品比较而对儿童产生的评价威胁的限制,因此不利于真实表达绘画儿童的体验,所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比较少用。但是,在引导儿童开始绘画的过程中,在启发大年龄儿童自发产生认同、顿悟等体验的过程中,临摹画可以根据儿童年龄、难度、内容、情境等而有选择性地使用。
P:经常被家长所忽视的儿童绘画,它在儿童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A:绘画是儿童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分析,儿童通过绘画,不仅在尝试着以自己的动作来控制外部的世界的自主性,而且在创造性的涂鸦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主动性,顺利走出自我中心而达到自我的健康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析,儿童通过绘画而不断地促进思维复杂性的发展:借助于绘画内容的意义性而不断地从感知运动思维发展到具体运算思维、形式运算思维。总之,儿童绘画在儿童的2—10岁左右期间,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自发的表达方式而对儿童整个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P:在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一个比较特别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使医生与儿童之间的交流?
A:使用儿童绘画作为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相对来说需要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心理医生与儿童之间的交流。这一特殊环境是以儿童感到舒适为需要的环境,例如说,适合儿童高度的画桌,儿童触手可及的颜料,适于儿童自由玩耍的空间,适量的玩具等等。但是,环境是客观的,心理医生建立起儿童对环境的熟悉感、信任感是有效促进心理医生与儿童交流的最重要保障。
P:在把绘画作为了解儿童辅助方法时,心理医生似乎应该始终与儿童保持密切联系,那么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其他方式,是不是更长一些?
A:儿童绘画的整个过程中,心理医生作为辅助者、观察者、支持者、倾听者、合作者与解读者而一直与儿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绘画作为咨询与治疗方式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低效性。绘画的过程因儿童个性的差异以及所处情境、所画主题等原因而绘画时间有长有短,但是由于绘画方式的投射性能尽可能避免儿童的防御心理、弥补儿童语言表达不清的限制、同时由于绘画过程中心理医生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所显现的信启、更加真实具体,因此心理医生把绘画作为咨询与治疗儿童的种方法,在使用的时候会更加的直接便捷。只要儿童乐意进行绘画,那么这一过程相对于游戏治疗、认知治疗等方式就会显示出其高效性。
P:对那些受到虐待或目击暴力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因为恐惧、个人安全感、保密或者排斥而不能自发画画,这个时候您一般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疏通与开导?
A: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引导儿童绘画都是心理医生与儿童达成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当时情境而自然切入。对于那些受到虐待或目击暴力的儿童来说,他们有的时候的确会因内心的恐惧而不能自发画画,在这种情况下,如心理医生仍需要借助儿童绘画的途径分析,那么所采取的引导方式有:(1)以游戏的形式带动儿童的参与,如通过角色扮演或者主题讨论确立起明确的主题,然后引导儿童把刚才的角色或讨论主题以具体的形象画出来;(2)以合作绘画的方式,降低儿童因作品而带来的威胁感,然后在儿童安全体验的基础上引导他进行即性绘画; (3)以竞争的形式,提高儿童绘画的动机,使儿童和心理医生比赛的过程中进行绘画;(4)以添加的形式,推动儿童绘画过程中的自由表达,使儿童在抽象而简单的线条基础上进行绘画:(5)以简单主题为铺垫,引导儿童绘画,如在临摹当前所见的人物、事物基础上,提升儿童绘画的兴趣,使其乐意去绘画;(6)通过既成图画让儿童讲故事,从而理解儿童的内心;(7)以即成图画为靶子,让儿童挑错,从而使儿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具体引导技巧的使用需要与当时情境、儿童个性与问题以及一定的咨询语言风格相匹配。
p:据说纳粹集中营保存下来的儿童绘画作品中,只有一小部分描画了与大屠杀相关的情景和事件,更多的孩子记录了日常生活画出了许多代表美好事物的画面,比如想象中风景、小动物、儿童玩耍、家庭等等。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A:在纳粹集中营中生活的儿童,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相似但是他们绘画的主题意义是有差异的,有的儿童的绘画作品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反映自己的感受,有的儿童以想象的美好为主题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因为儿童的绘画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包含不同的方面,例如儿童的经历(曾经遭受暴力的场景)、当前的关注焦点(一个小时前刚看到的卡通形象)、未来的意愿(希望像鸟儿那样自由)等等。儿童绘画作品的主题来源究竟是哪一个方面呢?需要结合儿童的表述以及其他的信息进行确定。相比较而言,以美好事物为主题的儿童作品反映出绘画儿童对自我挫折心理进行修复的内在力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具有积极意义。
P:对那些成长环境相对比较健康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绘画了解和做些什么呢?
A:对于健康的儿童来说,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绘画过程以及与儿童交流绘画作品,来更好的了解儿童。(1)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绘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2—4岁的儿童处于涂鸦期,以非系统性的重叠乱涂,大片的线条和封闭的形状为特征:4—9岁的儿童处于图式期,儿童使用一些固定的形式来表征人物、事物和环境:9岁后是现实主义时期,儿童以写实的形式描述现实中的细节。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相匹的,因此当儿童长期表现出低年龄儿童所处于的一种绘画发展阶段,如5岁儿童的绘画仍以无序的线条为主,那么父母就需要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正常性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儿童关注现实环境,与儿童交流绘画的主题意义,帮助儿童以讲故事的形式陈述绘画作品的形式,促进儿童的认知从感觉动作阶段发展到具体形象阶段,并最终顺利达到抽象思维阶段。(2)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儿童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因受到语言、认知以及环境等的影响而难以明确表达,但是借助于绘画这一形式,父母可通过绘画过程中儿童使用颜色、结构、形象、关系等绘画元素来了解儿童情绪。父母可以通过与引导儿童自由画、与儿童交流绘画主题、给出具有暗示性的绘画主题或人物形象等不
同形式,达到儿童情绪的积极表达与宣泄。(3)画画的过程也是了解儿童个性的过程,如有的儿童具有完美倾向,在绘画的过程中对细节非常强调、反复的涂擦:有的儿童自信不足,以不会、画不好为借口而不肯绘画等等。对于完美倾向的儿童,可以通过改画,规定时间内快速作画,列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等形式,使其意识到最完美状态的不存在,关键是在不断的努力过程中做的更好:对于不自信的儿童,父母可以通过合作绘画,简单主题的绘画,儿童自己对自己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等形式,减低儿童对外界评价的威胁感,促进儿童的成就感体验,从而最终建立起儿童的内在自信。
P:一般的心理治疗都会对治疗对象信息进行保护,避免将其泄漏。那么儿童画心理治疗也遵循这个原则吗?比如公布你们和儿童之间的谈话,尤其是有的描述了某些独特情形、事件和经验的绘画作品,会事先征得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甚至本人同意吗?
A:儿童画的治疗同样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保密原则以及其他的咨询所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如安全原则、自由原则等。在使用儿童画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需要进行的录音或录像的咨询过程、需要公开公布的咨询谈话及有可能暴露个人信息的绘画作品,咨询师需要与儿童本人或作为儿童监护人的父母等进行公开、详细的说明,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在彼此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双方将签署有明确规定的咨询协议。事买上,在咨询过程中所产生的儿童绘画的保存问题,咨询师也会尊重儿童的选择而或留(包括必要的临摹本)或让儿童带回家。
让画代我说话——儿童心理绘画治疗举例
以下是几个利用儿童绘画进行心理治疗的例子,本刊希望通过这次小小的儿童心理绘画初探专题,能给予家长一些有益的启迪。
01没有耳朵的群殴
5岁的天天对咨询是“无所谓”的,“我没有神经病,是妈妈有神经病,整天那样叨叨,烦死了,让妈妈去死吧,我再也不想见到她!”面对天天的“抵制与不合作”政策,咨询师鼓励地说:“听说你的画画得很好啊,我这儿有纸,让我看看你都会画一些什么?”天天最喜欢画画了,所以他画得很快,一会儿一张画纸就画满了:一群没有耳朵,彼此叫骂的人。他特别有兴致地进行解说, “这个拿着刀,那个拿的是枪,他们在打仗……”怎样来分析天天的画呢?
首先,画面整体比较杂乱,人物排列层次混乱,这反映出天天所感受的周围环境是“乱糟糟的战场”,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楼上,大家都在打架,战场无处不在。这一环境必然使天天的情绪不稳定,缺乏一种被接受的安全性。
其次,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人物彼此之间是攻击、打杀、谩骂的行为,而且天天特别以多次描涂的形式强调了人手中所拿着的武器,这反映出人际之间的强烈的攻击性、防御性,家庭之中人际亲密性很差。事实上,妈妈离异后带天天住在父母家里,她因工作压力大,对天天的期望高,因此经常性地惩罚天天;而与天天最亲密的外婆,有的时候也因看到天天而联想到天天的爸爸,因此责骂天天“你就像你那个没有良心的爹,故意想气死我!”;外公脾气很暴躁,经常性的发脾气……彼此的攻击围绕着每一个人。
第三,从每一个人物来看,天天笔下的人都没有耳朵。耳朵本是信息流通的一个主要渠道,是我们自身的重要器官,而为什么天天所画的人都是缺乏耳朵呢?是忘记画了还是本来潜在的自我意象就是无耳朵的呢?对此,天天自己的解释是“有耳朵多麻烦啊,要听大人说那么多的话,我宁愿不长耳朵!”天天画没有耳朵的人,这主要是在于妈妈说教太多而导致天天防御性逃避。妈妈以“说教”的方式和天天沟通,道理讲了很多很多,虽然看似民主教养,但殊不知当这样不停地对天天进行说教的时候,妈妈潜在观念就意味着“妈妈说的对,你必须要听我的话”,这样一来就变成地地道道的权威教养,导致天天只能是压抑自己的想法而“接受”父母,造成了天天情绪的压抑与紧张,使天天学会消极怠工,以听而不进、走神、点头或者是厌烦、对抗等形式来应对妈妈,以没有耳朵来应对,没耳朵倒真是乐得轻松!另外,天天所画出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简单的火柴人,并以简单重复的线条进行表达,因此天天的形象思维水平发展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02人生路口的彷徨
这幅树、屋、人的图画,是读初中预备班的强强所画,因强强的个性内向,言语较少,心理防御性比较强,因此为更好地了解强强的心理状态,咨询师建议他画了这幅画。
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树所占据的比例远远超出了房子和人,因此树是一个很突出的焦点:树的粗粗干与相对比较小的树冠一起反映出个体目前的一种发展状态,“具备先天的可塑素质,但是个体目前没有发挥出其自身优势而来”;树疤痕代表曾经“经受过的一些挫折”,果子很少说明了“目标与抱负水平一般”:在右上方所画出的枝叶有一些虚无,落笔很无力,反映出强强“对未来的发展也比较迷茫”。
房子比较小但地基线相对平直,相对说明“家庭的稳定性比较强”。房子中的窗户值得关注,“强强画了四个窗户与门口的小路”,反映出强强很希望与人进行交流。
在房前小路上,强强画出了人,人的形象不是很清楚,但是仔细看时,人的位置更值得琢磨。强强对此的解释是,“人正站在路的中间,不知道应该向哪边走”,这说明了强强的自我状态,正处于一种选择与彷徨的时候。他一转身,可能是回头朝向家里走,但是也有可能一转身,转向(家外)的同伴(社会)。在这种状态下,究竟是向哪儿转身,这就需要分析来自不同方向的引力了。
事实上,妈妈带强强来咨询主要是因为强强是结交了班级中几个有钱朋友一起玩而屡次偷拿家里的钱,父亲发现后痛打了强强,但是强强又再次偷了家里的钱,因此父母对强强失望了!如果父母真的不能再原谅强强一次,不能理解和支持强强的兴趣,那么强强将在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而更可能和同伴在一起:如果父母能同感强强,与强强交流并帮助强强以可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兴趣,那么强强会体验到家庭的温暖而更可能回归到家庭中。
强强做事可能比较犹豫,所有图画的笔触多以间断、叠加为主。
03大树
这是一棵典型的问题树,在与当事人达成信任关系的基础上,6岁的骐骐画了这一棵树。我们可以分析,这棵树虽然树干比较的粗但所面临的问题有多个方面:(1)根基不稳定,下细上粗;强调了地平线而且地平线下对支撑这棵树而言比较无力的根须比较小。可能意味着情绪状态的压抑性以及后天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限制。(2)树干上的伤疤累累,而且有一似哭似叫的脸在其中。可能成长中有过重大的挫折,情绪压抑。(3)树干与树冠之间比例不协调,只生长出有限的两根枝叶。个体自身的素质不能得到支持性的发掘。(4)枝叶不断的延伸,但有明显的断折痕迹,显示出外部受力的结果。可能承受着生活中的不断的打击或挫折。
比如,刚进入学校就是一座水晶的教学楼,它还很神奇,可以让我们冬暖夏凉,冬天如果你感觉冷,就按一下黄色的按钮,它就会变出一个让你看不到摸不着的散热器,为大家送暖。夏天,如果你感觉很热,那就按下粉色的按钮吧!只要轻轻一按,就会它就会为你乘凉,是不是感觉很现代化啊!
大家是不是找不到操场,还在为操场担心呢?哈哈,不用怕,只要下课铃一响,蓝色的按钮就会自动的给你变出一个风景很美操场,我们可以敞开的玩耍,等到上课铃一响,红色的按钮就会将操场自动变回我们的教室,还有上课我们的黑板也是自动化的,只要班级老师轻轻一按遥控,黑板的屏幕上就会出现我们要学的内容,班级老师就可以监督我们是不是在认真的听课了,还可以看出我们学的怎么样,理解的怎么样。等到学完了,黑板上的字就会自动的消失。是不是我想的很完美呢!
看看马路上川流不息、形形色色的车辆,如今的车子品种之繁多足以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这说明了大家国家正在飞速前进,但是,这也使一些幼小的生命显得岌岌可危。比如:车祸、火灾。小朋友更就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每位家长都要不定期地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如:过马路不闯红灯,要走斑马线,不能在快车道上骑车……我妈妈也总是这么“嗦”,令人不愉快。但是,自从遇到了一件事情后,我明白了不听大人言的后果,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天,我正在路上走着,看见一个看“小人书”的孩子,正当他哈哈大笑之际,一辆小轿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面直冲过来,一下子就把那个小男孩撞倒在地,慢慢地,“血流成河”。等救护车来到的时候,已经晚了。最后经调查,驾车者已处于半昏迷状态,因为他饮酒过多了。看到这一幕,我震撼了。于是,我回家查了一下电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1649人;MkL超级大本营军事20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MkL超级大本营军事。MkL超级大本营军事虽然总体来说,每年出车祸的几率呈下降趋势,但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消失呢也有许多人说,闯红灯有什么呢!我闯过无数次,也没有什么事。也有许多人把“上班赶时间”当成借口,高速驾车,也感觉没什么。但谁能保证永远不酿杯具呢
MkL超级大本营军事相信每个学校每周都就应有安全教育日,有些孩子可能觉得没有任何作用。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的,安全教育课的作用非比寻常,有了它,大家这些小学生的身上可能会少发生一些灾难,可能帮忙大人逃脱一次危机。记得有一次,大家的辅导员老师就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从前有一个小女孩,他们家发生了火灾,正当她的爸爸妈妈束手无策、六神无主的时候,小女孩急中生智,想到了他们学校安全教育课上讲的资料,先令他们全家拿湿毛巾捂住口鼻,把家里的床单浸湿,堵在门缝,往门上泼水,再拿比较显眼的床单来回摇晃,这样做是为了让外边的人明白他们那里发生了火灾。最后,她和爸爸妈妈一齐逃出了火海!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冷静,仔细回忆老师在安全教育课上提到的资料,自救逃生。
此刻,人们的素质提高了,政府以及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安全了,还为此开展了“护卫天使礼貌行动”的活动。比如,大家学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学校一些地方都装上了监控头,原先门口仅归学校管的小地方也变大了,十字路口的交警也不时地疏散校门口的车辆,保证大家学生的安全。
———是那棵菊花吗?
惦念起来,该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吧......那年秋天的一个周末,还是小学生的我被送到外婆家,暮色即至的时候,外婆带我到村口地边挖野菜,秋的节奏渐快了,地里的杂草也随着枯尽,叶脉的四周多已镶上了金边,一些甚至早已折落,碾作尘土了。“这真不是挖野菜的好季节!”我嘴里叨念着。但外婆好像没听见,还是抓起地上的一棵草给我看,告诉我找的就是这种野菜,我识记了草的模样,便找起来。
找了很长时间但也没找到几根,心里怅寞久了就觉得无味,我随之坐在地头一块石头上,侍弄着手中的草,不知怎得,竟觉得凄寒乍冷,一种莫名的被抛弃似的寂寞涌上心头,想想刚刚过去的考试,想想自己被送到外婆家,“母亲肯定不要我了”感至深处,我竟哭出声来,外婆赶忙从远处跑来,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啜泣着告诉她,母亲不要我了,外婆看着我,用手绢为我拭去眼泪,安慰我不要哭了。她指着远处对我说:“你看,那是什么?”我朝远处看了看,岭边的高地上一片金黄,像一团火,在褐色的土地映衬下,格外美丽。外婆告诉我,这是野菊花,在百草凋敝的时候他们总是开得很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外婆看着我,“因为它们乐观,而不是选择屈服,你也要向它们一样做个乐观的人!”
我迷惘得看着外婆。
去年秋天,伴着秋叶凋逝,外婆去了。从外婆那儿回家的时候,猛地在外婆家的墙角看到一片金黄色。
———是那棵菊花吗?
舅父告诉我那是几年前外婆种的,如今已经长成一片。我跑过去挖了一棵,握在手里,随母亲归家了。
回家后我把它栽到院中的花盆里,培土、浇水......残阳如血,我静坐在院子里望着菊花发呆,想起了外婆的话“做个乐观的人”。想着想着,早已干涩的眼里,泪还是不觉得流了下来,滴答、滴答......我在嘴里呜咽着,“做个乐观的人?做个乐观的人?”
日落了,夜来了,外婆走了,菊花还在。
前不久,正是秋意正浓时,适值黄昏落日,我执着刚结束的期中考试试卷,背倚在院子的长廊上,沉郁得低着头,想起老师的话,想起母亲的话,我几乎绝望了,唉!
夕阳的余辉越过墙檐斜落下来,宁静得洒在院子里。当光亮落在菊花上时,异常的色彩是我猛地注意到它的存在,多美的花啊!
即使现时使万木凋零,它仍静静、灿烂得挺拔在那儿。
纵然连这夕阳也要离它而去了,它却依然不改高洁的姿态。
“要向它们一样做个乐观的人”。
会的,会的,我就是那棵菊花!从那以后菊花和话一直在我心中。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讲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两至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吃苹果,几个小孩就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则,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给年龄小的多吃一点。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作,使每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得到统一,这本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在这样自然的活动中,就可以让儿童学到许多道德规则,许多的道德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无需父母反复说教。但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相对来说就缺少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近期,江苏某学校一位学生因屡次违反纪律被学校开除,该学生便杀死了校长的儿子、女儿、侄女以及岳母4人。这种悲剧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学生没有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这些基本的德性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题,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也只有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前面强调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德性,主要是侧重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的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则是强调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却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尤其是中学生,整日被教科书所包围,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策。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把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大致浏览和把握一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才艺看作是一种技能,看作是与道德无关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忽视它们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才人为地把它们分离。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古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事实上琴棋书画在人的德性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我们可以想像,当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充满一个人的生活空间的时候,他还有时间去勾心斗角吗?还会想到胡作非为吗?其实,当我们整天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的时候,更应该把这些高雅健康的东西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可感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这样的英雄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在心中难以树立时代的英雄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开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呼唤英雄,并尽量让我们的孩子走近英雄。因为一个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样。当我们研究世界上的伟大人物时,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轨迹中都有形无形地刻印着英雄影响的痕迹。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不断地在英雄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感受到英雄的气息,能够不断地以英雄作为我们生活中的榜样,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就会因此变得伟大,变得精彩。如果每个人能够不断地从英雄那里受到启迪,汲取力量,不断地以英雄主义的情怀对待人生,那么,自己也终究会成为英雄。在我们的德育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用英雄去改造学生,用学生家乡、学校中亲切可感的榜样去改造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去对待英雄,使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第五,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标定位问题,即在每个阶段要让学生必须掌握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应该是必须的层次,这是在现阶段最低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它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是道德的底线;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这是德育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我们的德育只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体系,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六,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德育和智育不同,假如我们反对在知识的传授中实行单向传递,那么德育更是绝对不能实行单向灌输的。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冯恩洪早在80年代就提出“淡化教育痕迹”的德育理论,他认为过去的德育过程的角色分工太明确,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就是受教育者。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学生们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总之,他们希望教师成为中间人 (学校和社会之间) 、引导者、商讨者、唤起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希望教师成为间隔者、强令者、教训者、监督者,成为自己的“先生”。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从而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
第七,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培养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确是这样。在我看来,“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里包含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德育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多东西都是习惯成自然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教师要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对之不断地进行鼓励和强化,使学生的求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此外,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是培养学生良好德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警策,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能够不断地让学生提醒自己。
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地生活,让学生自己时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地完善自我。
第八,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当前,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仍然笼罩着“唯智主义”的阴影,还普遍存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在许多家庭的教育中,甚至就是反德育的,如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以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也许学校几年的道德教育效果就在父母的几句话中毁于一旦。
地点:杨建军工作室
受访人:杨建军
SHMJ:我关注你的作品是来自展览上你屡获大奖。
杨建军:谢谢。如今的绘画是展厅效果的绘画,谁的画怎么样,到展厅就知道了。有些人对获奖产生非议,实际上获奖不是一人之见,他是众多评委评出来的,获奖者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正规的展览,评委都是站在对中国美术发展方向负责的角度评选作品的。2011年我的作品《燕山瑞雪》参加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获银奖,《燕山晴日》参加2011年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2012年《燕山瑞雪》参加2012全国工笔画展优秀奖,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美展中获了三次奖,今年我加入了中国美协。
SHMJ:看来你对于参展评奖制度还是比较认同的。
杨建军:对,我认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学术、权威机构,它的评选我认为是公正的,每次展览中好作品都不会被埋没。我崇拜武术家李小龙,他曾经说过:你赢了就是成功!我认为展览能够发现、培养一大批画家。我十二岁开始学画,拜当地著名的画家张洪山先生为师,主要画大写意,后来转画工笔。唐代人民生活安稳,国泰民安,于是就有了闲暇去体味自然,感悟生活,使得艺术更为精致。现在仿佛又回到了那样的时代,所谓“盛世出工笔”,我画工笔山水崇尚古人的同时更注重反映现代人的气息。石涛曾说过: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
SHMJ:工笔画经历了唐的繁荣,明、清的衰落,到今天的兴盛,与时代有很大关系。
杨建军:工笔画因为造型严谨,制作认真,才出现了今天工笔画的盛况。工笔画正好最能表达当代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审美需求,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
SHMJ:目前从事水墨创作的画家多,名家多,画展多,笔会多……但从另一方面看水墨画创作中,小品多,墨戏多,雷同多……这些问题都反衬和支撑了工笔画的发展。
杨建军:这些原因促成了当代工笔画的发展与兴盛,同样这些原因又促成了当代工笔画一连串的问题:画家们太重“视觉性”而忽略了“精神性”;太重画面的形色再现而忽略精神情感的融入;功力技巧的严谨性、技艺性掩盖了画家艺术感悟与表现的才气;西方式的造型训练造成了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些隔膜;流行的题材样式削弱了工笔画家个性的呈现;而如何创造性地吸收传统水墨写意之精髓,或许是工笔画再发展的转折……
SHMJ:去年七月份,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新工笔”展,展出的作品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你对于“新工笔”持怎样的看法?
杨建军:近年来工笔画领域涌现的一批新类型探索尝试,正是工笔画言说方式转换的结果,进而显现出画种自我激活的动力。从上世纪90年代相对少数的个案探索,如徐累得“图式言说”,到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群体化创作,姜吉安的“观念视觉”、徐华翎的“视看再造”、彭薇的“架上突围”、张见的“图像重构”等众多令人新奇的视觉结构不断地消解、重构我们概念中的工笔画边界,并带来全新的言说方式。新工笔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很大。
SHMJ:在今天艺术多元的时代,他们的探索也影响了一批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你在创作《燕山系列》作品时主要的创作动机与背景是什么?
杨建军:燕山是我家乡的山,我从小在那里长大,对它很熟悉,有很深的感情。我经常去写生,喜欢画冬天的燕山,冬天山的结构、树的结构全在你眼前暴露无遗,就可以看到山的“骨”了。我渴望表现出山的生命力,同时赋予“草”以象征性,它的力量正好和山吻合在了一起,蓄势等待来年的生机。现在流行说“草根文化”,其实“草根文化”来源于最底层,它最真实,最亲切、最感人。
SHMJ:听说你刚结束太行山的写生行程,太行山和燕山相比较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杨建军:太行山太震撼了!以前画家们大多表现太行山的雄浑,春天里的太行山,比燕山更高耸、险峻,同时它们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北派的山水在雄浑、奇险里孕育着生机。我想用春天的太行山来表现它充满新生命的伟大。历史上画太行的很多,古人画太行在审美与表现形式上已经与现在人拉开很大的距离,我要画新太行,主要是画出太行山的生命力。
SHMJ:你作品中的山、水、树、草都是通过写生来的吗?
杨建军:对,我很注重写生。一个山水画家没有写生,没有去山里体验,他画出来的作品不会生动的……即使你画抽象的,也要从写实中来。我曾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临摹古画,去博物馆观看真迹,感受真迹,还买了二玄社的很多复制品用于临摹,直接与古人对话,直接与大师交流。看到真迹确实很感动,很震撼,历代大师的作品基本都看了,而且看了很多次,每次都会站在大师的作品前和古人对话很长时间。我认为首先要守住传统,现在风气非常好,大家都在回归传统。虽然也有好多人在做水墨实验,但我想更多的人应该是守住传统,在传统当中去发现自己。我们在研究传统,古人也在研究传统,而传统有两种:一是社会的传统,二是纸质文本的传统,社会文本的传统就是师造化,师造化是永远无止境的。
SHMJ:目前工笔画队伍很壮大,主要题材是花鸟和人物,无论是技法还是表现形式都有超越,也都有公认的代表性人物,唯独山水相对薄弱一些。
杨建军:工笔山水有高手,但还没有代表性人物,坦率地说,用工笔表现山水相对难一些,作品很难像花鸟、人物那样让观众感动。弱一些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喜欢挑战。
(山水画家邱丽娟应约来到画室,参与了访谈)
杨建军:你现在正在读陈平的研究生吗?
邱丽娟:正在读,马上毕业。在认识陈平老师之前一直画工笔花鸟,我2002年出来进修,那时候对陈老师一点都不了解,2003年春天他带我们去安徽,正好赶上“非典”,本来20天的写生,结果在安徽一呆就两个月,发生了好多事情,我们一小部分人去了黄山,住在山下村子里,那时候整个山上都没人,黄山被云雾环绕着,非常震撼。当时还没意识到非典这么严重,晚上村庄就进不去了,后来有几家人偷偷把房门打开让我们住,就是那个时候喜欢上了山水。后来读陈老师两年的高研班,2010年读陈老师的艺术硕士,到现在跟随陈平老师学画整十年了。
杨建军:我今天见到你很高兴,我的画、我的性格山林气太重,需要多学习学院的东西。
邱丽娟:你客气了,我倒很喜欢有山林味的人,那都是性情中人,你刚才说你作品中山林气浓,实际上还是有规矩的。
杨建军:你认为陈平老师在当代山水画领域起到什么作用,你目前研究什么课题?
邱丽娟:我在研究陈平老师倡导的“山水精神”。其实他是在追求人类灵魂的一种共性,每个人都在找内心的家园。只不过他说那是他的“费洼”,是灵魂的栖息地,我们每个人的“点”不一样。
杨建军:说点尖锐的,我有时候总感觉学院山水画有点“阴柔”。
邱丽娟:那是外在的墨气,有时候看画面很暗,这和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有关系,他内在的情感很丰富,很阳光的。
SHMJ:陈老师作品里亮的地方也很亮,亮与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很震撼的。
杨建军:他属于当今的领军人物,以前我画画很迷茫,现在很清晰了。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该使用哪种语言,我认为好的作品不能只让一小部分人懂,而是让所有人都懂,就像西方好的作品我们看了一样喜欢。
邱丽娟:美是有共性的,印象派的东西和我们的写意山水画多接近呀。
杨建军:但中国绘画未必外国人能看懂。
邱丽娟:那是因为他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还不是太了解。
SHMJ:杨老师,接下来你的作品还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杨建军: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真正把传统技法烂熟于胸;二是增加自己的修养;还有就是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工笔与写意精神都是一样的,我更喜欢用工笔的形式来表现我心目中的山水,很多人画工笔靠制作,没有情感,我画画是追着感觉走,画的过程中不断去调整,也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SHMJ:其实,在古代美术史上从未出现过工笔画一说,尽管中国传统绘画本来也有工细精致与豪放洒脱的分别。
杨建军:是的,尽管工笔与写意两种画风在古代都存在,但两种画法却无“名份”上的截然划分。画史画论上之工笔、写意名称没有特别标明,在作画方法上两者也未截然分开。“工笔画”与“写意画”并置是20世纪初为应对西方写实主义冲击而“诞生的”。南宋以前多工笔,宣和以后渐尚写意,遗貌取神。为说明中国画同样具有再现之“工”,消除对中国画的“偏执之见”,“工笔画”明确成为了与“写意画”相对应的画种概念。
邱丽娟:不管工笔还是写意,精神还是最主要的,制作只不过是小技法,给画面添点光彩而已,感觉你的作品还是比较大气、灵动的。
杨建军:还是缺乏规矩,愿意和你们学院多交流,沾点学院气,修炼自己。
邱丽娟:保留你本来的个性,吸收适合你的东西。你刚才谈到“修炼”这个词很好的,画画其实不分山水、人物、花鸟的,艺术本身就是修炼的过程。
杨建军:同意,我的目的性很强,目标是什么,怎么做,都得清楚……
SHMJ:那你认为你的艺术目标是什么呢?
杨建军:宋代山水很兴盛的,花鸟次之,人物最后,到现在倒过来了。人物画的人最多,成就最高,山水反而在最后了。从国展上都能看出来,看到人物会让你很亲切,很激动,花鸟也是,我希望能在工笔山水画里面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我认为从元开始,笔墨上主观的东西太多了,生动再现的东西太少了。
邱丽娟:这个与大环境有关系,近现代山水画还是有大家出现的,到了当代山林破坏的这么严重,人类社会越来越疏远自然,人口不断膨胀。
杨建军:还有一个问题,大家现在都往城市里挤,古代的城市和农村区别不像现在这么大,亭、台、楼、阁包括周围种的花草都是很自然的。现在中国城市里到处乱造景观,没有特色。你看沈周画的《东庄图》,那才是真正的自然,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远离它了。
邱丽娟:对,现在的自然越来越成为一种表面的东西。
SHMJ:古人画的一草、一木、一石本是自然环境中的局部,让人产生聚焦感。
杨建军:这方面我也一直在思考,思考可以让人长寿,长寿对一个画家来说太重要了。比如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的《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他要是画到八十岁能给后人留下多少宝贵财富啊!黄宾虹、齐白石他们都是因为长寿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想把宋画的精神转移到我身上,然后到真正的山林里面把素材拿过来放在“罐里煲汤”,把营养都煲出来。
邱丽娟:首先你自身具有的东西很重要,再从宋人的严谨、大气里吸收一点,从元代里找找文气……
杨建军:我试图把太行的雄伟藏起来。就像一个武士,穿着文人的衣服,谁都不是对手,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SHMJ:你说的就像打太极,看上去软绵绵的,实际上内在的力量很强大的。
杨建军:是的。我画《燕山系列》作品的时候看着是“黄调子”,实际上我都暗中加了紫色,它们互补,融在一起在画面上很舒服的。宋代的花鸟画里环境色也特别多,表象上看它的颜色很单纯,其实特别丰富。目前中国的写意画色彩还是个空白,陈平老师的画很传统,但又很现代,为什么,就是色彩起的作用,当然还有构成的因素。
邱丽娟:陈平老师就是从美国画家怀斯那里得到的灵感,你喜欢怀斯吗?
杨建军:喜欢,我是无意和他碰到一起的,我学他不少东西。《克里丝蒂娜的世界》他画的多好。
邱丽娟:他的画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陈老师看到怀斯的画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SHMJ:艾轩、何多苓都受到他的影响。
杨建军:我最早就画草,以后会尝试浅绛山水用青绿画。为什么说牛克诚老师的山水叫暖色调青绿山水,这就是中庸之道,你怎么去把那种精神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并且以后我会用绢画。我喜欢挑战,我还可以把草和青绿的山水结合起来,春天的太行,大面积裸露出来的是赭石色的,浅绛的,小草发芽了,又带有些青绿,正好形成一种和谐的调子,画出来以后,既雄浑,又清新,我会采用很大气的构图形式,把太行的气魄画出来。
SHMJ:能想像出来你笔下的太行和传统会不一样,色彩润一点会更好看。
杨建军:气象很大,但又追求儒雅。一张画就要“容”,所谓的“容”,就是松和紧的容、虚与实的容、黑与白的容、浓与淡的容、冷与暖的容,如果能达到高标准的容,这就是中国的。工笔画不像写意画,靠的完全是功力、学养。现在工笔画有很多都是做出来的。
邱丽娟:工笔画要是画出写意性那是养人的,如果过度以纤细为先,过度的抠,那是朝外耗、散能量的!
杨建军:你看何家英老师的画,背景都是写意的,那感觉多好。若都是工笔的,就太紧了。
邱丽娟:有人把折枝画理解为就是文人画,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那只不过是形式,实际上没搭边。
SHMJ:为什么今天工笔画会占主导地位,就是因为今天的写意画好多已经脱离了元、明、清时的大环境,毕加索曾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但今天外国人并不看好中国的写意画,这里有文化上的差异和审美上的原因。
杨建军:是的,外国人总认为中国大写意画太简单了,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他们不知道画家背后的功力。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说白了还是学养与功力……你、我都画山水,你在追求什么?
邱丽娟:虽然生活在当代,我所要表现的山水并不是一定要有符号上的当代语言,就像一颗树、一块石头一样,它本身没有现代和古代之分,通过作品能够表达我内心的生命精神很重要。
杨建军:目前,工笔画中人物、花鸟画都很生动,那山水怎么样才能生动呢,所谓的“气韵生动”,跟“图真论”有关吗?
邱丽娟:有的是在造型上艺术夸张,在物象上做成一种生动的表现;有的会在气息上传达出某种生动。
杨建军:有人画山水,特别写实,就会把传统符号丢的特别多,离传统特别远,就好像偏离了学术一样,你认为仅用传统符号就代表学术吗?现在的画家,总是用传统的符号来表现对当下山水的理解,我认为这代沟特别大。
邱丽娟:并不是用这种符号就是学术,也不一定不用符号它就不学术,要看自己能否找到适合表达自己的语言。我呢,特别喜欢古画,总想从里面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性的东西,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过程。所谓找到自己的面目,这是长期的……马上变出一种风格,那只是一种尝试……
杨建军:我们从横向上来比较,中国宋代的艺术不逊色于西方,而之后西方却比我们高级,特别是色彩体系,他们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
邱丽娟:像莫奈的《睡莲》系列,它属于印象派的,印象派的笔触和中国的写意本身就同出一辙的,他只是沿用了焦点透视而已。
杨建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方向,虽然目前学院作品中出现了些现代的图式,但是笔墨与符号都是传统的,所以看上去还是没和古代拉开距离。向我们画院这边,就更贴近于生活。
SHMJ:你说的是技法和表现形式,古代的画从着装上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现在的画中,牛仔裤、染黄发、前卫的各种饰品一看就知道是现代的,绘画用岩彩来制作也是现在的一种流行。所谓的现代,还只是表现形式上的现代。
杨建军:现在人观察生活很真实,实际上古人的画也很真实,我们现在从表现形式上很现代,但骨子里并不现代。山水画和古人拉开的距离不大,可是人物和花鸟拉开的距离很大了。
邱丽娟:有很多所谓的创新希望同古人拉开距离,故意和古人不一样,那不是创新了,而是没进入,只是外表的。我们要回到画画的动机上,有的人就想这两年要拿下美协会员,要获多少奖,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人关注的是内心最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参加展览获奖。
杨建军:那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是积极的吧?
邱丽娟:存在即合理,他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
杨建军: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但古人的来源于生活和当代人的来源于生活理解的不一样,古人理解的主要是精神层面的,现在人倾向于现实多一点。
邱丽娟:和物质外在的融合比较多一点,不管他物质上多么丰富,只不过是物质丰富而已,精神生活介入的还是少一点,我认为还没融合在一起。
杨建军:中国画是含蓄的多,西方的是客观再现的多。为什么宋画这么长久被我们推崇,是它真正的做到了把“再现”与“精神”相融合。我有时候画完一张画,不是故意的和古人拉开距离,包括展览也是,好的画就是能跳出来,题材、形式、色彩、构图,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这不是空穴来风,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自己的东西,把古今中外整合到一起,使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邱丽娟:古今中外全部融合那是大成,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行。你在尝试的过程中,你会得到一些教训,也会总结一些经验,这也很好,不取决于依赖。
杨建军:我要把花鸟和人物作为“对手”,不是说要打败它,起码不能逊色于它。我感觉,古代的花鸟和人物能做到很生动,当今也能做到很生动,但山水还是要逊色一点。
邱丽娟:山水画中把各方面都融合在一起,又能很感人,是很难的,它真正得有一种情怀在大自然中完全敞开融入才行,现在一个是本身环境在缺失,一个是整个状态,画你可以描绘到极致,山水需要的东西更多一些。烟云供养更需要多一点,所以画山水的画家要走到山里把心静下来。
杨建军:当今画山水的画家注重写生的特别少,好多人写生是在走形式。
邱丽娟:我们老师非常注重写生的,我认为写生本身就是自然的生活状态,展览可以不参加,在山区写生这种生活是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