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精选11篇)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1

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到校,按时回家,不许在外逗留,有事须经班主任、宿管员同意后方可离宿。

二、学校将定期走访宿舍,了解学生的表现状况,做好详细登记,重大问题通知宿管员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在外就餐要讲究食物卫生,不许在无证经营摊点就餐,防止食物中毒。

四、在外行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许吸烟、玩火、玩电,以防引起不安全事故发生。

五、不许参与偷盗、敲诈、勒索他人钱物;不许打架斗殴,拉帮结派,寻衅滋事。

六、放学(下晚自习)后应及时返回宿舍,不许在街道玩耍,更不许进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营业性的娱乐场所。

七、不许进入施工重地及一些不安全的区域,不许玩易燃易爆品及管制刀具等。

八、班主任定期对本班在外住宿学生进行家访,上报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苏嘴中学法制副校长工作职责

一、法制校长是在校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做好师生的法制宣传,安全教育工作。

二、定期举办法制报告会,内容切合实际、具有真实性,使师生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做好法制教育的阵地建设,办好法制专栏,确保每两周更换一次新内容。

四、定期印制《法制教育宣传资料》,与镇司法办公室、公安派出所经常保持联系,确保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位。

五、协助保卫科处理校内的急发事件,参与涉及诉讼的案件处理,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六、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的规划,在校党支部讨论后严格执行;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方面的工作记录,确保档案资料的保管。

苏嘴中学楼道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楼道安全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严禁学生在楼道追逐打闹,互相拥挤,攀越护栏网道,不许在楼梯扶手上玩耍。

二、上下楼梯一律靠右慢行,负责楼道路灯的班级及时开关路灯。严禁学生随意开关路灯,接触电源设施。

三、保障安全人人有责,所有老师都有责任维护楼道安全,特别是中午第四节、下午第三节和晚自习有课或辅导的老师,有责任护送学生安全下楼,等学生走完后方可离开。

四、下晚自习领导分包楼层,各栋教学楼的三楼下晚自习推迟三分钟,缓解学生下楼高峰期。

五、政教处要加强课间楼道的值班,责任到人,学校领导要对值班人员随时进行督查。

六、如果在晚自习期间突然发生停电现象,辅导老师必须组织学生在教室等待,不许随意让学生出教室,一切听从学校统一组织安排。

七、学生如有违犯上述规定,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校纪处分,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本人学籍档案。

苏嘴中学依法治校领导带班制度

一、带班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学校安全万无一失的信念,为全体执班人员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严格带班时间,不得随意倒班和顶班,应熟记夜间各班次执班人员的姓名,联系方法,以便随时检查和督促。

三、切实作好各班内执勤班次的换岗工作,决不允许私自离岗、脱岗的现象发生。

四、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对于发生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重大问题要报告学校党支部研究予以解决。

五、做好各班执勤人员的巡查工作,随时检查所有管辖范围内的设施是否良好,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苏嘴中学安全保卫制度

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人人讲安全,使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实行至上而下安全责任制,学校值班领导是当天的安全责任人,班主任是本班的安全责任人,科任老师是本节课的安全责任人,班长是本班的安全报告员,形成良好的安全机制。

三、建立学校安全巡逻队和安全保卫队,安全巡逻队每天对学校教学楼、操场、厕所等进行安全检查。保卫队随时对校园及周边的安全进行检查,配合门卫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特别是未成年人,影响教学秩序,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卫队要形成快速应急机制,配合巡逻队处理突发的不安全事故。

四、加强学校财产安全管理,严格门卫制度,学校公物出入校门必须凭总务处签字的借条,实验室、图书室、保管室要加强财产管理,防止财产流失。

五、实验楼住宿值班人员要加强夜间和节假日的安全值班,对实验室、微机室的安全负责。

六、保卫队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尽职尽责,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门 卫 制 度

一、校大门早五点半启锁放行,晚十点半上锁,凡校内住宿人员均应严格遵守。

二、上课期间教职工概不会客, 需有要事, 经门卫同意可在下课后会见。保安室要讲究卫生, 不许容留闲杂人员、停放车辆。

三、因公来校办事人员须持证办理登记手续后, 方可进入校园。

四、在校学生不许会客,如系家长确有要事,经门卫同意登记后,可在下课后会见。学生到校后,除因病因事经班主任批准者,一律不许外出。星期天、节假日,严禁来校活动。

五、自行车入校园,要自动下车,校内一律不许骑自行车,机动车辆上课期间不许进入校园,确因特殊情况经同意进校者,不得驶入教学区,(摩托车进入校园必须熄火)。

六、对无事游窜,特别是未成年人,不听劝阻强行进校无理取闹,兹事生非或者未经许可,潜入教学区者视其情节,对其批评教育,乃止由治安人员送公安机关处理。

七、学校公物外出学校,须经总务处签字放行,个人财物应由本人送出。

八、大门钥匙, 除因夜班需要并报总务处审批备案者外, 一律不得私自配制。凡在宵禁期间内私自开门,且长时间不锁者,除由本人承担本段时间内发生的一切事故责任,并将从严制裁。

九、门卫人员要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尽职尽责,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苏嘴中学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一、健全各种制度,使综治工作及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二、校内突发事件,当日值班领导应协调相关机构、人员及时处理,控制事态,对有关人员妥善安置,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

三、校外突发事件,学校有关领导应与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控制事态,对有关人员妥善安置。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2

学校是给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特定的文化, 随着中学学校的快速发展, 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逐渐显现出来。学校文化的建立已成为中学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在的中学学校管理正在渐渐受到学校文化的持续影响。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者相互影响, 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使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相辅相成, 是当今广大中学教育者研究的新课题。

二、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内涵

学校职能中一项重要的功能便是文化功能。因此现代中学学校的功能之一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中学生传播适应时代的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观。中学学校要达到这一功能, 就必须具备自身独特的价值观、文化态度、信念等文化特质。这便形成了学校文化。一般说来, 学校文化分为两大类, 一部分是显性文化, 显性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物质环境中, 如学校建筑、学校布置、学校活动等。第二部分是隐性文化, 顾名思义, 学校的隐性文化是指学校的校风、班风、校园人文环境等隐性的精神要素, 学校隐性文化对学生影响较大。

学校管理是学校对于自身各种教学活动的内部管理。中学学校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 是以“育人”为最终目的。学校管理包括学校自身的建设管理、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 其中学生管理是重中之重。中学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中学生处于青春期, 各种行为都尚未成熟, 在学习、生活中都需要来自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管理理念, 这就与学校文化联系起来。

三、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相互影响

(一) 学校物质环境体现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一草一木, 学校物质环境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整洁、规范的校园环境从外观上反映出该学校良好的学校管理。学校各个角落的规划都体现着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布局是否合理、建筑风格是否符合学校校风、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等等都反映着学校管理的深入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着处在环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舒适的环境总能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 进而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 使得学校管理顺利进行。

(二)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反映学校文化

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而进行制定, 这也决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信念。中学学校要首先根据学校具体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确定自身的管理目标, 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此外, 学校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重点工作。比如在小学, 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小学生行为的规范。而在中学, 学生已经具备完善的行为规范, 这一阶段的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中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管理, 此外还包括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此外, 中学的学校管理必须基于正确的管理理念之下, 这样才可以使得中学生真正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 学校隐形文化影响学校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中具体的思想理论基础存在于学校的观念文化之中。因为, 在一定的学校文化熏陶下, 学校的教育者会基本形成一致的管理理念。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下, 学校的管理者就不会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会通过各个方面的锻炼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最先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 之后被用于中学课堂的教学中, 是在从事各种教学活动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然后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 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层面上, “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渐渐兴起。“以人为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四) 学校管理塑造着学校文化

在中学学校文化推动着学校管理的同时, 中学学校管理也在塑造着学校文化, 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首先, 学校管理中对于学校环境的整治、建设可以起到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从学校周边环境来看, 学校周围的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学校对于周边环境的管理可以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于学校内部, 班级的黑板报、教学楼上的各种标语、学校的广播或者校刊等等, 都在无形中建设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比如, 每年的雷锋活动月中,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雷锋学习活动, 班级之间举办“雷锋”主题的黑板报评选活动, 以及校园广播播放歌颂雷锋精神的歌曲, 这些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影响着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 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者关系密切, 是不可分割的。学校文化不应是置之高阁的文化摆设, 学校管理也不应该是冰冷无情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精神内涵, 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是进行学校管理的一种途径。反之, 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在促进学校文化不断提升, 也可以说, 学校管理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建设。一个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相互配合。

摘要: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特色之处, 还可以起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作用。良好的中学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根基, 对学校管理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学校文化。本文首先论述了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基本内涵, 之后分析了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学,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田文娟.文化管理视野下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张瑾.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以苏州中学为个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

[3]傅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6.

解析中学学校管理之方案 篇3

[关键词]中学教学;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人文管理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当前,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多新突破,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和谐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反思的问题,应该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这都需要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者深思,从而科学地进行学校管理,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校管理的意义

1. 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

2.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 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3.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

4.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

二、当前学校管理的要领

1.所谓学校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校组织系统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由学校管理者依据现代科学理论和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修身正己的“内功”修炼,用自己的示范活动与表率作用影响带动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促进有机结合,有序运行,以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取得最大化的办学效益。

2.学校管理活动是由学校管理人员开展的,这里所谓的“学校管理人员”,既非个体的“学校管理者”概念,亦非高层的“学校领导”范畴,而是涵盖着“学校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一切人员”,这就需要打破“学校管理工作只是学校少数人的事”的观念,充分调动所有管理任务承担者的工作热情,发挥整体优势,关注整体效能。

3.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而展开的。一切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的本分,也是学校管理活动的精髓。

4.学校管理工作者逐步树立权变管理意识,做到因事设岗、因职设贤、因时处事、因势利导,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艺术。

三、提高学校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科学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法健全校内外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决策程序。并且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一切工作,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加大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力度,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民主办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2.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校长在主持学校工作时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以身作则而不包办代替。既全面负责又授权分工,各司其职,层层负责。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结构严密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各尽其责,各显其能。校长要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并举,刚柔结合。形成一种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要坚持师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校长领导下的校务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科室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大队部的管理职责;夯实法制副校长责任,定期研究和指导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3.关心教职工,营造良好氛围。管理者除了工作上对教师的关怀、关注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的生活都幸福,引导教师热爱生活。经常与教师们探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老师们心里都非常清楚。从而塑造给学生人生发展予以重大影响的高尚职业情操。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是一种培养人的使命管理,这一管理行为,不能仅仅立足现实的日常管理,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突破当前局限指向未来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应不满足于对当前管理的消极适应,不从“过去”来推演“现在”而是以“未来”的要求去设计、规划当前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管理的层次结构,优化学校的发展潜能,使学校的教育事业和学校自身均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超前适应”的强大优势。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还未形成依法管理的体制,因而,在校长负责制下,无法避免“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种个人说了算,有的是有心把事办好,有的则是为了把个人的事办好,但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易出现违背科学管理规律,背离长远目标方向的自我功利行为,从而也导致短期现象的发展。此外,某些学校管理者素质不高、学校管理中的评价体系不合理也是导致短期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学校的吸引力来自学校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学校管理中一种有效的管理,既有制度管理的严格制约,又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体贴。制度管理是学校实行以法治校的保证,人本管理最主要的是要用爱心作纽带。只要管理者有爱心,有真心不怕凝聚不了教师。

参考文献:

[1] 刘向军. 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形成与选择[J]. 中小学管理. 2012(11) .

[2] 陈高敬.教育的功能、目标及其特性[J].教育研究,2011(10) .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4

竞聘上岗实施细则

(2013年4月10日全镇教师会讨论通过)陈克中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及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一条岗位设置

按照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事厅、编委办关于转发《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淮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设置数(见《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岗位设置方案》。

第二条应聘范围

我校现已取得中级或副高级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

第三条任职条件

一、中学副高级教师

(一)、基本任职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中学副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1.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德、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水平、技能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2.任现职以来,工作成绩明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职责。

3.具备相应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具有准入控制所要求的条件。

4.任现职以来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含合格),并符合《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审核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三年一度聘期任职资格审核合格的。

(二)专业技术条件

5.竞聘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应在七级岗位任职五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任现职以来,获得市级二等奖(或同等奖项)第1、2名;

(2)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参与完成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课题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

6.专业技术七级岗位按现行国家何省各系列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执行。

二、中学初、中级教师

(一)基本任职条件

竞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中学中级教师任职资格。

7.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水平、技能和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8.任现职以来,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并达到继续教育要求。

9.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应具有准入控制所要求的条件。

10.任现职以来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含合格),并符合《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审核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三年一度聘期任职资格审核合格。

(二)专业技术条件

11.竞聘专业技术八级岗位应在专业技术九级岗位任职三年以上(首次竞聘可在十级岗位任职六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任现职以来,获省级三等奖(含同等奖项);或市级一等奖(含同等奖项);或市级二等奖(含同等奖项)排名前五名者;

(2)任现职以来,参与省级科研项目、课题、工程以及技术推广项目;或参与完成市级科研项目、课题、工程以及技术推广项目;或主持完成区级科研项目、课题、工程以及技术推广项目;

(3)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起骨干带头作用,在本地本专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同行公认的优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4)任现职以来,获得省、市级党委或政府表彰的(含同等奖项);

(5)其它经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认可的条件。

12.竞聘专业技术九级岗位应在专业技术十级岗位任职三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任现职以来,获市级三等奖(含同等奖项);

(2)任现职以来,参与市级科研项目、课题、工程以及技术推广项目;或参与完成区级科研项目、课题、工程以及技术推广项目;

(3)任现职以来,获得区级以上党委或政府表彰的(含同等奖项);

(4)任现职以来业绩突出,工作成效显著;

(5)其它经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认可的条件。

13.专业技术十级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现行国家和省各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执行。

14.竞聘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应具备助理级任职资格条件,有较强的业务技能,能胜任和履行岗位职责,在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15.专业技术十二、十三级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现行国家和省各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执行。

第四条聘任组织

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考评组。

二、领导小组根据岗位需要、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负责对应聘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人员进行评议并提出聘任意见。

三、考评组对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考评。对思想政治表现不佳、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不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

四、领导小组和考评组人员应遵守聘任组织纪律:涉及考评组或领导小组成员本人的,当讨论及本人时,应主动回避。但讨论其他人时仍可参加。

五、正常聘任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每年一次,时间一般安排在暑假前后;特殊情况需调整,须经校务会议批准。考评组及领导小组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五条聘任纪律

一、应聘人员所提供的材料应与其所申报的职务系列及现从事的工作岗位相近或相关。

二、应聘人员不准直接或间接为个人申报事情找考评组和领导小组成员说情,不准探听内部讨论情况(包括写信、打电话、找到家里等),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三、应聘人员必须如实提供申报所需材料,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有剽窃成果行为者,取消其两年内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四、考评组和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严格履行职责,除聘任结果由学校按规定在适当时间公布外,其他内部讨论情况(如表决票数等)不准外传,一经发现,取消泄密者聘任组织成员资格,并追究由此造成的责任。

第六条聘任程序

一、公布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等;

二、凡符合任职条件者,在每年的六月向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申报应聘专业技术职务应与所在专业技术岗位相一致。

三、应聘人员领取相关聘任申报表,并提交有关材料(如相应的教学与科研论著材料等)。

四、由考评组采取查阅教师业务考绩档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师生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对应聘人员进行任职情况综合考评;

五、领导小组根据考评意见及有关材料,从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资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以无记名方式表决出评议结果和聘任意见。领导小组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出席会议方为有效。

六、确定聘任人选,报校务会议讨论批准后正式公布。

七、颁发聘任证书。

第七条监督机制

学校成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纪律监督小组,主要职责:

一、监督本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聘任行为的规范性。

二、发现聘任中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违反聘任程序的,有权要求学校聘任委员会及时纠正并严格按照有关原则、程序执行。

第八条其他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可以不予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

1、师德一票否决的人员。

2、受聘人员严重违反工作纪律。

3、受聘人员严重失职、给学校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4、受聘人员因个人原因上一学年教学工作量未达到应完成工作量50%的。

5、受聘人员考核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

6、受聘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因有专业技术人员调出、离退休、亡故等情况,学校为其办理解聘手续,空出的岗位职数,由所有符合条件要求者平等竞聘。

三、因学校编制增加而出现空余职数时,由所有符合条件要求者平等竞聘。

四、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不申请竞聘专业技术职务,作自动放弃竞聘专业技术职务处理,工资待遇作未聘者处理。

五、本细则与上级文件如有抵触,以上级文件为准。

六、本细则自二○一三年四月十日起执行。

七、本细则解释权在校长室。

附件1:《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2:《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教师聘任工作考评组名单》

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

2013年4月10日

附件1: 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人事制度改革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为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推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我镇教师编制、岗位设置、教师聘任等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苏嘴镇中小学总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朱志杰(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孙耀江王鹏飞(副校长)

成员:

蔡月荣(办公室主任)

杨蔚东(现金会计)

庄九生(总帐会计)

杨金华(成人校校长)

王海涛(安全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总校办公室,由蔡月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庄九生同志协助处理日常工作。

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

2013年4月10日

附件2: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教师聘任

工作考评组名单

为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我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推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我镇教师编制、岗位设置、教师聘任等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教师聘任工作考评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朱志杰(总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孙耀江王鹏飞(副校长)

成员:

蔡月荣(办公室主任)

杨蔚东(现金会计)

庄九生(总帐会计)

杨金华(成人校校长)

王海涛(安全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总校办公室,由蔡月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庄九生同志协助处理日常工作。

淮安市苏嘴镇中小学总校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5

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对教务处工作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整体推进六步导学,高效课堂改革为中心,发挥了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扎扎实实开展了教务处的工作,实施了“规范、科学、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探索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步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加强了过程管理,注重了质量管理,做到了向过程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想,制定合理的有激励机制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一切发展都是看教育教学的发展情况,在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围绕我校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精细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方案、教学奖惩方案和教师竟聘上岗实施方案。这些方案和制度的完善出台,规范了教学行为,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切实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所有学生,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教育。

二、抓好教学管理,规范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本学期,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常规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加大对教学常规管理和专项管理督查力度。开学初,教务处对教学工作做了周密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制订了教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日常安排。明确了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力争在期末统考中整体成绩有所进步,教师教学水平要有所提高,师生的各种比赛积极参与并努力获取名次,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了。本学期我校有16位教师的论文获得了省、市、局教师论文大赛一、二、三等奖。

三、常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

本学期,教务处协同教科室和年级组每月月底都组织各个教研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作业、测验、听评课、上课情况等业务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这起到了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作用,业促进了教学的良好发展。

在期中、期末统考工作中,按照准中考考试排好座位,要求教师严格监考,精心组织改卷,确保考试的信度、效度,促进良好考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及时做好学期教务处所辖功能教室各种档案的收交及整理工作,经过制度的强化和严格管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四、认真做好了各科成绩分析

把目标生确定到每个班,使每个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做好学困生的成绩分析,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五、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为教师和教育教学搞好服务,无论是课程表的设置、应急课程的调整、相关教材、教参的征订与发放、课堂教学设施的维护使用、功能教室的管理等为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加强考务安排、学籍管理、资料收缴等,切实做到严格有序有效。一学期来,学校成功迎接了市局综合督导检查。在逐次检查中均受到一致好评。功能教室的管理人员体现了教学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有效地为教学提供了服务。

六、有待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但求实效不求形式。

2、服务教学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老师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学科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强化弱学科教学的措施有待落实。

如何加强中学学校教学管理 篇6

一、完善校规, 规范管理

古人说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 大多学校都是以旧时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 其管理者并没有根据学校实际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殊不知, 过去的规章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并不利于当今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而实践证明, 只有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 才能使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 学校各位领导尤其是管理者应该根据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校规、校纪, 以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中学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尤其是一些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通常不以为然。因此, 学校对于学生的纪律管理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软硬兼施, 而各位教师也应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以身示范, 严格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工作, 给学生树立榜样。过去, 有很多教师钻学校的纪律空子以至于出现了很多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然而, 学校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示范。因此, 笔者认为, 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 尤其是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 都应该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制度真正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起到保护的作用而非摆设。

二、学校的管理应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 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 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 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 发展个性, 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 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 才能把事情做好,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 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 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 应该由人出发, 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 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 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 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学校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先“理”后“管”, 关注师生需要, 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 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 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以人为本的“参与+ 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 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 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 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三、通过革新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孟母三迁之说, 由此可见, 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中学学生, 由于年龄较小, 定性不佳,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课改的进行, 笔者认为, 学校也应该根据本校实情, 逐渐革新学校的教学理念。因为有趣的学习氛围能够让人更乐于学习。因此, 将课改中所要求的科学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 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学习。

此外, 由于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尽相同, 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 只有慢慢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才能够找到适宜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质量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肯定, 由此可见,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管理工作

在信息时代下, 学校的管理工作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面对新的教育形式, 学校管理工作显得相对滞后, 因为很多中学的领导一味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 而不重视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应只是传统的传授知识的管理, 而是对知识与信息的资源的管理。因此, 学校的管理也要接受新的变化和挑战, 不断地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过去, 由于技术限制以及管理需要, 学校不得不开设许多管理部门。而学生要了解相关的信息, 就必须到相应的部门进行了解, 这样不仅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 学校可以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将学校相应数据在本校的网页上进行公布, 以利于学生查阅, 这样不仅节省了学校的大量资源, 也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一个学校的优良传统应该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传承, 这样才能将学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很好地体现在人们面前。

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探析 篇7

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指中学生参与学校有关事务的计划、讨论和处理。即中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成员,通过协商与对话主动参与学校有关管理过程,实现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满意程度,实现学生自身的正当权益。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更将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管理决策效能。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可以从法律、教育、管理等多维视角探析其富有价值的理论支撑。

一、“还权于民”:参与管理是学生应有的权利

若社会对个人权利不予确认,个人利益不能充分体现,则该社会的发展必然迟缓;反之,当社会对个人权利予以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则必然带来社会的稳定繁荣。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这一权利的认可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在西方,学生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参与学校管理早巳成为一种制度。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的西方国家(比利时1974年、意大利1974年、法国1975年)第一次通过了旨在确保教育管理民主化和保证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其他社会各界通过专门性机构广泛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文件。到7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颁布了相应法律。有些国家甚至把这一权利写入宪法,如西班牙。西方学校之所以有这种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传统,在思想上与自由主义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洛克的“有限政府论”长期影响着人们对政府、国家等由人组成的联合体的认识,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深深地打上了一个服务与权利的烙印。

而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以专门立法的形式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即使我国的《教育法》第42条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作了详细规定,也没有直接赋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这是我国法律工作(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一个缺陷和值得重视的问题。可喜的是,有的学校为了明确学生的权利并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对学生的权利作了规定。例如重庆万州区三峡中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印发了《学生在校权利20条》,其中部分条文体现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如学生有权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权知道书费、学费、辅导费、资料费等款项的用途,有权向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级组织反映情况等。但是,这种对权利的规定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意志表现,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中学生是否有权参与学校管理呢?可以从中学生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地位来分析。

首先,中学生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系列权利,如平等权、受教育权、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言论自由权、听政权、诉权等。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中,学校与学生之间常常表现为公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着学校的各项管理决策,失去了平等表达自己意愿和建议的自由,失去了参与管理的正当权利。在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中,中学生作为学校主要的组织成员,同样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和学生之间表现为平等的法律关系。为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实现自身价值,中学生有权通过不同组织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过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次,中学生也是未成年人,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条规定:儿童是指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很明显,中学生在国际上被定义为儿童。第12条又规定,“应确保有主见能力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的看待”。此外,该公约为了保护儿童,规定了儿童四大基本权利:生存权、保护权、参与权和发展权。这四项基本权利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和缺少。通过参与,使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得到提高,得到锻炼。没有参与将没有发展,甚至生存和自我保护都成问题。

再次,中学生是在中学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中学生作为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对象,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实现的,中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才能更加有效地获取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学生的正当权益。因此,参与学校管理既是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和途径,又是中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正当权利。

二、“以人为本”:参与管理是学生实现价值的途径

在君权主义、父权主义极盛的封建社会,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成了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专制的工具,学校成了为统治阶级培养“奴仆”的场所,在这种体制下,从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学生评价,无不在统治阶级的严厉控制之下,学生毫无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还是理论界的学者都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地探索有效的学校管理体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封闭、集权、专制的管理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当代的学校教育,表现在等级森严的管理层次、企业化的经营模式、生硬的管理制度、紧张的师生关系、僵化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应试教育”是一典型产物,众多的中学生成了这一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这种以应试为主要内容的精英教育制度,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发展,泯灭了人的美好天性,抑制了人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中学生也因此丧失了在学校应有的主体地位,丧失了自身素质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人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智力水平,更加注重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参与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而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仅仅通过书本或老师的直接传授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要更好地实现这点,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中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作为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主体,使他们主动地获取各种知识与经验,增强自身素质与能力。在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样也是学校的管理主体,只有把他们平等地置于学校的管理主体的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过程,管理者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整个学校管理处于一种积极的、有序的状态。

中学生在主体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有权以协商或对话等形式对学校管理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权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这将极大提升其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或“学校拥有感”,同时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提高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总的说来,参与学校管理,是中学生实现自

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无为而治”:参与管理是管理效能的提升器

普朗克特和傅立叶曾认为参与管理是一种哲学,要把参与和责任延伸到最低的层次上去,有利于组织决策。在参与式管理中,组织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决策中,运用聪明才智,在平等自由的组织气氛中谋求组织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发展。作为民主群体基础的“协商一致”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个人意见的相互渗透而产生出新的、活生生的群体意见、“冲突”也可以用来为群体服务。

传统的学校决策多由行政人员或中央权力作出,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学校全体人员执行。中学生位于学校层级管理金字塔的最下层,被动地接受着各项管理决策,即使许多学校管理决策不符合甚至侵犯中学生的正当利益。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决策,并被视为不必要。面对日渐复杂的教育工作及外在环境,学校管理应由学校层面的决策方式转为“分权”或“参与”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其中,创设条件让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一条重要并行之有效的途径。

首先,学校目标是多元的,任务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更多人的智力、想象力及努力才能完成,学生作为学校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活动,代表着他们重要的心智贡献。同时,学生不同的知识、观点、专长和技能为学校更佳的计划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参与发展学校目标,既反映了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又有利于学校制定出更适合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管理决策。

其次,学校在进行管理决策前,常常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环境分析,从而作出更加理性的管理决策。中学生对有关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掌握最丰富、最真实,为参与学校管理取得了发言权。创设条件允许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过程,避免了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个别领导或决策小组理性决策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最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愈大,则他们对学校管理决策实施的支持、对实施结果责任的承担感、投人感也愈大。根据巴纳德对“权威”的有关解释。权威依赖于主体了解和接受的程度,它并非外在的命令形式,学校有关管理决策的权威性和学校相关主体成员的接受程度直接有关。中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可为学校提供较大机会,克服抗阻,改变无效的惯性。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学校的管理决策,保障决策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试论以人为本的中学学校管理 篇8

一、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意义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在中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以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形成的规律,使学校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在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人本管理,使教育素质服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学校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人本管理,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人本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的重要举措

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主要针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三个方面进行的人本管理。具体来说,作为中学学校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从教师方面分析

一是通过文化聚人,最大化的满足教师的价值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大力开展有关办学理念与目标、治校方针策略、“三风”讨论征集活动等文化活动,通过愿景激励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发展之间的统一,引导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

二是通过制度管人,最大化的满足教师的公平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制订有效的制度,努力协调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地有效开展,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满足教师的公平需求。

三是通过培训强人,最大化的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在立足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一体化的教科研活动,不断加大与校外的合作和交流力度,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從学生方面分析

确保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课程学习体系相符,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其次,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校园基础设施,注重教育环境的营造,通过不断强化教师素质水平、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致力于构建学生的发展评价体系,如在评价学生期末学习时,教师应采取模块考核与过程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应通过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探究能力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教师应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确保学生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掘,从而引导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教学方面分析

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符合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合一。所谓教学合一,就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之间的统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自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的;二是建立适合师生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要改革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以研究探索为主要方式,以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为重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这一教学共同体创设价值认同、经验分享、情感体验、成就激励等平台。通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反对“千人一面”的“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实施特色教学,适度拓展教学空间。

综上所述,在中学学校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更加注意开展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切实加强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人本管理,才能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9

对中小学校舍实施抗震加固改造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合民意顺民心重民生的英明决策,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对学生、教师人身安全的无比关心。根据石景山教委的计划安排, 决定利用2009年暑期, 对杨庄中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杨庄中学位于石景山区中部, 始建于1976年, 于1977年11月投入使用, 现有教职员工和学生1000余人, 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几年来市区政府、区教委等上级部门为学校投入大量资金, 增建了一些设施, 学校现有教学楼5000平米, 学生食堂500平米, 多功能厅1100平米以及平房150平米。

另外, 学校还增添了许多教育教学达标物资, 有些投入了使用, 有些则因条件达不到而闲置, 在校舍加固过程中, 这些固定资产如何搬运、存储、保管和防止丢失、损坏, 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特别是此项工作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和学习借鉴, 因而全部要靠我们在操作中进行摸索。

在上级教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 学校终于完成了校舍加固改造工作, 既没有影响新学期的工作, 又使学校固定资产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工程验收时, 上级有关领导对改造工程的效果以及学校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为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工作中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工作管理, 同时也为将要开始此项工作的兄弟学校提供一些参考。根据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切身体会, 将我校在这次加固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明确加固改造的规划任务和标准要求

凡是有人员活动的建筑物场所都要进行加固改造, 根据这个要求, 我校这次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范围包括教学楼、多功能厅、食堂、舞蹈房、平房以及重要场所, 如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和计算机房等。加固工作要求在暑期完成, 不能影响新学期的开学工作。

抗震加固的主要对象是楼内墙体, 采用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的标准, 即用钢制网壁, 外面再用水泥喷浆, 对材料性能有具体的要求。铁网壁要由钢筋进行牵拉, 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凡是达不到抗震标准的墙体全部拆除后重新堆砌, 加固后的建筑物要保证在一定级别的地震中不易散碎、倒塌,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关于抗震加固过程中的管理

根据加固改造需要和完成工期的要求, 首先要及时将房屋中的物品清理干净, 而选择存储地点、组织人员包装搬运, 防止物品损坏丢失是学校面临的当务之急。

学校进行抗震加固工作不只是施工单位的事, 物资搬运不力、清理不净、储存不好, 直接影响施工过程, 导致财产损失, 继而还会影响到学校其他工作, 因此它是一项整体性工作。

困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这是对学校组织管理工作的考验, 更是对学校后勤组织管理工作的考验, 为使加固装修工作顺利完成, 使学校财产不受到损失, 学校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员加强配合协作, 共同克服困难, 根据组织管理程序, 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1) 成立校园抗震加固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校园抗震加固准备工作能够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 配合施工单位共同完成任务,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由一名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 组织机构成员要求涉及部门齐全、职责明确, 负责对学校具体工作进行部署, 保证学校的要求能准确及时传达和有效执行。

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 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电脑保存、实验室物品包装封存、物品存放地点选择、具体搬运时间、顺序、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保管, 雨季来临物品的防淹、防潮通风检查问题等, 并提出实际可行的有效方法。

(2) 制定搬运物品的规范要求和时间表

物品的搬运工作是比较繁重的, 有时还要经常进行反复挪动, 考虑到搬运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 要求物品装箱时要分门别类, 贴好标签, 作好记录。包装要坚固牢靠。搬运过程中要求负责教师要进行全程监控, 除明确物品的存放地点外, 还要防止在搬运途中物品散落和丢失。对搬运工作作出具体指示, 如搬运时间, 搬运顺序, 搬运物品, 物品存放点等。

(3) 后勤部门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1) 由于物品种类很多, 大小不一, 有些物品搬运时要进行整体封存, 因此, 提前购买了近千个纸箱, 准备了胶带 (用于封箱、封柜、易碎玻璃防护等) 、绳子等。

(2) 存储物品地点要进行划分和登记

由于存放地点较少和空间有限, 有许多物品要集中存放在一起, 为便于查找, 防止乱堆放和丢失, 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物品进行堆放地点划分, 做好登记, 这样在进行后期搬回物品时就不会混乱。

(3) 采取措施, 预防露天堆放物品的损毁

由于施工期间正值雨季, 露天存放物品时注意防水毡布遮挡严密, 选择地势较高地面, 干燥通风且四周排水顺畅的地方, 还要将物品垫高, 物品摆放调整间隔, 保证空气流通顺畅, 平时加强检查, 经常通风。

(4) 有些物品要求教师自行保存

由于露天存放空间有限且条件不好, 特别是有些电子设备不易存放, 学校支付一定的交通补助费, 要求教师将一些电器物品运送回家, 既便于物品的存放保管, 又不影响教师假期工作。

2. 做好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所谓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学校与施工单位的配合协作。虽然校园抗震加固以及后期装修工作要靠施工单位完成, 但是对于建筑加固的质量标准检验, 学校文化建设风格, 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安装的科学规范并提高使用效果, 学校存放物资的安全防护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学校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和密切配合来解决,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好如下工作要点:

(1) 与施工方签订安全施工协议书的要点

由于施工, 校园内来往的人员和车辆必然繁杂, 学校有些电子仪器设施需要拆卸, 施工中如何做好资产的保护, 防止损毁、丢失, 学校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书, 对物品损坏、丢失要提出责任赔偿, 同时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与施工单位搞好协作关系的要点

处理好施工单位与学校两者间的关系很重要, 这是集中在要共同完成一个总目标下的两个单位, 因此要相互协作和帮助, 相互体谅, 共同克服困难来完成工作。学校可以尽自己的条件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吃饭住宿困难, 而工人也可以帮助学校做一些搬运等工作。

(3) 领导干部以及专业教师要经常进行检查

为保证施工进程、施工质量和要求, 领导干部以及专业教师经常到学校进行检查, 还要进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 如教学楼电源线路设计、教室采光照明要求、网络教室的电源位置以及线路排列走势、装修选用的材料颜色及质量等问题都是按照事先的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出的要求, 施工方也都进行了修正, 这样就给今后的使用减少很多麻烦。

(4) 学校门卫协助做好保卫工作

由于出入校园的施工人员以及车辆复杂, 为防止学校以及工地上物品的丢失, 学校与施工方达成协议, 共同为校园 (工地) 的安全加强力量, 如双方出人共同看守校门, 印发出入证件, 新来的工人要由施工单位负责人领入, 晚上安排值班, 检查出入车辆, 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 对校园存放物品经常进行巡视检查等, 由于防范严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学生安全事件和学校存放物品丢失现象。

3. 做好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学校抗震加固改造工作接近尾声, 我们面临的主要工作有两点:一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如有关部门检查抗震加固的达标质量, 学校检查加固后装修质量标准。二是学校要组织安排物品回复归位工作。为防止混乱要事先制定计划, 对物品如何搬运进行统筹安排。然后在统一指挥下, 合理安排各组、处人员, 进行各项物品的搬运、清点、摆放和环境卫生清理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虽然此次对校舍抗震加固改造的工作完成效果良好, 但从组织管理方面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认识和经验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1. 关于对校园抗震加固工作的认识

(1) 对校园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是党和政府都时刻关注的一项爱民工程, 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的大工程。因此要保证时间上的充裕, 如果时间不充裕, 计划再不周全, 势必就要着急赶工期, 由于赶工期就会只顾及表面现象, 质量无法把关和保证, 安全隐患就会产生。

(2) “抗震加固”工程是一个整体性工程, 为使建筑物能够最大限度地抵抗地震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减少在地震中所受的伤害和损失, 要防止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房屋加固不全面, 如果这种现象存在, 就会使整体加固结构中存在空隙, 从而给整体加固留下安全隐患。

(3) 在北京市教委、规划委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通知》的要求中, 详细阐明了“加固”标准按“标准”对“加固”进行检测, 重点是确定“加固”是否合格, 是否按标准进行加固, 因此希望质检部门平时能够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和检测, 这是对人民负责的基本体现, 从根本上防止伪劣工程的出现。

2. 关于专项施工队之间加强协调配合管理工作的思考

在对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过程中, 同时要涉及其他改造工作, 如电气、供水、供暖等方面, 有些专门项目改造需要专业施工队来完成, 但这些辅助配合性施工单位仅靠自己一家无法完成, 它需要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协助。对于各个分项工程改造的项目招标施工, 最好由施工单位方统一负责, 有专人负责就便于统一管理指挥, 施工中做到:事先进行统筹计划, 合理安排相互协调和配合检查。否则, 如果多方参与, 没有统一管理就会出现工作上扯皮, 不服从管理, 不按时开工和完工, 前后项目的改造不联系, 只顾自己方便, 给别人的工作带来麻烦, 有些还要重新返工, 不仅对学校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也对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浪费。

3. 学校在抗震加固工作中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保护

(1) 要在露天堆放的物品一定要选择地势高, 不易积水的地方存放, 有条件的可将存放物品的地点垫高, 将存放物品盖好毡布, 防止雨淋。加强平时的检查, 做好物品的通风防潮、防湿、防淹的工作。

(2) 由于施工人员成分复杂、素质不一, 工人在施工中容易损害和丢失一些物品, 因此在拆装学校某些电子仪器设备时, 一定要由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操作, 学校要有专业人员在场监督, 注意将贵重物品及时收藏保管并提出合理改进建议。

(3) 在对学校暖气设备进行改造时, 建议不要使用过多的阀门, 目前有些阀门由于构造上的原因会对管道中热水的热力传输产生影响。

(4) 关于办公室、教室的门、锁的使用问题, 要求材质选择上要符合学校实际, 用料要保证耐用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性, 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另外, 安全问题也很重要。如, 门框边用料少就会显得太薄, 容易造成门与框之间存在缝隙, 如果不法分子想进入办公室或教室只需一个硬卡片就可以轻易地拨开锁舌, 如不提前预防, 事后学校只能再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第二次改装。

(5) 校园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必将改变学校建筑原貌, 原有的一切将成为历史。因此, 将开工前、改造中和验收后的现状以及施工过程轨迹情况进行记录 (摄像及拍照片) , 将其作为学校文化遗产资料加以保存, 意义重大。因此要组织专门人员 (或兼职人员) 进行此项工作的操作, 不要使过去的遗迹成为永久的遗憾。

在资料获取和保存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方法:时间上根据实际可以每天, 也可以间接性进行;每天的资料获取既要有摄像又要有照片;获取资料的对象选择应该是一种广泛的记录过程, 如, 建筑原貌、改造中的变化、施工现场、材料运输、工程检查、领导视察、物资存放、物资搬运、工作会议、工人劳动和生活等;每天采集资料时要做好时间的记录, 防止以后因时间不清而使资料无法归类;配合做好每天的文档记录更佳, 将来可以与图片资料相对应。

四、结束语

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工作, 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学生和教师生命安全的无比关怀, 体现出对人民财产的切实保护, 使作为基层工作者的我们无比感动, 激励我们下定决心要完成好这次任务。在上级教委领导的正确指挥下, 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完成, 通过工作实践, 我们体会到:如果我们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意识, 能够对工作认真负责, 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 减少工作漏洞, 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资的损失, 把上级交给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10

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 将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 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 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学生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 有大量的身体接触, 难免会发生伤害事故。为此, 国家体育总局对《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下发以来近两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频数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 共有30%的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发生过伤害事故, 其中发生一次伤害事故的占受伤学生的53%, 发生两次伤害事故的占受伤学生的40%, 还有7%的学生发生三次以上的伤害事故。

2.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项目

调查显示, 在中小学发生伤害事故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体操占26.7%、田径占23.3%、足球占20%。且中小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男女生比例约为2∶1。之所以体操排在第一位, 原因可能与该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 学生在练习中由于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保护帮助不当都可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3.学生受伤的性质

在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中大致可以包括有外伤、骨折、韧带撕裂伤、脱臼, 内脏受伤、脑震荡及其他。其中外伤是发生率最高的, 占51%, 其次是骨折、韧带撕裂伤、脱臼。

4.学生受伤的部位

在调查对象中从受伤的部位来看, 发生伤害事故时受伤最多的部位是四肢, 约占72.3%, 其次是躯干占23%, 再者是头面部占4.7%。之所以四肢受伤最多, 可能与四肢是学生在运动中活动最为频繁的部分, 并且在受伤害时人也会反射性地利用四肢作为保护自己的第一反应有关。

5.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

从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来看, 由于学生原因造成伤害事故约占52%, 因教师原因造成伤害事故约占9%, 因学校原因造成伤害事故约占13%。具体原因包括:因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老化或设置不当而引发的事故;因学校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事故;因学校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而发生的事故;因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而发生的事故等。

二、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概述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这一特定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是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 也就是在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

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与不确定因素。如,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 学生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 有大量的身体接触, 有的项目具有对抗性强和竞争激烈的特点, 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设施设备陈旧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活动中, 因组织不周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也易出现事故。

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实施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识别, 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各种风险源, 在风险的来源方面将学生体育活动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为教师、学生和校方三个方面, 外部风险主要指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风险、环境风险。无论如何对其分类, 从这几方面着手通过具体的调查找到风险源以后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对于风险识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苏嘴镇初级中学学校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育;心理健康;开发利用

一、引言

对中职教育实际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分析对后续的教学课程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相同教学管理的价值性上中职课程教育要较其他类别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价值更高。因此对中职课程教育的活动内容开发性上在近年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民族文化传承和中职教育未来发展体系建立都具有重要帮助。在对中职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其教学管理,研究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心理健康。教学管理的开发不但可以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高,同时也可以改善教师之间的工作方式及合作意识交流。教育教学管理开发的特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改变要求,不仅仅只是针对于传统模式的教育和教学。课程教育的开展不是单方面的为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如若这样将势必会造成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价值追求的错位,对中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管理发展将会带来一定影响。

二、民族精神弘扬、传承与中职课程教育心理健康

中华文化的灿烂组成中,离不开民族文化。在民族形式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怎样改变,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内涵都深深包含在其中。民族精神文化弘扬,祖国各民族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即是教育本身的义务,也是民间文化发展的有力手段。如何在中职课程教育资源中将民族文化的发展内涵融入其中,是当前实际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就中职教学管理开发以民族文化弘扬传承为主,显然也是不可取的。不过,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是有这种现象存在的。一些中职学校对民族文化和中职教学管理的心理健康认识性不足,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不结合实际发展需要,生搬硬派的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如某中职学校在开发利用民族建筑方面的中职教学管理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对苗侗民族建筑的建筑时间和建筑特点进行学习,区分两族建筑特点上的不同。部分地区让中职诵读诗、经的方式表现对民族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创新,这些都是对内在中职实际需求的一种忽视。

三、单方面的“特色”中职课程教育

中职教育机构对教育课程的改革即是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开发。中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构成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动和教育的开展应当是以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服务和个性主动发展为基础。可是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中职教学管理的开发伴随着社会市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中职机构建立了所谓的“特色”,提高其所在中职机构在当地地区的知名度,家长们不明白其中特色课程实际含义,将孩子送到所在特色中职机构进行学习。对于实际中职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追求上,单纯的强调以特色为主的课堂中职教育发展,是不全面的。

四、中职教育本体实际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

就中职本体实际价值的各项工作开展应当是以未来实际生活需求为主,中职才是各项资源开发的主体。只有这样才符合“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原则,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生,一切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实质也是以人为主的基本形式进行开展。及教育的要义在于“顺自然而为,使学生获得精神解放的启蒙”的教育新理念。有关该新教育理念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其进行。

(1)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和本土文化传承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但是就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心理健康探寻上,不应该纯粹的将二者发展的元素融入其中,更不是为了某些幼教机构获得某种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中职课程的教育的开展是为了未来。对中职课程教育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民族精神文化弘扬、传播,但就开展的根本目的而言不应当将其重点发展方向。在发展目标和文化传承的定位上应当区分中职和成年人的区别,避免将两者的概念进行混淆。

(2)我们在对中职教学管理的内容进行筛选时,应当结合中职当前的需求性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性,对其内容进行选择和判断,尤其是当下的需要。就中职教学管理可以以中职生活习性、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在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中,就中职资源课程的挑选中往往会存在以成年人的眼光对其进行选择。常见的节日资源文化开展中,很多课程项目是成年人都很少有所了解的,在当地文化发展中加之又无太多的发展传承基础,中职学生则更是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生活经验,以这样的传统文化节日资源作为中职课程教育资源,这显然不符合中职教学管理开发利用所应该追求的心理健康。

(3)中职资源的开发开展方法策略有许多种,常见的策略需求有“园社联动、家园协作”策略,“全员参与、增强特性、因地制宜、需求导向”策略,“家长日”、“活动日”、“走进去,请出来”等方法及主题活动的方式等。而这些方法策略的开展应当是确保以中职课程教育发展为主的,必须通过灵活多样的、活泼生动方法,让学生在这些开展的活动中,積极提高自身的参与性。

(4)在中职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展中,根据教育资源实施策略方法,开展不同的策略方法,决定实施结果的差异性,在实施策略上也需要根据未来发展的需求,对中职课程教育资源的心理健康追求上,做出改变。

1.中职课程的生活化

有学者也指出应当以生活实践课程作为心理健康追求的主要目的,通过实际生活教育课程开展学生管理和教育。这也进一步表明了中职教育资源课程的开展应当选择接近于生活类的内容为主,以帮助中职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生活经验,获得和谐发展。

2.中职课程的活动化

对于中职学生在实际中的课程教育中所展现出来的表现和规律,应当重视,中职学生通过各种身体的、语言的及心灵变化包括对外界的事物触摸、操作、交往而获得发展。学生通过做的行为活动可以更快地掌握一项对事物的了解,凡是学生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学习的领悟和接受就是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获得自主性的认识。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也是我们在对中职教学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追求中,所需要重视和考虑的部分,认真的为其进行选择,符合中职发展的本身特性。

3.中职课程的游戏化

中职学生由于其本身的年龄段及知识掌握能力性较差,因此,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其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活动项目。游戏化旨在利用中职的自愿心理,在中职在身心放松积极主动的投入在活动的过程,掌握课程教学资源心理健康追求的目标,促进中职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五、结束语

中职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性成果也应当适当的对其教学者和教学机构进行考察和评估,中职教育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是衡量它们的最重要的标准。就中职资源的开发性问题上可以有多种发展模式,但是在这些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中并不能背离对中职课程教育心理健康的追求,一切应当以中职的未来发展需求为主。对中职资源的不正当、不合理开展和低效利用盲目开发及流于表面形式等问题,才能够有效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考灵.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

[2]吴慧.新编中职《心理健康》教材特点及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

上一篇:司机转正自我鉴定下一篇:民事案件庭审笔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