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外联部工作总结(精选8篇)
一、引言
外联部的目的就是向外界展示大学生风采的窗口,加强学院与外界企业及兄弟院校的联系,扩大学院在社会的影响力,增进学院内部交流与沟通,为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及提高他们的素质所展开的各大活动吸纳赞助,提供资金。
二、主要活动内容
1.7号、8号在北区田径操场上我院迎来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我们作为后勤人员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责,为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加油、助威,同时也感受到了运动健儿们顽强拼搏、不断积极进取的精神。
2.7号晚上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迎来了院迎新晚会,我们接待了一些赞助商并与他们充分交流、沟通,使我们对外联部的工作有更好的认识,也帮助自己对口语交际的锻炼。
3.17号、18号在北区田径操场上举行了校运动会,作为后勤组的一员,我们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作用。与不同学院的同学一起呐喊、沟通,这样不仅让我认识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而且对我校各个方面有深的了解。
4.25号在诚智楼召开了外联部全体会议,会议总结了从开学以来的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地方,让我们在今后去拉赞助有更好的表现和锻炼自己的空间。
三、结束语
1 把握新媒体传播优势, 积极构建工作平台
要科学运用好新媒体, 必须全面灵活掌握好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绝对优势, 并积极强化和凸显其作用功能, 才能有效构建良好的工作平台。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传播载体信息化, 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 电脑和手机为载体, 科学实现信息资源的传播共享, 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横幅和板报宣传栏而言, 其传播方式更加便捷, 高校学生人人手机化的现象为新媒体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科学实现传播速度最快化, 在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资源的及时有效性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新媒体则能很好地实现传送速度最优化;第三是科学实现信息资源覆盖面积最大化, 新媒体能有效实现学生个体单位化, 并由点及面地实现以学生个体为单元格的全面网状化覆盖;最后是能有效实现传播双方的科学联动, 将传统单方面的受众形式转化为传播双方的及时互动, 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科学联动, 允许学生自由畅想, 吸取学生比较新颖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科学实现将学生意见全面纳入工作议程的良好局限, 有利于学校更加人性化的开展工作。
2 优化新媒体承载形式, 加强科学联动
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 高校团学工作也不例外, 积极构建新媒体宣传平台, 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学生之间的科学联动, 利用学生比较熟悉和常用的媒介形式开展工作。充分整合团学工作, 将工作信息资源通过QQ、论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传播, 比如与时俱进, 注册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并加以认证, 通过发布权威信息、组织多种福利有奖活动等吸取更多学生关注, 并及时更新工作动态, 让学生了解高校团学工作内容和近期工作重点,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科学运用好这些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 可以有效实现信息资源传播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阶段, 学生也可以成为信息资源的发散源, 比如, 当学生在朋友圈转发高校团学官方微博或微信时, 实际上是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 如此良性循环, 恰好体现了新媒体快而广的传播优势。
高校团学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和落实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将高校团学工作与新媒体积极融合, 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也为学生创设了个人才能的展示平台, 可以通过广泛征询意见建议或个性创意设计等形式, 集思广益, 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为校园团学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比如, 学校要组织辩论比赛, 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学生征集比赛主题、比赛形式, 并通过丰厚的奖励吸引更多学生关注, 选取比较有个性化和争议化的主题和新颖的比赛形式, 突破传统辩论模式, 引入大众评审环节, 实行电子网络投票或短信投票形式等等, 使辩论赛不局限于仅有的几位选手和评委, 而是呈现出学生全面参与互动的良好局面。
高校团学工作涉及范围宽广, 除了组织活动外, 在实事方面, 也可以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 在进行高校“推优”工作评选时, 积极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公布“推优”的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和具体的审核流程, 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选, 学校保持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 对评选结果予以及时公示, 并指导学生对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果予以监督。这种实行全面公开透明化的“推优”评选活动, 因为融到新媒体中, 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和参与, 匿名化的网络环境,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深入本质核心和事实真相, 使活动进行得更深入、更有意义。
3 加强科学引导, 积极传播正能量
新媒体具备优越的传播优势, 但是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 存在许多虚假信息, 高校必须具备去伪存真的能力, 善于辨别虚假信息, 不能被虚假舆论所引导, 失去作为官方平台应有的权威性;相反, 应该科学引领舆论导向, 及时发布具备社会正能量的信息, 科学引导学生向着积极正面的方面发展, 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素养。比如及时发布学校团学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关注弱势群体, 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及时发布实践成果等等, 积极塑造和强化大学生的自我媒介素养, 把握大学生在新媒体中的舆论引导权, 凝聚社会正能量。
综上所述, 新媒体是引领社会发展, 科学融入社会实践并会取得发展和突破的重要载体, 也正是在网络大环境的驱动下, 高校要通过更加时尚的方式真正实现思想引领, 全面育人, 提高学生具备辨别新媒体信息资源的能力, 才能更加妥善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 并积极开拓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唐凯.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3, (11) .
[2]孙净宇.应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开展高校团学工作的SWOT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06) .
[3]沈爱琴, 罗珺.新媒体环境下团学工作多元联动模式构建和路径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23) .
首先,没有着眼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进而未能强化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性。随着扩招力度的加大,高校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在短期内出现了剧增局面。新的形势必然要求存在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团学工作模式,这就需要高校团学工作者立足高校这一特定区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符合当前高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超越原有的工作定势,增强团学工作的针对性和组织的适应性,突出团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扩展新的工作对象,开辟新的工作领域。
其次,没有着眼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深化的趋势,进而未能强化团学工作的导向性。和上一种情况类似,这种对高校团学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团学工作出现滞后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现状的情况,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团组织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弱化了团学工作应有的导向性。
第三,重实践探索、轻理论研究,团学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在很多时候,各高校都是自己进行摸索,或向兄弟高校学习。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高校团学工作由于缺乏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导致实践探索无法深入。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情况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显得很不得力,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开创团学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学校应该始终把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贯彻“党建带团建”思想,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做先进生产力的积极创造者,做先进文化的自觉传播者,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良好的学风,端正的态度是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积极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与措施,努力把加强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2.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锻炼和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展现青春智慧和才华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3.为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并实施了多项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共青团工作是挑战,更是机遇。为此,高校团组织要紧密围绕学院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契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另一方面,团委要通过加强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理论探讨,充分认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特点和规律,尽快建立适应新条件下新的团组织工作机制与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团的自身建设,构建高效、多层次、充满生机的组织建设体系。团的组织工作是团学工作的基础、核心和保证
高校团组织应按照“整体规划,单项突破,多层推进,形成合力的团组织建设构想,坚持“务实、创新、细致、高效”的工作原则,从多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做法如下:
1.进一步建立完善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效制定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团干工作,提高团干业务水平,加强高校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抓好团员的教育管理以新生团员教育为切入点,以团课为阵地,以团员评议推优、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团员青年的共青团基本知识再教育,注重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强化团员责任意识,提高团员青年思想觉悟,并对违章违纪的团员青年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及时的帮助引导。
3.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队伍以团结为核心,本着学习、提高、服务的原则,着力抓好各级团干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素质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富有特色教育培训活动。团组织还要认真组织广大团干参加学校业余团校的学习,让团干们从思想上加深对团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更好地为团工作服务,为广大青年服务,切实为团组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让各级团干在实践中熟悉业务,掌握技巧,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实现团干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团干队伍的整体建设。
4.积极抓好团员青年推优入党工作在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上,与党组织密切合作,做到按程序、重培养、严考察、慎推荐,将推优工作规范化、民主化,确保推优质量。同时,还应积极配合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后的学生党员进行跟踪调查、培养和教育,切实把团员青年的推优工作做到深入、落到实处。
三、推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
这其实是关涉高校团学工作有效与否的关键问题,学校各级部门和团委员都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高校共青团应围绕在心理上困扰大学生的是发展性和成长性问题,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减少其成长期的困惑。要贯彻学生和谐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学生德商、智商和情商的交融,并发展其现代心理和道德人格。
四、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尝试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个性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以适应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
着眼点在于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尝试和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观、发展观、市场观、平等观和协作观,增长和丰富其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帮助其学会做人和做事并以做人为核心全面提升其素质,以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
五、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广大青年进行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高校团组织要通过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雷锋精神,积极推进注册志愿者制度;要积极为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素质拓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帮助,特别是要为贫困生、后进生、问题生等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一、围绕一条主线, 全面实施“青年培养工程”
“围绕一条主线”即团学工作要始终围绕“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需要”这条主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团总支作为和青年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基层组织, 理应把“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主线, 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 促使大学生成人成才。
二、抓住两个重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抓住两个重点”是指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两项重点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 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 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理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 根据国内国际新形势,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 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 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因此, 高校团学工作一定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 创新学风建设思路, 不断巩固学风建设成果。
三、强化三项建设, 逐步打造精英团队
1. 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 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 就抓住了学生的主流。新时期团学工作一定要注重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 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学生干部, 不断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2. 团学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立、改、废”相结合的制度清理机制和完善制度执行机制。只有严格贯彻执行制度, 制度建设才能有实际效果。
3. 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能最大限度地统一团队成员的意志, 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 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 为团队总目标服务。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对新时期团学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新时期团学工作的团队文化建设包括团学干部队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等。
四、依托四种小组,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 马列主义自学小组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可以在学生中以寝室为单位成立马列主义自学小组。马列主义自学小组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一种新形式。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 自行选取一些与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老师加以指导和督促, 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2. 心理互助小组
现在的大学生信息接触面广, 心理问题较多,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建立一定的预警机制, 将许多问题及时化解。在学生中成立心理互助小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心理互助小组可以班级为单位, 也可以宿舍为单位。小组成员以同伴的身份, 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 关心身边有心理困惑的同学, 及时向院系汇报心理互助活动情况, 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 做到防患于未然。
3. 社团活动小组
社团活动小组是依托于社团开展活动的有一定规模的学生组织。这种学生组织在校团委的领导下, 在院 (系) 团总支的具体指导下开展活动。小组可根据需要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 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运用知识等综合能力,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兴趣特长小组
学校对成立社团往往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为了使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和锻炼, 借以引导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向上, 在无法组建新社团的情况下, 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兴趣特长小组, 甚至可以配备专门的老师定期辅导。
五、办好五项活动, 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
1. 主题团学活动
主题团学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举措。主题团学活动能够广泛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和广大团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基层团组织成员自行策划活动, 团员能提高认识, 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 新时期团学工作一定要开展好主题团学活动, 以社会热点、青年热点和身边主题为切入点, 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团学活动。
2. 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可以促进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可以促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热爱专业思想的树立,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 新时期的团学工作一定要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联系起来, 抓好实践基地建设。
3. 科技创新活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创新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 必将承担着民族发展与强盛的历史重任, 而大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应通过在校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来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新时期团学工作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4. 就业创业活动
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 大学培养人才必须和就业对接起来, 重视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团学工作可配合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等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活动, 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就业观。
5. 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活动
新时期团学工作要想真正取得成效, 必须结合学生实际, 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特色活动, 实现通过活动来锻炼学生、凝聚人心、形成文化的目的, 其中一点就是要办好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专业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提炼形成的新时期团学工作“12345”模式, 是一种集价值导向、人才培养、精神塑造、群体凝聚、心理构建于一体的模式, 体现了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团学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团学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 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团学工作要不断地探索、完善、总结和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新时期团学工作“12345”模式正是我们进行探索和改进的结果, 随着新时期团学工作的不断推进, 这一模式也将融入新的思想和方法, 为新时期团学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提炼形成的新时期团学工作“12345”模式, 是一种集价值导向、人才培养、精神塑造、群体凝聚、心理构建于一体的模式, 体现了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团学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院校,团学工作,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 (2) .
关键词:高等院校;团学工作;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群体特性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团学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种新的团学工作模式:“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强化三项建设,依托四种小组,办好五项活动。”我们把它称之为“12345”模式。
一、围绕一条主线,全面实施“青年培养工程”
“围绕一条主线”即团学工作要始终围绕“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需要”这条主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团总支作为和青年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基层组织,理应把“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主线,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促使大学生成人成才。
二、抓住两个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抓住两个重点”是指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两项重点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理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根据国内国际新形势,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 因此,高校团学工作一定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创新学风建设思路,不断巩固学风建设成果。
三、强化三项建设,逐步打造精英团队
1.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就抓住了学生的主流。新时期团学工作一定要注重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学生干部,不断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2.团学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立、改、废”相结合的制度清理机制和完善制度执行机制。只有严格贯彻执行制度,制度建设才能有实际效果。
3.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能最大限度地统一团队成员的意志,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为团队总目标服务。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对新时期团学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新时期团学工作的团队文化建设包括团学干部队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等。
四、依托四种小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马列主义自学小组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以在学生中以寝室为单位成立马列主义自学小组。马列主义自学小组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一种新形式。学生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行选取一些与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加以指导和督促,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2.心理互助小组
现在的大学生信息接触面广,心理问题较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建立一定的预警机制,将许多问题及时化解。在学生中成立心理互助小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心理互助小组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宿舍为单位。小组成员以同伴的身份,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关心身边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及时向院系汇报心理互助活动情况,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做到防患于未然。
3.社团活动小组
社团活动小组是依托于社团开展活动的有一定规模的学生组织。这种学生组织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在院(系)团总支的具体指导下开展活动。小组可根据需要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运用知识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兴趣特长小组
学校对成立社团往往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为了使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和锻炼,借以引导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在无法组建新社团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兴趣特长小组,甚至可以配备专门的老师定期辅导。
五、办好五项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
1.主题团学活动
主题团学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举措。主题团学活动能够广泛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和广大团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通过基层团组织成员自行策划活动,团员能提高认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新时期团学工作一定要开展好主题团学活动,以社会热点、青年热点和身边主题为切入点,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团学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促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热爱专业思想的树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新时期的团学工作一定要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联系起来,抓好实践基地建设。
3.科技创新活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创新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必将承担着民族发展与强盛的历史重任,而大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应通过在校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来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新时期团学工作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4.就业创业活动
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大学培养人才必须和就业对接起来,重视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团学工作可配合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等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活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就业观。
5.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活动
新时期团学工作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特色活动,实现通过活动来锻炼学生、凝聚人心、形成文化的目的,其中一点就是要办好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专业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提炼形成的新时期团学工作“12345”模式,是一种集价值导向、人才培养、精神塑造、群体凝聚、心理构建于一体的模式,体现了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团学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团学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团学工作要不断地探索、完善、总结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新时期团学工作“12345”模式正是我们进行探索和改进的结果,随着新时期团学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一模式也将融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为新时期团学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1-07-02.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团学工作
一、新媒体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首先基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和覆盖,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于此同时,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特别是web2.0技术的运用,它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用户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众多网络新媒体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和特点。
新媒体是目前国内外使用非常普遍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微博,自2006年起,Twitter(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是全球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之一)将微博的推出,产生巨大病毒式传播效应,其发展速度一度高达惊人的1384%。如今,美国教育界已经将Twitter应用于日常教育中,Kelly Walsh更是已经将微博应用于教育的100多种方法进行总结,涉及微博在课堂、学术研究、图书馆、大学、中小学、幼儿园等各个领域。中国引入微博时间较晚但发展迅猛,在中国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面积地将微博应用到团学工作中。本文基于学院团委的工作平台,探索一种开放灵活的新阵地来辅助教育的发展,相信微博与教育的结合将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它,教育方法和效果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学生工作是各高校团委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在这一工作上进行创新也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关键。如今媒体发展快速,要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加大信息量,而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信息传送已经不能仅仅停留于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当中。我们要利用好网络媒体来提高工作效率。在新媒体应用中,微博是最时尚和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沟通方式,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是一种新型的Web2.0互联网服务,借助手机短信、彩信、QQ、MSN、E-mail、Web、WAP等,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音频分享给想要分享的对象,实现即时分享和灵活便捷的终端选择。微博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用户可以通过桌面客户端、浏览器、移动设备等多渠道发布。
据学院的问卷调查显示,95%以上的大学生,课余时间都会上网用微博,这样一个群体的效应是比较有利的,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穿插在微博里,这样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又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工作中应用微博可以发挥微博的交流自由性、亲切性等优势,从课堂教学资源的扩展性和课堂教学的延伸性两个方面来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途径,使学生利用微博的过程成为学生“深度阅读”“思想共享”的一个丰富平台。同时,学生工作下达通知、组织活动,通过微博可以接收到同学对于学院和活动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而不再只是组织活动的少数人来提供活动创意,这样活动可以更新颖,更完善。因为微博发布信息快速,适用人群广泛,还可以作为学生情感管理的辅助工具,关注学生的个人微博,了解学生的情感动态使微博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网络阵地。所以工作中利用微博开展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在特定的人群里传播,运用得当,可以改变现在目前工作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
当今使用量最大,受众面最广的网络信息载体便是微博,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当然了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听众(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作为微型博客强调的便是用最短的语言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而且及时、快速。符合当代文化快餐的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人才,要在短时间能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一应用几乎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将这一新型网络媒体应用于学生工作当中,增加了受众面,短时间内用简短的文字或者图片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关注的同学,而不会再是强制的上传下达。除了微博外,QQ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同样也成为了新媒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即时通讯工具众多的今天QQ任然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制高点。QQ不仅仅是简单的即时通信软件,它与全国多家寻呼台、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实现传统的无线寻呼网、GSM移动电话的短消息互联,是国内最为流行功能最强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即时传送视频、语音和文件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同时,QQ还可以与移动通讯终端、IP电话网、无线寻呼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使QQ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网络虚拟呼机,而是一种方便、实用、超高效的即时通信工具。QQ可能是现在在中国被使用次數最多的通讯工具。因此,QQ也成为了学生工作在消息推送上的一个重要工具,因为在学生群体中使用量较大,在群组中一条消息便可以推送到群组中每一个成员的手中。
当今网络已不再只是停留在电脑上,在新媒体的发展中,手机终端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如今已经步入了4G时代,简单的文字通讯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对信息量的要求。因为手机网络的不断提速,我们已经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图片视频的传输。所以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无疑已成为我们在信息通讯中的新宠。微信(WeChat)是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在微信中建立团委公共主页,在关注后后进行消息推送,随时随地接受消息。
由于手机网络的发展,短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聊天工具,飞信也是作为我院通讯与交流的新媒体。飞信即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因为有短信的提示,避免了其他方式在无网络情况小的信息接收问题。
三、微博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微博主页建立以后只需要V字认证后便可以投入使用,方便快捷。接下来只需要对方关注之后就可以用这个平台来发布信息。没有大量的前期投入和维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我院作为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利用学院自身专业优势已经对此项目进行了试运行的研究工作,现已使用成熟并且投入使用,效果尚佳。大
大改善了以前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情况,在微博建立后团委信息不仅仅只是同学们接收学院信息的一个载体,更是学生与团委实现互动的平台。在微博中发布活动信息,传播正能量。
总之,新媒体应用在网络营销中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网络的推广效率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以微博为例,一条微博的传播量可能是一条电视广告的好几倍,虽然简短,但是信息量巨大。在消息的广播中进行多次广播,这种“信息轰炸”的方式一定可以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将“信息轰炸”这种行销策略应用到学生工作中,同样能加深学生对消息的印象。并且这与教学方法中所使用的“填鸭”式教学有所不同,利用一种更生动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他们已经习惯的方式。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摄取”。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结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各种各样的教育媒体和教育思想正在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模式,而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又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它符合人们的需求,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它已经在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大家一直在探索的就是这样一种开放灵活的平台来辅助教育的发展。相信微博与教育的结合将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它,教育方法和效果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超.微博在国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易鹏,李荣华,徐晓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3]庞炜.3G时代手机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2.
[4]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學,2012.
[5]刘瑞.新媒体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J].新闻战线,2010.11.
[6]史春红.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13.6.
[7]王云涛.新媒体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12.
一、认清特点, 把脉问题所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的教育内容更加密切地与市场相结合,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需求越来越多。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随着对社会的融入度, 逐渐发生着转变。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下, 自身在思想层次、文化底蕴、社会阅历方面缺乏相应支撑, 很难做好自身定位, 不能很好地面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多数还停留在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的课堂教育, 该类课程对社会现状的分析欠缺, 缺乏说服力。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不尽合理, 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课程说服力、感染力不够。老旧的课程体系和传统的授课方式,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对待公共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存在混学分的情况, 没能起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二、考虑学生群体特殊性, 把握机遇与挑战
认清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现状, 对我们开展艺术院校团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特殊性是团学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这些学生的个性化强, 发散性思维活跃, 情感丰富,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感性化的程度较高, 在进行制度化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情感性的工作方式。艺术院校学生更不喜欢说教形式的授课和教辅管理, 对待这样一批情感化的群体, 通过感性思维和人性化的沟通, 充分尊重他们的性格, 围绕他们的兴趣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团学工作中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会为团学工作提供新鲜血液, 为当今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 提供许多闪光点。诚然, 这群情感火热的青少年身上有许多的优势, 但是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个性化强, 缺乏集体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时候无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律性差, 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 生活作息不规律, 处理不好个人生活与专业学习的安排;普遍缺乏制度意识, 对待管理条例, 存在漠视和挑战意识, 没有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 培养新型艺术人才
在我国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建设好艺术院校团学工作, 在准确把握艺术高校学生特征的情况下, 要为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思想上的指引。在艺术类高校的团学工作中, 要为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工作。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 用与时俱进的眼光, 结合现实与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沟通, 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艺术类高校学生在进行艺术类学习中, 接触到多种艺术流派与思想, 这些艺术思想对待艺术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创造出了许多精美艺术品, 学生在崇拜这些作品和大师的同时, 必然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师的生活做派也为学生所追捧, 这些思想和做派有许多不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 有些思想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待这些思想动向, 艺术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定是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在以人为本的大前提下, 为学生梳理艺术修养学习与自身价值观的结合关系, 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 艺术院校学生的学科特点, 使他们更具个性化、情绪化, 正确认识他们的个性特点, 因地制宜地开展团学工作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团学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对团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自身价值, 是团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各项团学工作也应该在发挥学生个性感悟, 关注学生喜好, 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等方面做好文章。艺术类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 通过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活动和工作方法, 才能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 才能更好地开展艺术院校的团学工作。
参考文献
从发挥团学工作的作用来看, 团学组织的组织建设、团学的各项活动以及团学管理的工作, 有待于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强化管理。从发挥三个部分在学生成长中的合力来看, 有待于凝练和提出能够指导、引领团学工作的核心理念、构建以核心理念为主线的学生文化体系, 把学生文化贯穿团学组织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团学工作的各层次、完善到团学工作管理的各方面。
(一) 团学组织建设有待于塑魂
团学组织建设是团学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工程, 团学组织建设要按照学生的规模、班级, 开展活动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形成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中各个部门的职能。在各个部门设置岗位, 提出职责、权利、要求等岗位规范。按照岗位规范聘请学生进入相应岗位, 承担岗位任务, 执行团学工作的具体任务。调查发现, 团学组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有管理学层面的组织体系、组织结构、组织职能、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关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问题, 更有团学组织建设的宗旨和目的不明确、缺乏或没有核心理念、与学校精神不匹配等问题, 这些问题所体现的是团学组织建设的灵魂问题, 也就是团学组织建设有待于塑魂。
(二) 团学活动开展作用的合力有待于打造
作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主渠道、作为多数学生社会化的最后阶段自主性、独立性以及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思想性、实践性、理论性强的团学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组织、自主完成、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调查表明, 团学活动开展所存在的问题, 有单项活动规范和运行欠到位、活动体系少整体设计、活动之间缺关联等问题, 更有团学活动宗旨和目的缺乏核心理念的指导、各行其是甚至于冲突, 减弱了团学活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中的应有作用, 也就是团学活动的开展有待于打造合力。
(三) 团学工作管理有待于从科学化角度加强
调研显示, 团学工作管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薄弱环节, 表现为团学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的明确和细化、团学工作岗位规范的明确、团学工作的计划、总结、考核等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化, 更表现在学生工作本身缺乏理念支撑和落实。
团学组织的组织建设、团学活动以及团学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 都要求团学工作必须有明确理念体系来指导, 要有在理念体系为主线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体系, 笔者称之为具有核心理念的学生文化体系。
二、以“自强、坚韧、诚信、谦和”为核心理念的学生文化构建
(一) 学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学生文化在学校中是学校文化的子概念, 属于学校文化中的一种主体文化, 类似于教师文化。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机构, 学校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培养出有一定规格的学生。所以在学校文化体系中, 学生文化最为重要。考虑到目前教育领域中学界和业界对学生文化还没有权威的统一界定, 也考虑到研究问题的需要, 结合笔者在幼儿园文化研究中的思考, 认为学生文化 (主要是大学生文化) 是以大学文化为基础, 结合所在学校专业特点、办学层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要求, 凝练概括而形成的、学生共同遵循的、有独特价值取向的学生成长理念为核心, 集学生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的理念体系, 及承载理念体系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对于学生文化的外延, 笔者认为学生文化包括组织文化和要素文化。学生组织文化进而分为学校学生文化、学院学生文化、年级学生文化、班级学生文化、寝室学生文化、社团学生文化等正式组织文化和各种非正式组织文化。学生要素文化主要指学生个体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理念体系。学生组织文化在整体上要与学校文化相匹配和相一致, 又要有自身的特点。学生要素文化应该在学生组织文化的影响下更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 把“自强、坚韧、诚信、谦和”作为学生文化的核心理念
根据学校提出的“和成·育秀”的学校精神、培育“自信、和谐、竞成、人文”的校园文化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结合英语学院专业特点、学生发展现状和成长要求, 笔者把英语学院学生文化的核心理念界定为“自强、坚韧、诚信、谦和”。
1. 自强, 也即自强不息
主要涵义为自己努力向上。自我勉励, 奋发图强。《礼记·学记》:“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国家自力图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 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 人畏我, 我不畏人。”修身自立, 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唐李咸用《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 自古男儿当自强。”
“自强”精神主要源于浙江人的文化品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从大禹的“因势利导, 敬业治水”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 励志奋发”, 孕育浙江人似乎从不为困难和逆境所折服的自强精神, 成为浙江人的共同文化特质。尤其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 自强不息的浙江人, 在薄弱的工业基础上、在没有地下资源的情况下、在缺乏国外资本支持情况下, 浙江人不等不靠, 他们卧薪尝胆, 埋头苦干, 跑码头、闯天下, 兴起了艰苦创业的改革大潮。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 他们什么苦都能吃, 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自强不息的信念, 让浙江人闯出了独具浙江特色的内生性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道路。
2. 坚韧, 也即坚忍不拔
主要涵义为牢固, 结实, 硬, 坚固、坚实、坚如磐石。不动摇, 不改变, 坚决、坚信。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 中坚、攻坚、披坚执锐。概述之主要有两层意义, 指物体, 坚固而柔韧, 不容易折断。指人的性格品质, 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坚忍有韧性。
“坚韧”精神也源于浙江人的文化品质。浙江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 就会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干下去, 有一股志在必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对于认准了的事, 想尽千方百计, 走过千山万水, 说遍千言万语, 历经千难万险, 绝不半途而废。一个地方没有发展余地, 就换个地方接着干;一种办法行不通, 就另找路子, 开辟新的发展天地。浙江人从不言败。失败了, 不怨天, 不尤人, 放下包袱, 一切从头再来。破产了, 不灰心, 不丧气, 打工赚钱, 另起炉灶。没有放不下的架子, 没有抹不去的面子, 有一股愈挫愈勇的韧劲, 就像醇厚的绍兴黄酒, 后劲十足。
3. 诚信, 也即诚实守信
“诚”即诚实诚恳, 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 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 “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组合, 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 讲求信用。
“诚信”精神是“和成·育秀”学校精神的内在涵义, 更是浙江人的文化本性。在浙江, 诚信与义利关系紧密, 体现为在义利双行的过程中恪守自信、实诚、诚实、守信。由于自然禀赋的局限, 使得浙江素来具有重商的氛围, “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 通过发展商业来改善百姓的生活品质被浙江人看作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根基。从先秦的“农末俱利”的观点, 东汉计然的“农商并举”思想, 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思想, 永嘉学派叶适的“事功学说”, 演变到永康学派陈亮的“义利双行”, 造就了浙江十分发达的商业文化, 完全不同于儒家的“重农轻商”价值观。“义利双行”商业文化孕育了历代浙江的“讲义守信”诚信观。先秦范蠡信奉“务完物, 无息币”和“无敢居奇”“正心求也”, 国药老字号胡庆余堂自建立起就奉行“戒欺”“采办务真”“真不二欺”, 创办者胡雪岩奉行“有诚信便能立世, 无诚信则会失世”的诚信经商准则。与商业文化共生的“诚信”精神成为浙江人的文化基因。
4. 谦和, 也即谦逊低调
主要涵义体现为和气、低调, 谦逊易接近、谦虚平和以及一种一心向善, 心如止水的境界。《晋书·良吏传·邓攸》:“性谦和, 善与人交, 宾无贵贱, 待之若一。”
“谦和”精神主要源于学校的主要内容为“养谦和品格、筑和谐校园、育优秀人才”的“和成·育秀”学校精神。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学校精神“和成”中, 主要含义为和谐、融洽、谦和、诚信。和成既是越秀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 也是师生成人成才价值观的体现。和成要求师生以谦和的品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和谐共处;诚信处世、追求卓越。谦和也是浙江人特色鲜明的文化性格, 历史上的浙江社会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状态, 人们性情较为温和, 善于接纳外来族群, 注重社会共同体的建设。无论是历代西湖的疏浚, 还是各地水利设施的建设, 都反映出人们在建设社会共同体时的积极心态, 政府和民间有着良好的互动, 造就了和衷共济、天人合一、人我共生的人生情怀和精神品质。
(三) 构建以“自强、坚韧、诚信、谦和”为核心理念的学生文化体系
学生文化是以独特价值取向核心理念为主线, 集学生理念文化、学生行为文化和学生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体系。构建“自强、坚韧、诚信、谦和”为核心理念的学生文化体系, 主要工作就是在细化解读核心理念的基础上, 对核心理念也即文化基因进行教育学解读, 把核心理念落实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上、落实到团学组织建设目标上和团学工作管理的目标上。进而把构建学生理念文化、学生行为文化和学生物质文化, 形成学生文化体系。
1.“自强、坚韧、诚信、谦和”核心理念的解读
为把核心理念落实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有必要从词汇学、词源学、语义学在对“自强、坚韧、诚信、谦和”进行解读, 有必要从学校人才培养、学校文化传承以及浙江和绍兴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角度解读核心理念体系的独特意义, 形成核心理念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涵义体系。
2.“自强、坚韧、诚信、谦和”核心理念的教育学解读
核心理念的教育学解读, 就是核心理念及其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内涵, 落实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设计上、落实到团学组织建设目标上、落实到团学工作管理的目标上。形成体现“自强、坚韧、诚信、谦和”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规格、人文素养培养规格以及以相应活动体系为主体的人文素养形成的培养体系, 建设能促进“自强、坚韧、诚信、谦和”人文素养得到有效落实的团学组织体系, 构建能保障学生人文素养目标和团学组织建设较好落实的团学工作管理体系。
3. 以“自强、坚韧、诚信、谦和”为核心理念的学生文化体系构建
根据体现“自强、坚韧、诚信、谦和”核心理念的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素质培养规格的要求, 从学生理念文化、学生行为文化、学生物质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形成能把自强、坚韧、诚信、谦和”核心理念落实到位的学生文化体系。学生理念文化主要是构建学生教育教学各方面的理念体系, 学生行为文化主要建设学生学校各项活动的管理制度, 规范学生行为。学生物质文化主要以教室、寝室、活动室文化载体为主, 开展学生物质文化建设, 让教室、寝室等活动成为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阵地。
三、基于“自强、坚韧、诚信、谦和”学生文化的团学工作实践体系
学生文化作为团学活动的主线, 就是把“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理念, 落实到团学组织的组织建设中, 落实到团学的各项开展活动中, 落实到团学工作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中, 让团学工作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学院学生成长中形成合力。
(一) 以团学组织建设为载体
以社团组织建设为载体, 就是把团学工作的开展, 落实到各种各样的团学组织中, 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现有团学组织的基础上, 围绕“自强、坚韧、诚信、谦和”, 系统设计和构建分层次分类型、综合和专项相结合的团学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
1. 按照“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素养培养需要设置、改造针对性较强的单项和综合性社团组织
迎接新生、毕业晚会、运动会、义工等团学活动, 要更具体更明确提出“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等素养的培养要求。英语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也要注重“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的培养。
2. 把“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的培养落实到团学管理体系建设中
要把“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素养的培养体现到体现团学组织建设的组织体系、组织结构、组织职能、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上, 通过团学组织建设的宗旨和目的来落实“自强、坚韧、诚信、谦和”素养的培养要求, 赋予团学组织建设于灵魂问题。
(二) 以团学活动体系建设为抓手
以团学活动体系建设为抓手, 就是把团学组织活动的开展作为团学工作的基本方式, 从团学工作的计划安排、团学工作的进展以及团学工作的总结检查等各环节, 都紧紧抓住活动的开展。把“自强、坚韧、诚信、谦和”核心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社团的办团宗旨, 落实到每一个社团的活动设计中, 落实到活动结束后的总结评价中, 尤其是品牌活动的设计、实施、系列化和长期化。
1. 以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为代表的创新活动重点体现“自强”与“坚韧”
组织学术性社团, 以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为龙头, 开展专业和学科类各级各类竞赛, 开展精品化、高端化、系列化、主题化及多形式的学术讲座活动, 组织专业和学科类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研究生辅导活动等。
2. 以简历翻译为代表的英语专业发展活动重点体现“诚信“与”谦和”
组织英语专业类社团, 开展专业八级、英语翻译、英语口语、译术人生、英语配音等活动, 提升英语专业活动的档次和水平。
3. 以SPT大学生创业园入园项目申报为代表的创业活动重点体现“坚韧”
组织创业类社团, 以SPT大学生创业园入园项目申报为代表, 借助国家、浙江省、绍兴市和学校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和政策扶持, 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模拟创业、虚拟创业和现实活动。
4. 以夏令营活动为代表的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的国际化交流活动重点体现“诚信”与“谦和”
组织国际交流类社团, 通过“走出去, 引进来”,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面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高校。
5. 以学雷锋系列活动为代表重实践、献爱心、设基金等社会公益活动
组织公益类社团,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鼓励学生回馈社会、回馈学校, 激发起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 以团学工作管理为基础
以团学工作管理为基础, 就是把团学工作的管理作为团学工作的基础建设, 从团学工作的组织管理, 运行制度建设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等方面, 建立起完整和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 尤其是把团学活动的组织、参与的考评结果, 与学生的评优评奖、入党等挂钩。
1. 分层次分类型、综合和专项相结合的团学组织体系建设
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现有团学组织的基础上, 围绕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系统设计和构建分层次分类型、综合和专项相结合的团学组织体系。分外语应用能力类团学组织、专业实践能力类团学组织、就业创业能力类团学组织、职业发展能力类团学组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类团学组织五种类型进行建设。
2. 团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运行制度建设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
从团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运行制度建设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等方面, 建立起完整和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团学活动管理体制、团学活动运行制度和团学活动考评制度三个方面。
3. 建立和完善团学工作的新媒体信息平台
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教育学生, 打造团学工作信息新平台, 探讨团学工作新途径和新方式。建立和完善团学工作网、飞信、QQ平台。拟建学院团学工作网、团学系统各学生组织官方飞信以及团学系统各学生组织官方QQ, 成为学院学生了解最新团学信息、学习团学文献、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网络舆论阵地和平台。推出微电影制作部和微人物视频专栏。微电影制作部联合文学社、艺术团等学生社团, 选择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拍摄成微电影和微人物视频专栏, 选择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 用短片的方式记录其优秀的一面, 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编辑团讯电子报和团学活动电子简报。以学生广播站和记者团的同学为主, 编辑全报纸格式和排版的团讯电子报。团学活动电子简报, 主要是定期总结团学活动动态, 一周一期。
摘要: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什么、怎么培养是团学工作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其中是否存在贯穿团学工作始终的主线?本文认为, 这条主线就是具有特定核心理念的学生文化。文章通过构建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的学生文化体系, 把学生文化贯穿到团学工作的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强化管理三个方面, 让团学工作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出有魂、有合力、科学化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养,学生文化,团学工作
参考文献
【团学外联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外联部工作建议10-23
外联部年度工作总结06-22
外联部个人工作学习总结10-20
外联部干事学期工作总结07-03
商会外联部工作职责07-07
实践外联部工作计划12-11
上半年外联部工作总结12-04
校社联外联部工作规划11-10
学生会外联部总结报告11-27
学生会外联部年终工作总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