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纪》有感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三国纪》有感(精选12篇)

读《三国纪》有感 篇1

——读《三国纪》有感

行本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

旅行的意义之一

就是可以好好地看看书

不是银河高悬秉烛夜读那么诗意

而是民航机场各种免费加时

大家懂的这次贡嘎之行

回程就在双流机场拜读了易中天的《三国纪》

易老前辈的三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这回,说的不是《三国演义》

更多的是他老人家对三国那段历史的一些观点

三国,有的说是从220年曹丕建魏国,280年司马懿灭魏国建西晋;有的则从黄巾起义184年开始至280年。这里不做考证,历史长河,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三国演义》能把这短短一瞬间,刻画成海岸两岸、亚洲甚至全世界都机具知名度,塑造了德服天下的刘备,忠义盖世的关公,聪明绝群的孔明等诸多光辉形象,甚至供奉为神。

必须承认罗贯中是腻害的!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很好地满足了百姓们的三个“梦”。

一、希望有一位仁慈而明智的“圣君梦”;

二、希望官员都清正廉洁的“清官梦”;

三、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梦”。正是我们都一直传颂的刘备、诸葛亮和关羽。因为,也许,有的梦,我们都还没醒。

正如所有历史关键事件和人物一样都有历史、文学和民间三种形象。《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弘扬忠义确实也是极具意义。但是,里面一些破绽也不胜枚举,如“三气周瑜“就不符合周瑜风流儒雅气度非凡;不符合诸葛亮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形象。难怪胡适也斥之为”陋儒”。

历史是怎么样的?近年来也有不少的专家指出,曹操才是三国最有正能量的正义代表,他的各种负面绯闻,完全是为了文学需要而被黑的。他平定北方,权倾一方,但世受汉恩,报效朝廷,称王不称帝。当然,也有说是出身不好,形象不佳云云。不管如何,他做到了。他的文学造诣《观沧海》大家都学过,听过。他的用人策略“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量才而用,知人善用”等也成为众商业管理经典教材。

雷锋大哥在我的童年都被奉为无私奉献的学习楷模。然而,近年各种黑他的说法也层出不穷:他的皮鞋,手表在当时都是奢侈品!一点都不节俭。还有,他其实不怎么写日记,做的最多的是拍照,各种助人为乐的摆拍等等。

时代终究在改变,千多年来人们对于《三国演义》毫不怀疑书中的种种破绽,对于如此“漏儒“不以为非反倒推崇备至。现在,我们的雷大哥,躺着也中雷。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终究是部文学作品,我们不应对他寄予太多的历史考证。我们都推崇他的文学价值,更要考证还原他的历史本质。毕竟,曹操总不能一“黑”到底。社会需要公义,需要一个真实的体现。

读《三国纪》有感 篇2

读了《三国志·武帝纪》之后, 我对这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的乱世豪杰却有了别一番认识。

吕伯奢一案给了多数人厌恨曹操的理由, 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给曹操贴上了“残暴阴险”的标签。读了《三国志》, 我才知道, 有关吕伯奢的插曲并非出自正史, 全来自注释中补充的野史引文, 引文中的原话是“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与小说里的演绎差别甚大。就算此话是曹操说的, 把曹操列入奸诈小人的行列也未免过分。细细体会, 不难发现:曹操拥有政治家的智慧。他知道:人死不能复生, 哭也无用, 只有说句惋惜的话安抚内心的伤痛。这太正常不过了, 我们做错事也会如此。但因为罗贯中的误导, 让这件事成为曹操背上骂名的导火索之一。

曹操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一贯懂得“循序渐进”的谋略:先接下汉献帝, 对其百般呵护;再慢慢对其施加压力, 让汉献帝策划谋杀案, 以此作为废帝之理;接着, 曹操登峰造极, 废三公、自立为相, 接九锡, 当魏王。整个过程都特别小心, 不难看出曹操过人的谋略。当然, 皇帝是早晚要被废的, 至于谁先废帝, 那就看谁沉不住气了。在这点上, 曹操只当魏王, 避免挨骂, 皇上就让儿子当, 真是一举两得。

曹操善权术。征张绣时, 下令“践踏麦子者斩”。由于马受惊, 踩坏大片麦子, 他便要施罪于己, 这让将士们有了三分感动;强行要斩自己, 让将士们有了六分慨叹;被将士们劝下后, 曹操画龙点睛——割发代首, 将士与百姓便有了十分敬佩!

曹操哭祭典韦、长子、侄子、将士、马匹, 让军心大振;曹操带头用沙包填护城河, 让军心大增;曹操孤身一人环绕张绣之城池侦查, 几周后才回来, 让将士感动不已;曹操击鼓前进, 士气如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惨败后, 总结说了一句话:“我好久没和士兵们一起喝汤了!”是呀, 如果老摆大将架子, 首领架子, 只会让首领与部下产生隔阂, 导致军心涣散, 士气低下, 让大家有畏惧感, 不会死心塌地。放下架子, 体贴部下, 体量部下的难处, 与部下打成一片, 这不叫耻辱, 叫做亲密!这样, 大家就把你当朋友, 有一种亲切、敬佩感, 个个都会感激你, 为你死心塌地地效命。曹操与部下极为友好亲密, 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有见识。他笃信“人生在世当有为”。兵荒马乱之际, 百姓皆流离失所, 各路军马粮草都“无终岁之计”, 于是, “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的部队有一阵竟然以桑葚为食。曹操见此情形, 率先“募民屯田许下, 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所在积谷。征伐四方, 无运粮之劳, 遂兼灭髃贼, 克平天下。”除此之外, 身为文学家的曹操还特别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官渡之战, 曹操击溃了袁绍之后, 在继续与其他诸侯征战的同时, 秋七月, 他颁布了一条特殊的政令, 主要内容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竟然是尽快恢复建设各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为此, 为了保持社会安定, 他免去了原来袁氏治下老百姓一年的租赋。至于“唯才是举”, 得天下贤人助其在乱世中崛起, 平定北部中原, 成就一番伟业, 那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

支持刘备的人很多, 这很正常。刘备看起来也有和曹操一样的能力。但他太深了, 深得像无底洞。另外, 刘皇叔实力不够的时候太会哭, 只会哭, 还爱逃跑, 不爱说话。但他一有实力就开始说了, 说得比谁都多, 他的仁义也渐渐退了, 开始冷落孔明、赵云, 只靠法正获取更多利益。这样看来他哪里比得上曹操的热情、开朗和勇敢?

支持诸葛亮的人很多, 这很正常, 诸葛大名垂宇宙, 但实际上只会运筹帷幄之中, 不会厮杀战场之上, 就算单比文才, 曹操诗文气度之宏大, 魏晋有几人可望其项背?“蓬莱文章建安骨”, 曹操文才风流, 非虚名也。

支持关云长的人也很多, 红脸关公义薄云天、武艺超群, 却曾经是曹操的手下败将, 关公的神勇其实都是后人浓妆重抹、添油加醋的。再说曹操是注释《孙子兵法》第一人, 从军事才能看, 关羽也无法超越曹操。

《三国志》作者陈寿这样评价曹操:“太祖运筹演谋, 鞭挞宇内, 阅申、商之法术, 该韩、白之奇策, 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 不念旧恶, 终能总御皇机, 克成洪业者, 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矣。”对比小说《三国演义》, 二者相差何异千里?但一为正史, 一为演义, 你觉得应该哪一面的可信度更高呢?

无论如何,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 但无论如何, 总是非常佩服他”。这话掷地有声, 却并非我的评价, 何人点评?大文豪鲁迅!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该书的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下笔句句精彩。且看: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寥寥数笔,就把关羽威风、正直的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仿佛一抬头,关羽就在眼前。又如: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又被环铁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以上便是“三江口周瑜纵火”。作者下笔甚是绝妙,让人读了好似乘坐小舟亲临长江之上,目睹吴魏的混战。

除了作者绝妙的笔法之外,小说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便是抓住了线索,即刘、曹两大集团的矛盾与斗争。正是有了这一主导线索,才使整篇小说所叙述的九十多年的故事自始至终贯穿在一起。除了刘、曹两大集团,还有不少诸侯与某些集团内部的各派,为了自身的权势,相互之间勾心斗角,今日结为同盟,明天又成了死仇。比如吕布,原是丁原的部下,得了好处之后便投到董卓处;另有刘备,投过曹操,靠过公孙瓒,还依过袁绍、刘表等人,其目的莫过于利用他们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旦发觉他们对自己的利益有了威胁,便立即转投他处。即使是对把他一步步引向权势顶峰的诸葛亮也存在戒备心理,且看他临终前对诸葛亮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不是欲擒故纵吗?难怪诸葛亮听了,会“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

该书宣扬了做人应有的忠、孝、义、悌等美德,并且处处体现:赵云于百万敌军中救主,为忠;徐庶为救老母而弃刘投曹,为孝;关羽记着曹操昔日的恩情,在要命的关口放掉了曹操,是义;刘备不与同族的刘表争地盘,是悌。这些都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面镜子,让读者和书中的人或事进行自我对照,让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

小说刻画了4个善于用计的主要人物:曹操、周瑜、诸葛亮、司马懿。诸葛亮在与另外3人斗智的过程中,计谋总是高人一等。但这4人各有致命的性格弱点:曹操多疑,周瑜心胸狭窄,诸葛亮过于依赖天相占卜,司马懿野心太大,且为人阴险、狠毒。自然,这4人最终被自己的弱点击败:曹操拒绝神医的治疗,染病身亡;周瑜被气死;诸葛亮想以点灯占卜延寿,不幸主灯意外被扑灭,人也绝望而终;司马懿则随时随地遭人猜忌、打击。

尽管《三国演义》有诸多的优点,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著作,但它并非完美无瑕,无半点不是。

首先是对农民起义的贬损。且看:

“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东汉末年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造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作者却称农民军为“贼”,可见作者对农民的鄙视。

再就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把曹操描写成一个奸诈的小人,把刘备刻画成一个仁慈的人。实际上,刘备当初不过是个编草席的普通人,只因为刘备身上有汉室王朝的血缘,就把刘备视为标准人物,以至多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都缺乏理性。

第三,小说处处渲染封建迷信。且看:

“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霞,以壮天威耳。’卓喜而不疑。”

类似的情况,如:往往一阵风吹,一场恶梦,总能引起人们的无端猜测,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对于这些迷信的说法,我们应当进行批判。

在小说众多人物中,我最佩服的便是赵云。赵云勇猛无比,在百万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地;有智谋,多次巧夺城池,以少胜多;更有一颗自始至终不动摇的忠君之心,年少时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直到老去。然而,这样一个可歌可敬的人物,他不曾在任何强敌面前被打倒,不曾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击退,但他终究敌不过时间。七十多年的时间转眼即逝,昔日威风凛凛、雄姿英发的少年将军眨眼间成了白头翁。尽管他人老志不老,可以一战连斩5将,胜过昔日的关羽,却最终病重而去,谁都无能为力。回顾这汉末晋初九十多年争斗,有多少英雄豪杰命终,又有多少猛将志士涌现。世事变幻无常,谁能肯定自己能笑到最后呢?

读《三国》有感 篇4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谁然在有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还读不到万卷书,但读一本好书是很重要的。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那你又真正了解它吗?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水浒传》作者施耐魇的得意门生,就《水浒传》的成就来看《三国演义》绝对是一本好书。

它的亮点还要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说起,东汉末年豪杰幷起。曹操可谓一代枭雄,灭袁绍,后拥百万之众。其诗更是雄浑壮阔,连毛泽东都攒“其人是大英雄”,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哀。

当然《三国演义》中幷非只有曹操一个英雄,占据江东地区的孙权,更是有勇有某的一代豪杰,当年曹操帅大军南下,见孙权的部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某。”

在来说说一直都以贤德著称的“皇叔刘备”,桃园三结义能过五关斬六将的关云长和尽忠尽孝的张飞收入军中,一起打拼天下。刘备摔孩子,收买了单枪匹马勇闯曹操三万大军的赵子龙,三顾茅庐让诸葛亮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可见刘备也可被称为大英雄也。

读三国有感 篇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与其风流事,集录成一书,名曰: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本传世经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其对着枯燥的白话文来看,不如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品。因此,我选择当代最潮流的方法去品三国:听书。

这个方法的确很潮流,点开手机,戴上耳机,闭上眼睛,暂时放下现实中的不愉悦,品味着一段段英雄事,讲书人用一口娴熟的本地方言,惟妙惟肖地为我讲述这个英雄时代。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听三国,品味作者的细腻文笔。当听到描写英雄外貌的句子时,我都会回过头去,再品味一遍: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乃关云长;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非吕布莫属……一句句简单而有内涵的话将这些人物描得栩栩如生,每每读得如此句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去想象人物的样子,都会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文字功底,书中大概如此描写了3000个人物,难以想象,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原黎喺道听古仔啊。”原来听书在母亲那个年代早已兴起,只是叫法不同,而且在今天换了一种展现方式。母亲跟我说,她们小时候穷,没钱买书看,只能成天跑到街尾的那个文化人那里哀求着他,让他讲书,三国演义,三侠五义之类的,她早已烂熟于心中。

听三国,鼓舞一代人。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听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乐趣,或者蹲在凉茶铺前喝着凉茶,听着收音机,或者跑到公园的讲古坛里细细倾听;每到高潮部分,总会有人拍案叫绝,每当结束,总是有人流连忘返,每每讲起书中事,总有一两个孩子拍着胸脯,说决心要成为那个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多少年少之人曾模仿三国演义,曾渴望成为刘关张之类的人,灭尽世上不仁之人;在那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多少人羡慕桃园结义,羡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这本经典,鼓励人们反抗一切不义之事,教会人们谦虚,影响人们的为人处世,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拥有仁义之心,珍爱兄弟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听三国,摘好句。一贯有摘抄习惯的我,对于三国演义,也不例外。通过三国演义,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告诫了我,不能成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或许能成就一篇好文章;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将是我的座右铭;还有感叹岁月流逝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品三国》有感 篇6

话刘备,让我有感动。

世人的评价中,刘备一直是仁义爱人的代表。说起他的三顾茅庐,更是让人难以忘怀。第一次抱憾而归,刘备并不甘心;第二次是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没能见到诸葛亮他也没有放弃;第三次终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盼到了诸葛先生。诸葛亮也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同意出山相助。在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中,刘备也受到关羽和张飞的多次劝阻,但他的决心并没有动摇,而是义无返顾,不等到诸葛亮就不甘心。倘若是我,前两次失败定会让我知难而退,而刘备却让我明白:不到最后关头就不要放弃,有时候不可能也会变为有可能,最关键的是心够不够真诚。诚意到了,付出足了,定会有所获。刘备是一个知人善用,谦虚和善的人,他有难能可贵的品质,这让我感动。

谈关羽,让我很敬佩。

说起关羽,“义重如山”用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战乱之时,他为了保护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只得暂时投降曹操。在曹操手下,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让曹操钦佩不已。关羽接到刘备的信要走,曹操一心想留住他,可钱财摇不动他的真心,官爵改不了他的志向,他与刘备是结拜兄弟,那么就要誓死为刘备效劳。这样的忠心有谁不会钦佩?可在如今的社会,有些人为了自己能够赚更多的钱、谋取更大的利益或是想处在清闲的岗位,不惜离开自己工作已久的地方,想方设法地“跳槽”。或许这本是没错的,但在我看来,这是对自己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做一份工作,应该满怀热枕的对待,而不是朝三暮四,人应忠于自己的职业,就像军民忠于自己的首领一样。关羽让我领悟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气,他因义重如山而在人们心中有伟大的形象,这让我由衷的敬佩。

论曹操,让我心沉重。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曹操是一个被塑造的反面人物,提起他,不难想起“奸诈阴险”这样的词语,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一个有头脑、有本领的英雄。在官渡一战中,曹操仅有三万左右的兵力,而袁绍却率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最终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绍。这正是他参考荀攸的意见,采用混战计中“分人之势”的结果。以及在后来,曹操使离间计让韩遂和马超故意不和,最终让马超兵败走西凉,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名的。曹操自己有谋略,而且善于发掘有能力的“千里马”,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单从好或单从坏的一方面来考虑。而且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就连诸葛亮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错选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而刘备也因要给张飞报仇,不听赵云等人劝阻,执意要破东吴,却被东吴军把自己的七十五万大军一夜之间烧得所剩无几。再料事如神的军师也会出错,再令人尊敬的统治者也会因小失大。所以,人还是应该更理性的判断。论曹操,他有功有过,但不能因为他的过失而看不见他的功劳,而在后人的评论中,总有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这让我的心沉重。

读完《三国演义》,再回味一番,作家罗贯中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也费了极大的心血。想想这些英雄们个个有胆有谋,令人好生敬仰。看到结局他们个个接连去世,我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但小说依旧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正是应了那句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三国》有感 篇7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先说说刘备。刘备的性格非常保守,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的胆子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当时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的性格使众人赋予它窝囊和懦夫的头衔,更有人说刘备除了有两个结拜的挚友,其他的就一无所有了。但刘备讲仁德,爱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忠于他。

蜀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他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表现在“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不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他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实在令人钦佩。

我最喜欢曹操,曹操可谓真英雄!三国演义上作者贬曹褒刘,为了衬托刘备,无限的贬低曹操,三国志上,曹操并没有那么坏,除了“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一败笔,曹操并无其它的坏处:“曹操割发代首”,曹操带兵去征张绣,行军路上,见麦子熟了,便下了一道口令,谁要是践踏麦田,就斩首!碰巧有小虫子经过,曹操的马受到惊吓,冲进了麦田,曹操守信,正要割头自刎,曹操的手下们纷纷劝阻,经过大家的一番劝说,曹操割下自己的头发,代替自己的头!曹操谨慎、多疑,只是自我保护,可有些人总是抓住曹操的这一点,贬低他是一个有心计的坏人,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更好的存活下去。我看好曹操!

三国时期是一个是战乱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多少杰出的英雄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啊!

读《水煮三国》有感 篇8

书里面的人物挺好玩的。刘表,是一个平型的人物,他十分胆小怕事,对事情不敢做决定。

袁绍是一个完美型的人,非常有才还很大胆,有钱。但他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他非常色,是个色鬼;二是他从不听别人的劝告。

曹操也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优点很多,但就是太自大了。

诸葛亮的名言是在战场上的英雄不怕没有兵士,在商场上的英雄不怕多花钱。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9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曹操.诸葛亮.关羽.刘备最为成功。这本书讲了魏.蜀.吴之间的战争。这几个最成功的几个当中。

我先说关羽,武艺高强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再加上赤兔马,几乎天下无敌。

诸葛亮是个无人能敌的军师,借东风.七擒孟获,他足至多谋,非常聪明。赵子龙单骑救主.苦肉计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周晓童 四.三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0

最近我看了一本小说叫《三国演义》。我觉得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第一,它能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三国志》通俗化了。是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的懂得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第二,是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的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的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像桃园结义、连环计、祭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以及以后的单刀赴会、玉泉显圣、骂死王朗、空城计之类,恐非《三国志》所全有。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塑造了三个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其中,有一些人物我非常喜欢,像刘备、赵云、诸葛亮······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三国演义》中,人人都知道曹操是个大坏蛋,在《三国演义》中可以找到很都这样的例子。借粮官之头,最为奸诈残忍,但无论找到多少,凑足起来,都是片面曹操。曹操的另一面的一端,也比这一面大得多。曹操自己说,如果天下没有他,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不是空话,称帝的袁术,就是曹操灭了的。此外终曹操之身,并无称帝者,他自己更未称帝。在《三国演义》中蜀为正统,它就需要蜀国有这样一个大人物,需要这样一个典型,而蜀国恰有这样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本身是一生唯谨慎,是鞠躬尽瘁的人物。这不能满足作者的要求,除此之外,作者还需要一个祭东风、草船

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识魏延反骨、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死了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的诸葛亮。

不管这么样,《三国演义》这本书交给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顾全大局,不能一意孤行,为人要善,如果用阴谋诡计赢得荣耀,这是不光彩的事。

虽然在我看《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有点困难,因为我这本书它里面全部都是文言文,但是我还是靠我聪明的小脑袋读懂了这本书,这本书写的很精彩,虽然这本书的原作者已经不在了,但是我还是要谢谢它,让我们知道过去的这段历史。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1

今天上午,我在家里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其中有三个地方让我记忆犹新。他们分别是《吕布命丧白门楼》、《刘玄德三顾茅庐》、《赵子龙单骑救主》。

其中《吕布命丧白门楼》中,宋宪和魏续说:“眼看大军压境,城内又是一片汪洋,沛城迟早会被攻破。吕布对我们如此无情,我们不如把吕布抓住献给曹操!兄弟你看如何!”我觉得宋宪和魏续是背叛吕布,不能因为吕布平时对你们无情而放弃自己的君主,毕竟吕布是带你们领军打仗的头,起码也算是一个好战友了吧。不能因为自己的城池快要被敌军攻破而放弃,这个时候正是体现一国的团结时候,所以你们要坚守自己的城池,保护自己的城池。

其中《刘玄德三顾茅庐》中,诸葛亮推辞说:“诸葛亮只是个种田浇水的,怎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刘备见诸葛亮不肯出山,流着眼泪说:“先生不肯出山,天下百姓怎么办?”诸葛亮见刘备态度诚恳,非常感动,答应了刘备的邀请。我觉得诸葛亮是实话实说,毕竟刘备那里是军事方面让诸葛亮去当蜀国的军师,诸葛亮自己觉得,如果他干不好蜀国的军师可能会惹来杀头之罪。但刘备不这样想,他看到诸葛亮一表人才,坚信诸葛亮能做好蜀国的军师所以相信诸葛亮。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被刘备的态度诚恳打动了,所以才肯出山帮助刘备消灭敌军。

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赵子龙单骑救主》, 里面赵子龙说:“夫人受苦了,是我的罪过,请上马,我要杀出一条血路,护送你们冲出重围。”赵子龙觉得自己来晚了让糜夫人受了伤,让阿斗少爷受惊了,觉得很对不起梅夫人和阿斗少爷。决定让糜夫人抱着阿斗少爷上马,杀开一条血路帮助糜夫人和阿斗少爷突围。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2

一,先要得民心。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要经常关心人民的衣,食,住,行,让他们吃得好,睡得香,穿得暖,还要进入灾区,农田调查庄稼的收成,大力开发农业。经常开采石油等地下珍贵的物品,筹备资金,及时地把资金发放到灾区,贫困地区,让天下百姓都可以过上好日子。也要及时修建战争避难所,让百姓在战争中有安全的保障。

二,训练军队,招兵买马,挑选人才。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国防很重要,我要及时让人打造最好的兵器用于国防,大力开发并兵器,使军队攻击力增强,积极与国外先进武器沟通,造出更加强大的武器。武将要有强壮的身体,和率领兵队的能力,在战斗中,要做到坚强不屈,勇猛无敌,能够很好的率领军队。同时也要挑选智谋过人的文官,要能够积极献策,策略能够充分运用到战斗中,使军队能够百战百胜。还要让军队进行强化训练,让士兵们有着更好的体质面对战斗。

上一篇: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下一篇:超声质控标准