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通用13篇)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

一、总体情况:

****年**月**日至

****年**月**日,卫生院门诊及各村门诊就诊病人约

人次左右,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

例;其中

例。

二、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医院强抓疫情报告工作,每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未发现传染病漏报,相关科室疫情报告及时,报告完整率

%,卡片内容与病案一致,报告一致率

%,纸质卡片与网络卡片一致率

%。

三、情况分析:截止目前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新发病病例例,其中

月报告

例,月报告

例,月报告

例,月份报告

例,月报告

例, 月报告

例, 1—

月份报告未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例,丙类和其它传染病

例,主要是

。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工作中,发现有个别医生门诊日志有缺项或登记不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计划:

1.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本地传染病发病情况,使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2.加强肠道门诊的管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送检

加强门诊日志的登记及完善,列入年终考核。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2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34份门诊病例以及病房传染病报告进行回顾性检查, 统计漏报情况, 分析发生漏报情况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对策。

1.2 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每月定期开展搜查住院部出入院登记和各科室门诊日志登记, 化验室登记、出入院办理登记处每月都要展开自查工作, 将出现的传染病患者都登记记录下来,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查出的法定传染病与电子报告卡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 核对, 同时抽查纸质报告卡与电子报告卡进行核对, 凡无电子报告卡的均为漏报。

2 结果

针对漏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防治措施,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6例, 漏报3例, 漏报率为18.8%,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传染病报告共有18例, 漏报2例, 漏报率为11.1%, 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责任报告人观念淡薄, 缺乏疫情报告意识。

3 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

通过对漏报情况分析, 得出产生漏报率的原因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 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 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基层卫生院对于传染病都有一套管理机制, 但是大部分都缺乏完善的监督检查体制以及检查力量, 并没有把真正的传染病管理落到实处。缺乏真正必要的监督制度, 甚至还会出现有的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出现[1]。

第二, 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不够重视。基层卫生院部分医师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力度不强, 还有的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缺乏主动性, 持着一种不催不交, 晚催晚交的报告态度, 认为到督查时再报告也不会对传染病疫情造成任何影响, 法制观念淡薄。

4 针对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情况的对策

第一, 完善管理机制。基层卫生院应建立一个专门管理传染病报告的部门, 制定传染病报告的相关制度、门诊传染病患者登记制度, 每日下班之前都要对传染病患者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错报、漏报的问题, 有效制止该情况发生。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对错报、漏报的工作人员严厉处理。

第二, 加强相关认识。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活动, 确保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认识加深,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熟悉传染病报告方式、报告程序以及传染病病种, 坚决防止缓报、误报、漏报的情况出现。

第三, 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信息反馈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体系来说, 起到及时互通情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作用。因此, 对于管理传染病疫情的医务人员要做到每日与临床医师电话联系, 严格把关传染病登记卡的登记质量, 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

5 结语

基层卫生院应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制, 加强管理力度。卫生院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提升自身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意识, 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丽艳.基层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0) :651-654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3

卫生部公布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8月10日公布了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06年7月(2006年7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81693例,死亡788人。7月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上海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8月15日正式揭牌。这是上海地区唯一经过卫生部批准设置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由上海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等共同创建。上海也由此成为我国继北京、天津之后拥有具备执业许可资质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城市。

首个抗菌产品标准出台

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权威机构编制的国内首个《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从8月1日起将全面推广实施。以后,内衣、袜子包装上“抗菌”的字样不是说加就能乱加的了。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公布 医生不准卖健康险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将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9月1日以后,保险公司在销售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时如果诱导被保险人重复购买保障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保险产品将被视做违规。保险公司也不得委托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

违规炒作“大连珍奥”被商务部责令整改

大连珍奥集团由于近期在多家媒体上高调炒作夸大直销业务范围,误导社会公众,被商务部责令整改,其间停止其直销的相关核查、备案程序。

港澳台

香港26至35岁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大

香港九龙社团联会妇女事务委员会发布一项“女性与压力”调查报告指出,香港年轻的在职妇女在同时兼顾工作及家庭时遇到的压力,较单职妇女为高。妇女的压力20.9%来自工作,19.1%来自经济,14.6%来自健康。其次是子女与学业。

台湾乙肝丙肝人口三百万

台湾乙型及丙型肝炎人口为三百万,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是带原者,每年有一万多人因肝病过世。因此,肝病是威胁台湾民众健康的大敌。

网上热销的“奥美斯”被查出添加禁药

香港卫生署呼吁不要购买及服用内地生产的“奥美斯超浓缩清脂胶囊”,该减肥药被查出含有西布曲明及马吲哚。如果服用可能会有血压上升、神经紧张及腹部绞痛等副作用。

全台近10%成人感觉不快乐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个人生活感受”等调查,发现近10%的大人不快乐,10%(推估约190万人)的人对未来不乐观,5%的人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台中16岁少女整天听MP3听力退化成60岁

台中地区有一名16岁少女,因为长时间带着耳机听MP3,结果医师发现她的听力受损,不但出现耳鸣,听力还退化到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

调查:每五名香港儿童就有一名“肥仔肥女”

香港卫生署资料显示,每五名香港儿童中便有一名“肥仔”或“肥女”。肥胖儿童占全港小学生的比例,由1997至1998年度的16.4%,增加至2004至2005年度的18.7%。

国际

美专家发现“鸡尾酒疗法”再添药物疗效不增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由4种药物组成的药方,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疗效与标准由3种抗病毒药物组成的“鸡尾酒疗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科学家称,在标准“鸡尾酒疗法”基础上添加1种药物只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提高治疗成本。

日本公务员5%感觉过度疲劳

日本霞之关国家公务员工会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东京霞之关中央省厅工作的国家公务员中,5%的人表示“感觉有过劳死的危险”。公务员每月平均加班时间为39小时。

哮喘病研究取得突破 科学家找到发病关键机理

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科研小组发现,一种抗病毒蛋白质的缺乏导致了大多数严重哮喘病发作。这一发现开启了治疗哮喘病重大突破的希望。

盖茨捐款全球基金抗击结核、艾滋和疟疾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全球基金捐赠5亿美元,这笔捐款将于未来5年内分期支付。

科学家找到H5N1禽流感病毒致命弱点

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4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工作。

二、村卫生室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1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向卫生院防保科报告,再由卫生院防保科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5

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三、学校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加强晨检。并按规定填写报告卡和登记簿,记录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四、建立报告第一责任,指在第一时间内第一发现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或者校长报告信息。

五、学校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等报告。

六、任何人不得任意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七、所有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八、必要时在电话报告后1小时内呈上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发映事故发生全程概况,人数病情状况等,并经学校责任人签名和学校盖章。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6

一、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成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防保所(保健科)对全院疫情报告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做好全院疫情登记统计汇总上报工作,保存好有关原始资料,每旬进行一次全院检查,每月年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将检查结果,工作小结上报院领导。

三、各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疫情报告自然负责人,负责管理监督首诊医师做好日常登记报卡工作,领导本部门疫情管理员进行疫情报告管理并做好基础资料保存工作,每旬进行一次科室自查。

四、各科室部门负责人、疫情管理员、首诊医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首诊医师为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完整、准确上报疫情,同时做好相应登记、记录工作,防止漏报、误报情况发生,具体要求如下:

1.在遇初诊传染病病例时,应按要求填写相应的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做好相应登记工作并上报防保所(保健科),由防保所(保健科)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若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应及时报出“订正报告卡”。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防保所(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防保所(保健科)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本院领导,并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若夜间则报告行政总值班,由行政总值班行使防保所(保健科)有关工作职责,同时做好有关记录。

3.发现乙类传染病及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也应尽快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乙类6小时以内送防保所(保健科)进行网络报告,丙类24小时内上报。

4.发现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爆发、流行;就诊历史上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时,以及遇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短期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的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报告防保所(保健科)和院领导,防保所(保健科)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并立即采取相应卫生处理措施。

五、为了保证疫情报告质量,各科室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按规范做好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化验结果登记、放射科X线首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登记以及各种传染病登记工作,并完整保存相应资料3年备查。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7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各类事件的划分[1]。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2008年济南市各类学校 (托幼机构) 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7起, 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49起) 的55.10%, 占学校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30起) 的90.00%;报告发病1 146例, 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 (1 169例) 的98.03%, 占学校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 (1 176例) 的97.45%;无死亡病例。其中2006年13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8起) 的72.22%, 发病861例;2007年7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6起) 的43.75%, 发病158例;2008年7起, 占当年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 (15起) 的46.67%, 发病127例。

2.2 事件分类

27起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信息中, 除1起乙脑疫情外, 其余均是呼吸道传染病。按事件级别划分, 一般事件18起, 占66.67%;未分级9起, 占33.33%。按病种分类, 水痘9起, 发病273人, 平均发病率1.18%;流感样病例6起, 发病498人, 平均发病率7.21%;流行性腮腺炎6起, 发病95人, 平均发病率0.83%;风疹5起, 发病279人, 平均发病率3.22%;乙脑1起, 发病1人, 平均发病率1.67%。

27起突发事件平均发病率为2.29% (0.31%~30.87%) , 77.78%的事件发病率<10%。除1起乙脑事件外 (只发生1例) , 事件持续时间最短5d, 最长46d, 平均持续18.54d。其中以水痘疫情持续时间最长, 平均24.11d (14 d~44 d) , 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17.83d (5d~46d) , 风疹15.20d (7d~29d) , 流感样病例13.67d (7d~23d) 。

2.3 地区和学校类型分布

2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主要发生在郊区 (县、市) (21起) , 占全市总起数的77.78%;市区报告6起, 占22.22%。全市10个县 (市) 区, 除历下区外, 其余9个县 (市) 区均有报告, 报告事件发生起数以章丘市 (7起) 、平阴县 (5起) 、历城区 (4起) 和天桥区 (4起) 为多, 分别占报告总起数的25.93%、18.52%、14.81%和14.81%。

乡小学 (8起) 、乡中学 (7起) 、县小学 (3起) 、县中学 (3起) 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 分别占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总起数的29.63%、25.93%、11.11%和11.11%, 发病人数分别占发病总人数的41.71%、32.02%、8.20%和5.78%。 (表1)

2.4 时间分布

27起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的春季 (21起) , 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77.78%, 其中3月 (9起) 、5月 (7起) 、4月 (5起) 这段时期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其余月份报告发病较少, 1月2起, 6月、9月、11月、12月各1起, 10月0起, 而2月、7月、8月正值学校放假期间, 没有学校突发事件的报告。

2.5 职业分布

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率较高, 其中幼托儿童发病44例, 发病率7.55%;小学生发病596例, 发病率4.19%;中学生发病464例, 发病率2.14%;大学生发病42例, 发病率0.31%。

2.6 信息来源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由属地医疗机构报告至疾控中心 (或通过网络报告个别病例, 区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流调发现) , 占66.67%;学校逐级向疾控中心报告的只占25.93%;其他途径占7.4%。

3 讨论

济南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起数的55.10%, 发病人数占全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总发病人数的98.03%, 表明学校依然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区。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乡中小学和县中小学, 是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 表明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呼吸道传染病为学校主要暴发性疾病[2], 最常见暴发的传染病为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3~5月较多, 因此, 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从27起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看, 由学校报告的只有7起, 学校在疫情发现方面明显存在问题, 从而导致疫情在学校流行。因此, 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 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3]。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和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 减少续发病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 强化学校责任报告人传染病相关知识及报告规范的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报告及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工作, 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苗头, 及早开展现场调查,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2005, l2.

[2]李铁钢, 王呜, 杨智聪, 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 (3) :281-282.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8

◆服务对象

本辖区内的服务人口。◆服务内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 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病妥善保管。

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 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服务流程

一、发现、登记

二、风险管理

三、报告

四、处理

1.协助进行风险排查。

2.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

3.参与风险评估。

4.参与应急预案制订

1.首诊医生在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2.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相关信息报告卡》。

1.报告程序和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 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2.传染病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6.宣传教育。

◆服务要求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考核指标

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例数×100%。

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 100%。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服务内容

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

 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 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 学校卫生服务

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防,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 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学信息报告

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防,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

■服务要求

 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协管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 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要采用在乡镇、社区设派出机构或派出人员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的指导、培训并参与考核评估

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专(兼)人员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零报告制度

 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即使做好相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

■ 考核指标

 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报告的事件或线索次数∕发现的事件或线索次数×100%。 协助开展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实地巡查次数。

注:报告事件或线索包括食品安全、引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

合理分工

密切协作

共同推进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分析 篇9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根据全院科室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统计,共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张,网络报告张。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种,其中甲肝张乙肝张……..丙类传染病报告种,其中流行性感冒张………。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日11时医务室(保健科)接门诊部急诊室电话报告:10时30分接诊 15例疑似食物中毒的病人,立即电话报告**院长同时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经采取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中毒的15例中,10例较轻的病人于25日17时治愈出院,较重的5例病例于26日10时治愈出院。患者均为**学校的学生,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3至15岁。中毒原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中毒(?中毒原因仍在调查中)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情况:本月对科室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的自查,共查阅病例例,查出传染病例,报告例,漏报例,漏报率为%。抽查传染病报告卡张,填写完整张,完整率%,填写准确张,准确率%,报告卡录入一致张,一致率为%。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0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边境地区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全省有8个州 (市) 的25个县 (市) 分别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 有多个出入境口岸、数10条边贸通道, 在边境地区聚集居住着傣族、佤族、怒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欠发达, 造成该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我们拟对2009—2013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分析, 以了解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点, 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源于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云南省25个边境县 (市)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下简称传染病事件) 。

1.2 方法

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

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云南省边境县 (市) 共报告传染病事件110起, 发病7 086例, 死亡15人, 暴发疫情波及人口总数为446 213人, 总罹患率为1.59%。其中, 较大事件 (Ⅲ级) 4起, 分别为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登革热及麻疹暴发;一般事件 (Ⅳ级) 82起, 占事件总数的74.55%;Ⅳ级以下事件24起;无特别重大事件 (Ⅰ级) 和重大事件 (Ⅱ级) 。5年间, 边境地区报告的传染病事件占全省传染病事件数的16.72% (110/658) 。

110起传染病事件中, 甲类传染病事件4起, 均为霍乱 (发病4例, 无死亡) , 占全省的2/3。乙类传染病事件46起, 发病3 656例, 其中死亡15例 (乙脑8例、狂犬病6例、伤寒1例) ;丙类传染病事件33起, 发病2 306例, 无死亡;其他类传染病事件27起, 发病1 120例, 无死亡。见表1。

2.2 病种分布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事件涉及霍乱、登革热、流感、水痘等16个病种, 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共77起, 占70.00%。其中, 水痘暴发出现频率最高, 共27起, 占24.55%;甲型H1N1流感报告病例数最多, 共1 745例, 占24.63%;报告病例数居第2位的为登革热, 共1 536例, 占21.68%。见表2。

2.3 时间分布

2009年报告的传染病事件起数最多, 共40起, 占36.36%;2011年报告罹患率最高, 达到了12.43%;2013年报告发病人数最多, 为2 866例, 占40.45%。事件报告时间相对集中在3—5月, 39起, 占35.45%;9—12月49起, 占44.55%。见表3。

2.4 地区分布

传染病事件涉及德宏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等8个州 (市) 的19个边境县 (市) 。德宏州报告事件数最多, 共47起, 占42.73%。报告事件数居前3位的边境县 (市) 分别为文山州富宁县, 14起, 占12.73%, 发病1 265例;德宏州芒市, 14起, 占12.73%, 发病552例;德宏州瑞丽市, 13起, 占11.82%, 发病793例。

2.5 学校传染病事件

110起事件中, 74.55% (82/110) 发生在学校, 发病5 043例, 占传染病事件中病例数的71.17% (5 043/7 086) 。其中小学54起 (占65.85%) , 中学19起, 中小学7起, 幼托机构2起。事件数较多的病种分别为水痘 (27起) 、甲型H1N1流感 (20起) 、流行性感冒 (11起) 和流行性腮腺炎 (11起) , 以上4个病种报告的事件数占学校总事件数的84.15% (69/82) , 报告病例数占学校事件总病例数的85.49% (4 296/5 025) 。2.6境外输入性疫情5年间, 境外输入事件6起, 均为缅甸输入, 涉及霍乱 (3起) 、登革热 (2起) 及麻疹 (1起) 。地点分布在德宏州瑞丽市 (4起) 、德宏州陇川县 (1起) 和保山市龙陵县 (1起) 。6起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共报告病例261例, 无死亡。

3 讨论

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传染病暴发疫情较为常见, 对国民健康有较大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做好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一直是疾控部门的重要任务。

云南省边境地区5年间报告的传染病暴发主要以水痘、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主,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5和9—12月, 这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1,2,3]。主要原因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范围广, 传播途径易实现等因素有关。提示呼吸道传染病仍是边境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2009—2013年, 德宏州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起数在8个边境州 (市) 中居第1位。另外, 边境地区报告的4起甲类传染病疫情均发生在德宏州, 境外输入的6起传染病暴发疫情中有4起为德宏州报告。地区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另外也受当地报告意识强弱、报告敏感度及报告规范执行力等主观因素影响[4]。我们认为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地区差异也与当地的气候因素、地理条件及生活习俗有关。建议各地疾控机构根据当地的综合情况,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制定适宜的防制策略和措施, 并严格遵照执行, 及时发现、报告、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 切实减少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同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控机构应认真做好重点地区的传染病防制督导工作, 提高基层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控能力。

云南省边境地区报告学校传染病事件起数占总起数的74.55%, 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 以呼吸道传染病暴发为主。学校内人员密集, 学生相互接触较多, 且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及水痘等多种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 一旦有传染源在学校出现, 极易引起传染病疫情暴发[5]。学校传染病疫情暴发不仅危害师生身体健康, 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6,7]。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需要卫生行政、教育部门和疾控机构等多部门的紧密配合, 改善学校教学及住宿环境, 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及应急处置体系,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 做到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 早报告, 早处置。

5年来, 云南省边境县 (市) 共报告境外输入传染病疫情6起, 均为缅甸输入, 其中3起为甲类传染病 (霍乱) 输入, 占全省甲类传染病暴发疫情的3/4。边境地区境外输入传染病疫情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病种为登革热, 达到了登革热疫情总报告病例数的15.17% (233/1536) 。在边境州市之一的西双版纳州, 近几年均发现由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输入的登革热病例[8]。李艳容等[9]的报道也认为, 境外输入虫媒传染病的防控不容忽视。云南省边境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复杂, 多民族聚居, 社会经济条件欠发达, 同时与东南亚各国交往频繁, 且邻国社会经济条件相对差, 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境外输入及境内暴发的双重挑战[10]。境外传染病输入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云南省边境地区疾病防控形势一个重要特点。若传染病自境外输入后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将会给边境地区, 甚至是全省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切实做好境外输入疾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增加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费, 加强传染病跨境输入的监测, 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免疫规划措施, 建立健全传染病跨境传染病预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机制, 提高边境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争取与邻国卫生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等等都是今后云南省边境地区跨境输入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工作。

加强传染病监测, 建立健全预测、预警体系, 提高疾控机构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重点地区、重点部门的重点疾病防制工作, 是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事件防控工作的关键。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苏佳, 赵晓静, 康锴, 等.河南省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39 (20) :5233-5235.

[2]张军, 张济, 孙洁, 等.2006—2012年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3, 19 (5) :375-376.

[3]董智强, 胡文穗, 刘翔翔, 等.2008—2012年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4, 14 (6) :814-817.

[4]罗宏伟.周口市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2) :249-250.

[5]胡慧兰, 曾义虎, 曹继东.昭通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 29 (2) :227-228.

[6]郭泽芊, 车昆屏, 袁华芳, 等.2005—2011年贵州省黔西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2) :210-212.

[7]李明芳.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3, 19 (1) :23-24.

[8]刘华兴, 王江宁, 弥鹏飞, 等.西双版纳州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卫生软科学, 2014, 28 (6) :399-402.

[9]李艳容, 黄祖星.2005—2012年广东省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及防控对策[J].疾病监测, 2013, 28 (5) :400-403.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1

2015年下半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工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甲类传染病多少种?乙类多少种?丙类多少种?()A A、2/26/11 B、2/25/10 C、2/10/25 D、2/10/26

2、甲类传染病指的是:()B A.鼠疫和登革热

B.鼠疫和霍乱

C.霍乱和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

3、诊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指标是()B A.谷丙转氨酶升高

B.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C.HBsAg 阳性

D.HBV-DNA阳性

4、以下哪项化验结果对诊断乙型肝炎病人意义不大()C A、HBeAg 阳性 B、HBV-DNA阳性 C、HBcAb 阳性 D、HBsAg 阳性

5、丙肝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诊断依据()A A、丙型肝炎RNA测定

B、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C、肝功能检查

D、临床症状

6、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传播途径。()A A、经呼吸道传播。B、经肠道传播 C、经自然疫源及虫传播 D、经血源及性传播

7、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D A、急性传染性; B、呼吸道传染病; C、慢性呼吸道感染性; D、急性呼吸道感染性

8、艾滋病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时间:()D A 2-3年 B 4-6年 C 1-2年 D 7-10年

9、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D A、性接触 B、血液接触; C、母婴接触; D、直接接触传播。

10、哪个属于乙类传染病例,需要24小时内上报:()C A、尖锐湿疣 B、手足口病 C、人感染H7N9禽流感 D、结核性胸膜炎

11、根据新的传染病分类方法,甲型H1N1流感不再单列于乙类传染病,而归属于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管理 C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重点监测传染病

12、根据新的传染病分类方法,解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管理措施,属于()类传染病。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重点监测传染病

13、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14、疟疾对孕妇的危害()C A.引发难产

B.高血压

C.流产、早产和死胎 D、水

15、下列属于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是:()B A、肺结核、尖锐湿疣、乙肝 B、艾滋病、乙肝、丙肝 C、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乙肝 D、艾滋病、丙肝、淋病;

16、预防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措施是()D A、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B、使用真空采血管;

C、医护人员做好手的消毒; D、各种医疗器械与用具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

17、按照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职责,我院对肺结核的管理原则.()A A、报告和转诊

B、规范治疗

C、开展防治应用性研究

D、病例追踪

18、肺结核主要通过()传播。A A、咳嗽飞沫

B、血液

C、食物

D、体液

19、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C 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20、预防疟疾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C A.口服抗疟药 B.打疫苗 C.避免蚊虫叮咬 D.掌握预防知识

21、下列不属于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的是()D A、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B、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C、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D、有接触过敏原史,既往有类似发作

22、诊断梅毒1期的临床依据是()

A.A.硬下疳

B.梅毒多形性皮损

C.无症状及体征

D.内脏神经等心血管损害

23、梅毒的实验室报告依据是:()

D A.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阳性 B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阳性

C.TP阳性RPR阴性或RPR阳性TP阴性

D.TP、RPR均阳性

24、关于食源性疾病正确的是:()

B A.我院不是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

B.食源性疾病病例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C.临床医生不需要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D.食源性疾病不需要报告

25、手足口病的防控不正确的是:()D A.抓好预检分诊,防止院内感染 B.落实首诊负责,严格疫情报告和转诊 C.定点收治,确保痊愈 D.轻症患者也得转诊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CD A.艾滋病 B.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肺炭疽

2、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B C D A.发热(腋下体温≥38℃)B.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C.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D.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3、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CD A.肺结核 B.流感 C.麻疹 D.淋病

4、下列哪些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ABD A、甲肝 B、手足口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伤寒及副伤寒

5、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有()ABCD A.经水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接触传播 D、蝇媒传播

6、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史()答案:ABC A、有性乱史

B、静脉注射毒品

C、既往有使用血制品史

D、有针灸疾病史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ABCD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 D、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8、丙肝的流行病学史包括:()ABCD A、曾接受过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等 B、有血液透析史或不洁注射史。

C、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D、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所生婴儿

9、伤寒实验室确诊标准:()ABCD A.血液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B.骨髓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C.粪便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D.胆汁中分离培养出伤寒杆菌

10、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ABC A.胃肠道(粪-口、水、食物污染)传播。B.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播。C.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D.经血液传播

三、判断(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传染病报告卡的诊断日期不需要填写小时。()×

2.我院规定,每一例死亡病例,临床医生都要填写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并由疾病预防控制科进行网络直报。()√

3.传染病报卡中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是必填项目。()√

4.首诊医师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组织院内专家组在12小时内(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立即)进行会诊和排查。()

5.对于初步诊断为发热待查的病例,有必要进行疟原虫的检测。()√ 6.填写肺结核报告卡时,要同时填写转诊单()√

7、我院发现艾滋病初筛阳性的患者,首诊医师不需要填写艾滋病初筛阳性结果告知书。()×

8、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 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9、填写死亡报告卡时,死因链要完整并符合逻辑。()√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2

分 析

一、传染病疫情概况:

第一季度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例,发病数1例,丙类传染病1例,无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管理的传染病的发生。发病为流行性感冒1例占发病数100%,1、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例,无死亡,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5%,病种为肺结核3例。

二、传染病疫情分析

肺结核3例,肺结核是肺部感染结核杆菌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主症,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锻炼,增强体质。可选择气功、保健功、太极拳等项目进行锻炼,能使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逐渐恢复健康,增强抗病能力。乙肝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防止血源传播,防止性传播,积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主要预防方法。

三、院内传染病的自查

1、公卫加大督查力度,在收取传染病报告卡时发现填写质量问题当场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分析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7~2009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病例, 报告数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系统中获取。

1.2方法

传染病病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法定病种进行分类。用Excel 2003对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法定传染病病种分布

2007~2009年3年报告法定传染病5 963例, 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有11种1 799例, 占法定传染病30.17%, 以细菌性痢疾为主, 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4.80% (806/1 799) , 丙类传染病报告有6种4 164例, 占法定传染病69.83%, 以手足口病为主, 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65.23% (2 716/4 164) , 传染病死亡病例3例, 均为重症手足口病。3年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分类有统计学意义 (χ2=343.86, P<0.01) , 见表1。

2.2法定传染病病种构成

3年间报告处于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 共5 384例, 占报告总数的90.29%, 法定传染病顺位及构成比见表2。

2.3人群分布

5 963例法定传染病病例中, 男性3 470例, 占58.19%, 女性2 493例, 占41.81%, 男女比为1.39~1.00, 男性病例明显高于女性病例;年龄最大82岁, 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 最小1 d, 为先天性梅毒病例。以0~1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 占91.85% (5 477/5 963) , 11~20年龄组204例, 占3.4% (204/5 963) , 21岁以上282例, 占4.7%;以散居儿童为主, 3 430例, 占57.5%, 其次是托幼儿童1 429例, 占23.96%, 依次是学生7.73%, 家务及待业4.43%, 农民1.19%, 其他各种职业 (商业服务、干部职员、教师等) 均不超过1%。

2.4时间分布

3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1季度报告739例, 占12.39%, 2季度报告1 947例, 占32.65%, 3季度报告1 603例, 占26.88%, 4季度报告1 674例, 占28.07%, 以2季度报告病例最多, 1季度报告病例最少。2008与2009年夏秋季儿童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病例报告数位居法定传染病之首位, 2009年10~12月甲型H1N1聚集暴发流行, 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疫情比较平稳。2.5按传播途经分类的病例种类

经肠道传播的病例4 447例, 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58%, 位居第1, 手足口病占45.55% (2 716/5 963) ,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15.33% (914/5 963) , 细菌性痢疾占13.52% (806/5 963) , 伤寒与副伤寒占0.18% (11/5 963) ;以呼吸道传播的病例819例, 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3.73%, 位居第2, 流行性腮腺炎占5.79% (345/5 963) , 甲型H1N1流感占3.24% (193/5 963) , 流行性感冒占2.53% (151/5 963) , 肺结核1.27% (76/5 963) , 其余3种 (麻疹、猩红热、风疹) 各占不超过1%;经血源及性传播疾病667例, 位居第3, 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1.19%, 其中梅毒病例410例, 占6.88%, 乙型肝炎141例, 占2.36%, 淋病94例, 占1.58%, HIV感染22例, 占0.37%;以其他传播途经传播的病例30例, 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5%, 位居第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9例, 占0.32%, 新生儿破伤风11例, 占0.18%。

3讨论

3.1从病例报告数量上看

2007~2009年3年法定传染病总数和丙类传染病数逐年增多, 主要是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增多, 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08与2009年夏秋季儿童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病例报告数位居法定传染病之首位, 2009年10~12月甲型H1N1流感暴发, 说明新发、突发的传染病是危害我市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应加强传染病疾病监测[1]。

3.2从传染病构成看

交替位居前6位的传染病中, 有2种 (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 是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 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是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传染病, 这种可免疫性传染病发病居前, 提示要加大本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力度, 尽快惯彻落实国家扩大免疫工作, 提高儿童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降低可免疫性传染病的发生。而梅毒居法定传染病第4位, 发病人群主要是育龄妇女, 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卫生有关[2], 也表明梅毒已严重危害妇女及儿童的健康[3]。因此应加强对孕妇梅毒的监测, 对诊断为梅毒的孕妇要及时治疗, 并督促她们按时进行产检和系统规范的治疗, 控制梅毒的进一步传播, 避免梅毒带来的严重后果。

3.3从人群分布看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在0~10岁年龄组, 这主要与本地区男女儿童的构成比有关, 这部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及各器官系统发育阶段, 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 易受病毒病菌侵袭, 因而防治传染病的重点应在学龄前儿童。散居儿童发病高于集居儿童, 与陈华政报道一致[4], 主要是散居儿童大多数家庭卫生习性不良, 活动范围较大, 流动性强, 缺乏预防疾病知识, 因此预防传染性病应从社区入手, 做好宣传教育, 从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3.4从时间分布看

夏季报告病例最多, 冬季报告病例最少, 这可能与南方夏季气温高且室内使用空调, 空气流通差, 易于病毒经呼吸道传播并有利于其生长繁殖有关, 从而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增多。

笔者此次分析结果显示, 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占主要地位, 与李初升等[5]报道的一致, 故对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具体的预防措施有:一要注意饮食卫生, 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 还要提高营养水平, 增强体质;二是要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减少可免疫性传染病的发生;三是要加强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动态分析, 及时发现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趋势, 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四是建立健全网络, 把传染病防治与社区保健工作结合起来, 积极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群体、个体等方面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张正, 赵晓涛.加强传染病疾病监测刻不容缓[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5) :489-490.[1]ZHANG Z, ZHAO XT.Strengthe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urgent[J].Chinese the Medical Journal, 2007, 30 (5) :489-490.Chinese

[2]朱宏斌.4类重点人群HIV、梅毒、肝炎感染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7, 11 (1) :520-522.[2]ZHU HB.Survey on HIV, syphilis and hepatitis infection amongfour types of important groups[J].Disease Control of the ChineseMagazine, 2007, 11 (1) :520.Chinese

[3]蒋武, 张杰.170例孕妇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J].广西医学, 2008, 30 (6) :883-884.[3]LIANG W, ZHANG J.170 example of the pregnant woman of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report[J].Medical Journal of Guangxi, 2008, 30 (6) :883-884.Chinese

[4]陈华政.2008年阳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24) :92-95.[4]CHEN HZ.Analysis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of yangchu city in 2008[J].IMHGN, 2009, 15 (24) :92-95.Chinese

上一篇:国旗下演讲稿关于节约下一篇:读书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