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现状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图书馆现状(通用8篇)

大学图书馆现状 篇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产学研合作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的有效获取与运用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主体之一,同时也是知识资源的拥有者、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其知识服务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流动与知识运用的效率,将最终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本文拟从知识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供应者和转化者,如何发挥知识服务职能,促进产学研合作顺畅成功。

一、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供应链的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研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

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帮助下,收集、整理、加工和转化应用相关知识资源,开发创新知识资源,为企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从而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利益目标。

知识供应链是一条相对规范、稳定的合作关系链,也是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它描述了知识链式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知识创新的活动,将知识链中各节点及节点间存在的大量分散片面的信息加以整合,扮演知识的供应者和转化者,通过知识流活动将知识服务提供者和终端知识用户紧密联合,缩短二者之间的信息距离。

知识供应链在链条中流动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整体最优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其实质就是知识供应链的良性互动。在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供应链实践中,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学术环境等优势,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及产品开发等活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样,企业拥有企业经济管理、产品市场营销、产品供需信息、产品市场开发及资金筹措等优势,与企业合作,也有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有助于促进企业界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投资,改善办学和科研条件。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对方竞争实力,在这种良性互动中不断创新发展。

二、知识服务与知识供应链的关系

所谓知识服务,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序化、整合,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服务。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作为目标驱动力,为用户提供挖掘知识的技术和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知识服务是新型的服务方法和理念,与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不同,它不是信息传递模式,而是由用户行为来组织业务活动。

知识服务和知识供应链二者的目标近似,都是为用户提供相关知识及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为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品质,加速决策。

知识服务根据用户知识需求,给用户提供围绕知识采集、处理、存储、转化的服务,这也正好是知识供应链核心功能的必要组成要素。

高校的知识服务中引入知识供应链概念,就是在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的情况下,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和技术等当作知识源,经过一系列知识开发活动,实现知识的存储、创新和应用,最终实现知识的经济价值。

知识供应链动态地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最优化,有利于知识供需双方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引入知识供应链理论的作用

(一)整合图书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随着信息资源数量急剧增加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或者更加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网络信息供应商、出版商、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纷纷进入信息服务行业,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知识供应链能够将供应链上相关机构的人员和知识资源有效整合,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适用的信息资源,形成稳定的知识供应网络,促进各成员单位人员和知识资源的合作及创新,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二)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目前,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还比较落后,这不仅表现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单调,同时服务手段和方式落后保守。经调查,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基本上还是以馆藏资源为主,对于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图书馆提供的文献多为原始文献,缺乏对文献进行二次、三次开发,不注重对隐形知识的开发和转化;服务中较多沿用传统的参考咨询方式,同时对于后续的服务质量和效果缺少必要的管理和反馈。引入知识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将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有机组织起来,对于知识流的整体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促进了隐形知识的转化和共享,使得图书馆更加重视知识服务方式和效果,提高了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知识作为一种原材料,通过加工、制造,价值会得到很大地提升。知识又可当作战略资源始终贯穿于高校知识服务中。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借助政府的相关鼓励政策,加工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专门的知识库,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新知识、新产品或新技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政府、财政、金融、税务等职能部门所形成的具有反馈知识流的环式知识供应链,集产学研以及相关部门为一体,统筹安排各类知识资源,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知识产品,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实现学研机构知识价值,促进产学研各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主要的知识资源集散地,通过研究调查图书馆服务情况,基本就可以了解高校知识服务的大体情况。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 所、成人高等学校 292 所。这些院校中“211工程”、“985 工程”院校占 6%左右,它们与普通高校之间在资金、人才、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一)“211 工程”“、985 工程”等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

“211 工程”、“985 工程”院校师资队伍素质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条件比较先进;具备一定数量的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点;科研经费较多,成果显着,对国家建设贡献较大,办学效益较高;国内外学术影响力较大;学校建设经费比较有保障。这些高校图书馆服务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成效显着。

主要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能够共享图书馆所有资源和服务;建立了本校的学术资源知识库,收集、提供本校学术成果、论文、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构建学科资源导航;为教、学、研提供咨询、讨论、研究的网络和实体空间环境;有馆员和专家提供专门服务,随时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与研究服务。

(二)地方本科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

地方本科大学与重点大学相比,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济基础等方面都相差较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现象。相应地这些院校的图书馆很难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为了适应网络新环境、新技术的大局势,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采取措施,根据本校本馆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者服务活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为了增强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主动宣传本馆可用资源和最新服务项目;第二,为了弥补馆藏资源不足;积极利用网上开放获取资源和免费试用资源,同时积极利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取资源;第三,嵌入读者学习科研过程中,提供图书馆全天候服务;第四,为了方便用户查询信息资源,也便于与馆员的沟通,组建移动图书馆,让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内随时可以检索图书馆资源;第五,为了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培训或自学,学会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获取资源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知识产品,主动推送给读者用户。

五、产学研知识供应链中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

不同层次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经济基础相差较多,导致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产生很大差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环境下,产学研知识供应链中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地开展知识服务,满足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是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与知识供应链各方的沟通合作。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既要与科研机构、信息中介组织等联合知识提供方密切合作,同时还要得到相关技术支持方、资金提供方、政府政策制定方、媒体传播方等大力协助,才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或产品,保证知识服务的高质量和影响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产学研实践中要与各相关合作方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收纳各个方面的优质知识资源,构建良性循环的互利共赢知识网络。

(二)加大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财政投入力度。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产学研合作团体的创新能力有赖于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要发展,就要保证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更需要资金的支持,保障其健康发展。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需要得到政府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合理投入财政经费,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一系列社会性知识服务活动,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职能。

(三)挖掘和引导新的知识需求。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不仅局限于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整理,还要针对目标群体,积极开展和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行业动态和国际竞争环境预测评价等相关服务,引导和开发用户新需求,促进企业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提高发展实力。

(四)拓展深化知识服务范围和内容。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发布产业技术需求信息、技术研发创新信息、新产品展销信息、人才需求信息等,加强产学研各方信息交流和共享;利用通讯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无障碍阅读、虚拟现实阅读;通过OPAC系统查询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享用图书馆服务;利用数字电视建立交互式个性化知识服务。总之,图书馆可通过各种手段与产业部门联络沟通,将自身丰富的知识资源提供给知识需求方,扩展知识服务范围、深化知识服务内容。

(五)共享知识资源,促进产业创新。在产学研知识供应链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隐性知识的整合利用。比如,组建由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咨询服务中心,专家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电子通讯设备等网络通讯途径和手段解答用户提问,将交流过程和解答方案记录、积累起来,可以形成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隐性智力资源数据库,方便类似疑问和问题能够迅速得以解决;还可以搭建知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根据产业部门的需要,为它们开发设置新的专业课程,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为产业部门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研究地点和设备,支持产业部门开展科学实验;组建科技开发园区、产业孵化基地、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的作用,提升产业部门对知识资源的吸收能力,加速产业部门创新。

(六)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政策支持环境。为减少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障碍,需要政府牵头,产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起来,建立产学研合作领导机构和监督合作执行机构,同时遵循产学研合作各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制定财政、金融、税收支持政策,颁布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科技、教育、产业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实现知识供应链内知识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高校图书馆作为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服务主体之一,需要更加重视与知识供应链中相关主体的联系和沟通,挖掘和引导知识需求,扩展知识服务范围和深化知识服务内容,按照知识服务战略部署,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服务策略,以保证知识服务目标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悦,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

[2]胥伟岚,龙朝阳。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5。

大学图书馆现状 篇2

横向对比国外知名大学图书馆和国内大学图书馆,我们发现在专业化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人员管理和发展程度方面均有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建立大学图书馆的理念有所差异,另一方面也跟我们自身发展的进度和管理模式相关。

一、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是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目标。由于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国外的大学图书馆从设置上就体现出了专业化的特点。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料首先体现本学校本专业的重点学科或者优势学科。因此,国外的大学图书馆,多在本部之外,建立各院系或者各地区的分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除本部的图书馆外,还包括设立在世界其他城市的90多个学术分馆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室,是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80年代除中心图书馆外,还有44个院系图书馆,由大学图书馆资源协调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包括总图书馆及60余个系所分馆。图书馆委员会负责全校图书馆馆务政策,系所图书馆在行政上完全独立。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首先就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有些大学、学院受到场地的限制,没有修建专门的图书馆大楼,而是在教室或者其他场地设置读书室和学院资料室,从兴建规模上,书柜书架、桌椅等整体差距很大。其次,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只有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重点大学有总馆分馆,其他大学尽管馆藏数量庞大,但专业化角度上看略显欠缺。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普遍采用的这种总分馆式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全面地向师生提供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个地区,实现了服务和知识的最大化效益。

二、资金投入与管理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主要的资金投入,除了高校自行投资外,还采取了基金会、大学联盟、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基金会是国外募集资金、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一般为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慈善组织。根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统计,在160万慈善组织当中有9万个可以认为是基金会。基金会资助已经成为目前国外大学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方式。大学图书馆联盟是国外高校之间相互联合,多方协作,共同出资确保图书资料可以进行可持续建设的一种联盟形式。它集中了各个高校的优势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加深了大学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著名的Google公司是以搜索引擎技术以及资源全部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加入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尤其是他们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介入,越来越深入,他们通过对图书馆资源与技术进行商业化整合,研发数字图书馆的销售,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外图书馆的建设。

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建设现状是:大学图书馆一般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出资建设,而文献书籍和资料的建设并不是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资料的采购和更新几乎完全依赖行政行为。比如,即将要迎接省上和国家的教育部门的检查、要迎接本科(专科)教学评估等“重要”时刻,才会突击建设一下图书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费的使用和图书资料采买也缺乏必要的统筹。需要专业书籍的师生即文献资料的使用人并不参与文献资料的采买和建设。购买文献资料的人员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甚至是分管行政领导、或者是一些专门配备书籍的书商来操办。因此,大量文献资料的重复采购、部分过旧书籍的不必要采购、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图书室各行其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人员管理和发展程度

国外的图书馆非常重视对于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韩国图书馆对于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们必须具有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学历,具有馆员资格证书。在英国,图书馆内设专业的部门,负责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步骤进行培训。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将馆员培训作为一项国家项目,通过一对一培训、岗位轮岗、举办培训班、网上自学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英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继续教育小组委员会,并和大学图书馆系合作开设了短期课程供馆员选修。

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比国外大学图书馆而言,其专业化程度和职业技能相差甚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入职准入门槛低,不少都是本单位的退休员工、家属等,专业五花八门,未接受过专业培训,无图书情报、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加之年龄大,无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技能,工作能力低,只能进行机械的借书还书。加之学校投入有限,不能及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职业培训,久而久之,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得过且过,浑噩糊口。

国外大学图书馆建设,以大学的学校教育为依托,体现着学校大学教学科研的基本理念,以满足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学习工作需要为基本目标,其功能远远不止于提供读书机会,而是兼具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娱乐、交往、信息服务等各种功能,成为大学教学的有力的智慧支撑。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应“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借鉴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理念,培养服务意识,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切实发挥对高校科技教学和国家的文化创新的信息支撑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国外知名大学图书馆和国内大学图书馆现状,探讨在专业化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人员管理和发展程度方面的差异,提出要借鉴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理念,培养服务意识,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切实发挥对高校科技教学和国家的文化创新的信息支撑作用。

关键词:国外大学图书馆,国内大学图书馆,专业化,资金,管理,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陈静,郑建明.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探究.情报资料工作,2011(5).

[2]孙慧明,倪晓建.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服务研究,2011(3).

[3]张诒三.论地方院校图书资料建设的高效化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07.8.

[4]熊其蓉,刘清华.国外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理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

[5]刘俐.国外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文献信息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9.2.

大学图书馆现状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参与管理

G258.6

现代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陣地,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把图书馆的各项事物管理好,又如何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这两点是作为目前各个高校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而在参与管理的人员当中,大学生这个既是服务的对象,又可以作为管理人员的这一特殊身份是最具有发掘潜力的,可以重点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

一、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

1.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就是学校管理者们所需要考虑的东西,把服务的对象加入到管理阵营来,无疑更加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管理者即被服务的对象。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作为管理者一员的学生就能够为读者争取最大化的权益,从而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2.可以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有价值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境与贫苦经历,让他们的思想上比较细腻、敏感,害怕被同学看不起,甚至产生自卑心里。但是他们通过参加图书馆勤工俭学这一活动,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经济困扰,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实现了自我价值,减轻心理负担,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3.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在参与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平时看似很平常的工作,如图书上架、书刊文献分类、文献检索、期刊阅览、书目查询等。这些工作与平时上课中所学习的东西不同,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历练,不但让学生更加熟悉图书馆工作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在参加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入职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可以发挥极大作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是如何保证管理可以更有序、更规范、更有效,只有做到科学的统筹和管理,才能够把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为了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审核,分类录用

图书馆作为一个为读者吸取知识的地方,它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求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担当,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所以在挑选学生参与管理的时候,必须严格审核,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分配岗位。比如比较能吃苦的,可以让他们上架和打扫卫生;性格热情并且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可以在咨询台值班;组织能力强且逻辑思维严谨的,可以在搞图书宣传活动等各种活动中帮忙等等,只有充分利用学生不同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服务。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吃到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我们周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不同文化和信仰交织碰撞,大学作为大部分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跳板,理应充当一个引路人,所以必须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能够聘请名师或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通过大量开展这种活动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素质方面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举办“历史名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名人的故事和时代背景,扮演历史上的名人,不但能够熟悉历史,还能够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鼓励和熏陶。

3.加强大学生岗前培训力度

大学生只有经过专业的岗前技能培训,才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必须重视他们的岗前技能培训。首先,摆在第一位的是礼仪修养方面的培训,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文明礼貌、热情主动,让受服务者感到亲切,把图书馆当成另外一个“家”。其次,必须熟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明确他们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从而保障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通过讲座、技能竞赛等各类形式的活动,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尽快掌握熟练的技能,更好的服务读者。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岗前培训,使得大学生更专业,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建立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现在,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以勤工俭学的形式,第二种是以义务助理馆员的形式,前面第一类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解决部分生活费用而进行的勤工俭学活动,后面一类是学生自主自愿为图书馆义务工作。所以为了做好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一套相关的工作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建设上,需考虑到大学生在管理当中所扮演的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与责任。一旦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管理权限,就可以放开手脚去管理、去创新,带动整个管理层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岗位与职责,依靠规范、合理的制度配合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让整个管理更加科学更民主,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权益需求,特别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需,踏踏实实的为广大读者朋友们争取更好的服务。

高校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入一个改革发展新浪潮,高校图书馆引进大学生参与管理工作是具有非凡的意义,不仅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大学生各项能力得深深地挖掘和锻炼,而且可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深化并丰富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家勇.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创新体系[J].农业网络信息,2014 (10).

[2]刘青芬,杨丽君.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索[J].上海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研究,2009, (10) :27-30.

[3]窦丽华.基于大学生需求现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析[J].科教导刊2013 ,(8):66-67.

[4]鲁俊娜,秦丽英.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用工问题及对策——以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 2010, 23(6): 84~85,20.

[5]郭健民.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12):99-102.

[6]杨文艳.学生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1,(19).

作者简介:

大学图书馆现状 篇4

引言: 建筑既是建立于物质功能、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等物质范畴的基础之上,又是建立于哲学观念、审美心理、文化传承等精神范畴的基础之上。好的建筑是一件艺术品,被誉为“立体的画、凝固的乐、无字的诗”。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更是一个人的心灵与情感, 在此最大限度敞开的地方。因此,无论过去和未来,图书馆在本质上都是人们获取知识, 感受文明, 塑造自我的场域,在这里进行着的是体味、倾听、交流和感应——一种人的心灵与情感参与的内在活动。

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更呼唤现代大学图书馆将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求加以良好地平衡,以体现“性灵之融合, 神意之感触。”

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具有教学、科研、育人职能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机构,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统一的场域,因此,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精神,它从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的视角,折射出大学及大学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特定的精神和品质,集中的展现出各自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统。大学校园建设的职责,说到底就是维护与弘扬大学精神,并使其成为标志,被认可、被传承、被创新。校园布局、建筑设计、各个空间均应展现其文化底蕴,以着力营造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物质文化,这正是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取向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价值取向

文化即人化,就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不论何种流派、思潮的建筑设计,都应注重“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参与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征:由“单一性功能”向“多元化集成功能”转变、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 转变、从“坐拥书城”到“坐观世界”的转变、从“知识超市”向“文化体验综合体”转变。世界文豪、原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提出了一个与诗意和画意相提并论的概念—“建筑意”。我国古代藏书楼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使我们古代图书馆达到一种臻美的意境,而现代图书馆则已从”天人合一”发展到“天人共生”的境界。这一切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宗旨。

(二)“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文化的精神取向

大学图书馆是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域。师生在教学过程、科学研究、生活娱乐等活动中,共同批判、继承前人的文化,又共同探索、创造新的文化。因此,图书馆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建设进程,它对大学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强烈的影响,体现并表达出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或者说,图书馆建筑集中到一点,它要体现出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一所学校的意义和个性,即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校园建设的需求,大学图书馆通常应作为学校“外有气势,内有气质”的标志性建筑来进行建造。因而,图书馆建筑通过建筑语言承载很强的文化内涵和阐释力。在使用具象和抽象的建筑符号时,强调内在抽象,达到神似与形似的协调统一,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努力寻求本民族、本地区、本学校风格样式的代表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理念的共同点,实现现代感和文化性的和谐统一,潮流与持久性的和谐统一,功能使用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实现大学精神与建筑形态的和谐统一。

(三)“学术性“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科学取向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作为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以其庞大的知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设施、优良舒适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信息资料。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性贯穿于整个信息服务过程,渗透图书馆工作的每一环节。每所大学均有其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学科特色,大学图书馆应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其学科特色,使其专业特色鲜明突出,从而使图书馆馆藏结构、服务功能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规模、设施、布局、功能的规划、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其学术性。

(四)“开放性“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时代取向

从图书馆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就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历程。不论是使用功能还是空间形态,开放性已成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大学图书馆建筑,是大学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场所,开放性是其内在需要,其功能早已从藏、借、阅、管这种封闭的固定形式,转向读者和社会推广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成为提供文献和智力资源的枢纽。大学图书馆与读者、社会的共同愿景,就是建设高水平的、集文献、信息、收藏、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成为区域共建共知共享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在使用上应突出强调空间与使用方式相适应,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彻底打破读者和图书分割的传统桎梏,使图书馆建筑环境形态呈现出开放的态势,以达到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形态与大学、社会形态的相互交融。

二、现代大学图书馆是彰显大学精神的建筑语汇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体现大学的办学品位

大学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圣地,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精神殿堂。大学应该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大学图书馆建筑,不仅仅是师生、读者的集散地,更是大学、大学人的理想、价值、精神、追求和博大胸怀的载体。文品如人品,馆品即校品,图书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文化修养和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如果说,大学图书馆建筑实体不仅要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实用空间,满足于物质需求。那么,还应与外部环境一道形成一个完善的、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核的符号。因而,大学图书馆建筑从选址造型、结构设计、平面布局、内外环境和功能设置等方面,都应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民族风格、学科特色和大学精神的建筑语汇,处处都应体现出功能、审美与教化的交融。

(二)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展示大学之气度

大学是知识的共同体、学术的共同体,更是文化的共同体。大学图书馆建筑,则应成为建筑、学术、知识、信息、文化的集成体。因此,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应充分体现保存文化、传播知识、信息交流、学术研究和教育公众等功能,其物质形态应充分彰显大学之气度,兼容并包、自由独立、勇于创新、敢于批判的精神形态。其设计与建设,不仅要展现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和人性化的空间艺术,以及配置紧跟时代发展的现代化设备,还必须展示和演绎强烈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实现“大师、大楼、大气”之和谐统一的大学之气度。

(三)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充分表达大学人的认同感、归属感

人们对于认同感归属感的需要,不仅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图书馆建筑是校园环境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空间室内化的延伸和过渡。它不仅仅要有理性的直言陈述,还要有非理性的喃喃细语;它不仅要表达时代精神,还要渗透历史的流露;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运用,还要有人文的、社会的有机结合。图书馆建筑空间正朝着文脉化、多元化、大众化、个性化方向逐渐迈进,这是设计的“变数”的具体显现。人同时也成为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的构成因素,把“人”纳入过去只重“物”的整体性、统一性的设计范畴中,使人成为空间环境的主角,这才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常数”。这样的建筑,既有现代化设施满足功能要求,又不失人们的感情与自然的趣味;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融入了鲜明的地域文化;既是奇特的空间,又不失人的应有地位;既能安居一隅,又能广泛交往。在这里,人与具有社会特征的环境所形成的关系转化成一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室内环境气氛充满健康的勃勃生命力。从而,图书馆也才可能被赋予“尊重、宽松、和谐”的品格,被赋予“研讨、共享、创新”的氛围,被赋予“民主、开放、融合”的精神,从而使人在其中能够定位、辨向,找到某种归属感、认同感,使图书馆和师生产生共鸣、使图书馆成为师生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四)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语汇应主动践行人文主义与公共关怀

大学的精神灵魂和文化底蕴即它对人文精神和公共关怀的坚守,并为其经典传统和永恒题旨,也是现代大学的灵魂所系。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曾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独立为基本特征。因此,大学图书馆建筑,应以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守护人类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等思想为设计理念和建设宗旨。

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现代图书馆建设与实践

(一)设计理念——渗透“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之大学精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伴着新中国气象事业而生,随着祖国信息科学发展而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升华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爱心、责任、行动”的优良校风浸润、渗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诚信学子志存高远、为国读书、服务社会。图书馆的建设者们,对图书馆的设计和建设倾注了大量智慧和心血。图书馆外圆内方,文化寓意深刻。从外观上远眺,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从空中鸟瞰,又形似一颗遨游太空的通讯“卫星”。卫星既是高科技的象征,也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晶,它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大气探测技术使用的、最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的手段之一。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建筑的外观设计既体现了其学术、信息、服务机构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学校的学科特色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的蕴积,彰显了“成于大气、信达天下”之大学精神。

(二)外部环境——展现“天人合一、自然交融”之建筑意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馆址安排在校区中轴线上,位于校区纵横主干道交汇处-学校教学区的中心位置,与东西两侧的教学楼及实验楼行成“品”字形,外墙颜色采用与整个学校建筑外观相一致的橘红色作为外墙砖颜色,给人以温暖、奋进、醒目的感觉,图书馆与教学楼以及校园景观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图书馆所面向的学校文化主题广场——IT广场,占地约60亩,采用传统和现代思想相结合的异型对称设计,以几何构想的草坪和花坛布置,两侧配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这样超大尺度的雄伟设计,透析出学校“大气、诚信”的大学精神意蕴,更传达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敬意,反映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观念。广场喷泉中央,拟用米色石材设计的大型浮雕“探索”,记录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表达莘莘学子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孜孜追求。它与图书馆的外景、外形辉映一体,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既反映出学校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又充分体现学校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灵

魂。

图书馆镶嵌在周边约150多亩的生态林中,两侧紧邻河畔书吧和名人廊等景观小品,使之成为整个校园景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表达的是与名人对话,与自然交流,与知识同行的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自然交融”的建筑设计愿景。

(三)空间艺术——呈现知识殿堂“恢弘大气”之建筑格局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篇5

1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点

1.1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传播,高校以此做着重大的变革,图书馆作为学生读者的聚集地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以读者为中心。而图书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衡量读者服务的重要指标,以此图书馆改变了过去无纪律、低素质的工作人员状况,走向了高素质、专业化、纪律化的工作人员团队组建。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满足他们在读书时需要的必要服务,尤其是在数据化时代来临,多种服务都依赖于对技术的掌握,这就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

当前图书馆员的角色从“信息守门人”向“信息领航员”、“知识管理员”、“信息专家”转变。这就是从服务理念转变进而推进的,“以读者为中心”指导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转变。馆员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主体,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图书馆未来服务转型的质量有赖于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只有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在开放互动环境中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型馆员,图书馆工作者才能够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

1.2提供图书资源半富多样化

图书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的根本,而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丰富性也代表了一个图书馆的实力。当前多数高校对图书馆资源非常重视,丰富图书资料,加快更新新资源。不仅如此,为了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的欠缺,还开展了馆际互借服务,让学生在本校就能享受到全国图书馆的资源。而且随着近年来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资源的层出不穷,不仅极大丰富了资源的储备量,还方便了读者进行资源查找。

全球化的进展,当下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中文的图书资源和文献,还让方便快捷获取外文资源成为可能。

1.3移动图书馆的兴起。

移动图书馆(亦称手机图书馆)服务是指面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以智能手机、iPad(美国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无线接人的方式访问图书馆资源、阅读电子书、查询书目和接收图书馆服务信息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p]。高校学生人手备有手机,而且多数是具有智能系统,一个手机走天下已经不再是想象,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同样对于知识的选择也在向这个趋势发展,实体书的沉重也成为了人们选择电子图书的重要原因,实体书店的倒闭也成为了一种现实状况。图书馆作为承载图书资源的重要场所,也开始适应这样的变革。

各大高校也开始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书目查询、网上预约图书、借还书的情况等都可以动过网络进行操作,而不必到图书馆来,而且图书馆开始引进大量电子图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随时打开手机看到自己想看的书,也避免了受欢迎的书籍被借阅一空的尴尬。

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在不断提升,满足读者的需求,最大化地将知识传递给读者。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图书馆即是挑战也是发展创新的机遇,改变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改变着信息资源的传递。但是中国的图书馆服务依然有欠缺的地方,尤其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服务想比较,在技术革新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2中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缺陷

2.1服务人员专业性的欠缺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依然没有达到专业化的水平,对于服务人员的培训欠缺。虽然一些服务开始跟进,但是依然有大量空白需要填充。有研究发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提供一般问讯服务、研究和情报服、数据库服、图书馆利用指导、残疾人服务、缩微复制和照相服务打字服务、计算设施提供。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服务包括:知识管理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参考咨询服务、课程服务、文献传递服、学习空间的管理、技术服务。而且美国还有学科馆员的加入,让读者能够在学科知识方面也有所问。

很多服务是国内高校图书馆所没有的,也在现阶段难以实现的,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更是对专业人员的需求,而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所以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移动图书馆发展缓慢

中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普及率和质量都相对较低:自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首个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至今,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图书馆数量较少,能够提供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较单一。然而美国的移动图书馆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及时抓住移动通信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发,延伸图书馆服务职能,拓展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在的研究中,美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就已经相当高了相当高,仅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就高达75%%而在中国高校依然有很多服务无法实现,基本技术都有待提高,很多都需要人力来弥补技术上的欠缺。

2.3缺少完善的服务质量的评估系统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对于改善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提高办馆水平及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具有重大影响。但是中国高校服务质量评估并不完善存在大量问题。评估是对工作的一种检验,一种好的检验方式就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对改进服务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中国高校的服务质量评估存在着缺乏读者参与、非科学化、形式化严重、非周期性和无责任性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现状 篇6

高校图书馆流通安置馆员的现状及对策

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流通安置馆员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图书馆安置馆员素质的对策.

作 者:杨永芳 YANG Yong-fang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安徽马鞍山,243000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7)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安置馆员 流通服务 继续教育

大学图书馆现状 篇7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图书馆数字资源在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等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主要指:图书馆引进、自建或受赠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信息资源。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用访问网站的方法。具体为:从 “郑州大学网站主页”[1]点击网页左侧的“图书馆数据资源”,进入图书馆主页后,选择“数据资源”、“特色资源”, 点击进去即可浏览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类中文、外文的数据库等多种数字资源。

3 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购进数字资源,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和随书光盘等;二是自建数字资源;三是其他类型数字资源。

3.1 购进数字资源

郑州大学图书馆购进的中文数据库有55个,外文数据库47个。这些数据库可分为四种类型:综合类数据库、理工类数据库、人文类数据库和医学类数据库。

3.1.1 综合类数据库

3.1.1.1中文综合数据库。目前,郑州大学图书馆的中文综合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见图1)。其中,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最多,总量约7 000多种;万方约6 400种;维普期刊有12 000种,但大多是内部刊,核心期刊不多;三个平台有80%~90%的内容是重复的。

由图1可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维普期刊资源平台是读者访问量最多的三个数据库,并且中国知网的访问量要远远高于其他中文数据库。通过访问中国知网[2]发现,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献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数据库界面简单明了,搜索系统容易操作,可以进行文献、 参考文献、被引作者、中图分类号等多方面搜索。

3.1.1.2外文综合数据库。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外文综合类数据库有: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Wiley电子期刊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牛津电子期刊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以及中科院JCR期刊分区表。

3.1.2 理工类数据库

3.1.2.1中文理工类数据库。郑大图书馆理工类全文数据库有: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国泰安高频及金融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其中,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数据最全面、算法最准确、系统最稳定、使用最便捷的研究数据库,是为实证研究、模型检验等提供支持的数据平台。

金融数据库包括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中国证券市场指数研究数据库、中国封闭式基金研究数据库、中国开放式基金研究数据库、中国证券市场基金评价研究数据库、中国债券市场研究数据库、美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研究数据库。

3.1.2.2外文理工类数据库。郑大图书馆购进了16个外文理工类数据库。

其中,文摘索引数据库有:Web of Science (SCIE、 CPCI-S)、EI(工程索引)-compendex Web、INSPEC(英国科学文摘)、Pro Quest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库(理工卷) PQDT-B等;全文数据库有:Nature8种电子期刊、Science Online数据库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数据库、AIP(美国物理联合会)电子期刊、APS(美国物理学会)电子期刊、ACS(美国化学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全文期刊数据库、SIAM(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全文期刊数据库、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期刊。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外文理工类数据库资源中访问量第一,它包括三个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 (SCIE)作为世界知名的“三大索引”之首,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领域超过170多个学科最优秀的学术期刊,期刊总数超过8 600种,可查数据年限从2001年至今;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Science(CPCI-S),专门收录世界各种重要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会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 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可查数据年限从2004年至今。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页面也与其他外文数据库不同,它的页面采用中文布局,搜索方式通俗易行,更符合国内科研人员搜索文献的习惯,老师和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所需文献资源。

3.1.3 人文社科类数据库

3.1.3.1中文人文社科类数据库。中文人文社科类全文数据库有:人大复印资料(人文社科)、E线图情、国研网数据库、中国资讯行、北大法宝。文摘索引数据库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是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百余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物的电子版,汇集了1995年以来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人文社科学学术研究成果的精粹,论文选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国内公开出版的4 000多种核心期刊和报刊,涵盖政治,哲学,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史地学科范围。E线图情数据库是图情专业的数据库,收录了大量关于图书情报的文献数字资源,囊括了图书馆事业领域中人物、理论、技术、产品、市场、协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国研网数据库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向各级领导者、研究人员和投资决策者提供经济决策支持的权威的信息平台。国研网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专家阵容为依托,全面整合了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和行业经济领域的专家资源及其研究成果。郑州大学图书馆购买了国研网中的六个研究报告数据库,分别是:《国研报告》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金融中国》报告数据库、《行业经济》报告数据库、《世界经济与金融评论》报告数据库和《高校管理决策参考》数据库。

中国资讯行数据库:中国资讯行(China Info Bank)是香港专门收集、处理及传播中国商业信息的高科技企业,其数据库建于1995年,内容包括实时财经新闻、权威机构经贸报告、法律法规、商业数据及证券消息等,分12个专业数据库。该数据库较为适合经济、工商管理、财经、 金融、法律、政治等专业使用,是了解中国经济环境、商业社会动态,掌握宏观经济走向,洞悉微观市场信息不可或缺的助手。

3.1.3.2外文人文社科类数据库。图书馆购入的人文社科类外文数据库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Web of Science)、Business Source Premier(BSP)商管财经类全文数据库、JSTOR(历史、外语、文学)、Emerald管理学(含图书馆学)全文期刊库、Hein Online数据库等。其中,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之一,是SCI的姊妹篇,是全球知名的专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文献引文数据库,其内容覆盖了政治、 经济、法律、教育、心理、地理等50多个的研究领域的、最优秀的3 100多种期刊。SSCI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查数据年限从2006年至今。

3.1.4 医学类数据库

3.1.4.1中文医学类数据库。中文医学类数据库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至今1 8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740余万篇,新增1989年以来中文参考文献386余万篇,全部题录均进行主题标引、分类标引, 同时对作者机构、发表期刊、所涉基金等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支持在线引文检索,辅助用户开展引证分析、机构分析等学术分析。

3.1.4.2外文医学类数据库外文医学类数据库有: BMJ Learning、BMJ英国医学会期刊全文库、Clinical Evi-dence临床实证、Micromedex药学数据库(含医学影像图片库、事实型数据库)和Ovid医学数据库。

3.2 自建数据库

郑州大学图书馆自建数据资源库有:学科导航数据库、郑大文库、郑州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郑州大学河南文献数据库。其中,后三个是与郑州大学图书馆文献有关的数据库,建库工作是对已有的馆藏文献进行扫描,没有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并且其内容信息量少,而且没有更新。

3.3 其他数字资源

3.3.1开放获取资源。郑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开放获取资源库有20个,其中大部分是各国专利资源库,也有一些医学、科技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文献资源。

3.3.2特色资源。特色资源是指反映本地区、本单位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与地区特色。郑州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主要有:珍善本图书书名、核心期刊查询、河南地方文献、期刊导航、随书光盘系统、多媒体课程等。其中,国外核心期刊收录截至2013年,国内期刊大多到2014年;多媒体课程资源,大多为理工科计算机专业课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比较全面, 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第一,引进的数字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据库类型,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由于电子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更新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并且收纳了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直是图书馆重点引进的数字资源类型之一[3]。其中,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是购进的最重要的两个中文数据库。而电子图书以其传播速度快、易获取、阅读方便、保存成本低、易携带等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也成为图书馆重点引进的对象。目前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引进的图书类数字资源主要有超星电子图书和书生之家电子图书,基本满足了读者对中文电子图书的需求。外文数据库方面,使用率比较高的有Springer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数据库。与购进的中文数据库相比较,外文专业性数据库明显多于中文专业性数据库。

第二,在自建数据库方面,郑州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本馆的特色文献数字化资源库、本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等。但是,郑州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首先, 图书馆购进的中文数据库主要是综合性数据库,专业性数据库引进的比较少;其次,购买的外文数据库,几乎都集中于英语语言,相对其他国家的语言文献就有了缺失, 这导致了数字资源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图书馆在购进中、外文数据库时,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学习需要,从而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韩国图书馆的现状 篇8

图书馆的分类和数量

截止目前,韩国的图书馆数量总计为11103个。图书馆的分类和数量如下:

1.国立中央图书馆1个,位于首尔市瑞草区。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那样,“国立中央图书馆”是代表韩国的图书馆。该馆1945年10月开馆,建筑面积及延伸面积总共42971平方米,藏书数量在2008年达到600万册。每年图书资料采购费为31.6749亿万韩元(约合近3.2亿日元或2240万人民币)。员工人数为206人。图书馆使用者年均955000人。该馆有一个分馆,名叫“学位论文馆”。

2.国会图书馆1个,位于首尔市汝矣岛。不同于国立中央图书馆的特点在于,国会图书馆在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方面,对立法、行政具有辅助的功能。该馆1952年2月开馆。建筑面积及延伸面积总共28117平方米,阅读座位348个,藏书164972册,年均图书资料采购费为12.1609亿韩元,员1239人,图书馆使用者年均322861人。

3.公共圖书馆471个,其中公立的市、道、区、郡公共图书馆460个;私立的财团、协会公共图书馆11个。公共图书馆虽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但公立的占压倒性的多数。从运营主体来看,由以首尔市为首的7个主要都市、9个道政府运营的公共图书馆为238个,由市、区、郡教育厅运营的公共图书馆为222个。私立公共图书馆的运营主体五花八门,有奖学财团、文化财团、建设新农村运动金库、社会福祉团体以及个人协会等。

4.大学图书馆435个。这包括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短期大学和其他中等专业学校的图书馆在内。在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里,图书馆往往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好几个。

5.学校图书馆9649个。这包括小学校、初中学校、高中学校设立的图书馆。在韩国的全部图书馆中,这类图书馆最多,分布最广泛,基本上达到韩国全国的各个角落。

6.专门、特殊图书馆548个。这是对政府机关、自治体、一般公司、研究机构、宗教团体等设立的图书馆、资料室的总称。其规模和功能因图书馆不同而不同。

韩国图书馆的振兴之策

在韩国,说振兴图书馆,主要指振兴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图书馆以及大学图书馆。而要从整体上了解振兴国家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政策,就必须了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设立状况、藏书情况和图书资料采购费的变化情况。

公共图书馆的数量,1998年为227个,2008年增加到471个,10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从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预算来看,2008年总的图书资料采购费为3545.756亿韩元,与1998年总的图书资料采购费1475.8197亿万韩元相比,十年间增长2倍以上。从1998年到2008年,总的藏书量增加了2.2倍,471个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藏书73000册。

然而,韩国民众及韩国官方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与韩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远远不能满足韩国广大读者的需求。

例如,被韩国人称为“国际大都市”的首尔市,市内现有36个公共图书馆。首尔市现有人口1037万,平均288139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以首尔这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与其他6个主要都市和9个道的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相比,前者就相形见绌了。以首尔市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座位除以首尔市的人口数量,平均338人一个阅览座位。不要说在几个主要都市和几个道中,即使在韩国全国也是“人数最多位子最少”的。此外,从人均藏书来看,首尔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0.41册(连1册都不到),比在其他6个主要都市中人均藏书量排位最后的蔚山市还要少,真正地倒数第一!

再如,包括小学校、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在内的学校图书馆,名与实差距很大,状况不容乐观。从表面上看,学校图书馆的数量是惊人的,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1965年,学校图书馆总共不过1422个,经过几十年,到了2008年,增加到9649个,大有向1万个挺进的势头。从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来看,从1965年到2008年,藏书增加了33.5%,图书资料采购费用增加了4.5倍。然而,用学校图书馆的总藏书量除以学校图书馆的总数,馆均藏书量就可怜了。以首尔市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为例,小学校图书馆平均藏书71 30册、初中学校图书馆平均藏书2759册、高中学校图书馆平均藏书10712册。就连韩国教育行政部门也认为,仅从藏书量来看,就确实不配叫“图书馆”。

上一篇: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思考下一篇:高二语文寒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