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15篇)
中学生优秀感恩作文: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生活作文
当你被别人欺骗时,闪过你心头的第一信念一定是憎恨,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聪明的人会庆幸,更会感激这个人,因为是他增长了你的见识,磨练了你的心志. 人成长的道路上,要遇到种种经历.欺骗的谎言终有一天会被识破,在那一刻,你就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因为你明白了你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长期依赖于他人的人,偶尔被别人遗弃,他会不习惯,会恐惧,可很多的事是别人帮不了的.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靠天,靠地算不得好汉.也许遇到了困难,身边的人都弃你而去,那你就会选择自行解决.正是因为这遗弃你的人教会了你自立. 现实是一个残酷而可怕的社会,可许多不为人知的角落也会有那些花花草草的战争,到处充满着以强凌弱,勾心斗角,这时你也许会为那些挡在你面前的困境而埋怨,“我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里”.多从战争中脱颖而出的胜利者,原因只有一个:对周围的一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他把种种挫折都当作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他总会从种种困难中提炼出教训,并警戒自己下次绝不会犯同样的错,然而成功后,他还会感激那些挑战过他的人. 有时候欺骗并不是欺骗,遗弃并非真正遗弃,困难并不是困难,关键是你看待它们的心态,恨最后会使两败俱伤,不妨试着去感激. 感激那伤害你而磨练了你心志的人,感激欺骗你而增进你见识的人;感激绊倒你而强化了你能力的人….. 精彩的人生需要挑战,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激那挡在你面前而铸就你人生辉煌的一切.
一当前少数中学生感恩观存在的问题
1. 对他人感恩之心不浓
任何人都不能单独生存于世界上, 任何个人都要感恩他人和社会为自己的付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一些中学生对父母不敬、对老师不感恩、对其他人表现得较为自私。以对父母为例, 一些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叛逆期, 对父母的教育反感, 平时在家里很少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甚至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2. 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
中学生自小都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 但仍然有少部分中学生认为党和国家离他们很远, 与他们根本无关。因此, 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国家和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一切, 对付出生命才换来这一切的革命先烈, 对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 对默默关爱他们成长的社会都缺乏感恩之心。
3. 对大自然缺乏感恩和敬畏之情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感恩大自然的最好行为就是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但在日常行为表现上, 不少中学生还是有不爱护环境, 随地抛撒垃圾、随意践踏草坪等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同学的消费习惯不低碳、浪费资源。这些都是不尊重、不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对大自然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
二中学生感恩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人的感恩之心主要是后天实践中形成的, 其中感恩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目前中学生感恩观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的感恩教育出了问题。因为, 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 他们的自我选择能力尚弱, 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 家庭的感恩教育不到位
家庭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目前, 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一方面, 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两个孩子, 父辈、祖辈容易溺爱孩子, 容易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甚至自私、冷漠、无情的习惯;另一方面, 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方面, 对感恩之类的德育不重视, 这也容易让孩子变得不懂感恩。
2. 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受社会上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一些诸如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冲击,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这些不良现象必然会对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的中学生价值观包括感恩观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 学校感恩教育的缺位
受当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政府、社会、家庭乃至学生本人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其他如感恩教育多被忽视。中学德育课变成了政治知识和道德基本原理的强行灌输, 学生只管死记硬背, 考试得高分就行了。至于这些要求是否真正被中学生认可并内化为自己的感恩行为, 丝毫不被人关心。
三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学生感恩观形成中的基础作用
一方面, 家长要创造各种机会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这种教育既可以是直接的语言教导, 也可以是通过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 家长自身就要懂得感恩, 包括对长辈感恩、对社会感恩、对所有帮过自己的人感恩, 这样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2.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培育中学生的感恩观
第一,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篇目, 挖掘其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 如在讲授《背影》这篇经典作品时, 教师就可以突出其中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去感染学生;另外, 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写作, 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则更是直接进行感恩教育。因此,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相关的感恩内容, 从进入中学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教育学生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感恩。
第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一个感恩教育的文化氛围。一方面, 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楼梯、走廊、电子展示板、建筑物等, 展示与感恩教育有关的诸如《弟子规》这样的名人名言和典故, 或树立历史上一些有名的知恩图报的人物雕像,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学校还可组织一些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 如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前些年, 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 还是有意义的。
3. 社会各界也要创设有利于感恩教育的社会环境
除了学校和家庭外, 社会环境的熏陶也是培育中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手段。为此, 社会各界要负起中学生感恩教育的责任。一方面, 政府和社会的宣传要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比如说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或平面媒体大力宣传感恩的重要性, 引导中学生学会报恩施恩;另一方面, 要在全社会举办一些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活动, 如积极寻找感恩道德榜样, 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先进事迹, 激励中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如近几年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 对激励广大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一、感恩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总会看到好多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喝着吃着,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行李蹒跚地穿梭于各个报到的窗口!
一位家长前几天来校请求我好好的与他的孩子谈谈:自己的孩子(住校生)每周回家后根本不愿与父母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中也满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该”的神情!
一个总是感觉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曾经不无炫耀地在同学面前说:我帮爸爸拔白头发,拔一根向他要1块钱,为了凑齐20元钱,我还拔了2根黑头发充数!哈哈……
一个男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讨厌他们的唠唠叨叨,总有一天,我要离家出走……
一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大爷捡到一个包,他站在烈日下等失主来认领,不多会,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匆匆跑来,原来是她上学时放在后车座上丢的,小姑娘拿书包就走了,竟然连一句谢谢都没说。
二、需要补课的感恩教育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这是误解,也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三、感恩教育本质的思考
我认为,感恩教育针对我们班目前学生的状况非常适合,我们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 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教育学生进感恩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从感恩教育入手,正确分析本班学生情况,认识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相关中华优良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父母、教师、同伴的恩情与恩赐。开展各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①感恩阅读周: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阅读了感恩系列材料《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对手》《感恩亲人》。
②开展感恩演讲活动。
③和家长一起观看大型演讲《让生命充满爱》。
④编写感恩家长会材料,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感受感恩教育,主要选取了以下文章:《为了亲人的微笑》《血奶》《疯娘》《情谎》《母爱的伟大——一位护士的叙述》《母爱》《儿子,生日快乐》《我的哑巴父亲》。
那天下午,我正一人在房间里开着冷气,享受着与夏日午后截然不同的快乐。这时,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虽说害怕,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终于,经过理智与欲望的斗争后,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看起了鬼片。
“啊!”一声尖叫从我房里传出, 我哆哆嗦嗦地躲在被窝里,脑子里不停闪现着刚才所看的影片,大气也不敢出,这时,一只手突然拍了拍我的背,让本来就神经质的我又开始了无止尽的尖叫,可过了一段时间,却见“鬼”迟迟不肯“动手”,不知那里来的勇气,蹬开被子,一看是妈妈,我没好气地说了声:“怎么这么没礼貌,进门不会先敲门吗?”妈妈面对我极不尊重的态度,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温柔地叫我吃饭。惊魂未定的我一边关着电脑,一边丢下一句:“不吃了!”便摔门而出,径直向楼上阳台走去。
阳台上,一株被微风吹的摇曳的月季花,在夜晚的寒风下瑟瑟发抖,单薄、娇小的身影彷佛我一样。望着那月季花,我静静地发呆,回想着下午发生的那一幕,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咚咚······”一声敲门声引起我的注意,都生活在这家了,还从未见过人敲门,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猛地,那一幕埋怨地场景又在我脑海里闪现,难到·····
这时,妈妈那熟悉的身影又映入我眼帘,只见她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对我说:“妈知道,你还没吃晚饭,我特意去厨房下了碗面,趁热吃了吧!”望着妈妈,我这才发现这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我,额头在不经意间爬上了少许皱纹,手也由原本的光滑、细腻变成而今的粗糙。
“滴答。”一个晶莹的物体从我眼眶落了下来滴进嘴里,是那么苦涩,又是那么甜蜜。
望着妈妈准备离去的背影,我鼓起勇气,说了声谢谢。妈妈先是一怔,继而又一笑,满脸欢喜地对我说:“早点下来,妈等你。”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没想象过,这个世界有如此细致的爱,而这,用一句“谢谢”便可报答。
常熟市塔前小学五(6)班 陈蜀冰
人一生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而有一个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之后,却无需我们的回报,先是给了我们可贵的生命,然后又给了我们温暖的家。是的,她便是我们的母亲,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人,一个习惯了用朴实的方法来表达爱的人。
遗憾的是,从小就娇生惯养的我们迟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曾经说过我们的妈妈土气,嘲笑过母亲的唠叨,甚至还恨过自己的母亲……当我们生日捧着蛋糕吃的香甜的时候,当我们正沉浸在这幸福包围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过我们的母亲?在过去那天里,她是如何在生死边缘挣扎?
当我们因争执而不顾一切的反驳的时候,当我们满含委屈与怨恨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过我们的母亲?她又是如何强忍住滑落的泪水?她又是如何来伪装自己的坚强?
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能快乐自己。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显然,文中的乌鸦“差距太大了”。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才会想到回报,才会想到奉献。感恩父母,你就会承欢膝下,让他们安享晚年;感恩朋友,你才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感恩生活,你才会热爱生活,回报社会。
亲爱的同学,当你吃着可口饭菜的时候,你会感激父母的无私关爱么?当你坐在舒适的教室里的时候,你会感激老师的辛勤栽培么?当你在舞台上取得成功时,你会感激朋友的支持么?请不要吝惜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爱时,你至少可以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报之以诚挚的笑脸;当别人需要关注与支持时,你同样可以用宽容的心态伸出双手。因为,心存感恩,才会珍惜拥有,珍惜幸福。
在水中放一块小小的明矾,能让所有的渣滓、杂质慢慢沉淀;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栽植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些浮躁不安的心绪也会慢慢消失。故事中的乌鸦,因不会感恩,丢了性命。我们不能步乌鸦的后尘。
当下, 我们应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感恩认识。什么是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 即“知恩图报”。“知恩”就是要让受恩者知道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 然后才能让受恩者去“图报”。如果受恩者不能感知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惠”, 如何能让他们去“图报”呢?认识是行动的前提与基础, 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应教育学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知识增长、健康保障等方面所受的恩情。用空洞说教、讲道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生的感悟领会不深, 往往也就出现学生感恩行动不力。俗话说:“不当家, 不知柴米贵;不养儿, 不知报母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情, 感恩教育应更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 发挥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性,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自己去感悟, 领会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惠。如通过班会、日记或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每天吃的一碗饭需要多少人真诚地付出。学生会想到种地的农民, 制种的科技人员, 生产农具的工人, 生产农药、化肥的工人, 碾大米的工人, 出售大米的人, 运输粮食的工人, 制造运输工具的工人, 生产制造运输工具原料的工人, 探查生产制造运输工具原料的科技人员, 培养这些科技人员的人, 煮饭的人员, 煮饭用水的供给者, 生产供水设备的人……这样, 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饭需要千万人的辛勤付出, 可以称得上是“万人饭”。由一碗饭拓展开来, 让学生再想想, 大家吃的其他食品、用的各种生活学习物品, 穿的、住的、行的以及生活的这片美丽土地和呼吸的空气等等都需要千千万万人的真诚付出, 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 大家的正常生活就没有保障。这个社会果真是“人人为我”。学生们要牢牢树立“我为人人”的观念, 勇于承担责任, 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作为育人的教师必须是感恩者的化身, 是学生感恩学习的榜样。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一个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是身教, 这就要求作为育人的人民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感恩的典范。教师应心怀感恩之情, 积极地投入工作, 把自己的满腔热血乐于奉献给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 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热情满满的教师方可教出情感丰富的、有感恩情感的学生。以感恩之情从教的教师会感受更多的教育幸福与快乐。整天怨气满天的教师是不可能好好工作的, 也教育不了有感恩思想的学生, 这样的教师也是难以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的。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领航者, 是人生之导师。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 必须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法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要求。老师要去掉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功利化教育的思想, 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建设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如今学生的知识获取是比较容易的, 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都可以获取相关知识, 即便有的知识一时学不到, 过后完全可以补回, 而思想道德建设一旦错过了再想弥补是基本不太可能了, 即便能弥补往往也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并且效果也往往不太理想。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人的习惯一旦建立要想改变是不容易的。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感恩教育应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感恩教育是基本的人性教育, 是人的良知教育, 是温暖的情感培养,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传输, 积极融入感恩思想教育与感恩情感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因此, 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要想孩子有感恩的思想与行动, 父母在平日的言行中就必须体现感恩的情怀。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的付出, 是值得肯定的。不过, 父母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 其他的一切皆不用管;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只是一味地为孩子付出, 让孩子仅懂得接受, 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没有感恩之情, 更别说感恩行动了。上海一位“24岁留学生”因留学费用问题在上海机场杀母就是例证。24岁留学生习惯了不断向父母伸手要钱, 从不考虑父母的实际能力, 父母不能满足就迁怒于他们。也许这是个特例, 可时下“坑爹”的现象不断涌现, 这足以说明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思?不是孩子怎么了, 而是家长们怎么了。父母们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 淡化了孩子的德育修练, 只要孩子努力学习, 其他事情孩子不用干, 家长大包大揽, 无微不致地照顾, 不让孩子吃苦。过度的保护,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是一个情感缺失、人格不良的人, 也是难以成大器的人, 更可能成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无论你的学识有多么渊博, 也往往是不受人欢迎的。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同时, 不要忘记教育孩子要学会孝敬父母这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要求。在孩子年幼时,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帮助父母、老师、朋友等人做些事, 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孩子小的时候是乐于做事的, 只要家长注意适当引导, 孩子这种乐于做事、有责任感的意识就能很好地建立起来。孩子乐于做事, 有责任感就是建立了感恩的意识。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 更要注重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 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健康成长, 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孩子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到了学校老师要修正是相当的困难, 有时教师的教育也是回天无力的。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必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长必须改变一些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 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改变孩子的思想道德认识偏差, 才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往往因为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坐后, 得不到一句“谢谢”而感到郁闷与失落。感恩本来就是相互的付出与回报。感恩教育中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能给予他人帮助是一种幸福, 不要要求一定要有回报。如果付出一定要回报, 那就是有所势利, 就显得心胸不够宽阔, 修养境界不够高, 那种施恩的快乐幸福也难以体验。要教育学生,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布施善心, 本身就是幸福快乐的。要培养学生有勇于吃亏的奉献精神, 真诚的付出不在于图一丁点的回报。让学生相信善有善报的信念, 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行善, 促进美好社会的发展。
对我们好的, 理应感恩回报。伤害我们的, 还是应感恩回报。以牙还牙不是有感恩之心的人应有的心态。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以德报怨, 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太阳供应光明与热能, 空气供应呼吸, 花草树木供应赏悦, 山川河流与大地供应生活来源, 生活的一切大都是自然无私的给予。我们就该好好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节约资源, 爱护花草树木, 不随意猎杀、食用野生动物, 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让大自然健康持续地发展, 保持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时下, 我们过多向大自然索取, 追求物质上奢侈排场的生活, 淡忘了对大自然恩赐的回报, 结果生活是开着小车, 穿着华丽, 在有毒雾霾中渴着不洁净的水……我们应教育学生认识到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应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回报大自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26-01
1 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
1.1 对家庭的感恩意识缺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社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就把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抛之脑后。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既不知自身反省更不去考虑如何回报。在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当中,大学生对家庭毫无感恩意识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2010年广东某高校90后女大学生杀死双亲并肢解煮尸;2011年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2012年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毕业返乡棒杀祖父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意识是丧失到何等地步才能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对至亲都不能至爱、不能包容、不能体谅,那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立足于社会,更谈不上责任与奉献。
1.2 对学校的感恩意识缺失
“程门立雪、尊师重教”,感谢师长是做学问的一种美德。
许多老师为了学生,早出晚归,深更半夜还在备课,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工作。有的老师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倒在最后的讲台上;有的老师没时间管自己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学生身上;有的女老师怕耽误学生课业,直到临产前几周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学生生病,老师着急;学生犯错,老师着急;学生成绩下降,老师着急;甚至跟同学或者父母之间产生矛盾,老师也会着急。老师还时刻担心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不好的朋友,担心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想不开,担心学生在校外晃荡遇到坏人,担心学生毕业之后能否有一个好的着落。一个具备师德的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不排除师资队伍师德人品良莠不齐的个别情形,但作为学生不能忘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要以一颗感恩之心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
1.3 对社会的感恩意识缺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在公元前春秋时期侠士灵辄知恩图报的故事成为典故,而发展到现在却出现了一类“知恩不报、装不知道”的人。例如: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无私救助183個贫困儿童。在身患胃癌卧病期间,没有一个他曾经援助过的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给他过帮助、捐款,甚至没有慰问。
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但是贷款上学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归还贷款的情况频繁发生。例如:2012年,某银行通过司法途径“催债”之后,该大学毕业生才归还本息已经拖欠6年的助学贷款。
2 导致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
2.1 家庭原因
父母习惯于一厢情愿地付出,并且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付出的就是孩子需要的。殊不知,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可能会是孩子厌恶的,而这种付出往往会这给孩子加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日积月累终会有爆发的时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予什么,既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导,长年累月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
2.2 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文化尚待提高,人们缺少感恩文化氛围的薰陶而产生的缺乏感恩之心。
2.3 个人原因
自我感恩意识培养不足,家庭感恩教育缺失,社会跟恩氛围缺失,自己也不知汲取感恩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 如何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建议
3.1 完善家庭感恩教育方式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不是人的天性。孩子的感恩意识也不会天然生成,需要父母的培养和环境的影响。父母要知道孩子的需要,并尊重孩子的需要,切合实际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受一些“委屈”,不要给予满足他,不要提前为孩子考虑的面面俱到。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要让孩子认为他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
3.2 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感恩教育,加强社会感恩氛围的烘托
在大学中以班会、团日活动、生活会等形式有效地灌输感恩思想,也可以安排进行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同学集体为敬老院服务,回家与父母谈心一小时,给父母一个拥抱,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叩一次头等等。
与父母关系并不和谐的同学,可以列出一份清单,列出父母所做过的让你感激的事情,以及你憎恶他们做出的事情。用心对比一下,可与父母进行沟通。如果父母并不理解,那么就保留自己的建议,同时,也要对父母保证由衷的尊重。
3.3 加强个人感恩意识培养
让感激习以为常,感谢亲人、朋友、同事、社会。时刻惦念他人对自己的好,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习惯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无偿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地为别人做点好事,尽所能的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即使是对生活中的坏事,也要表示感激。在现实生活中,事情进展的不顺利,糟糕的心情,他人对我们的伤害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在这些时候,我们也要静下心来思考世界的美好,怀抱感恩之心,决定自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林若红.感恩教育—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职大学报,2005(3).
[2]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J].教育评论,2007(2):62-64.
[3] 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87-88,93.
春天,您用神奇的手把春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看!多漂亮的花儿,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啊!您又用神奇的手让春天充满了生机,一个个人充满生气,一棵棵树长得健壮挺拔,一只只小鸟叽叽喳喳的唱着歌。
夏天,您用神奇的手让一棵棵树张上了莽莽榛榛的头发,这不仅仅是装饰品,还可以给我们遮阴、挡风、遮雨;您有用自己神奇的手把天气变高了,让孩子们能到游泳池里游泳,多么的快乐啊!
秋天,您用神奇的手把一片丰收的景观展现在我们眼前,田里的蔬菜成熟了就把挂在树上的果子笑开了花,苹果又红又甜,西瓜又大又多汁儿,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蔬菜、水果、粮食都成熟了,小朋友们笑了,农民伯伯也笑了,因为成熟的蔬菜,水果、粮食能让农民伯伯卖个好价钱。
冬天,您用神奇的手把丰收的景色变成了雪白的一片,让朋友们可以玩堆雪人、雪球、打雪仗……,让小朋友们快乐不已,更重要的是这个季节临近春季,小朋友们可以收到很多的压岁钱呢!
我感谢你——母亲!这一切都是你创造的,是你给我们美丽环境,是你给我幸福愉快的生活……尽管有不孝儿女已经忘记了你的恩赐,但您仍无怨无悔敞开你无私、博大的胸怀!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将“孝”的美德永远传承。“百事孝为先。”这句话一直得到人们的推崇,它告诉人们拥有一颗孝心的重要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也耳熟能祥,更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父爱如山”更是向大家谱写一首沉甸甸的父爱赞歌。
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认为,孝是最重要的。只是拥有孝心,学会感恩,才可以解除忧郁。狄更斯也说过:“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她们当做最好的朋友。”看来,所有的伟大,除了有智慧聪明的头脑,也不缺一颗感恩的孝心。
“孝”不是一种给予,不是施舍,更不是一种怜悯。拥有再多的财富,更高的权力与地位有什么用?孝是随时随地的爱,不需要等待,不需挑选时间。很多人都想,等自己发财了,在用心的来孝敬父母。可是,她们却不知道,“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一旦失去,又何来谈孝?又为谁孝?
多倾听父母的心声,多与父母沟通;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给予一声问候;在做任何事前,征求父母的意见;天冷的时候,别忘了提醒她多穿点衣服……这就是孝的表现,感恩,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也就是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莎士比亚说过:“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我们要变成比丑恶的海洋更可怕的人吗?我想,还是不要吧!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一路前行,把中华民族“孝”的美德传得更深更远!
关键词:学生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66-0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代二十四孝”、“投桃报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潮传入中国在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后在思想领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扼待建立,思想领域显得无序而混乱。
一、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
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二、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让孩子学会感恩要培育感恩意识。要经常找适当的场合讲感恩的话题。慢慢地孩子意识里有了感恩行为上也就发生了变化。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如背诵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
这样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三、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可能一开始的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大家应该记得濮存昕做的那条公益广告:“有人这样问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生活中的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是十公分的距离,,有时候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就是多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正如其中的道理一样,孩子只有将道德原则慢慢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自己的原则,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给与他们的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就会实现。
一、懂得“感恩””, 培养意识
感恩, 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我们常说“感恩不尽”“感恩图报”“感恩戴德”……我觉得, 作为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感恩”, 体会“感恩”。要教育、引导孩子们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自觉性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并做到时时刻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二、学会“感恩”, 势在必行
当今“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种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 看看现代社会中“421”家庭模式, 对孩子的娇惯、溺爱, 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 随意发脾气的坏习惯。在学校不会与同学们相处, 眼中只有自己, 只知道“我想怎样”、“我要什么”“我受了什么委屈”;只知道无限制的获得别人的关心、疼爱, 却不知尊师敬长、团结同学、为他人着想。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 自主成长”, 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为所欲为, 而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责任感。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 却不知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更是把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理解成想当然, 比如, 他们记得住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的详细资料, 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年龄、生日;他们只知道想要什么玩具, 却不知这个玩具昂贵的价格;他们只知道自己爱吃什么食物, 却从未看见父母的辛劳……这种只知索取, 不知奉献, 这对于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 是多么的危险, 多么悲哀啊?
为了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 为了我们“礼仪之邦”的美誉, 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拥有优良的心理品质,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 更要拥有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感恩心理。并明确学生从点滴做起, 从感谢爸爸、妈妈、老师开始, 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三、体验“感恩”, 实践活动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 更要落实在行动中。我分三个层次实施了感恩教育, 首先教育孩子们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 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 最后是感恩社会、报效祖国。
在教育学生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 我采取了下列措施: (1) 布置一篇作文《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 透过小事体现真情实感; (2) 要求学生给家长说说知心话, 为辛劳的父母送上一份真诚的礼物; (3) 每月实践一次感恩行动: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顿饭、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等; (4) 召开感恩主题班会, 通过情景再现、故事讲述等方法, 点拨学生知恩、感恩。如:在报纸上看到的, “大学生状告父亲不供学费而败诉的事”。由老师动情地讲述, 再让一些同学谈个人感受, 使全体同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体会和感激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让学生能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孝顺父母。
在进行第二层次时, 让学生一起观察老师的辛苦与劳累, 付出与收获, 让学生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 回报老师的教育。首先, 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老师的辛劳:老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老师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老师处理班内所有大小事务……其次,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写几句话, 谈谈心、聊聊天, 亲手制作一张贺卡、一份礼物等;再次, 亲身体验, 由学生来担当一节课的老师;最后, 用文明的语言来表现:遇到老师要自觉地问好“老师早”“老师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体会到老师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而产生对老师心存感激之情。
在第三层次上, 安排学生了解古人的爱国事迹:宋朝苏轼的“报国之心, 死而后已”, 宋朝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 岳飞的精忠报国……感受古人的爱国气概, 结合班级“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我是小小志愿者”等, 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
感恩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修养, 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 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 人的生活才能春满阳光, 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每个层面,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 使学生知恩于心, 报恩于行。在当今感恩已是严重缺失的现状下, 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必要性,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无形中便在学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渐渐会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父母的好,老师的好,同学的好,我们总是心安理得地接受,却从未想过要去为他们想些什么,为他们做些什么。父母沧桑的笑容,同学真挚的情感,老师悉心的指导一一浮现在脑海中,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可爱。蓦地,一个声音在心中响起,她说:“现在你心里是不是很快乐,那是因为你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反应过来时,她却早已离开,我想那大概是感恩天使。
周末在家,太阳懒懒的从窗子里走进来,而我却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我知道妈妈一定叫过我了,并且微波炉中热着牛奶。果然,妈妈还留了字条要我好好在家学习。不知怎的,鼻子总觉得酸酸的,好像有一种名叫眼泪的液体即将夺眶而出。晚上,妈妈走进房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炒的很差的一道菜以及那煮得焦黄的饭,我只能站在桌子旁讪讪地笑,妈妈却一把搂住我,口中呢喃道:“我家女儿长大了,知道心疼父母了。”
我从未想过母亲会如此激动,也从未想过一顿很糟糕的饭菜会把一向坚强的.妈妈弄哭,我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更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老师上课时说过:“父母无怨无悔地付出,并不是为了子女的回报。子女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足以使父母感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们,更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仅对我们的父母,还有亲人、朋友、老师甚至包括大自然。
窗外的叶子绿油油地长在树上,带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虽然这一树的绿叶已有几片枯萎的叶子,可在阳光底下,都带着露珠闪闪发光。冲眼看去,这一树的绿叶仿佛正祝贺我考得好成绩呢!
小鸟站在树枝头上唱着歌儿,嘴巴一张一合地,仿佛在说:“成绩好,真棒,又考了优星,真棒!”它们在为我喝彩呢!那油光发亮的羽毛,在阳光下显得是那么的柔和,无论是谁见了,都忍不住想摸一摸。
妈妈说:“这次考试的优星是送给我感恩节最好的礼物啦!你真棒!”
试卷上一条一条的红色钩钩,仿佛组成了一个一个的笑脸,也为我考出好成绩庆贺呢!
一、感恩与感恩意识的涵义
感恩,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 它在西方与基督教的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密切相关。《牛津字典》给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感恩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所施的恩惠及方便由衷认可, 并设法报答的心理感激和情感行为,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感恩的关键在于由衷认可基础上的回报, 就是对哺育、培养、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付出, 用实际行动去报答。
由感恩的涵义延伸, 感恩意识是指因受人之恩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报恩反映, 是综合感觉所形成的对报恩的知觉、思维等。感恩意识指导人的感恩行动。“是否具有感恩意识, 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做出形式上的合适反应, 而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 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1]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 才能正确地理解感恩, 才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合情合理的感恩行动。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的内容
传统观念中感恩就是孝顺父母, 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其实感恩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包括热爱祖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 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因此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的内容包括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感恩父母。
人生而不能离开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世人传颂的佳作, 其中“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深刻地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一个人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漠然置之, 则很难想象他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自祖国的培养和来自自然的赏赐。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 感恩父母的支持, 感恩父母的鼓励, 感恩父母无私的爱。
(二) 感恩师长和朋友。
感恩师长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云“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悌) ”, 意思是在家里要孝顺父母, 在外要尊长敬老。在当今社会, 尊师重教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 是衡量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作为高校的大学生, 我们应感恩师长的培养, 感恩师长的激励, 学会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老师的创造, 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一个好汉三个帮”等, 由此可见朋友的重要性。对朋友或同学给予的帮助与关怀, 要学会感恩。要报答朋友的付出, 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同时也要尽己所能主动帮助别人。
(三) 感恩社会。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因此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国以来, 我国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热爱, 对新疆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 决定了新疆历史的发展方向, 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 使新疆进入了历史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因此对社会我们应该时时保持一颗感动、感恩的心, 要有一种对社会深深热爱的勇气和豪气, 以感恩之心奉献社会, 为社会的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四) 感恩祖国。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感恩伟大祖国体现了人们对祖国母亲至高至纯、有恩必报的最朴素的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 与伟大祖国的同呼吸、共命运, 同发展、共繁荣, 让新疆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走得如此自信、如此坚实。现在的新疆, 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 以及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解放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也呈现出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和发展。这些辉煌成就举世公认、有目共睹。天山南北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然趋势。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 对祖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 时刻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及促进民族地区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五) 感恩大自然。
所谓感恩自然, 指要对自然怀有一种亲子般的感激之情和关爱之心。自然孕育了人类,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太阳是我们地球的能量之源, 水和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植物和动物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这些我们都应该感恩。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 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 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3]。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作为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大学生们应该懂得感恩自然、尊重自然,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珍惜资源,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培养和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思考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主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环境层面入手, 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教育, 使学生知恩于心, 报恩于行。
(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要使学生在识恩的基础上知恩, 进而感恩。首先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获得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这一切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包容关爱、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 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感恩。受惠者应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 对他人给予的恩惠时刻惦念, 并在恰当的时机回报对方;而施恩者要树立施恩不图报、投桃并不要报李的观念。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感恩是崇高的义务, 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 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 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这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更是人生的境界。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把感恩情怀转化为行动, 做到努力在平时, 坚持在平常, 奋斗在平凡,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4]
(二)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身教重于言教。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 用感恩的情怀教育学生, 从而使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因此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 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尤其要用自身积极的行为去感染学生, 用人格魅力来感化和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通过言传身教, 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进行感恩教育, 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意识, 激发学生强烈的感恩情感,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学会知恩和感恩。
(三) 加强感恩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感恩环境对实施感恩教育将起到促进作用。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感恩环境主要分为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 对新疆高校来说,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积极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把感恩情境即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 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多为学生举办一些关于感恩的活动, 使学生对感恩有所感悟, 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 并最终将感恩外化为行动。
其次,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学理论认为,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 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可见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感恩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在全社会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 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 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开展感恩教育, 营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比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 新疆便以“感恩伟大祖国, 建设和谐新疆”为主题开展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广泛开展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三个不忘”教育, 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0年新疆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也提出在全社会形成感恩的良好氛围, 意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限度地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新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上来, 让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 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6]
每个人都心怀感恩之情, 就能时时想着付出与奉献, 而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与进退;就能时刻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不会良莠不分、善恶不辨、是非不明;就能够更加自觉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新疆有着特殊的区情, 新疆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感恩意识对新疆能否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探讨感恩的涵义入手, 分析了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的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策略, 以为加强新疆高校感恩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参考文献
[1]张贵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4]高香, 赵志玲, 郭立新.浅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科技信息, 2008, (3) .
[5]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感恩中学生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中学生感恩节作文:感恩讨厌我们的人07-06
感恩老师-小学生感恩作文10-28
学会感恩中学生作文07-27
描写学会感恩老师中学生作文11-09
小学生优秀作文:感恩奉献05-29
感恩的心高中学生作文09-16
感恩作文600字小学生10-31
我学会了感恩的学生优秀作文09-10
感恩老师小学生作文250字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