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450字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450字(精选14篇)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450字 篇1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佳作讲述了几个不同的故事,有《项链》《西蒙的爸爸》《伞》……它表达出了对旧世纪的残暴而痛惜,告诉人们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然你一文不值,上等人下等人总会略胜一筹,也表现出了现买社会的残酷,不然,你每天都会受到高层人的侮辱和欺负,这是让人发人深省的。

就拿《西蒙的爸爸》这篇文章来说吧!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叫西蒙,因为爸爸妈妈离婚的原因,所以天天跟妈妈一起生活,刚上一年级的第一天,大家看到了他,并知道西蒙没有爸爸,就拿这个笑柄嘲笑别人,跟本不顾别人一丝的感受,再加上家里贫苦的原因,使同学们跟本瞧不起他,说他是野孩子,他对此非常伤心,可谓是悲愤交加,伤痛欲绝,一个叫罗伯特的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西蒙疼爱有加,她们对此很感动,然后他们三个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从此,西蒙在也不被同学们瞧不起了,就是因为贫苦与没爸爸的原因,他被人瞧不起。

我的叔叔于勒 篇2

这一次父亲终于当家做主了一次。很遗憾,父亲本以为得利用他的巴掌才能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但是一切都很平静,他怎么也想不到只需要狠狠地瞪一下眼睛,母亲便毫无理由地妥协了。父亲甚至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早点瞪眼睛呢!所以,我顺理成章地过继给了于勒,成为了他的“儿子”。

母亲一直说于勒是一个坏蛋,他不光夺走了她的儿子,还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家伙。不然30多岁的于勒是没有理由找不到媳妇的。母亲的这个观念一直都没有改变,即使于勒开始挣钱了。

一切缘于一场车祸。当一辆漂亮的大巴载满了人翻倒在小镇的河沟时,所有的路人都去捡钱包、手表等贵重物品。可是于勒在车祸现场捡了一张地图与一个车轮胎。于勒半骑着车轮胎到了家,之后三天三夜都在看地图,一刻也没有合眼。我父亲怀疑于勒是不是得了一场怪病之时,他却拿上那张地图在父母面前说:“外面的世界如此之大,我却还在这个小地方。”这句话强烈地刺激了我母亲的幽默感,她又伸出五根手指,然后弹出了一根手指直直地指向于勒说:“难不成你要去国外?”

于勒并没有理睬母亲,所以她的幽默感也没有延续下来。倒是于勒在第二天便带上地图南下了。于勒走的时候,母亲甚至都想放鞭炮庆祝了。她希望于勒永远都不要回来,最好死无全尸地留在外面。

于勒并没有死,他过得很好,他在南方的一座城市做了一名“和尚”。那时候,小镇很多人都去做了假和尚。我母亲几乎都要气疯了。于勒回来的时候除了是个光头,还带了一笔钱,但是他只给了母亲一点点钱,几枚硬币而已,所以母亲更认为于勒是一个十足的坏蛋。当母亲问他留下剩余的钱做什么时,于勒回答得理直气壮,他说给我以后上大学和娶媳妇用。

听到于勒的回答,母亲才觉得我是她的亲生儿子。为了表明事实也是这样,她亲了一下我的额头,然后说:“我的好儿子,乖!”

于勒做“和尚”能够挣钱了,在母亲看来,于勒才算一个人,那么多年来母亲都没觉得于勒是一个人。所以在那年春节前夕,母亲便拉上父亲走到于勒的面前,让他再次南下以挣更多的钱。

于勒南下后,再也没有和我们家人联系过。父母都以为于勒死在了外面,不然怎么也得捎个口信。父亲在荒地给他立了个坟,并让我三番两次地在节日之时跪在坟前磕头。但是一个同样光头在南方做“和尚”的男人给我们全家捎来了口信,他说于勒在南方做“和尚”挣大钱了,到底有多少钱那个男人挺会卖关子。他伸出了一个小拇指让母亲猜。

母亲说:“我的孩咧,难不成有一千块?”

男人“啧啧”地又伸出了中指,很酷地眨了眨眼睛。

母亲说:“难不成有一万?”

男人笑了,伸出大拇指,说:“比这还要多。”

母亲几乎都要晕了过去,她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那么多钱。一万元钱就是“万元户”,在附近的三镇八乡可很少出现“万元户”啊,难不成我们家要创纪录了?母亲高兴得没了逻辑,父亲也没了思维。他们走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后干脆一起跪在了地上给我们家的祖宗磕头祈祷。祈祷完了,他们才发现我的存在,然后把我按在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

男人说了,不久后的一天于勒就会回来了。不久的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已不重要,父母天天到县城的汽车站守候于勒。母亲一再叮嘱我和弟弟说,只要一见到于勒从汽车里出来我们就要不停地喊他“爹”。弟弟有些慌乱地说:“我爹在这呢!”母亲奖赏了弟弟一巴掌说:“傻儿子,于勒有钱了,他才是你爹!”

但是不久的一天实在有些太漫长了,为此母亲的心率跳动完全都不正常。这一天到底是哪天?父亲不想看到母亲为此而产生更多的“并发症”,于是便去找上次捎口信的那个男人问问情况。男人说,快了,应该快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于勒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坐汽车。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回到了小镇,双手紧握着一张地图。所有的小镇人都知道于勒做“和尚”发了财,所以那一刻没有人愿意承认于勒真的回来了。

于勒说他身上的一万多元钱在省城为了救一个在车祸中快要丧生的女人花掉了。父亲笑笑摇起头,母亲崩溃般地骂于勒——骂于勒是个坏蛋,是个蠢蛋,一分不值。没人理于勒,他一个人蹲在地上抽烟,抽完了然后对我说:“邓……小羊,叔叔……给你带了糖。很甜啊!”

过了没几天,一辆小镇人从来没见过的漂亮的小车开进了小镇。小车是从省城开来的,它曲折地开到了于勒住的破房子前。车子上下来了一个穿着很光鲜的女人。省城来的女人说要感谢于勒,所以开车带于勒到省城去游玩几天,还会把借的一万多元钱全部还给他。

车开出小镇时,小镇的人们都向于勒竖起了大拇指。但当大家的视线渐渐模糊的时候,小车直直地栽进了河沟。车上所有的人都沒事,只有于勒闭上了眼睛。他的头被车挤得变了形,而双手还紧紧地握着那张破旧的地图。

母亲嚎啕大哭,呼天抢地……最后,省城的女人赔偿给我们家五万元钱。五万,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为此,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盖了新房子,买了摩托车,还做起了小生意,另外还给他自己、母亲、我和弟弟都买了好几套漂亮的衣服。好多年之后,母亲不经意间说了一句不咸不淡的话,她说:“其实,于勒是个好人。”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200字 篇3

小说主要写菲利普夫妇为了钱,对自己的亲弟弟——即“我”的叔叔不同的态度:当叔叔把自己的钱花光,还把父亲的钱占为己有时,菲利普夫妇非常痛恨他,骂他是坏蛋、流氓。当叔叔于勒变成了一个富人,并说会赔偿父亲的损失时,菲利普夫妇都非常重视他,很想巴结他,把他当作“福星”,渴盼着他的到来。当菲利普夫妇知道他又变成穷光蛋的时侯,父母就鄙视他,把他给抛弃了。

菲利普夫妇真的很是势利眼,为了钱居然可以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他们根本就不是人,连动物都知道要保护自己的亲人,他们居然还鄙视人家,还把他抛弃了。为了钱,他们可以抛弃自己的同胞兄弟,不肯为他施舍一滴同情的泪水。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富人,有一些人想把他给杀了,把他的钱占为己有。一天,富人逃到一家酒店旁,因为他的衣裳破烂,酒店小二就对他冷言冷语,当他拿出钱的时候,酒店小二就立马道歉认错,不敢怠慢。

这酒店小二和菲利普夫妇衡量人的标准就是,有钱的人——富人,就应该去巴结他,对他好;没钱的人——穷人,就不要跟他在一起,还鄙视他,就算是亲人也不认。这根本没有一点儿良心。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篇4

这些看起来是小说中让人觉得很正常的一些事情发展与改变,可是它也揭示了当时资产阶级改革后的法国人民的思想,每个人都充满着金钱利益。菲利普夫妇因为金钱的关系从厌恶于勒到盼望于勒到对于勒失望,都是因为金钱,但是因为于勒的贫与富。而小说中姐姐的未婚夫也是因为看了于勒给菲利普夫妇的那封说他发财了并且会回去的信,才会和姐姐在一起的,这不是也为了金钱吗?那时候的人们的心灵仿佛除了金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当若瑟夫给了于勒杜蜊钱的时候还给了他一些小费。或许在当时的社会,只有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他还是很在乎亲情的,对于他来说还没有金钱利益的这个概念。

现实中有句话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是的,谁不需要钱呢,没有钱能做的了什么呢?说实话,我确实也很喜欢有钱的生活,有了钱,可以做N-1件事。对于金钱虽然喜爱,但我绝不敢丢下良心,那是万万不能的。把钱看淡一些,毕竟金钱能做的,是N-1件事,而不是所有事。希望在现在的人中,金钱利益少一些,多学学小孩的纯洁善良。不要因为金钱而对别人改变看法。没有什么东西,是比良心更重要的。少一些菲利普夫妇,多一些若瑟夫。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篇5

一封来自美洲的书信,改变了昔日被逐出家门的“流氓”、“坏蛋”的于勒的形象,他成了全家人翘首盼归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了,使原本因家境拮据而无人垂青的二姐终于有了求婚者,使一个小小职员家庭竟充胖子去邻国哲尔赛岛度假,但是当菲利普夫妇发现那个衣裳褴褛的老水手竟然是弟弟于勒时,他们一下子从惊喜的企盼跌入极度的恐慌之中。生怕孩子们知道这个狼狈不堪的卖牡蛎的老人就是亲叔叔。他们如躲瘟神,避之犹恐不及。涉世未深的若瑟夫给了于勒10个铜板的小费,也受到母亲严厉的斥责。于勒在兄嫂的眼里又成了“流氓”、成了“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菲利普夫妇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呢?是金钱!只要有钱,于勒就会受到全家的欢迎,菲利普不是总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吗?“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就连人间最纯洁的爱情也会随着金钱而降临,要是没钱,哪怕是手足至亲也会被遗弃。真是六亲不认啊!当我们撕下那层罩在菲利普家庭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时,看到的分明是“金钱”那既诱人又狰狞的真面目。

19世纪的法国,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时期,资本的不断积累,工业的畸形发展,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金钱万能的黑云笼罩市井,物欲横流的毒雾弥漫城乡。金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人痴迷、使人疯狂、使人腾达、使人堕落。对金钱的顶礼膜拜改变了亲情、友情、改变了整个社会,金钱主宰了一切。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当时的社会“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这种现实使富有正义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愤然提笔,让我在金钱离散骨肉的惨状中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读 篇6

一.小说叙述者与叙述视角的解读

首先,在课前发下莫泊桑的原作《我的叔叔于勒》(未删节版),让学生仔细阅读,比较与课文的异同,并把这种异同用旁注的形式写在文章旁边空白处。

一开始,学生会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其实,于勒只是作者设置的一面镜子而已,在这面镜子中照出的是人性的美丑。所以作者并不是要告诉我们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想知道我们怎么看待于勒这样的人。因此小说的叙述视角尤为重要了。在小说中作者虽然是一个隐形的人,但他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感受都加在了这个叙述者身上。小说的叙述者“我”——若瑟夫、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于勒的侄子,还有这个“我”还包括成年若瑟夫(小说开头和结尾),较为复杂(这可能也是人教版编者删除开头结尾的原因,这样叙述者就单一了)。用孩子的眼来看他的亲叔叔于勒,用孩子的口来讲他的亲叔叔于勒的故事,为避免叙述视角的单一,又用成年后的若瑟夫再来回顾这个故事,莫泊桑不愧是一个高超的小说家,文中处处可见他的这种用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这种用心,于是,利用课后练习让学生讨论:

1.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关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是为了找出谁在讲故事,意在让学生了解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是成年若瑟夫说他小时候所经历的事。在小说开头结尾处,我们看到成年后的若瑟夫毫不犹豫的给乞丐五法郎,他保留了童年的纯真、爱心,仍然帮助像他的叔叔一样的穷苦人,这是人性的光辉,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作者通过成年若瑟夫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之爱,从对亲人的爱扩大到对所有穷苦人的爱。

同时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可以使读者对人物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2.小说叙述者为什么不选择菲利普先生或夫人?

小说叙述者的精心选择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明的艺术技巧。因为叙述者往往承载着作者自己的情感走向和处世态度。如果叙述者是菲利普先生或夫人,小说的金钱味就太浓,人情味太薄,不禁令读者身处冰冷的地窖,感叹世态炎凉,人性淡薄。小说人物和主题就浅显了甚至变味了,情节也变得平淡无奇,根本无法成为一篇享誉世界的优秀短篇小说,精于讲故事的莫泊桑显然不会如此。

二.小说主要人物的深入解读

与原文比较,课文删去了很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菲利普一家日常生活的描述,包括平常拮据的、憋屈的生活和周日的散步;菲利普一家想掩饰、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等方面,可以让学生找出删节的内容读一读,思考一下编者删去这些内容是否妥当?

两文的比较阅读,就需要学生的自主比较,可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从作品的完整性、人物的多面性等角度分析均可。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初步把握小说的主题。

为了更深入认识和评价菲利普夫妇,不妨设置如下两个问题:

1.菲利普夫人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从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

如菲利普夫人:“我的母亲不放心地挽着我那未嫁姐姐的胳膊。”“我的母亲一肚子心事愁得了不得。”“我母亲因为我们生活得不宽裕很感痛苦,时常找着好些尖刻的话,好些遮遮掩掩的和不顾信义的闲话去对付我的父亲。每逢这种时候,这个可怜的男子汉总是一言不发,张开手掌在额头上抹一下,像是要揩掉并不存在的汗水似的。这一动作使我心酸,我体会他那种无可奈何的痛苦。”

母亲为了不让于勒叔叔发现我们,让我去付牡蛎的钱,并对我多付十个铜子的钱表示生气。

我母亲有点犹豫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的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从以上内容看出,用自私、冷酷、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来形容菲利普夫人是不够完整的,她固然有可恶、可笑的地方,但也有可悲、可怜、可取之处。菲利普夫人不是自私、冷酷、贪婪的代名词,她还是称职的母亲,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努力保护着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看到底层人物生活的卑微和辛酸。

通过对删节内容与课文的比读,学生们找出了课文中没有的而原著中写得较精彩的人物描写细节,体会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2.如果你有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或者有一个败家的叔叔,你爸爸会怎么办?你妈妈会怎么想?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是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家庭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时父母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每个家庭的特点不同,自然,版本也是多样的,家境富裕的可能就宽容大度了,因为不多一个吃闲饭的。家境不佳的父母可能就斤斤计较了,因为经济的拮据毕竟是一个家庭的大问题,根本容不下一个满身是债的亲戚。

王富仁老师在《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文中也写道:“我们与‘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呢?不同之处不在于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和金钱的世界上,不在于我们不像‘我的父母那样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在于我们没有像于勒这样一个能够从根本上颠覆自己家庭的经济基础、使我们不是越来越富裕而是越来越贫穷的亲人,一个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败家子的弟弟。而没有这样一个人,是无法挖掘出经济世界里的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的,是无法显示出我们成年人心灵的本真状态的。”

希望学生跳脱固有的框架,对菲利普夫妇抱有一定的怜悯,从而感受作者莫泊桑的悲悯情怀。少一些“批判揭露”等单一主题表述,多一些探究作者内心深处比较复杂的情感的眼光。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内心情感才会不断丰润,胸怀才会豁达。

三.小说主题的深层解读

这是一篇让人深思的小说,不是让我们来嘲笑或是一味的谴责某些人,而是真诚的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对于他人的态度里是否还有爱和同情。小说选择若瑟夫作为叙述者,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人,他用这种亲情关系看于勒,自然也会用这种亲情关系看自己的父母,所以在文章的叙述中体现了“我”对父母的理解和同情,这也是莫泊桑的同情和情怀。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知道小说的主题并不是在批判菲利普夫妇,而是体现在现实社会金钱关系对人性的破坏上,似乎这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可作者却试图让人性回归爱和同情,所以他让成年后的若瑟夫仍然保留这些人性光辉,正如钱理群教授说的“莫泊桑本质上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钱理群《略说<我的叔叔于勒>》)。改编后的小说情节线索清楚明白,更适合初中生阅读。但改编后的课文淡化甚至改变了原作中成人视角对世界上所有不幸者的悲悯情怀,对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精神世界的理解变得简单化,小说就简单的成为对于勒的同情和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内部隐含的悲剧氛围也改变了,谴责、鞭挞代替了悲悯,小说的主题也改变了。

所以,在主题的认识上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理解原作和课文各自的优缺点,重新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我的叔叔于勒》,你喜欢哪个版本?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用200字左右写出你的理由”来让学生做深入思考。事实上,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理性的陈述,既让学生自己总结了课堂学习所得,又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的提纲 篇7

——关于《我的叔叔于勒》

李梦妤

让我们看看故事是如何发展的。首先作者写了主人公一家的拮据生活。“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这闲闲的两笔让读者深刻的了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况。等读者了解了主人公的家庭情况,作者笔锋一转:“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从而巧妙的引出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于勒。于勒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开始他“行为不正、糟蹋钱”,“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于是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到美洲去。请注意,这里作者用了“惯例”一词,这暗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普遍的金钱关系。后来呢?于勒来信说他赚了点钱,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每天都在盼望着于勒归来。前后对比之强烈,人们之间以金钱维系的亲情可见一斑。再后来,因为二姐的婚事,一家人要到哲尔赛岛游玩。作者写一家人很自然的上船、很自然的想吃牡蛎,在“自然”中一步一步慢慢地将故事推向了高潮——父亲发现那个穷苦的卖牡蛎的年老水手竟然是他们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于勒!读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之惊讶。可是,这种结果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最后,“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盼”、“赞”立即转为“怕”、“躲”,让人读来又增添一丝失落和对当时人们金钱关系的失望。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700字 篇8

我的同伴若瑟夫在给了面前这个可怜兮兮的白胡子老头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后,对我讲了一个关于他的叔叔于勒的故事以解释其缘故:

据说他的叔叔于勒在我小时候是一个无赖,挥霍了一大笔钱财。因此,人们把他打发到了美洲。

后来,他来信说发了财,也因此,于勒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陡然发生了转变。此后,我们家人见谁就给谁看这封令人骄傲的信。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十年之中,我的两位姐姐一直找不到对象,全家一筹莫展。直到有一天,有一位陌生人来到家里,才打破僵局。他说他看中了二姐。于是,当天晚上,家里人为了欢迎和庆祝,都喝的酩酊大醉,只有我还清醒着,但我看见了这个公务员在扶着书桌时看了一会儿那封信。

第二天一大早,他丝毫不迟疑的下决心求婚了。

我们家人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决定去哲尔赛岛旅行。

在船上,父亲因为看见了两位先生请两位女士吃牡蛎,起了虚荣心。于是也想请我们品尝一下。

在他走到那位卖牡蛎的老水手身旁的一瞬间,他的表情突兀的变得不同寻常起来。经过母亲的再次确认,证实了这个衣衫褴褛、满面愁容的老水手就是我那令人骄傲的叔叔——于勒。

母亲让我去买牡蛎好不让他认出来,我给了他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后回来了。

终于到了哲尔赛岛,我们尽全速拿上了所有东西匆忙的下了船。岛上的风光真不错,但我相信除了那公务员以外没人会去欣赏这风景。我们慢慢的走着,与刚才下船时的心情截然不同,但我们在路上一共只说了几句令人尴尬的话。

下午,我们结束了这趟意与愿违的旅行,并且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逢于勒。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再也没有过问关于若瑟夫给乞丐五法郎银币的事。

★ 我的叔叔于勒500字作文

★ 我的弟弟于勒改写作文

★ 改写《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500字

★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 我的叔叔于勒 说课稿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 《我的叔叔于勒》改写作文600字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篇9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批判了势利、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丑恶灵魂,也揭露了金钱至上、人情如纸的社会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于小说都有浓厚的兴趣。小说中让学生印象最为深刻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由此,依据教材要求,本课重点研讨有关课文内容、主题等几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合作探究、创新,多元评价作品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九、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记得在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这样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有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对的变成错的;就可以使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莎士比亚借泰门之口,对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现实发出的控诉。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金钱究竟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吧!(板书、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泰门的独白,让学生初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现状,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

(二)资料助读。莫泊桑(1850~1893年)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880年完成了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他一生完成了三百多部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漂亮朋友》等。(出示投影)

(三)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梳理疑难字词。

2.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所给的画面复述故事情节。(出示画面)

要求:能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每张画面的主要内容,以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找出小说中的人物,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关系图例的出示,让学生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课文主题的明确做好铺垫。】

4.学生精读课文,思考:

(1)中国有句古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那么菲利普夫妇是不是也对自己的弟弟关怀备至呢?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出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

(讨论、交流)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小子、家伙、贼

好心的人、有良心的人、正直的人、有办法的人(出示幻灯片)

(2)为什么对待同一个人,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有这么的大的区别呢?你们知道其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 明确:金钱!(出示幻灯片)

明确主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出示幻灯片)

5.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段(25~38),再次认清一下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的丑恶嘴脸。(小组先练习,再展示)

角色分配:菲利普、菲利普夫人、船长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更加直观的体会小说的主题。】

6.名言积累,进一步理解小说主题。(出示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其他关系了”。

7.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考:读完这些,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难道在人世间,只有金钱才是最重要的吗?难道有了金钱就拥有了一切吗?(与学生互动)

师:对,答案是“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也有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笔告诉菲利普夫妇,也告诉所有生活在“钱眼”里的人们:在这个社会中,有哪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又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回来的?

出示:金钱买不到 ;

金钱买不到 ;

金钱买不到 ;

比金钱更重要;

比金钱更重要;

比金钱更重要。

(学生交流,演板;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使得学生明确自己生活中所拥有的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请记住我们今天所找到的这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也请珍惜你们所拥有的一切比金钱更为珍贵的东西。因为,只有这些才能让你感到温暖,也只有这些才能让你得到尊重!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深透理解文意,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个课本剧,并组织进行排练。

(注意结合小说主题,给人物设计好与之相符的语言、动作及神态,以便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六)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坏蛋 流氓 无赖 好心的人 有良心的人

小子 家伙 贼 金钱 正直的人 有办法的人

(七)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透过故事情节,挖掘内在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良好价值观的培养。

整堂课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引人莎士比亚笔下泰门的一段内心独白,让学生在品读小说之前,对小说的主题就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在复述故事情节这一环节,我给了学生四个画面,让学生透过画面来讲述小说内容,借助这个学生很容易就抓到了主要故事情节。

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在小黑板上演板,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来,并且也找到了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性不错,课堂效果也很好。课后,很多前辈老师都给予了肯定。但是,课后发现,自己身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1.一些富有个性的语言,要让学生多去读,在读中让学生自己细细地品味。2.要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0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课后生字词,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等词语。

2、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

4、总结、概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3分钟)

在世界文坛上,擅长写短篇小说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却寥寥无几。19世纪后半叶法国作家莫泊桑是文学星空中灼灼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一生写了约30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驰神往。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叔叔于勒》,领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风格、特色和魅力。(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5分钟)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等。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3、检查预习(5分钟)

(1)请个别同学读课后生字词“拮据 栈桥 阔绰 煞白 十拿九稳”,再请全班齐读。

(2)请同学回答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环境、情节)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4、教师范读课文(10分钟)

5、阅读探究(22分钟)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有哪些人物,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请同学讨论:你觉得于勒是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有哪些性格特征?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于勒:失败者,受害者(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

中:正直,有良心

晚: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意、没有主见 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精明强悍、无情势利

6、布置作业、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提高自身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环节:

1、复习巩固(5分钟)请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阅读探究(37分钟)

(1)找出全家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有良心的男子汉,好心的、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乞丐

(2)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急于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4)品味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神态、动作的变化,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请同学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的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着意刻画菲利普夫妇。于勒的状况变了三次,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三次,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表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的,但只是为了作品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他也是作品的亮点,即是作者寄托的希望。标题“我的叔叔于勒”像一面反光镜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现象。以此为标题,可谓匠心独具,颇耐寻味。

(6)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7)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1.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这是比较流行的认识,主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在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这点要注意到),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看来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按照人们当时的习惯(注意,西方人有到海外淘金的习俗),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轮船。(不然怎样对付于勒这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呢?养他一辈子吗?)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惟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于勒也知道自己愧对哥哥一家,所以不肯回家),他们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8)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只有两处,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

文中有两次环境描写,其作用是:1.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2.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小说中,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

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害怕穷水手于勒来“吃”他们,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时,他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色变得阴郁沉重了。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

(9)这篇小说再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删去开头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

3、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3分钟)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1

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再次,进行文学作品写作实践,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本课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教师可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读后明确:

1、“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二、范读课文(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了解基本情节。可以设计如下引导提问: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读后明确:

1、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复述课文,理清三条记叙线索。

复述时要求限制时间和字数,真正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三条线索图示如下:(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

第二、三课时

一、继续分析课文。

1、启发学生:上图就像一个大磨盘,磨盘的轴心是什么?跟着轴心转动的又是什么?

明确:磨盘的轴心是于勒,跟着转动的是菲利普夫妇。

2、追问:这个磨盘是怎样转动的呢?

教学形式:讨论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继续追问:这个磨盘能转起来,归根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在驱使?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钱是驱使这个磨盘转动起来的最为根本的东西。这说明在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的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金钱关系。

4、创新设计:将上面的图适当改造一下,使能更清楚地揭示文章主题。

5、添加追问: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讨论明确: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势利贪婪,冷酷无情,但又不免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6、逆向发问: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菲利普夫妇变来变去的同时,“我”一直没变,始终把于勒看成是自己的亲叔叔,作者这么安排有何用意?

讨论明确:一方面让“我”充当故事的叙述者,使行文显得真切自然,同时“我”又是故事中的角色,“我”的善良、纯真正好反衬了父母亲的自私冷酷,使文章更具讽刺意味;另一方面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二、质疑问难。让学生就感兴趣的、不理解的内容互相提问,师生共同解答。如果下面的问题学生没有提及,教师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做了哪些美梦?

他们给自己建了这些空中楼阁说明了他们哪些心理活动,哪些思想?

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见“教材分析”部分。

三、分角色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讨论文学语言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力,从而走近文学大师。

四、作文训练(任选一题)。

1、将本文改写成剧本。

2、将“遇于勒”的情节改写成我们一家人遇到了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450字 篇12

这一次,为了体现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探究学习,我把人物分析的内容交给了学生。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开展试验、调查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在分析“菲利普”“于勒”及“二姐夫”三个人物时,分别提出疑问,自以为这样更能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一:菲利普真的对自己的亲弟弟怎样

通过读课文,同学们自主探究很快找到了答案:菲利普自私虚伪,势利贪婪,冷酷无情。

教师点拨:菲利普对自己的亲弟弟有没有兄弟情?同学通过探究、合作讨论,找出以下内容:①“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让于勒“大大”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如果没有兄弟情,于勒是不可能占用的。②“(我们家)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文章多次渲染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被迫无奈。③后来他们遇到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他们不敢相认,因为一旦相认不仅希望会破裂,还要回到以前的境地,生活也许将会更加艰难,而且二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很有可能被扼杀。

由此可见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是有兄弟情的。即使不相认,也是被迫无奈的。

问题二: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很快能找到这些答案:以前,于勒是“全家的恐怖”,称作“坏蛋”“流氓”“无赖”。在船上遇到“穷水手于勒”时,又称他为“贼”“讨饭的”“流氓”。从感情色彩上说,这些都是贬义词。

教师点拨:于勒真的是“无赖”“流氓”吗?课堂上学生继续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找出答案。①从船长的话:“不过他(于勒)不愿回到他们(菲利普一家)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中可见于勒知道自己错了,愧对哥哥一家;②“(于勒)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弗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乐地过日子。”于勒发财时,不忘自己的亲哥哥,希望能够补偿菲利普的损失,还要用自己所赚的钱让哥哥一家“快乐地过生活”。由此可见,于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③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同学们还发现,于勒再次贫穷时,没有回到哥哥那里,实际上是不愿拖累哥哥一家。更有甚者认为:在船上,于勒已经认出了菲利普一家,没有相认,是无颜面对哥嫂,满怀愧疚之心。足以证明于勒是个明事理的人。

探究证明:于勒不仅不是无赖,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穷的时候不想连累哥哥,富的时候希望救济哥哥。

问题三:二姐夫真的是因为钱看上了“我的二姐”么

课本上这样写道:“我总以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定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的信。”固然,钱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二姐夫是“看中的二姐的人”,虽然没有什么钱,但“诚实可靠”。而且,同样是姐姐,“二姐夫”为何没有看上“大姐”呢?可见,二姐夫和二姐之间的除了金钱外,还有真的爱情。

诚然,语文教育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这篇文章主题主要揭示欧洲社会一部分人的贪婪和强烈的拜金欲望这种现象,以及在这个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教授这篇课文,首先要遵照这个原则。要让同学明白:《我的叔叔于勒》充分展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世态的炎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时,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提问,同学们通过探究、合作、讨论找出资本主义社会里“菲利普夫妇”这些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在虚伪的人际关系中还有一点真情。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复杂的,只有全面的、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一个真实的社会人。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13

一天,爸爸带我们上街。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于勒叔叔,他穿着一身高档西服,戴着一顶高帽子,一身珠光宝气。爸爸妈妈显然也注意到了他,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不过半个月光景,于勒叔叔就由一个卖牡蛎的“乞丐”变成了一个“富翁”!

妈妈先缓过神来,她冲上去,紧握住了于勒叔叔的手:“啊!我的亲爱的于勒!你还记得我吧!我是你的嫂子啊!”爸爸也急忙跑了过去:“于勒呀!你真发大财了!”“是的。”于勒叔叔说道,“前几个月,我到一艘船上去体验生活了,还给你们带回不少牡蛎呢!”

“啊!?”爸爸妈妈面面相觑。“算了,回家再说吧。”于勒叔叔看着我,“我还要给我的小侄子若瑟夫讲讲我的经历呢!”

回到家,于勒叔叔与爸爸妈妈攀谈起来,我发现,爸爸妈妈对他总是有些讨好的意味。“克拉丽丝,快去泡杯茶呀。”爸爸说道,“若瑟夫,去给你妈妈打下手。”他几乎快把家里人都使唤上了。

晚上,爸爸把叔叔安置到了最大的屋子里。然后,一家人都熟睡了。我睡着睡着,突然想上厕所,我轻轻下了床,向厕所跑去。当我经过于勒叔叔的屋前时,突然听到轻轻地“嗑啷”一声,我好奇地趴到了门沿上偷看。啊!爸爸妈妈竟然在偷叔叔的东西!他们把叔叔手上的戒指、脖子上的金项链都拿下来,装进袋子里,爸爸还把手伸进于勒叔叔的衣服里,掏出了一大把钱,也装进了袋子里。

我吓了半死,急忙回到了屋里。

第二天早上,我爬起来,走到大屋里,发现于勒叔叔不见了。“于勒叔叔呢?”我问妈妈。“你怎么了?你的叔叔不是在南美做生意呢吗!”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14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女婿向那个卖牡蛎的年老水手走去。

他突然变得十分惊讶、激动。我循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他正盯着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人,这个人中年人正在请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士吃牡蛎;父亲呆滞了一会儿后,又似不确定,又向前走去,想看个真切,随后赶紧向我们走来;他显得十分激动,低声对母亲说道:“太像了!实在是太像了!”,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什么太像了?”父亲说:“那个在买牡蛎的富人实在太像我的`弟弟于勒了!”我母亲也激动了:“真的?走!去看看!”

随后母亲也来到了卖牡蛎那儿,他望着那个戴金项链的男人,脸色也越来越激动,随后他对父亲说道:“我看多半是他,你去试试!”父亲也很是激动:如果这真是于勒的话,一定要让他给我置一所别墅。父亲心想。

“嘿!于勒,我的好兄弟!”父亲笑着对那个富人道。那人似乎没有听见,父亲心想:莫非不是?但还是不死心,走到富人面前说道:“嘿!于勒,我的好兄弟!”;这时富人才看着我父亲,疑问道:“您叫我吗?哦~~我不叫什么于勒,我叫XXX。”父亲赔笑道:“啊?哦~~对不起先生,因为您实在是长得太像我的弟弟了,对不起,打扰您了!”,富人道:“没关系!”;父亲回到我和母亲身边,十分沮丧地说:“不是!”母亲却看着远处那个与美丽女士为伴的富人说道:“我看是他,他肯定是因为欠我们钱,不肯还我们,所以不认我们,他怎么能这样?看我去找他理论!”。

母亲走到富人面前,说道:“于勒,你怎么能这样?发了财就不认自己的亲哥哥!”富人转过头来,当他看到跟在母亲身后的父亲时,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随后看向我母亲,冷冷道:“您是在叫我吗?”母亲道:”没错!你欠了我们的钱,别以为装作不认识就可以逃过一劫。”;这时同船的游客都被这里的动静惊动了,一个个的都往这看来。富人环视四周有些怒道:“哼!什么于勒的,我不认识。”一边说着一边掏出身份证扔了过来并且说道:”看着,我叫xxx,不是什么于勒,如果你们再来,我就起诉你们!“,当父亲母亲看完后方才确定不是,于是便向那个富人道了歉;这是姐姐们都过来了,询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着女儿、女婿指着那衣着华丽的富人道:“刚才我将那富人认成了于勒,但不是,我敢肯定,于勒现在一定比他更富有!啊!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叫人惊喜呀!”

上一篇:关于做好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通知下一篇:【精品】大学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