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业发展前景(共12篇)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和宏观经济都深陷“猪周期”的限制发展。猪肉价格的涨幅趋势,都影响着未来生猪养殖业和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受成本增加、环保约束、疫病频发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生猪供给将受影响,而猪肉消费需求势头不会减弱,未来猪价中长期将呈上升趋势,生猪养殖毛利率正走出生猪养殖产业长期曲线的低谷,掉头转向上运行,未来3年多,我国生猪龙头企业产能的复合增速有望达30%。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我国生猪养殖深陷“三重门”影响,但未来生猪养殖业发展前景看好。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导致养殖热情减退。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这导致大量生猪散养户退出,由此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对生猪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影响。2000年以后,我国生猪散养户以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退出,在最近几年更有加速之势,尽管每户养殖的生猪数量不多,但总加起来的数量相当大。
我国生猪养殖还面临环保制约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开始对大规模养猪进行限制。我国台湾地区对环境污染、集约化养猪采取
了新的税制,欧盟也采取了养殖规模与农田种植规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德国和法国原来是生猪养殖大国,因为采取了环保因素的限制而退出养猪大国的行列,让位给荷兰。荷兰对环保措施的要求也日益严格,欧洲的生猪养殖业开始向东欧国家转移。
我国生猪养殖也受到近年来疫病频繁发生的影响,近来年生猪养殖重大疫病在我国时常发生,每年损失的金额约1000亿元。2006年蔓延全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了生猪生产下降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去年的疫病则对今年的生猪供给造成了很大影响。散养户生猪养殖越养病越多,很多人被迫选择退出。
从各月监测数据来看, 生猪期末存栏的数量逐月下降, 趋势明显。21个生猪养殖大县的散户及规模户今年2月份与1月份的期末存栏环比分别下降了6.5%、3.61%;3月份与2月份的期末存栏环比分别下降了0.99%、1.43%;4月份与3月份的期末存栏环比分别下降了0.36%、0.60%, 5月份与4月份的期末存栏环比分别下降了1.66%、0.08%。
虽然生猪存栏量减少, 但能繁母猪的数量却相对稳定。一些规模户 (包括法人单位) 趁市场低迷之际, 加大储备能繁母猪。
调查结果显示, 散户的能繁母猪饲养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2月份环比下降0.32%, 3月份环比下降0.41%, 4月份环比下降0.97%, 5月份环比下降2.04%
而规模户的能繁母猪饲养量却呈现上升趋势。2月份环比增长0.04%, 3月份环比下降1.19%, 4月份环比增长0.37%, 5月份环比增长0.07%。
【关键词】绿色发展 养殖业 经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五个重要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就是绿色生产方式。巴州区是川东北的畜牧业大区,其生猪养殖业是巴州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巴州区的生猪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为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绿色发展理念下巴州区生猪养殖业取得的成效
(一)生猪养殖业已成为巴州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巴州区是畜牧业大县,生猪养殖业已成为巴州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2014年巴州区实现畜牧产值18.22亿元(现价),同比增加了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1.68%,提高了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334元,同比增加115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39.64%。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2521元,同比增长120元,占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的73.07%。
(二)生猪养殖的绿色品牌已初步形成
巴州区是四川省无公害肉猪、肉牛生产基地,巴山土猪获得了国家地理商标注册。经随机抽检的巴州生猪及其产品中违禁物、兽药残留和动物血清中重大动物疫病抗体均符合相关规定,生猪及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巴州的生猪及其产品很受消费者喜爱,其产品畅销省内外2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
(三)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
要实现生猪养殖业的绿色生产,规模化养殖是关键。巴州区生猪养殖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以2014年为例,年底巴州区共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7330个。其中:年出栏优质肉猪5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6225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1105个,年出栏育肥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55个(年出栏育肥猪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5个);以生猪生产为主的家庭牧场达115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1.5%。
二、绿色发展理念下巴州区生猪养殖业的经验借鉴
(一)标准化生产是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畜禽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规范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5]。巴州区坚持“完善标准促生产,优化品种调结构”的工作思路,把握“速效并进,科技创新”的总基调,按照“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 “六化”要求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制定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技术规范,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使全区生猪产业的标准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保证了生猪养殖场有自动通风降温、保暖设施,有功能完善的兽医防疫及粪污处理设施,从而有效提高了优质肉猪饲养管理质量,降低了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为优质肉猪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管理手段,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是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保障
一是严格投入品的监管。巴州区建立了健全的区乡村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区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乡有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村、养殖场(小区)、屠宰场和市场均落实了畜产品安全监管员。二是建立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区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乡有畜牧兽医站,村有防疫员,每个生猪养殖小区、肉猪养殖单元、生猪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均建有标准化兽医室,有专职防疫员;有完善的诊疗、冷链、消毒和生产监控设备,有完善的引种、饲料兽药使用、疫病发生及诊治等方面的记录;坚持“土法防疫,强制免疫”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定期消毒、搞好清洁卫生和强制免疫工作,有效降低了生猪疫病的发生,保证了生猪免疫面达100%,有效抗体保护率达70%以上,保证了全区无重大生猪疫情发生,确保了全区生猪生产的安全健康发展。
(三)多元化投资为生猪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通过严格的技术普及和广泛的宣传与发动,引进“温氏”生猪养殖模式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各方面资金用于生猪产业发展。一是调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据调查全区养殖业主年均投入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用于标准化圈舍、粪污处理及动物疫病防控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开展。2012年以来,通过引进“温氏”生猪养殖模式,带动了全区新一轮生猪生产高潮的到来,近三年来共引进业主10个,其中新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5个,场均投入300万元以上,这些养殖场的建设均实现了自动通风、降温、地暖保温、雾化消毒、标准化控制日粮、程序化防疫、粪污及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等现代养猪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也带动了各方资金投入现代生猪养殖的发展。
(四)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近年来,巴州区充分利用自身特点,结合国家政策引导,积极鼓励生猪养殖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一批标准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了山区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据统计,巴州区已成立较为完善的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占专合组织的60%,发展社员6万余名。从而提高了生猪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和市场竞争能力。此外,除了企业式养殖场,合作社,巴州区还发展了一大批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以点带面”的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在有条件、有资源的乡村社采取“合作社(家庭牧场)+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发展生猪产业。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某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加工及熟食制品加工项目
1.2 建设性质:新建
1.3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某某 所有制形式:私营
1.4 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建设地点拟建在某某市中台路西段南侧。占地40亩。
建设规模:年屠宰生猪50000头。年产熟食制品1000吨。 建设期限:本项工程计划一年。
主要建设内容:生猪屠宰车间屠宰车间1300平方米,冷库面积500平方米,污水处理站100平方米,待宰间1000平方米,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办公楼1200平方米。熟食制品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购置安装生产加工设备48台套。
1.5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2100.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91.3万元,流动资金308.9万元。
1.6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100.2万元。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本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乡镇,台吉、大三家、哈尔脑、凉水河、下府等十多个乡镇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可新增养殖户1300户,安置农村剩余劳力及城市下岗职工20xx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力1500人,城镇下岗职工500人(养殖户1890人,本项目安置110人)。每个养殖户户均纯收入达3000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为农村剩余劳力及城镇下岗职工创造了就业岗位和稳定经济收入。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颁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目录、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xx-)
2、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3、《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4、朝阳市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若干规定。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栏x万头,母猪x万头,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x户,存栏约x万头,其中x头以上的有x户,养殖户主要集中在x、x、xx、x、x五个村。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及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召开养殖业污染治理专题会议,按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具体部署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现将我镇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根据区政府关于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养猪业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由书记任总顾问,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副镇长任副总指挥,下村领导干部任成员,齐心协力抓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各下村领导和下村干部,按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实行下村领导干部挂钩包片、干部包村包场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抓好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同时要求各村每周五前将治理进度报至镇污染治理协调办公室,再统一上报区政府、xx委及相关部门。
二、调查摸底,建章立制。
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及时组织镇村干部深入辖区内各养猪场进行全面摸底,做到一户一档,并与养猪户签订xx镇养猪污染限期治理责任书,下发限期治理通知书。同时结合实际,制定《xx镇养猪业发展规划》、《xx镇生猪养殖业污染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并上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保证工作落实到位,还制定《xx镇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目标和要求》,把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干部考评,实行严格的奖惩,每完成一户治理工作,奖下村干部、村各xx元,未完成治理一户扣下村干部x元,村x元。每发生一起违法抢建、扩建行为,未及时制止的扣下村干部x元,扣村x元,对因工作不负责任、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干部、村主干给予严肃处理。这些制度的出台,使养殖业污染治理有章可循,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养殖业污染治理有序进行。
三、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加大养猪业污染治理,我镇多次利用村主干会议、班子会、干部例会等进行部署,并利用悬挂条幅、印发宣传资料、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加大对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全镇共悬挂条幅11条,印发宣传材料900多份。对x、x、xx、x等养猪户较多的村,则采取以村为单位集中养猪场业主召开养猪业污染治理动员大会的形式,加强宣传,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养殖户较少的村,采取下村干部直接入户宣传,讲清相关政策及具体的治理要求。
四、以点带面,分步实施。
1、细化“禁养区”划分方案。根据区政府《通告》,结合xx镇实际,我镇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重新细化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划分方案,使畜禽养殖场布局更趋合理,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以促进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方案待镇人大会通过后公布,并报区政府备案。
2、加强巡查制止、强制拆除。结合土地“两违”巡查组织镇干部坚持每天对违法抢(扩)建猪场进行巡查,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同时,组织力量对去冬今春以来违法抢(扩)建猪场进行强制拆除。据统计,去冬今春以来全镇共巡查制止x起,强制拆除违法抢(扩)建猪场x户,面积x平方米,群众自行拆除x户,面积x平方米,有力地震摄了一批违法抢(扩)建养猪户,遏制了抢(扩)建猪场的势头。
3、加大x村1组、x片区猪场拆除力度。我镇把x1组x户养猪户作为禁养区整治拆除的重点,镇政府采取分组包干的形式加大拆除力度,至目前,x户猪场已测量x户,已领补偿款x户,已拆除x户,拆除面积x平方米。此外x片区x种猪场正自行拆除,拆除面积x平方米,其余x平方米于9月底前拆除完毕。
4、着力开展片区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积极开展片区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经过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x片区共x户,存栏约x头,共建沼气池x座约x立方米,缓冲池x个,果园灌溉近x亩;x台狗陂片区共x户,总存栏约x头,新建化尸池x座,缓冲池x座,种植狼尾草x亩;x村养猪户共x户,总存栏约x头,共建沼气池x座,约x立方米,种植狼尾草约x亩。三个片区的养猪业污染治理基本能够达到环保治理要求。在此基础上,正着手对x片区进行综合治理。目前,该片区新增干湿分离机两台,猪粪消纳用地x亩,沼气池x平方米,沉淀池x个,生化塘x亩。
5、积极推广“洛东式
”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模式。目前全区共有x户养猪场采了该技术,在区畜牧局、x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我镇组织养殖专业户30多人次到x和x参观“洛东”技术,并于8月28日晚在x村部组织x片区养猪专业户x多人召开养殖业污染治理及“洛东”技术推广座谈会,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拟在x片区无条件种植狼尾草的养殖户先行实施,然后进行全面推广。目
前,x村x户已完成“洛东”生物发酵舍土建工程改造x平方米,预计x月中旬可投入使用。
6、签订限期治理通知书。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镇政府对全镇存栏50头以上未达标的养猪户逐一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单,要求x月底前完善相关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同时要求镇下村领导、干部督促抓好落实,对逾期未能完成治理任务的,将依法予以关闭直至强制拆除。
7、认真抓好标准化场污染治理,我镇把标准化养猪场的污染治理当作工作重点来抓,切实加强指导,定期督促检查。今年我镇拟完成x家标准化场,目前,已通过省级标准化场验收x家,另x家待近期组织验收。
五、存在问题:
我镇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差距还很大,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养猪户配合意识不强。我镇养猪场规模普遍较小,点多面广,资金不足,加上近几年养猪业利润较高,群众思想工作难做,少数群众不舍得投入,采取观望态度,影响治理进度。
2、生态治理达标有难度。猪场要做到零排放,除需配套建设沼气池、生化塘、化尸池等设施外,还必须大面积种植狼尾草,而农村用地情况十分复杂,整治时间又非常紧,因此,在土地租用协调方面存在困难。“洛东”技术在我镇才刚起步,大面积推广还需一定过程。
3、乡镇执法力度不够。养猪业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镇一级组织执法难度较大,需上级部门强有力的支持指导。受其它中心工作影响,乡镇干部投入治理的时间精力有限。
六、几点建议:
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势在必行,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为更好地落实养猪业污染治理工作,特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议尽早将xx镇x村列入我区“禁养区”范围。
2、建议市区政府尽快出台规划区内养殖业污染治理拆迁补偿新标准,以加快猪场拆迁力度。对规划区外的猪场拆迁标准可参照规划区内执行。
3、建议上级职能部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猪场要及时立案查处。
4、建议加大执法力度,由区政府统一组建一支专门的养猪业污染治理执法队伍,从重从快处理违法抢(扩)建猪舍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拆迁一起,绝不手软,毫不留情。
xx镇人民政府
规模化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总称。总体包括: 猪场环境控制,猪群的健康管理,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药物保健、免疫监测等兽医管理几个方面。
1.猪场的环境控制
1.1场址的整体规划。场址决定着猪场未来的生产难度系数和未来经济效益,是猪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猪场位置的确定,在养猪生产中建立生物安全防范体系上至关重要,场址的选择要充分利用生态养猪,符合动物的防病规则,避免交叉感染,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居民区、工厂,交通便利,水电饲料供应便利,地势要背风向阳,地势要高、干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易使猪只保持干燥和良好卫生环境,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1.2.猪场建设布局要合理。生活区、生产区与办公区严格分开,必须有围墙、最好是围墙外有防疫沟,设浴室、更衣室、消毒间,由上风向到下风向。饲料贮存库、保育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向,病猪隔离舍、粪便堆积池设在猪场的下风头。场内道路要划分净道和脏道,饲料车、工作人员走净道,粪车走脏道。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运输,另由专用车辆解决。各段安排依次为保育-产房-配种、妊娠-育成-育肥-出猪台。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剖检室应放在猪场的下风处。主干路需要硬化,场内道路布局合理,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场区绿化工作。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母猪的运动。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向,化粪池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孳生。
1.3.温度。温度在养猪生产中也是关键一环。猪舍要求冬暖夏凉,有利于种猪发情、配种、仔猪的存活和增重。温度太高导致公猪因热应激会降低精液的活力,从而增加配种难度,出现返情多,产仔少,影响繁殖成绩。仔猪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仔猪不同周龄适宜温度见表1),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死亡,加快增重,降低料肉比。低温使仔猪抗病力降低、死亡率升高,料肉比升高。因此对仔猪进行防寒保暖为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不同阶段种猪适宜温度见表2)1.4.猪场绿化。要重视猪场周围和场区内环境的绿化,这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可使冬季有效降低风速,使夏季的气温下降,能使场区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臭气、尘埃、细菌数减少。猪场的绿色带可在场区冬季上风向植5~10米宽的防风林,其他方向及各场区间植3~5米宽的防风林和隔离林。道路两旁应植树,猪舍前后可进行遮荫绿化,场区的空闲地面应遍植花草,以改善并美化环境。
1.5.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猪场生产区只能设1个出入口,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进入生产区时都要经过洗澡或淋浴,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在场内清洗并定期消毒。车辆进场也要消毒,饲养人员不得随意到工作岗位以外的猪舍去,猪舍内的一切用具不得携出场外,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混用。场内食堂和工作人员不能向市场购买猪肉,本场职工生活上所需的肉食,应由本场内部提供解决。场内严格按照消毒制度进行消毒(全场消毒制度见表4)。
1.6.粪便、病死猪和胎衣的处理。工厂化养猪场每天要排出大量的粪尿,若处理不好,就可能污染环境。可将粪和病死猪、胎衣等固相污染物送至隔离区的贮粪场堆肥发酵,这样既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又可提高肥效。液相部分流入蓄粪池,沉淀发酵。也有的将收集在一起的粪尿以适当的比例与水混合,用以发酵产生沼气之后,残渣用作肥料。
2.猪群健康管理 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是生产中的龙头,健康的母猪群是生产效益的最终保障,所以建立健康的母猪群是一个猪场成败的又一关键要素。
2.1.自繁自养。种猪场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应重视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可根据每胎育成头数和后代日增重、饲料报酬等来衡量。弃弱留强,逐渐淘汰抗病力弱的个体及后代,经多代选育,提高该品种的抗病力。
2.2.引种。为生产发展需要,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选种观念,严把引种关。引种前对该种猪进行全面的血清学检查,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瘟等。在购买时应向种猪场索取该场的血清学资料和免疫接种资料。尽量从一个种猪场引种,避免从几个种猪场购买种猪。新引进的种猪在远离生产区的隔离舍隔离30~90天,严格检疫,确认无任何疫病,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野毒,一定要对其进行监测。隔离期间首先调动本场猪只3-5头与其混群,确定无疾病传染,进行本场常规的免疫注射后一段时间,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值得说明的是像蓝耳病阳性场最好从蓝耳病阳性场引种,相反,就一定要从阴性场引种。
2.3.人工授精和人工辅助配种。引进健康种猪精液进行改良,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疾病的传播。对于采用人工辅助交配的种猪场,也要牢记卫生管理,严格做到公母猪局部的卫生消毒,减少子宫炎发生,提高受胎率。
2.4.运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从分娩、保育、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3周)和保育后期(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用高压清洗机将猪舍内使用过的所有设备冲洗干净,按“空舍消毒原则”,并按规定配好的消毒液对栏舍墙壁和地板、天花板、食槽、栏架及有关器具彻底冲洗消毒1~2次,彻底杀灭所有病原,对猪舍净化、空置5~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进一步应用早期隔离断奶、早期药物隔离断奶等技术措施逐渐净化各种病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猪群。(空舍消毒原则见附表4)
2.5.加强淘汰老弱病残、繁殖成绩差的种猪。一般情况下,种猪场要淘汰的繁殖猪只占基础繁殖猪群的30%左右。通过淘汰,建立高生产性能的健康繁殖猪群,进一步为猪场发挥最大生产成绩打好基础,建立一个高产值猪群的良性循环。
2.6.建立药物保健方案。经常送检剖检病料,对分离的致病菌作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高效药物或药物组合,建立猪群用药保健方案。(保健用药方案见附记部分)
2.7.定期检疫净化,定期采血检疫。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健康情况,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要按“种猪场实验室检测计划”定时,以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同时作好资料的收集、登记、分析、总结工作。把检测结果反馈到猪场,指导猪场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和针对性地进行驱虫保健。(种猪场实验室检测计划见附表3)
3.环境卫生的消毒 猪场要制定严格的场内场外消毒制度与消毒用药制度,并严格执行。
3.1.入场消毒。场内设有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洗澡更衣室,备有高压冲洗机、背式消毒器、高压除尘器等消毒设备、设施,对入场车辆、物品消毒(饲料原料入场的消毒),猪只进场时要采取洗澡、保健、消毒措施,方可入场。员工进场必须沐浴、更衣,猪场生产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或物品。车辆经过喷雾消毒才可进场,饲料经过甲醛熏蒸后方可食用。
3.2.日常工作消毒。
场内严禁饲养偶蹄动物,饲养员不得串舍,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交叉使用,饲养用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母猪上床时必须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或一定消毒浓度的碘液洗澡后方可上床。在工艺流程上,生产要实行单元化饲养、全进全出制。母猪生产时一定要保证母猪乳房、阴户周围干净卫生,并严格消毒,减少子宫炎的发生机会。
仔猪打耳号、剪牙、断尾等外伤还有其它猪群的外伤都应该及时消毒,防止感染。可用5%的碘酒棉球涂擦数遍,直到痊愈。
猪只转群后,对空舍设备要严格消毒,并监测消毒效果,走廊每周至少消毒2次,猪舍带猪消毒可用碘制剂、季胺盐类、氯制剂交替使用。
公母猪配种前,应特别注意公猪下腹部和尿囊、母猪外阴部的清洁,公猪应先挤压包皮积尿,再用浸泡了0.l%季胺盐溶液或碘液的毛巾由外到里、再由里到外清洁消毒包皮周围。采用人工授精时,应建立较强的无菌观念,避免人员、器具、环境等因素影响精液质量。应使用一次性输精管和过滤纱布,如果条件不允许需重复使用输精管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避免细菌随输精管进入子宫,引起母猪子宫炎。整个人工授精过程都必须严格消毒和清洁,集精瓶等器皿每次使用前必须经高温消毒,手套应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
饮水、饲料应定期检测,饮水槽、饮水器、料槽应定期消毒、清洗。
3.3.定期防鼠、灭鼠、灭蚊蝇。老鼠、蚊蝇、麻雀都是疾病的传播者,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猪场要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切断产生蚊蝇的根源,才能使猪只健康生长。
4.营养
4.1.新鲜。
4.2.全价配合饲料
4.3优质,不发霉、变质。定期检测饲料霉菌毒素和霉菌活菌含量,定期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含量。
5.兽医防疫
5.1.完善的生产记录。生产技术人员应对猪群健康状况和饲养员工作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对日常生产中的病死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症状描述,做好剖检记录并对用药状况、免疫情况等要了如指掌,并详细记录在案,做到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并以报告形式报告给主管人员。对于生产统计表要经常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并总结吸取有益经验。
5.2.生产各阶段的兽医管理。猪舍消毒后,要检验消毒效果,看消毒是否彻底。每天观察并记录猪只健康状况、舍内温度、湿度、气味、通风等。产房内尤其要注意测量围产期母猪体温和采食状况等,记录、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夏季种公母猪舍的温度和疾病期体温控制,因为这直接影响种公母猪的繁殖成绩。(舍内消毒效果检测见附记部分)
5.3.疫苗、药物的使用。一定要严把疫苗、药品质量关,根据实际效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来选择疫苗和药物。同时要关注运输、保存条件,并要求使用方法得当。要培训,纠正工作中的错误操作,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坚持一猪一针,针型号适宜,并消毒。不打飞针、不漏注,做好免疫用药记录。疫苗药物要专人保管,专人免疫,开处方拿药。
5.4.免疫程序的制定。根据猪场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附表5仅供参考)
近年来, 永寿县委、县政府对生猪规模化养殖高度重视,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在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场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动物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是距离, 所以应科学确定猪场场址, 场区内合理规划、布局, 利于消毒和防疫, 方便日常饲养和管理, 猪场自身不被污染且不污染周围环境。猪场地势高燥向阳、水电充足、交通便利。猪场内应进行合理的分区与布局, 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分开, 净道和污道分开, 圈舍建设规范, 达到冬暖夏凉。每栋圈舍之间及猪场四周应有一定距离的隔离带, 可种植树木、草坪、藤本科植物等进行环境绿化, 既防晒又改良了场内小气候。
2 抓好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落实
生物安全是针对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要素之间的关系, 而制定的一系列排除和防范动物疫病威胁的措施和制度。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具体的讲就是要为猪创造理想的生活、生产环境, 使其健康快乐生长和繁殖, 防范疫病发生, 保持高生产性能,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养猪由广大农村散养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改变, 猪场生物安全这一观念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业内养猪者的高度重视。猪场生物安全是一项细致而综合性的工作, 在实际当中应重点抓好:隔离制度、消毒制度、免疫制度、检疫及监测制度、疫情处置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粪污处理制度等的完善和落实, 并严格执行。
3 搞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规模化、产业化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特别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不断拓展服务范围, 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超前考虑, 精心谋计, 科学指导, 以优质的服务搞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各项工作。首先, 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以适应规模养猪对人才的需要, 对现有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业务能力及整体素质, 可采取异地培训、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同时招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从农村基层选聘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人才, 补充新鲜力量, 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其次, 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广开饲料来源, 规范完善饲料等投入品供应体系, 大力发展屠宰加工、饲料加工、贮藏加工、交通运输等相关配套服务体产业, 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其三,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化是养猪实现产业化的助推剂, 当今市场经济千变万化, 信息传递速度快, 在抓好规模化养猪的同时, 抓好信息化建设, 随时掌握市场动态, 以便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盲目性。其四, 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生猪规模化养殖, 在水、电、路和用地等诸多方面为生猪规模化养殖提供便利。
4 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当前, 养猪市场周期明显、市场波动性大, 容易出现大起大落, 市场预测比较难,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国人口众多, 在广大农村散养户、小规模养猪场占市场份额比例大, 长期以来农户养猪缺乏长远计划, 管理方式落后, 不了解、分析、预测市场规律, 盲目跟从者多, 你养我也养, 你退我也退, 即所谓船小好调头, 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生猪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所以, 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成为市场主体时, 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市场波动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确保供需平衡, 稳定市场价格。永寿县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预测体系和应对机制, 采取强有力的、必要的政策措施, 不断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将市场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
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自6月初商务部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以来,我国生猪出场价已经连续8周小幅上涨,且猪粮比价也连续6周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养殖户终于转亏损为微盈。 8月6日,生猪养殖大省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畜牧处的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养殖户刚开始扭亏为盈,但基本处于保本状态,仅有些微利。他强调说:“猪价上涨,但饲料价格也在上扬,养殖成本持续增加。” 食用农产品价格纷纷上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6月份相比,7月份,成品粮、猪肉价格不同程度上涨,食用油、水果、蔬菜、禽蛋价格下降,水产品和奶类价格基本平稳。 四季度猪价或明显上涨 尽管猪价已连涨8周,但专家认为对第三季度猪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仍不能过于乐观。 专家指出,从养殖户存栏结构来看,全国各地能繁母猪存栏比例普遍仍在10%以上,而比较合适的比例应该在7%~9%。此外,中猪与大猪的比例正常情况下应不超过30%,但目前湖南省是32%~33%。以上两项数据的偏高,表明第三季度生猪出栏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表示,从季节性消费特点分析,三季度起将进入猪肉的消费旺季,因此,预计第三季度肉价将低位上涨,到了第四季度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 现在是养猪的好时机 就在养殖户尚且徘徊在盈亏点附近的时候,各路资本已经紧锣密鼓地进军养猪业。据悉,包括中粮集团、正大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近期在生猪养殖项目上均有大笔投资。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的专家表示,现在的确是进入养猪行业的不错时机。他认为,这一轮的养猪热和去年不同,去年开始养猪的很多房地产商并不懂养猪,在猪价较高时进入,到猪价跌至谷底时,却正好面临出栏。在这当中,生猪生产的周期性十分关键,当下猪价处于低位,正好是进入养猪行业的好时机。
时间:2012年7月25日
地点:清风村村委会会议室
主持人:朱荣生
参会人员:清风村各组代表
主讲人员:畜牧局朱涛
主要内容: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村委会的积极争取、区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7月25日,区畜牧局组织专家对我村村民进行了生猪养殖技术专题培训,就村民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详尽的、科学的解释。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怎样选购生猪?
一看:将康仔猪动作灵活、皮毛光洁,没有卷毛、散毛和皮垢、眼屎、异臭,后躯、肛门无粪便污染。贪食,好强,常举尾争食。
二问:问明仔猪品牌,是否经产地检疫,有无检疫证明;当地是否有传染病流行,是否打过相关防疫针。
三选:选购同窝仔猪体重大的,有伸展感的,不购“两头小,中间大”短圆猪;不购正流行病地区猪;要购父本为外来良种的杂交仔猪,不购无标的猪。
二、如何搞好20—60kg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一)日喂次数由5次遂减3次,料不能过量。
(二)保证24小时供给清洁饮水,且应冬暖夏凉。
(三)添喂青料或清储存料。
三、60—100kg肥育猪管理?
(一)日喂次数:早、中、晚3次,饲养管理水较高时,也可2次。
(二)拌料用水的控制:以手握饲料成团,但不渗水为好。
(三)限量饲喂:按每日肥育日粮80%饲喂。
(四)合理添喂饲料或青储料。
四、生猪快速肥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选择杂种仔猪。
(二)合理饲养。
(三)提高自主的初生量和断乳量。
(四)及时去势。
(五)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六)减少额外消耗。
(七)合理分群。
(八)饲养密度适中。
(九)搞好防疫治病。
(十)生产适销对路的活猪
五、实用浓缩饲料养猪有什么好处?
浓缩料又称 蛋白质补充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和常量矿物质饲料以及添加剂预混料配置而成的配合饲料半成品,不能直接喂猪,必须按照说明加一定不力的能量料才能喂猪。
一是满足了生猪所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抗生素。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能量,减少运输费用。
三是饲养效果好,用量少。
六、什么是预混料养猪新技术?
关于现阶段生猪养殖情况的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报告如下:
平阴县物价局对平安养猪场和南坛养猪场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平阴县生猪市场行情低迷,生猪出售价格持续走低,生猪价格一跌再跌,养殖户亏损。
一、生猪出栏价格下降
调查户出栏生猪均价1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上季度13.13元/公斤相比下降了1.13元,降幅8.61%。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2014年春节前后猪价不涨反跌,生猪价格“淡季不淡、旺季不旺”,部分养殖户又惜售压栏,继续熬着,导致生猪存栏偏高。
二是猪肉消费需求下降。今年春节前后气温比往年高,消费者储藏肉减少,猪价下跌。
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猪肉的`替代品选择不断增多,提倡少吃肉,多吃菜,合理膳食,猪肉消费比例有所降低,生猪供应和猪肉消费量此消彼长,致使猪价和肉价双双下滑,这也使生猪价格下降的原因。
四是中央“八项规定”等一系列禁令出台,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再加上公款消费的大幅减少,餐饮业受到很大影响,随之猪肉消费也受到影响,这样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也不同程度上加剧了生猪供大于求的矛盾,从而导致生猪价格的持续下降。
二、仔猪价格下跌
仔猪均价12.5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16元/公斤下降了3.47元,降幅21.69%,环比下降了2.47元,降幅16.47%。据调查户反映,受猪价的持续低迷,仔猪补栏进度比较缓慢,从而限制了仔猪价格上行,出售仔猪亏损依然较重。
三、生猪饲养总成本略降
规模调查户生猪头均饲养总成本1199.6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0.48元,降幅为13.08%,环比下降了106.74元,降幅8.17%。饲养成本下降的原因是仔畜费下降。由于今年以来我县生猪市场行情低迷,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挫,导致仔猪价格有所下降;其次由于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户养的猪,缩短养殖期,使其饲养成本低,这样养殖户减少亏损。
四、生猪养殖亏损
规模调查户生猪头均净利润为69.02元,环比下降38.39元,降幅为35.74%。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生猪市场的客观因素。今年我县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造成了生猪养殖亏损。
另一方面是养殖户的主观意识。部分养殖户为获得更大效益,在1月份生猪价格相对较好的时候压栏惜售,期待春节前的好价格,但春节前后生猪价格不涨反降,且一跌再跌,后期养殖户压栏大猪被迫出栏,致使一季度生猪养殖出现深度亏损。
针对生猪价格下跌之实际问题,应采取相关对策:
1、扶持生猪生产,保持必要的地方冻猪肉储备、维护市场稳定;鼓励肉食加工企业增加加工消耗。
2、加强政府调控,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养殖户利益。
3、建议广大养猪户密切关注相关部门监测发布的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合理安排生产,做好饲养管理,加强疫病防控,及时调整生猪存栏结构,适时出栏,尽量避免不
必要的损失。
4、增加生产和消费信心,达到供需平衡,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养殖积极性,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4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38亿元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3亿元支持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但因政策资金调整优化等原因,暂停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一年。
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政府组织招标采购;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国家对因上述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强制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养殖场(户)按比例承担。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劳务补助。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2015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区)扩大到生猪散养户。五是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国家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病害猪损失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0元,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元,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1.1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猪产业是大理州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 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推进标准化生产, 改善养殖条件, 降低养殖风险, 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是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既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化布局, 又可以推进生猪专业化生产, 壮大养殖规模;既可以适应农村社会化分工需要,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又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生猪生产数量、质量和效益三者并重的发展目标。因此, 必须牢牢把握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1.2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防控动物疫病和保证质量安全的根本要求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可以提高养殖企业的自律意识, 改善养殖环境, 规范生猪生产, 严控动物疫病, 保障产品质量。由于生猪养殖分散,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大,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因此, 只有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才能更好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规范标准化生产规程, 降低疫病风险,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3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做大做强生猪优势产业的战略举措
做大做强生猪优势产业, 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 农业的潜力在畜牧业, 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在畜牧业。而且,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 原来的生猪“生产者”变成了肉类“消费者”, 肉类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生猪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同时,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有利于加快生猪优势产区建设, 有利于带动与畜牧业相关的食品、皮革、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并形成壮大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1.4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保障产品供应, 防范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
“粮猪安天下”。猪肉供应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安全, 还要价格稳定。生猪生产及价格大起大落, 除市场因素外, 与其规模结构有很大关系。分散饲养的散养农户从众心理强, 往往造成人为加剧市场风险。而标准化规模养殖, 生产技术过硬, 生产规模稳定, 资金实力雄厚。不仅可以获取规模效益, 而且可以抵抗市场风险, 稳定生产供应和畜产品价格。
2 大理州生猪生产基本现状
2.1 生猪存栏、出栏现状
2009年末全州生猪存栏255.02万头, 其中能繁母猪37.44万头, 占16.6%, 母猪数量偏大;肥猪出栏337.47万头, 生猪存栏比2008年增加6.77%, 出栏增加4.62%;猪肉产量30.07万吨, 比2008年增加3.73%;养猪业产值达37.9亿元, 占畜牧业产值的53.9%, 占农业总产值21.5%。
2.2 规模养殖发展迅速
从2007年以来, 依托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的扶持, 大理州的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进程加快。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9年末, 全州已建成年出栏肉猪100头以上的专业养猪户947户, 其中年出栏商品肉猪100~299头的615户, 占65﹪;年出栏商品肉猪300~499头的244户, 占26﹪;年出栏商品肉猪500~999头的69户, 占7.3﹪;年出栏商品肉猪1000~2999头的16户, 占1.7﹪;年出栏商品肉猪3000头以上的3户, 占0.3﹪。2009年规模养猪场 (户) 出栏肉猪98万头, 占全州出栏肥猪的29﹪。但是目前大理州的养猪业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 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规模养猪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 制约规模化养猪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自然环境约束日益明显
一是用地困难。很多地方没有把生猪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使用地问题成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二是借贷困难。生猪养殖要想获得较好的效益, 必须进行适度规模的养殖, 投入较多的建设和生产资金。由于目前银行提供的贷款必须有担保单位 (或担保人) 或抵押资产, 而且手续繁杂, 贷款期限短, 利息高等原因, 限制了广大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三是粪污处理难。养猪业污染问题已被广为关注, 特别是在洱海流域, 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排污投入不断增加, 行之有效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发展缓慢。
3.2 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层次结构不分明, 种猪场基础设施薄弱, 选育水平低, 供种能力小, 难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二是技术服务机构不完善, 技术服务设施和手段不完备, 制约了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产销信息服务网络不完善, 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养猪业发展的需要。
3.3 产业化程度低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抗风险能力弱, 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 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 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养猪业中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仍占很大比重, 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
3.4 疫病危害大
近年来, 生猪疫病呈多发态势, 常见病种类由4~5种增加到12~14种。特别是前两年高致病性猪监耳病疫情, 对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非自繁自养场, 到外地购小猪, 疫病风险更大。去年部分猪场因急于补栏, 盲目到外地购小猪, 引起疫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3.5 生猪科技培训薄弱, 养殖场 (户) 饲养和管理经验欠缺
由于养殖场业主缺乏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养殖的目的及方向不明确, 因此有些猪场规划设计不规范、布局不合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等, 带来有些猪场难以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 疫病防控能力差等后果, 进而影响生猪的养殖效益。
4 对策、措施
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为载体, 坚持用先进的生产理念、生产手段和养殖技术改造传统养猪业, 提高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猪产业。做到畜禽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 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
4.1 提高认识,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 要将生猪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生猪产业化发展如果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没有政策的扶持和保护, 仅靠市场调节是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 应当加大政策的扶持和保护力度。通过政策的支持, 在生猪主产区建立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 形成优势区域, 确保市场的有效供给。“猪粮安天下”是符合我们的实情的。肉食品消费的70%来自猪肉, 肉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 同样关系到国计民生。各级政府必须始终关注生猪生产和整个畜牧业, 始终坚持对生猪生产予以积极的宏观调控和扶持。
4.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根据全州的资源分布、民风民俗及优势产业带建设等情况, 结合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进行统筹规划, 确定生猪重点发展区域和一般发展区域县, 进行分层次扶持。推行适度规模化养猪模式,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发展基础, 逐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农户分散饲养、小规模饲养生产格局。支持和鼓励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 (企业) 、养殖小区的发展, 支持生猪养殖进山入林, 推动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结合洱海流域养殖污染治理, 重点对规模猪场 (户) 继续抓好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提高环保意识, 促进生猪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切实把握中央、省州各项扶持政策的良好契机, 扶持建设规模大场 (户) 、养殖专业村、养猪小区, 走大户带小户、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有计划地培植新的规模养猪场 (大户) ,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每县 (市) 重点抓好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以保证城市居民肉品市场的供应, 同时为争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创造有利条件。
4.3 加强和完善养猪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改造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不仅是生猪规模养殖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升生猪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目前, 大理州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在发展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当一部分养殖场的建设还不够规范, 动物防疫和环保设施建设不配套, 管理还不够到位。因此, 必须加大改造力度, 改善基础设施。畜牧部门要加强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导, 从场地选择、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生产设施、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排泄物处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要以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为重点, 配套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没施, 配套沼气建设, 实行集中供气, 集中粪污处理, 提高疫病控制和污染治理能力。对已经建成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 要加大标准化改造力度, 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推进规范化建设。
4.4 突出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实践证明, 适度规模养殖是推广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养殖效益的根本途径。大理州2009年末存栏能繁母猪33.4万头, 种公猪7858头, 年需更新种母猪8万多头, 种公猪2000多头。州内虽然有5个良种猪繁育场, 但规模小, 设施老化, 年供种能力不强, 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规模猪场内, 良种猪数量少, 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严重阻碍标准化养猪的发展步伐。因此结合“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明确发展目标, 加大一级良种猪原种场, 二级种猪扩繁场的建设, 为生产提供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纯种公母猪和二元杂母猪, 商品代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主。全州12县市建设统一供精站点, 乡级建设改良站点, 扶持村级猪人工授精点, 进而提高种猪品种改良力度, 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满足现代化养猪生产的要求。良种猪原种场的建设应从政府立项自己建设或招商引资建设着手考虑, 以解决生猪生产中良种是基础的核心问题。要引导规模养殖场进行自繁自养, 切实解决好规模养殖的优质种猪和商品仔猪供应问题, 提高优质猪源的自我供给能力, 切断仔猪带病传播途径, 增强自我防疫能力。
4.5 加大对生猪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建龙头是实施生猪产业化的关键,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逐步解决生猪产业没有形成延伸的产业群和产业链的问题。重点培植规模化养殖企业和重点屠宰加工企业, 即“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协调和引导重点屠宰加工企业与生猪饲养基地、农户、生猪批发户通过契约、股份等合作方式, 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保护收购的形式, 把养殖户与屠宰加工、批发零售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和扶持一批生猪贩运大户, 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并在生猪集中产地建立规模大、辐射广的专业交易市场。
4.6 加快生猪生产科技进步
大理州现阶段生猪综合生产能力还不强, 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生产中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生猪生产的科技水平。从良种推广、设施设备、科学饲养、疫病防治, 饲料配方、安全用药等环节来提高生猪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生猪高效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生猪疫病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等适用技术, 提高科学养猪水平。要重点对生猪养殖中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攻关, 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 帮助养殖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
4.7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逐步成立和发展中介组织。由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良繁养殖场、养殖专业大户、贩运大户等组建生猪协会。要定期发布诸如天气变化、生猪存栏结构、境内外生猪发展形势和疫情动态, 以及市场价格等基本信息, 并作出适当分析, 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养殖参考资料, 指导农户合理组织、安排生猪生产。
摘要:近年来, 随着养殖结构的不断调整, 大理州的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模式有一定发展, 但是总体上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养殖方式落后仍然是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理州的养猪业仍以散养为主, 尚处于传统分散饲养逐渐向规模养殖的过渡时期, 标准化规模养猪有待于加强和完善。本文针对当前的状况, 探讨了本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生猪养殖业发展前景】推荐阅读:
养殖生猪企业计划书07-25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要点分析论文06-12
仁怀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07-13
2024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7-21
蛋鸡养殖业发展走向10-21
发展养殖业与环境保护09-27
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促进规模养殖发展09-12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生猪采购调查报告05-25
生猪质量保证措施06-03
生猪屠宰信息化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